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防员:马坡村柿子 产业有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12:53
马坡村柿子产业有特色
本报讯(记者 云 丹)发展柿子产业是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的特色,村上190多户加入了曹村柿子生产专业协会,栽植柿子树882亩,人均收入2300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71.8%。
马家坡在柿子生产过程中注重科技。曾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实地考察,选择适合当地的栽植品种,确定以富平升底大尖柿为主栽品种。专家教授对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同时,他们加大宣传力度,200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曾在《金土地》栏目以《柿子红遍马家坡》做过专题报道;多次参加各种博览会,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富平“合儿饼”和富平升底大尖柿,并多角度宣传吃柿子和柿饼的好处。利用的在外人士,大力介绍富平柿饼。2000年,村里能人张向阳成立了富平绿秦柿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柿饼销售,把柿饼卖到了韩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柿饼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马家坡人大力发展柿子加工。现在全村年加工柿饼400吨,占全县柿饼产量的10%左右,实现产值400万元,使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柿子专业村。
乡土人才帮村民“务柿子务富了马家坡村
2006-09-26 08:47  文章来源:陕西电台记者站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西安晚报记者王晓光、记者华林、杜鹏报道:如今的富平县马家坡村,因为种柿子,年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有人还坐上了私家车。说起致富的法宝,马家坡村人说:“我们村有两样宝,一是柿子树,二是‘土能人’,大伙儿都把‘土能人’当财神看,爱得不得了”。
马家坡村位于富平县曹村镇北部沿山地区,有230户838口人。由于地处柿子生产优生区,种柿树、加工柿饼成为当地一项传统支柱产业。1999年以来,马家坡村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栽种柿子树800多亩。到去年,全村鲜柿产量达到75万公斤,加工柿饼400多吨。凭借此,村子人均纯收入超过4500元。以前穷得响叮当的村子,现在家家户户有了电话、手机和摩托车。有的农户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坐上了自家的小轿车。
在此致富过程中,马纪玲、张相荣这样的“土能人”、“土秀才”功不可没。身兼马坡村柿饼及杂果产业联营协会会长和病虫害测报点负责人两职的马纪玲,在柿子树成长阶段,帮助村民搞好施肥、嫁接;柿子成熟后,他又四处联系卖果。张相荣办了一个柿饼加工公司,不但高价收购村民的柿子,在柿饼加工期间,他还叫乡邻到他的公司打工。他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同时又付给了村民不菲的报酬。据介绍,村民们每人在两个多月的加工平均时间里能挣到2000多元。
去年因4亩柿子林,马家坡村老村民马生慧挣了1.2万元。日前,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土能人’带着咱致富,国家政策又这么好,咱想不致富都难”。
据富平县委书记贺韧介绍,目前,在富平县的基层农村致富中,活跃着马纪玲、张相荣这样的“土能人”约有两千多人,涉及各个行业。(完)(2006年9月24号发)
“柿业”富平红中国--“舞动中华”文化采风录(12)
网闻博报 记者 夏商 王海力 通讯员 孟乐峰
在中秋佳节和新中国60年华诞来临前夕,由国家旅游局、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旅游局和渭南市政府承办的,以“相约华山;舞动中华”为主题的2009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典活动,在陕西省渭南市盛大举行。9月27日,在西岳庙广场举办的庆典活动开幕式上,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共同为刻有“华夏之根”四个大字的“世界旅游日·华山论剑”纪念碑揭牌。这座“华夏之根”纪念碑,是对华山景区人文底蕴的确认和推崇,也是对华山脚下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的礼赞。庆典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渭南市旅游产品推介会;秦东民俗文化展及旅游商品博览会;“国家山水休闲度假胜地·华山论剑”专家论坛;华阴老腔音乐会;旅游彩车巡展暨旅行社踩线、新闻采风等系列活动。渭南市各区县及三秦大地灵秀瑰丽的山河胜景与民俗风情的全景展示,正是对“华夏之根”的文化注解和最好阐释。
从前面《寻源华夏“华胥州”》和上期《“中华之中”变迁记》一文我们了解到,历史上中华文明源于西部且总是兴盛于关中“华胥之州”,破解这一历史奥秘对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并寻求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一道继续这次文化探秘之旅时,这里的一则最新动态,又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世界陶艺之都”富平。从《“陶艺之都”富平行》一文,我们对“陶艺之都”富平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次引起人们关注的不是因为富平的陶瓷,而是因为富平的柿子。
金秋柿乡 魅力富平
2009年10月21日,由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陕西省林业厅、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政府联合主办,以“金秋柿乡;魅力富平”为主题的“中国柿子加工论坛暨首届富平柿子节”,在渭南市富平县隆重举行。通过为期3天的专家研讨、专题报告、参观考察、项目签约和产销订购等活动,使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名与会者及包括《网闻博报》在内的新闻媒体代表对富平柿子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柿子原产地为中国,是中国人民最早栽植培育的水果之一,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柿子捏软的吃!”这句民间俗语,即反映了柿子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现代科技也验证,全世界柿子的最适宜的优生区就在中国的富平县。日本是中国柿子最早的引种国之一,当今世界上唯一的柿子博物馆便位于日本吉野市。在这间博物馆,就有“柿子的主产国为中国、优生区在富平”的明确记载。
关于富平与柿子的渊缘,在当地民间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在富平县境内有皇帝陵10处,其中唐帝陵有5座。位于富平曹村镇金瓮山麓马家坡的丰陵,是唐顺宗的陵寝。这里有一棵千年古柿树,据说当年修丰陵的时候就有了。相传在元朝末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落难时,曾从老家安徽凤阳皇觉寺流离乞讨落脚在丰陵。那时正值深秋,饥寒交迫的朱元璋,幸好以这棵古柿树上熟透了的大尖柿子充饥活命。没想到这充饥的大尖柿子不但味道异常甜美,而且吃后感觉浑身特别舒坦有劲。于是,他信步来到丰陵附近的宝峰寺,经寻道问卦,便去投靠郭子兴参加了推翻元蒙统治的起义军。那一年,他才25岁。16年后,已成为大明朝皇帝的朱元璋,还时常想起当年富平那大尖柿子的香美,并感念那棵大柿子树的救命之恩。于是,他便命当时的富平知县张得先,在马家坡精选柿树苗送往京城,并栽植在皇宫御苑供他回味享用。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曾专程回富平故地重游,并将自己身上的黄袍脱下披在那棵大柿子树上,册封富平的这棵柿树王为“凌霜侯”。从此,富平柿子更是誉满天下,并成为御贡珍品。关于这段故事,在当地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唐王陵上神仙伞,千年古槐问老四(柿)。皇上亲封凌霜侯,柿叶临书自古留。”就是说槐树寿命很长,但还是长不过柿树。要知道唐陵千年以前的事,古槐还得问老柿树呢!当地人打趣说,富平柿子也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水果”。柿子火红福运来,富康平安财门开。吃富平柿子,不但是难得的美食口福,而且是最有文化品位的享受。
这片古道热土可真是了得,连田野农家的柿子,都这么的有文化!
保健食疗 时尚风潮
事实上,按照中国传统的人本文化,柿子对人的好处,恐怕首先是对人自身的食疗保健效用。中医学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叶子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也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柿子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新鲜柿子含碘很高,能够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可以说,柿子树全身都是宝。果可食可疗、叶可当保健茶饮、其木亦可材用 。这些重要发现,对于正在面临诸多“富贵病”威胁的现代人,堪称一大“福音”。特别是在对柿子认识较早的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柿子的消费已成为新的食尚风潮。
山绿了 天蓝了 柿子红了
然而,长期以来,作为柿子的原产地国的最优生区,“柿乡”富平的柿子种植产量却难以跟上市场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近年来,富平县依托特色品牌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将柿子产业确立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在加强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市场产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领导联包责任制,并采取典型引路、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具体措施,从而使富平柿子产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自2003年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柿子产业发展的决定》以来,全县柿子基地每年都保持着2万亩以上的增速。现已建成了曹村和庄里两个万亩柿子乡镇,庄里镇王庄村、淡村镇荆川村和张桥镇南坪村等10多个千亩柿子村。并在淡村等三北工程项目区栽植柿子近万亩,在富觅公路、富阎公路和旧曹公路等道路沿线建起了柿树绿化长廊,使柿树柿林成为富平别致亮丽的风景线。截止目前,富平全县柿子已发展到13万亩,其中挂果林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鲜柿6万多吨,加工柿饼1万余吨,年产值达2亿多元,柿子已实实在在变成全县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为此,中央电视台曾以《柿子红遍马家坡》进行了专题报道。早在2001年,富平县即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和“中国柿乡”称号。2008年,“富平柿饼”又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平还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其中无公害富硒柿子、柿饼也已通过检测认证,达到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富硒指标。如今,富平柿子加工业也获得发展加速,“富平柿饼”已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富平柿子从红遍马家坡,又正在开始红遍中国、红遍世界。“柿业”红了富平人,富平柿饼也带给天下人人“事业”红火火。
中共富平县委书记贺韧表示,当前富平柿子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富平县还将在市场促销、行政推动、科技应用、培育龙头企业、实现柿子深加工和开发柿子系列产品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并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全国一流柿子产业强县,实现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富平模式”。
“柿业”红百业兴 筑巢再引凤
本次活动开幕式上,蔚为壮观的焰火晚会不仅给柿子节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同时也展示了富平历史悠久的烟花工艺水平和生产研发实力。通过现场参观,使与会者曹村镇马家坡的“花果山”美景有了真切的感受。这里现在已发展为西北最大的柿饼加工与销售集散地,每年仅此一处的柿饼产销量就达400多吨,全村人均柿饼纯收入即达4500元以上。对这个从前是偏僻的穷山村来说,的确是“柿业”红了,农村富了,农民笑了。
活动主会场设在陶艺村,富平的各类代表性名优特色产业产品也都赶在这里争奇斗艳。因为富平这方物华天宝之地,不仅是“中国柿乡”和“陶艺之都”,历来还是中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中国奶山羊之乡”、陕西最大的早中熟和极晚熟苹果基地县。从而形成了粮食、柿果、奶畜、瓜菜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其中,以流曲琼锅糖、马坡柿饼、庄里陶瓷、宫里石刻等产品最为著名。当日亮相的富平食品产业集群包括国投中鲁果汁、天和新农业、绿之园农业、陕富面业、金盛食品厂、金牛乳业、红星乳业、关中奶山羊合作社、绿秦柿业、裕丰柿业、曹村镇柿协、诚信果业合作社、太白柿品合作社、华丽之子合作社、绿景塬果品合作社、科农果业合作社、姚营坊柿子合作社、秦香核桃合作社等。烟花爆竹产业集群包括福信烟花、秦瑞烟花、鸿福烟花等。文化工艺品产业集群包括富陶产业集团、祥龙墨玉石雕工艺厂、富平墨玉工艺工程公司、开元石雕工艺厂、宜人制品合作社等。近年来富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陕富水泥、龙钢富轧、中鲁国汁等一批大型企业到这里落户发展,从而形成了建材、钢材、炼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乳品生产等骨干工业体系。
除农业和工业外,富平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如秦国“战神”王翦、明朝御史杨爵、辛亥革命名将胡景翼、新中国开国元勋习仲勋等。富平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红色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景观交相辉映,引人入胜。其中以金粟山森林公园、陶艺村和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最具代表性。富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地方戏曲阿宫腔和民俗艺术老庙老鼓,还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昌盛黄土地 生生不息大中华
这里的优质石灰石和墨玉石储量丰富,石刻工艺历史悠久,历来是皇家宫苑和帝陵石刻的石材加工中枢。如著名的“昭陵六骏”、乾陵“无字碑”、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黄帝陵题碑及港澳回归纪念碑等,均取材并刻制与富平。据富平县祥龙墨玉石雕工艺厂总经理张双利透露,该厂正在筹建的“汉唐石刻园”,专门规划有“富平历代名人纪念石刻艺术长廊”。目前,当地民间正在筹备名家书画纪念作品征集活动。届时获选收录的作品将摹刻于回廊石墙,以永志纪念,并流传后世。该工程计划于2013年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以表达故乡民间对王翦、胡景翼和习仲勋等富平历代杰出先辈的敬仰和纪念。同时,也藉此进一步承传和弘扬中国灿烂的石刻文化。
金秋柿乡,‘柿业”火红。魅力富平,古老而年轻。这片厚重的黄土地,总是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神奇。从远古的打磨石器,到流传至今的石刻工艺,这里的石头又唤回我们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同时也必将见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恰似富平柿子红火火,祝福人人红火火,祝福中国红火火!
(网闻博报夏商专栏)
空间管理您的位置: 陕西博客 » the moment » 日志
一棵柿子树的意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14 17:25:16
查看( 95 ) / 评论( 1 ) / 评分( 0 / 0 )
一棵柿子树的意义
提起富平,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是“中国的柿子之乡”。不错,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富平是多种作物的优生区,更是闻名世界的柿子优生区。每年的金秋时节,鲜艳欲滴的柿子都会红遍马家坡,闪耀富平县。
因此,柿子产业也成为了富平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它对富平农民致富的意义从下文就可见一斑。
“真没想到,仅仅只有三四个月,马家村家家户户柿子加工、生产收入平均都在千元以上,足足比往年翻了一番。”富平现马家村村民石卫华非常保守地说。她经销柿业十年多,去年组织出口柿饼210吨,量大价高,交易额达400万元,一笔一笔“洋”钱流进了她地钱匣子,乐得她合不拢嘴。
——选自2005年陕西日报的文章《柿子成为富平富民铁杆产业》
可是在我看来,柿子产业带来的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意义,却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明上。自古以来,最为朴实的农民一直在追求吃饱穿暖,因为这是人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它却经常被一些不愁吃穿的青年小资们不屑一顾。其实,这恰恰是肤浅地理解了物资需求,肤浅地理解了“柿子树的意义”。试想,没有“如何活”,怎来“为何活”?没有形而下的铺垫,何来形而上的升华?人的素质往往都是建立在丰厚的物资基础上的,我们怎么能苛求一个饥饿难耐的乞丐讲孔融让梨的传统美德呢?再来看看富平村,柿子产业的兴起不仅使农民群众的腰包鼓了,还使他们拥有用红透透的柿子招待远方客人最基本的条件,拥有了自豪与骄傲的底气,拥有了大度包容的基础。曾经有一位著名女作家讲过,“如果一个男人没有了事业,你还能要求他有宽广的胸襟吗?”的确,没有万贯的家产,一掷千金的潇洒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冠绝天下的才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也许,石大妈乐得合不笼嘴的表情,其标志性意义远非一般人想得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