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军用公文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25:21

施芝华

  

  宋代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其规律的;军用公文有的写作也应有适应其规律的步骤方法,有规可循,有法可效,则事半功倍。

一、接受任务,弄清意图

  起草军用公文,首先要接受任务。这个任务,一般是部队首长、机关领导下达的,而任务里通常有着军用公文的主旨和要求,因此,起草军用公文的文秘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地听取、准确地领会撰文意图。这是写好军用公文的根本前提,须臾不可忽视。
  首长布置公文写作任务的方式往往不一,布置公文写作任务的首长特性亦各不相同;接受公文写作任务的文秘工作者就必须采取不同方法,因人“受命”,达到弄清意图的目的。
  第一种情况,首长简单地出一个题,提一下要点。这时,公文起草者应当集中精力倾听,随手奋笔疾记。没有领会的问题要大胆地询问,不必拘谨惮问。某部有个作战参谋任职不久后,接受了参谋长交代的一份军用公文的写作任务,由于他当时没有迅即记下要点,对疑惑处也“不好意思去问”,写作时只得凭想象,“好象很同情首长,怕影响了他的工作”,结果在部队进行演习时,因所写军用公文不合要求而返工,延误了演习时间。实际工作表明,凡是在接受公文写作任务时问清了意图的同志,写作顺利,首长多为满意;凡是不弄清意图就动笔写作的同志,公文必定返工,影响工作,甚至耽误军中大事。有经验的公文写作者,往往是一边接受任务,一边考虑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诸种情况和问题,一俟首长交代完毕,马上提出来请首长明确。这种才能,不仅要靠聪慧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而且须有对于部队实际情况的谙熟和体察,以及丰富的实际工作能力。由此可见,倘想写好军用公文,决非仅有一支妙笔所能奏效,一如陆游示子诗所咏:“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第二种情况,首长详细交代了写作意图和思路。亦即首长已经酝酿好公文的大致提纲和材料安排。遇此情况,公文写作者应当毫不迟疑地详细记录,并且大体不动地按照首长的思路和提纲去写作。一般地说,如此详尽交代写作任务的首长,大多有着较高的写作水平,对于欲写之公文大抵已有较成熟的构思和见解。因此,接受公文写作任务的同志,应当更多地在首长的意图和思路之上,循其大势的写作。
  第三种情况,首长布置的写作任务是通过他人转述的。遇此情况,公文写作者尤应确实弄清意图。因为首长的意图经他人一传或几传,可能会走样,或有遗漏。如不确实弄清意图,便会白费气力,贻误工作。一九七八年,某领导机关一位首长向某军参谋长电话布置了一份公文写作任务。军参谋长在向某团参谋长转述这份公文写作任务时与领导机关的意图有出入,结果劳而无用,只得返工。一九七九年,某部一连队发生战备事故,团首长向一个参谋交代了调查并写作公文的任务,这个参谋未弄清意图便急忙下连,写成的公文文不对题;第二次,去了一名副参谋长,结果也因意图未领会完整而使公文不能用;第三次,团部再派人下连,才写出了符合首长意图的公文。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充分说明:军用公文的写作,必须首先弄清意图。
  此外,首长布置公文写作任务时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有不尽周全之处,公文写作者应妥陈己见,取得一致。这样做,有利于整个公文写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一位有公文写作经验的股长说:“写公文首先是正确理解首长意图,没有搞清楚之前,绝对不能动笔。有时首长的意图,开始是不完整的,就是说,首长的意图在开始形成时不是很稳固的,所以一定要反复把首长的意图弄清。”
  军用公文写作的第一个步骤,可作如下归纳:
  第一步,接任务,仔细听,领意图。
  交代细,记清楚。未弄清,问清楚。
  意图明,文不误。

二、搜集材料,权衡取舍

  弄清了写作意图后,就应立即搜集材料。不同类别的公文应搜集不同的材料。
  指示类公文(泛指含有指令性的公文,如命令、指示、通知等),是向所属部队下达命令、发布指示、布置任务、交代事项的,故应搜集上级和首长对有关此问题的指示,党委和机关对有关此问题的决议。命令指示关系到部队的战备行动和日常工作,关系到党委、机关和首长的威信,所以搜集这类材料一定要准确无误。
  通报类公文(泛指通报和报告),是介绍、宣扬、报知、反映情况的,故应搜集所要通报和报告的情况的全过程的材料,并应全面、准确,否则通报先进就达不到教育、启发作用。某部通报一个连长善抓行政管理,结果通报发到连队,引起连队干部不满。指导员说:“连长上半年在连队只呆了一个月,大部分工作是其他干部做的,这样通报不公正,”这份通报的失误在于拟写公文的同志没有搜集到连长以及该连其他干部抓行管工作的全过程的情况。
  请示类公文,是向上级机关和首长申请解决或批准某事项的,故应搜集原由。原由,就是原因和理由。譬如,请求上级解决训练器材问题,那就要弄清部队现有什么器材,数量各为多少,为何不够,需要多少才能满足训练。又如,请求上级批准我部搬迁指挥所,那就应搜集搬迁的原由。如果是指挥所离机关远,就要弄清远有何不利,影响到哪些方面;如果是指挥所房屋陈旧,那就要弄清陈旧的程度及其危害。倘若不将原由搜集并陈述充分,这一请示公文自然不易奏效。搜集这类材料,要实事求是,不夸大困难面,亦不应向上级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总结类公文,是将一定阶段、范围内战备、训练、行管、安全、后勤等项工作取得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分析研究,提高为原则性的结论,以便今后参考和改进的,故应搜集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材料,以便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提炼。
  搜集材料,总的要掌握三个要点:一是广泛。只要与公文写作有关的材料,不论是整块还是零碎,不管是一句言语,还是一个数字,都在搜集之列。二是准确。军用公文是军队在平时组织战备与训练等方面的上呈下达和协同动作的一切行文,不能象文艺作品那样可对材料进行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加工组合,不能仅凭道听途说,更不能随意编造,必须丁是丁,卯是卯,有根有据。三是取舍。广泛而准确的材料不能一古脑儿都用,必须权衡取舍,选择最可靠、最合适、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军用公文写作的第二个步骤,可作如下归纳:
  第二步,搜材料。大与小,都算数。
  选准确,弃模糊。材料广,利取除。
  取材准,文牢固。

三、拟写纲目,拉条列点

  明确了写作意图,搜集了写作材料,接着就应拟写纲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军用公文的预先“设计”,就是指编拟写作提纲。编拟提纲,就是把脑中酝酿的公文整体结构,用文字形式简明扼要地体现出来,作为写作“工程”的“蓝图”。我们每个同志都希望自己的公文写作又快又好,欲达此目的,编拟写作提纲是个极好的办法。陶铸同志曾经这样谈过编写提纲的好处:“一,可以帮助你组织材料;二,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三,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又可免遗漏。”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这样告诫初学写作者:“尽管我们要只写二、三千字,也必须先写出个提纲,安排好第一段说什么,第二段说什么……。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许多有成就的作家都有编写写作提纲的习惯,可见这是“不可缺少的酝酿过程”(碧野语)。
  军用公文的提纲可分“粗纲”和“细纲”两种。粗纲比较简略,只显示内容的层次,主要的论点、论据和选用的材料出处。粗纲要求把全篇的“大意大势”表现出来,起到描画轮廓、帮助记忆的作用。写作能力强的同志或者内容简单的公文,可采用粗纲。细纲则比较详尽、具体,连段落、过渡等必须考虑着实,重要的思想、观点、目的、要求、方法、措施等,要推敲出明确的文字,有些细纲甚至就是最初的草稿、公文的“雏形”。写作能力弱的同志或者内容重要、篇幅较长的公文,可采用细纲。
  现以年度作战工作总结为例,说明编写纲目的过程。首先,构思写几部分,并确定出重点部分。其次,划分部分里的问题,需要划分若干问题则划,不需划分问题(如概述部分)则可不划。再次,列出问题里的小点,需则列,不需则不列。然后,将选用的材料(事例、数字等)出处分别注记在相应的纲目里。一切安排妥当,起草也就“只欠东风”了。
  总之,编拟公文提纲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把摆在面前的材料条理化的过程,是一个把许多笼统、零散的想法和问题具体化、升华化的过程。这一步可作如下归纳:
  第三步,拟纲目。构轮廓,似盖屋。
  分题前,先定部。分题后,细拉目。
  纲目起,文形出。

四、草拟初稿,一气呵成

  草拟初稿,是公文写作全面展开的阶段。总的要求是,集中精力,按照纲目,一鼓作气地写下去。凡有写作经历的同志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写到一半,对某部分、某问题又冒出了一个新的写作思路或表述方式。遇此情况,一般不要打乱原思路,先按已定思路(即提纲)写下去,争取一气呵成。即便写作过程中冒出来的新思路、新内容确实需要写,也最好等到初稿写完后,再全面衡量、斟酌是否需增删改动。倘若边写边改,瞻前顾后,踟蹰不前,很容易破坏写作的情绪。有个同志按照提纲正写得十分痛快时,忽被闪出的新思路所扰,于是提笔修改前文,翻阅词典斟酌词语,结果颠来倒去,思想乱了套,一股无名之火升腾冲冠,一气之下,他撕碎了初稿。这个典型例子说明,写作过程中不按“既定纲目”一鼓作气写完,公文便不能“一气呵成”。
  草拟初稿过程中强调一气呵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按已定提纲一直写下去,二是先把内容写出来,先不要把精力和功夫化在文字技巧上。这一点,鲁迅先生有着很深的见解,他曾这样写信给一个青年作者:“你还是休息一下好。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当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练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鲁迅强调,写作时“立定格局之后”(这个“格局”就是提纲),就要“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我们有的同志成文滞缓,初稿不合原意,写写停停,边写边改是一大病因。有个参谋对我说:“自己以前就有这个毛病,写文件时写写停停,写写改改,结果不是前后接不上茬,互相矛盾,就好象是几个人合写的,语气、结构,逻辑、用词都有问题,没有办法,只好推倒重来,吃了不一气呵成的亏。”
  军用公文写作的第四步,可作如下归纳:
  第四步,写初稿。将材料,填入目。
  重内容,疏词符。按纲写,路勿阻。
  一气呵,成文速。

五、修改初稿,反复推敲

  军用公文一气呵成后,仅是一份草稿、初稿,离定稿还有一段距离。定稿须经两个关,一是写作者修改定稿,二是首长审改定稿。
  有的同志往往忽视修改,写完公文便觉“大功告成”,说改也无从下手,这正应上了谢觉哉同志所说的“写文章的人喜欢人家说好,不喜欢人家说坏,人家也就逢迎着说好。其实,说好,对写的人无帮助;说坏——指出哪点不够,哪点错了,对写的人有帮助,他可依照人家所提的意见,考虑修改。文章需要改,重要的文章要多次改,改一次要好一次。……改,比写常要费时间、费力。但费的时与力是值得的,不经过这,写的能力不会提高。”老舍说得更直率:“写完了,狠心的改,不厌烦的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对自己的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
  军用公文是指导军队工作的文书,公文写作者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修改公文初稿。军用公文的修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修改,二是技术性修改。先进行内容修改,再进行技术性修改。
  内容上的修改,就是检查公文中心思想(主题)是否同写作意图相符;主题是否突出,有无跑题现象;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之处;观点提法是否正确,有无错或欠妥之点;事例是否真实恰当,有无失真掺假之弊;数字是否准确,有无疏忽错误之嫌。一句话,首先审查修改主题,内容、材料、观点等大的方面。
  技术性修改,就是审查文件的种类、格式无错误;遣词造句是否恰当、精炼;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一句话,就是修改细小的、技术性的问题。
  军用公文初稿写成后,只要时间允许,可过些时再来复改,这样往往能看出问题,修改得好。但是,军用公文姓“军”,拟写军用公文的第一条基本要求就是“迅速及时”,所以军用公文的修改也应迅速及时。这一步,可作如下归纳:
  第五步,做修改。一内容,二技术。
  从头审,查大误。逐字审,删调补。
  细推敲,文精妩。
作为军队文秘工作者接受军用公文写作任务的全过程来说,完整的公文写作任务并未到此结束。第六步,须誊写送审,认真工整;第七步,须打印发送,细心核校。当然从写作的角度讲,这最后两步已越出题外,故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