文明交通手抄报资料:数字出版在线 ? 【写给编辑人的信3】关于「编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19:59


高彦:
先引述我讲了一辈子的小故事。
我从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的名著《管理学》中读到一段文字,
颇受启发,我刻意把它编撰成一则小品:

三个石匠正专心于他的工作。
「你们在做什么?」一个路过的行人问道。
「我正在赚钱过活。」第一个石匠答道。
第二个石匠头也不抬,小心翼翼地修整着眼前的石块,答道:
「我要雕凿出最合用的石块。」
第三个石匠举首望向空旷的荒地,眼里闪着亮光,说:
「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三个答案都深获吾心。
我们既为每日三餐而努力,也为了维护工作职位而练就一身本领,更重要的是内心要有愿景(vision),否则至多庸庸碌碌过活,谈不上完成什么成果了。在努力实践理想的奋斗历程中,即使被不断击倒,仍然得跃身而起,蹒跚前行。
但我们的「愿景」是什么,要清晰地说清楚,可不是容易的事。
在揭示的愿景之下,让创意冒出头来,然后拟定编辑计划,一步一步付诸实施,配合财务调度和营销等支持系统,才称得上是一件可被推动的案子。
话,说来简单做来难,像上信中所提及郝广才之例,不失为可一再反刍的样板。

我又要讲故事了。
伊塔罗.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有一段颇具深意的文字,忍不住要与你分享﹕

马可波罗描述一座拱桥,他一块一块石头地仔细诉说:
「到底哪一块才是支撑桥梁的石头呢?」
忽必烈大汗问道。
「这座桥不是由这块或那块石头支撑的,」马可波罗回答:「而是由它们
所形成的桥拱支撑。」
忽必烈大汗静默不语,沉思良久。然后他说:
「为什么你跟我说这些石头呢?我所关心的只有桥拱。」
马可波罗回答:
「没有石头就没有桥拱了。」

我认为每一个以编辑生涯为职志的人,都应把这段文字熟记于心,不可或忘。
(你从这则谈话里头得到什么启发?先想想,不要急着往下读,也许你有非常独特的领悟,不要被人牵着鼻子,放弃了自由思索的权利。)

从编辑工程角度审视,「桥拱」意谓什么?「石头」又意谓什么?
以及「桥拱」与「石头」这些看得见的存在之外,又是什么?
「桥拱」与「石头」彼此在既定空间里存有辩证关系,之外呢?
时间是一端,人──编辑大业工程师──也是一端。
假设「桥拱」意谓着一家出版公司,那么「石头」意谓着职员?出物品?还是隐性的组织架构或运作模式?之外,领导人和他的视野、器识、创新力、执行力又如何估量?
假设「桥拱」意谓着一个出版范畴──例如「儿童读物」,那「石头」就是儿童作家和作品,之外呢?当然是编者。桥拱的牢固与否与石头的质量控管、切磋的技艺、安放的位置等相关,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偏差就会影响到整体形象,换句话说,也就不成为「坚实的桥拱」了。在解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之前,不如先回到编辑人(编辑工程师)的立场申论。
「拱桥」这个建筑构想是从那里来的?最初是谁拥有这个智慧创造了它?是谁聪明的懂得架设一座桥,把「作家」和「作品」按照心中蓝图黏合起来?

且举我主编的「实用历史」为例说明。
我虽不懂日文,但常陪深谙日本文化的朋友逛日文书店,日文书刊不仅装帧与设计精美,它们的内容也极其多样,以当年国内出版物与之相较,彼此差距不能以道里计。每次我都被书架上一本企管性质的《统领杂志》(President)吸引,有一段时期,它常以中国历史人物为封面及专题,光是这些,都足以让心怀「有为者当如是」的编辑动心。我买了不少这类杂志(我在远流工作时,曾购买完整五年的「统领」),并请朋友与同事解说内容。我发现一点:日本人是个实事求是的民族,杂志的内容都指明「知识是拿来用的」(彼得.杜拉克语),他们的「实用主义」观点深深感动了我,而他们如此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人物及事件,身为中国人也不能不为之生忧,从那时起,「如何把历史和其他知识结合」并深入大众生活加以活用,成为我暗藏于心的衷愿。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实用历史」这组概念,我知道自己终于踩在泥土上,可以放手一搏了。
心目中的「拱桥」出现了,但建造桥拱的石块在那里?
没有稿源(石头)。
我亲自拜访大学历史系、所教授,希望取得他们的协助,共同开发这块处女地带,但被婉转拒绝,他们认为历史此一神圣殿堂不容亵渎,有一位年轻的研究所所长私下告诉我,他个人虽表同意历史的世俗应用不应偏废,但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众人为敌,历史学界的学风保守顽固,我终于领受了。
此路不通,另辟新径。
我把「建筑基石」(石头)来源分割成数块。
最快速的方法是去日本取经。于是专程赴日选书,买了一些书作为基石,另一方面在不同专长的作者群中觅寻有历史癖好的写手长期经营,先交换意见,把心里已有的方案拿出来请教,「商用25史」这个概念,就这样找到了陈文德先生,他的《秦公司兴亡史》,奠定了他在此一领域的地位。在这同时,我抛出【中国经世智典全集】概念,将适合宗旨的经典古籍白话语译,寻求大陆地区杰出的中文系教授支持。很快的,我就能开列一长串模拟书单,在几十本书名中,大约嗅出「实用历史」的味道了。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一批五册在预约阶段就销售出近5,000套,金额达四百多万元,光在这一年,二十多本「实用历史」丛书就缔造出约三千万元营业额,可说大获全胜。
拱桥造好了,它是由很多最漂亮坚固的巨石组织而成──我们编辑人提出蓝图捏塑出心目中的理想形貌,它们诞生、成长并在书市中占有一席之地。
她是「紫牛」吗?
是。
她是「拱桥」吗?
是。
不能否认的──编辑寻找到她、定义了她、完成了她。

一个优秀的编辑人,迟早会知道「经营概念」的重要性。因为「概念」创生「领域」,由「领域」里催生「新生作家」──处女地带一旦开发成功,就成了自家独一无二的后花园了。
有些不了解出版工程的人,每每小看了其中从业人员,以为只需认识作家,人脉资源丰富就行了,不!这些只是人人需要的必备与起码条件而已,在运筹帷幄时,更需要一颗大脑袋。

编辑是什么?
任何诠释都只是片面的,和瞎子摸象没有不同,每多一次实战历练,它的意义就有了扩张和改变,换言之,我们不能固定它,那样只会窄化解释空间,反而局限自己去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机会。

「紫牛」和「拱桥」都是一个变数x,它是anything,「代」入不同的项目,就产生不同的结果,试试玩一玩这个游戏,可能很有趣喔!浩正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