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自动化设备: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何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6:43:28
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何改周子章 http://www.gmw.cn 2011-10-18 12:45:04 来源:上海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备受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谚语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毫无疑问,对于目前的改革而言,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深层次的战略影响,尤其是在人们传统思想观念上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应该看到,我们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误区:一方面文化的发展水平不高,使得全社会都期待文化有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原有思想观念的禁锢将文化的概念宽泛化,管理体制笼统化,造成那些能够通过商业化的涉文化产业发展迟缓。也许正是这两方面的矛盾,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向前,但是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得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方面建设的职责出现错位,过度商业化短期内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普通大众的思想以及精神文化这一深层次的需求则难以满足。

  近年来,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精英化”、“高端化”的演出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大项目”、“大手笔”。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以电影市场的发展为例,市场化之后,票房从20亿元、30亿元,到今年可能超过100亿,4年时间达到三四倍的成长。但是我们看到,随着高端化、贵宾化的发展,城市普通居民离电影越来越远,农村居民基本上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在层次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公共文化的发展水平却难以满足,尤其是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上处于“没文化”的灰色地带。而在农村文化工作中,重中老年文化建设、轻青年人文化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几乎是全国基层的一个共性问题,农村文化本来就边缘,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则更边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农村青年文化程度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对城市文化也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文化活动的要求比老年人更高,目前基层开展的民乐、小戏等活动比较符合老年人的欣赏情趣,很难调动青年人的参与热情,农村正在走向文化沙漠的境地。

  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显然,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文化体制又指的是什么?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包括了哪些东西?可现实是,这一点到目前还是没有完全说清楚,因此尽快把这些基本的问题弄清楚是当务之急,如此才可能避免一窝蜂的上马。而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出发,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应有之意。

  毋庸讳言,文化不是做工程,也不是打仗,是移风易俗,慢慢地“文”、渐渐地“化”,是与人的精神风尚相关的社会演化过程。用做工程的想法和打仗的心态来搞文化,除了“砸钱”搞一堆形象工程外,很少有好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搞得更没有文化。所以,不能像搞工程那样来搞文化,更不能单单靠那一只“闲不住的手”,也就是行政指令来推动某类文化活动。这样的一种从概念出发,脱离实际、脱离民众、脱离生活的文化活动,是很难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也对正在转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鲜有帮助。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社会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追求出现巨大变化的时期,更需要在文化的源头里找到有力的思想支持、文化支持。(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 辛忠 ]

[上一篇] 14城市上调房贷利率 凸显负利率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