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科三考场在哪:毛泽东评王勃意在倡导什么文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59:35

“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是毛泽东对王勃的评语。

毛泽东在阅读清代项家达所编的《初唐四杰集》时,在王勃的《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遇饯崔使君序》一文的标题前,画着大圈,并“由王勃在南昌时年龄的争论,想及一大堆”,于是写下了长达一千多字的批语。上面这句评语,正是毛泽东对王勃评价的主要精神。

“这个人高才博学”,确实如此。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王勃从小在家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儒家的思想,善写文章,人称神童。相传刘右相“见而异之”,并赞叹“此神童也”,因表推荐。后官致虢州参军职务。私杀官奴曹达,被开除公职。王勃被除名之后,立意著述。游览名山大川,写下不朽篇章。他途经南昌时,游览负有盛名的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这确实算是高才博学吧。

“为文光昌流丽”,更显王勃对清新文风的追求。从《上吏部裴侍郎启》看出,他身体力行,改革文风。王勃劝告裴行俭要“识天人之幽致,明国家之大体”,彻底改革魏晋以来的文风。他对于文学,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当时,杨炯在《王子安集·序》中也指出:初唐文坛盛行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而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王勃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在转变初唐文坛风气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王勃称之初唐“四杰”,当之无愧。

毛泽东评王勃“为文光昌流丽”,“很可以读”,意在倡导什么文风?

60年代初,他在跟子女们的一次谈话中,一边背诵该文中的佳句,一边加以评论。谈兴正浓时,为子女们挥毫书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

毛泽东在他所写的一千多字的王勃批语中,还强调指出:“唐初,为文尚骈,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这里所说王勃骈文成就,实际是开启了文章新风,完全改变了官场上的陈旧骈文的文风。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毛泽东点评王勃的真实意图,正是为了倡导一代好的文风,要求在严整格局中融入清新气息,外显务实之词,内含刚健之美,且具独创性,形实统一,蔚然成风。

作为一代开国领袖,不仅在政治上提出整套治理的方略,就是在文化上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倡导写景开阔壮丽,抒情真挚深沉,这样才能言辞达意,富有教育意义。

后来,毛泽东还痛批党八股文章,都与他倡导好文风一贯主张是一脉相承的。遗憾的是,现在流行新八股,模式一样,上行下效,传达到底,词意笼统,毫无生趣,墨有多余,形势与实际脱节严重,形式与内容相去甚远。古人王勃尚且能做到倡者自行,可今天为何口心不一,文风糜烂?王勃文风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而当今特色社会,是不是应该有与相适应的“光昌流丽”的好文风呢?

“当老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读伟人文章,谈古今感慨,是不是应该反思新八股之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