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站咨询电话:糖尿病患者慎用十类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0:29
糖尿病患者慎用十类药临床应用了某些药物后,有的病人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无糖尿病病史的人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后血糖控制恶化…… >>>有糖尿病,天天查脚


  常见的致糖尿病的药物有:①利尿药和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氯噻酮、襻利尿剂、潴钾利尿剂和二氮嗪、中枢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②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③精神心理药物。泰尔登、氟哌啶醇、碳酸锂、吩噻嗪类、阿米替林、多虑平、三环类抗抑郁药等。④儿茶酚胺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素、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沙丁醇等。⑤消炎镇痛药。消炎痛、大剂量的阿斯匹林、大剂量的扑热息痛、吗啡等。⑥抗癌药物。四氧嘧啶、门冬酰胺、链佐脲菌素、环磷酰胺等。⑦女性避孕药。其他:环孢素、苯妥英钠、异烟肼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利尿药和降压药、激素类药物、抗癌药物等。其致病机理有:①降低胰岛细胞cAMP水平,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②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影响糖利用;使肝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增加葡萄糖合成,产生胰岛素的抵抗。③对胰腺有毒性作用,能损害胰岛的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下分述一些常见药物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1、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在充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也有报告称30%接受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的病人有糖耐量低减,其发生与剂量有关。发生机理与低钾血症引起的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有关。体内总钾的降低与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补钾有助于防止糖耐量恶化。另一个机制是应用利尿剂后,游离脂肪酸升高,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糖原异生增加;还包括对胰岛素的直接抑制作用,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及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等机理。另外,噻嗪类利尿剂尚有对胰岛A细胞的协同作用。氯噻酮较噻嗪类更容易引起低血钾症。在襻利尿剂中,糖耐量低减发生较少。低钾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还与前列环素E的合成有关。


  2、二氮嗪(Diazoxide)


  二氮嗪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是增强周围血管扩张药,用以治疗严重的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因其能降低胰岛素细胞cAMP水平而直接作用于B细胞,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并能增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肝糖原异生及改变外周对胰岛素的利用,其副作用较噻嗪类利尿剂更常见、更严重,甚至被用于治疗一时没确诊的或手术没成功的胰岛素瘤。应用本药治疗严重的妊高症时,易通过胎盘,长期服用可致严重的新生儿高血糖,以致需要用降糖药物治疗。


  3、中枢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


  如可乐定。早期的动物实验显示这些药物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可乐定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理论上,中枢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尚可通过中枢作用的α-受体作用影响糖代谢,但人类没发现明显引起糖耐量低减的情况…… >>>糖尿病也伤神经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在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中,其抑制胰岛素释放的作用较强,另外可减少肝脏、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但总的来说,引起显著高血糖的不多见。另外重要的是,β受体阻滞剂也可导致低血糖,且使发生的低血糖不易被察觉。

 

 5、钙通道拮抗剂

 


  胰岛素的释放有赖于细胞内钙的增加,因此钙通道拮抗剂被用于治疗胰岛素瘤。有人认为,其减少胰岛素释放的副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但也有人报告没证实硝苯地平对糖代谢的影响。有报告维拉帕米能减少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强肝脏摄取葡萄糖,有报告发现治疗剂量的维拉帕米有显著升高血糖的作用。


  6、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又称类固醇糖尿病。其作用机理包括增加糖原异生、减少外周对葡萄糖的摄取,在受体及体后导致胰岛素抵抗,及刺激胰岛A细胞致胰高血糖素增加,糖原分解加快,使肾糖阈下降。所有糖皮质激素均有致糖尿病的作用。一般来说,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时间与糖尿糖的发生有关,如每天服用泼尼松50 mg以上易致病。类固醇糖尿病发病迅速,病情轻重不一,在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糖耐量低减,叫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升高可不显著,但糖耐量曲线明显异常;血糖、尿糖升高不成比例,因激素可使肾糖阈下降;偶可致非酮症高渗昏迷,但酮症酸中毒少见。


  7、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


  有人认为雌激素和含有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都能引起糖耐量低减,也有人认为它虽然可致糖耐发生变化,但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没有增加,故认为只是已有糖尿病的病人不宜使用…… >>>睡不好觉,易得糖尿病


  8、链脲佐菌素


  链脲佐菌素用于治疗恶性胰腺癌,特别是胰岛细胞瘤,可损害B细胞,引起的糖尿病临床上似Ⅰ型糖尿病,也经常在制作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中应用。


  9、环孢菌素


  环孢菌素为免疫抑制剂,有用于防止Ⅰ型糖尿病的进展,但它同时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且为剂量依赖性的。机理是直接的B细胞毒性作用,但有的研究认为胰岛素的抵抗是其机制。


  10、苯妥英钠


  中毒剂量的苯妥英钠能引起高血糖,但治疗剂量不会。使用苯妥英钠后,人体胰岛素释放减少,胰岛素水平下降,葡萄糖刺激引起胰岛素水平下降。但其引起的糖耐量低减并不常见,也不严重。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原来无糖尿病的病人血糖升高,或已知为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较差,停药后血糖恢复正常或血糖较好控制,应考虑是药物引起的血糖波动,应当停药。


  

[上一页1  2 有糖尿病,天天查脚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朱本章


  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将血糖、血压、血脂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此外,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上如果多加注意,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病变对身体的损害。


  发现感觉神经受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双足干净、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不要浸泡。足部皮肤干燥的人,容易发生皲裂,应使用护肤霜。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间抹些爽身粉。洗脚、洗澡前,请别人确定水温是否合适,以免烫伤。


  2.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尤其外出时。这是因为对冷、疼痛的感觉减退,手脚易发生冻伤。


  3.穿宽松、舒适的鞋,避免穿高跟、硬底或磨脚的鞋。脚趾甲要修平,及时治疗足胼胝、鸡眼。每天检查脚和全身,预防碰伤,发现有皮肤损伤,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4.从事冶炼、焊接、化工、木工等工作者,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受伤害而不知晓。


  5.糖尿病神经痛患者,局部可涂辣椒碱软膏;有些人脚痛发红,浸入冰冷水中可获缓解,但不宜频繁长期浸泡,因寒冷本身就是一种刺激。疼痛难忍者,千万不要乱用止痛药,特别要远离毒品,应请医生给予适当处置。


  植物神经受损时,要注意:


  1.体位性低血压者,变动体位时宜缓慢,穿紧身衣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可避免衣服摩擦皮肤引起的疼痛。


  2.有的病人会有早饱、腹胀、餐后不适、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被称为“糖尿病胃轻瘫”,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增加胃肠动力的药品,如吗丁啉等。


  3.有的病人表现为尿不尽、排尿无力,直至尿潴留,叫做“神经原性膀胱”。症状轻者应定时排尿,2—3小时一次,以训练膀胱肌肉。排尿时以手压下腹来协助排空膀胱,能尽量减少残留尿。顽固尿潴留的病人则需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

 

 

《生命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生命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糖尿病不能喝粥吗在门诊,经常有糖尿病病友询问“能不能喝粥”的问题,因为在病友中广泛盛传“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粥就是白色毒药”的说法。之所以有这种观念,就是因为,跟大米饭相比,粥的糊化程度更高了。而糊化程度越高,人体吸收相对越快,也就更容易使得餐后血糖快速升高。


  随着糖尿病营养治疗理论的进展,营养学家在控制每日食物总能量的基础上开始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差异,这就产生了血糖指数的概念。所谓血糖指数(GI)是一个衡量各种食物对血糖可能产生多大影响的指标。我们所说某种食品血糖指数高,就是说吃过这种食物后,血糖上升得快。因此,掌握食物的血糖指数,就能科学地搭配食物,有效避免餐后高血糖。


  食物的血糖指数高低和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


  1.食物种类,如豆类<谷类,大麦<小麦,苹果<菠萝。


  2.膳食纤维的含量,膳食纤维越多血糖指数越低。


  3.食物的物理特性,淀粉颗粒越大,血糖指数越低。


  4.加工、烹调方法,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血糖指数越高。


  5.食物的混食效应,混食蛋白质、脂肪,血糖指数降低。


  很多患者“望粥兴叹”的原因,就是因为粥的血糖指数比米饭、面食等“干饭”要高。虽然粥的血糖指数比干饭高,但是不等于粥就绝对不能吃了。因为,同样数量的大米,熬成粥会比做成干饭体积增大好多倍,而一般人谁也不会吃那么多。因此,只要控制好量和火候,粥也是可以享用的。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防治提倡个体化,不能简单地排除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事实上,稍微动些脑筋,糖尿病患者也能“遍尝美味”。▲

 “安全喝粥”小秘诀


  1.只取半两(25克)米熬粥,供自己享用。


  2.熬粥时间不必太长,开锅后小火10分钟即可。


  3.尽量混合一些绿豆、红豆等干豆类食物一起熬,就能尽可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降低高血糖的高峰。▲(陈  伟)
 

 

《生命时报》版权作品,未经《生命时报》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