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火栓立管要设置几根: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24:34
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20111   
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贯彻“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创建“三着力一推进”示范区,开创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新局面,实现富民强区的幸福南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国首批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双轮驱动、东西板块”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全区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区)级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2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8%。工业总产值4419亿元,年均增长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21.9%。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2082亿元,年均增长17.5%。  (二)产业转型提升效果明显  1、传统产业在整治中改造提升  通过“改造、提升、淘汰”等措施调整优化传统产业,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一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12个特色产业都纳入广东省技术创新试点,大沥、西樵成为全省首批创新示范专业镇。与中科院、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产业平台,产业发展后劲充足。二是品牌建设效应增强。至2010年底,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14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名牌产品 66 个;省著名商标 92 件;有46家企业参与制订179项国家标准。三是整治污染企业成效显著。关闭了166家印染、陶瓷、玻璃制造企业,有限的环境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西樵纺织”在“三统一”基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大沥有色金属”在整治关闭175间小熔铸企业后,产值不降反升。保留提升的10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产值、税收占了该行业的80%,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原来的3%。  2、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巩固壮大  经过几年的培育,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汽配、电子信息两行业产值均超百亿元,税收总额接近10亿元。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顺利建设,中显科技、美国旭明等高技术企业落户,促进了新型显示、绿色照明产业迅速发展。环保节能行业崭露头角,我区成为省节能光电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风能设备等产业前景向好。一汽大众成功落户,将推动南海汽车工业再上新台阶。  3、都市产业在培育中快速成长  金融高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投入16亿元,成功引进了41家企业,其中:银行10家,保险5家,担保、证券、期货共6家,服务外包6家,私募基金11家,其他企业3家,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建筑面积超180万平方米,引进的项目都是行业标杆,其带动与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聚集成势,吸引30多亿元优质资本、20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生产服务业强势发展,欧特克(Autodesk)、亿贝(eBay)等项目落户,为企业搭建起产品设计、资本融资、市场营销等服务平台。多家五星级酒店顺利建设,保利水城16万平方米高档商业广场建成营业,开创第三产业高端化新里程。都市型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为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民营经济在扶持中健康发展  “雄鹰计划”的实施有效地帮助民企解决融资、上市、土地确权等发展难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总额 16亿元,6家民企成功上市。2010年南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9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4%;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687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3.7%。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  5、农业生产在支持中平稳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稳定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农业科技、探索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立南海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里水镇万顷洋示范区、狮山镇官窑示范区、西樵镇平沙示范区、九江镇南金示范区和狮山镇南国桃园示范区,南海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三)现代城市雏形逐步展现充分把握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的重大机遇,明确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城市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是道路交通更为顺畅。广佛地铁如期开通。海怡大桥、“一环”北延线、西二环南海段、广佛新干线、桂丹路桂和路二期、盐南线改造等顺利竣工。“东融广州、西连中心”的发展格局得到有力推进,千灯湖的城市标杆效应初现,区位优势明显,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二是城市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推进电网设施建设,完成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投资27.01亿元,增加变电容量385.6万千伏安。完成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投资13.49亿元,线路长度达到828.56公里。投入32.67亿元进行防灾减灾建设和内涝治理,机电排灌总装机容量突破10万千瓦。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和垃圾转运场站工程建设,天然气转换、环保发电等公用事业进展顺利。  2、城市管理改革不断深化  以强化基层管理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行政执法、环境监察、市政、质监等职能下移到基层,镇级管理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进一步巩固土地“两违”整治成果,拆除违章建筑4.33万平方米,规范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4.8万多家。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食品安全监管等体系,镇级城市管理架构与队伍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日趋成熟。创新城乡社区建设模式,完善各类文体设施配套,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不断完善城市公交网络,广佛城巴成功开通,镇内公交、出租车正式运营,公共自行车在桂城试点开行,公共服务配套日渐完备。  3、“三旧”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开展“三旧”改造,实行规划引领、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基层积极参与旧改,有效实现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带动了产业提升、环境再造、区域增值和城市转型。全区共认定“三旧”改造土地约9.3万亩。到2010年底,共完成改造项目118个,投入资金约132亿元,完成改造土地4054亩。(四)环境再造取得显著成效南海的自然环境在铁腕整治和巨资建设中得到了再造与提升,环境的效益开始呈现,区域价值明显提升,社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一是节能减排治污成效明显。强力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整治。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39.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削减29.9%、38%。二是全面启动活水工程,内河涌整治成效初现。全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7间,日处理能力8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完成990公里各类截污管网的铺设,建成25个灌溉泵站,完成907公里河涌整治,水体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绿色美丽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9%,绿化覆盖率为38.8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68平方米。建立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相互衔接、合理布局的绿道网络体系,建成区域绿道总里程140公里。四是城乡环境不断美化。积极整治美化市容市貌,推进绿地生态建设,城乡面貌大为改善,丹灶镇和里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五)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教育卫生优先发展教育系统不断创新、积极改革。教育五年累计总投入87亿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集团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社区教育终身化的大教育格局。卫生服务与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全省首个县级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实现全民门诊医保,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试行免费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村”工程有序铺开,建成112个星级“健康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跟踪监测,初步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2文体事业繁荣进步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南海龙舟队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冠军,男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亚运会。成功举办区八运会,开展百村篮球赛等活动,群众精神面貌呈现新气象。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首期竣工,为群众提供公益性健身体育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情系百姓,缤纷文化”和珠三角休闲欢乐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六)和谐南海建设稳步推进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民保障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和“大社保”综合参保率达90%。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至2010年底,全区已落实保障性住房共1648套,建筑面积共11.02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2.71公顷,总投入11020.65万元,有效地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困难群体的救助面得到扩大,救助水平得到提高。以“公助民营”建设福利设施,建立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新型保障体系构建方式得到有效探索与实施。2、平安南海建设扎实展开集中整顿重点治安问题,坚决打击黑恶势力,治安、刑事报警量分别有较大幅度下降。“平安村居”建设启动,建成1420个安全小区,治安“技防网”不断拓展,全区五类恶性案件等发案率下降19%。率先建立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大部分矛盾得以在基层化解。3、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的确权,界定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妥善解决“出嫁女”及其子女的股权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全区已有1756条村小组19395名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的股权得到落实,股权权益落实率达99.3%。4、社会公共管理不断完善行政服务、公有资产、执法体系、农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和服务功能全面优化,“立体化”审批监督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盘活公有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树立“大城管”理念,加强部门联合执法,落实重心下移,部门合力和基层能动性有效增强。实施农村工作十条意见措施,农村管理更加规范。(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1、财政绩效管理成效初显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以预算绩效为核心的财政绩效管理新机制,一是建立财政分配新机制,二是推行财政资金的追踪问责制度,三是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目前,我区纳入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从2005年底的44个,增加到2010年的162个,而纳入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也从2005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亿元。2、农村产权关系逐步理顺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权,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目前,全区已完成“两确权”工作的村小组有1596个,完成率90.4%。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方式,实行第三方管理农村财务,积极推行中介审计,全面实行“一年一审”、“三年一届审”的审计制度,全区村务、财务公开率达到100%。3、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创新顺利推进区级党政机构改革,41个党政机构统一整合为16个大部门;高效完成镇(街道)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内设机构从28个缩减为13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在相关职能局派驻纪检组,加强行政监督。相关职能局增设总工程师、总规划师、总审计师岗位,增强部门专业性编制,提高公共管理的专业水平。镇(街道)设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加强经营性公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动镇(街道)属公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合并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957元,年均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263元,年均增长8.7%。201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31亿元,位居全国同级首位。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4平方米。二、发展环境与条件(一)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将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情况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新挑战、迎来新机遇。目前,国际环境呈现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贸易恢复增长,但经济增速低缓,失业率居高,贸易保护不减。第二、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价格上升双重压力增大,低碳经济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第三、中国实力增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重视,同时伴随的贸易保护、贸易争端甚至贸易战不断加剧,为中国产品出口带来巨大压力。第四、产业转移的类型和方式继续发展变化,传统加工制造业转移持续减弱,现代服务贸易转移不断加强。再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增长区位,区域合作的趋向不断深化和加强,但同时,产能过剩、储蓄率过高、通胀压力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面临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南海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日趋加快。广佛同城、珠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粤港澳台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二是轨道交通时代提速来临。广佛地铁开通,综合交通枢纽站——佛山西站,广珠铁路佛山货运站等先后落户,为我区未来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三是“三网融合”步伐加快,为我区贯彻“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指明了方向。四是文化建设风起云涌。文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将为我区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二)发展条件1、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南海区位于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初步与广州实现公交、通信和路网“小三通”。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齐全,毗邻广州白云机场、广州新客站,境内在建和规划的轨道交通有19条,南广、贵广铁路在我区设有枢纽站(佛山西站)。广佛地铁开通,标志着南海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变。区域内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2)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荟萃南海地处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深得岭南文化的精髓,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樵山文化、桑基鱼塘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龙舟、醒狮等民俗和体育文化丰富多彩,以继昌隆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享誉海内外,康有为、陈启沅、黄飞鸿、叶问、邹伯奇等名人辈出。近年,“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团结奋进的龙狮精神”更被提炼为南海精神,成为推动南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3)产业基础雄厚、民间经济活跃南海的经济实力雄厚,金融服务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都市型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南海经济新的增长点。民营经济实力雄厚,全区共有民企10多万家。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全市首屈一指,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总额近300亿元。(4)高效南海凸显、服务热情高涨南海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高效南海”成为服务品牌。通过出台活化干部队伍八项制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等方式,拥有一支勇于学习、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干部队伍。创新性实行项目经理和岗位责任制。区级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政府的执行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激发了基层的活力。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农村干部素质不断提升。区、镇(街道)、村三级干部队伍干事热情高涨。2、制约因素我们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一是土地增量空间极其有限,新增用地指标奇缺,资源分布零散,集约利用率较低;二是生态环境欠账较多,容量有限,整治任务仍然艰巨;三是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民间资本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激活;四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业人才资源不足,尤其是金融、文化等高端人才缺乏;五是城市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区级资源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六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仍有待化解。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广佛同城为契机,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径,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富民强区、幸福南海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按照“三个坚持 三个探索”[1]战略部署,贯彻“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实施“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行动计划、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创建“三着力一推进”示范区,开创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新局面。(二)发展定位致力打造富民强区的幸福南海,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面向珠三角、影响全国、世界知名的“适宜人居的工商名城,优美幸福的岭南水乡,四化融合的智慧城区,文明时尚的和谐家园”。1、适宜人居的工商名城充分把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兼容关系,有效利用城市资源,注重资源有序利用和环境保护,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的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增进全体居民的社会福利。把南海营造成一座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2、优美幸福的岭南水乡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水安全、水经济、水文化、水环境、水资源五位一体、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美化绿化自然环境;不断整合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价值,塑造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将南海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繁荣、大众生活幸福、文化丰富厚重、环境优美宜人、政府廉洁高效的优美幸福的岭南水乡。3、四化融合的智慧城区大力培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加快信息化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渗透,提高政府对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成为睿智的社会管理改革试验区。通过“三网融合”,广泛运用智能化技术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智能生活新天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成为国际化企业,南海成为经济国际化的先行地。4、文明时尚的和谐家园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弘扬南海精神为引领,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为时尚,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把南海建成市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市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不断强化,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深入,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相处的家园。 (三)发展目标我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级位居前列,社会各项事业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前列水平。“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具体目标是:——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例达到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年均增长1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0%。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照明等支柱产业,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并举的新型工业产业结构。——城市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8%,城市居民人均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初具雏形,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10台。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广佛“金谷”、中部新城、岭南文化旅游新城基本建成。——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15%,单位GDP能耗下降15%。——社会发展更加稳定和谐。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100%,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普及公益性的优质学前教育,社区医疗门诊量占全区医疗门诊量60%,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就业、防灾减灾、社会危机应对机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平安社区创建有序有效,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期望寿命84岁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四)发展战略:“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即在空间上将南海分为东、中、西三大片区,以文化、城市、产业为核心带动南海整个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东翼按照“优化提升”的要求,以城市化为主线,以广佛同城化为抓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打造成“金融商贸、产业总部、都市生态、人才高地”。中部按照“加快崛起”的要求,以工业化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并以此拉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打造成“制造基地、产业智库、交通枢纽”。西翼按照“突围提速”的要求,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打造成“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的新西部。城市更新,绿色和谐。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以连片改造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城市新交通系统建设,促进南海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带动城市、环境、产业提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理顺城市化、工业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以信息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依托,走出一条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新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龙头引领,产业聚集。通过引进和培育,造就在世界有影响,全国有地位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其引领和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的内外在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适合龙头项目成长的集约型产业园区和特色专业镇等平台建设。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重点围绕大众汽车、中显科技等龙头项目,快速聚集大批中小配套企业,打造华南汽车城和建设全球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以金融高新区为龙头,以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城为基础,实施“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大力发展一批与城市化发展共存、与城市化互相促进的都市型产业。狮舞岭南,龙腾南海围绕“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的战略部署,在建设“智慧南海”的过程中,充分凸显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实施“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行动计划,促进南海三大片区协调发展,加快带动城市、环境、产业和社会乃至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争创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示范区”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四、主要任务与措施(一)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按照“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突出“一山两站三湖”战略节点,通过功能分工、产业分工,促进三大片区同城异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1、东翼:优化提升东翼包括桂城、里水、大沥东部,是广佛同城的前锋和典范。该片区定位为“金融商贸、产业总部、都市生态、人才高地”。充分利用金融高新区的“金”字招牌,突出南海金融广场的核心引领作用,以“泛千灯湖”的概念进一步拓宽金融高新区的范围,形成“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打造广佛“金谷”和广佛CBD(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业态要从后台转向前台,发挥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将金融与科技、产业紧密结合。三山片区要充分利用毗邻“广州南站”的区位优势,建设金融、产业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城区。大沥要主动融入金融核心区,加快承接产业总部、金融商贸等高端项目。里水应充分利用好环境优势,致力于打造生态优美、村镇融合的生态新城。2、中部:加快崛起中部包括狮山、罗村以及大沥虹岭以西区域、丹灶北部。该片区的定位为“制造基地、产业智库、交通枢纽”。大力发展汽车制造、新型显示、新光源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提升装备制造、金属加工产业。抓好“佛山西站”建设,建成辐射珠三角西部地区的高端客运交通枢纽。高起点规划开发博爱湖,建成以公共服务为主体的中枢服务核心区。整合科教资源,打造区域性产业智库城。3、西翼:突围提速西翼包括九江、西樵和丹灶南部。该片区定位为“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以西樵山为龙头,以锦湖片区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文化和田园生态资源,重点发展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业,重塑岭南名山新形象。抓好丹灶及官窑货场建设、整合提升九江港口功能,加快研究和推进高铁物流和沿江物流联动,打造珠三角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扶持提升纺织服装产业。(二)加快植产兴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战略,实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东翼、中枢、西翼“三大片区”的产业建设,启动实施“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科技都市型产业、岭南文化休闲旅游 “五大基地”。“十二五”期间,新建超10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1、发展都市型产业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与城市功能相协调、与现有产业功能相配套、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能加快城市化步伐的都市型产业。重点以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一区多园”为依托,丰富都市型产业业态。完善产业配套,加快产业载体建设。重点推进金融C区、D区、瀚天园、三山园、联滘园的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产业总部经济。统筹开发“一环东线”产业带,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就业者素质高、对中心城区依存度大的产业载体,以产业的集约推动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聚集。找准定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酒店、饮食和休闲等健康、高档的生活服务业。加快九江港口物流业和大沥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建设,不断优化全区贸易流通业的营商环境,促进贸易流通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建设珠三角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科技都市型产业基地和岭南文化休闲旅游基地。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两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显示、新光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文化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好一汽大众项目,打造华南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支持中显科技发展,培育壮大新型显示产业。重点扶持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的发展,加快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照明产业集群。着力支持数据信息、智能家电、芯片设计、工业设计、数字创意、动漫网游、中医药生物科技等项目的发展。实施“选种育苗”计划,加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推动成长型、科技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及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支持建设好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15年,先进制造业产值超过1600亿元,涌现1家以上产值超500亿元企业,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5个以上省级科研机构。3、扶持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支持做强有色金属、纺织产业,发展壮大“盐步内衣”、“里水模具”、“金沙五金”等传统行业。要更有针对性地落实“雄鹰计划”,支持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企建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支持民企转型转行,使其在城市建设、产业转型中找到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建设全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到2015年,金属加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三大优势产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新建2个以上国家级、15个以上省级科研机构。4、支持龙头项目做大强化土地集约、环境保护,着力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全力支持一汽大众项目的建设,力争早日投产。支持中显科技建设,积极带动上下游配套项目发展,建设全球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支持本田变速箱等汽配项目增资扩产,并吸纳一批中小型汽配企业形成集聚。支持志高空调、福田汽车、南方风机、坚美铝材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扶持企业上市力度,争取“十二五”期末上市企业达到50家。通过明确的产业导向、有力的扶持措施、到位的服务,促进光电显示、汽车整车及配件、智能家电等产业迅速成长、形成集聚并发挥优势。(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优化环境、支撑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和人才规划及配套政策,坚持以知识竞争力为标杆,以应用为导向,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城市发展率先实现由资源支撑向创新驱动转变。1、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一是同步跟踪世界技术前沿,大力发展新一代新型显示产业,积极推进OLED等新型显示项目,充分发挥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的作用,吸纳技术、吸引人才,强化技术合作,促进新型显示产业的聚集,将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引进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措施,充分利用好政策资源,加快南海数字创新产业基地、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城等一批重点产业载体建设,将其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化集约型园区,力促都市型科技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三是加快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南海)建设,全力推动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和光伏太阳能产业,引入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好旭瑞半导体照明、“低成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配套发展,将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和光伏太阳能产业培育成我区新的支柱产业。2、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研发设计企业,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系统集成服务业,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空间信息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到2015年,研发设计产业实现收入20亿元,引进各类高水平的研发机构30家,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50亿元,培养2-3个国内知名品牌的软件企业,软件企业达200家。3、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配套,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抓紧香港科技大学D2公共服务平台、LED检测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华南分中心、中国科学院佛山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纳米生物陶瓷材料工程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发挥好“广东省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产业创新、产业协作等方面的作用,以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产业聚集。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扩大合作空间,以项目带动、人才合作为重点,促进这些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与南海企业的创新需求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扩大试点工作范围,更大程度地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作用,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专利、商标战略,切实提高主要行业以及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加速重点产业的发展。(四)引领广佛同城,建设宜居宜商城市1、推进城市新交通工程紧抓一切有利条件,继续推动东部与广州、西部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加快推进轨道化新交通建设,重点推进里水-大沥联滘-桂城千灯湖-广州南站的轨道线建设;积极配合贵广、南广、佛山地铁3号线、广佛环线、广佛肇轻轨、佛山西站及广珠铁路丹灶货运站、官窑货运站的建设。加快建设“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六纵九横二国道”的快速干线公路、“三十二支线”的支线公路组成的交通网络,重点推进魁奇路东延线、海八路快速化改造、珠江大桥放射线,以及与金沙洲相连的路网工程等连接广州的道路建设;加快南九复线、博爱路、季华路西延线等连接中心城区的工程进度;整合提升九江港口功能。2、实施“城市更新计划”以创建省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和“三着力一推进”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启动改造“东翼”片区、“中区”片区、“西翼”片区等“三大片区”,积极开展“一园多区”金谷工程、农村社区公寓建设工程、产业聚集发展工程、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文化旅游城市工程等“六大工程”,重点推进十大连片改造示范项目。通过实施更新计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提升产业集聚,协同区域发展。3、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实施千灯湖北延、东拓战略,对大沥片区、平洲片区进行高标准规划改造。加快“三山新城”、“海北新城”的建设,使其成为广佛同城的重要门户。加快打造产业、城市与生态高度融合的中部新城,构筑交通和公共服务的“双中枢”。加快岭南文化旅游新城建设,提升环境支撑和休闲服务功能,建成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并成为西翼的中心。结合城市更新、环境再造,美化优化城市、村庄,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开发适合多种层次消费群体居住的小区,引导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居住,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群进入南海。整合全区文体资源,开发文康武鸿品牌,推进千灯湖文化广场、区文化馆、区博物馆、南海会馆的完善和建设。支持推动镇街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体休闲场所,丰富活跃群众业余生活。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好城市管理中心平台,统筹交通、市政、治安等信息资源,对城市进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镇(街道)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村居城管工作站的建设,将市政、城管等管理延伸至农村,努力实现由村镇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转变。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接驳的立体无缝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广佛公交同城互通,试行交通智能化管理,把公共交通作为改变城市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持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五)利用信息技术,全力打造智慧城区1、构建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体系以推动“三网融合”为抓手,统筹规划电信、广电网络建设。加快我区有线电视网络与全省广播电视网络的对接,优先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建设和双向升级改造。充分运用软交换、智能光网络、下一代IP协议(IPv6)等技术,实施“光进铜退”工程,推进电信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抓住第三代通信网络发展机遇,加快3G通信网络和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打造无处不在和优质高效的无线网络覆盖。抓好各大通信运营企业的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通信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我省通信及信息服务后台基地。2、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沉淀的大量数据资源,研究建立基于公安、水利、卫生、交通等部门数据的综合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基于经贸、国土、规划、电力和环保等部门数据的招商投资决策分析系统,以及集合工商、环保、国土、规划和电力等部门数据的节能减排智能管理系统等,加快光纤网络、三网融合、3G无线网络的建设,实现科学、高效的决策管理,建设“智慧城区”。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围绕重点行业,支持、配合镇(街道)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实施,重点推进eBay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西樵纺织交易网等自主品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九江镇打造成“广东省现代物流信息化试点镇”,促进本地电子商务服务的发展,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4、丰富居民智能生活依托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信息技术,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捷、高效和舒适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有机结合,把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电网以及智能环境等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5、建设睿智管理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电子政务灾难备份、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提高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水平,为建设睿智管理政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六)强化环境再造,创建绿色美丽家园1、推进节能减排治污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继续推进“绿色美丽家园”计划。完善清洁、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工业、公共机构、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节能监督。将整治工作由“重点行业”向“重点区域”推进。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地区为西樵、桂城、大沥、罗村等地区。重点做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等重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产业退出机制,实行行业限污。推进智慧环保物联网建设,完善全民参与的环保监管制度,实行环保层级责任制,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2、加快绿化美化建设全面落实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完善污水管网配套,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继续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和堤岸景观建设,重点实施雅瑶水道、官山涌以及解放涌的综合整治,进一步科学优化水资源调度管理,进一步提升水环境。加快环保发电厂二期建设。推进西樵山“5A”景区建设。继续开展绿道建设,把绿化覆盖由主干道向村道、河网等纵深推进,创建绿色美丽家园。(七)重视社会事业,建设安定和谐南海1、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加强人才资本积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干部能力提升、人才引进培育、重点行业人才集聚、科技带头人培养、优秀企业家培养、专业人才能力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开发、社会管理人才开发等工程。2、倾心打造平安南海构建快速有效的社会维稳及安全管理格局,大力开展治安、安全生产和市场经营等综合治理。继续深化完善社区警务制度,加大对治安设施的投入,全面铺开“平安村居”工程。加强劳动薪酬发放监控,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做好食品安全、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开展出租屋及无证无照经营场所的专项整治。大力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3、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和创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普及公益性的优质学前教育,逐步实施全区户籍儿童享受免(减)费学前教育。强化区域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普通高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打造适合地区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深化办学多元制改革,融通公办、民办教育资源,探索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有效途径,培育品牌民办教育集团。推进国家级“教育国际化实验区”建设。完善教师聘用和绩效制度,激活队伍的潜能,不断丰富“名师工程”内涵。4、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基金管理水平。二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完善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四是逐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五是积极推进区内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调整好公立医院的布局,将南海医院整体搬迁到中部。六是切实加大医药卫生机构的投入,逐步完善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政策。七是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八是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把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督等融为一体,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5、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加强现代公民教育,深入开展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增强个人文明素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进一步完善体育运动场馆和设施,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以健身服务业、场馆运营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和体育用品业为重点、本体产业和相关产业多业并举的体育产业体系。关注全民心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6、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建立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大社保”,完善医保制度,积极推进工伤预防、补偿、康复工作三位一体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产业人才需求,鼓励本地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进一步改革民政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完善的社会救助、普惠的福利服务,推进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八)加快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1、深化农村体制综合改革以农村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体制方面,探索从政经结合型转向突出核心、政经分离型,引导农村基层组织坚持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明确自治组织的基本职能,将经济组织从“三混合”型体制中分离出来,使自治组织职能全面发挥,经济组织逐步市场化,实现城乡社会组织形态的一体化;社会管理方面,探索从农村管理型转向城市社区管理型;农村集体资产方面,探索从集体分红型转向自主经营、盈亏共担的风险经营;村民服务方面,探索从无偿福利型转向有偿分担城市管理型;农村居民住宅方面,探索从传统单家独户型转向现代社区公寓型;农村居民保障方面,探索从不稳定的分红式保障转向城乡统筹式的社会保障。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市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农村社会管理城市化、农村社会保障一体化、农村管理和监督扁平化。2、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以建设产业富村、文化名村、和谐新村为目标,在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健全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农村土地、物业、合同、财务和招投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抓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两确权”和“两公开一监督”工作。调整农村收益分配,加大奖教奖学和民生福利事业的投入比例。创新经济后进村的扶持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建立教育、引导和排查机制,积极化解土地、拆迁、股权争议等问题,确保农村和谐稳定。3、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完善农业产业规划与布局,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创建南海国家级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大力推进万顷洋广佛园艺新天地,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加快建设园艺世界、百合花种植基地、农民创业园;大力推进松岗万亩桃园都市型生态农业品牌宣传,打造农业生态休闲基地;加快恢复西樵、九江岭南水乡桑基鱼塘风貌,挖掘桑基鱼塘生态养殖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基地;九江、西樵、丹灶打造鱼文化品牌,建成集现代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深加工、物流为一体的水产产业基地;加快大沥桂江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建设,以电子交易系统为平台,集交易、物流、结算、信息、视讯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打造成国际性农牧商品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形成花卉园艺、水产、蔬菜、农产品流通、农业休闲旅游等五大产业主导的都市型农业格局。(九)深化文化发展综合改革,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在坚持环境与经济、环境与城市相促进的基础上,深化文化发展综合改革,提炼南海的文化精髓,把握文化发展新机遇,将文化产业作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让文化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的重要力量。1、打造三张文化名片一是“潮涌灯湖”广佛都市文化高地。把千灯湖区域建设成为群众文化与时尚艺术融合发展的广佛都市文化高地和最佳城市管理示范区。二是“文翰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整合以西樵山为核心的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性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项目。三是“动感狮城”现代产业文化高地。利用狮山新城、枢纽城建设的契机,以文化推动产业提升,以产业丰富文化的内涵,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产业文化。2、开展五大基础工程一是公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工程。五年内基本建成以区级大型公共文体设施为核心,镇(街道)公共文体设施为枢纽,村(居)基层文体设施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以南海文化艺术创意社区建设为重要平台,以信息网络、广告影视、动漫网游、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产权交易等新兴产业项目为支撑,实现文化、体育、旅游互补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四是文化人才集聚工程。培育一批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骨干和引领作用的文艺人才,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五是区域形象塑造工程。以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塑造和传播“适宜人居的工商名城、优美幸福的岭南水乡、四化融合的智慧城区、文明时尚的和谐家园”的南海区域形象。(十)加快职能转变,打造廉洁高效政府1、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着力提高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对政府施政效能的评估与监督。强化大局观念,加快资源整合,实现从镇街主导型发展向片区统筹型发展转变。逐步建立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改革,落实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创新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积极推行“电子政府”建设,让群众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不断健全部门间协作沟通机制,强化团队合力,提高行政效能。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廉洁、勤学、善思、敢为”的标准严格要求各级干部,使其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带着激情干事,怀着真诚待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遵循“人尽其才、人岗相适,把最合适的人选拔到最合适的位置”的用人准则,真正把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能适应形势变化、能带领南海转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完善财务管理,加强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深入治理商业贿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建设勤政廉政、高效为民的服务型政府。五、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实施城市、产业、民生三大建设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共188项,投资总额2525亿元。(一)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83项,投资1100亿元。1、交通项目63项,投资466亿元。主要包括东部片区新交通系统、佛山西站、博爱路及博爱大桥、建设大道、珠江大桥放射线二期(南海段)、季华路西延线等。2、能源项目6项,投资80亿元。主要包括新建550KV变电站1座,新建、扩建220KV变电站各5座,新建110KV变电站16座等。3、水利项目6项,投资9亿元。主要包括大沥西部片区排涝整治工程、北村泵站建设工程等。4、城市建设项目8项,投资545亿元。主要包括西樵锦湖片区建设项目、狮山镇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含南海青少宫)、金融城广场、三山新城项目、千灯湖迎宾广场项目等。(二)产业建设工程:建设项目69项,投资1269亿元。1、现代服务业项目30项,投资688亿元。主要包括金融高新区、三山商品展贸城、西岸旅游产业园、广珠铁路佛山货运站、广东保税物流中心等。2、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8项,投资305亿元。主要包括罗村光电产业项目、中显科技、福田新能源汽车、旭瑞光电、广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佛山市新光源产业化示范基地等。3、先进制造业项目6项,投资183亿元。主要包括一汽大众、志高空调技改、广亚铝业新型铝材等。4、优势传统产业项目8项,投资75亿元。主要包括致兴纺织服装、西樵纺织服装产业中心、中铝南海合金等项目。5、现代农业项目7项,投资18亿元。主要包括万顷洋广佛园艺新天地、香水百合花种植示范基地等。(三)民生建设工程:建设项目36项,投资156亿元。1、生态环保项目15项,投资54亿元。主要包括南海区污水管网二期、南海污泥处理等。2、文化项目6项,投资41亿元。主要包括南海会馆、西樵山“梦工场”主题公园、国家龙舟运动休闲度假基地等。3、社会事业项目15项,投资61亿元。主要包括区行政服务中心迁建、南海医院整体搬迁、桂城水厂迁移、佛山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园建设等。  

[1] “三个坚持三个探索”,即继续坚持“东西板块、双轮驱动”,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新战略,探索集约发展的新路子;继续坚持“五星级南海”、“绿色美丽家园”,实施“狮舞岭南•龙腾南海”行动计划,探索优质发展的新路子;继续坚持“三旧改造、先行先试”,实施“城市更新”计划,探索精明增长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