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驾驶证申领指南:中医治病的精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8:03

中医治病的精髓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之一

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些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心开窍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再如,肺和大肠相表里,肺实泻大肠治疗肺气上逆引起的咳嗽都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从而达到标本谦治。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中医学在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时,都贯穿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基本观点。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春属木,其气温;夏属火,其气热;长夏属土,其气湿;秋属金。其气燥;冬属水,其气寒。因此,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就表示上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性变化。所经人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如“天暑衣厚则腠里开,故汗出......天寒则腠里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同样的情况,四时的脉象也有相应的变化。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的现象,也反应了人体在昼夜阴阳的自然变化过程中,生理活动的适应性变化。一般疾病,大多是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这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也存在着生、长、收、藏的规律,因而病情亦随之有慧、安、加、甚的变化。

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因在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如江南多温热,人体腠里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里多致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到不适,但经过一定时间,也就慢慢地能够适应了。

四时气候的变化,是生物生长化收藏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时也会成为生物生存的不利因素。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

之二

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道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道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 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 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