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初次领证有效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晋察冀军区-2.冀中军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35:56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晋察冀军区-2.冀中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     1937年10月14日,国民党军第53军第691团在团长吕正操的带领下,拒绝执行国民党政府南撤命令,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改编为人民自卫军。随即回师北上抗日,部队扩编为第1、第2、第3团和特务营团。12月,人民自卫军主力由冀中开赴平汉铁路以西的阜平地区整训后,晋察冀军区将留下的1个团和2个营组成人民自卫军游击司令部。不久,人民自卫军游击司令部改为河北游击司令部,同时将当地的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5支队和高阳、安新、深泽等县的人民自卫团等抗日武装合编成第1、第2、第3师和第1至第12路。

 

    1938年5月4日,为统一领导冀中地区的部队,八路军总部命令,将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并,组成八路军第3纵队,辖第7、第8、第9、第10支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下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归晋察冀军区建制。纵队机关兼军区机关,支队首长兼军分区首长。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李英武任副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军分区(由第7支队兼),赵承金任司令员(辖第19、第20、第21大队和独立第2团);第2军分区,(由第8支队兼),于权坤任司令员(辖第22、第23、第24大队);第3军分区,(由第9支队兼),沙克任司令员(辖第25、第26、第27大队);第4军分区,(由第10支队兼),孟庆山兼任司令员(辖第28、第29、第30大队)。5月,回民干部教导队改成回民教导总队。9月,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决定,以原人民自卫军第1团为基础扩编为独立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第4大队和特务大队。同时,成立第5军分区,由独立第1支队兼,朱占魁人司令员,周彪任政治委员。另将原河北游击军第12、第5路分别改变为独立第2、第4支队,独立第2支队,柴恩波任司令员;独立第4支队,高士一任司令员。将原河北游击军第10路和人民自卫军第27支队分别改变为独立第3(1939年2月编入第120师)、第5支队,第3支队,赵玉昆任司令员;第5支队,魏大光任司令员。同月。还组建了北上挺进支队和冀中民军。以上均归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建制。11月,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决定,将原河北游击军所辖华北民众自卫军整编为第6支队(1939年6月整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第8团)。同年11月至1939年初,冀中军区部队先后参加了5次反“围攻”作战。

    1939年1月25日,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4(3月28日,与第358旅第715团合编为第120师独立第2旅)和津南人民抗日自卫军(1938年5月组建)等调归八路军第120师建制。2月中旬,八路军第120师主力部队抵达冀中后,成立冀中指挥部,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归其指挥(至年底,第120师返回晋西北)。2月至11月,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进行两期整军,将各支队所辖大队整编为12个团。整编后,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由吕正操任司令员,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孙毅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赵承金任司令员,谭冠三任政治委员(辖第16、第21团);第8支队兼第2军分区,于权坤任司令员,吴西任政治委员(辖第17、第22团);第9支队兼第3军分区,常德善任司令员,王远音任政治委员(辖第23、第30团);第10支队兼第4军分区,孟庆山任司令员,帅荣任政治委员(辖第18、第24、第33团);独立第1支队兼第5军分区,朱占魁人司令员,周彪任政治委员(辖第27、第29、第32团);回民支队,马本斋人支队长,郭六顺任政治委员。另组建军区教导团。11月,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将游击总队、北上挺进支队和民众抗日自卫军合编为警备旅,辖第1、第2团。12月,回民教导总队与雄县、霸县的回民大队合编组成回民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归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直辖。是年,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先后参加了反顽作战和冬季反“扫荡”。

    1940年1月30日,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抽调第7支队(第1军分区)指挥机关和第16、第21、第22、第23、第24团组成南进支队,开赴济南地区,配属冀鲁豫军区讨伐顽军石友三部;抽调警备旅与北岳区的第1、第5团组成南下支队,开赴晋东南,配属八路军第129师讨伐顽军朱怀冰部。4月16日,冀中军区将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4旅骑兵团改编为骑兵第2团,划归军区建制。5月,南下支队和南进支队完成任务后,除第7支队(第1军分区)指挥机关和第16、第21团拨归冀鲁豫军区外,其余部队返回归建。7月,根据中共北方军和晋察冀军区决定,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所辖第1、第2、第3、第4、第5军分区依次改称为第6、第7、第8、第9、第10军分区,各支队免兼军分区,支支队番号撤销。同时,鉴于原第7支队(第1军分区)机关和部分部队调出,部队编制做了调整,第6军分区兼警备旅,独立第1支队编为第10军分区,回民支队不变。10月9日,游击军划归第3军分区建制。是年至翌年,冀中军区先后参加了春季反“扫荡”、百团大战、冬季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1942年5月,回民支队划归冀鲁豫军区建制。5月初,参加反日军“五一”大“扫荡”。此后,即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地道战。8月,又将骑兵第2团调归冀鲁豫军区建制。1943年1月12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冀中军区警备旅调归八路军第129师建制(10月24日,该旅又编入第120师建制)。7月10日,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所辖第17、第18、第22、第26、i27、第29、第32团调入晋绥军区(8月底,中央军委命令正式调归晋绥军区建制)。8月25日,中共晋察冀分局决定,撤消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番号,纵队机关并入晋察冀军区机关,所辖第6、第7、第8、第9、第10军分区,由晋察冀军区直辖。

    1944年,冀中军区先后参加了春、夏、秋季攻势作战。9月21日,为适应根据地扩大和军事斗争需要,晋察冀军区决定,重新成立冀中军区,为二级军区。10月10日,该军区正式成立,晋察冀军区原直辖第6、第7、第8、第9第10军分区划归其建制。

    1945年4月,冀中部队发起春季攻势,先后收复了任丘、河间、饶阳、安平、武强、深泽、文安、新镇等县城。6月,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献县、大城、交河、胜芳等城镇。8月,参加了日大反攻,分向天津和平津及津浦沿线、石德路沿线、平汉路保定至正定段进攻,至9月3日,冀中部队先后攻克县城13座,据点130余个,至此,冀中军区除沿线城市及腹地高阳、新城、无极、藁城少数孤点外,广大地区均获解放。解放战争时期,该军区的沿革见冀中军区。

冀中军区初建时主要编制序列表(1938年5月)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上将政治委员:王平上将副司令员:孟庆山少将
副参谋长:李英武                    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

第1军分区(第7支队兼)--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承金少将第2军分区(第8支队兼)--司令员:于权坤少第3军分区(第9支队兼)--司令员:沙   克少将 

第4军分区(第10支队兼)--司令员:孟庆山少将

回民教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