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缆价格:朝鲜战争烈士陵园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3:53:33
朝鲜战争烈士陵园图集    您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的烈士都安葬在哪里吗?烈士的后代或亲属知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亲人安葬在哪里吗?当年的志愿军战士知道你们牺牲的战友安葬在哪里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从而,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为朝鲜半岛赢来了和平。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血洒朝鲜战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当代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和负伤三十六万余人。现坐落在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曾多方搜集资料,统计烈士数字,现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有十七万一千六百六十九人。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人们仍以各种方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功勋,祭奠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不朽英灵,烈士的后代或亲属仍在思念着他们的亲人。然而,人们是否知道这些牺牲的烈士究竟安葬在哪里呢?烈士的后代或亲属,知道牺牲多年的亲人安葬在哪里吗?为了搞清这方面的情况,笔者对朝鲜北方和中国境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墓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有关史料证实,志愿军烈士主要安葬在三个地方,即朝鲜北方、中国丹东和沈阳。
朝鲜境内志愿军烈士的安葬情况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打响第一枪开始,历时二年零九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把 “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其战场纵深达五百余公里,作战地域遍布朝鲜半岛“三七线”以北广大地区。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战场情况千变万化,作战地域不断改变,安葬牺牲的烈士非常困难。基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志愿军烈士安葬得极其分散。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实现,战争终于结束。为了使分散在朝鲜各地的志愿军烈士得到妥善安葬,志愿军领导机关成立了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我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陵园建设。选派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师、雕塑家到朝鲜直接参加陵园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朝鲜北方的国土上,建起了八处中心烈士陵园。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朝鲜桧仓郡西北的山坡上。桧仓曾是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距平壤五十公里。从1951年9月至1958年10月,志愿军的领导机关一直设在这里。从志愿军司令部迁至桧仓之日起,志愿军经历了粉碎敌人的夏秋季攻势、粉碎敌人的绞杀战、反细菌战、西海岸反登陆准备、全线性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等重要战役,并实现了朝鲜停战。桧仓是志愿军司令部驻守最长的地方。朝鲜停战后,1953年8月,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在桧仓修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经过各方面的努力,1955年秋陵园初步建成。同年10月25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周年纪念日,举行了陵园落成典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特派内阁副首相兼民族保卫相崔庸健率朝鲜代表团参加了落成典礼。
    此陵园初建时规模较小,遂于1956年扩建,到1958年5月31日全部建成。陵园总占地面积一万一千平方米,园内有按照中国民族传统风格修建的纪念亭、牌楼等。陵园正中央是雄伟的志愿军铜像,铜像昂首屹立在高大的基座上。铜像基座的四面均有题词。大门的牌楼上是郭沫若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顺园门拾阶而上,便来到志愿军烈士陵墓区。毛岸英墓在墓区的最前面,位置突出。墓前是毛岸英半身雕像和汉白玉墓碑。所有烈士墓都是用水泥构建的半圆形墓室,墓前均立有墓碑。陵墓共排列十三行,每行十个墓,后侧有三个无名烈士墓,包括毛岸英墓在内共计一百三十四个墓。在这一百三十四位烈士里有一百一十六名共产党员,十五名共青团员。墓区栽有一百三十四棵青松,林荫覆盖着墓群,烈士们在青松下安息。园内还建有喷泉、凉亭,种植金达莱、芍药、木槿、松柏等上百种名贵花卉和树木。整个陵园庄严雄伟,肃穆幽静。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是在朝鲜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朝鲜时,都要到这个陵园举行纪念活动。每逢重要纪念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也到此陵园纪念志愿军。毛岸英的妻子刘松林就曾四次到这所陵园,专程为毛岸英扫墓。
云山烈士陵园
    云山烈士陵园位于朝鲜云山郡旧邑里。陵园内建有纪念碑、纪念亭、牌楼等建筑物。安葬在这里的是1950年10月25日至1950年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第一仗,此役历时十天,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收复云山、博川、温井、宁边、德川等重要城镇,初步稳定朝鲜战局。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一万余人,大部分安葬于云山烈士陵园。
价川烈士陵园和长津湖烈士陵园
    价川烈士陵园位于朝鲜价川市中心的高地上。安葬的是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中牺牲的烈士。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场,志愿军激战八昼夜,歼敌二万三千余人。
长津湖烈士陵园位于长津湖畔,安葬的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之战牺牲的烈士。长津湖之战历时二十八昼夜,歼敌一万三千九百余人。
    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三万零七百人。价川与长津湖两个烈士陵园安葬着第二次战役牺牲的烈士。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杨根思,在长津湖之战下碣隅里战斗中,在子弹打光时候,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荣立特等功,获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长津湖烈士陵园建有杨根思烈士纪念碑,而杨根思墓建在中国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开城烈士陵园
    开城烈士陵园位于开城市松岳山下。开城是朝鲜停战谈判会场所在地,最初作为停战谈判会场的来凤庄和后来的板门店都在开城。安葬着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此次战役历时九天,突破“三八线”,解放了汉城,将敌人驱至“三七线”以南地区。此战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志愿军伤亡八千五百人,大部分安葬于这个陵园。在停战谈判中牺牲的志愿军军事警察排长姚庆祥烈士,以及在停战谈判中遭敌人袭击而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也安葬在这个陵园。
上甘岭烈士陵园
    上甘岭烈士陵园位于朝鲜平康郡福溪镇。这里安葬着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上甘岭战役历时四十三天,是朝鲜战争中最为残酷的战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敌人先后投入火炮三百余门,坦克一百七十辆,出动飞机三千余架次,总兵力六万余人。共发射炮弹一百九十万发,投炸弹五千余枚。志愿军投入兵力四万余人,各类火炮一百八十门,消耗弹药五千多吨。此役共毙伤俘敌二万五千余人,志愿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余人。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著名战斗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除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著名战斗英雄安葬于沈阳外,其余均安葬于上甘岭烈士陵园。
金城烈士陵园
    金城烈士陵园安葬着1953年5月13日至7月27日,夏季反击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敌坚固阵地发起进攻的战役。志愿军投入十个军,人民军投入两个军团。敌军投入十八个师。战役历时两个半月。志愿军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其第三次进攻即金城战役,一举突破敌人四个师的防御,突入敌纵深十五公里。夏季反击战役共毙伤俘敌十二万三千余人,收复土地二百四十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五万四千余人。
新安州烈士陵园
    新安州烈士陵园位于朝鲜新安州市。是为了纪念铁路运输战线上光荣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园内有志愿军领导机关和朝鲜交通省分别竖立的纪念碑。志愿军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敌人强大的空中力量,粉碎了敌人实施的绞杀战,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铁道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一千一百三十一人,铁路员工牺牲五百七十四人。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副连长杨连第,在钢铁运输线上曾多次出色地完成抢修任务。1953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清川江上指挥架桥时,被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而牺牲。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在新安州烈士陵园和中国的沈阳烈士陵园均建有杨连第墓。
朝鲜政府为志愿军烈士修建的合葬墓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作战地域广,战线拉得长,战场情况复杂,以上八处烈士陵园,不可能将志愿军烈士全部安葬,很多烈士仍分散葬在朝鲜各地。1970年,根据金日成主席的指示,并征得中国政府同意,朝鲜党和政府拨出专款,为志愿军修建合葬墓。在其后的几年中,朝鲜北方修建了六十二处志愿军墓地,建有二百四十三个烈士合葬墓,将分散在各地的大部分志愿军烈士,集中安葬于这些烈士合葬墓中。由于战争期间志愿军烈士的安葬过于分散,又事隔多年,很难将志愿军烈士全部找到。为了使陆续发现的志愿军烈士得到及时安葬,有些合葬墓装有活动墓门,可以随时将新发现的志愿军烈士安葬于墓中。这些合葬墓中安葬的大部分是无名烈士。

我国境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园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对于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原则上都安葬在朝鲜。1950年11月24日,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有人建议运回国内安葬,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给周总理发电报提出:“我意即埋在朝北,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它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周总理批示:“同意彭的意见。”这样毛岸英也安葬在朝鲜。那么,国内安葬的志愿军烈士是怎么回事呢?国内安葬的志愿军烈士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运回国内后方医院就治的危重伤员,抢救或医治无效牺牲的。重伤员在运回国内就治途中牺牲的。部分著名战斗英雄,如黄继光,杨根思,杨连第,孙占元等。牺牲在朝鲜的三位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吴国璋,饶惠潭,蔡正国。志愿军空军飞行员或机场地勤人员,遭敌机轰炸偷袭牺牲的。志愿军在入朝前准备阶段的非战斗减员。国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主要建在沈阳和丹东两个地区。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陵东街,北陵公园的东北面。陵园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该陵园建于1951年3月,同年8月落成,由当时的东北军区承建。陵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展览馆和烈士陵墓。1986年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陵园中心,此碑初建于1962年,1988年10月重建。碑高23米,碑身下面嵌刻着董必武同志1962年9月的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持枪全身铜质雕像。陵园东侧建有抗美援朝展览馆和烈士纪念馆,介绍了陵园内安葬的一百二十二名烈士的英雄事迹。烈士墓区位于纪念碑的北、东、西三面,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有烈士墓一百二十二座。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中有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孙占元、孙生禄、吴志洲、倪祥明、邱少云。还有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三位志愿军军职干部,即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吴国璋、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第二十三军参谋长饶惠谭。
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位于丹东市元宝区爱民街。总占地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建于1951年5月。1987年2月列为辽宁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正中央,碑高二十米,呈方形,汉白玉贴面。碑的正面刻着“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陵园两侧建有烈士纪念堂和展览厅。介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和著名英烈事迹。
    园内共安葬二百五十八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陈德忠的陵墓。
建在丹东的其它陵园和分散的志愿军烈士墓
    在丹东地区,除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外,在该地区的五龙背、花园沟、蛤蟆塘、七道沟、四道沟、浪头镇、凤城大堡等地,有几处小型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和零散的烈士墓。根据丹东民政部门统计,这些分散安葬的志愿军烈士,有姓名可考的,振兴区有六百一十二名,元宝区有六百二十二名,振安区有二百三十五名。另有部分无名烈士。
    尽管我国政府和朝鲜政府都对安葬志愿军烈士做出很大的努力,但可以断定,仍然会有许多志愿军烈士分散在朝鲜境内或我国的东北边境地区,而没有迁进烈士陵园。
    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远不止能统计到的数字。时至今日,仍有新发现的志愿军烈士遗骨安葬于合葬墓中。
    1986年6月,驻韩国“联合国军”方面,曾发现一具志愿军烈士遗骨。这具遗骨是在北纬37°32′24″,东经127°41′15″,即韩国京畿道杨平地区发现的。同时出土的还有部分遗物,有图章三枚。其中两枚骨质,均刻有楷书体“蒋立早”三字;一枚水晶质,刻有篆书体“孙敬夏”三字;哨子两个,一个为电木质,标有“上海制造”字样。另一枚为铁质,有“GHYKYAN”字样;铁卷尺一条,有“中商出品”字样;药瓶一个,有“四野卫”字样,并有五星图案。另有武装带、铜钮扣、钥匙环等,计二十五件。从遗物分析,埋葬的是志愿军。于是,“联合国军”方面,便将遗骨和遗物交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开城联络处。烈士的遗骨安葬在开城烈士陵园的合葬墓中,遗物交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1989年11月18日,朝鲜人民军某部队在位于铁原以南30朝里的检寺里施工时,发现一具志愿军烈士遗骨,并有随葬物品。这些物品有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一万元的十五张,五千元的七张,共二十二张,票面总额为十八万五千元;(注:当时的一万元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元),另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两枚,临时介绍信一张。这些物品用油布层层包裹,放在遗骨旁。11月22日,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外交部、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人民军代表团,在开城市举行隆重安葬仪式,将遗骨安葬在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其随葬物品由志愿军驻开城联络处转交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后勤,特种兵部队一览表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归国时间及作战情况一览表  鸭绿江桥头一组雕像 各省市抗美援朝烈士名录统计 中国各地区捐献武器统计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4年,即抗美援朝停战后的第二年,开城市政府当局特地将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拨出来,用于修建两个彼此相邻的烈士陵园,分别埋葬从敌占区搬运回来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死亡人员的遗骸。   志愿军烈士陵园  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在美军飞机轰炸下牺牲 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 位于沈阳的志愿军烈士陵园 卫生员给黄继光遗体穿上衣服的照片 黄继光牺牲后的遗照。  邱少云牺牲时使用的冲锋枪和棉衣残片 平壤,2009年7月27日,朝鲜首都平壤郊外的大成山烈士陵园前摆放着花圈

整整六十年,我来看你了

 隔着一块冰凉的石碑,志愿军老战士和同年参军的哥哥“重逢”.杨宝山依着哥哥的墓碑,热泪长流

 杨宝山的娃们向伯伯鞠躬
    寒风拂过枯黄的野草,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赤壁市羊楼洞老营盘茶山上,76岁的杨宝山热泪盈眶。整整60年后,这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志愿军老战士,终于和同年参军的哥哥,再次相逢。虽然,他们之间隔着一块冰凉的石碑。“哥,我来看你了。来之前,我到坟上跟咱爸咱妈说了,如果知道你葬在烈士陵园里,咱爹咱妈也会安心了……”老人瘫坐在坟头,右手抚摸着石碑,喃喃地说道。
    1948年,解放战争激战正酣,兄弟俩一同参军。6年后,杨宝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大哥牺牲了,埋葬在湖北,但不知具体在什么位置。杨宝山非常悲痛,50多年来,找到大哥的遗骨,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就在杨宝山寻找大哥的遗骨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赤壁市,一位名叫余法海的病休老民警,两年前,在羊楼洞的荒山上,看到了142个悲壮苍凉的坟茔。
     他随后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抢救从前线转运回国的志愿军伤病员,1951年5月,湖北省军区利用原有营房组建了野战医院,分六批先后救治了1200多名伤病员,期间共有142位伤员牺牲,被安葬在医院附近的山上。当时,没有来得及通知他们的家属。以至于今天,他们还孤独地躺在山上。
    余法海发誓要为他们找到亲属。本月5日,受余法海所托,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找到了杨宝山。前日,杨宝山一家3口和另外一位内蒙古籍烈士周国玉的亲属一起,踏上来湖北祭扫亲人的圆梦之旅。“哥,这是我的娃,这是我的女婿,我们现在生活很好……”说完,杨宝山埋下了头,默默地摆好花圈,为哥哥的坟头添上了一把土,送上这相隔60年的纪念。
    风又起,吹拂着142座坟茔上的荒草。
    杨宝山说:“今后会常来湖北,看看哥哥,看看和他躺在一起的战友。”
   为了山上那142个悲壮而又清冷的坟茔   (楚天都市报王孝武 李辉  罗小明) 

 当年在松骨峰阻击战中活下来的两名战士―李玉安(右)和井玉琢,199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重逢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