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皇冠阀门电话:陈子善教授:专业阅读和非专业阅读3 - 言如玉播音主持培训13513603620的日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6:52

陈子善教授:专业阅读和非专业阅读3

http://blog.163.com/flowermile@126/edit/

http://blog.sina.com.cn/yan6ru6yu

http://yan6ru6yu.blog.sohu.com/

http://hi.baidu.com/xiang6xiang/blog

山西太原言如玉播音主持培训咨询电话:13513603620

如何看网络阅读

  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书面阅读,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双赢”吗?在网络阅读PK书面阅读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双赢”。

  讲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略作辨析,就是如何看待网络阅读。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被使用的且可与纸质阅读并行不悖的一种阅读媒介。这对年轻人来讲是不成为问题的,但对中老年人来讲,可能就有不同的意见。我应该坦白地跟大家承认,我本人就不会上网。这一点也曾被不少朋友批评过,好在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学生,学生会帮助我上网。每个人活在世界上,总归需要有别人帮助。对于网络阅读,我也曾经保守过,认为网络阅读是可有可无的。但一些经历,扭转了我的想法,让我发现,网络展示给我的是一个更广大的、让人意想不到的知识天地。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就是我有一本徐志摩的《猛虎集》签名本。在扉页上,上书“魏智先生”,下侧落款“徐志摩”。很显然,这是一本经由徐志摩本人赠与一个叫魏智的人的诗集。这本书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他在赠我此书时提了一个条件,希望我能弄明白这个“魏智”到底是谁。他都把这么珍贵的书送给我了,我自有义务和责任来解答这个悬疑。但结果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无法解答这个疑问。为此,我还特别发表了一篇文章。

  三年前,有两位读者,一位是东北的,一位是上海的,不约而同地写信给我说,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原来,他们是从网上获得的材料。原来魏智是法国人,1920年来到中国后,在北京居住。上世纪20年代末曾任英商中国图书有限公司的经理,还在北京饭店里面开了一个法国图书馆。20年代中期以后,徐志摩在北京组织了新月社,可能就是在其中某一社交场合,他们结识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上的题字,也由于这本书于50年代在北京某旧书店被人买走,才有了今天辗转流传到我的手中。

  再加上,后来种种经历让我利用网络,找到了一些曾经很难为人掌握的研究资料。我对网络阅读的偏见彻底被改变了。而且,这些经历也启示了我,检索何尝不是阅读的一种呢?而网络恰恰在这方面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巨大实力和潜力。的确,网上阅读和书本阅读一样,也存在问题。但网上阅读的前景,无疑是无限广阔的。

  为此,有人开始担心纸质阅读的命运,但我认为,这也许是多虑了。一方面,至少目前,我们还无法预见若干年后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态势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另一方面,书本阅读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年洋装图书兴起时,也曾有人说古籍线装书会成为过去,但至今未成为事实。尽管现在阅读线装书的人除了搞研究的外,已经相当有限,但线装书毕竟还存在着,还在发挥作用。所以我认为,今后阅读的前景,书上的阅读和网络的阅读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是可以互相促进、长期共存的。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双赢”吗?我想,在网络阅读PK书面阅读这个问题上,我们也要“双赢”。

  今天年轻人工作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更需保持心灵的一块净土,那就是———阅读。哪怕是随性地每天读一篇小文章,读一首诗,或者读某一部传记的一小部分。只要你每天都在读,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想改变也是不大容易的。这样一来,阅读就会慢慢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就会无时无刻不享受这种乐趣。有的人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要让人给他念书听,这就是真正的阅读,阅读的本色。

  思想者小传

  陈子善上海市人,一九四八年生。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文人事》、《捞针集》、《海上书声》、《陈子善序跋》、《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迪昔辰光格上海》、《探幽途中》、《素描》、《这些人,这些书》等,编订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台静农、施蛰存、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重要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