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如何设置冲浪:沈尹默的运腕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6:37:53
沈尹默的运腕之法 吴柏森
    沈尹默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0年了。早年我受李天马老师引荐,曾拜访沈老,沈老以83岁高龄,与我长谈两小时。他谈的书法在矛盾对立中求统一等问题,我因知识浅薄,当时听得似懂非懂。我告辞时,沈老出我意料,当场书写毛泽东《登庐山》诗赠我,让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近距离看清了沈老运腕用笔的任意起伏。他的笔墨技法纯熟多变,凌空取势之美,翻笔迅速之奇,正侧并用,虚实相生,令人叹为观止。我正看得入神,他已一气呵成地写好了。这短时间的挥毫示范,使我眼界大开,刻骨铭心。我顿时明白,要学好书法,必先过“运腕”这一关。书法线条美的产生,全在运腕之中。
    “看到”是在一刹那间,“运用”却花了几十年的努力。当年,为能求解“运腕”之谜,我下工夫读沈老谈书法的文章,读古代众多书论,又去请教曾亲炙于沈老、又深解沈老笔法的王壮弘先生,经过多年苦练,对“运腕”之法才有了一点心得。
    “运腕”之说古已有之。宋黄庭坚《论书》云:“高提笔,令腕随己左右。”姜夔《续书谱·用笔》云:“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先生曰:夫职运笔者腕也,职执笔者指也。”虽所论不算深奥,但只寥寥数句,语焉不详。古人论书法,往往点到为止。到底腕如何“运”?仍是不解。沈老于“运腕”一节中就谈得较详细了:“因为用笔不但要懂得执法,而且必须懂得运法,执是手指的职司,运是手腕的职司。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完成用笔的任务。”执笔之责属于“指”,笔执稳后,还要运动。运动之责属于腕及腕以上的肘、臂等关节,而以腕运为主。
    沈老说:“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腕肘并起,腕才能够活用……但是不能将竖起来的手掌根部的两个骨尖同时平放在案上,只能将两个骨尖之一,交替着换来换去地切近案面。”这就稍详细地谈到腕如何“运动”了。以能转动的关节而论,腕关节与笔的距离最近(手指关节不动),腕是赖以活动和传递力量的关节,具有有力而又灵活的生理特征,正好被用来控制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笔毛,使其能合理地在点画的中间行走。当五指执笔、掌竖腕平时,腕部的两块骨尖就突了出来。在写字时两骨尖由于腕的运动而呈现交替着一提一按,一左一右的动作,其时,笔也随之时起时伏地在纸上取涩势前进。就像人在走路时两只脚的动作一样,当一只脚着地时,另一只脚就提起,相互不断交替,人就向前走去。行笔运腕也是如此,要运用自然、纯熟,使之成为不知不觉的必须动作,正如董其昌说的:“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当然,这需要经过多年的刻苦锻炼,运腕才能自然、精确。沈老又说:“写字和打太极拳有相通的地方,太极拳每当伸出手臂时,必须肩垂肘。运笔也得把肩松开才行,不然,全臂就要受到牵制,不能灵活往来。”运腕是一种稍稍简单的说法,腕在运动时,肘臂乃至腰等关节必然会相应地配合着运动,以增强腕运的力量,扩大腕运的范围。腕运精微,肘运力强,臂运面大,三者默契配合,则能发挥出巨大的功效。
    说来惭愧,我在这方面走过很长的弯路。早年我只知运腕,不知肘、臂等也要配合着动,所以写出的字总是笔力不够,线条柔软,自己又领悟不到。1988年我陪同方去疾先生去北京开会,当晚须写不少应酬之作,方老在旁看我写,忽然指出:“柏森,你写字很能运腕,但是,单运腕力量不足,有时线条会柔弱,还应该注意将肘力、臂力配合上去,字才能写得雄强。”一语点破,让我心中一动,顿感方老指点真是金针度人,不然我可能一生也悟不出来!
    沈老诗曰:“腕力遒时字始工。”他力主运腕之法,又能运用精妙,故其书遒逸蕴于含蓄之中,劲健出于浑厚之内,倜傥洒脱,腾灵飞活。不解运腕,何得此书?
文汇报2011年4月30日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