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税所上班时间:庐山始祖董奉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8:44:40

庐山始祖董奉传奇

董奉,三国吴候官人,字君异。善医道。传说交阯太守士燮病死三日,董奉途经此地,便遞给三丸药,让其家人用水灌下。时间不长,士燮手脚就能活动,颜色开始缓过来,半天的工夫就可以起坐,第四天就能说话,言行与病前无异。他告诉家人:“我休克的时候,迷迷糊糊象做梦一样,有数十个人,身穿黑色的衣服,让我坐上一辆车,进入一个大红门里。关上门后,便见有人从外面填土封门,之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又听到外面有除土的声音,那些人一边干一边说:“太乙派人来召见士燮。”又过了很长时间,他们打开门叫我出来,来到一辆马车前,车上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命我上车,我就醒过来了。”家人告诉他是董奉救了他的命,他当即跪拜感谢不尽。士燮在院里为董奉建了一所房子。董奉住下后,每日只喝一点酒,吃一点棗。过了一年多,董奉准备离开此地,士燮便问他需要什么,董奉说:“一口棺材就够了。”第二天中午,董奉死了。士燮依嘱将之埋葬。七天后,有人从容昌捎来董奉的口信,感谢士燮厚葬他。士燮打开填墓,里面仅有一张帛,一面画僕人形,一面写着丹书。

董奉后来住在庐山下,行医治病。有一个人全身生满恶疮,求董奉治疗。董奉让他坐在一间房子里,用叠在一起的五块布巾盖住他的头部,不要动弹。一会儿病人觉着有一个一尺见长的舌头在舔他的全身,疼痛难忍。董奉让他去水中洗浴,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肉皮全没了。一入水,就不疼了。过了二十天,身上又长出新皮,病全好了。

不久,庐山一带大旱,县令丁士彦与同僚商议:听说董奉有道是不是可以求他祈雨。于是,带着礼品来见董奉。董奉说:“下雨好办,可你看我这房子,上边都见天了,要下雨了该怎么办哪?”县令明白他的意思,便决定亲自领人来盖好房子。董奉说:“不用了,晚上下雨就是了。”到晚上,果然雨下如注,万民称庆。

董奉为人治病不要钱,只是要求来治病的人,重者种五株杏树,轻者种一株。这样经过数年,形成有十多万株杏树的杏林。他又叫来鸟痹住在其中。杏子成熟后,他在林子里修了一个粮仓,又出了一个告示:想买杏的人,不用来告诉他,只要拿来一筐米,可自己取走一筐杏。可有的人拿来很少的米,却多拿了杏子。一有这事,老虎便出来追赶,嚇得来人慌忙逃跑,到家里一看,剩下的杏子正好与拿去的米一样多。要有来偷杏的人,老虎便追至家中,将那人咬死。家人若送还杏子,向董奉赔罪,死去的人也就活了。董奉把得来的粮食,全分给贫穷的百姓。不久县令的女儿中邪,遍求名医都治不好。县令找董奉给治,告诉董奉,治好了病,就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董奉答应了。董奉召来一只数长的白龟,命侍者在病人面前将白龟杀死,县令女儿的病随即就好了。董奉完婚后,仍常常远游。妻子一人在家害怕,便要来一个女孩抚养。十余年后,董奉升仙而去。走后,有欺负他们母女的,老虎就跑来帮忙。董奉在世共活了三百多年,面容总是三十来岁的样子。


杏 林 由 来

  古往今来,人们常以“杏林”赞誉医德高尚之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黄帝素问>等篇章中,曾有不少医德论述,熏陶着后代,有的已成为民间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其中<杏林春暖>就是源于三国时代。传说江西有位名医叫董奉,不但精于医术,而且品行高尚。他隐居庐山,专为贫民治病,不取报酬。病人痊愈后,凡来感谢者,病轻的便种杏树一棵,病重的种杏树五棵。不到十年,杏树成林,董奉又将杏子换成粮食,再接济贫民。因此后人常用<杏林春暖>四字专门表示对医生的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杏林”一词也就成为颂赞医者之词。后人曾赋诗赞曰:“董奉医圣耀尧天,悬壶济世古圣贤。治病救人植杏树,杏林灵名世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