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标题下面的横线:大唐诗人——花间飞卿温庭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32:04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有两个名字非常女性化,一个是温庭筠,一个是纳兰容若。看他们的名字仿佛体味到他们作品的风格,或许也是因为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作品才会把他们的姓名和女性去联系,而更觉得他们女性化吧。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一个女子倚楼望远,千帆过尽,凝望之入、凝恨之深却不见归人,眼前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芳草离离,蘋花摇曳,令人情不自禁,愁思满怀。末句揭出肠断之意,极尽惆怅之情,余味隽永。绮丽中空灵流泻,别具丰神,典型的温词风格。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郊野,此地靠近杜陵,故而他自称为“杜陵游客”。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为之“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然而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中第。在他步入科场前,似乎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沈询主试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因为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却落了不好的名声。而这也注定了他的命运,从此温庭筠不再涉足科场。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随州县尉。62岁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潦倒不堪,不检行迹,因穷迫乞于扬子院,因酒醉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掉了。60多岁落了如此名声,温庭筠只好亲到长安,致书公卿,申说原委,为己雪冤,后即居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为杜绝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风,他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宰相杨收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这年冬抑郁而死。 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不妨碍他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诗人。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评价甚高。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人离开长安,“早”字成为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起床之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可见诗人急于登程上路。“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原因,是其寝不安眠、思乡情浓的内心痛楚使然。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了: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天,清冷的月光伴随着踏上旅途的诗人,而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依稀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的渲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如电影中的蒙太奇镜头,点点景致,各有其韵,组接起来,又是一副感人心肠的画卷。马致远的《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

    三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一路所见。晨霜凝地,槲叶满路,但个“明”字却别开境界,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却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委婉含蓄地传出。

    《商山早行》写出的是一种清丽悲怀,而《遐水谣》又满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边塞悲歌。

                                        遐水谣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杀气空高万里情,塞寒如箭伤眸子。

            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干。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

    唐朝末年,狼烟纷纭,边虏进犯,国无宁日,诗人感怀国势,忧心忡忡,更为平民的苦难而愁思满怀。九月晴空万里,朝廷的兵马度过遐水,远征黄沙漠漠的边塞,战马驰骋惊飞了栖宿在水边的大雁,阳光明媚却在边地的肃寒中像箭一般刺着人的双目,霜雪漫漫,征程漫漫,越往边地,风变得越发肃杀,枯枝烂叶被风无情的卷起,无情的扑打在士兵的身上脸上。诗人开篇就极力渲染边地的荒凉肃杀,出征的将士“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写景为了写人,“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常年累月的战争,带给朝廷的带给人民的是什么?或许每一个士兵并不清楚,而他们远在家乡的亲人却懂得,或许遥远乡关的女人们无限期望地等待着没有任何希望的现实。温庭筠在此表现的是一种哀怨,一种对战争的无可奈何。

    与之相似的还有这首《过西堡塞北》

                                      过西堡塞北

                 浅草干河阔,丛棘废城高。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

                 霜清彻兔目,风急吹雕毛。一经何用厄,日暮涕沾袍。

    在温庭筠的诗作中,还有一些送别诗是很有韵味的。

                                      送人东游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浩然离故关”陡然转迭,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荆山楚水,相隔千里,而尽在目中可谓境界辽阔雄奇。颈联对友人远去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的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此诗脱去温李(商隐)纤丽秾艳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看来晚唐诗的确不及盛唐诗。

    在温庭筠的一生中或许只有一件使他感觉温暖的事情,就是和鱼玄机之间或师长或父女或朋友或情人的关系。鱼玄机,即鱼幼薇,有诗才,引起温庭筠的关注。暮春午后,他专程慕名寻访。鱼幼薇不满十三岁,但活泼灵秀,纤眉大眼,俨然一派美人风韵。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不由生出怜爱之情。温庭筠请她以“江边柳“三字为题即兴赋诗一首,看是否名过其实鱼幼薇略作沉思,便飞快地写下一首诗: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从此,温庭筠经常为她指点诗作,成为了她的老师。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襄阳。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人寄托相思,写下一首五律:

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鱼幼薇,早已把春心暗系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寂寞相思的心声。温庭筠虽然对她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秋去冬来,梧桐叶落,不见雁传回音,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心守静,不跨出那一步。一切令人遗憾,但更让人多一份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