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备案: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56:22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TRS_AUTOADD_1273197621855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7621855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7621855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7621855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73197621855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上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 “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知识能力目标更为科学

 

口语交际的知识能力目标体现了基础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既强调了信息化社会中口语交际能力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口语交际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同时指出“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等要求。从“基本”“初步”“逐步”“努力”等要求不难发现,知识能力目标重视基础知识,关注基本能力的培养,尊重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想。

 

口语交际知识能力目标的基础性特点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应当立足基础,面向全体。口语交际是一种日常交际的基本手段,教学时应当避免书面化倾向。口语交际教学不能成为能言善道的学生的专属,而应当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交际兴趣,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知识能力目标体现了多元化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且要形成“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合作精神”。上述要求,较之以往“听说”单项能力的要求显得更为多元、丰富。其中既有以听说为核心的言语能力要求,如“倾听”“表达”,也有以言语为主的综合能力要求,如“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合作精神”。这些要求重视多元,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在语文学科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口语交际知识能力目标的多元化特点告诉我们,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还应当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知识能力目标从语文学科本体出发,注重言语本身的训练,强调“倾听、表达与交流”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放眼现代社会这一宏观背景,注重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关注人际交流、身份协调以及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领会。

 

(二)过程方法目标更为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强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口语交际不仅承载着交际双方自我发展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功能,是人们成为社会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不能只宥于语文课堂这一狭隘的交际空间。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语文学科到各科教学的开放的过程,应当在日常生活、各学科教学等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实践,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简单地说,只有交际,才会交际。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基本的口语交际方法,即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交际能力,又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等,还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清晰的实施策略,如,达成“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一目标,就应当让学生在“听”别人说话上下功夫,先引导学生“会听”,在“听懂了”的基础上再抓住要点转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为突出

 

口语交际是多向互动的活动,交际双方在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尤为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口语交际的质量。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都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强调了积极参与、虚心求教、认真倾听、说话负责、以理服人、自然大方、谈吐得体、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有主见、有自信、有礼貌等要求,是未来公民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学段目标

 

(一)第一学段: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夯实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是: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基础阶段,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因此更需要重视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培养,重视夯实基础。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是交际的主体,他们的交际愿望是促成交际活动产生的基础,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显然是第一学段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和音像作品等,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形成交际的内驱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特别是对口语交际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更要细心呵护他们的自尊,诱发他们的交际欲望,鼓励他们参与到多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中来。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积累匮乏,思考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口语交际时容易出现重复啰唆、语序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面对上述现象,教师应当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善意地提醒,耐心地引导,切忌态度粗暴,挖苦奚落。

 

口语交际不仅需要进行言语互动,交际时的情感、态度等非言语行为也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学段应当注重良好的交际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如,逐步养成在生活中学讲普通话的习惯,与别人交谈时自然大方、礼貌得体的态度,为下一阶段的口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学段:提高要求,学会共处,促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进入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如,第一学段要求“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二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对普通话运用的要求从“学会”提高到“运用”;第一学段要求“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不仅要求“认真倾听”,而且还要求“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一学段要求“复述”故事、音像作品的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要求能“转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第一学段要求“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不仅要求完整地讲述故事,而且还提出了“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还提出“清楚明白”地讲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要求等。

 

现代教育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第二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教育理念。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等,这些都能为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符合时代的要求。

 

(三)第三学段:丰富内容,提高水平,塑造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继续提出“讨论”“转述”这两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而且提出了“发言”这一新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如,“转述”时要求先认真听,再梳理要点,最后才简要表达;“讨论”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时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发言”时要根据交际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能围绕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和表达形式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这一学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更为清晰的要求,如,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而且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九年一贯的思路设计各学段应具体达到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段目标的要求也呈螺旋式状态上升。这些目标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操作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