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安全培训记录:澳门回归日(12月20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4:43

澳门回归日(12月20日)

名称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蚝的繁体字为"蚝")。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 天后,又名娘妈。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後,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後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节日简介

  在後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回归七周年庆典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澳门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江口西侧,北以关闸为界,与珠海经济特区的拱北接壤,东隔伶仃洋,与香港隔海相望,西连磨刀门,和珠海市的湾仔、横琴岛隔水相对。   澳门距中山市(石岐)40千米,东北距广州市145千米,东距香港61千米,西面隔江与珠海市湾仔镇相望。地处东经113°34'47"~113°35'20",北纬22°6'40"~22°13'1"(以东望洋山灯塔为准)。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澳门半岛为一条狭长的地带,形状像是一只靴子,南北长约4千米,东西最宽约为1.8千米,面积9.1平方千米。半岛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华南沿岸山脉震旦走向相同。东北端以宽约240米的陆地与珠海市相连。长轴线从东北的关闸至西南的半圆形地(妈阁嘴)长约4千米,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线则从沙梨头海边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区东南角长约2.5千米。半岛上有莲花山、东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等山脉,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半岛上除了连岛沙洲和附属堆积地区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半岛的东西两岸地形各不相同,东岸面对大海是外港,风浪较大,因海水侵蚀有不少海崖和海穴,主要有港澳码头;西岸岸线较平直,面临内河是内港,受西江影响而沉积淤塞,沿岸有20多个码头,主要是货运及内河客运;南环海岸海水较深,堤岸迂回,建有两座通向凼仔的跨海大桥,东北方部分地区则已填筑成地。

澳门5区

  澳门半岛分为5区:

花地玛堂区

  位于半岛北部,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该区包括青洲、台山、马场、黑沙环、望厦、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为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南面以美副将大马路与圣安多尼堂区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十周年庆祝大会

望德堂区相邻,北面与珠海市的拱北接壤。这个地区过去一直是澳门的郊区,以农牧业为主,平民房屋也集中于此。70年代以后,随着澳门经济的起飞,该区域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玩具、皮革、电子、电力等。

圣安多尼堂区

  位于半岛西部,北接花地玛堂区,南连大堂区,东邻望德堂区,西临内港。面积1.1平方千米(占半岛16.4%),人口仅次于花地玛堂区,人口密度则为全澳之冠,每平方千米高达10万人。包括沙岗、新桥、沙梨头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白鸽巢公园均在此区内。本区是澳门主要商住区和传统工业区,但工业场所混杂于商住区内。1989年本区工业场所占全澳36%,仅次于花地玛堂区,但是企业规模较小、工艺及设备比较落后。主要行业有造船、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制衣等。

望德堂区

  位于半岛中部偏东,被花地玛堂区、圣安多尼堂区和大堂区包围,包括荷兰园、塔石和东望洋山。面积最小,只有0.6平方千米(仅占半岛9%),而且约有1/3面积为东望洋山所占。人口约3.26万,人口密度仅次于圣安多尼堂区,居全澳第2位,每平方千米达54370人。本区南部主要为商住区,中部为居住区,北部和东部是较高级住宅区,矗立着一些高层大厦。很少工业场所分布在本区工业场所很少。

大堂区

  主要位于半岛东南部,但有一狭长地带沿新马路和草堆街之间延伸至半岛西岸。面积仅次于花地玛堂区,达1.4平方千米。人口则为各区中最少的,仅约2.9万人,所以人口密度也为5个区中最小的,每平方千米只有20881人。大部分土地为填海所得。本区是澳门地区的经济中心。东部是澳门历史最久、今天仍是最热闹繁荣的商业区,包括新马路、营地大街、草堆街、十月初五街等。中南部是迅速崛起的南湾中心商业区。

风顺堂区

  位于半岛西南段,三面环水,北邻大堂区。面积为0.9平方千米,人口4.56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0904人。本区是澳门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北面沿新马路及其南侧街道是与大堂区相连的繁荣商业区的一部分。东岸是货运码头带,南段有澳门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往内是作为旧海岸的河边新街,过去一直是渔船主要停泊地,因此鱼栏、海产品、船具和渔具供应店不少。再往内直至下环街之间是澳门第一批填海区之一,是个古老的工商业与居住混杂区。南部是西望洋山和妈阁山,风光优美,山坡建有不少风格各异的别墅,是澳门的高级住宅区。东岸濒临南湾和西湾,堤岸是榕荫大道,向来是游人的好去处。南湾正在进行大规模填海围湖工程,建成后是个旅游区和高级商住区。东北部是澳督府、政府合署、市政厅等政府首脑机构所在地,可以说是澳门的行政中心。   凼仔岛的山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并支配全岛丘陵呈起伏状。其中最高的是大凼(鸡颈山),海拔159.1米。全岛原为大凼仔和小凼仔2个小岛组成,后因河海冲积被连岛沙洲连接起来。凼仔岛的西北岸海水较浅。   路环岛的地势为全澳最高,全岛丘陵起伏,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山岩性质以花岗岩与火山岩为主。叠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环岛的最高点,也是全澳最高的山峰。因为路环离华南海岸较远,堆积较凼仔稍缓,沿岸海水较深,北岸为峭崖,南部西向海洋,海岬和海滩相间。   澳门的海岸线长937.5千米,属于比较曲折的华南港湾地形,可供船只泊的海湾很多,数百年前曾繁盛一时。但由于澳门位处珠江口外缘西侧与磨刀门口湾之间,深受珠江口淤泥及磨刀门冲积扇的影响。因此,目前澳门除了九澳湾、竹湾、黑沙湾外,其他港湾或是开辟为港口码头,或是因为淤泥堆积或填海已消失殆尽,所留下的不过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而已。

区域气候

  气候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低纬,又位于海岸地区,深受海洋和季风影响,因此,澳门的气候具有温暖、多雨、湿热和干湿季明显等特点,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主要分冬夏两季,春秋短暂而不明显。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夏热多雨,冬稍干冷,春温多雾,秋日晴朗。全年1月最冷,平均气温14.6℃,最低气温仍在5℃以上;7月最热,平均气温28.5℃,最热可达32℃。   澳门年平均降雨量为2013毫米,雨量充沛,是华南沿海地区降雨量较多地区之一。4~10月为雨季,5月降雨量最多。雨季期间常出现强大的暴雨。由于多雨近海,澳门的湿度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5%。每年的2~5月为全年最潮湿的季节。当天气出现返潮时,相对湿度几乎达到100%的饱和湿度。澳门还是一个典型多风的地区,风向随季节的变化变化,常年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其次是西北风。冬季主要为北风,夏季主要为西南风。澳门的平均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三级风力)。每年的7~10月为台风季节,常常出现台风,造成不少财物损失甚至人命伤亡。

日期由来

回归日期的确定过程

  公元1999年12月20日,在距离千禧年还有11天的时候,中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收回澳门的时间,中方虽曾有过早于香港、与香港同时、晚于香港三种考虑,但前提是在20世纪之内,也就是说,最晚也不迟于1999年。谈判中,中方立场趋于一致,倾向在香港回归后的1998年收回澳门。葡方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面子问题,希望越晚越好,其提出的一个理由是要给澳门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   就在1986年6月30日中葡第一轮会谈前,葡国就不断有官员放出试探性气球,暗示葡萄牙不会将澳门拱手相让,而会讨价还价,以使澳门保留“葡韵”,长期充当葡文化在东方的桥头堡。   第一轮谈判的气氛融洽友好。第二轮谈判遭遇归还的时间等实质问题,分歧陡现。中方坚持在本世纪末以前收回澳门,葡方则称,香港1997年交接是因为租借“新界”的条约届时到期,澳门不存在这一问题,最好在2007年或2003年归还。如果能安排在2003年葡登陆澳门450周年归还,更有“纪念意义”。   接下来举行的第三轮谈判有进展,双方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取得广泛一致,但归还时间问题分歧仍大,形成僵局。葡萄牙国内的一些报纸纷纷发表文章,主张2007年或2003年归还澳门,甚至有人提出2017年再还,鼓噪“越晚移交越好”。   关键时刻,一直关注谈判进程的小平同志再次发出重要指示:澳门问题必须在本世纪内解决,决不能把殖民主义尾巴拖到下一个世纪。   为打破僵局,1986年11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中方谈判团团长的周南飞抵里斯本,与葡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双方就澳门回归的时间展开激烈争论。周南一改昔日的豪爽健谈,以“疲倦”为由取消了原定的一些参访活动,匆匆回国。在离开里斯本机场时,周南向记者表示:“在本世纪末以前完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大业,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意愿,也是中国政府的决心。”   同年12月的最后一天,我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郑重指出:“在2000年前收回澳门,是中国政府和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愿望,任何超越2000年后交还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   中方的这些措辞强硬的表态,引起葡萄牙方面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也堵死了任何延期交还的企图。孰料,这时发生了耐人寻味的“秘密协议失踪事件”。葡国总理等人声称1979年中葡建交时的秘密协议不见了,澳门总督也附和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份文件。经过一阵折腾,文件找到了,同时传来葡方从原定立场后退的消息。   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召开所有领导人出席的国务会议,经四个多小时激烈辩论,最终原则上同意在1999年将澳门的治权交还中国。中葡谈判“柳暗花明”,进入最后一轮。   “这时,葡方向我们提出,希望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交还澳门。我方就表示,这太靠近新年了,何况在香港、澳门,当地居民都有过圣诞节的习惯,葡萄牙国内不是也过圣诞节吗?政权交接还是与圣诞节和新年的假期错开来为好。就这样,为了让澳门同胞过一个安安稳稳的假期,葡方最后同意了我们的主张:中国政府在圣诞节前的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周南感慨地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大事、盛事,它将彻底结束外国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管治的屈辱史,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坚实的第二步。是澳门回归这一重要事件赋予了1999年12月20日以丰富的内涵,使得一个本来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永载史册。[1]

回归日情况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蚝的繁体字为"蚝")。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 天后,又名娘妈。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後,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後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後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