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病理:新材料作文:1000元背后的故事 (材料更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9:04:29

新材料作文一:

1000元背后的故事 20111013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两个乡镇给失业家庭各发放1000元的补助,一个宣布为“救济金”,一个宣布为“保险金”,前一个乡镇的失业家庭觉得太少,充满了抱怨,并期待安排工作;后一个乡镇的失业家庭觉得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努力去争取工作,同样是1000元,效果却如此不同。

材料中两种不同的表述和产生的不同结果蕴含着什么道理?你对此又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习作鉴赏一

                   坚守本心,积极生活

    从今天开始,采一缕阳光,品一杯佳茗,左各异坚守本心,积极生活的人。

    热爱着,健康着,快乐着,努力着,这是最起码的积极心理。人们常常在一个特定的格调里砌着自己的红墙,枷锁越勒越紧,生命最终成了被动的负担。人们往往感叹人生苦短,暗暗悔恨错过了太多。当生命成为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为何还要拖着早已松垮的鞋带蹒跚而行,一不小心又被绊倒,沾染一身泥泞?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我们最需要的是健康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想起梭罗在瓦尔湖边的感慨:我们常常忘掉,太阳照在我们耕过得田野里和草地上与森林里的是一样的。我们接受了它的光和热,也接受了它的信任与大度。仅仅一瞥,几处风景,几多感慨,让我们明白了世界的多姿与美好,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与品味。当然,这一切都是以积极的心态为前提的。

    坚守自己的本心,任外面风雨的飘摇,却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柳永正是这样的人吗?

    一句狂傲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令人不禁揣摩起柳永那时的真实心态。是的,不第又如何?江湖儿女自以为江湖为家,且去浅吟低唱吧!不理解又如何?“针线闲拈伴伊坐”,自有柳三变的温存与洒脱。混迹风月,放浪形骸,平民的生活亦有情趣。折几枝杨柳,说羁旅漂泊;饮一缕清风,唱归思难收。望海潮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等的声色俱佳;八声甘州中“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般的情韵优雅。柳永坚守着坦率真挚,将词境大为拓展,虽失去了士大夫身份的认同,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得到了世人的赞赏。

    人要看清自己的处境,并且要以积极的心态勇于接受它,承担它。要知道,苦难是一种馈赠,饱经沧桑是一种至美的财富。

     其实,人最大的勇气不是不惧怕死亡,而是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乐观地活着。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位老婆婆推着手推车,载着猫粮,迈着小小的步子,慢慢地走过斑驳的岁月。老婆婆驼着背,看上去是那么的苍老。每天她都按时来到公园喂那些流浪猫,那几乎是全公园的猫。她看似外表不堪,年迈力微,却依然做着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的善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繁华城市背后爱的存在,看到了一位脸上明显挂着沧桑痕迹的老人的心态,这让我对生活的本真重拾信心。

    从今天开始,邀一缕清风,擎一卷诗书,我愿做一个坚守本心,积极生活的人。

习作鉴赏二:

                    人生的火把——积极心态

   一只蚂蚁沿着一堵墙拼命地往上爬,却一次有一次掉下。

    两个商业失败者同时看到了这样的情形。其中一个人认为:世界真的太残酷,就连一只小小的蚂蚁都不能自在地生存,于是他熄灭了心中微弱的火苗,选择了放弃,结束了生命。而另一个人却认为:就连小小的一只蚂蚁都能坚强勇敢地往上爬,难道我就不能东山再起吗?于是他重燃心中的火把,选择了拼搏,最终点亮了美丽的人生。

    是的,同样一只爬墙的蚂蚁,同样的场景,以不同的心态看待,铸就了迥异的人生模型。

    是的,那1000元的补助金,同样的分量,不同的态度,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历程。

    潮湿的心态,会扑灭心中的火种,阳光的心态,会点燃内心的火把。

    出生于平凡的家庭,和普通孩子一样奔跑在上学路上的他,面对贫寒,却因拥有阳光的心态,为自己迎来了生命中温暖的太阳。他,就是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年少的他,正当意气风发之时,却遭遇了人生第一个重击——高考失利。这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挫。然而他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态,选择了从头再来——复读,最终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那些因为一次挫败就轻易放弃的人,永远也不会迎来温暖的太阳,因为他们自己亲手扑灭了心中的火种。

    春暖花开般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美丽,粉饰自我的心态,只会令我们更加丑陋。

    欧弟——一位个子矮矮,满脸痘痘,长相平平的梦想追逐者,他渴望在灯光下展示自己,在舞台上秀出自我,但平凡的相貌成了他追梦道路上的绊脚石。面对生活的打击,他放弃了吗?不,他从没放弃,因为他拥有着春暖花开般的心态。他认为虽然自己的长相不好,但这也恰恰给予了自己一个机会——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真实才华。于是他努力地拼搏着,怀着一颗乐观的心努力着,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现实生活中,和欧弟一样有着平凡相貌的一些人,却选择了一种粉饰自我的心态。为了外表的美丽,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整容手术,甚至为了瘦身惹上了一身的疾病,他们黯然的心灵是永远也不会被阳光普照的,更不会迎来心灵的春暖花开。

    人生的火把,是自我良好心态的折射。潮湿,逃避的心态只会将心中的火种扑灭,而阳光,自信的心态才会重燃生命之火。

    同样是1000元,春暖花开般的心态食蛹破茧化蝶的美丽舞姿,潮湿逃避的心态食火种扑灭的孤寂身影。让我们选择,选择那一道亮丽的心态胜景吧!

 

新材料作文二: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明代作家张潮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

读了上述文字,你或许也有类似的体验,或者领悟到某个道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的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春日里的百鸟高喧,夏天里的众蝉清吟;秋夜里的蛩鸣切切,冬季里的雪落嘶嘶,都是警人清醒的声音。能于春、夏、秋、冬四时,带着享受的情调去玩听四种有代表性的声音,可见此人已能与大自然合其节奏,静赏其美了。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白日里,能够去听别人下棋落子的声音,正说明自己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人;明月下,能够听人情韵悠扬地吹着自然的箫声,说明自己的韵致淡远,神清意爽。这也是在说,一个人的白昼和黑夜里没有庸俗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一定充满了情趣。有的人虽然悠闲,但却不知怎么样去打发日子,不知道那幸福的事情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青山里,能够倾听松风泠泠,声音清雅,真是心旷神怡,沁人肺腑;而在那绿水边,能够听得那渔歌悠悠,韵调绝远,真是回肠荡气,爽人清听。这是说在那山、水中有清音,有自然之妙处。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尘心,走入自然,便可以得到那宇宙与生命的真实妙音与共鸣。

是的,一个人若是能够在那春夏秋冬四季、白昼月下之时、山中水之际之处,谛听那自然的万籁清音,物我交融,情景浑然,才不是枉来此世一遭。

习作鉴赏三:

《 人 生 处 处 是 风 景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世上多了几抹绿意,夏风清凉,花朵娇艳,听着蝉声愈显林木幽静,秋夜星垂原野,更有虫鸣此起彼伏;冬日白雪皑皑,雪花飘飘,一片安然与宁静。四季各有风景,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景色的美好。人生的旅途中也充满了风景,善于发现这些美丽风景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鸟声、蝉声、虫声,学声,这四季的韵律在快乐的人耳中有如四季的绝唱,但在抑郁的人听来则有如嘲哳的噪音。看黑白子在棋盘上组成的玄妙图案,看月下吹箫人衣袂飘然,看松涛随风荡漾,看瀑布三千尺飞流直下,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和谐美好,沉闷的人看到的却是毫无新意的图景。景色依旧,只是观景的人有所不同,这景色也就显得不一样了。

人生处处是美好的风景,每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都能感受到,每一颗童心未泯的心都能寻找到,每一颗敏感纤细的心都能欣赏到,每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都能领悟到,每一颗热情洋溢的心都能触碰到。不论人生的风景在哪里,懂得生活的人都知道如何发现它、欣赏它、赞美它,并且最终走进这如画的风景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懂得生活的人仰观山高,悠然而生的是敬仰与赞美之情。一番攀登之后,立于巍峨高山之巅,流云在脚下浮动,山峦在远方绵延。极目远眺,心中将是怎样的澎湃。踩着柔软的沙滩,海水翻滚起伏,大海与蓝天仿佛在无穷远处融为一体,眼前是如此宽广的海洋,心中又是多么的平静与释然。在千仞高山上放声呐喊的人是豪迈的,沐浴着阳光,张开双臂拥抱海风的人是浪漫的。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呢?

大自然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赞叹不已,但这些只是人生诸多风景中的一部分而已。人生路途上的风景不是只有花红柳绿,山河湖海,更有善良、热心、乐观、友爱等诸多的美好。这些美好则是这漫漫人生路途中心灵的风景。

高尚的灵魂总能与自然亲密合一,因为她首先融入到了心灵的风景之中。如果说生命是一个行走的过程,那么他便是行走在光明的坦途上,行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行走在一幅充满真善美爱的人生画卷里。

人生处处是风景,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认知。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灵。敞开虚掩的心扉吧。用智慧升华思想,用感动温暖心灵。在人生的风景中自由地奔跑。在人生的风景中畅快地呼吸。用心聆听,用心观赏、用心感悟,走进人生旅途的风景中,行走在这幅唯美的人生画卷中。

点评】本文语言优美清新流畅,富含哲理。从自然风景到心灵的风景,提炼出“人生处处是风景”的生活态度,颇具深意,欠缺之处在于书写“心灵的风景”部分过于简略,应作为重点,举例加以丰富。

习作鉴赏四:

《 美 无 时 无 处 不 在 》

春夏秋冬,鸟蝉虫雪声声不绝,生活何等宁静惬意!昼夜山水,棋箫松瀑处处相伴,人生何等潇洒逍遥!

总有人对中国古人怀有强烈的向往。古老的沉静,间杂着些许轻灵与飘逸,就这样在时光的彼岸朦胧着,以一种神秘的向心力充当着无数后代的精神栖息地。

然而,有一个问题总是被不着痕迹的忽略:时光远去了,但这些美的事物可曾随之消失?既然没有,为何我们现在对他们的美如此陌生?我们丢失了一种心境,发现美、体会美的心境。无论古今,生活总是生活,有喜乐,有愁苦;美总是美,无论表现形式怎样,它无时无处不在。

周国平这样说到:“人类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现代人很忙,忙着工作,还要忙着悠闲,忙着去匆忙看一眼世人口中的美,然后逢人便侃侃而谈,生怕自己显得不够见多识广。美在变得廉价,美在失去生命力,美不再是个人独一无二的心灵享受,而正在成为文凭式的评价工具。太多人打着自我保护的招牌理直气壮地冷漠,在功利与冷漠面前,美的力量太微弱。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的普及程度之高反而阻碍了很多人对其含义更深刻的领会及实践。发现美,用眼,用耳,归根结蒂是用心。有了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美的涵义便会无限拓展,超出世俗认可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遗迹,而涵盖一切有价值的事物。

美是真实的,生动的,可感的!它无时无处不在。如果你能用心培育一株植物,在自家阳台狭小的空间里看它沐浴着阳光散发勃勃生机,这美会胜过林海匆匆三日游;如果你能用心吟咏,品味《滕王阁序》,无论环境如何,它给你带来的美感,比之在人头攒动中瞥一眼那块石碑要珍贵、真实得多。

美与道德不同,它不是普世价值,因此,刻意体会美的过程也就是漠视美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回归美的本质,去珍惜事物与心灵契合的瞬间,迎回感动,迎回温暖,迎回一颗善感的心。

美无时无处不在。我们都可以发现自己的“鸟蝉虫雪”与“棋箫松瀑”,不论它们以何种面貌呈现。

点评】考场作文如盆景摆设,虽小巧却不失精致,不失大气,竭尽腾挪跌宕之势,努力做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文章虽短小却精悍,说理透彻,语言老道,由一小段文字联想到时下社会中人们的麻木审美,切中时弊,“镣铐之舞”颇有美感。

 

新材料作文三: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K人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写作指导] 远题近写,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如何建立有效地社会救助体系,乃至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高尚带来的社会道德论表道德与社会效应,救助与社会制度如何去评判救助考的行为,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披沙拣金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确须一定功力:眼力,脑力。不要只期望于个人的道德完善,而应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提倡的多劳多得,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都是英明的决定。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精辟的分析道: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看问题要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收买奴隶,报了账,没吃亏,最大受益者是沦为奴隶的人有了救;我下水救人,得了头牛,受益小,最大受益者是掉到水里的人有人救。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有正确角度,有了正确角度后,对问题就有新的看法。为什么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最大受益者是国家,而不是这个企业老板,国家就业问题缓解了,GDP上去了,很多新产品都出来了,最大受益者不是国家吗?

同样,民办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办民办教育的那个人,他可能也赚点钱,但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国家不用花钱投资就有这么多人从高等学校里培养出来。学生也从中受益:我想念书没地方念,终于有个地方让我成才了。国家如果给你高奖金,你得拿着,因为你不拿别人都不好意思拿,你不拿显得你高尚,别人怎么办?国家政策不就没有用了?你先拿了再说,等发洪水再捐出去。

国有企业要改革,有些国有企业要卖掉,卖掉就卖掉,卖掉后谁受益啊?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国有资产天天流失,你不卖,国有资产就会通通化为零,变为负数,现在卖掉钱还可以拿来重新建设。如果拖下去,最终受损的是国家。

角度1   孔子的意思很明显,品格高尚又智慧高超人的行为,是会在百姓生活众产生影响深远的导向效应的,如今鲁国有钱的人少,缺钱的人多,如果将接受政府的奖金视为不好的举动,那是不合乎鲁国的国情与民风的,如此下去,赎人的事自然就少了。所以孔子认为,子贡赎人不受金,不足为世人做榜样。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做的一件事却受到孔子的表扬。孔子闻悉,高兴地说:“自今鲁国多拯于溺矣。”孔子认为,子路见义勇为,下水救出溺水的人,被救者感恩子路,送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馈赠。这件事当会在鲁国产生深远影响,以后下水救人的事会日益增多。

这两件事若放在一般人面前,大多数人会认为子贡不受金为优,应大加彰扬;同时认为子路受牛为劣。可是,孔子却批评了子贡而表彰了子路。这正是孔子观察事物高人一筹的地方。

角度2   孔子站得高,看得远,洞察得深,这就是大智慧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

 孔子判断事物的原则是: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生,而论天下。有了如此的高度、广度、深度,方能把事物看透、析透,从而做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孕育英明的决策。

角度3  任何事都有规矩,如果谁破坏了规矩却受到鼓励和表扬,以后别人做事就没有依据了。因此,是规矩就应该遵循。

写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准,立意不深

2、割断联系,没头没脑

3、断章取义,一叶障目

解说:观点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但有人可能会抛弃原材料,行文中无一句与原材料有联系的话,没有对材料进行合理解读,就引出观点。这种没头没脑的观点,即使想给高分,也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最大问题。

看问题只看到材料的某一点而不顾及整体,提炼出的观点不切题旨,比如由孔子对子贡的的做法的批评可能只会联想到中国人吝啬赞赏子贡行为之“高尚”,却不考虑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效果;或者可能会从孔子对两种做法的独到见解而联想到孔子“知人之明”,实不愧为古圣先贤,而谈其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就。等等之类的观点都是比较片面的。在审题词时一定要多加深入思考。

 

精彩题目拟作:

别以道德的名义      路正方能取胜      莫让善心成恶源      有一种善叫作恶

道德高标的背后      善因未必结善果    道德与制度,谁更有用?  超常≠榜样

被扭曲了的道德      借我一双慧眼

习作鉴赏五:

                      反道德的道德高标──子贡赎人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回来后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子贡是最有钱的孔门弟子,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所以他在商业营运中周游列国,有机会也有经济实力赎出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也正因为他有经济实力,所以他能够拒绝国家把他付出的赎金还给他。更由于他是孔子的学生,受到了孔子的道德感化,所以他才会拒绝收回代偿的赎金。他大概以为孔子会表扬他,不料孔子认为,子贡误解了自己的道德思想。

   子贡赎人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淮南子。齐俗训)

    鲁国设立这条法律,是让每一个人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惠而不费地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因为你不损失任何东西,只需要付出同情心。道德的目的并不是要任何人去做损己利人的重大牺牲,而是乐于做无损于己但却有利于人的好事。而子贡把原本平淡无奇、应该人人都能够做到的道德,超拔到了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既然“道德”标准如此之高,那么本来符合道德的代偿赎金后的收回赎金,现在就变成“不道德”的了。如果你做了一件合于道德的善事,得到的却是“不道德”的恶名,你还会去做吗?你当然不会做,而是开始跟着“道德舆论”说。于是,子贡式的“无私道德”,最终使“道德”变成了只说不做的东西,成了纯粹的高调。过高的“道德”标准,使绝大多数人都沦为“不道德”;所有追求道德的人,得到的只是耻笑;他们的真正符合道德的高尚努力,只被用来证明他的“不道德”。在这种“道德高压”下,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永远只说道德的话,但永远不做道德的事。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并且心安理得。过高的“道德”不仅没有推广道德,反而推广了不道德。推广不道德有没有好处呢?有的,但是只对那一个达到“道德世界记录”的人有利:他成了绝对的道德偶像,至高无上的圣人。

    考虑大多数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境界,如果按照少数优秀分子的标准为大多数人定做制度,那就是完全的空中楼阁。

    我们要肯定人们的个人利益,让大家都知道做贡献有好的回报,并且把这种实实在在的回报宣传出来。不是宣传思想境界,而是为了宣传我们的回报机制,以鼓励和号召大多数普通人也努力做贡献。

   一旦贡献和回报不成比例,失衡的人有两个选择:忍耐或者离开。在顶级公会里,人们由进度得到的满足感可以容易的与付出达成平衡。而低层的中小型公会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其结果就是人员流失。因此衡量公会实力与制度,就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话说回来,也许错不在奉献的人本身,而在以超道德标准要求别人的人,往往这个人自己还不受这个要求的约束。从古至今,这样的人还少么?我们一方面苦于世人对我们的过度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中的某些人也同样过度要求别人。人性的弱点亘古不变。

 

习作鉴赏六:

谁绑架了我们的道德?

 

孔子不愧为第一教育家,在众口铄金的舆论中关注的不是道德的高低,而是其社会效应。但子贡的行为确实是高尚之举,社会需要这样的道德楷模,真正绑架了人们的道德,并令人装作没看见的凶手其实是少数在街头巷尾引导人们批判、讽刺领钱赎人行为的好事者。而到了今天,他们则进化成了少数不负责任的媒体。

地震过后,一些报纸上充斥着各界明星、各大企业的捐款额名单,这本无可厚非,但附在这名单之后的却是“姚明这次捐款比他给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的人还少。万科地产董事长如何不堪,一毛不拔”之类的批判和讽刺,言之凿凿,一副道德巡警的模样。姑且不论他们自己为灾区人民贡献了多少,每个人或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同,尤其是企业大都会将资金投入流动的现金流而难以在短时间拿出大量现金,而慈善又是一项细水长流的活动,媒体怎么能要求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捐出天文数字呢?况且如何回报社会是一种道德责任,而绝非一种强迫责任,媒体如此咄咄逼人纯粹是在进行赤裸裸的道德绑架,而他们的武器就是不切实际、不合人情,集假大空于一身的道德高标!

而在如此道德高标的衡量之下,达到了便是伟人英雄,一旦失足未达到,便是地痞流氓,甚至千古罪人。

鸟巢跑道上,刘翔因伤带着痛苦的神情离开了赛场,于是道德巡警们马上跳出来了,“既然我国滑雪运动员可以带伤完成比赛,刘翔也应该忍住剧痛爬完这110米!”昨天晚上还在为夺冠后的刘翔准备着“民族英雄”“亚洲第一飞人”等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的道德巡警们连忙将赞美辞换成了上述句子。刘翔真让他们失望:不能夺冠不要紧吗,先挺着跑一段,实在跑不动了就爬,像董存瑞一样抱着必死的决心爬过终点,最好像那个滑雪运动员一样跑成腿部瘫痪,从此坐在轮椅上,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疼痛算什么,瘫痪算什么,不要听鲁迅在那里瞎嚷什么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剧痛、瘫痪、牺牲才是我们追求的道德!

于是在这样的道德高标之下,大众不得不选择逃离,反正我没看到鲁国的奴隶,关我什么事。而一旦有人不小心触犯了道德高标,就一起进行道德制裁,被冤枉的姚明、刘翔是吝啬鬼和懦夫,犯了错误的海艺学生、范跑跑就直接下地狱吧!

百年以后,再看看这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模范还在做着伟人英雄,绝大部分的人被道德绑架着,他们噤若寒蝉,生怕虽行了道德之举却因未达到道德高标而被审判,于是道德逐渐成为鲜有的神话……

能够拯救道德的只有你勇敢的突围,去建立一个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道德实标。

谁绑架了我们的道德?你还在被束缚着吗?

 

习作鉴赏七:

规 则 颂 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教导子孙们小心谨记,谨记之甚,似生出了规矩既立不容违反的道理。

“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一个透明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邪恶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的暴行。即使仍在规则束缚之中的人见到禁锢以外的人一次次满足欲望时,他们也会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地做“隐身人”。

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亡,唯德必危。这就是说,没有强制力量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一点来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方法,而所谓的“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

人性所致,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舆论力量的攻击,却可以约束因此而导致的行为,这就是规则。我们内心的邪恶或善良可能将某种规律颠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意外无法出现,从而形成法制社会。因此,我们应牢牢握着规则的准绳,决不违反规则。

纳撒尼尔·霍桑写过:“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遗弃。”他笔下的威克菲尔德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一种社会法则。

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塞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都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只要遵守既定的“规则”,才能将“比赛”进行到底。

 

习作鉴赏八:

大 同 远 矣

 

自古,中国文人的理想便是创建大同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而,大同为何仍遥不可期?

老子曰:“人之初,性本恶。”人类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但在人类文明还未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的觉解程度只停留于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之间。在不违背社会的基本准则下,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些也能为别人带来利益。这与大同所要求的“正其义不谋其利”相去甚远!

如此一来,大同无疑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那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呢?

“老吾老,幼吾幼”,人人做好份内的事,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好处,社会自然会是一片安宁祥和的气象。

子贡善不求报,固然是一种道德境界,但这又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他的这一做法使他人为不受唾弃而不做善事,只会让社会更乱。子路善行得报,却让人们认识到做善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对自己有利。这样的互利双赢,何乐不为之?人们乐善好报,社会风气自然会好转。

在功利境界为主导的社会,我们难以马上通过教育、感化而使人上升为道德境界,那么就通过奖励来让人明白何可为,何不可为,引导人们多行善事,大同指日可待。这就好比打仗,进则赏,如此则有常赏;退则罚,如此则有常罚。在这赏罚的功利中,岂有战而不胜之理?

 

材料作文四(思考与写作):

 

立意训练:根据以下题目,审准题旨,至少写出两种立意。

1、请以《潮》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潮”,这是一个比喻性文题,含义非常丰富。海潮汹涌澎湃,气势夺人,这是实潮;但“潮”时常用来比喻一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兴旺景象,这个新生事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环顾社会,有哪些潮流在兴起;检视人生,合不合潮流;面对多种潮流,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评判,你有什么选择……

2、请以《无中生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

[写作提示] “无中生有”,本意是凭空捏造,是一个贬义词。如果列举生活中凭空捏造、污蔑他人的现象,分析这种人的心理,这种做法的危害,提示杜绝这种现象的意义,也未尝不可。但此题的真正命意是:要善于从“无”中生出“有”,巧媳妇想办法做出无米之饮,提倡一种敢想敢干、敢探索、敢创造的精神。当然,对这种命意,需要对概念、背景、条件作一定的界定,说理注意严密。如果写记叙文,用亲身经历的人或事来形象表现主题,也容易出彩。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平静的大海边,住着一个老渔人,他每天在海边打鱼,他从没有到过外面任何地方,但他生活得很快乐。他说:“这个地方挺美,适合我生活。”

有个亿万富翁,一生经历坎坷,在商界打拼几十年,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这个海边,打算在此度过余生,他说这里有别处没有的宁静、安详和自由。

两个老人在海边相遇了。

有人说,亿万富翁追求一生,最终就是为了这个,那他还不如那个老渔人呢。也有人说,他一生毕竟经历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就本题材料而言,它叙述了老渔人和亿万富翁的两种生活方式:前者一生宁静淡泊,祥和坦然;后者敢于拼搏,敢于进取,尔后选择宁静、安详。其实这些生活态度无所谓是非贵贱,均有存在的价值。同时,这也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提示性话语中有“要求全面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因此可以倾向于一方的生活态度,如此敢于拼搏和勇于追求,进行相关论证,但要注意不能完全否定另一方;也可以两者兼备,辩证论断,双面展开。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3、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4、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鲸面对诱惑,藐视弱小,利令智昏,身陷海滩;沙丁鱼面临险境,利用自身,拼命逃脱,鲸口脱险。这其中蕴含有这样的哲理: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学会把目光看向诱惑之外,才能够避免跌进致命的陷阱;过度相信自己,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身临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我们可从鲸只见诱惑、不见险境入手,也可从沙丁鱼涉险逃脱着眼,或从寓言阐发的哲理入题。所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是指审题立意符合原材料叙述的内容,符合面对诱惑、身临险境的基本含义。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富的食源。

生活犹如蚂蚁前行,有时需要直行,抱定理想,执著求索;有时需要转向,变通处之,量力而行;有时则需要迷途如返,另辟蹊径,但无论怎样都是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请以“直行与转向”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提示聚焦“提示语”,可以明确,“转向”包括绕道而行(如第二只蚂蚁)、另辟蹊径(如第三只蚂蚁),“直行”和“转向”概括了三种状况。三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同的是所走的道路所采取的方法。三个“有时”,暗示三者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要根据各种因素条件来评判;用辩证的观点,抓住话题两者的关系来作文。当是重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92年南京“7·31”空难后,工作人员清理现场时,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1999年,贵州发生了一起缆车事故,当缆车以疯狂的速度撞击地面的那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古往今来,母亲被视为仁慈、坚忍、博爱、牺牲的化身。

而某教育机构对中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母亲列为最值得感激的人的仅为18%。请以“付出与回报的反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世间事很难说清,有时你付出了很多,不一定有丰厚的回报,但一定要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先哲主张“无我”,那是针对尘世人们“太有我”而说的。人们看“我”太认真,所以有种种烦恼。古人说:“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现实生活中,符合实际的做法是:给自己合理定位,把自己牢牢镶嵌在各种规矩的坐标中,不生过分的欲望,不生无谓的烦恼。有我是一种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无我是一种超脱,人贵有知人之智。

请以“有我和无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要写出所选文体的特征来。(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生活中,有人太重视自我,心中只“有我”;有人从不看重自我,心中只装着别人和天下,心中“无我”。“有我”者,能看到自己,是一种自知,人需要自知,需要对自己的正确定位与评价;“无我”者,是一种超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舍我为人的体现。根据材料去发掘,展望、评判,我们会明白“有我”与“无我”其实是社会的需要,对于社会的存在、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深层含义,建立起关爱自我善待自我的理念,学会正确处理“有我”与“无我”的关系。这样,文章的主题自然就达到“准确”、“深刻”的标准了。

美文欣赏: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原文]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见。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10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个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 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此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