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上扣分:作文技巧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1:08
作文技巧创新

        【金牌教练精讲】 

  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的作文,它限时,限题,独立,且又有篇幅所限。如何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光彩照人,令阅卷老师的眼睛亮起来的文章,这就要求你的文章有新意。

  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创新就是指作文超过或突破常规写法,“非一般化”,“非‘旧我”’(超越“旧我”),就是“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努力追求与众不同。针对高考来说,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的16个评分点都是作文创新的对象和内容。作文创新主要是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新问题,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是创新的基础。

  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就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作文的分项要求来看,在“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构思新巧”的目标,对作文的构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新颖”,又要“巧妙”。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它包括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结构、语言等方面,有创新、有价值的文章,很容易在高考中得到高分。

  创新很重要,学生作文也是如此。然而目前一些学生的作文却常常走进误区,弄巧成拙。

        【技巧误区】

  一、剑走偏锋,强词夺理。

  观点的新颖是无可厚非的。为了追求观点的新颖,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很多思维方法。其中影响学生最大的恐怕是所谓“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于是不少学生将其奉若神明,随意歪曲,让人啼笑皆非。例如高考作文“诚信”话题,有些学生就善于反弹琵琶,来个《且慢讲诚信》。文章写到:“诚信”害死人,俗话说,兵不厌诈,诸侯争霸时宋襄公讲诚信,结果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又列举今天讲诚信吃亏的例子,试图证明“诚信”未必真需要。虽然语言简练典雅,但让人感到有些强词夺理。

  其实,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待事物都需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这种执著一说,看似新颖,如果立场不正确,恐怕就要弄巧成拙。

  二、忽视积累,鄙视模仿。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文章容易,写好文章却不容易。写文章关键看你的知识和情感积累。有了知识和情感积累后,要多读优秀作品,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使自己的文章结构精巧,表现力强。但一些学生刻意创新,忽视积累,语言晦涩,让读者如坠云里雾里。这种抛弃了知识和情感积累的创新是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可的。

  三、胡编乱造,贻笑大方。

  作文需要联想和想象。但学生作文的创新过程中,有的同学胡思乱想,甚至乱用术语,胡编乱造,贻笑大方。例如有的学生看到文章有较多的引用往往能得到教师的赞赏,于是杜撰名人名言,企图蒙混过关。我想这样的文章无论如何是难以得到认可的。还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外国名字,主人公都是“露司”“乔”或者干脆是英文,然后开始杜撰主人公的惊险生活和动人故事。可能这也是作者的想象,但文章如果能反映自己生活,表现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不是更能打动读者吗?

  四、不伦不类,莫名其妙。

  谈到创新,有的同学还试图在文体上创新,有的杂糅戏剧、小说、诗歌和散文,写出一些不伦不类的文章,让人莫名其妙。其实,高考作文的改革,实行话题作文的第一年对文体的要求是“不限文体”,第二年就改为“文体自选”。只改了两字,意义不同寻常。文体自选,要求学生能自选一种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文体。这种方法能促进个性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学生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掌握文体的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写出文体的“个性”。这本身就是创新。

  作文创新不可少,但唯有写真情,表真意,关注社会,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创见,真正实现作文的创新。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高考作文的创新技巧。

        【创新技巧】

  技巧1:打破惯性,立意求新

  高考作文要在“立意”这个环节显示个性,必须能够摒弃旧视点,占据新角度,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视角观照传统的事物,用理性的思维透视事物本质,显现大气度。

  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别具一格,创新求异。立意要深要新。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话题作文有这个要求,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作文立意的四字诀为:准,切题不跑题;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

  为此,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惯性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考场作文中,人云亦云者多,标新立异者少。其实,如果我们看问题、用材料的时候,能够换一个视点,从新的角度去认知事物,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实例借鉴】

人与路

江苏一考生

  在友人印象中,瞿秋白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一个浪漫的情人,一个浪漫的文人。年少的他,在绘画、治印、音乐上颇有造诣,这并非出于他对艺术的好奇,而是他的心性,更适宜在这样的领域挥洒。于是,偶尔他在月夜里吹起洞箫,友人都会产生奇妙的错觉,觉得他跟箫声融合在一起,再难区分。

  文人大抵都有“家国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或许就是出于此,秋白选择了投身革命,并一度处在权力的中心。可是,革命诚然需要浪漫和激情,但更需要其他素质。秋白无法同时拥有其他,便常常在现实的挫折和磨砺前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怀疑自己无能。此时,他已感到无暇自顾。至于月夜下的箫声,那更成了一个无从谈起的梦。

  秋白留给后人的印象,始终是个倍受争议的角色。这缘于他在国民党狱中写的名为《多余的话》的自白。他在其中,完整地表现了参与革命以来有过的热情、执著、迷茫、孤独与无奈。正是这份自白,让他的被捕成了“叛变”,就义成了“讨饶不成”。

  可是他死时,同所有英雄一样英勇。他高唱着《国际歌》,指定一处草坪盘腿坐下,直待那枪声的响起。

  按照我们平日接受的“英雄”的概念,狱中的瞿秋白,与刑场上的瞿秋白很难重叠起来,或许只能将其理解为,一个独特的人,一条独特的人生路。

  我们达不到他的境界,经历不了他的时代、他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更加细致深入地思考,看待他走过的路,而不是以固有的标准,归纳他的历史归宿。

  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瞿秋白将“身后名”置之度外。他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却又不愿借死亡来成就本来唾手可得的英名。这是超脱了所有大度与气节的风采,这是对生命的诚恳与真实。

  于是,瞿秋白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感觉与启示愈显迷离。他是如此热情地参与了革命,又是如此平淡地疏离了革命。可是,他的心,仍然忠诚地向着革命。这样的人生,常人无法解答。它提醒我们:人与路,路与人,这超过“表现”所揭示的含义。其间的深远,要用生命去体会。

  悠悠岁月中匆匆走过多少人?他们总是被人遗忘或想起。被人遗忘,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被人想起,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幸福和悲哀,其间的分别又在哪里?我不清楚。或许只有路上留下的点滴,提醒人们,怎样的人曾在怎样的路上走过。

  同秋白一样,历史的大路上,走过了太多的丰富的生命。而秋白的人生之路,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去评定身边的一切。不是什么人即什么路,什么路即什么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方能最真实地还原历史,而不是迷茫于臆测……

  【名师点拨】

  瞿秋白是中学生作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人物,对于瞿秋白的评说,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大课题。已有万语千言。本文作者仅用九百余字,就辟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发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极为难得。

  技巧2:艺术组合,结构求新

  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我们也称为“镜头剪接法”。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文章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段,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段,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段,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段,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除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以外,很少有其他独特要求。因此,运用镜头剪接法构思文章,能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在选择“镜头”时,思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主题一旦确定,表达主题的镜头就不难找到,构思速度也异常快捷。

  运用镜头剪接法构思文章时,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后,怎样把镜头剪接成文呢?主要有两种组合法: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二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这个题目,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写: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到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有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段的描写,用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代灯。通过这些片段的描写,用以歌颂保卫祖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常见的镜头组合方法,在实际写作中,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剪接方法,诸如纵横式、阶梯式、对比式、跳跃式等。这是一种易于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构思法,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形式简洁,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象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镜头剪接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式,或者用“一”“二”“三”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或者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总之,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

  对议论文的结构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可以将那些时间或空间跨度大而内涵一致的材料组合到一篇文章中,共同诠释话题;也可以用精美的语言描写几个艺术性的画面,再用富有哲思的警句揭示其内涵;还可以化整为零,用几个富有震撼力的小标题引领出各层内容,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体。这些方法足以显示考生的才气和应变能力,这便是一种艺术的组合,一种结构的创新。

  【实例借鉴】

    生死边缘  

成宇行

序曲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悲剧王子哈姆雷特面对生死抉择如是说。

  生活,正因他的神秘莫测而不至于平淡无味,下一秒世界会怎么样,无人知晓,世人皆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关于生死问题的答案,并非掌握在人类手中。

死亡

  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

  我和表哥坐在姨夫的车上。姨夫沉默,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我什么都不敢想,呆呆地望着车窗外,心如外面浓黑的夜色。车里弥漫的烟味,呛得我直流眼泪。我摇下车窗。风吹进来,刺骨地冷。烟散尽,我看见天空残留着一弯惨白怪异的月牙儿。

  尽管马不停蹄,我还是没能见到外公最后一面,只来得及跪在他曾经温暖了我整个童年的冰冷的身体旁,重重磕了三个头。

  我搬来那把暗红色的磨掉了漆的小椅子,安安静静地坐在他身边,陪他度过了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夜。

  我像从前一样,紧紧握住他的手,犹如握住整个世界。而他,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牵着我穿过大街小巷。

  他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却如同那钩残月一般暗淡,白得叫我害怕。一刹那,我忽然不敢相信,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我,甚至,我都没能与他告别!

  一夜间,记忆中所有关于童年的画面全部被人刷成了黑白,不再有一丁点儿的色彩。

  送他走的时候,我竟一滴泪也没有,看着亲人们哭作一团,我恨自己的平静,想流泪,眼前却全都是他曾经慈祥的笑。

  走出那间低矮的小房,阳光刺得眼生疼。我看到不远处的烟囱里冒出一团团暖暖的白气。

  他分明在那里!一样的面庞,一样的眼神,一样的微笑。

  回城的路上,经过一座小桥,泪水突然奔涌而下。听到他用浓重的乡音,给我哼着那首变调的歌谣:

  摇啊摇,摇到外公桥。外公夸你好宝宝,一把花生一块糕……

  那么清晰,却在渐渐离我远去。

  远处,太阳正在不可阻挡地一点点下沉,归鸟的翅膀,融化在一片血色之中……

新生

  舅舅、舅妈喜得贵子。满月的时候,我们前去道贺。

  小宝宝长得着实可爱。粉嘟嘟的小脸,晶莹透亮的皮肤,就像一只新鲜的水蜜桃,只怕轻轻一捏就会淌出甜汁来。几根细细软软的“金发”疏疏落落地趴在小脑袋瓜上,显出几分柔弱无助。他可不顾有这么多人专程来看他,只管呼呼地睡自己的大觉。眼睛变成了两条又细又浅的线。扁扁的小鼻子,像是用美玉雕琢而成,均匀地呼吸着。胖嘟嘟的小手还紧紧地攥在一起,显然是对这个陌生的世界还心存警惕。

  众人酒酣之时,宝宝醒了。大概是不习惯属于自己的领地突然冒出这么多奇怪的人,他开始拼命地哭,众人却开怀大笑起来。哭声和着笑声,小小的屋子盛不下这场盛大的交响乐,喜悦的音符渐渐溢出了屋子,溢满了院子,飞向更远的地方。

  我伸出一个手指,宝宝好奇地看了看,试探性地碰了碰,就很放心地紧紧抓住我的手,不肯放松。忽然记起,曾经,我也是这样,紧紧握住外公的手,犹如握住整个世界。

  我笑了,宝宝也笑,胖胖的小脸,绽出一朵甜美的花儿,让我嗅到了春天的芬芳。

  站在院子里,发现正是个云淡风轻的天气,阳光似流水,柔柔的,软软的,空气里有一点淡淡的馨香。抬头望向那方很高很高的碧蓝的天空。挂着的那朵云幻化成外公慈祥的笑脸。

  “亲爱的外公,是你吗?你和我一样快乐,不是吗?”

  清风拂过,云飘散了。阳光下那一棵小白杨,却挺直了腰身。翠绿的叶子唱起那首歌谣:

  摇啊摇,摇到外公桥。外公夸你好宝宝,一把花生一块糕……

尾声

  人生总有这样的开场与落幕:

  初来乍到时,内心满是恐惧,丝毫不知该何去何从。因此你放声大哭,而周围的人却笑容满面。

  灯枯油尽时,内心充溢着宁静。回头看看充实的人生,你微笑着闭上眼睛,而周围的人却悲泣不已。

  生活,正因它的神秘莫测而不至于平淡无味。下一秒会怎样,无人知晓。世人皆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关于生死问题的答案,并非掌握在人类手中。

  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乎一时的悲喜?

  死亡,抑或是新生。生活总要继续。

  【名师点拨】

  有人说,生命是沉重的,因为你活着;生命是轻松的,因为死亡必将降临。这话有些玄,也有些消极,但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一名中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死亡与新生,竟能想到“生与死”这一古老的命题,让人震撼,也让人感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抒情议论能反映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两个故事各自独立,又有机相连,与开头结尾照应,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深刻和纯熟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技巧3:尺水兴波,情节求新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下面把常见的作文情节构思的方法举例介绍一下:第一,悬念。“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这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的经典诠释。如果作者能在记叙类作文中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就可以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第二,突转。受常规模式“起因-经过-结果”的影响,学生写记叙文的构思常常会落入平铺直叙的窠臼。如果作者能跳出程式化的框框,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出人意料的突变式情节,就可以使文章具备腾挪跌宕、一波三折的情节魅力。第三,抑扬。是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第四,变序。如果大家都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材,你不妨采用倒叙或插叙;大家都先写主后写宾,以突出主的地位,你不妨先宾后主,同样突出主的地位,等等。

  【实例借鉴】

牛局长接电话  

郭炜

  从牛德生当上局长后,就很少回家看望住在乡下的父母亲,二老也很难得到县城儿子家住个十天半月。乡下离县城有七八十里地,平常联系也不方便,遇到有急事还得跑到五六里远的小镇上打电话。

  星期一早上八点多钟,牛局长刚到办公室坐下,女秘书接到一个电话:“请找牛娃接电话!”电话是牛局长父亲从家乡小镇的电话亭打来的,老伴昨夜去世,他一大早赶五六里路跑到镇上打电话通知儿子,结果儿子家没有人接电话,只好打到儿子办公室来。“牛娃”是牛局长的乳名,女秘书自然不知道。“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女秘书“啪”的一声将电话挂上了。

  牛局长父亲不禁纳闷:自己的儿子不是一局之长吗,怎么会没有这个人?老伴因病去世,做儿子的不知道怎么行?牛局长父亲急得团团转,不由得摸起后脑勺,突然急中生智:单位里不都兴称官职吗,不妨找“牛局长”试试。于是又提起电话拨了一次,接电话的仍是刚才那个女的:“喂,请问找哪位?”“请问牛局长在不在?”“等一下,我看看。”女秘书放下电话,去给牛局长传话。牛局长一听是找“牛局长”的,以为又是哪个单位的事要协调,于是对秘书说:“就说我在开会,等会儿再打。”女秘书拿起电话,回了句“牛局长在开会,等会再打”就把电话挂了。

  牛局长父亲不知道儿子为何不接电话,只好等一会儿又将电话拨过去,接电话的仍是那个女的:“请找牛德生接电话!”这回牛局长父亲换一种口吻,相信这回儿子该接电话了吧。女秘书听这种口气,知道这人肯定和局长关系不一般,赶紧过去传话。牛局长一听是找“牛德生”,认为不是同学就是亲戚求他帮忙,只是将手一摆:“就说我不在!”女秘书照局长意思回复过去后,就挂机了。

  牛局长父亲一听肺都要气炸了:刚才明明还在,怎么一会儿又说不在?狗日的还给老子玩花样!他耐着性子,分析着儿子不接电话的原因,思考着如何让儿子接电话,忽然他想起一次儿子接电话毕恭毕敬的情景,不禁计上心头,重新将电话拨过去。“喂,请叫小牛接电话。”女秘书一听口气,以为是哪位首长,不敢怠慢忙去请局长接电话。牛局长一听是找“小牛”,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电话旁,恭恭敬敬地拿起话筒:“喂,请问是哪位领导……”话还没有讲完,话筒那边就传来老父嘶哑的吼声:“领导个屁!龟儿子,我是你老子,你妈昨晚死了!”牛局长一听,立马瘫倒在地。

  【名师点拨】

  文章着力写了两个“变”:一是牛局长父亲对自己儿子称谓的“变”(牛娃-牛局长-牛德生-小牛),这个“变”使情节曲折有致,波澜起伏;二是牛局长态度和表情的“变”,他对工作搪塞推诿,对朋友虚以应对,对上司摇头摆尾,这个“变”让人们看到了官场人物被“权势”扭曲了的个性和沾满世俗风尘的灵魂。

  技巧4:视点转换,手法求新

  苏轼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人叙事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视点切入,表达效果总会有所不同。因此,考生要善于摒弃旧视点,占据新角度,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考生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才会有新的站位角度,也就才会有新的创作手法,这样的技巧可能并不是表面文章,考生必须广泛阅读,从心底接纳和学习各种各样的构思方式。所有的写作手法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能够做到手法创新的作者心里一定藏着一个广阔的作文世界。

  【实例借鉴】

遗书

河北一考生

  吾儿小螂: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为父可能已不在人世。因为为父不自量力去勇斗那辆车子,但我仍感谢苍天留给我最后一次呼吸,可以给你留下一点什么。

  在我身披我们武士家庭的绿甲在路上等待那辆车子的时候,我曾幻想,一个更大的荣誉将授予我这个真正的武士。呜呼哀哉,孰知此路竟是一条不归路。

  身为绿衣武士,我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实力,上天赐予我这钢铁武器,我就自命不凡。为父身处如此之境,本不应向你夸耀我的过去,可为父有责任让你去认清自己。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从我们出生那刻起,我们就注定要去厮杀。为父的奖章就是你们儿时的玩具,那些都是国王授予真正的武士的。所以你们也要不忘乃父之志,勤奋努力,为我们的家族再添新功。

  想当初,面对甲虫,飞蛾,为父从未费过两刀。而今天,为父不想再沉溺于那没有挑战的战斗中了,我听说人类有一种工具叫车子。就是今天将为父击败的那个木头家伙,为父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自以为一刀可以折断其骨,谁知……

  在我举刀砍去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有多么不自量力,忘乎所以。当它将我的大刀折断时,我真正地认输了。我明白了,我不是输给了那庞然大物,而是输给了自己,因为我太不自量力了。

  吾儿,为父对你深表歉意,因为我这一愚蠢举动可能让你背负千古骂名。呜呼,希望你不要学为父,而要认清自己。

  雄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可以将羊抓走,乌鸦也如此,却被羊毛所困,被牧羊人抓住。望吾儿从乌鸦与我破灭之故事汲取教训,扬长避短,不再作无谓的牺牲。

  生,吾不能养你;死,吾不忍见你。只希望你记住:认清自己,不要盲目去效仿或追求过高目标。为父拜托你将我生前奖章尽数销毁,为父谢过。

  望不忘乃父之故事,慎之,戒之,为之。

  一个不自量力的父亲

  某年某月某日

  【名师点拨】

  文章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以告诫“小螂”的口吻行文,便于表情达意,观点易于为人接受,新颖别致,独出心裁。文章集中刻画了螳螂为获得更大的荣誉而不顾一切以螳臂当车时的心理独自,和失败后充满懊悔地认识到认清自己的重要性的内心感受,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为引出主旨起到很好的造势作用;文末联系材料,也起到了巧妙地点题扣题的作用。

  技巧5:生动描述,语言求新

  高考选择写记叙文,必须进行语言的创新,必须抛弃枯燥乏味的单一叙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写人则栩栩如生,写景则历历在目。

  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适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文字做画。

  朱自清在评价孙福熙的散文时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做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人家说‘诗中有画’,孙先生是文中有画;不但文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诗中还有哲学。”(《山野掇拾·你我》,商务印书馆,1936年)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流动的。要使语言流丽清脆,像吃了一口甜脆的鸭梨那样,让人读了之后“清脆爽口”,就要做到语言的流动化。这样,才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流动感体现在作文中,是用字要稳,而表达方式和句式要活,仿佛每句话像钉子钉在木头上那样准确铁硬,而又像一股清新的流水一般自由,流畅。

  在写作时,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有其他,使得文脉有流动感。否则,拘泥于一种方式,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语言怎会有滋有味?

  在写作时,还可以运用偶句,使语言凝练;使用散句,让语言流动;运用排比,给语言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适当的反复,给人一种一咏三叹的节奏。骈散结合,才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实例借鉴】

一滴清泪

牛志勇

  愿我的感激与无奈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母亲的血脉,涤清母亲身上的污溃,赎回我们所有的罪过。

  ——题记

  一束阳光柔柔地洒在小河岸边的枯草上,我独坐于此,蒿草般的思绪淹没了鼻前浓浓的晚秋气息。真真切切的痛却如刺在心……

  当我从襁褓中挣脱时,母亲曾多么的兴奋、喜悦,脸上洋溢着世上最亲最美的笑颜:小河歌唱,杨柳轻舞,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我扑进母亲的怀中,用脸蹭她的胸脯;用小脚在她身上乱蹬;扯她衣服上的美艳的花草……但她从不生气,总是给我以快乐的回应。她让我的童年在宁静温馨、充满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的这段美好的时光造就了我健康豁达的性格。

  那时母亲充满朝气而又宽厚慈爱,我曾尽情享受着如大海般博大,如晨露般纯洁的爱。

  然而,渐渐地我却嗅到了一股腥臭正浸入母亲的血液。我亲眼看到小河的流水由清而黄,由黄而黑,我亲眼看到可怜的小鱼艰难地游到水边,眨着眼睛乞求人们的哀怜,我亲眼看到污物垃圾成了小河无奈的“食品”……可悲的是作践着母亲的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个别的人,地球村里的人们都在贪婪甚至疯狂地汲取着母亲的血液,残害母亲的身躯:有的挥舞着世上最锋利的器械,砍倒了母亲的“手指”;有的用庞大有力的机械毫不痛惜地挖掉了母亲的“眼球”。人啊,唯恐索不尽母亲的一点可怜的积蓄,使出所有的手段和所有现代的工具,无休止地向母亲索取……于是我看到母亲剧烈的抽搐,她神形削寒,急剧地衰老了。她嗫嚅着,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她身上千疮百孔,却不再有鲜血淋漓,她眼神苍凉失去那一汪清澈的秋水……

  母亲疯了,她为什么一再怒吼,掀起巨浪,淹没工厂农田;她为什么携着沙尘,席卷都市村庄;她为什么举着火把,点燃森林草原;她为什么悲泣不休,泪都充满辛酸……

  眼前的河水表层漂满了废品、油污,下面流淌着泛着腥臭的工业废水,她沉寂无语……

  眼前的小河,心中的世人让我无法再想,我愿纷乱的思绪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无言的小河,愿这滴清泪融入母亲的血液,涤清母亲身上的浊污,流向远方的大海……

  【名师点拨】

  作者将大自然喻为深情的母亲,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对自然惨遭破坏而无奈的痛苦化为一滴清泪,巧妙表达了自己关爱自然、关注人类命运的深沉的忧思。全文语言形象,描述生动,宁静温馨的快乐,真真切切的刺痛融为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血液,平添几分动人的底蕴。

  技巧6:比喻说理,论证求新

  形象的比喻能将抽象的事理说得生动具体,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有时作者论述不清的东西便可以由读者通过想象加以补充,辅助理解,从而清晰起来。生动风趣的比喻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设想,从而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深刻。运用比喻的方式构建文章可使文章涉理成趣,灵气飞动。

  要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例如:“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槃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200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例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某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200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学会运用比喻说理铸华章。例如:为了说明“双赢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了深刻的比喻。“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200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实例借鉴】

读经与生活

安徽一考生

  闲时无聊,捧一杯清茶,闻着书中散发的沁人香味,轻烟袅袅中,进入沉思,品味千年的文雅,真情的传递,与作者心灵激烈的碰撞,展开无尽的交流,实属人生一大乐事。

  读经,有如那绿洲中缓缓流过的清泉,洗涤人的杂念,给旅途劳累的行人一个驻足停留、渴饮甘泉的畅快。

  读经,有如身边无时无刻都存在的朋友。翻开书本,他教你如何处世为人,如何面对风雨。

  读经,犹如那片山光水色的风景,远近皆宜。驻足停留,享受着生命的高雅与清新,享受生活所具有的烦恼与艰辛。

  读经,有如身边谆谆教导的老师,指引你如何摆正方向,激励斗志,以天真、坚实的步伐踏上生命的旅程。

  读经,给了我们自由的空间。思想自由在这时候得到充分体现,脸上露出那一份欣喜便是心情的体现。

  读《周易》,我们懂得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我们应以昂扬的生活态度笑对人生。

  读《论语》,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仁”际关系,发生摩擦误解时,多以一份宽容的心对人,反观自我,明辨真情。

  读《李白诗集》,品尝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张扬,品味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

  读《拿破仑传》,我们知道了“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忍、豪迈。认定目标,一往无前地进发。

  现代社会,“泡沫”文学喧嚣尘上,“肥皂剧”满眼皆是,从中散发的“情爱”被年轻人摄入.开口便称“香蕉你个巴鲁”,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还自以为文学味十足。是忘掉历史,摒弃前人。还是追崇时尚,趋赶潮流,做新新人类,该何去何从,我们应作出明确的选择。

  自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什么东西可能,什么东西不可能,没有定数。但我愿坚定信念,释放豪情,将古国千年文化传承,坚决捍卫文学的最后一方“净土”,“虽九死其犹未悔”。

  【名师点拨】

  文章紧扣“读经(书)与生活”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阐发读经(书)的乐趣,考生采用铺排的方式,一连用了三个精彩的比喻——绿洲清泉、山光水色、可敬的老师,并顺势阐释了三个比喻的含义,富有形象感和说服力。

  技巧7:突破常规,文体求新

  近几年高考作文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这里有“自择文体”的功劳。给考生文体选择的自由权,也就给了考生灵活机动创新的主动权。但自择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而是写什么文体就要是什么文体。是议论文,则必须合乎议论的要素;是书信体,则必须合乎书信的格式。分析高考优秀作文的文体,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1)常规文体。

  常规文体指我们平时经常训练的议论文和记叙文。这两大文体曾经是高考作文主要的文体形式,可以说是传统文体。而许多同学的确也习惯这两大文体的写作,高考中运用传统文体得到高分的优秀作文很多。

  (2)借鉴文体。

  借鉴其他样式的文章格式,移花接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借鉴的文体必须是考生熟悉的,不能一知半解,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我鼓励同学们去熟悉某种或几种文体,时常揣摩,考试时能够结合话题和所要运用的材料,作创造性的发挥。纵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有如下几种文体常被借鉴:

  新闻。如2001年北京考生的《诚信专访》。文章假托诚信落水后被人救起送到医院,记者去采访诚信。作者设计了对落水的想法和对年轻人的劝告两个采访话题,表明诚信“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的重要性”。其格式为:本报讯、导语、正文、对话。

  就诊报告。如2001年《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文章巧妙地将医学知识与所提供的话题中那个抛弃“诚信”的年轻人的言行与思维方式结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其格式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确诊方法、诊断过程、医生签名。

  日记。如2002年《临终手记》。文章采用原高中课文《火刑》的有关材料,假托布鲁诺分三天写了被囚、刑讯、法庭宣判三个场面,把布鲁诺为科学而献身,不向神学妥协的主题表达了出来。

  书信。书信是一种相当自由灵活的表达载体,几乎无事不可叙,无理不可说,无情不可表。2002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文,小妹把盼望已久的奖学金偷偷给了比她更需要的竞争对手,心理又有矛盾,文章就假托哥哥给小妹写信,支持小妹的选择。

  影视剧本。2000年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一篇优秀作文是《四幕剧》。文章层层递进,说明“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解释”。怎样才能有精彩的解释呢?第一幕说明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第二幕说明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三幕说明要有人性之光。只有如此,才会拥有第四幕的“真实的人生”。其格式为:幕名、背景介绍、舞台说明、人物对白、全剧终。

  此外,还有寓言、小小说、广告语、会议记录、试卷问答、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

  【实例借鉴】

《实话实说》实录

胡荣华

  崔永元:大家好!欢迎来到《实话实说》,我是主持人崔永元,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次道德”,所谓“次道德”就是如:开车撞了人,然后再打120的做法。这次我们邀请的嘉宾是——请放录像。(大屏幕出现小品《卖拐》的画面)

  观众(异口同声):赵本山、高秀敏、范伟!

  崔永元:好!那么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掌声响起,音乐奏起,赵本山和高秀敏搀扶着范伟上了台,范伟头绷纱布,手拄拐杖)

  崔永元:你们三位这是……

  (赵本山扭过头,高秀敏用手捂着嘴,二人偷着乐。范伟满脸苦相,垂头丧气)

  范伟:上星期我开车去香山,想享受一下“十一旅游热”的滋味,谁知半路一辆“宝马”飞速而来,不知是那开车的好日子过腻了,还是想看一看德国汽车与我开的中国汽车制造技术哪一个更好,照直撞上来,幸亏我反应快,才撞坏我一条腿,否则……更可恶的是,撞伤我后,他们开车就跑,也不管我的死活。

  高秀敏:咋啦?虽说撞了你我们就跑,但我和老赵要不拨打120,你早一命呜呼了!真是的,你还在这得不得呢?

  赵本山:可不是咋的。

  范伟:嗬,你们撞得还有理了。

  高秀敏:虽说我们的事被某些媒体披露,说我们肇事逃跑是不道德的,可又说我们拨打120是道德的,称赞我们为“次道德”。

  崔永元:老赵,你说呢?

  赵本山:(猛地一站)这“次道德”吧,怎么说它也是好的。起码它能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一副做报告的腔调)

  范伟:有利什么呀?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这样,肇事就逃跑,再拨打120,先伤人,后救人,给受害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大的损失,我的医药费上哪儿解决去?我的疼痛有谁知道?还大言不惭说推动社会进步,呸!

  崔永元:别发火,别发火!

  范伟:再者说了,你肇事逃跑,说明你有一定的思想基础,说明你的道德已经存在了一个小蚜虫,如剔除不了它,会虫生虫,使你的道德彻底败坏。今天你能来这儿,可那个时候你只能去你该去的地方了。再者说了,你们打120无非是寻个心理平衡。我说要鼓励你们这样做,哪里还有什么公理,那岂不是国将不国了!(仿佛解了心头之恨似的,长舒了一口气)

  赵本山、高秀敏:(沉默不语)

  学生观众:我认为,民弱则国弱,民败则国败,若想国不败,除非民自强。我们应该摒弃不道德和“次道德”的行为,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崔永元:生活中,有许多类似事件。我们要考虑到他人、集体和社会,不要败坏社会道德,争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公民!今天就谈论到这儿,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名师点拨】

  该同学写的这篇文章,构思新巧,语言幽默风趣,在言谈中,透出对“次道德”的否定。这种写法,非常吸引人,使读者愿意看下去。应试作文写到这个份上,想不得高分都难。所以我们提倡作文要敢于创新,写别人不敢写,不能写的东西,以“新”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