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检查记录表:中药谚语与歇后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8:59:06

[导语]中药是中医的一部分,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歇后语与谚语,颇为有趣,现摘录一二,以供品评。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大量医学谚语、特别是中药方面的谚语涉及到采集、鉴别、功用的各个方面,对于指导中药学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不少歇后语,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现摘录一二,以供品评。

一、中药谚语

1、采集与来源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这两首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药采集的最佳时间与最佳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指出茵陈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三月,过时不但功效迥异,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指出了采收知母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牛有病有牛黄,”指出了只有生病的牛才可能生有牛黄。

2、识别、炮制与用量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西洋参的特征。

“雄黄见火毒如砒。”指出了炮制雄黄时切忌火煅,煅烧则会分解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即3.125克左右)。

3、功用与主治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如钩藤),肿节治跌打(如九节茶),粘潺拔毒功(如木芙蓉),藤茎黏风湿(如海风藤、络石藤),中空消水肿(如通草、木通),花叶能升散(如桑叶、菊花),子实专下行(如苏子、枳实),麻辣治蛇咬(如两面针、九里香),芳香功止痛(木香、沉香、香附),酸涩可收敛(如五倍子),甘味补气雄(如黄芪、甘草),苦寒泻火热(如黄连、大黄),辛辣善温中(如干姜、胡椒),咸味能软坚(如海藻、昆布),质重能镇静(如珍珠母、龙骨)”;“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两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二、中药歇后语

口吃青果——先苦后甜。

花椒大料——两味。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三钱的胡椒——一撮儿。

五月初六卖菖蒲——过时货。

六月吃薄荷——好良(凉)心。

九月的菊花——黄灿灿。

十月的鸡冠花——老来红。

药铺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惊蛰的蜈蚣——越来越毒。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花粉飘香——春天到了。

天黄地黄——尘土飞扬。

西山一点红——日落。

握着蒺藜死不丢——不拍扎手。

百合田里栽甘蔗——苦根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