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型干粉灭火器: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识谱兴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24:59
        

                                                         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识谱兴趣

[ 2010-1-20 9:29:00 | By: lina ]

  推荐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识谱兴趣

   摘 要:识谱教学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能力既是音乐能力中的特殊技能之一,又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识谱教学要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笔者在多年从事音乐教学中,经过对有效经验的借鉴和自己的实践总结,摸索出识谱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基本过程和策略。

关键词:识谱教学 学习兴趣 实践总结 策略

有很多音乐老师认为“识谱是打开音乐圣殿的一把金钥匙”。而实际情况却是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并不能获得我们预期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冲淡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使其不能很好地受到音乐审美教育。那么,教师该如何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       要转变学生对学唱歌谱的畏惧心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它是传授音乐技能的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是以“教音乐”为宗旨的,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往往只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因此教师的注意力必然会只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兴趣、个性的培养。只是硬性地灌输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繁琐的理性知识,让孩子们去枯燥乏味地练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很准确地演唱歌曲,不会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了,从而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久而久之却导致了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厌恶甚至是畏惧,特别是对练唱歌谱那真是到了“谈谱色变”的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转变学生对识谱的畏惧心理是首当其冲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音乐符号变为生动的游戏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特征,又体现了愉快教学,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消除了畏惧心理。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中,由于低年级时不要求唱歌谱,所以导致学生在识谱这方面有困难,而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死记硬练,肯定会导致学生对歌谱学唱的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练习节奏短句的同时配以简单的曲谱,再利用比赛、接龙、创编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巩固音高节奏的概念,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就不会有厌烦唱歌谱的心理了。

在教学中还可以经常采用先唱歌曲再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因为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置于学生能够感受到理解的音乐意境与艺术形象中,比脱离音乐形象的枯燥训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歌曲旋律非常好听,学生往往在初次欣赏后就产生一种迫切想唱的欲望。这时就抓住学生兴趣萌芽的时机,进行先唱歌再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例如:在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由于旋律很熟,歌谱却太难,所以就可以直接用听唱法、模唱法等形式解决难点,在反复熟悉旋律后再学唱歌谱,学生明显感觉到识谱难度降低,信心随之增强。另外,在学生练唱歌谱时教师可以不要作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做不同要求,并时刻注意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多唱一句歌谱的进步也给他们鼓励、表扬,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对练唱歌谱有压力了。

二、在识谱教学中要着重强化学生的“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高音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入音乐教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今天要学的歌曲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却是有意指导的,是要为下一步学歌曲作好铺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再安排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也有了一定的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听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 提出不同要求,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在这样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唱歌谱,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感觉很容易而且能够很好地把握节奏和音准。

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有趣地学习识谱

1、低年级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摘果子》: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再如游戏《送小音符回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3、ii、77 7、66 66、5 5.等,这些音符分别和下面哪些小动物的叫声相似(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公鸡),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就送到谁的家中。

2、中年级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青蛙跳》: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青蛙,戴小青蛙的头饰,边做青蛙跳边听音乐。当跳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青蛙”放到相应音符的荷叶上,都做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然后再配上节奏连起来唱唱,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唱较长的曲谱旋律了。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游戏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也能很好地帮助低、中年级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较好方法。

3、高年级可在欣赏、创编、器乐等活动中灵活地进行识谱教学。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乐理知识不要太过强调,只要能使学生唱会或视奏必学歌谱,听懂乐曲即可。例如:民乐合奏《步步高》在欣赏前学生视唱了主题旋律,欣赏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闭眼睛摇头晃脑,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学着指挥家的模样指挥起来。学生边听,教师边插入乐曲简介,学生第二次听赏时,就能听着乐曲看着歌谱唱出旋律了。欣赏全曲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唱出主旋律。

利用创编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以教五年级学生唱《美丽的夏牧场》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可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乐句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乐句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于是就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识谱。

另外,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地听音乐训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的辅助识谱教学

据科学研究,在学生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就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三年级歌曲《采山》中出现的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度大跳音程都是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设计成 “上山采物”的环节:多媒体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那些复杂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学生轻松掌握。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中,是能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灵活多变地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走入音乐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让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胡淑敏.试论先唱歌后识谱[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王天马.如何面对识谱教学[M].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04.5.

[3]刘利萍.识谱教学小窍门[M].北京: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11.

[4]杨立梅.识谱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M].北京:中国音乐教育,199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李娜,女,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小教一级,联系电话:13685154344。邮箱:tshlina@163.com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感悟默认分类 2008-11-20 20:38:50 阅读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识谱更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生刚从简谱向五线谱过渡,难度突然加大,学生学不会导致失去兴趣,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是用简谱吧。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我认为识谱是必然要学的,我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百分之百的学会五线谱,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

   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一、 培养学生识谱兴趣我认为“兴趣”,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如果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就不能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耳、嘴、手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特别是作为我们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呢? 刚开始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并且特别想让学生一堂课就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事实证明,这既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会让学生失去 兴趣,后来在揣摩中,我认识到,必须多种教学,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我将音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先逐步认识各个线上与线间的音,并让学生强化练习,第二,在练习的基础上,采用游戏的方式,我把音符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说出卡片上的音符。

2.认识唱名。如,游戏《七个小兄弟》:请几位学生头戴图片、每个图片代表一个音,然后由我随意的发出指令,说到头戴该音的学生就由该学生举手示意,要是哪位没有第一时间完成的话,就“惩罚”该学生唱出该音。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唱名跟音符。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我还利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唱名训练,培养识音能力,这也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您现在的位置: 新昌县拔茅小学 > 教育教学 > 论文案例 > 提高小学生识谱能力的探索

          提高小学生识谱能力的探索

      新昌县拔茅小学   2009-11-10 11:03:39 作者:张美霞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提高小学生识谱能力的探索

       拔茅小学 张美霞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感到最因难、最头痛的就是视唱旋律。由于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使学生自小得不到系统的音乐教育。在我要求学生进行视唱练习时,发现学生的视唱能力相当差,很多应该掌握的音乐知识都没有掌握。要想转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从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累视谱知识。

1、补缺补漏,掌握读谱知识。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缺乏系统性。一、二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较好的掌握,所以对学生的识谱带来了很大的因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向学生讲解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弥补学生音乐知识的不足。如:小节线、终止线、小节等。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哪种音符要唱长,哪种要唱短。长多少?短多少?经过我的讲解之后,很多学生明白了音符后的线段越多,时值越长,下面的线越多,时值越短,各音符之间是1:2的关系。如:X - - - =X – X - ;X - = X X ;X = XX 等等。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我是采取从单纯音符到附点音符,从长音符到短音符的方法来解决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一、二节课解决二、三种音符组成的节奏,让学生明白它们各个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并能准确的读出它们组成的节奏练习。

2、唱准单音、音程。

在教学中,常常存在学生把握不住音高的问题,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对视唱的胆怯心理。音高、音准、节奏是视谱的三大要素。所以在学生掌握好节奏的情况下,我首先解决学生的单音音准。

A、运用约翰?柯尔文的手号来训练学生的音准。它的好处是利用手势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来直观表示音级的关系。我的做法是每一节课都用2、3分钟的时间来唱几遍音阶、要求学生打手号边随琴唱出音高。

B、利用手号来练唱与该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音程练习。要求学生边打手号边随琴唱出音高。通过练唱使学生对音高、音准进行了识记和加深巩固。

这样唱、动、听兼顾,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因为这种练习往往具有游戏的色彩,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

3、用模唱的方法练唱旋律,培养识谱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辨和视唱能力,我在教学中就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听辨一、二个小节的旋律要求学生用a l a lu等模唱出来,这样既为学生视唱本节课的歌曲旋律做好民铺垫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力。加深了学生对音高、音准的识记。

二、转变固有教学思维,以读谱简化识谱,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我认为看谱视唱,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重要。当学生练习两到三遍就基本能掌握时,学习热情最高;当一首曲子唱上四、五遍还未能掌握时,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失去信心。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采用“通过读谱简化识谱”,降低学习难度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读谱中寻找相同旋律的小节,缩短旋律。

在教学中、低年级识谱视唱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读谱。开始读的时候,对音准、节奏不作明确要求,只是让学生对照谱子大致了解,同时让学生将曲中小节注上数字,把节奏、音高相同的小节标上相同的记号,把几组相同的小节每组之间用不同的记号或颜色标明,并合并相同的小节。经处理,理清唱谱理路后,学生产生 “不难”的感觉,消除了心理障碍,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2、读谱中寻找旋律中的大、小音阶,简化旋律。

音阶练习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熟练地掌握“用唱名唱准音阶”是牢固确立音程观念、主音感和“唱名音程感”的基础。这对于识谱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由于平时加强对音阶的训练,学生对各种大小音阶已是相当熟悉了。do. re. mi. fa. sol. la. Si.do等随时都会脱口而出。给他们一个唱名,他们就会从这个音上、下行各一个八度。在如此情况下,试着让学生在第一次读谱时寻找旋律中的大小音阶,并用音标在下行或上行的大小音阶下方。然后在识谱的过程中,看到有此标记的音阶,只要认得第一个音,后面的就能唱了,这样旋律变得简单多了。

三、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通过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熟带新,激发兴趣。

选择部分熟悉的歌曲,让学生自由演唱。刚上课时,先带学生做律动,曲目便是本节课所学的曲目。做完后,学生对乐曲非常熟悉了,这时再让学生默认曲谱就简单了。如:当学生学会识C大调音阶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小红帽》的旋律。当孩子们第二遍唱出该旋律时,猛地发现这首旋律居然是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小红帽》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便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当他们再唱第三遍时,不用伴奏,就能将此旋律唱得准确、流畅了。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愉悦体验的强化,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2、巧填歌词,调动兴趣。

利用学生爱编儿歌、顺口溜的特点,为视唱曲巧填歌词,既调动学生的视唱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次,有个学生在课间用《生日歌》的旋律唱着一首自己“作词”的“歌曲”,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了解后,却表扬了他“肯动脑筋,有创造力,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全班同学疑惑的眼神中,我又说“只要内容是健康的,旋律与歌词的搭配是和谐的,为什么不能这样唱呢?”之后,我还特意搞了一个“我编我唱”的儿歌创作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用学过的旋律自由填词。当一首首稚嫩的、充满童趣的儿歌小作品问世时,我组织评选出一首最好的儿歌,大家一起学唱。这样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

3、旋律新创,提高兴趣。

在小学课程中,音乐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教学中,我时常从学生的童心童趣出发,着力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单就歌曲识谱教学而言,我就时常引导学生为所学的歌曲添加适当的装饰音记号;为歌曲添加引子、尾声;为歌曲编写伴奏谱(小打击乐器);续写歌曲等等。这样,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010-03-11 16:19:56)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创设饶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用童话故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充分得到调动。如在《大鹿》的教学中,我创编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小猴子、小松鼠、大鹿、小兔等等,它们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天,小兔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它发现一个猎人用枪描准了自己,它吓坏了,急忙跑到大鹿的屋子门口,咚咚地敲起门来,大声喊到:“快开门呀,猎人来了”。屋子里面的大鹿和小猴子听见了,连忙打开门让小兔子躲进屋里,然后它们一起用力推着大门,防止猎人冲进屋里。过了一会儿,猎人走了,小兔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被童话故事深深吸引,对《大鹿》这首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编儿歌教节奏,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

  节奏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节奏,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节奏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节奏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节奏  X X   X X|X--- |X X   X X|X---‖时编了如下的儿歌,  一二  三四 ︱五---︱上山  打老 ︱虎---‖然后让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很快,同学们就喜欢上了这种方法,我趁机鼓励学生自己按节奏编儿歌,慢慢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编起了儿歌,如:节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们是这样编的:新年 到 ︱新年 到 ︱我们高高  兴兴 ︱ 放鞭炮‖这样一来,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又动脑,儿歌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让表演贯穿音乐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如:在歌表演的教学中,我先把自己编好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按照歌词加以想象编上动作并自由表演,再从学生自编的动作里挑选出比较好的连在一起,最后把这一套舞蹈动作教给学生,在个别检查挑选动作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取经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和学生玩游戏,培养识谱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识谱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识谱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各个音的前提下跟他们玩这样一个游戏:准备七张椅子,在七张卡纸上写上7个音分别贴在椅子上,再用卡纸做七顶小帽子,帽子上分别写上七个唱名,选出七个学生,每人戴一顶帽子,游戏开始时插放一小段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坐在与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后请学生逐个站起来介绍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学说:“我叫la用阿拉伯数字6来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学跟着他唱1a la la。象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面广,又简单有趣。同学们很快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学于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体教具,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日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只有声音、图象、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谍件,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如: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欣赏中,设计了这样个课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群小骑兵们弛骋在美丽宽阔的大草原上,马蹄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曲广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凝个课件。插放课件的同时,我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欣赏曲的背景,由于学生对课件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问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曲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上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010-03-11 16:19:56)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创设饶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用童话故事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充分得到调动。如在《大鹿》的教学中,我创编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小猴子、小松鼠、大鹿、小兔等等,它们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一天,小兔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它发现一个猎人用枪描准了自己,它吓坏了,急忙跑到大鹿的屋子门口,咚咚地敲起门来,大声喊到:“快开门呀,猎人来了”。屋子里面的大鹿和小猴子听见了,连忙打开门让小兔子躲进屋里,然后它们一起用力推着大门,防止猎人冲进屋里。过了一会儿,猎人走了,小兔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被童话故事深深吸引,对《大鹿》这首歌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编儿歌教节奏,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

节奏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节奏,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节奏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节奏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节奏  X X   X X|X--- |X X   X X|X---‖时编了如下的儿歌,  一二  三四 ︱五---︱上山  打老 ︱虎---‖然后让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很快,同学们就喜欢上了这种方法,我趁机鼓励学生自己按节奏编儿歌,慢慢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编起了儿歌,如:节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们是这样编的:新年 到 ︱新年 到 ︱我们高高  兴兴 ︱ 放鞭炮‖这样一来,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又动脑,儿歌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让表演贯穿音乐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如:在歌表演的教学中,我先把自己编好的舞蹈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按照歌词加以想象编上动作并自由表演,再从学生自编的动作里挑选出比较好的连在一起,最后把这一套舞蹈动作教给学生,在个别检查挑选动作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取经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和学生玩游戏,培养识谱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识谱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识谱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各个音的前提下跟他们玩这样一个游戏:准备七张椅子,在七张卡纸上写上7个音分别贴在椅子上,再用卡纸做七顶小帽子,帽子上分别写上七个唱名,选出七个学生,每人戴一顶帽子,游戏开始时插放一小段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结束时坐在与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后请学生逐个站起来介绍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学说:“我叫la用阿拉伯数字6来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学跟着他唱1a la la。象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面广,又简单有趣。同学们很快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寓学于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体教具,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日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只有声音、图象、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谍件,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如: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欣赏中,设计了这样个课件: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群小骑兵们弛骋在美丽宽阔的大草原上,马蹄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曲广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凝个课件。插放课件的同时,我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讲解欣赏曲的背景,由于学生对课件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问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曲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上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浅谈识谱教学[小学论文]  发表我的论文     如何面对识谱教学--《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05期

                                            2009-12-15 发布者:why306969389   联系作者

                                       关键词

                                           识谱教学

论文文章

  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

 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识谱教学也要“因材施教”

                                               ——浅谈识谱教学在低、中、高三个阶段教学方法初探

                                                青山小学     周淑艳

     “识读乐谱”(识谱教学)——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一直以来,识谱教学却是我们老师心中的一块心病:老师觉得“识谱”太难教,学生们认为“识谱”太枯燥……新课标中一句“降低知识技能要求,淡化技能训练”,更是让很多老师把“识谱”打入了“冷宫”……“识谱教学”的专业化固然不对,但这样“放弃”“识谱教学”却是万万不应该的!那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实施好“识谱”教学,让“识谱教学”能“深”入而“浅”出呢?

   “因材施教”——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指在共同培养目标下对不同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面对的孩子通常是学校各个年级的,这样大的年龄度跨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在进行识谱教学时所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一层不变的话,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倍而功半。因此,要实施好识谱教学,提高识谱教学水平,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施教”必先“因材”——了解学生

    为了能够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孩子们现有的识谱能力,我们将全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然后精心设计了低、中、高三个级段学生音乐素养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附后)进行摸底统计,从基本上了解了目前学生对于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态度、对识谱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然后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筛选,以便更好地开展识谱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学生对音乐课兴趣浓厚,但是却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对音乐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亟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低年级段学生对于简单的音乐符号不认识,音的高低与强弱知识的混淆;中年级段学生节奏听辨能力优于单音听辨能力,但对于音的固定音高概念还比较模糊,音的排序、唱名的认识、音符时值的组合、曲调接龙等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完成;高年级学生除了对于识谱知识掌握匮乏外,还明显地表现出对于识谱知识的态度上的轻视,觉得学习它是无足轻重的……

二、如何“因材施教”——具体方法和措施

面对各年级段学生的识谱现状,那如何在识谱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呢?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摸索,我们整理出一下这些做法:

        低年级段——培养识谱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1、首先要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识谱心理环境。

   这一学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识谱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和歌曲表演中,运用综合手段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评价来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2、识谱的基础首先应该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而我们的识谱教学更是需要孩子们拥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因此,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特别是对于刚进行音乐学习的低年级段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我们教过低年级孩子的老师都会发现,让他们将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他们总是时不时会“走神”:一双眼睛到处转悠,一双小手动这动那,或者是拿着书到处乱翻,小脚晃荡晃荡,看到什么有意思,就马上站起来,甚至会离开座位都是常事……因此,我觉得不妨这么做:先让孩子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姿势坐好,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便集中到了听觉,此时播放的音乐便会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教室,包围着孩子,并静静地流淌在孩子的心间……多次这样练习以后,孩子就会逐渐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是做游戏,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玩中学,一边玩一边学,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游戏l《快乐的音乐树》:在一株“音乐树”上,挂满了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了一个音乐符号。游戏时,请学生摘下自己喜欢的水果卡片,如果能正确唱出或说出,就把这张卡片送给他当作奖励。

如游戏2《坐板凳》:在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与节奏教学中,可采用此游戏。游戏方法如下,游戏前先学习一首儿歌:

(×—)二分音符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

(× )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条凳。

(××)八分音符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

 然后,教师出一条节奏如|× ××|× ×|× ×|×— |让学生分小组按节奏坐板凳,看哪组坐的最快。也可让学生自由分组坐板凳,然后按照每组的位置各写出一条节奏。这样的学习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中年级段:巧用多种方法,夯实基础

这个学段的孩子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些识谱能力,但他们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音的排序、唱名的认识、音符时值的组合、曲调接龙等的知识掌握较差,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巧用图形谱,解决识谱难点。

对于歌曲中的一些难点,有时重复、机械的练习不仅徒劳,更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时不妨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向他们呈现一幅幅生动有趣、形象直观、易学易唱的多种乐谱,尤其是生动形象的图形谱——从形式上看,它紧紧贴近歌曲内容,用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从内容上看,形象的画面中又蕴含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声音的长短、强弱,作为人文主题的明线与知识技能暗线被精心设计成紧密连接、密不可分的整体。

如黄信侠老师在执教《孔雀献给解放军》时是这样设计的:

《孔雀献给解放军》这首歌音符的跳动比较大,同时歌曲中多处出现休止符和一字多音的唱法,学唱歌曲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她充分发挥图形谱直观形象的优势,巧妙的借助图形谱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在感受傣族音乐特点这一环节,她借助图形谱的直观易懂,学生很自然的从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来分析音乐的特点,而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无形中教师提问的指向性更明确了。在感受歌曲音高这一环节,她把音的高低通过图形谱其实就是歌曲的旋律线,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起伏的歌词暗示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大大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能力。

2、在合唱教学中逐步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的和谐统一。

在前一学段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谱知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基本的节奏型,因此,在这个阶段,结合教材中合唱歌曲的学习,教学简单的二声部,进一步训练孩子们的音准、节奏和音色,同时也为以后高年级段较为复杂的合唱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3、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音乐卡片和音乐手抄报。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识谱知识,特别是有关于音的排序、唱名的认识、音符时值的组合等薄弱地方,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将学过的节奏型、音符,制作成自己的节奏卡片或旋律卡片,利用每节音乐课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先由那位同学先唱(拍),然后由她(他)教全班同学一起唱(拍);此外,每学期结束前,我们还要求孩子们四人一组制作这个学期的音乐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喜欢的歌曲,识谱知识等……并且由学生互相打分,算进本学期的音乐等级考核中。

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互助互学的朋友,而且熟练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做事效率。不知不觉中,学生边玩边记忆了先前学过的知识,在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后,心中更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努力。

         高年级段:自主创新,创造性识读乐谱

这个学段的孩子,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将识谱教学穿插在流行音乐的教学中。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一学段的孩子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对于流行歌曲的热情远远超出了课本中的歌曲——嘴上哼的,唱的,谈论的全是流行歌曲……此时,老师何不顺水推舟,也给他们教教流行歌曲呢?

《希望》是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曾经风靡一时。这首曲子曲调非常简单,听多了,就很容易朗朗上口。以下是王爱芬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同学们,你们会唱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么?

“会!”全班孩子一阵欢呼。

“那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吧!”在老师的提议下,孩子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

歌声结束,我不失时机地问:“你们唱得可真好,这首歌曲旋律非常简单,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来唱唱吗?”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

“老师,这个很简单么!我给你唱一句!”

“老师,我能唱好多句呢!”

“老师,我这样唱对么?”……

就这样不一会儿功夫,孩子们竟能很流利地演唱整首曲谱了……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2、在识谱教学中体验创作的快乐。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在高年级段识谱教学中,应更多地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去体会创作的快乐!

如:在教学完歌曲《我的小绵羊》之后,可以尝试着孩子们自己去改编歌词:

“我的小花猫呀,你在哪里呀?我的小花猫就在青青草地上……..”

通过这样改一改,唱一唱,不知不觉便让孩子对节奏和旋律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时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创编节奏和旋律的练习,如给他们几个音,然后让他们用这些音去创编自己喜欢的旋律,或者给他们几组特定的节奏型来创编节奏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提高识谱的能力,更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

   还记得学生时代经常勉励自己的一句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上做一个有心之人:用心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么所有的难题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样在我们的识谱教学中,虽然经常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有心”的我们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识谱教学反思默认分类 2010-04-13 13:20:55 阅读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孩子对简谱的学习不是很到位,从1-7他们可以按着顺序快速的说出来,但一旦打乱,认识起来就不是很顺,就更不要说加上各种节奏型了。识谱唱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只要进入识谱内容,多数学生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音乐课的学习中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那么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编旋律可多样,可以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葫芦画瓢,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识谱教学反思(2009-10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草原上》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做律动,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草原上》这首歌曲因为简单,旋律美,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小节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小节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在能演唱歌曲后,直接用竖笛吹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识谱教学反思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置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1)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

    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

   (2)歌曲选择的原则

    A、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B、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让识谱教学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识谱学习才不难,识谱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会孩子们识谱,能让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加的得以持续和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感到愉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识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宝民小学  陈柳青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两年的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   几点反思:

一.      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五年级学生唱〈唱支最美的歌〉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

三.进行集中教学。

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   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 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音乐课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县每年都举行音乐测试,学生不仅要唱好教材中的每一首歌,还要唱好歌中的简谱。这样的考核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能检阅教师在教学中的成败,历来受到老师的重视。然而,从抽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简谱视唱的成绩不是很好,不是音准有问题就是节奏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学生识谱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主张先唱歌再唱谱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学习兴趣;可以降低识谱难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唱歌    识谱   兴趣    能力

    识谱是音乐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更难。每次上音乐课我都会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学生唱歌谱,可效果不佳。看到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毫无兴趣地走进音乐室,我不断反思,难道我们一定要先识谱再唱歌吗?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呢?传统的学歌顺序是先学谱后填歌词。试想:对于某些简单的歌曲,学生不唱谱,听几遍,就可以轻松地唱出旋律,也就不存在学不学的问题;对于某些曲谱比较复杂的歌曲,花很多的时间去唱,是不是值得?反其道而行能不能行得通?经过探索我发现:一些曲谱复杂的歌曲,先唱歌词,再学歌谱,学生会唱得出奇地好,谱也学得很快,时间也花得少。原因是学生都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新的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在我们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做有心人,要不断总结来自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里就“先唱歌后识谱 ”这种教学方式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 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识谱、分析歌谱、填词唱歌,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音乐课要识谱 ,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他们受不了老师在课上总是批评他们 :这儿偏低了, 那儿便高了,这儿时值没唱够,那儿又拖了。枯燥乏味的音准训练和老师无休止的埋怨,使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荡然无存。

    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的,是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通常我们遇到很多学生不识谱,或者无音高概念。以前我也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识谱视唱,再让学生唱歌。可是学生常常是顾了音高,顾不了节奏,结结巴巴,总是唱不好。学生感到难度太大,花费了很多时间也唱不好一首歌,于是 渐渐失去了兴趣。看到此情此景真使人着急,于是,我就尝试让学生先唱歌后识谱。遇到一首新歌时,不是急着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也不是急着分析歌谱,而是先让学生听录音或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内在的美,然后教会学生唱这首歌。这样,虽然学生没有唱歌谱,却可以用歌声来表现音乐,抒发情感。 最后,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来识谱,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更自觉主动地识谱。

    第三,先唱歌后识谱可以降低识谱的难度。  

    小学六年级音乐课本中有一首阿根廷儿歌《第一天上学》,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处休止符和切分节奏 ,后面还出现了的八度大跳,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总有一部分学生唱不准。后来,让学生先学会唱歌,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后再让他们识谱,他们很快就能唱准了。课本中还有一首《故乡的月亮》 ,歌曲中有很多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较难的节奏型,还有很多大音程,歌曲颇有难度,学生在音准与节奏之间总是顾此失彼,而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在学生唱歌时,在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同时, 对难点进行逐一解决,为学生进一步识谱埋下伏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在学生非常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当学生能够熟练地唱歌以后再识谱时,歌谱的难度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故乡的月亮》是一首非常优美、深情的歌曲,当然这首歌曲的难度也较大,歌谱中有很多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及音程的大跳。但是当我们先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再让学生识谱时,这些有一定难度的大跳音程,很快就能唱准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较难的节奏型也迎刃而解了。因为我们唱歌时,已经在不经意间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识谱时难度降低了,一首歌曲很快就学会了,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更浓了。以前两个课时 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今一个课时就解决了。一首歌谱学生听过几遍就会唱了,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曲谱背下来,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可想象的。

    先唱歌后识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识谱能力较差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每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很难解决其困难,课后在其没有辅助的情况下也很难以自学的方式来提高其识谱能力,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先唱歌后识谱这种教学方式正好可以解决其困难,课后在其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也很难以自学的方式来提高其识谱能力,而先唱歌后识谱这种教学方式正好可以解决其问题。可见,先唱歌后识谱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及技能,而且对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一)(原创)

[ 2008-10-16 8:39:00 | By: jx01_wxf ]

主题式校本研修 :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

这两年来,陆陆续续地也听了不少的音乐课,这些课大多体现出了教师的课改意识,讲究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音响,合作探究配器,欣赏音乐时也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来感受音乐。这些,毋庸质疑,都是新课程理念在音乐课上的体现。但是,回顾这些课堂教学,细细思量,我们似乎把传统音乐教学的一切都抛弃了,特别是识谱教学,难道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是不需要识谱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已经发现,教材对识谱很重视,从第一册教材上就出现了音名的认识,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淡化双基,并不是要抛弃双基。

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能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兴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让他们识唱曲谱,课堂气氛就出现“冷场”。识谱单调枯燥,需要理解和记忆,教师为了教学的到位,对一些知识,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索然无味的课堂气氛,使情感美的陶冶无从谈起。所以,我们今天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来进行探讨。

曹奕: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是做游戏,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玩中学,一边玩一边学,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2《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如游戏3《坐板凳》:在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与节奏教学中,可采用此游戏。游戏方法如下,游戏前先学习一首儿歌:

(×—)二分音符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

( × )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条凳。

(××)八分音符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

然后,教师出一条节奏如|× ××|× ×|× ×|× — |让学生分小组按节奏坐板凳,看哪组坐的最快。也可让学生自由分组坐板凳,然后按照每组的位置各写出一条节奏。这样的学习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王:对,这种通过游戏的方法,首先提高学生的兴趣,既而达到提高识谱的能力。很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奚丽虹:(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奚丽虹:

先学歌曲,再进行“听谱”教学。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也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很重视“听”音乐,一般以听为主,以看为辅,比如传统的“识谱”教学,在我的一、二年级的课堂上被称为“听谱”教学。

以前一说到识谱教学,马上就会想到要先让学生认识音符的唱名,总认为,唱名都认不到,如何识谱呢?于是,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认识1的唱名是“do”,2的唱名是“re”……,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也感到厌烦,而且容易混淆,甚至把音高都抛置脑后,结果出现了“5”唱得比“1”低,“2”唱得比“6”高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唱法,收效极差,打击了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认为“唱谱太难了,学了唱名后还要弄清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看到曲谱头就大。”

走入新课程以来,我从第一册到现在的第四册,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学会唱歌后,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结果一年多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一学期能背唱好几首曲谱,并且极少出现“5”唱得比“2”低,“1”唱得比“6”高的情况,慢慢地,他们也认识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也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给他们,他们学会歌曲后再听唱曲谱,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谱的节奏了,正如吴斌老师说的,一个一周岁的孩子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可他从来也不认识“爸爸、妈妈”这几个字呀,孩子们都是先会说话然后才识字的,而我们的识谱教学不正应该如此吗?

钟芳:(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

先学节奏,再进行识谱教学。

准确地识谱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曹:在音乐课中你又是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上一篇:比尔盖茨的忠告(转)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二)(原创)   

Re: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一)(原创)

[ 2008-10-16 9:52:00 | By: jx01_g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