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设备安装实施方案:分享:15岁女孩考进清华大学背后的故事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2:22:08
快乐童年 科学养育  快乐成长(9)
    爸爸因势利导,给她讲,清华是国内最好的大学,你长大了要争取来这里上学,但能上这个大学的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因此,你必须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首先要成为班里、学校里的拔尖学生。南南是个好强的孩子,渐渐地,在她的心里,就逐渐埋下了要上这所大学的愿望。至少,这激励她要努力当个好学生。
    南南在清华也照了不少照片。小小的南南,在清华的二校门外留的一张照片,很值得玩味。(图32:南南第一次去清华,当时大概只有5岁。这张照片值得多说两句:2000年11月28日,在南南14岁生日这天,我们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南南。我们在这张照片后面写上这样一段文字:“南南:很小的时候,你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上清华!大家都知道,全国的优秀青年都想上清华,因此,这对你是个极大的挑战。我们把这张照片送给你,既是给你鼓励,同时也想说明,考不上清华也不要紧,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了,上哪所大学都可以。爸爸、妈妈。”当时,再过半年,南南就该考大学了,因此,我们是有意选择这张照片鼓励她。
    说到为什么要送这张照片,还有段小插曲。由于少儿班孩子十四五岁就从中学毕业,将要考大学,老师就将14岁生日作为全班的成人仪式,要求每个家长送孩子一份值得纪念的礼物。什么是“值得纪念的礼物”?我们绞尽脑汁,想过送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觉得不合适,才想出送这张照片,因为南南经常拿出这张照片来看,经常以此激励自己。
    ※三岁半去大连,差点丢了
    我当记者,出差机会较多。如果是寒暑假,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带着女儿去。南南跟着我去过的地方,能够记得起来的,有北戴河、大连、青岛、海拉尔、上海、杭州、昆明、兖州、泰山、曲阜、烟台、成都、重庆、三峡、宜昌、郑州、西安、延安等,可以说,东南西北都去过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去大连,南南差点丢了。1990年,南南随我参加大连服装节,当时南南只有三岁多。我带着她去逛大连最繁华的号称大连王府井的那条街。那天是周末,人格外的多,就像赶庙会似的。一开始,我手牵着南南,后来人越来越多,逆行的也多,牵着走很不顺畅。南南主动提出不要妈妈牵,要自己走。我不同意,这么小的人儿,万一被挤着、踩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但南南可能是觉得要躲避迎面而来的人很不舒服,坚决要求自己走。她说,我就紧紧跟在您后面,没关系的。没办法,我只好同意了。这样,母女俩一前一后走着。
    走了不到10步,我回头一看,女儿好好地跟在后面,只差几步远。再走几步,我再回头:女儿不见了!这么快!她自己独自才走了十几步呀!我只好原地不动,四处张望,并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但就是不见女儿的踪影。我想,女儿会不会想和我捉迷藏,躲进哪家商店去了?我一边焦急地等着,一边四处张望,又不敢走远,过了十几分钟,还是不见女儿出来。这下,我觉得事情不妙:女儿丢了!我赶紧到附近街两边的商店和商场一家家地去找,但压根儿就没有女儿的踪影。在大的商场,我向商场负责人说明情况,借用他们的高音喇叭和广播,一遍遍地广播找人,但还是没有任何线索。这下,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女儿会不会被人贩子拐走了?要这样,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商场的人和路人纷纷给我出主意,让我到附近的派出所去看看,没准孩子已经被人拣到送到那里了。对呀,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我按照人们的指点,马上赶到附近派出所,一打听,还是没有女儿的消息。这下,我更急了,要是把女儿丢在这外地,怎么办呀!今后怎么找啊!我越想越着急。派出所的领导让我不要着急,说大连至今还没听说过有丢孩子的。我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听说许多地方都有人贩子拐卖孩子,但我当然希望他们说的大连不丢孩子是真的。他们让我再出去找找,他们也帮着找,见到孩子就把她带到派出所来。
    我只好又出去找,睁大了眼睛,在那条商业街来回又找了两遍,还是没有。我彻底绝望了!最近抱着一线希望回到派出所,希望他们今后留意孩子的线索。没想到,当我再次来到派出所时,却见女儿在那里高高兴兴地玩着。这下,我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就给了女儿一耳光。女儿一下就哭了。派出所领导劝我说,女儿找到了应该高兴才是,干吗打她呀。我一想,是呀,应该高兴呀,女儿终于找到了!这时,母女俩紧紧抱在一起。我一边亲着女儿,嘴里一边喃喃地说:你急死我了,你去哪儿了?你要不见了,我怎么能一人回北京呀!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科学养育  快乐成长(10)
    定下神来,我问派出所领导,是如何找到女儿的。他们说看见她一人在那哭着找妈妈,我们想一定是你丢的那孩子,就带回来了。再问女儿去哪了?她说我没去哪呀,一直跟着你走,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四岁半,在海船上独自看海
    还有一次,南南也差点丢了。那年南南和我们爬泰山下来,我要上班先回京了,南南跟着姥爷姥姥继续去烟台和大连玩。从烟台到大连的轮船上,南南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急得二老满船找。他们是傍晚上的船,刚上船,南南就对二老说,要去看大海。二老说天快黑了,看不见什么,明天再看吧。他们让她在船舱里呆着,就分头去上厕所、打水等,回来一看,外孙女不见了!这么大一艘船,什么人都有,够杂够乱的,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他们立刻开始寻找,一个船舱、一个船舱,一个包间、一个包间地找,但都没找到。二老急了,船上还能把孩子给丢了?最后在船舷边找到她。原来,好动的她坐不住,自个儿看大海去了。至今都不明白的是,她到底看到什么了?
    去杭州,在西湖边,把一身崭新的衣服染上了油漆。1995年夏天,南南随我去上海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然后转道杭州去南南姑妈家玩。一天晚饭后,大家相约去西湖边,南南和表妹蕾蕾及邻居的几个孩子高兴得不行,大家一同前往。我给南南穿上了刚买的一套夏装。到了西湖边的白堤,孩子们不知在玩什么游戏,可能是捉迷藏,南南也很投入,藏到了一块大石碑后面。一会儿,等大人们过来,一看,南南背后红红的一片,衣服和裤子全染上了。仔细一看,是油漆。原来,南南藏身之处是“平湖秋月”石碑,刚刚刷过油漆。可其他几个孩子都没沾上,还是南南太投入,没注意周围情况。这身新衣服就穿过这一回,就没法再穿了。
    ※五龄童登泰山而小天下
    南南酷爱运动,使她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4岁半时,她就独自爬上了泰山。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当时我们也没想到。
    1991年7月,我和我父母带着南南爬泰山。当时泰山上还没有缆车,但有汽车可坐到半山腰,大概是中天门吧?但我们没有坐,而是从在城里所住的宾馆出发开始爬山的。那天早上六点左右,天刚亮,老少三代趁着晨曦就开始了行动。当时的计划也没有要爬上顶,而是爬到哪里爬不动了就下山。没想到,天生爱爬山的南南越爬越来劲,越爬越有兴致,一路上总是走在前面。有几次休息,她都坐不住,不停催促大家快走。结果到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而南南,则是第一个冲上顶的,至今她还为此很感骄傲。以4岁半的小小年纪,爬了六个小时的山,居然能坚持下来,真是不得了!当然,这中间,有我们的激励。后面还将详述。
    然而,她毕竟才4岁多,经不起这么大的运动量。下山时,她就喊累了,走不动了,要大人背或抱。我们也没一味顺从她,毕竟我们也累了。怎么办?当时泰山上沿着山路有一溜电线杆子,两杆之间大约相距50或100米,于是,我们和她商量:她自己走一个电线杆子,我们三个大人轮流背或抱她一个电线杆子,行不行?她答应了。我们便照此办理。有时一边走一边说话,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她已走了两三个电线杆子,才想起来该抱了。这样,我们终于回到了中天门,坐上了汽车回到宾馆。
    南南能完全自己爬上泰山,确乎超出我们的预料。虽然她平时爱爬山,但也就是景山、香山等小山,像泰山这样高的山、这样远的路程,当时确实不敢想象她能自己爬上去。我们当时想,这孩子长大了没准儿是块登山的料,当个女登山运动员也不错嘛。后来,进入清华后,南南果然参加了学校的登山协会。此是后话。
    ◎养成良好习惯
    这也是树立父母权威,培养孩子守信的需要
    我们带女儿出去玩,总是先讲好条件,并严格照办,既树立了父母的权威,又培养了孩子守信誉。
    上幼儿园时,没有作业,每周末事先商量好去哪里,玩多长时间,带多少吃的喝的,完了就回家。其实主要是带几块糖果,不能多带,吃完就回家。上小学后,又增加一个条件,要先写完作业,在没有任何包袱的情况下外出游玩。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科学养育  快乐成长(11)
    说来奇怪,每次女儿跟着我出去,都要玩大半天,早上出去,要到中午晚些时候才能回来,有时甚至带上干粮,或上餐馆简单吃午饭;但要是跟爸爸出去,常常一两个小时就回来了。原来,爸爸带女儿出去时,常常带上几块糖或巧克力,说好吃完这几块糖就回家。爸爸没多少耐心,过不多会儿,就问女儿要不要吃糖,女儿当然说要吃。一般说来,吃一块是止不住院的,吃了一块当然就想吃第二块,这样,几块糖果很快就吃完了,吃完就该回家了。
    总结一下以上所述南南在户外玩耍的情况,我们觉得这可算得上是我们养育孩子比较成功而且值得骄傲的一个办法。因为,许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让孩子充分玩耍,做不到抽出足够时间陪孩子外出游玩。有个朋友看了这本书初稿后对我们说,每周末陪孩子出去玩大半天,真太难做到了。我们觉得很奇怪,当时我们每周只休一天,尚能抽出大半天带孩子出去玩,现在一周休两天,难道还抽不出半天吗?其实我们觉得,关键是大人愿不愿意为孩子作出牺牲。有的知识分子家长认为,有这两天时间,可以在家看书,写书,写文章,外出太浪费时间了,孩子就让他在家呆着吧,只要不影响大人就行。而有的家长可能在周末约人打牌、摸麻将、聚会、聊天、逛街购物,完全以大人的需要为中心,而把孩子的成长需要放在次要位置。
    我们觉得,不管多忙,家长在周末都应该陪孩子外出游玩。这也是弥补平时对孩子疏于亲近的一个机会,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要认为孩子生下来,交给老人或保姆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只要孩子有吃有喝,没病没灾就行。否则,等孩子上了中小学,学习成绩上不去时,再来着急就再也弥补不了啦,因为错过了孩子智力发育最佳的时间段。
    许多家长往往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让孩子外出玩耍,特别是不让孩子玩一些看起来有点危险的玩具。其实,正是这样一些玩具,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我们专门将这些写得这么详细,就是意图告诉读者,孩子玩耍也是一种启蒙,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启蒙。总结南南养育成功的经验,这可算是第一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条。我们经常想,如果南南小时候玩的不好,她很可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我们每天让南南在户外玩耍两三个小时,每周末带她到公园等远一些的地方玩大半天,其实暗合了后来南南所上的北京八中少儿班的“自然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少儿班学生几乎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每周六上午有一节自然体育课,就是到外面去玩,走路、跑步、爬山、划船、游泳、滑冰、骑车、爬长城,等等,后面还将专门详述,见第四章《少儿班的素质教育》。
    ◎动静结合拼图剪画
    除了外出玩耍,我们也给孩子买了许多动手动脑的玩具,如积木、拼图、拼插玩具等,培养孩子静下心来专心做一件事情
    许多家长特别害怕给孩子用剪刀,怕刀尖刺伤孩子,怕刀刃划伤孩子。其实,只要处置得当,小剪刀还是可以很安全的。用剪刀学剪画,可锻炼孩子的耐心,专注精神,手与脑的协调运转能力,使孩子手巧心灵,胆大心细,可以说,好处多多
    南南并非只喜欢运动,其实,该静的时候南南也能静下来,看电视时专心看电视,看书时安心看书,心无旁骛。我们觉得,这是因为她通过运动,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
    除了外出玩耍,我们也给她买了不少玩具,大多是动手动脑的,基本没有电动的,因为她不喜欢。记得她两个姑妈、姑父和爷爷来京时,都给她带来过一些电动玩具,如会摇头的大熊猫、遥控汽车、会眨眼睛的塑料娃娃等,我们也曾给她买过一些能转、能响的玩具,但她玩两天就没兴趣了。相反,我们给她买的积木、拼插玩具、拼图等,她很喜欢,回家后经常玩。后来我们就主要买这样一些玩具,这样的玩具也便宜。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木、拼插拼图玩具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拼图,从四张到六张到十几张,甚至几十张,有的非常复杂,大人没有耐心,拼不出来的,她能很快拼出来。她能很专心地坐半天耐心地拼,而且拼得很快很好。这样的一些玩具,渐渐锻炼了她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有时还可创造,如拼插玩具。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科学养育  快乐成长(12)
    与外出游玩一样,南南不喜欢玩电动玩具,又使我们省了不少钱。相比之下,电动玩具比这些拼插玩具贵许多。但对南南来说,没什么用。而省钱的玩具,则锻炼了她的手和脑。又是两全齐美。
    此外,这里值得提一下剪图。据说,小孩常用剪刀有利于锻炼手的协调能力,也就有利于锻炼大脑。南南两三岁时,爷爷从四川给她寄来了一本剪画的书,上面画着各种各样好玩的动物卡通形象,比较疏朗。这是专供孩子剪下来的。不要担心孩子用剪刀有危险。我们给她买了一把圆角的小剪刀,让她在画上剪。一开始,她根本不会用剪刀,剪得一塌糊涂。的确,这么小的孩子哪会用剪刀呀!我们鼓励她不要着急,慢慢来。慢慢地,她会用剪刀了,剪得也越来越准确了。算下来,南南剪了好几大本剪图的书。
    我们觉得,常用剪刀,使孩子养成精细的习惯,也培养了她的专注精神。因为,要剪好一条线,必须全神贯注,必须全情投入,不能马马虎虎。这也使她能坐得住,避免心浮气躁。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反过来,手巧也会促进心灵,锻炼脑子。现在,书店可买到许多种剪图的书,比我们当时强多了。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1)
    一些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孩子生下来后就全权交给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养育,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最多一周去看一两次。这样对孩子非常不好。
    祖辈对孙辈往往格外疼爱而娇宠之,久而久之养成许多不好习惯
    祖辈总体来说知识陈旧或根本没有文化,对孙辈的启蒙十分不利
    父要母尽量经常与孩子沟通,每天最好两小时以上。这是与孩子亲情沟通的最佳时机,也是给孩子启蒙的良机。
    (1)、养不教父之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如果条件许可,孩子上幼儿园最好不要上全托,也不要全权交给老人或小保姆抚养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并非只管他(她)有吃有喝就行,更主要的是要负起教育的责任。而这个教育并非喝斥、打骂,而应该与他沟通。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帮忙照管孩子,或请保姆帮忙,虽然省了自己许多事,但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太大好处。根据我们的经验,从南南成长的过程来看,孩子还是自己带容易教育好。
    首先,如果是老一辈或保姆带,对孩子的启蒙没有多大好处,除非老人或保姆有很高知识水平。而老人往往知识陈旧,保姆通常不会尽心,而且多数保姆知识水平不高。其次,老人对孙辈往往溺爱有加,怕孩子累了,心疼了,因此有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生活中,我们见过这样的例子:父母想教儿女学点东西,而老人往往说,小乖乖累了,该休息了,明天再学吧。别把眼睛看坏了。还反过来责怪儿女不心疼孙子。或者一会儿问他冷不冷(热不热),一会儿问他渴不渴(饿不饿),一会儿又让吃水果,让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说来,老人对孩子照顾多,教育少。“隔代亲”使老人对孙辈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溺爱现象非常普遍。在生活上给孩子包办代替,每天给他们穿、*服,系鞋带,做好了饭还要喂到嘴里,上了学还得帮着削铅笔、整理书包甚至背书包等。如果某一天孩子上学忘了带某样东西,老人不是提醒孩子下次记着带上,而是埋怨自己老糊涂,忘了帮孩子检查。在这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很强,离开了大人,什么都不敢做主。
    而且,老人常由于疼爱孩子而过于保护孩子,甚至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孩子多出门。这样的孩子从小缺少和同伴的交往,终日在家中圈着,长大后容易性格胆小,懦弱、羞涩、孤僻,甚至出现人际交往恐惧症。
    这里举个例子。南南小的时候,我们带她去户外玩耍。看到邻居有个和南南差不多大的男孩,由奶奶带着,一不留神,自己往前跑时摔了一跤,奶奶跟在后面步履蹒跚,紧着追上去,嘴里不住地说:“宝贝儿,让你别跑你非要跑,这不又摔了!来,奶奶抱,再别乱跑了!痛不痛啊?”而我们南南,前面说到,她成天在外面疯跑,我们只是在旁边看着,别让汽车等撞了,主要是安全监管,并不管她什么事。她也老摔跤,我们及时鼓励她:没关系,自己爬起来,不疼。有时,我们看到她可能摔得很重,就心疼地问:“疼不疼?”,她都说不疼,爬起来该玩什么接着玩。也就是说,没有一点娇气。
    跟着老人长大的孩子就是胆小。南南小学时有个男同学,一直跟着奶奶长大。每天上下学都是奶奶接送。奶奶还是小脚老太。有几次我们碰上她跟在孙子后面着急地跑,气喘吁吁地直嚷嚷:慢点,小心别摔着了!当时那孩子已七八岁,有一次与南南她们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园一起玩时,因为要过一个几块大石头搭起的小桥,几个女孩都跳跳蹦蹦过去了,可这胖呼呼的小男孩却吓得不敢过。最后只好爬着过去。这事让南南回家讲得直好笑,并一直成为我们家的笑话。我们至今每次经过那个小桥,都会想起那个可怜的小男孩。
    同样也是因为太疼爱孩子的缘故,老人特别看不得孩子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有的孩子走路时常摔跤,或磕着碰着,本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往往将之归因于地不平,或路上的东西如桌子椅子挡了孩子的道,使孩子从小产生一种错误的“外归因论”,缺乏抗挫折能力,长大后如果遇到困难和失败,都会归因于外界环境,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2)
    有的老人对孩子特别护短。有的男孩子在学校喜欢和别的孩子打架,或者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等,老人不仅不教育自己的孙子,甚至夸奖自己的孙子“有出息”,将来在社会上不被人欺负,不吃亏。这样下去,孩子长大后就可能形成反社会的人格。
    依赖老人和保姆带孩子,还会使父母养成惰性,不真正动心思教育孩子,时间长了,与孩子缺乏沟通,对话都困难,更谈不上教育了。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往往与父母处不好关系,或者说没有父母和儿女间的那种亲情。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虽然成绩一直不错,也考上北大了,但由于是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的,现在跟父母一直比较别扭,说话做事总是生分。而且现在偶尔回家,与父母一遇到矛盾,就马上打电话到姥姥那儿“告状”,获得同情。这位朋友说,这也是他们的教训,他们当时因为工作忙,本来不想要孩子,但姥姥承诺只要生了就管带。因此,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在姥姥家,虽然同在北京,但他们每周顶多过去看两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门心思养育这个外孙女,虽然养得不错,但孩子与父母没有感情。
    因此,不论祖父母多么费心、尽心地带孩子,都不能完全取代父母的责任。教养孩子父母责无旁贷。有些父母为了省事,索性把孩子送回老家,等到孩子长大点再接回来,结果发现孩子处处不适应,由于长期依恋祖父母,而对父母反而没有感情。
    心理学家告诫年轻父母,千万不要长期把孩子完全托付给祖辈,因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两三年是和父母建立依附关系最关键的时候,也是孩子启蒙的最佳时段。否则,孩子长大后,一方面和父母没有感情,另一方面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启蒙教育时间。
    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看,但晚上、周末和节假日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每天如果有两小时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对培养亲子关系、进行启蒙教育,都是有相当的好处的。
    父母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才能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需要配合什么样的教育。有的父母虽然也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工作忙,往往很晚才回家,根本顾不上孩子,每天顶多逗孩子玩一会儿,这样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有的只能每晚看看熟睡的孩子,这与孩子不在身边也差不多。
    其实,我们当时也没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南南出生半年后,我的产假到期了,该上班了。以我们当时的条件,只有一间筒子楼里的住房,根本不具备请保姆的条件。因此我们决定把南南放在四川姥爷姥姥家,由保姆带,姥爷姥姥辅助。本来我们准备把南南放在姥爷姥姥家较长一些时间的,后来由于保姆找到了工作离开了,当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保姆,而姥爷姥姥尚未退休,我们就只有克服困难接回北京来了。回到北京,我们只好把她送进了幼儿园,每天接送。
    南南从1岁三个月开始上幼儿园,当时觉得天天接送很麻烦,我一直盼望着满三岁后能够送全托。后来了解到全托的孩子早早睡觉,谈不上什么教育,加上三岁时南南已经开始认字(后文详述),因此我们又舍不得送全托了,特别是南南爸爸不舍得。爸爸也对教南南认字有了浓厚兴趣。他觉得看到女儿一天天成长特别高兴。因此,南南没上过全托。除了从半岁至一岁两个多月由姥爷、姥姥和保姆带了8个月外,之后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即使是那8个月,我也回去看过两次。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与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加上我们看到、听到一些由老人和保姆带孩子的一些现象,我们才觉得,当初我们不得已把南南接回来自己带,虽然艰苦些,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希望年轻的父母,能够早有准备,有了条件再要孩子;宁可晚一些,宁肯自己吃点苦,也要自己亲自带孩子。古人说的好:养不教,父之过。现在看来,的确精辟。早期的养育,可能会花去父母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比起后期花大钱择校、补课、学其他课程来,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且是百十倍的关系。因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时间就那么关键的前几年,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2)、公共汽车上的游戏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3)
    沟通的过程实际是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万万不可忽视
    我们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一路上就跟她聊天,问她班里都有些什么事,也顺便训练了她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每周日出去玩,可能是大人和孩子交流最多的时候。当时孩子小,我们总是看到什么教她什么,告诉她我们知道的一切。
    每周末外出上公园,在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公共汽车上,也成了我们和女儿交流的很好机会。出去玩时,车上往往有座位,而且孩子正在兴头上;而回来时,往往得站着,而且孩子也玩累了,站着就没有兴致。有段时间,坐在车上,她特别喜欢和大人对拍手掌,一边拍一边数数。这个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数数能力,也训练了手与脑的协调配合能力。我们往往越往后越会糊涂,常常弄错,但她接得很好。我们觉得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不文明,不鼓励她在车上玩。但她实在闲不住,又让我们和她接词,就是随便说一个字或词或成语,两人轮番往下接,接到哪算哪。如生活—活动—动作—作为—为民—民众—众多—多少—少量—量词—词汇—汇集—集合—合作……这个游戏可训练孩子语词的丰富,孩子爱玩,说明她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量。但我们仍然认为不宜在公共场合玩,可她喜欢,总觉得在车上闲呆着不是回事。我们只好小声地往下接。这个游戏也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每次坐公共汽车都要玩。
    长大一些,她看了一些书后,对书中的一些事情感兴趣,便开始主动问我们许多问题。比如走在路上,她会突然问我们,为什么人们把路叫成“马路”,怎么没见到马倒是老见着车?我们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把“马路”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以及发展方向,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给她听。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都是尽量解答,显得很有耐心,并不嫌她烦。
    有一段时间,她老看历史故事,并受到电视里播放的清宫戏的影响,对其中的公主特别感兴趣,画画专门画公主,和同学玩耍也主要扮演公主。那段时间,她问了不少有关皇室的问题。我们觉得,她小小年纪,似乎已成了一个老古董,问的都是怪怪的问题、很久远的年代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没有觉得这孩子这样不正常,打击她,取笑她,而是结合电视剧,尽可能将那段历史告诉她。其实,我们知道,很多电视剧的故事都是瞎编的,但由于其通俗易懂,从客观上讲,从某种意义上,倒也起到了历史启蒙作用。爸爸对历史比较有研究,尽量将当时真实的历史告诉她,把她所能够理解的部分讲给她听,特别是清宫十大疑案,都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她听。这样,也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她当时很感兴趣,说以后要研究历史,特别是清朝历史。
    现在的孩子,条件比南南当时又好了许多,从各种媒体上包括网络上接触到的东西更多,这就要求父母尽可能地、耐心地为孩子解答一切问题,随时随地遇到问题,都要不厌其烦地向孩子解答。如果当时不知道,也要告诉他,回家后查资料或书籍,知道后告诉他,或者和他一起查书,培养孩子看书和探究知识的兴趣及乐趣。
    (3)、投其所好
    对孩子要多鼓励、少训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就是今天许多教育学家提倡的“赏识教育”,这比让孩子感到自卑强上千万倍
    时下,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倡赏识教育,我们过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现在想来,对于南南的教育,如果说还比较成功的话,“赏识教育”的确起到了作用。可以说,对孩子多鼓励、少训斥,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良方。有了自信心,孩子学什么都有兴趣了。
    前面讲到教南南认字,每认识一个字,我们都及时鼓励:“对了”,或发自内心地说:“真棒!”这时,她就会非常高兴,充满了自信,特别有兴趣地主动要求认下一个。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越学越有兴趣,字越认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相反,有的孩子可能没有兴趣学习,大人就强迫他学,学不好,大人就打骂、训斥,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家长越要他学,他越不愿学,有时甚至是故意不好好学,故意气大人,给点颜色看,有时明明会了,故意说不会。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4)
    其实,我们一开始也并没意识到鼓励和赏识对女儿这么有效,而是在教女儿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出来的,然后屡试不爽。我们是从惊异于女儿的聪明而开始赏识她的。当她会认字的时候,我们的确是从心里由衷地赞叹她:“真行,真聪明!”她听了自然特别高兴,有一种成就感,也就有了表现欲,希望再露一手。
    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也就是说,人人都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批评。小孩尤其如此。当他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那么陌生,如果稍微有了点了解,他肯定特别得意。这时,大人就要“投其所好”,顺着他的兴趣发展下去。特别在他兴致正浓时,教他认字或讲一些道理,学一些东西,肯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文提到南南4岁半自己爬上泰山,实际上大人的鼓励起了很大作用。我们时不时地说,南南真行,能爬这么高,她就越加来劲。如果我们怜惜她小,不时劝她说,爬得动吗?要不我们抱你?这下,她自己就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意志就会渐渐崩溃,就真的爬不上去了。
    南南还小的时候,也经常摔跟头,我们不是可怜她,让她别再跑了,而是鼓励她说:南南摔了都没哭,真勇敢!这时,她也就不好意思哭了。有时候,泪水已包在眼睛里,但就是强咽着不敢流出来。时间一长,她也就习以为常。有时再摔跟头,我们看到皮都破了,还渗出了血,很是心疼,问她疼不疼,她说不疼。
    (4)、天天都上幼儿园
    培养孩子天天上学的良好习惯,不要让他因为生病等原因赖在家里。许多孩子生了病就在家里养着,这造成了他们对家庭、家长的依赖。只要不是生了要命的大病,只要孩子能够坚持,都应该天天送去幼儿园、学校,这是培养孩子组织纪律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对于南南来说,每天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就是去幼儿园,每天上幼儿园,天经地义,就像我们大人每天上班一样。几乎可以说,南南没有逃过一天学,即使是生病了,甚至打针了,也要去。
    记得南南两三岁时,有一次幼儿园许多孩子得了感冒,南南也未能幸免,被传染上了,感冒发烧,咳嗽得较厉害。我们带她上医院,一检查,是肺炎,必须打针。当时我们家住人民日报集体宿舍,南南在报社幼儿园上学,为打针方便,我们让医院把打针转到报社医院。这样,每天打两针,我早上送她打完针再送到幼儿园,下午两三点接出来打完针再送回幼儿园。由于幼儿园交叉感染,这个孩子病好了那个又得上了,也使南南那次感冒总也好不了,病程较长,打了将近半个月的针,屁股都打硬了,即使如此,我也仍然天天送她上幼儿园。
    不是我们心狠,非要把她送到幼儿园,而是当时我们实在没条件把她放在家里。她若在家,必须有一个大人在家看着她,不能上班,这样,大人什么也做不了,全给她搭进去了。当时我们觉得,自己年轻轻的,还应该做点事,不应让孩子耽误了青春。现在看来,这样做给她养成了天天必须上学的好习惯。即使到后来上小学、中学,直到现在,南南也几乎从未旷过课。当然,也是她身体较好,没有生什么大病的结果。南南从未住过医院,那次感冒发展成肺炎,打了近半月的针,就算最重的一次了。这也使她有条件天天上学。
    我们周围有一些朋友,总说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看着我们孩子天天自觉自愿地去,他们很是羡慕,也颇不理解。我们也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他们的孩子只要一生病,就在家呆着,家长也请假不上班,在家专门照顾孩子。而且,家长在家伺候孩子的病,百般呵护,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使孩子觉得生病真好,在家真好,可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待遇。这样,一两次之后,孩子就会经常说自己不舒服,甚至可能会谎称自己生病,大人一可怜,就让他呆家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更不愿上幼儿园了。这种习惯长大后会带到小学、中学,只要学校生活不太如意,孩子就可能经常托病在家,有的甚至逃学。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病病歪歪的,既不爱活动,性格也不活泼。
    有一段时间,我上夜班,早上起床较晚。一天,我醒过来一看时间,差五分八点。坏了,晚了!幼儿园规定早上八点入园,吃早饭,晚了就不收了。我立刻叫醒南南,用自行车飞奔送往幼儿园。没想到情急之下,南南把脚放进了自行车后轮,我本来就着急,使劲蹬车,突然感觉蹬不动了,这时,南南却大哭起来。我只好停下来看,原来脚脖子夹出血了。真是越急越出事!我直是后悔。但更担心南南骨头受伤,因为刚才用力较猛。这下,幼儿园是暂时不能去了,改去医院吧。一照片,还好,南南就伤了点表皮,骨头没事。医生给她上了药,包扎好,我看没什么大事,就又送她去幼儿园了。
“不速之客”的快乐童年 发挥亲情优势,避免隔代教养(5)
    (图27:幸福快乐的童年,从心底涌出的笑。图28:吹泡泡。图29:海边拾到贝壳后的喜悦。图30、31:海边玩沙,或让妈妈把她埋在沙堆里,或把妈妈或叔叔埋起来。
开发潜能从讲故事开始 让孩子早早接触书(1)
    爱运动,练就了南南强健的体魄,为后来的启蒙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小锻炼得好,并非无用之举,对启发孩子心智大有益处。也就是说,当孩子玩够了,心里不再想着要玩的时候,他就能安安心心地听大人说事了,这时候,你教他什么、说什么他都能听得进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如果不让他玩,或是没玩够,却又要强迫他学习,他肯定心里痒痒的,老想着出去玩,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许多孩子就是这样。许多家长也时常问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孩子为什么总想着出去玩而不好好看书呢?或者问:我们家孩子为何就不能像你们南南那样爱读书呢?
    我们女儿南南在幼儿园转完了转椅,又玩滑梯、爬梯等,玩够了回家,心里得到极大满足,然后她就能专心看动画片,看完动画片以后,她就安安心心地坐在我们身上看小人书,看得特别专心。认字就是这么开始的,丝毫没有强迫。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她就开始认字了。
    尽早让孩子接触书籍,不要怕孩子小;尽量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不耐烦
    说起南南认字早,可能许多家长感兴趣。其实并非我们刻意教她早认字,而是先慢慢培养起她对书的兴趣,后来无意当中发现她已渐渐开始识字。
    许多家长对此很不解,认为我们的孩子可能是天生爱看书,因为他们的孩子怎么也不喜欢看书,更别提认字了。我们觉得这些家长可能有点操之过急。如果孩子没有兴趣,硬要让他学,他肯定会有逆反心理,不仅学不好,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反感。
    还有,许多家长问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们告诉他们,要先让孩子玩够了才能专心地学习。可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玩够的时候,真要玩够了,也就累了,困了,该睡觉了。哪还有精力学习?还有的说,我们家的是男孩,不比你们南南是女孩,能够坐得住。
    我们觉得,这有个方式方法的问题,首先还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问题。没有兴趣时,非要让孩子学习,孩子肯定觉得没趣,就会犯困,趁机休息,睡觉。
    其实,世上哪有天生爱好书的人哪?我们觉得,这首先有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问题。孩子看书应该首先受大人影响,如果大人不喜欢看书,孩子大多不会有这种习惯。
    此外,大人的耐心特别重要。如果大人半心半意,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孩子,不是真心真意陪着他看书,讲书上的故事,孩子可能对书本就没这么大的兴趣和爱好。相反,如果孩子想知道什么,问这问那,大人就可借机引导孩子从书本上得来。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喜欢看书了。
    这里讲几段事例,说明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兴趣其实并不难。
    孩子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说儿歌,好提问,通过这些引导他看书,就会慢慢培养起他看书的兴趣来。
    (1)、讲故事与看书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从讲故事开始,就可逐渐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谁都知道。但许多家长往往是为了应付孩子,勉强讲几个故事敷衍过去。其实,我们要告诉你,从讲故事开始,就可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
    这也是我们无意当中发现的。
    我们当时住筒子楼,除了做饭要出门,做其他事情也要出门。洗菜、洗碗、洗衣服、上厕所等,必须到水房去。水房隔了好几家房门,要走老远。还好厨房在隔壁,稍微近些。南南只要见我们不在家稍长一段时间,就会追出来。
    每天晚上南南从幼儿园回家后,我们大人要做事,她总缠着我们,或跟在我们后面追。当时,我单位发了一个较好的收音机,有一次,南南爸爸出差,我做饭,为了让她不缠着我,我便开着收音机给她听,自己到隔壁厨房(筒子楼,自家没厨房,我们家隔壁就是厨房,算是最近的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她抱着收音机追过来了。收音机虽不大,但对小小人儿来说,还是太大、太沉了,一不小心,收音机掉地上,摔了!而且坏了,再也不响了。我们直是心疼,因为这收音机在当时还算得上一件奢侈品呢。
    我们渐渐知道,孩子一人在家呆着,时间长了确实没意思,寂寞,总要跟着大人走。后来我们尽量有一人陪着她。干什么呢?闲呆着也没意思,就给她讲故事。故事讲过几个就没有新鲜感了,讲来讲去我们自己也觉得没多大意思。可她还是老缠着我们讲故事。怎么办?我们就说,给你讲书上的故事吧。她很高兴。我们就拿出书来照着讲。
开发潜能从讲故事开始 让孩子早早接触书(2)
    每天晚上,到了10点多、11点左右,爸爸都睡了(因为上班远,起得早,睡得也早),我也困了,可南南还不睡觉。我只好抱着她到屋外,在筒子楼内长长的走廊上来回地走动,一边轻轻拍打她,哄她早点睡着。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长长的走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一看,她的大眼睛仍然睁得圆圆的——她毫无睡意。
    后来我们了解到,原来,她在幼儿园睡得太多了:中午大概11点前就吃完了午饭,稍过一会儿就上床睡觉,一直要睡到下午3点,起床后稍微玩耍一会儿,就该放学接回家了。也即是说,她中午在幼儿园要睡三四个小时。
    孩子的觉睡得太多了,即使是接出来后在户外玩了两三个小时也还不困不乏,再哄也无济于事。每天晚上,为了哄南南睡觉,抱得我胳膊都酸了。而且随着她渐渐长大,我越加感到吃不消,抱不动了。怎么办?我说:“要不我们回家再看会儿书吧?”她立*睛一亮,精神起来:“好啊!”我只好抱她回家,拿出专门给她买的小画书给她讲。而我们,由于白天工作忙,常常讲得直打呵欠。后来,她晚上不睡觉,我们就陪她一起看书。
    刚开始,我们专门买那种图画简单、色彩鲜艳的小画书,当然,这种书故事也简短,容易讲,容易记。我们发现,讲故事时,她不是光听,她喜欢和我们一起看着书。后来,我们就有意把书摊在她面前,让她看着。并指点给她看我们正在讲的内容。
    很快,大灰狼,小红帽,美人鱼,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黑猫警长,一休……的故事,她全都知道了。
    讲故事时,我们会不时地告诉她,你要是自己认识字了,就会自己看书,从书中读到许许多多故事了。我们一边说,一边指着旁边的一本本的书给她看:你看,这些书里有好多很好听的故事呢!你要是自己能看了,想要听多少故事,书上全都有。这时,南南的表情很丰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更是迫切想认识字。
    因此,我们陪她看书,最原始的初衷是不让她烦我们,只是哄着她而已。没想到倒培养起了她爱书的浓厚兴趣。
    ◎尽量让孩子多阅读
    尽可能让孩子多阅读,不要以为看书识字是上学后的事
    多阅读不仅促进认字,还可增长知识,提高智力水平
    然而,多识字并不等于聪明。例如,有的家长教孩子在幼儿阶段学习了几百甚至上千个字,但是,到了小学仍然没有什么长足的进步。因此,只注意机械地认字,忘记了听、说、练的培养,结果,有小学教师反映,这些孩子有时看图说话的能力(亦即表达能力)反而不及其他同伴。
    我们认为,在识字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与思维能力,即提高智力水平。
    我们教孩子认字,不只是为了认字,而是在培养她的一种阅读兴趣和爱好,并培养她自己阅读的能力。
    比如,我们发现南南很喜欢看书后,就有意识地给她“念书”。刚开始念书时她许多字都不会,就慢慢地念,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有时甚至要念几遍,并让她和我们一起看着书。这样的好处一是让她集中了注意力,二是增加了她对字和画特别是字的亲近程度,此后再看到同一个字就不会陌生,渐渐地就认识了。人们常说一个人总在一个场合出现,总要混个“脸熟”,孩子认字也一样。念书的时间长了,许多字就慢慢认识了,不必专门去教她认。而且,这样的字与特定的故事情节相联系,记忆深刻,不易忘记。
    在教孩子认字的过程中,我们给她念了如下一些书:《365夜童话故事(春夏秋冬四本)》、《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等。随着孩子自己识字一天天多起来,有些书是她自己阅读的。
    “念书”是孩子阅读的第一步,“念书”时使书上的故事、道理、哲理等等以一种十分自然的方式进入孩子脑海,等于让她小小年纪就认识了一些自然界的事物,接触了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件和名人,这就好比打开了孩子心灵的一扇窗户,让她的思想自由飞翔。这实际上相当于开发了她的智力。
开发潜能从讲故事开始 让孩子早早接触书(3)
    许多家长教孩子认识了一些字后就不管了,这些字等于没有发挥作用,过几天孩子可能就忘记了。因此我们说,我们教孩子认字是在看书中认的,是为了看书而认字的,不仅仅是为了认字而认字。当时我们也没想到这中间的差别有这么大,只是觉得孩子喜欢看书,就给她念吧,后来早教专家告诉我们,这样恰恰起到了启发孩子心智的极好作用。
    早教专家告诉我们,识字要与阅读密切结合。让儿童识字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孩子早日进入阅读。识字晚,所有的知识都要滞后。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字、读书双管齐下,识字为主。
    第二阶段,识字、读书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第三阶段,读书、识字,读书为主,在阅读中识字。
    “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让孩子的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常给孩子买新书
    常给孩子买新书,不要以为孩子看不过来
    常买新书既起到鼓励学习的作用,也激励孩子不断增长新知识
    我们至今仍记得当时自己倒没买什么书,成天就寻思着给她买书。买新书的频率特别快。记得当时街边有不少小书摊,专卖这种画书,有的是小本的、方的,有的是大本的、长的,都是以画为主,以文字为辅。一本书就一二十页,过几天就看完了,字也都认识了。这样,女儿就成天盯着买新书。
    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她日益增长的看书的需要。有时从幼儿园放学,在园门口玩够了,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就满处找书看,有时看得专心了,完全不理小朋友了,只顾自己一人躲在角落里看书。晚些时我们去接她,小朋友的家长说,这孩子真省心,只顾自个儿看书。
    不过,由于她只顾自己找书看,常常不理睬别的小朋友,让对*得她“不好玩”。
    谈到买书,还得多说两句。我们女儿不爱逛商店,就爱逛书店。当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喜欢逛商店时,我们怎么也找不到这种感觉。有一两次,我们全家去逛商店,她和爸爸一会儿就出来了,吵着要走。后来我们发现,她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再加上商店吵吵嚷嚷,特别是小小的人儿,走在商店里,看到周围全是大人的腿,实在不是什么好风景。此后,我们一般不再带她逛商店。
    但只要一逛书店或书摊,她就特别高兴,特别有耐心。掂着脚尖,伸长脖子,使劲往上看。她对书倒是不挑剔,买什么都行。只要买了书,马上就打开看。后来,我们买书从一本、一本地买,到一套、一套地买。当时的书没有现在这么精美,也不用花这么大的价钱,很经济实惠。我们觉得,当时出版的凡是适合她看的书都看遍了。我们只要上街,首先想到给她买书。凡有书摊的地方,都要看一看。有了新书,几乎没什么犹豫就买下。我以前常坐地铁,等车时,还真买过好几套书。
    南南特别喜欢逻辑推理、思辨性强的书,知识性的书,喜欢做破案、推理等各式各样动脑筋的题。虽然许多做不出来,但培养了孩子的一种探索精神。如福尔摩斯,小学就看了,翻来覆去地看。这些书锻炼了南南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弥补了我们没有对她进行系统培养的不足。后来她考少儿班时,有不少题就是这种类型的。南南能考上,跟她从小就看这一类的书不无关系。后来,数理化的课外读物也买了不少,都是一套套的,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知识性强的书,她小学前就开始看了。
    五岁多一点的时候,我们带她回四川老家,姥爷十分自豪地对单位的同事说外孙女能认不少字,会读报纸,许多人不相信。大家起哄,要把她叫到办公室当场检验。好在姥爷家就在办公楼旁边的楼上,一群人在下面扯着嗓子喊:“南南——!”“南南——!”南南很快就去了。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拿出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随便找出一些文章让她念,她念得一点不差。这一下,大人们全都信服了,也震惊了。连连说,北京回来的孩子就是不一般。从此,南南的聪明在姥爷单位同事们中传开了。
    (2)、好提问与看书
开发潜能从讲故事开始 让孩子早早接触书(4)
    孩子都喜欢提问,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这是培养孩子刨根问底好习惯的开始,也是培养他从书本中长知识、从而爱看书的起点。你的孩子将来爱不爱学习,也许就在此时你的一念之间。
    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南南脑瓜里装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常常问得我们不知如何回答。我们在不厌其烦地回答一些问题后,对她说,这个问题我们回答不了,我们来查书吧,看书上怎么说的。当时我们给她买过《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科普书,她问的有些问题,就是从书上找出来回答她的。我们有意当着她的面查找,一边查找,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你问星星为什么会一眨眼一眨眼的,是吧?我们来看看,哦,这本书里好像有答案。对了,南南,你看,这里专门讲这个问题呢。这时,南南就会赶紧凑过来看。我们就说这是目录,正文在后面,然后翻到那一页,念给她听。念完了,再用我们的语言解释一遍给她听,完了,再问她弄明白没有?她就会说,原来这样。或者说,知道了。有时,她也许会问一些生发出来的问题,我们再如法炮制,又从书上找答案。
    有时,问题比较难,已超出了科普的范围。我们就说,你这个问题在你这些书上已找不到了,在我们大人的书里才有呢。大人的书更难,没有画,全是字,要认识字了才能知道这个问题。
    这时,我们就趁机告诉她:你好好学识字吧,你要是会读书了,就会知道这些事情了。书里什么都有,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就不用问我们了。
    这样,慢慢地,她觉得,书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书上有很多很精彩的故事,总有新鲜的东西,这本书讲完了,还有其他的书。这样,她对书就有了依赖,觉得书是个好东西。她觉得,其实爸爸妈妈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全都是从书上来的;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东西,书上全都有,书才了不起,什么好听好玩的事都有。无意之中,我们培养起了她对书的浓厚兴趣。
    (3)、言传身教
    我和南南爸爸都喜欢读书。平常在家忙完了家务事,总爱各人拿本书看。此外,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照着书本学来的。
    我们俩人大学毕业从外地来到北京,没有家人可以依靠。过去在家很少做家务,现在成了家,有了孩子,许多事情真不知如何下手。但生活还得过下去,该做的事还得自己做。怎么做?书生嘛,只有照着书上来。特别是南南爸爸,不管做什么,都从书上学。做饭炒菜,以前从未学过,买本菜谱,想吃什么,照着做。书就放在旁边,一边做一边对照书本,一步一步照着来。慢慢地,南南爸爸会做许多种菜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造,做出的菜味道还真不错;南南出生前,爸爸给她缝小棉袄、棉裤什么的,也是买本裁剪书来照着裁剪;我织毛衣,也拿本毛衣编织的书,一针一针地照着织;冬天保存苹果、大白菜,做朝鲜辣白菜什么的,都是以书为证……
    做什么事都照着书上来。这样,潜移默化,使南南幼小的心灵受到影响,觉得书是个万能的东西,是生活的需要,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难题它都能解决。
    此后,南南一回家,就是拿着一本书来看,刚开始时是缠着我们讲,后来会认字了,就抱着书自己看。言传身教,在许多情况下胜过无数的语言。
    我们家别的东西不多,就是书多,当时家里住房小,没有专门的书柜,书摆得到处都是。茶几上、窗台上都垒上了厚厚一摞书。书似乎成为我们家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有了较宽敞的住房,我们家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不小的书柜。南南的小房间也被书占据了1/3的空间,床头、床脚下都是书柜。随着书籍一天天增多,后来,床下也堆满了。但她很愿意,因为一回到家里就可抱着书看。
开发潜能从讲故事开始 抓住时机教孩子认字(1)
    当孩子有了听故事、看画书的兴趣后,就要不失时机地教他认字,不要认为孩子小接受不了
    南南2—3岁开始学认字,4—5岁便可自己阅读
    ◎识字启蒙有理论依据
    最近我们读到一本书,是英国学者乔治·汉弗莱写的《人类心灵的故事》,我们觉得里面讲的原理很符合我们女儿识字启蒙成长的过程。也许,这正是我们女儿启蒙教育的理论依据。只不过我们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只有实践,没有理论,而学者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们觉得,这种理论的总结有它的作用。它正巧可以把我们教育孩子的实践在理论上作个归纳,从人类心灵、生理等方面作个探讨,也使读者今后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心中有数。
    这里将与此有关的描述整理如下:
    乔治·汉弗莱说,在生活中,每一个瞬间,都有无数来自外界的刺激作用于我们每个人,其中,绝大多数的刺激都被忽略掉了,只有一小部分被我们选择并加以注意。我们的感受器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一种刺激物会被选中。
    汉弗莱举了个例子:不同视角下的同一条街道。一位医生、一位房地产商和一位艺术家一同沿着同一条街道去同一个地方,结果看到的东西大不相同:艺术家看到了落日的余晖,想作画;房地产商注意到两个孩子的交谈,发现其中一个长大后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医生注意到商店的橱窗内摆满了某种专卖药品的瓶子,还有在这些药瓶前议论纷纷的男男女女。
    这个例子说明,人们更容易注意到那些与自己生活和工作相关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哪些刺激物会对人脑发生作用呢?
    汉弗莱还告诉我们,主要有两个因素:刺激物的运动和刺激物的强度或大小。刺激的强度如声音、特别大的物体通常会引人注意。
    课堂中获得的经验(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最终可以化为作用于眼睛和耳朵的某种刺激。教育的结果首先是使人们选择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的事物,教育既改变了一个人所感兴趣的情境,也改变了他对情境的反应。
    书中关于“我们如何记忆”一节是这么解释的:……我们可以认为记忆就是智力活动,是依靠过去的经验而进行的活动……与适宜的刺激相联系。兴趣促进记忆,增加兴趣有助于增进记忆。人们通常认为孩子比他们的父母记忆力好,原因之一就在于孩子比他们的长辈更富有兴趣感,较少地被生活磨去兴趣。趣事的所有细节都能被回忆,不管这兴趣是由于感动、快乐、新奇还是别的原因。竞争也能引发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以前获得的个体经验也可能形成注意定势,每一种经验都会影响我们对下一个刺激的选择,或是改变将在未来情境中再次出现的刺激的相对强度。当我们和一个拥有一群良种绵羊的人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不会对那些透过车窗看到的绵羊不感兴趣;一个刚钓鱼回来的人会比那些主要兴趣在高尔夫球上的人更仔细地审视某个带着渔具的人的面庞和外表。
    在学会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优于仅仅凭熟读去记忆。每天短时间分段练习学习,比连续数小时不间断地学习,效果要优出20%。他举了一个女孩们在工厂折手绢的实验例子,如果每工作5分钟便休息1分钟,与一直连续不休息的女孩相比,折手绢的数量可增加3倍!因此,学习无意义的内容浪费精力,并会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
    此外,父母用他们的爱和理解,指出孩子每天的进步是非常有用的。
    最好的记忆力源于对自己的专业和业务的透彻了解与掌握。这可以理解为,孩子从书本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在生活中就会有更深印象,甚至加深其对生活的理解。聪明程度就越来越高。
    我们也认为,孩子越早从书本上学到了一些知识,就会在生活中更加注意这些事物。比如,孩子从书本上知道了老虎是什么样子,父母再带他到动物园去看到了真老虎,他就会有亲切感、认同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这时,孩子往往会兴奋得手舞足蹈,甚至会在嘴里一个劲地叫:“老虎!老虎!这就是老虎!”从而加深对老虎的印象。
    越早看书,就会越早把书上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也越强。人们说一个孩子聪明,其实往往就是这些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