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天新光待遇:【引用】书与线的交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3:17

【引用】书与线的交集  

2011-09-07 16:19:06|  分类: 女士棒针编织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知乐、织乐《书与线的交集》

最近在织的和在读的两样



为了便于边织边读,读织结合,故将原先打算织的花样全部省去,改为平针。线是从上海来的,书也是。

在这初夏的明媚里,听书里的人慢悠悠,娓娓道来,拉手中的线,长捻捻,丝丝柔顺,带一派清凉之气。

看上这套书首先是为着它的封面,简单明朗,颜色也是给人旧旧的、平实的感觉、不是小说(我不读小说已经有很多年了,当然这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读,是一页一页地翻,而不是借着鼠标从上而下的一览)。

读了其中的几篇,最喜欢的一篇是《多情的纸,温柔的书》,里面有一段描述信的文字,是这样的:“。。。。。。这个作者是德国的音乐家,他追求一个女孩子,每到一个城市就给她写一封信。投递这种信是一种快乐,但是在国内,简直难以想象,估计早被扔进垃圾堆了。每一个信封都是不一样的,有照片,有剪贴。德国人写了对方的名字、门牌号码和地址。在国内这样的信真的要被丢掉了。每一封信,信封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形式又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这本书好看之处。东西是一样的,然而表达的形式又不一样。他在国外的时候,把一张地图做成信封写上字,把钢琴拍下来写上字,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写上字。或是拍拍他的影子”。

主讲朱赢椿自己这么说,他喜欢纸是因为它的自然,不喜欢”设计“这两个字,”设计“听上去一点都不人性,他的设计也是要在自然中完成的,然而我以为,他”设计“的那些书的封面堪称唯美。

我们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人,还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写着信,然后亲自贴了邮票跑出去邮寄呢?这又能让我想起老早以前的那些人、那些事来。。。。。。

5/28,后片在一针未拆的大好形势下完成了,同时把两册书也全部读了,并且煲了一个长长的电话粥,不谈其他,只谈书,她谈她刚刚读完的关于西藏宗教方面的一本,我谈我的,很是热烈,几次抢白,我发现我们读的那些书好像都有些偏,开心的是,不久的几个星期之内,她的西藏将被放在我的案头,这个我是要回报的,准备再织上一条woodland,以示“同好”。
****************************************************************************************************************************************************************************

2.75mm针,单元花:10针一个花样。起针:133,织完花样(连底边)=10cm,
然后平针,10-1-6(减),平8行,8-1-6(增)此时长度:37.5cm。围:44cm(单片)
开挂:平收5针后,2-2-3,2-1-2,4-1-2,不增不减织18.5cm
肩宽:7.5cm
5/31,衣袖:82针,然后按照“边看边织边比划”的方法织完衣袖,并且装上衣袖。
6/3,完工

(单元花是很久以前打印保存的,应该很容易找到)

 

 

最后,谢谢大家观看!(鸣谢了!)
 注:这线不错。我买了2团(统共8两)货源:上海胖子,价格:没记住(是当时就没记)线的名称:不知道(是没问)。

这一件只用完了其中的一团(还有剩)。

 
6/4,单元花的图纸已经找着了,如上所示。

(衣襟和领口的图纸)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