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务签证1年多次:揭秘如何吃蟹吃蚝不伤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9:53

所谓“秋风起,蟹脚痒”。在秋季,大闸蟹自然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同时,作为“秋季大热”的生蚝,也成为最近新闻中的“话题大王”,令“爱蚝一族”亦沉浸在“取舍难分”的尴尬中。

从难消化、高胆固醇,到发现寄生虫、重金属超标,水产品似乎一直“负闻”不断,这对于靠山食山、靠海食海的“食在广东”无疑是个打击。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因噎废食?海产和河鲜究竟哪种更安全?如何才能吃得美味又健康,使“民以食为天”的宗旨得以延续?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思德教授来支招——

 

秋天两大诱惑

诱惑1:大闸蟹

伤身:胆固醇高 

膏多肉肥的大闸蟹一直是食家们的心头之爱。有些人一年望穿秋水,为的就是在秋季能吃上几只鲜味多膏的大闸蟹。然而,在享受美味之时不得不提醒的一个现实是:日食一只蟹,胆固醇已超标。

科学研究证实,大闸蟹最诱人的部位——蟹黄蟹膏,其胆固醇含量最高。据统计,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胆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胆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都证实,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高,会使血液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结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依此看来,一只大闸蟹的胆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

建议:吃蟹每次不超过1只,一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一次吃了2-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须间隔一周。患有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敏体质、腹泻、胃痛的人最好不食或少食蟹。健康人群过量食用的后果是增加消化系统的负荷,轻则有饱滞感,重则腹泻呕吐。为了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与胆固醇,建议吃蟹时应减少其他肉类、内脏、蛋类的摄入量。

选料:九月食雌蟹,十月吃雄蟹。不吃死蟹或“垂死”的蟹。

提醒:据研究考证,蟹内的寄生虫一般要在55℃的水中泡30分钟或20%盐水中腌48小时才能杀死。

诱惑2:  生蚝

伤身:怕铜超标

食蚝不仅肉嫩味鲜,而且营养丰富。据了解,蚝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含有多种维生素、牛黄酸、肝糖及其他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並能治虚,解丹毒”。但最近有新闻报道:广东部分地区的生蚝铜超标700多倍,让爱蚝人士吃得“心慌慌”。

建议:尽管生蚝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胆固醇,但患有痛风、高血压者则应小心控制食量。同时,若患有急慢性皮肤病,或者消化力不佳,则不要贪吃。肠胃衰弱者吃蚝,往往感觉胃胀不舒服或腹泻。

选料:生蚝靠汲取泥沙和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存活,一旦海域受到污染,生蚝就会吸收污染物。故购买时,一定要到有质量保证的店铺购买。要选购外壳完全封闭的。

提醒:生吃有风险,还是建议熟吃。

传统说法对不对?  

疑问1

深海鱼比淡水鱼更安全?

水产食品,从安全性上来说,排列顺序应该是海水、淡化养殖海水、淡水。这是因为,海水流动性大且含盐量高,其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因此,不少人认为三文鱼等深海鱼又比近海鱼更安全,其营养价值也是其他鱼所不能比的。按照此理论,即江河水质相对更容易受到污染,寄生虫含量会多,感染系数则比较高;而淡化养殖海水鱼的安全性介于二者之间。

专家说:“无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关键看养殖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只要不是在受污染水质中养殖、捕捞的鱼类,都是安全的。若从寄生虫考虑,深海鱼的寄生虫相对浅海和人工养殖的鱼类会少一点;而沿海地区的水产受工业污染几率会大一些。”

疑问2

吃生食配烈酒能杀菌?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吃了生的食物,配上烈酒,或者沾着葱、蒜、生姜、醋同吃,就能杀菌防病。刘思德说,葱蒜姜醋在食物中是一种调味料,主要起去腥驱寒(中医)的作用,杀菌功效微乎其微。而至于烈酒,需要含75度的酒精才会有杀菌作用,而人们一般的饮用酒,最高才五六十度,是不能杀死病菌的。

他提醒,就算是卫生安全的海鲜类刺身,也不能多吃。海鲜富含蛋白质,过多摄入会给肾脏带来负担。而且刺身类食物没有经过蒸煮等高温消毒处理,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因此,在进食此类食物前,应细心观察其形、色、味是否新鲜,如果发生腐败,不要食用。建议如果以前有吃鱼生习惯的人群,尤其是有食用过淡水鱼生的人群,应做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以排查肝吸虫病。

疑问3

海鲜与某些食物同吃犯冲?

蟹不可与柿子同吃,吃虾不能服用维生素C……按我国中医的理论,海鲜性寒,不宜与寒凉食物同吃,以免过度刺激肠胃,发生腹痛、腹泻;不能和富含单宁或酸性过强的水果类同吃,如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以免蛋白质和钙与水果中的单宁类物质发生作用形成胃石而危害健康。

“其实人的胃就是一个大锅,不管你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到最后,都会混在一起,效果是一样的。”刘思德指出,虾、贝、螺、蟹类含脂肪比较少,热量低,富含蛋白质,但不能因为喜欢此类食物就多吃,否则过量地摄入难消化物质会加大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从而增加胃的工作强度,容易超过消化的负荷,导致胃肠道系统紊乱,并引起腹泻。

刘思德说:“也有一种说法是,吃海鲜后最好不要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说会引起中毒。但其实只食用正常数量的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维生素C的数量甚微,不会产生危险。”

食完还有问题?  

●吃不完的水产怎储存?

具体看烹调方式而定。如果海鲜已经高温彻底烹熟,那么只需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热后即可食用。如果海鲜并未经过充分加热,但已经死去,那么应当放进冷藏室,下一餐之前化冻,然后彻底加热烹熟,不要再贪恋生鲜口感。由于海鲜类食品的蛋白质质地细腻,分解很快,应当在一天内吃完,不要长时间存放。

●腹泻呕吐时不“硬止”

有人吃完海鲜后出现腹泻。刘思德提醒,腹泻是人体对不适食物或有害食物的一个正常反应,有利于尽快排泄有害食物,如果只是排泄次数轻度增加,感觉良好,可不必惊慌,也不要强硬地去止泻、止吐,一般排出有害食物残渣后可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一天腹泻超过3次,并伴有呕吐症状,就应该提高警惕,可能是食物中毒或食物受病菌污染所致,如沙门氏菌或霍乱弧菌所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剧烈腹泻,很快导致人体脱水而危及生命,此时应立即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