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样加盟:第四节 路径选择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5:25
第四节 路径选择策略#TRS_AUTOADD_1273195548092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548092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548092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548092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5548092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路径的内涵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的人际活动,交际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口脑一致性”,还表现出“过程互动性”。“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过程,口语交际就必然是能动的、涉及听说双方的,而且听说双方既可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多人的;这一过程还是一个既受主观意识支配又受客观条件控制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 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交际的双方;二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三是交际的环境。

 

口语交际的路径形象地说就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

 

首先,口语交际不是单纯的“输出──接受”过程,交际的主体和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充满了变数,随着口语交际的展开和交际内容的变化,交际主体和对象的身份不断发生着变化,形成一种互为主体的动态关系,使口语交际始终充满了互动的特点。

 

其次,口语交际是一个交际双方你来我往的动态应对过程,既体现了“倾听”和“表达”的主体互相转换,也包含了交际双方不断根据交际内容随机应变地做出言语的回应。在交际过程中,不仅双方的身份会发生变化,而且两者还必须及时地应和对方,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调或语言材料;听者要认真倾听,根据说者的表述,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答,整个交际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

 

二、路径例举

 

不同的路径对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以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二年级上册)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

 

4.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5.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杀有益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有趣的动物、植物

 

(二年级上册)

 

师:今天,老师把一个小家伙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瞧……

 

生:是小金鱼!

 

师:快,和小金鱼打声招呼。

 

生:小金鱼你好!

 

生:小金鱼,欢迎你到我们教室里来。

 

师:小朋友真热情呀。小金鱼说些什么呢?让我听听。(老师将小金鱼放在耳边,侧耳倾听。)

 

师:小金鱼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来到你们的教室真是太高兴了。”

 

师:小金鱼那么可爱,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

 

师:小朋友夸小金鱼长得漂亮,小金鱼可开心了,你们瞧,它摆动着尾巴高兴地跳起了舞。

 

《一场xx比赛》

 

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当拉拉队,从中选出一位拉拉队队长。

 

参赛选手搭积木,拉拉队呐喊助威,评委仔细观察。

 

积木搭完毕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

 

评委、拉拉队、参赛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谈自己看到的情况。

 

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

 

请选手夸自己的积木,说服评委。 

 

请拉拉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提建议。

 

教师当记者,采访获胜组拉拉队队员,请他们和队友说说话。采访获胜的小组的参赛队员,请他们对其他小组提提建议。采访失败小组的拉拉队员和选手,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浙江省平湖市叔同实验学校特级教师 张韬元)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能触动情感的动人画面。教学情境的选择对促进口语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互动过程看,显然路径比较单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这一组教学设计,侧重从交际主体角度出发,言语形式以主体独白为主,交际对象很难介入交际过程,双方缺少互动的可能。这种单向输出式的交际路径,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第二个案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内容有趣,能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但在交际路径的确定上值得商榷。首先,“和小金鱼打招呼”“对它说些什么”等教学设计中,教师显然把“小金鱼”当作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但小金鱼不能运用口语,学生无法和它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际活动,因此这个教学设计中缺少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交际对象,使得交际明显缺少回路。其次,当交际对象无法回应主体时,教师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鱼”成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对象。这样使得原本应当通向生生之间的交际路径被截断,演变为单一的师生交际,学生的参与面缩小,交际对象的丰富性锐减,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

 

第三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从交际对象看,全班学生被分成参赛选手、评委、拉拉队,教师承担记者的角色。这样,口语交际出现了以下路径:

 

参赛选手←→评委

 

参赛选手←→拉拉队

 

参赛选手←→记者

 

拉拉队←→评委

 

拉拉队←→记者

 

评委←→记者

 

参赛选手←→参赛选手

 

拉拉队←→拉拉队

 

评委←→评委

 

……

 

 

由于口语交际的对象不同,所出现的情境也不同,对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的要求也不同。如拉拉队和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就应当采用呐喊鼓劲的方式,交际语言应具有鼓动性,语气激昂;和评委交流,就应当委婉得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打动评委,抑或据理力争……由于交际对象丰富,交际路径多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选择交际路径,前提是充分设计好交际的对象。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交际对象单一和不当,往往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使交际过程变得拘谨、呆板、程式化。而只有交际对象多样,才能使交际过程灵动、自如、多样化,使交际路径成为“通途”。

 

三、路径选择建议

 

(一)形成口语交际的共同体。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动态的交互过程,只有在由多个对象组成的“口语交际共同体”中才能形成多向的交际路径。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对于“学习共同体”,日本学者佐藤学是这样描述的:

 

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长,而且为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要相互学习和提高……在这样的教室里,一定会看到学生在相互切磋、相互影响,会看到促进、帮助这种学习的教师和家长。”

 

本节所提的“口语交际共同体”基于上述理论,主要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由学生以及助学者构建的进行口语交际学习的团体。在这样一个团体中,以口语交际为共同的目的,学生、助学者彼此交流与合作,彼此体谅与尊重。

 

1.师生共同体。

 

这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团体,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为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口语交际共同体中,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平等的交往和沟通。教师在口语交际共同体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担任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交际者。教师在交流中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有了自主思维才能有自主的口语交际活动。

 

2.生生共同体。

 

这是由学生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团体,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为主要特征。这种口语交际方式是十分有效的。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引导学生“敢说”。由于学生与学生处在一个真实而平等的交际平台,因而能形成自然、轻松、安全的交际氛围,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交际,对一些胆小、信心不足的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促进;其次,生生交际方式中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竞争、合作的经验中形成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提高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意识,更难以适应社会中的竞争要求。在生生共同体中,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性别的学生,又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学生在口语交际共同体中既是学习者、课堂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又是口语交际的交际者,还是口语交际中的欣赏者、评价者。在口语交际共同体中,学生角色多样,形成的路径多向,为进行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社会共同体。

 

这是由学生和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学习团体,以学生与不同身份的对象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为主要特征。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口语交际路径,口语交际的对象更具体、更多样了,口语交际的情境更丰富、更真实了。在这样一个变化了的语境中,学生逐步形成对不同环境、不同交际对象的应对能力。而不同的交际对象又以自身的经验和特点对学生口语交际风格的形成、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无论是师生共同体、生生共同体还是社会共同体,都不是互不相干、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协调、有机结合的。这种“学习共同体”也不是为了完成口语交际某一阶段的话题暂时维系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稳固构筑的。

 

(二)保持口语交际路径畅通。

 

口语交际共同体的构建,为形成多向的路径提供了可能,而保持交际路径的畅通则需要以多样的形式来维持,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

 

1.让交际形式多样。

 

口语交际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对象、多情境的实践机会。多样化的情境,需要采用灵活的交际形式,单一的形式尽管能使交际路径畅通,但无法适应情境变化的要求。因此,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听、说、问、评、讨论、交流、争论应当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多向互动,充分体现“交际”。

 

教学时,还可以以同桌、小组甚至班级为单位,组成一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既可以进行画面解说、自我介绍、小组讨论、组间竞争、角色表演、演讲辩论,也可以进行对话、采访、问答等等,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为了保证交际路径的畅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在购物、打电话、问路、帮助别人等生动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保持交际路径的畅通。

 

2.让学习方式合适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分析了日本及东亚教育后指出其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学习”这个概念被置换为“勉强”,使得学生活动停留于僵化的、依赖性的、被动的状态。他指出:应当在课堂中实施“活动式学习”,即借助工具、素材和他人而展开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应当将学习看作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在个体的碰撞之中进行的合作性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实施彼此贡献见解、合作探究、联合攻关与互相启发的合作式学习;应当将学习从“积蓄”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转换为“表达”“共享”“创造”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在课堂中实施旨在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自主创造意义与建构世界的思维与能力的“反思式学习”。

 

上述观点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新课程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改变被动的、封闭的、灌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知识、分享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增加学生的交往,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言语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压岁钱怎么用

 

一、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

 

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

 

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然后当小评委评一评。

 

五、小组准备短剧。

 

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各小组上台展示。

 

六、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

 

(朱国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口语交际的特点看,倡导这种学习方式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首先,能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有没有自觉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个体围绕话题自主地进行语言酝酿、组织和表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个体的思维、表达和交往的习惯、方式不相同,口语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其次,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特点,决定了交际的产生必须有赖于交际主体和对象之间以口语为媒介的交往,而合作学习为这种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满足不同的交际需要。口语交际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对话题或相关信息的探究,也只有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的探究,才能使口语交际质量提升,具有实效。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倡导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不是为了培养口语交际明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人人都成为口语交际活动中备受瞩目的主角。当然,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孤立、狭隘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同样有探究。即便是自主与合作也绝非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依然有着独立运行和相互融合的特性。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前有任务。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在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前都应当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虚假的讨论、浮华的热闹、放任自流的交际只能使口语交际在漫无边际的闲言絮语中耗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每一次活动前都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一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第二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看谁说得清楚、明白”。第三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各小组上台展示” 。教学中所设计的三次合作学习,交际任务不同,目标逐步递进。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压岁钱的用途,并且“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积极动脑,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对学生听的习惯的训练和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第三次合作,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编写短剧的故事梗概,而且要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还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要借助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进行口语交际……整个学习过程展开充分,落实了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乐于交际的良好情感,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上述设计体现了口语交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目标明晰,螺旋上升,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2)活动中有支持。随着对教育本质愈来愈深刻的认识,人们对教师角色也有了全面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一味的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旁观,同时给予必要的学习支持。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诱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需要来自学习伙伴的支持,这里的学习伙伴既有学生也有教师。而教师更应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为整个口语交际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上述案例中,学生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促进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在小组汇报“怎么用压岁钱”时,老师一方面鼓励台上个别发言的学生“说得清楚、明白”,一方面要求台下的学生想想刚才上台介绍的同学中“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还鼓励台下的同学“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无疑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台上和台下学生间的交流,使得原本只局限于台上发言学生的单向言语输出,转变为台上、台下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在小组汇报短剧时,教师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指导学生表演”。正是由于教师的学习支持,才使得人人参与了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指出的是,学习支持并不仅局限于教师,它应该包括一切可提供支持的个体或群体。

 

(3)活动后有汇报。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在活动之后都应当有汇报。汇报

 

不仅能呈现学习的结果,而且能再现学习的过程,从而再一次引发新的口语交际。汇报的形式不拘,可以陈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转述别人的观点,可以总结大家的意见,还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应答方式……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积极而正面的评价,不宜过高要求,

 

对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应当加以鼓励。

 

3.让边缘群体归位。

 

不可否认,口语交际共同体中认存在“边缘群体”,这些学生或是因为个性内向,羞于表达,或是因为曾受过奚落,不敢表达,或是受先天条件影响,不能很好地表达。久而久之,丧失了口语交际的兴趣,也消弱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果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放弃了对他们的口语交际要求,那么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共同体”。关注口语交际课堂中的“边缘群体”,让他们尽快归位,才能保证口语交际路径的畅通,真正体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确立交际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交际的主体。对口语交际“边缘群体”,教师更应该多一些人文关爱,俯下身子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鼓励他们勇敢地表现自己,与他们一起分享交际成功的乐趣。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形成必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应当悉心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为他们提供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能力。

 

其次,要让所有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口语交际课堂中总有一些能言善道、喜好表现的学生,他们往往以先声夺人之势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学中,教师的目光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在他们的身上。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会被动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要调动这部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除了从内部加以疏导外,还应当采用外部的教学手段来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比如“小组讨论,人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到全班交流”。这一要求,责任明晰,强化了参与意识,学生为了达成目标,往往能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进行和谐的交流。

 

再次,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不设防”的口语交际课堂,让他们感到口语交际课与平时的交流一样,是轻松的、自由的、自主的。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因此,他们的表达也许会很幼稚,甚至不够规范;从年龄角度看,他们也还没有形成与人交往的基本素养,这也正是需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尊重和理解,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交际者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课堂中,少一些批评和奚落,多一些肯定和鼓励,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学生之间的相处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充耳不闻、窃窃私语甚至嘲笑、讥讽,那么势必会打击交际者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也有可能成为口语交际“边缘群体”中的一份子。因此要鼓励学生学会尊重,学会赏识,让口语交际课堂成为和谐美好的“阳光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