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蓝天报警主机密码: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及中国的战略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1:10

 
  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拖累经济的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大整合等提供了机遇。我国大宗矿产非常紧缺,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矿产资源虽然在人类社会发展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但是由于各国资源禀赋、工业化进程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类矿产的生产与消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大宗矿产非常紧缺,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球矿产资源形势
  1.资源形势
  对于像石油、铁矿、铜、铝之类的大宗矿产,尽管全球每年的开采及消费规模均很大,但是由于全球矿产勘查投入不断,并且找矿新技术、新方法取得突破,导致新的补充资源持续增加,使得大部分矿产资源储量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有的甚至有增长的倾向。
  石油:尽管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但是因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储采比近几年在40上下波动。截止到2007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1686亿吨,比上年增长2.3%;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石油剩余储量还约可供开采42年。
  铁矿: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近10年来,世界铁矿储量(铁)基本稳定在700亿~750亿吨之间,增减变化幅度很小;基础储量(铁)虽然近两年有所减少,但是总体增长的趋势尚完好。
  目前,世界铁矿储量静态保障能力大约为70年,资源实力比较雄厚;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全球还有1600亿吨的铁矿储量基础(铁),并且与铁矿储量的比基本维持在2.2。可见,世界铁矿资源不仅供应保障能力好,而且资源潜力巨大。
  铜矿:随着新一轮矿业经济周期中全球铜矿勘查投资的不断增加,世界不断地有新的铜资源被发现,使得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基础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向好。近10年来,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基础储量均约增长了50%,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至35年。
  铝土矿:与铜类似,近10年来,世界铝土矿储量及基础储量也是总体呈增长态势。2008年,世界铝土矿储量270亿吨,比2000年增长12.5%;基础储量380亿吨,比2000年增长8.6%。静态供应保障能力始终维持在100年以上,具有非常雄厚的资源实力。
  受资源禀赋制约,我国石油、铁矿、铜、铝之类的大宗矿产不仅目前非常短缺,而且将来也将继续短缺。但是,这些矿产世界非常丰富,即便是铜,它的供应保障能力也在35年之上。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它们的保障能力应该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完成时间表之外。所以,目前我们所应关注的不是这些矿产的保障能力,关键在于抓住各种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2.生产与消费形势
  矿产品的生产及消费与世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二战后60多年间,世界经济出现了多次“恢复—回升—发展—衰退”的周期性规律,世界重要矿产生产及消费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但是总体上基本能够实现供需平衡,并且在小的衰退中保持上升态势。也就是说,尽管世界经济在某些时段会有所振荡,矿产品的生产及消费也会跟随波动,但总体上能够保持螺旋式增长态势。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在2008年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矿产品的生产及消费虽然受到影响,但是螺旋式增长规律至今尚未破坏。
  石油:从全球几十年的情况来看,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基本能够实现供需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主要产油国或发生比较重大的国际事件,世界石油供应就有可能出现供应短缺,只是短缺的幅度较小而已。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1999年全球石油供应短缺3800万吨,占当年消费总量的1%;2007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导致当年短缺4600万吨,约占当年消费总量的1%。
  铁矿: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尤其在以中国为首的消费需求扩张带动下,世界铁矿石生产与消费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08年虽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铁矿石产量依然达到22亿吨,比上年增长10%。铁矿石主要用于生产钢铁,以含铁量为基础,按照2吨铁矿石折算成1吨生铁计,全球铁矿石生产已连续3年实现了由供不应求向供应富裕转变。
  铜:1995年之后,国际铜价持续走低,全球铜生产并不因此而大幅波动;2003年之后,全球铜价持续走高,世界铜产量也并不因此而大幅提升。从1998年以后的情况来看,世界铜产量总体在不断增长。世界精炼铜产量虽然大于矿山铜产量,但是废杂铜具有很好的再生性,因而考虑废杂铜回收利用情况,世界铜精炼原料并不短缺。即便是个别年度矿山铜原料供应偏紧,世界铜精矿库存也有调剂的余地。近几年,世界铜精矿库存基本在10万~20万吨之间波动。
  铝:近10多年来,世界电解铝及铝土矿产量均呈增长态势。2008年,全球铝土矿产量2.1亿吨,比上年增长1%;电解铝产量3926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原铝产量的增长动力来自中国。由于中国氧化铝产量的快速增长、全球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下跌,使得2008年氧化铝继续2007年的减产趋势,2008年全球氧化铝产量4155万吨,同比锐减23.75%,是1990年以来的第二次减产。
  3.价格
  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终于在2008年全面爆发并延伸到实体经济,从而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拖累经济的同时也大大地削减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投机资金更是疯狂出逃,从而导致了商品市场的泡沫破裂,价格暴跌。2008年,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2009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一季度矿产品市场继续处于低迷状态,但是进入4月份以来,在世界各国拯救经济及国内各项“保增长”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主要矿产品价格在振荡整理中有所反弹回升。
  石油:2008年7月之前,国际油价单边上涨,期价一路飙升至147.25美元/桶的历史新高;从7月中旬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世界经济衰退,原油期价单边下滑,并在2008年12月19日跌至每桶33.87美元,创4年来油价最低水平,上演了一轮典型的“过山车”行情。2009年1~2月仍在低谷徘徊,最低约40美元/桶;自3月份以来,受货币因素、美国政府增加原油储备、消费出现回升迹象以及欧佩克减产履约率进一步提高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出现反弹性回升。
  铁矿石:与原油类似,铁矿石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经历大幅回落之后,目前仍在振荡整理。以我国进口印度矿为例,2009年1~2月,63.5%印度粉矿主流报价约为650元/吨,4月中旬降至550元/吨,6月初虽有回升迹象,但仍在600元/吨附近振荡调整。
  铜: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及需求扩张,国际铜价持续走上冲行情,并且走势壮观。2008年虽然次贷危机在持续延续,并最终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在金融炒家等因素的作用下,2008年上半年国际铜价不仅持续走高,而且刷新了历史记录;之后稍微振荡,最终于下半年急剧下滑,并在12月份创下了该年度的最低水平。2009年1月中旬以来,受市场需求恢复的主流影响,铜价反弹回升迹象明显;与此同时,国储局将铜储备从30万吨提升至100万吨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铜价的回升。到6月5日,铜价已达5000美元/吨,与年初相比涨幅近达60%。
  铝:国际铝市2008年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LME三月期铝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及南非等主要铝生产地区的电力短缺引发国内外铝价继续上扬,7月10日触及历史高位3375美元/吨;第二阶段,7月10日之后铝价一路下行,并于12月5日跌至最低位1491美元/吨,跌幅达55.82%;第三阶段,2008年12月份及2009年,铝价并没像铜一样有明显的价格反弹,而是依然在低位横盘振荡。2009年1月初LME铝价为1530美元/吨,3月中旬后呈现小幅回升,到6月5日已达1700美元/吨,与1月初相比上涨11%。战略机遇
  从上述情况来看,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爆发及扩散,矿产品市场价格仍处于低迷状态,为我国参与矿产资源全球分配带来了很好的战略机遇。
  1.国外矿业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为矿业国际合作及“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石油、铁矿、铜、铝,尽管我们国家资源比较短缺,但是世界资源丰富,与我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为矿产资源国际合作及“走出去”提供了资源机遇。与此同时,自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以来,矿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一方面,矿产品价格暴跌,矿企债务高筑;另一方面,矿业融资艰难,资金链面临断裂,很多欧美、拉美、非洲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几个月,使得矿业经济实现了从高峰向低谷的转变;特别是资源型国家,矿业经济骤变,导致经济急剧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应对金融危机或引资等方面的需要,一些资源大国开始调整矿业政策,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例如,俄罗斯,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依赖程度较高,当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时,俄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引发了俄政府的担忧。为此,俄罗斯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承诺向油气领域注资,帮助油气公司偿还外债,以解燃眉之急而保障经济动脉安全;与此同时,加强国际矿业合作,并先后与中国五矿在金属资源开发及委内瑞拉在油气领域合作等方面签署了合同或协议。诸多设法维持矿业领域正常运营的政策,使得我国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分配面临着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积极与资源丰富国家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
  当前,俄罗斯的石油与铁矿、印尼的石油及铜、老挝的钾盐及铝土矿等,这些周边国家矿产在世界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我国对这些矿产又非常紧缺,因而可利用近几年这些国家矿业投资环境改善之机,利用我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影响与地缘优势,在“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矿产资源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其中,特别是老、缅、越等国家,它们已把开发矿产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国家的矿业同样受到重创,并且资金链吃紧,渴望外资注入以拯救支柱经济。为此,在金融危机催生机遇的背景下,我们应抓住机遇,尽快融入俄罗斯、东南亚及中亚等周边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争创共赢共生局面。
  2.矿业公司股价大幅回落后虽有所反弹,但市值缩水依然严重,海外并购机遇仍然存在。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绝大多数矿业公司存在市值严重缩水及矿业融资艰难等系列问题,如此不仅为矿业并购创造了客观的有利条件,而且在实践上成为催生并购的动力。
  ———矿业公司市值缩水严重,并购客观条件有利。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影响实体经济以来,国际市场铝、铜等大宗矿产品价格直线下跌,矿业股价也急剧下挫。以初级勘查公司上市为主的多伦多风险交易所的股票指数以及以大中型矿业公司为主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S&P/TSX指数,在短短的几个月就下降了一半;今年上半年,S&P/TSX指数虽然出现比较持续的反弹,但是至今与前期高点相比,估计跌幅仍达30%。其中,绝大多数矿业公司市值在最低谷期时,与2007年的高峰期相比,市值缩水80%,随后虽有反弹,但至今仍处于相对低价状态。例如,力拓(RioTintoPLC)的股票,经历今年上半年的反弹之后,6月19日,其股价虽然比最低时翻番,但市值仍相当于高峰期的30%;再例如,BankersPetroleumLtd的股票,经历反弹之后,与鼎盛期相比,目前仍缩水65%。由于矿业公司股票大跌,矿业融资艰难,导致矿业公司普遍资金链吃紧、经营陷于困境,大批矿业公司欲低价出售公司、矿产地或寻求外部合资合作,使得全球矿业面临新一轮行业大洗牌,大大降低了我国矿企并购的成本,客观上为矿业并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矿业融资环境催生并购机遇。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使得有实力的国际矿业集团大多身陷困境,并且处于矿业资产的收缩期。例如,2008年力拓公司净负债387亿美元、澳大利亚OZ资源公司面临破产、福特斯科金属集团高负债等等。债务压身,导致目前能利用这个机遇进行并购的企业并不多,致使国际矿业并购数量大大减少。我国情况比较特殊,大型矿业公司虽然也面临困境,但是由于国家金融体系受损面远低于西方国家,因而企业仍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当前,国外部分矿业公司由于经营成本偏高,融资困难,希望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这对有实力的中国大企业来说,无疑是我国矿业公司以较大的规模、较低的成本、较和谐的氛围参与海外投资及融入国际矿业活动的较好时机。更为重要的是,以往去海外收购,常常遭到政治干预而导致不成功,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减少了,资源大国政府观念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此将增加收购的成功率。
  ———获取矿权机会相对增加。加拿大著名咨询机构弗雷萨研究所曾对658家矿业公司总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总裁认为,至少有30%的勘查公司在这一轮经济衰退中将会被迫离开矿业界;40%的总裁认为50%以上的勘查公司将被迫离开矿业界。由于相当数量的矿业公司被迫离开矿业界,使得在国际矿业合作方面获取矿权的机会相对增加。
  ———国内政策调整为海外并购提供了支撑。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拖累经济的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大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机遇。为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多项措施支持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例如,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收购,并在金融、管理、资金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2009年3月,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境外投资审批权进一步下放到地方政府。与此同时,银监会取消了信贷额度和存贷比,工行、农行、建行、中行等四大行以及大的股份制银行还有贷款空间,并且商业银行对并购提供优惠贷款。这些措施,增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信心。当下,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对矿产资源感兴趣,也纷纷进入到这一领域。
  3.“买方市场”出现,增添了获取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机遇。
  金融危机使得矿产品价格下跌,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依靠矿产品市场的国家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大幅下降,这些国家的经济收入直接受到影响;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伊朗等石油欧佩克国家更加严重。尽管如此,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仍然坚持通过资源开发利用来提高社会福利,并希望为其开发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矿产品曾经火暴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
  另一方面,从矿产品需求格局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现在,还是为期不久的将来,中国都是世界大宗矿产品消费的“火车头”,是世界矿产品生产商的主要目标市场。因此,在“买方市场”形势下,中国无疑在获取境外矿产资源方面增添了主动选择权与价格谈判话语权的机遇。(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