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板厂家直销:隐秘:毛泽东检阅红卫兵真实含意【圖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4:37:25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因为他认定,中国有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而且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他还认定,中国会不会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不在基层,而在上层,尤其是中央。他说:“领导人、领导集团很重要。六二年刮歪风,如果我和几个常委不顶住,不用许久,只熏上半年就会变颜色。许多事情都是这样,领导人一变,就都变了。”1965年八九月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就应该造反”。
防止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成为毛泽东思考和担心的焦点。怕党和国家变颜色,这就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观动机。有次他对身边护士说:“我多次提出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我没有私心,我想中国老百姓不愿意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走回头路。”历史和现实的事实使毛泽东感到问题的紧迫性,觉得时不我待。所以,就在73岁那年毅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批判《海瑞罢官》只不过是一个突破口。

但毛泽东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情况作了不符合实际的、过于严重的估计,把持不同意见的各级领导干部看成是“修正主义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许多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也说成是阶级斗争,严重地混淆了是非,混淆了敌我。用什么办法才能够彻底解决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阴暗面的问题,毛泽东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他说:“只有发动群众才有办法,没有群众毫无办法。”毛泽东依靠的群众就是红卫兵。

毛泽东对群众运动产生了主观片面的看法。他说“我们有些干部不接近群众,做官当老爷,对付这些人,我毫无办法。这回好了,“红卫兵”群众整他了”。在放弃了党领导的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平时的积怨,就在自发的、失控的群众运动中,以革命的名义和中地爆发出来,造成社会动乱。
综上所述,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出于反修防修的目的,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下,由于对党内和国内的政治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又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方法,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组织是毛泽东展开“文化大革命”的推动力量:
对“文革”那个年代还算有点记忆的人,到今天,全部都已人过四十;那个年代里,能亲身参与被称作“红卫兵”组织的人,如今都在五十岁开外的年纪了。始于1966年5月16日的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从天安门燃烧到全国每个角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红卫兵”组织串连,将“文化革命火种”带往全国。火焰如此猛烈,燎原之后整整燃烧了十年,硝烟都没能完全散尽。

“文革”初起,清华大学附属中的学生成立了一个名为“红卫兵”的组织。他们写了“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造反有理”,“一反到底” 三张大字报。1966年8月1日,红卫兵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们的信,信中表示完全支持他们。一夜之间,并迅速从北京蔓延至全国。8月8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上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随后全国各地一下子涌现出无数“红卫兵”来,他们作为毛泽东的特殊客人,蜂拥地云集到北京。面对全国四面八方涌来的红卫兵,毛泽东决定于8月18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各地红卫兵组织代表。


“八一八”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是日上午七时半,庆祝大会开在《东方红》乐曲声中,毛泽东和林彪等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随后毛泽东身穿绿军装,走下天安门,走过金水桥,微笑着和红卫兵握手,人群沸腾起来。红卫兵们谁也没想到,毛泽东会一下子出现在他们中间,很多红卫兵们泪流满面,他们都以能与伟大领袖握手而感到自豪。毛泽东在金水桥下握了一圈手,回到金水桥上,转身再上天安门城楼。紧接着1500名推选出来的各地红卫兵代表开始逐个登天安门城楼,接受领袖检阅。庆祝大会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上午。毛泽东又在城楼上分批接见了红卫兵代表,并与他们一一合影。有北大的红卫兵提出要让毛主席讲话,周恩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手里拿的不是《毛主席语录》吗?那上边都是毛主席的话。”从此,“红卫兵”一下子声振国内外。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前后共有八次,总人数高达千万人次,令人慨叹。
毛泽东又是怎样被佩戴上“红卫兵”袖章的呢?




给毛泽东佩戴袖章的人是谁?她与毛泽东又说了什么?她的后来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八一八”之后第二天,新华社发表快讯:师大女附中一个‘红卫兵’,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毛主席和她亲切握手……。”


给毛泽东带“红卫兵”袖章的是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的一个女生。她叫宋彬彬。她父亲的名字:宋任穷。(时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但后来也被挂大牌子,被揪斗,被侮辱。)几天后在《人民日报》上,她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她给毛泽东戴红袖章的经过。宋彬彬写道,“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突然想到应该让毛主席也参加红卫兵”。于是,她找到主持大会的工作人员,说想献给毛主席一个红袖章。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说法,很痛快地把她带到毛泽东身边。于是,就有了之后在当时“传为佳话”的著名对话: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她说叫“宋彬彬”。毛泽东问:“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她说是。毛泽东于是说,“要武嘛”。从此,宋彬彬就改名为“宋要武”。 而毛泽东穿军装戴红卫兵袖章向群众挥手的侧面大照片风靡全国。
于是在狂热气氛中,宋彬彬不再是彬彬了,而成了宋要武。宋彬彬所在的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也改名为红色要武中学。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也正是在这所学校里,在这个改名为“宋要武”的女学生领导下,其女校长被“宋要武们”活活打死。这个女校长叫卞仲耘,她成了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第一个被学生打死的校长。文革后 宋要武跑到美国,又把名字改回到“宋彬彬”。
1966年1967年中国的几件大事文革的珍贵视频
',1)">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