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爆破:禅堂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3:43

禅堂开示

前言
佛法是讲因缘的,这本《禅堂开示》的小册子能与大家见面也是诸多因缘成就的。九五年五月的我法徒台湾悟净寺辉禅法师和正觉寺真道、道明师及张居士等经多方努力,申请我和光孝寺监院明生法师,衣钵顿国法师到台湾参访,辉禅法师还专程到广州陪同我们,抵台后得到各位法师、各位居士的热情接待,国宝集团还派专车供我们一路参访使用,辉禅法师仔细的安排每天行程,对我们的生活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令人感到有如归的亲切和温暖。
五月二十三日到台南甫里观音山各寺院参观,中午到中台寺,惟觉法师带领全寺僧众于山门口隆重地迎接我们,惟觉法师正在筹备到其师尊灵源老和尚开山的基隆十方大觉寺举行升座庆典,当他得知我与其师尊同在南华寺亲近虚云老和尚的情况之后,当即诚邀我为他送座。到基隆为唯觉法师送座后,我们按行程往高雄参观,随后回台北,因路途劳累,加上每到一处都得讲点开示;我的气喘老病有点发作。陈居士、张居士等信众得知此事,一定要我到“荣总”医院检查疗养,并立即为我定好住院的时间和住房。住院的第二天,惟觉法师便带着几位徒弟到医院探望我,惟觉法师在台湾是弘扬禅法的,他一再要求我把大陆高曼寺的禅堂规矩传留在台湾,惟觉法师的几位徒弟还跪地恳求,一定要我答应才起身,他们求法的真心使我十分感动。我便一口答应把我在高曼寺亲近来果禅师所学的禅堂规矩留下来,并决定到万里灵泉寺打禅七,在禅堂里给他们作实际的指导,因此我就利用住院的时间口述禅堂法器的使用,日常坐香、加香与打禅七的规则,让明生法师记录下来,蒙菩萨加被,住院七天,我的病也好起来。我们也就能提前三天到灵泉寺,检查坐禅的场地与挂钟板的情况,明生法师用记录下来的规则向灵泉寺的班首、维那讲解并在禅七期间直接引导他们。此次禅有一百多位出家僧众参加,大家很精进,有的还“禁语”。我每天坐一支香,为他们打警策,讲一堂开示。回大陆后,明生法师整理记录的规则,明尧法师整理我的开示录音,经净慧法师编辑,魏茂鑫先生出资印刷,才成就这本《禅堂开示》。此次再版,我再让明生法师祥细校对、修改,并加起七、解七的规则,以期更为完善。
禅宗是不立文字的,因为文字是符号,不能诠显事物的本质内涵;要想真正获得坐禅的利益,还得自己亲自在禅堂里体验。然而,我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不可能亲自在禅堂祥细的指导大家。语言文字虽然是不可能和盘托出禅堂的内在,但它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佛教复兴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继承佛教的传统,《禅堂开示》这本小册子,能使大家对禅宗参禅有所认识,起发大家深入了解禅法;发扬光大禅宗这个重要法门,老纳至为企盼,也深感荣幸,为记出书因缘,引述数言于前,错误在难免,请方家批评指正。
禅堂仪规
明生整理
一 禅堂法器(仅坐香方面)
(一)香板
(用杉木林材,做成剑形)
1.方丈(主七和尚)香板,一支,上端画“三横”;
2.警策香板,约二十支,上端直写“警策”;
3.堂规香板,一支,上端直写“堂规”;
4.清规香板,一支,上端直写“清规”;
5.维那香板,一支,上端直写“维那”;
6.巡香香板,一支,上端直写“巡香”;
7. 监香香板,三十支,上端直写“监香”。
(二)散香板一支
.2·禅堂仪规
规格:长度5.2市尺,宽度约三至四厘米。根头端大,尾端则小一点。(材料用青竹片)
二 禅堂规矩细则
禅堂规矩细则包括日常坐十四支香规则、加香规则与精进禅七规则三个方面。
(一) 日常坐十四支香规则
1.早板香:7:00起香——9:00开静
吃完早餐回禅堂,进堂后,散香师至佛前请散香板(右手执持)。沿东侧至中间问讯,将问讯时,悦众师打引磬一下,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板,悦众打第二下引磬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打第三下引磬,当值师打二下木鱼,起早板香。散香行至西边(即班首坐位外侧地板),用散香板敲地板,间隔敲三次,每次敲一下(注:右手执散香板的尾端,并按住身上,让头端敲地上),然后绕东边到佛前把散香板竖立放好。此时维那师说:“大众抽衣,上驾房赶快,回堂行香。”散香师看大众来齐,至佛前拿散香板一起行香,大众师每行几圈子,散香师敲三下散香板,以示警策(注:散香板于维那位正对地板,与方丈行走前后均不能敲)。行香至中途,维那师唤:“把帘子放下,行快起来”。行香时间到(约三十分钟)、维那师招呼当值师打二扳一钟,大众闻钟板声,原地站立,维那师唤:“两边挂腿坐下。”班首师于座位上讲开示,讲到最后“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打一下鱼子(注:行香时当值师一般跟在维那师后面),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将门帘挂起来。维那从东边绕西边走一圈归位,散香师跟着维那师后面绕圈子至第一班首位前面东站立。敲散香板两下,维那师说:“上驾房赶快,回堂坐香。”散香师到堂外敲三阵散香板,大众回堂,维那师上架房回来,散香师再刹散香板一阵,然后手执散香板跟着维那师后由西边绕东边走一个圈子,在走圈子的过程中散香师与第二位散香师交职(即散香师牌子移至第二位散香师的位处,并横散香板与其对面问讯示意)。维那师归位盘腿坐下,散香师于佛前问讯,并把散香板放于佛龛原位,再至中间问讯。维那师呼“早板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敲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于佛前放好拜垫,当值师穿袍搭衣,于拜垫上展“四折”具,随悦众师敲四下引磬,礼佛三拜(最后一下引磬为问讯),归位***袍盘腿坐香,监值师收好拜垫关大门,当值师将香案的香盘拉出来,散香师于中间问讯,并至供佛桌上请巡香板,再至中间问讯,夯好香板,由东边绕西边走草鞋圈子(看看大众是否放好草鞋,放不好的,为其放好),于佛前横持巡香板站立,随后每隔一段时间走一个圈子,一共走四圈,监督大众坐香,若发现姿式不对,或昏沉者,为其矫正或打香板,以示警醒。坐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悦众师鸣引磬一下开静,当值师将香案香盘移回原位,大众放腿穿鞋,挂腿坐着,巡香师把巡香板放于供佛桌原位,问讯归位,监值师开门挂帘子。
2.早四支香9:00——10:30
第二位散香师看第一位散香师归位之后,到佛桌前请散香板(并行至中间问讯),当值师敲二下木鱼起早四支香,维那师呼“上驾房赶快,回堂行香”,散香师持散香板与大众一起行香,并于大众绕几圈子,散香师敲三下散香板,以示警策。行香一段时间,维那师指示监值放门帘子,呼大众“行起来”。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师打一下站板,闻板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呼“两边挂腿坐,喝茶。”监值师挂帘子。当值、悦众、散香、监值到门外拿茶壶,杯篮子进堂,由东西两边分杯子、倒茶水。于报钟板下的香案上应放“当值、悦众、监值、维那、和尚”等五个杯子,茶水倒好,悦众师将和尚茶杯送至和尚位,一般巡回倒茶三次,喝完茶把杯子放在地板一条直线上。待维那师于香案上用杯子敲二,当值师等四位分头收起茶壶、杯子,并把它送出堂外,散香师于佛桌请散香板,由东边绕西边至第一班首位对向地板敲二下散香板,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过+段时间,维那师指示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大众闻鱼声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散香师绕圈子,(做法与上支香相同)。维那师呼“上驾房赶快,回堂坐香”,散香师出门口打三阵散香板,大众回堂,散香师刹一阵散香板,跟着维那师后面进堂绕圈子,并与第三位散香师交职,于佛台放好散香板(做法与上支香相同)。维那师归位呼“早四支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当值师将香案香盘拉出来,散香师中间问讯,于供桌上请巡香板,走草鞋圈子,走四次圈子(做法与上同)。坐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移香盘归位,大众放腿子,散香师放巡香板于原位,监值师开门挂帘子。
3.早六支香:1-0:30——11:30开静
第三位散香师于佛前请散香板行至中间问讯,当值师敲鱼子二下起早六支香,维那师呼“上驾房赶快,回堂行香”。散香师持散香板行香,于行香过程打散香板,监值师放帘子,做法均与前相同。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师打一下站板,并招呼大众两边挂腿坐下。班首于坐位上讲开示。讲到最后“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散香师于行香过程可打几次散香板,但是每次应打三下,以示警策。行香时间到,维那指示当值打抽解鱼子,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散香师于门外打三阵散香板,次众上架房回堂,散香师刹一阵散香板,跟维那师进堂走圈子,与第四位散香师交职,于供桌放好散』香板,维那师呼“早六支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散香师于中间问讯,请巡香板,走草鞋圈子;巡香三圈,做法与上相同,坐香时间将到,大寮打三阵叫香,过一阵时间,打鱼梆三阵。听鱼梆声最后两下,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开大门,将帘子卷起来,大众穿袍搭衣,挂腿坐着,悦众师敲一下引磬大众站立,悦众师打二下引磬,当值师扬板(即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阵,第一阵为押七打八,即打六下引磬,第七下押住,当值随引磬打八下板)刹板三下,再打三下报钟,大寮接三下“火点”。此时班首与维那对面问讯后,班首先出堂,随后西边先走再接着东边走,维那师最后走。“火点”(又名云板)须打三阵(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第三阵打点要顾看人是否到齐。听斋堂悦众师打引磬问讯,刹三下火点,再于火点边轻敲三下,悦众师接三下引磬,押引磬念“供养文”,过堂,僧值于斋堂中间站立,结斋偈念完,班首与维那拱手出堂,大众跟班,悦众师最后走。
4.午板香12:00——2:00
大众回禅堂,散香师于佛前请散香板,再至中间问讯,悦众师敲一下引磬,当值师接一下报钟板,敲第二下引磬,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敲第三下引磬,当值师接打二下鱼子,起午板香,维那师呼“大众抽衣,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散香师行至西边敲三下散香板,并绕回佛前,放好散香板,上架房回来,持散香板行香,大众每行几圈,敲三下散香板,监值放帘子,维那师呼大众行快起来。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敲二板一钟,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呼两边挂腿坐下喝茶。散香、当值、监值、悦众师出堂外、拿茶杯茶壶进堂喝茶(做法与上相同)。茶杯具出堂,散香师请散香板,由东边绕西边,于班首位对向敲二下散香板,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散香师持散香板行香,于行香过程,敲散香板,监值师放帘子,做法与上相同。行香时间到,当值打一下“抽解”鱼子,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走圈子,散香师于堂外打三阵散香板,大众回堂刹一阵散香板,跟维那师进堂走圈子,与下一位散香师交职,并于佛前放好散香板,做法与上相同。维那师呼“午板香,打起精神来”,当值敲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放好拜垫,当值师穿袍搭衣,于拜垫展具,随悦众敲四下引磬礼佛三拜。监值师收好拜垫关大门、当值师将香案的香盘拉出来,散香师行至佛前请巡香板,走草鞋圈子,巡香六个圈子。坐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悦众师敲一下引磬开静。监值师挂帘子,当值师将香盘移回原位。
5.午四支香:2:00——3:00
散香师至佛前请散香板,行至中间问讯,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午四支香”,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来行香”,散香师于行香过程打散香板,监值师放帘子,一切做法与上相同。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师打站板,大众站立,维师呼“两边挂腿坐下”,班首师讲开示,讲到最后一个“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大众行香,散香师于行香过程打散香板,做法与上同。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监值师挂帘子,大众上架房,散香师于堂外打三阵散香板,大众回堂,刹一阵散香板,跟着维师进堂走圈子,与下一位散香师交职,放好散香板,做法与上相同。维那呼“午四支香,诸位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并将香盘移出,散香师请巡香板,走草鞋圈子,巡香三圈。坐香时间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师开门并卷好帘子,悦众师敲引磬扬板(做法与上相同),最后三下报钟接三下小板(上殿小板绕寺打一圈),此时大众出堂上架房,并穿袍搭衣,挂腿坐着,上殿小板返回禅堂,刹板后,悦众师打第一下引磬,大众站立起来,打二下引磬,对面问讯,班首先出堂,西边走后东边走,悦众维那走后面。悦众师敲三下引磬的同时,当值师接三下报钟,再打三阵报钟,(三阵打法与上相同)最后三下报钟送给大殿悦众师接三下引磬,大众上晚殿,当值师、监值师锁好禅堂门才上殿。晚课三皈依后,当值师、监值师提前回禅堂,上完晚课,班首、维那问讯出殿,大众跟班,悦众师走最后,回禅堂,悦众师敲二下引磬,当值师接一板一钟,大众抽衣脱袍,往架房净身,待大众回齐后,维那呼大众好好养息,当值师敲三下鱼子止静,监值放帘子掩门。
6.养息香:6:00——7:30
到六时,敲一下鱼子,维那师敲三下叫香,大众起床,悦众师于外寮打三阵叫香,通知僧众回堂坐香,散香师至佛前请散香板,行至西边打三下散香板,绕回佛前问讯,当值师敲二下鱼子,起养息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散香师与监值师于行香过程的动作,与上面相同。行香时间到,维那师指示当值敲二板一钟,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招呼大众挂腿两边坐下喝茶,当值师、散香师、悦众师、监值师出堂外拿茶杯等,做法与上同。喝完茶,散香师走圈子打散香板,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行香时间到,当值师打抽解鱼子,散香师往堂口打三阵散香板,大众从架房回堂,煞一阵散香板,跟着维那师进堂走圈子,与下一位散香师交职,于佛前放好散香板,做法与上相同。维那师呼“养息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敲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放好拜垫,当值师穿袍搭衣,于拜垫展具,随引磬礼佛三拜,监值师收好拜垫关大门,当值师拉出香案香盘。散香师请巡香板,走草鞋圈子,巡六个圈子。坐香时间到,悦众师敲一下引磬开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维那师招呼大众,在坐位出放参板,吃放参。当值、散香、悦众、监值、出堂外拿碗盘,形式与喝茶相同。
7.晚四支香:7:30——9:00开大静
吃放参用具出堂,散香师于佛前请散香板,行至西边,打三下散香板,绕至佛前问讯,当值打二下鱼子,起“晚四支香”。行香等与上相同。行香时间到,当值师打站板,维那呼“两边挂腿坐”,班首师于坐位讲开示,讲到最后一个“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大众行香,时间到,当值师打抽解鱼子,散香师于堂口打三阵散香,大众于架房回堂,煞一阵散香板,跟维那师进堂走圈子,并与下一位散香师交职至佛前,维那师呼:“晚四支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移出香盘,散香师请巡香板,走草鞋圈子,巡四个圈子,坐香时间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维那师招呼大众一起放腿子,悦众师打引磬扬板,随后打三下报钟,每打一报钟巡香师接打一下小磬,外寮接大鼓,大众随敲小磬,礼佛三拜。去架房后,回堂养息。大鼓打完,接大钟,最后三下大钟接小板,打三阵,送三下,再单打绕寺一圈,最后打“板板”为二板。
早晨三点半钟打“三板”,大寮烧开水,四点打“四板”,大众起床刷牙洗面,穿袍搭衣,进禅堂挂腿子坐下,过十分钟再煞“五板”,连续打几下,送三下小板,禅堂香灯师接三下报钟,再打三阵报钟,前二阵,喝盐开水,杯篮子出堂,再煞第三阵报钟,最后三下挂一板一.钟,再送三下报钟给外寮接大钟。此时当值师、监值师交班另外当值师、监值师,(形式与散香师交班一样)。大钟打完以后,当值师接三阵鼓头打二板一钟,监值师放拜垫关门,外面打大鼓完毕,当值师随刹鼓三阵打三板一钟止静,当值师展具,随悦众三下引磬礼佛三拜,再下行至中间,悦众师敲一下引磬问讯,开静,当值师归位,监值师开门卷帘子,悦众师打引磬扬板,送三下报钟给外面接三阵“火点”,班首出堂,东西两边出班,西边先走,东边后走,悦众维那师走最后。火点打“大方广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打火点要观看大众进殿的情况,最后一阵送三下火点给悦众师,接三下引磬,大众上早课,上早课毕,回禅堂坐香,监值师看大众进堂,放帘子掩门,大寮打叫香,开鱼梆,听鱼梆声,监值师开门卷帘子。听三下火点,大众出堂,班首走前面,悦众、维那走最后。火点打三阵,待大众进堂问讯,煞火点,轻敲三下给悦众师,接三下引磬,押引磬,诵“供养文”。
日常坐十四支香规则至此结束。
(二)加香规则
1. 加香是精进禅七的辅助,有利于打好精进禅七。
2.加香只是在平常坐十四支香的基础上增加“晚六支香”。
3.加香规则与日常十四支香规则不同的是:每支香加“监香”,加唤“起”字。”
其它如当值、监值、散香,包括打抽解鱼子、喝茶、讲开示、敲板钟等一切法器,都与日常十四支香的做法一样。
4.唤“起”字。
例如:早板香、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行至东边后面,站着唤第一个“起”字,巡香与监香答一声“起”字,第二、第三个“起”字,为班首师唤的(和尚在堂唤第二个“起”字)、监香师一一作答“起”字,最后第四个“起”字也是维那师唤的(维那师从第一个“起”字至第四个“起”字都在东边后面站着),维那师唤第四个“起”字,香板要转扬直指报钟下的香案,当值师此时在维那师背后向前跑至香案,执钟板锤,待监香师答,“起”字将近尾声,敲相应的法器。(加香一切香板不落地)
5.监香。
每支香(除晚六支香外),增加一位监香师,加强巡香监督。每支香轮到的监香师应于当班巡香师走过草鞋圈子后,约隔十分钟,执持香板(监香)自觉下位,至佛前与巡香师并排站立,待时间到,各分东西巡香。注意:两位巡香,若同是清众或执事,应以当班的为主决定走圈子的时间,若一个是清众,一位是执事,应以执事作主。另外,过和尚位置,应持“合掌香板”,(即从东边绕西边监香的,过方丈位走内边,从西边绕东边临香的,过方丈位走外边。)
6.晚六支香。
四支香开静,扬板时,散香师于中间问讯至佛前请散香板,再至中间问讯,再于西边角落打三下散香板,绕东边至佛前问讯,当值师扬板后,三下报钟,接打二下木鱼,起晚六支香,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六支香的行香是跑“满天星”,不跟圈子跑香。行香时间到,维那师至西边班首位唤短声音的“起字”,监香师答短声“起”,当值师打“站板”,大众原地站立,和尚或班首从东绕西边走一个圈子,唤一声“参”字。当值打二下推板,大众行香,唤三短声“起”字,与上相同。当值打抽解鱼子,维那、散香、监值的做法与日常十四支香相同,当值打三下鱼子止静,巡香走草鞋圈子后,再巡走三个圈子,若有昏沉者,即在其前卓香板(即用香板头卓地板,非打香板),被卓香板者,于佛前跪香。时间到,当值打一下鱼子开静。
(三)打禅七规矩
打禅七之前,必须演习打七的规矩,打七的前一天,大众穿大褂,到禅堂挂腿子坐下,维那师派悦众师请和尚或班首进堂教演规矩,维那师见和尚或班首进堂,呼大众起立合掌,和尚或班首坐下,维那师呼:“大众向上,顶礼和尚三拜”,和尚或班首答:不为礼,大众挂腿坐下。和尚开示打禅七的重要性与有关规矩,讲完至佛前教演行香的姿势。摆手的原则是:“右七分左三分”;唤“起”字时,跑香的姿势:身向前斜,头小低,跑小步。同时也把行香跑香不上规矩的样子表演给大众看,接着表演八种香板的拿法,即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监香、巡香等八种。行香时,除巡香板以外,其余香板一律夯在肩上(即香板的侧面按在肩上,执香板的手对着口,香板放置前低后稍高)。唤“起”字时,和尚班首站在最外圈,手举香板,香板的高度为执香板的手平对着口。维那师唤“起”,站在东边后面角落,也是手举着香板,唤最后一个“起”字,要转手指扬香板对香案,并随唤声归维那位。指扬香板,意思为暗示当值师归位,拿板钟椎,准备打板钟。维那班首唤“起”字时,监香师执着香板,一边随大众跑,一边对答“起”字。
起七:
晚课下殿,班首、维那带大众到丈室向主七和尚告“生死假”,排班进丈室,为首者呼顶礼和尚三拜。和尚答一拜,随后和尚讲开示,要求大众发心用功,开示完毕。为首呼礼谢和尚。和尚答不为礼,大众出班回寮放养息。
六时,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维那师打三下叫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养息香,维那师说“上架房赶快,回来行香”,监香于禅堂门口打三阵叫香,悦众到外寮打三阵叫香,示令大众回堂行香,大众到齐后,监香师于门口再打一阵叫香,维那、监香师进堂。监值放帘子,行香时间到,当值师挂二板一钟,大众挂腿坐下,监值师挂帘子,大众喝茶,待杯蓝子出堂后,香灯师于佛前摆一法座(椅子),上面放“直旨牌”,维那师招呼大众起身排班,二位悦众师穿袍执引磬,站立堂门口,班首、维那、执事、监香于胸拿香板于佛前排“八字”班,衣钵传“起七”牌。维那师呼:同寮师打引磬迎请和尚,悦众师往丈室请和尚。回堂后悦众站在门外,和尚进堂,用香板直指法座,香灯师挪走法座,和尚站立佛前,维那师呼顶礼和尚三拜。和尚答不为礼,悦众师敲三阵引磬,最后打四下押磬,和尚说法,说到最后和尚用香板尖点地一下呼一声“起”。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呼大众行起来,和尚靠边唤“起”字,二位班首唤二个“起”字,维那师唤第四个“起”字,当值师打“抽解鱼子”,大众站立,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大众回堂,监香师再打一阵叫香,维那、监香同进堂走圈子,维那师走西边绕圈,监香师走东边绕圈,到佛前两人共卓香板,维那师说“养息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打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关门,当值师随引磬礼佛三拜,监香师巡香四圈,坐香时间到,维那招呼悦众打一下引磬开静。
1.早课香:04:30——06:00
早晨打四板,大众起来,上架房,回堂挂腿坐,喝盐开水,煞五板,禅堂接打报钟三阵,(茶杯具出堂口,才煞第三阵报钟),最后煞尾三下报钟挂一板一钟,再送三下报钟,给外面接三下大钟,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早课香,维那师说:“大众行起来”,监香师出堂打三阵叫香。外面大钟打完,当值师打二板一钟,维那师招呼监值师放帘子,监香师出堂外煞第四阵叫香。大众行香过一阵,维那师于东边后面唤“起”了,监香师跟着答唤“起”字,接着大和尚、班首接唤第二、第三个“起”字,监香师一一答唤“起”字,维那师再唤最后一个“起”字(指扬香板),随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的尾声,当值师打一下站板,随站板的尾声,全部香板尾端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至佛前,招呼行香者分开“八字形状”,对面排班。待外面大鼓打完,当值师打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关门,当值师随三下引磬,在佛前礼佛三拜,至中间问讯,敲一下引磬开静,监值师开门,悦众师穿袍搭衣(准备上殿),并在堂门口用引磬轻敲维那位窗门,当值师用板锤头顶着窗门,互相示意,悦众师在堂外敲引磬,送给堂内当值师扬板,最后打三下报钟(让外面接三下火点),再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大众行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于东边后面呼“起”字,与上面一样一共唤四个“起”字,当值师随监香师答“起”字的尾声打“抽解”鱼子一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持香板绕堂走一个圈子,归维那位,呼“上架房赶快,找位置坐”,并随声音卓香板一下(此时当班监香师应跟着维那师走圈子至西边)。当班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待大众一齐回堂,监香再煞一阵叫香,跟着维那师进堂走圈子至佛前并共卓香板一下,维那师呼“早课香,打起精神来”,,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维那师归位坐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过一阵子,第二个监香师下位持香板,至佛前,与原来临香师各分东西走向,巡香四个圈子,监督大众坐香。悦众师上殿回来,在禅堂外打二下引磬,监值师开门且半掩门。大寮师打叫香三阵,隔一阵子,开鱼梆。闻鱼梆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师开门卷帘子,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监香师全部出堂,平胸横持香板,从禅堂至斋堂,斜对面排班站立,监督大众行走威仪。西边清众先出堂,接着走东边清众,站在禅堂门口的监香师,持香板跟着清众后面走,维那师持香板跟在监香师后面,班首持香板跟着维那师后面,进斋堂,大众都不念供养文,只管用餐,吃完早餐,马上回堂,执香板者应在斋堂外面墙上打一阵香板,以警示大众。
2.早板香:06:30——08:30
大众用斋回堂,悦众师带引磬回到堂门外,在维那位窗口外,用引馨头轻敲窗门、当值师在窗门内用板锤头顶着窗门,互相示意,悦众师打一下引磬,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板,打第二下引磬、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打第三下引磬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早板香,维那师说:“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堂口打三阵叫香,过一阵时间(吃完早餐,行香时间长一点),维那师招呼放帘子,煞第四阵叫香,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于东边后面唤“起”字,一共唤四个“起”字,形式与上支香相同。随监香师答“起”字的尾音,当值师打二板一钟,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绕西边走一圈,归位将站立不好的,归入行香内圈,和尚或班首持香板行圈子开示,最后说“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尾端落地,维那师呼“行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站于东边后面,唤“起”字,共唤四个“起”字,形式与上面相同。监香师一起答“起”字,将近尾声,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全部香板尾端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从东绕西走圈子,归位,说:“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并随声音卓香板一下。监香师出堂口,打三阵叫香,待大众回堂,刹第四阵叫香,维那师、监香师同进堂走圈子维那走西边,监香走东边共至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早板香,打起精神来。”两人同时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敲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关门,当值师手捧引磬,至佛前,随引磬三下,礼佛三拜,最后一下引磬问讯,归位坐香。监香师执香板走草鞋圈子,监值师拿长垫板放于佛前,以便供昏沉者跪香。监香师归位站立于佛前,过一阵时间,第二位监香师下位至佛前,与第一位监香师齐立,巡香四圈,发现有昏沉的,令其下位至佛前跪香,或站立着也可以。坐香时间到,悦众师敲引磬一下开静。维那师在位上打三下叫香,大众放腿子,监值师开门挂帘子。
3.早四支香:08:30——10:00
当值师敲二下鱼子起早四支香,全部香板尾端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堂口打三阵叫香,行香一阵间时,维那师招呼“放帘子”,煞叫香,大众行香步代慢慢加快,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至东边后面唤“起”字,形式与上相同,共唤四个“起”字,当值师随答“起”字尾音打一下站板,大众师原地站立,维那师招呼大众一起挂腿子坐下,护七师出堂外拿茶杯进堂喝茶。杯篮子茶具等出堂,监香师绕堂走一圈在维那位或班首位的对向,卓香板一下(监香师在东边绕至西边,班首位卓香板,在西边绕东边维那卓香板),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尾端落地,大众起立行香,过一阵子,维那师招呼监值“放帘子”,维那师呼“大众行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于东边后间唤“起”字,形式与上相同。共唤四个“起”字,当值师随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的尾音打抽解鱼子一下,全部香板尖端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监香师分左右两边站立,班首师于前、后边站立(横执香板)。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从东绕西走一个圈子,归位,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口打三阵叫香,待大众回堂,监香师再煞一阵叫香,并跟着维那师进堂各分东西绕堂走一圈子,于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早四支香,提起精神来”,维那师与监香师随声音共卓香板一下,归位坐香。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监香师走草鞋圈子(看大众放鞋子不整齐,把其放好),归至佛前,另一位监香师下位与原来的监香师于佛前并立,间隔一段时间,分东西各绕堂走圈子巡香,监督坐香者,若有昏沉、背靠墙者,以香板警醒。巡香共四圈子,坐香时间到,维那师在位上招呼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众放腿子,监值师挂帘子开门。
4.早六支香:10:00——11:30
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早六支香,全部香板尾端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过一阵子,维那师呼放帘子,煞叫香一阵,大众行香加快步代。时间将至,维那师唤“起”字,该支香共唤三个“起”字,形式与上相同。当值师打一下站板,大家原地站立,维那师绕堂走一个圈子,归位,班首师出位持香板绕圈子,讲开示。最后讲至“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行香时,人数多,执香板的走外圈。时间将到,维那师呼“行快起来”,并于东边后面唤“起”字,该支香共唤三个“起”字,形式与上相同。当值师随答“起”字尾音打一下抽解鱼子,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绕堂走一圈,归位,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下叫香,待大众回堂,再煞一阵叫香,后跟维那师进堂,各分东西绕堂走圈子,归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早六支香提起精神来”,并随声音两人共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维那师归位坐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另一位监香师下位巡香,该支香共巡三个圈子(做法与上相同)。坐香时间将到,大寮打三阵叫香,随后开鱼梆,堂内闻鱼梆尾音二下,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师开门、卷帘子,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家一起放腿子起立,悦众师打引磬,当值师接着扬板,最后送三下报钟,给大寮接“火点”,同时敲二下催板,监香师持香板出堂口,斜对面排班至斋堂,西单出堂再走东单的,维那班首最后走,做法与早斋过这堂一样。用完斋后,执香板者全部在斋堂外墙上打一阵香板,以警示大众。
5.午板香:12:00——土3:40
大众回堂,悦众师带引磬回到堂外维那位窗门口,用引磬头轻敲窗门一下,当值师于维那位用板锤顶一下,互相示意,悦众师打一下引磬,当值师接打一下报钟板,悦众师再打一下引磬,当值师接打一个报钟,悦众师打第三下引磬,当值师敲二下鱼子,起午板香,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堂口打三阵叫香,行香过了一阵时间,维那师招呼监值师放帘子,监香师出堂口煞叫香一阵,维那师招呼大众行快起来。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该支香共唤六个“起”字,当值师随答“起”字尾音挂二板一钟,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原位卓香板说“两边挂腿子坐下喝茶”,监值师挂帘子,护七师出堂外拿茶杯,形式与上才相同。茶杯具出堂口,监香师走圈子卓香板(形式与上同),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大家行起来,过一阵时间,维那师呼放帘子,大家行香快步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六个“起”字,最后答“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走圈了,归位,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待大众回堂,煞叫香一阵。监香师跟着维那师后面进堂,各分东西绕堂走圈子,于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午板香,提起精神来”,并随声音共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挂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当值师执引磬于佛前礼佛三拜。当值师归位,监值师于佛前放长拜垫,可让昏沉者跪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过了一阵,另外一位监香师下位,与原来监香师间隔时间巡香三圈(巡香过程发现有昏沉的,应令其往佛前跪香)。维那师在坐位上打三下叫香,打第一下叫香,大众一起出鞋子,打第二下叫香,大众一起放腿子,打第三下叫香,大众一齐起立(监香师及执事此时不执香板),维那师执香板出位,从东绕西走再反转绕回原位,将香板尾端点地一响。和尚或班首出位打警策,从东边监香师打起转至西边,打完班首将香板尾端点地一响,维那卓香板,大众一起盘腿坐下。监香师再走草鞋圈子,巡香三圈。坐香时间到,悦众师打一下引磬开静,当值师开门挂帘子,护七师出外拿杯子茶具喝茶,做法与前相同。茶具出堂,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众一起放腿子,监香走圈子卓香板。
6.午四支香:13:40——15:00
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午四支香,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大众起立行香,监香师出堂打三阵叫香,过一阵时间,维那师呼“放帘子”。再过一阵时间维那师招呼监值师煞叫香,行香步代放快,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该支香共唤四个“起”字,做法与上相同。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站板,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从东绕西走一个圈子,把站出外圈的零星行香者归入内圈,维那师归位,和尚或班首出位讲开示,讲至“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大众从慢至快的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四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大众回堂、再煞一阵叫香,然后跟着维那师进堂各分东西绕堂走一圈。至佛前,维那师呼“午四支香提起精神来”,维那师监香师随声音共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另一位监香师下位,与原来监香师共同巡香四圈。坐香时间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开门挂帘子,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众放腿子。悦众师穿袍搭衣于门口外打引磬,给堂内当值师扬板,最后三下报钟,外面接小板(此时小板要绕寺打一圈)。悦众师上晚课。
7.晚课香:土5:00——16:00
当值师打完三下报钟,即刻打二下鱼子,起晚课香,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外打三阵叫香,过一阵时间,维那师招呼放帘子,煞叫香,行香步伐快起来。外面小板回禅堂外煞板,当值师接着打三阵报钟,最后三下报钟为:维那师唤“起”字,监香师答“起”,当值师才打一下报钟,唤三个“起”字打三下报钟,最后唤“起”字,打一下站板,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绕西走圈子,归位,班首出位开示,讲完,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行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唤“起”字,一共唤四个“起”字,做法与上相同。监香师答最后“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大众原地站立,监值挂帘子,维那师走一个圈子,归位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打三阵叫香,待上架房全部回堂,再煞叫香一阵,再跟着维那师进堂,分东西绕堂走一圈,归回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晚课香,提起精神来”,并随声音共卓香板一下,维那师归位,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巡香四圈等,做法与上相同。悦众师晚课下殿,到禅堂门外维那位窗口用引磬头轻敲一下,当值师于堂内用板锤顶一下,互相示意,悦众师敲第一下。引磬,当值师敲一下报钟板,敲第二下引磬当值师敲一下报钟,敲第三下引磬,当值师敲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开门,维那师呼大众放养息,监值师挂帘子掩门。
8.养息香:18:00——19:30
晚六时当值师打一鱼子开静,维那师打三下叫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大众一齐起床,悦众师绕寺打三阵叫香,通知堂外僧众回堂坐香,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养息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大众行香过一阵时间,维那师呼“放帘子”,再过一阵时间,呼“煞叫香”,行香加快,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共唤四个“起”字,做法与上相同。随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二板一钟,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招呼大众两边挂腿子喝茶。监香师挂帘子,护七师出外拿茶具喝茶,做法与上相同。茶杯具出堂口,监香师走圈子卓香板,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落地,大—众行香起来。过一阵时间,维那师呼“行快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共唤四个“起”字。最后一个“起”字答完,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绕圈归位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待上架房者来齐,再煞一阵叫香,再跟维那师进堂,各分东西绕堂一圈,于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养息香,打起精神来”,维那师监香师随声音共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打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当值师执引磬于佛前礼佛三拜,监值师放长垫子于佛前,以便昏沉者跪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归位后,另一位监香师下位,于佛前站立。按时间间隔,共同巡香,发现有昏沉者令其往佛前跪香。坐香时间到,维那师招呼悦众师打一下引磬、开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大众在位上出放参板,护七师往外拿包子等物品,吃放参,做法与喝茶一样;杯篮用具出堂,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众放腿子,监香师出位走圈子卓香板。
9.晚四支香:19:45——21:00
当值师打鱼子二下起晚四支香。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来行香”,监香师出外打三阵叫香,行香过一阵子,维那师招呼“放帘子”,再过一阵时间呼“煞叫香,大家行快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六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站板,维那师绕堂一圈,招呼站出外围者移站内圈,归位后,和尚或班首出位打警策,跟着讲开示。讲到最后“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行起来”。大众行香,过一阵时间,维那师呼“行快起来”。大众行香加快,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六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待上架房来齐,再煞一阵叫香,然后跟着维那师进堂,各分东西绕堂一圈,归佛前,维那师呼“晚四支香,打起精神来”,维那师监香师共同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值师翻止静板关门,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归位于佛前,另一位监香师下位至佛前,共同在坐香时间内巡香六个圈子,监督坐香者,发现有昏沉者,应打香板以警醒,若有坐姿欠妥者,予以矫正。坐香时间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众放腿子。悦众师敲引磬,给当值师扬板,最后三下报钟,外寮接打大鼓,大钟再接小板,绕寺一圈打小板,最后煞二下“板板”为二板。
10.晚六支香:21:00——22:30
当值师扬板打最后三下报钟后,接着打二下鱼子起晚六支香。此时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堂打三阵叫香,大众行香过一阵子,维那呼“放帘子”,再过一阵时间,维那师呼“煞叫香”,大家行快起来。行香时间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六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站板,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原位卓香板并呼“两边挂腿坐下,喝茶”,监值师挂帘子,护七师往堂外拿茶杯茶壶,做法与上相同。茶具出堂口,监香师走圈子卓香板,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行起来”,大众行香。过一阵子,维那师招呼“放帘子”,大家行快起来。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六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走圈子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值师挂帘子,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待上架房回堂后,再煞一阵叫香,然后跟着维那师进堂,各分东西绕圈子,归佛前,维那师呼“晚六支香,打精神来”。并共卓香板一下,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归佛前,过一阵时间,另一位监香师下位至佛前共同走三个圈子,维那师于坐位上敲一下叫香,大众一齐出鞋子,敲第二下叫香,大家放腿子,敲第三下叫香,全体起立,维那师出位持香板绕圈反转归位用香板尾端点地一响,和尚或班首出位打警策,一般应从东边的监香打起,打完归位用香板点地一响,大家盘腿坐下。两位监香师再走草鞋圈子,然后再巡香三圈。坐香时间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维那师打三下叫香,监值师开门、挂帘子,大众放腿子。
11.晚八支香:22:30——23:30
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晚八支香,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行香过一阵时间,维那师招呼放帘子,再过一阵时间呼“煞叫香”,大众行香加快,待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四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站板,大众原地站立,维那师绕堂走一个圈子,对站在外圈的行香者,招呼其站在内圈。维那归位,班首出位绕堂开示,讲至最后一个“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维那师呼“行起来”,大众一齐行香,渐渐加快步代,行香时间将到,维那师唤?“起”字,一共唤四个“起”字,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全部香板落地,大众原地站,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绕堂走一圈子,并卓香板一下,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外打十三阵叫香。上架房者已回堂,煞一阵叫香,然后监香师维那师进堂,分东西绕堂一圈至佛前对面站立,维那师呼“晚八支香,打起精神来”,并共卓香板一下,当值师十打三下鱼子止静,维那师归位坐香,监值师翻止静牌,放帘子,关门。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另一位监香师下位至佛前,两位监香师共同巡香四个圈子,坐香时间到,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维那师打三下叫香,大众放腿,监值师开门挂帘子。
12.晚十支香:23:30——00:00
当值师打二下鱼子起晚十支香,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上架房赶快,回堂行香”。大众起立行香,监香师出堂外打三阵叫香。该支香行香是行“满天星”。意为不按以上有规则的行内外圈子,只要有空间就可行走。行香一阵子,维那师呼放帘子,煞叫香,大众行香加快,维那师行至班首位唤一短声“起”字,监香师也答短声“起”字,至方丈位监香师唤一短声“起”字,维那师答一短声“起”字,再至维那位,维那师唤一短声“起”字,监香师答一下短声“起”字,当值师打一下站板,此支香只有维那和当值,监香拿香板,和尚或班首绕一个圈唤“参”字,当值师打二下催板,全部香板落地,维那师呼“行起来”,行香与上相同,都是行“满天星”。过一阵子,维那师唤短声的“起”字,一共呼答三个“起”字,做法与上相同。监香师答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一下抽解鱼子,大众原地站立,监值师挂帘子,维那师绕一圈子卓香板呼“上架房赶快,回堂坐香”,监香师出堂打三阵叫香,上架房者回堂,监香师再煞一阵叫香,然后跟着维那师进堂走圈了,至佛前对面站立,共卓香板,维那师呼“晚十支香,点头就捉”,当值师打三下鱼子止静,监值师翻止静板放帘子关门,进堂放长棕势于佛前,监香师走草鞋圈子,巡香三圈。此支香巡香时,监香师执香板以“怀抱剑”的形式执持,发现有昏沉者在其坐位地下卓香板,昏沉者即至佛前跪香,待开静才起来,昏沉者被卓香板后没有下位跪香,维那师此时要下位督促。坐香时间到,监香出堂外打“三板”,当值师打一下鱼子开静,放养息。
解七:
第七天,坐早课香、用完早餐回堂,悦众师带引磬在堂外用引磬头敲维那位的窗门一下,当值师于堂内用板锤头顶窗门一下互相示意,悦众师打第一下引磬,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板,打第二下引磬,当值师打一下报钟,打第三下引磬,当值师打二下木鱼,起早板香,大众行香,监香师于堂外打叫香三阵,大众到齐,监香师再煞一阵叫香进堂,监值放帘子,维那师等唤四个“起”字,当值师挂二板一钟,大众站立,维那师走圈子,和尚进堂打警策并进行考功。(和尚考验大众坐禅的功夫,看谁能开悟)没有考出来,说明大众功夫不得力,须再加一把火。此时和尚招呼当值师打催板,维那师呼大众行起来。大众继续跑香,此时和尚靠边先唤“起”字,所有班首先后也唤“起”字,维那师唤最后一个“起”字,当值师打站板,大众站立,再次进行考功,和尚考功完毕出出堂,所有班首也先后轮流考功,最后一位班首考完说:“我没有道德,考不出大众的功夫,请当值师打抽解鱼子”。大众出堂上架房,监香师在堂外打三阵叫香,大众回堂再打一阵叫香,维那、监香进堂各走圈子,到佛前共卓香板,当值师敲三板一钟止静,监值师放帘子关门,随后和尚出位打警策(大众坐着),和尚归位后静中讲开示。开示完毕,悦众师打一下引磬开静,监值师开门,方丈回丈室。班首、维那、执事穿袍香灯师于佛前放法座与“直旨”板,二悦众师穿袍执引磬站立堂门口,班首、维那、执事、大众于佛前“八字”排班,衣钵传“解七”牌后,维那师呼同寮师鸣引磬迎请和尚。悦众请和尚回堂站于堂口两边,和尚进堂于法座坐下,手执“直旨”板,维那师呼顶礼和尚三拜,和尚答不为礼,二悦众师同音敲引磬三阵,煞四下押引磬,和尚说法语,说至最后用“直旨”板点地唤一声“解”。维那师呼礼谢和尚三拜,和尚答不为礼,维那师再呼同寮师打引磬恭送和尚回丈室,和尚答不用送,随后,班首、维那、执事穿袍至丈室向和尚谢法,晚课下殿班首、维那带大众向和尚消“生死假”。
本焕老法师开示之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几位大居士要我来给大家讲几句话,但是我不会讲话,那么就把这几十年来我个人修行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拿来跟大家聊一聊吧。
我本人是搞禅宗的,出家以后就到高曼寺亲近来果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同虚云老和尚一样,都是当代禅宗的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来果老和尚是在金山开悟的,虚云老和尚是在高曼寺开悟的,我出家以后,有幸先后亲近了这两位大善知识,所以自己虽然没有什么修持,也勉强觉得几十年的光阴没有白过。
今天各位让我来讲禅宗,那么我就先讲一讲禅宗的渊源。大家一定都知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典故——“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这就是禅宗这一顿超法门在印度,从迦叶尊者始,禅宗一直流传了二十八代。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的时候,他远渡重洋到中国来传法,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法给二祖慧可,慧可传法给三祖僧璨,僧璨至四祖道信,之后是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我也是这个宗门下的,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十四代了。
什么叫做“禅”呢?“禅”,就是“禅那”,翻译成“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又翻成“思维修”,我们可以在这个思想上去来回思维,去修它。
禅宗这一法,现在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在这门下,依此用功办道、开悟的人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在过去唐朝、宋朝、明朝,甚至于清朝,还有少数开悟的,象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都是属于清朝的——这以后开悟的都没有听到。是不是没有开悟的呢?开悟也有大、小之分。如我宗门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二者完全是不同的。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已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的是谁”——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曼寺,来果老和尚就提倡“念佛的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心。为什么要降伏这些心呢?因为这些心,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在六道轮回中滚来滚去,都是因这些而起。有这些心,才有这些轮回;如果没有这些心,就没有这些轮回了。本来我们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为什么今天还有这一切一切的东西呢?都是由于我们自己所造成的。过去古人也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性相近”,习气就远得很锣!本来我们自性的心是很清净的,因为有了这些习气的污染,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来死去、死去生来,才有六道轮回。那么我们今天学佛用功,就是为了消除一切心,消除一切尘劳、烦恼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怎么去消除呢?不是说我们把这些东西都甩掉它、不要它——这些东西都是“无相”的,既“无相”,怎么去甩掉它?我们的罪业也是“无相”的。因为普贤菩萨讲,我们从;无始到今天,由身、口、意所造的诸恶业,无量无边。扩若有相时,虚空都不能容受。既然这些罪业无相,那么我们怎么去消除它?不是我们拿一个什么思想去消除它,也不是拿一个什么东西来消除它,要拿我们这个心来消除它。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心、一个念。既是一个心、一个念,为什么你这里在用功、那里还在打妄想呢?是不是有两个心两个念呢?不可能。如果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念,那么我们将来就成两个佛了,我们在用功的人,只有一个心、一个念。我们修行人在用功时,知道有了妄想,那正说明你在用功。如果你没有用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为什么?我们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都在妄想里头。我们的生死及与其相关的一切,都是由妄想所造成的。不去用功,就不会察觉这种状态,因而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妄想”,什么叫“用功”。如果你今天能够知道有了妄想,那就证明你的思想还在用功。
我们这个功夫,是在高曼寺来果老和尚教的。他教我们要起疑情。他这个疑情呢,就是要我们问“念佛的是谁”,要在不明白处——“谁”字这个地方去参究。有些人不明白,不明白这个地方,谁;再问它一句,到底是谁——反复在这个不明白的地方“谁”字上来回地参下去。你能够在这个地方一直参下去,那么这个疑情,就不仅仅是一个不明白,而是很有滋味的了。我们真正有了一个疑情,就会明白,这个疑情的力量是大的。就象我们吃东西,越吃越高兴,吃酒、吃饭,好得不得了地吃,那个滋味很好的。而我们的功夫要在不明白这个地方、这个疑情上来回地去追究。所以我们只要一把疑情提起来。功夫就得现前。好了,你就在这个疑情上绕来绕去地参究,看看到底是“谁”,就在这个“谁”字上去用功夫。当我们粗粗地用功时,还是有妄想的,这个妄想很厉害,按我们宗门下的讲话,叫“一人与万人敌”。什么叫“一人”呢?“一人”就是我们参话头的这个念头;“万人”呢?就是我们的这些妄想。这些妄想很多、很历害,你不打,它们自己也会打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几十年已经熟透了。而我们的功夫,却用得很少。譬如你现在三十岁,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有没有用三十年的功夫啊?没有。但你要知道,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你打了三十年的妄想,妄想已熟得不得了。妄想既已熟得不得了,它就成为“细念”;而我们用功的这个念头儿,是个粗念。这个粗念在上边,细念在下边,所以我们参“念佛的是谁”,一会儿就不知念头儿跑哪儿去了。
“念佛的到底是谁”,它还要翻起来,这个“翻”,我,们用功的人叫“翻业识”。“翻业识”是不是把它去掉呢子?不能去、不要去。不要去的原因是什么呢?宗门下如果,让我们一心一意去降伏这些妄想。这些东西,就好比“搬石头压草”——你看到地上草很多,去搬一块石头把草压下去。看那个石头,面上没有草,是不是啊?但你把石头搬起来以后,那个草照样还是一样。所以我们用功的人要“斩草除根”,这是最主要的。如果不能斩草除根,而是搬块石头来压上,那是没有用的。这点希望各位注意。不要专门、有意地去压这个妄想。但是不压,用功时妄想又很多,怎么办?那就你作你的,它搞它的。为什么这个“它”这么厉害呢?我不是讲了吗,它已搞了很长时间,它已经熟透了。你这个“家”,你这个身体,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它所造成的。现在你从外头领进一个生人,要把它赶走。而它已霸占你的“家”、身体那么久,一个生人想将它赶走,真是不容易。它就是要跟你拼命,也要跟你打。所以我们用功的人,只有你作你的,它搞它的。
我经常打这样一个譬喻:好比妄想是十分,你用一分的功夫,妄想便剩九分;用两分的功夫,妄想便剩八分;用三分,妄想剩七分。你用功越多,妄想剩的便越少。而我们之所以不能达到没有妄想的程度,是因为我们功夫不够深,思想不能统一。如果你的功夫深,那么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那就“时时相通”了。一方面我们用功的时间还是太少,另外我们用功的念头还是一个粗念,而打妄想的念头还是细念,因为它已熟透了。如果我们用功的念头最后成了象打妄想这样细的念头,就好了,那就是不参自参、不念自念、不疑自疑了。
我们现在是不是能做到这样呢?
做不到,所以只好由它去。它要进来,就不管它。你的功夫越来越深、越来越牢,妄想自然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参话头也好,念佛也好,或念经咒,都要好好用功。所谓“打得念头死,法身方能活”,念头打不死,法身不是能活的。所以我们要想把妄想铲除掉,就要好好用功,要从根本上彻底地把它铲除,这才是真用功。我们现在用功的人,都是在***上面用功,但一动起来就没有功夫,甚至在定中的时候,这个功夫还没有把握。什么叫“把握”呢?刚才我提到的“念佛的是谁”,这个不明白,不是完全的功夫,是要在这个不明白的地方起疑情。为什么要起疑情呢?古人讲:“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就不悟。”我们有了疑情才能悟。为什么有了疑情才能悟呢?大家想一想,因为这个疑情,它真正地功夫得力,可以疑成一团、打成一片,什么妄想也没有;真正地功夫得力,可以忘身心、忘世界,一切都能忘的。
我们用功的人要达到这种功夫,不是一下能做到的。当然过去古人、祖师都是一闻就开悟。一闻就开悟,那是在什么时候?那是在唐朝到清朝,那个时候的人善根深厚。可是我们现在,越到后来众生的孽障越深重,善根福德越薄。要知道,那些用功用得好、一闻就开悟的人,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我打个比喻:比方我们去广州或香港,这一千里路,我们是坐飞机、火车,搭汽车,还是步行?当然我们坐飞机最快了,是不是啊?火车要慢一点,汽车更慢一点,步行就更慢了。但是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讲得再好,那都是假的;最主要的是要行。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
我们用功的人,首先要从静中对于我们的功夫有把握。怎么叫“有把握”呢?静中你一坐下来,把功夫一提,哎,功夫就现前,那个疑情就现前。但是这个疑情,有时现前、有时不现前;有时提起时间不长,马上又没有了——所以我们用功的人,最主要要有惭愧心。古人讲,我们用功的人要如丧考妣,象死了父母一样,有痛切的感受,用一颗真切的心来修行。所以古人来求法、来用功,他那种思想不是随便的。
比如说慧可二祖,本来他在出家以后专门打坐、坐禅,后来他的师父就叫他去亲近达摩法师。当时达摩祖师在那里面壁,是不睬人的。那慧可二祖就到他那里去亲近他、求他说法。达摩祖师不睬他,一天不睬他,两天也不睬他。最后达摩祖师说:“轻心慢心,焉能闻法。”慧可二祖站在外面,当时天在下雪,冻得不得了,“唉呀,祖师说我轻心慢心,不能闻法。”那时的出家人,有一个袋子,里面装一把戒刀,他就取出刀,把手臂割下来,献给达摩祖师,祖师还是不睬他。慧可祖师又冻又饿,雪下得更大,而且胳膊还在淌血,红地齐腰,唉呀,他很难受,就说:“师父,请您替我安心吧”。他请祖师替他安心。祖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二祖就来回地找他的心,找找找,找了半天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我这颗心找不到了,于是达摩祖师就讲:“好了,我与汝安心竟。”哎,他就开悟了。咦,这些祖师过去只一句话就开悟了,为什么呢?你想一想,我们现在这些人,哪个照他这个样子去求法哩?有没有说站在雪地里去求法,有没有说把个胳膊割下来去求法哩?
想起古人,他的志向大,善根深厚,求法的心切,因为有他这个样子,马上“觅心了不可得”——找那颗心,找来找去找不到——就开悟了。那么我们现在找自己的那颗心也是找来找去找不到,是不是开悟了?显然不是的。所以有时,我们用功的人,要发大道心,要发惭愧心,要发生死恳切心。如果没有发这些心,我们要想把功夫用好,很不容易。这桩事情,从无量劫到今天来,都是向外驰求,我们今天却转过来找自己;那么既是找自己,如果不能发一个惭愧心,不能有一个大的生死恳切心,要想把疑情提起来,是很不容易的;要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是很难的。所以在这里,我要讲讲古人的这种生死心、恳切心,这种大毅力。
今天在座的大家都是佛菩萨的弟子,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好好用功办道。但是谁能开悟呢?人人都可以开悟。为什么人人都可以开悟呢?因为我们大家都是未来的佛。未来佛的迟早呢,要看我们用功的迟早,看我们福德、智慧程度,看我们培福修慧、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的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能照着做,将来一定会成佛,会了生脱死。
那么,既然人人都能开悟,为什么现在没见到几个人开悟呢?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放不下。大家想一想,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所以放不下这件事情,是我们用功办道、了生脱死的一个大的障碍。那么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放不下一个“我”。样样都是“我”,“我”这个家庭,我这个妻子、儿女,都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为了你,也是为了“我”;为家庭、妻子、儿女,全部都是为了“我”——从无始劫到今天,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个“我”,我们人世间不也很快乐吗?我们不也早就了生脱死了吗?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老太婆,她是个佛教徒。她很想用功,也想请寺里的方丈开示开示她。但过去的方丈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见的,要先禀告客堂,客堂到方丈那里,方丈还有一待者,侍者再去报告方丈,方丈同意才能见,不同意不能见。但这个老太婆一心一意要请方丈开示她,于是客堂就转告侍者,侍者又禀告方丈:外面有个老太婆请和尚开示。那个方丈讲:“随她去!”“随她去”就是不睬她。哎呀这个老太婆呢,听了方丈说“随它去”,她就一天到晚“随它去”——哎呀“随它去”,什么都随它去!结果她的孙子掉到水里去了,人家跟她讲她也随它去。哎,她没有这个“我”了,如果她有这个“我”,她就会赶快去救这个孙子是不是?!她没有这个“我”了,她连孙子都不要了,她也“随它去”了。又有一次她家着火了,房子烧了,人家跟她讲,说“不得了,你家里房子着火了!”嘿,她也随它去。唉!,这个时候,她连家也不要了,孙子也不要了,为什么?她没有一个“我”——她如果有个“我”,还不是赶快去救孙子,赶快去救这个家了吗?就这样,呃,她开悟了。
大家想一想,我们用功有什么期待,没有什么期待,大家只不过放不下一个“我”,如果大家能真真实实放下一个“我”,那么用起功来还是很快的。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障若除,有什么不快呢?
我们真正用功的人,首先要在静中有把握。静中有把握以后,还要在动中有把握。但是这种用功怎么用法呢?高曼寺来果老和尚讲:“我们吃饭,要吃在功夫上;屙屎,要屙在功夫上;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要处处不离功夫。如果心心都是功夫,念念都是功夫,那个功夫有什么用不好!”希望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真真实实念念都在功夫上?恐怕很不容易。原因是什么?念头跑到哪里去,跑了很远你自己还不知道——所以禅宗用功的人就讲:“不怕念起,但怕觉迟。”我们的念头起,那没关系,它起就让它起,但是我们要“念起即觉”我作捻头一起来要即觉:这个念头一起来,或是功夫的念头,或是其它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去觉照,马上把功夫提起来。
我们用功的人,光静中用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动中来用功,要在动中一切处有功夫,才算得有一点功夫。静中有功夫,动中有功夫,还是不够,还要在睡梦中有功夫。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去请开示。问他静中有没有功夫,他说:“有功夫”;问他动中有没有功夫,“有功夫”;问他睡梦中有没有功夫,“没功夫”。没功夫怎么办呢?他就一天到晚睡觉,专门睡着来用功。一睡睡了三年,最后枕头掉到地下去,呃,他开悟了。所以我们光在静中有功夫是不行的,还是在动中有功夫;动中有功夫还不行,还要在睡梦中有功夫。为什么要这子呢?我们念佛要能念得“打成一片”,参禅要参得“疑成一团”,怎么叫“一团”呢?就是这个里面没有其它的东西,没有第二念的东西,就只有用功的功夫这一念的功夫。所以我们念佛,念前也是佛,念后也是佛,念念都是佛。但是念佛光在静中念还不够,还要在动中念佛,还要在睡梦中也念佛。即使这三点做到了,也还是不够。为什么?大家想一想,一天有二十四个钟头,要二十四个钟都有佛,那才叫“成一片”。参禅的人呢?古人讲要“疑成一团”。静中有功夫;动中有功夫,睡梦中还有功夫,这个才叫做“疑成一团”到那个时候,桶底脱落,就开悟了!是不是啊!
所以各位要想功夫用好,第一要放得下。放不下,你的功夫就用不好;第二要想用好,就要静中用功,动中也要好好用功。动中要把握功夫还是很不容易的。在高曼寺时老和尚讲:“我们走路的时候要踩在功夫上,如果没有功夫,那么这一步路就不走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真正地时时用功啊,你那个眼睛哪里还去东张西望、东翻西翻的——没有的。如果你自己想一想,真正时时地把握自己的念头,念念都在功夫上,恐怕自己的眼睛都不敢翻了,是不是啊?我这里讲,大家好好回想一下,究意怎么有功夫,怎么没有功夫;我们的功夫在怎么样;不在,又怎么样;再一方面,把那个功夫提起来,有没有疑情。
这个疑情啊,它的力量很大,如果真正的疑情在,可以忘身心、忘世界。比如我们虚云老和尚,他在终南山居山的时候,煮什么东西就吃什么。有一次煲马铃薯——煲起来之后他去打坐。哎,这一坐就坐得定下去了。这一定呢,定了好多天,他自己还不知道,旁边的人好几天没有见他,过去一看,他还在那里打坐,就把引磬一敲,替他开静。开静以后,他说:“吃饭啦,吃饭啦”,叫人家吃,把他煲的那个东西打开一看,哦,里面的东西长了毛儿,长得很深。计算一下,他入定已六、七天了。所以我们真正用功的人,一定下去就很长时间。再讲个例子,我们的玄法师去印度取经时,在路上呢,看到有一个坟堆,但是那个坟堆呢,旁边下雪的地方都有雪,只有那个坟堆上没有雪。那时玄法师跟他讲,叫他们把那个坟堆挖开。挖开一看:噢,里面坐着个出家人;玄奘法师就替他开静。开静之后,他就问:“迦叶佛出世了没有?;迦叶佛出世了没有?…原来他已经定子几千年了。所以过去古人讲:“定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刚才我们讲起疑情,如果起不起疑情来,光一“念佛是谁?’的句.子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光念这个句子,跟念“阿可弥陀佛”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如果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还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他用他的四十八愿来摄受你、加持你,到了时候,就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参禅,那么你要明白,参禅是叫你参,不是叫你念。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喻:比如我们把门锁起来了,钥匙找到,才能打开家门。我们参禅就如同找钥匙,翻来覆去地去找念佛的是谁——或是找“讲话的是谁”也一样。我们天天讲话,讲话的是谁?大家能答吗?不能答。不能答的原因是没找到怎么答。真正找到了,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时你就会答了。但是这个答呢,不是一般的答、不是随随便便地答,不能随随便便地答。未证言证,来断言断,这个是犯大妄语的,不许可的。而我们如果能够真真实实地到了那个地方,它自自然会示现的,自己会找到自己。
不管开悟不开悟,今天大家在这里真真实实地参禅,一心一意地好用功,必定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参禅就好比往家走,你今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停地走,总有一天会到家的。象过去那些一闻就开悟的祖师,那是因为他原本已经走到了家,或只差很少一点儿,一转过身来再走一步就到了家了。所以我们现在,不论自己是已经走了十里,二十里、一百里,都要打起精神来,努力前行。参禅这一法是祖师留下来的,过去有很多人开悟,得到这一法的利益,我们能够依着这一法去走,是一定不错的,或早或晚,我们大家都能到家。用功时有一点要记住,即切切不能有执著。宗门下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切都要斩得干干净净的,什么也不可得,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挂念也不行。如果贪恋一个什么东西,这也就是个生死。过去古人讲:“去年穷,不算穷,还有卓锥之地”——卓锥之地,就是过去老太婆纳鞋底用的锥子那么大的地方——“今年穷,穷到底,卓锥之地也无。”我们参禅的人,用功就要用到这个地方,才是真实到家。
好了,今天我就只讲了我自己的,也不知道你们各位用功用得怎么样。现在是九点钟,还有点儿时间。我的意见呢?大家有什么问题,最好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好吗?
(鼓掌)
1.请法师讲一下,什么是开悟,开悟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答:开悟啊,就是我们对一个东西不明了,最后明了了,这是开悟。我们没开悟的时候,就象瞎子一样,成天闭着眼睛瞎摸;而开了悟以后呢,就仿佛睁开了眼睛,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不有拦路石,就清清楚楚了,路就好走了。但我们不是说开了悟、明心见性了,就成了佛,再不用做事了。不是的,我们开了悟以后还要继续用功。因为佛是觉行圆满的人,我们虽然已经见到了“法性”’有了“觉”,但“行”还不圆满,所以还要继续努力。但开了悟以后,他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就好用功了。
2.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答: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生的病的。就象药房里的药,你有什么病,他就下什么药。你觉得哪一个法门好、能治自己的习气毛病,能与自己相应,就选哪一个法门好了。
念佛法门,是佛到忉利天为母说法,摩耶夫人看到娑婆世界很苦,所以佛最后开一个方便,将西方极乐世界示现给大家看,叫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个《四料简》:“有禅有净,如带角虎。”就是说我们坐禅的人,如果再念佛修净土,就如本已威猛的老虎又带了角,那岂不是更厉害嘛!我是三六年出家的,算来出家已经六十多年了。这六十年来一直习禅,但我自己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做什么,所以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顺便说一下,《普贤行愿品》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的。为什么呢?它的后面有一段话,“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觉得诵《普贤行愿品》生西方极乐世界好。
我们每个人的心、思想都如大海的水,一天到晚不停。可是你想过没有,你成天地想东想西、想好想坏、想来想去,有什么好处呢?有那个时间念念佛不是很好吗?我自己平生没有事的时候,就念佛或参禅,或看经诵经,把功夫扑在佛上,我不喜欢把思想放在其它不好的地方上。不知道在座的众位是怎样用功的?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好好发心精进,希望我们能在西方极乐世界再见。
3.请问老和尚,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答: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福德因缘。什么叫福德?你修庙也是福德,念经也是福德,行菩萨道也是福德,这些都叫福德。福德很重要,因缘也很重要。比如某个人,他做了很多好事,有很多福德、功德,本来可以去极乐世界的,但是可惜呢,他最后要走的时候,家里人这个哭、那个喊,得了,他走不了啦。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众生,你看爸爸妈妈要走,舍不得,又哭又喊,哎,他/她见你喊他/她,舍不得他/她走,他她心也就舍不得你起来,结果你就把他/她拉得走不了啦。所以这一点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注意。另外希望在座的大家能组织一个念佛团,有人要走的时候,大家去帮他念佛,成就他。他家人再哭呢,叫他到外头去哭,不要在跟前哭。听到没有啊?(众笑)
主持人:各位大德,如果大家要随喜大和尚的四祖道场,大家可以直接供养,将随喜金交给大和尚的弟子。
本焕法师:我在这里再讲一下好不好?(众好)我们这次来本来也是因缘。去年修了好几个道场,象丹霞山别传寺、深圳弘法寺、湖北报恩寺,这三个道场全是我一手修起来的。另外还有广州的光孝寺,也打算修。还有修好湖北的报恩寺以后,我们又顺便到梧州看了看。梧就是黄梅,就是五祖在的地方。而五祖庙离四祖庙只有二十多公里,所以黄梅县的宗教局长一定要我去看看四祖庙,并让我作四祖庙的方丈。四祖是道信禅师,他很了不起,十四岁的时候拜僧璨三祖作师父,二十六岁就已经接了法,成为四祖,不简单哪!我们二十四岁还什么都没做成,人家二十四岁就已经当了四祖。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能够当四祖,他已经开悟了嘛!从二祖到六祖,都是一闻就悟的。这些祖师不是一般人,都是菩萨再来啊!二祖、三祖、五祖、六祖的庙都有人修,独独四祖庙没有人修,我心里很难过。为了祖师,为丁祖师的道场,我今年虽然已经八十八岁了,可还是要去挑这个重担子。但是世间上的事情需要钱,钱虽是个假的东西,离了钱却又什么也做不成。如果我们能捐一点儿钱出来,用有漏的福德去培无漏的福德,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发发心,大家共同发心,把四祖寺修起来,大家功德无量。谢谢你们大家!
本焕老法师开示之二
禅七第一天
从今天开始打精进禅七。精进禅七又叫生死七。要在这七天当中克期取证。能开悟,就生;不能开悟,就死。所以叫生死七。在这七天当中,我希望大家要精进,要坚持把这个生死七打下去。大家都想一想,我们今生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闻到佛法,又能够出家,今天又有机缘在这里参加打七,这是很学不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用功,珍惜这次难得的因缘。我们离开父母,一切都不要,出了家当和尚,为了什么?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祖。这了生脱死、成佛作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就可以混过去的。大家一定要精进。只有精进,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那么怎样才算精进呢?在禅堂里,大家跑了坐,坐了跑,整天不歇气,这个叫精进吗?精进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要体现在思想上。不仅身体要精进,还要在思想上精进。思想上不精进,跑死了,坐断了腿,也没有用。最主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精进。思想上的精进才是真精进。若老打妄想,跑了坐、坐了跑,则算不上精进。为什么?因为你这个生命一口气不来就没有了;若思想作、不得主,光身体精进有什么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精进。
我希望今天参加这个精进禅七的各位,都立一个大志愿。什么志愿呢?就是从今天晚上开始,在这七天当中,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大家用功时,要有这个决心,这个意愿。没有这个决心,这个意愿,要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要发愿。发了愿才能真正的思想上精进。在这七天当中,不但要在坐着的时候好好用功,行、住、卧的时候也要用功;不但要在禅堂里好好用功,上厕所、睡觉吃饭时都要好好用功。如果只在禅七打坐时用十下功,走出了禅堂,思想放松了,妄想连天,尽打闲岔,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希望大家从今天开示这一个时刻开始,立下一个大志向,下一个大决心,一定要在这七天当中,好好用功,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好好用功!参!
禅七第二天
我昨天讲了,现在是禅堂克期取证的时间。要在这七天取证,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要发道心。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心,什么也办不成。我们大家选择了出家,为了什么?并不是说没有饭吃才出家,并不是说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才出家。既是出了家,就应当有一个大的志向,有一个大的决心,这样,你才能把用功办道搞好。出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明心见,哇,为了了生脱死,为了成佛作祖。但是,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佛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的根基好,只要佛一呼,善来比丘立即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要知道,佛的正法已经过去了,象法也过去了,现在正处于末法时期。我们讲末法时代,意思是说,我们众生的业障也重,根基也浅,善根也薄,所以才称为“末法”。佛在世时,众生的善根深厚,所以,修行自然很容易开悟。在唐代,也有很多开悟的祖师,他们修行很精进,往往因为一句话就开悟了。为什么我们现在修来修去,还不能开悟?这不能怪别的,只怪我们自己的业障太深重,善根太微薄。但是,虽然是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还能够得到人身,还能够闻到佛法,还能够出家修行,这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么不容易的事,我们已经得到了,所以,我们要珍惜人身。怎么珍惜呢?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发大的道心,一定要精进办道。古人讲,要想了生脱死,用功办道时,思想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丧考妣”。如果没有这样的紧迫感,没有这样的坚决心,要想把功夫用好,谈何容易啊!
我听说台湾有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出家,我很高兴,因为,这些大学生能够出家,一方面说明他们有善根,再一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具足,只要好好发道心,好好用功办道,好好学习佛法,将来他们就是很好的佛门人才。佛教现在正缺少人才。这些人将来会成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教化众生的法门龙象。但是,这些大学生,高材生出家了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我希望他们还要继续发大的道心,精讲办道。有了高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好,什么都具足,还需要发心修行。所以,大家要谦虚,要努力,把功夫用好。大家想一想,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太子出家,他家里什么都有,出家后,他父亲送几车好吃的、好穿的给他,他都不要,还要坚持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麦。大家想一想,佛祖,一个太子如果他不出家,可以王位天下;他以一个太子的大福德来出家,他有没有因此而要好好地享受享受、要好好地骄傲骄傲呢?没有。不但没有骄傲,他反而还要到深山中去几年苦行,一麻一麦,坐在那个地方,芦苇穿膝。我们大家都是佛的弟子,是不是应当向佛学习呢?我想应当。真正有一点道心的,真正想了生脱死的,真正想超凡入圣的,真正想明心见性的,毫无凝问,应当发大的道心,应当向佛学习。大家看过《法华经》,里面讲,佛本来已经成佛无量阿僧祗劫,但是为了度众生,他还要化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来此沙婆世界八千返,还要精进修行,用功办道,其目的就是想给我们众生作一个好的榜样,以激励我们发道心。所以,我希望,不管是大学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既来到佛门,就要好好修行,不要摆架子、自局自大,要好好发道心。出家是为了将来了生脱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的。带着这种心出家,自然不会贡高我慢。如果出家之后,还要摆架子,贡高我慢,我觉得太不应当了。所以,希望各位,不管是高材生也好,低材生也好,都要发道心。没有道心,什么也做不成。释迦牟尼佛,他是一个太子,有大智慧,大福德,他还要发道心,精进修行,我们的福德、智慧与佛相比,差得很远,所以,更应当发心精进。我希望今天在坐的,既是出了家,就应当好好用功。
另外,佛法不分高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所以不要认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错误的。没有哪个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高人一等,不是你自己来高的,自己高是高不成的,人家来尊重你,恭敬你,抬高你,那才是高的。修行人不能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若心存贡高我慢,那干脆就不要出家。为什么呢?常言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出家修行,用功办道,就是要把这些贡高我慢,这些坏思想、坏习气统统去掉。这些不去掉,你想要在佛法中讨个受用,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样一个精进禅七中,要用功办道。要用功办道,首先就是要发道心。发道心要你自己发,不是要我发,得到好处是你自己的,不是我的,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谁也不能代替你。好,大家去好好用功!
禅七第三天
昨天讲大家要发道心。发道心干什么呢?就是要把功夫用好。不发道心,功夫是用不好的。现在我们坐在禅堂里参禅打坐,一定要放得下。放得下,功夫才能提得起来。若放不下,功夫也就提不起来。为什么这样讲呢?要知道,我们一个人,不说从无量劫到今天,就拿我们今天这几十年时间来说,各种人我是非、贡高我慢、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挤得满满的,闹哄哄的,静不下来,又怎么能够用功办道呢?所以,在禅堂里,要想把功夫提起来,首先就要放下一切。
关于参禅的功夫,各位在这个地方打了多年的七,大和尚给你们讲了很多。今天,我再来重复地讲一讲。讲什么呢?大家知道,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不明白自己的本性,不明白讲话的是谁,不明白念佛的是谁,不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明白我是谁……关于起疑情,祖师们留下了很多的公案,公案虽然很多,但究竟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不明白”。这个“不明白”不是简单地“不明白一句话”。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不明白”一句话还不算功夫,要真正持久地在这个“不明白”上起疑情,那才是功夫。各位参禅参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真正地在“念佛的是、谁”这一个“不明白”上起了疑情呢?修禅的,就要在“念佛的是谁”这句话上起疑情,来回参究,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情。要起疑情,首先就得发道心。参禅要如丧考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疑情才会发得起来。如果你思想上没有一点惭愧心,没有一点警觉心,松松散散,摇摇晃晃,这个疑情是很难得发起来的。所以,你们要想真正地把功夫用好,一定要发道心,一定要起疑情。
有了疑情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还要保任,要使疑情打成一片。疑情真正地用得好,这支香提起来有,那支香提起来还有,静的时候有,动的时候也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有。能够这样地把握疑情,开悟就有希望了。古人讲:“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工卧体安然。”如果你们行也不会,坐也不会,那就什么也安不上了。所以,我们用功夫,要把疑情打成一片,在一切时、一切处,都用功夫。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步路也不要走;吃饭要吃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口饭就不要吃;睡觉也要睡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个觉也不要睡。所以,大家能够静如是,还要动如是才好;能够动静如是,还要睡梦中如是才好。如果光是静中有功夫,一旦动了就没有功夫,那还不能算真有功夫。古人讲,我们静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动中只有一份的功夫;在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睡觉中只有一分的功夫;在睡觉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八苦交煎的命终时,只有一分的功夫。想一想,用功夫有多难。实际上,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真心地去用功。如果真真切切地一切都放得下,什么功夫都能用得好。如果你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好,恐怕到头来还逃不脱阎王老子。
所以,用功最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这里我讲一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弟子拿着鲜花来供养他。佛叫他把花放下,他就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却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就开悟了。想一想,佛若不叫他放心,他怎么会开悟呢?因此,我们要想把功夫用好,一定要放下,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心。我们的身心都一齐放下,功夫才能用得好,那时我们才能逃脱阎王老子。如果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成,开悟不了,连阎王老子也逃不掉。这个地方我还要讲个公案:过去有个叫金碧峰的祖师,他功夫用得很好。阎王老子派小鬼来捉拿他,那小鬼到处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到他的弟子,问他师父跑到哪儿去了,那弟子就说,你要找到他,只要把他最喜爱的那只金钵敲几下就找到他了。小鬼听了以后,就把金碧峰禅师的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祖师果然出现了,于是小鬼就把他捉住了。金碧峰祖师就问为什么要抓我,小鬼回答说阎王老子要你去。金碧峰祖师就说:请个假好不好?过七天以后,我再去,我说话算数。小鬼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就说:好了,就让你七天。小鬼走后,金碧峰祖师就想:原来阎王爷来抓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现在我就把它砸掉。之后,他就打一坐,入定了。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大家想一想,虚空无相,怎能锁得住?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老子讲。阎王老子听了很高兴,就说:“恭喜他,恭喜他。”大家想一想,过去的祖师,一个金钵放不下,就被小鬼抓去了;我们今天的凡夫,执著不知要比祖师师多多少倍,我们是不是放得下呢?我们要不要向祖师们学习呢?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祖师那种“无形无相”的境界。为什么?放不下啊!放不下,哪能把功夫用得好呢?所以,我希望各位,要想找到自己,一定要放下,无论是财色名利,还是色身心念,统统都要放下。好!大家都用功去!
禅七第四天
时间很快,今天是禅七的第四天了。在这四天当中,禅堂里的各种规矩,大家都掌握得差不多了,个别的地方还有些不如法。这说明大家都在用心去做。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精进七,生死七。开悟则生,不开悟则死。所以大家要留神点,注意点,一切地,一切处都要精进。这几天我的讲话是有针对性的,目的是想使大家的精进心、勇猛心发起来。昨天讲了,用功的时候要放得下,放不下功夫就提不起。今天我就讲一讲,如何用功,如何对待妄念。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功?我们的心很散乱,想东想西,象跑马灯似的,一刻也不停,我们用功的目的就是要“降伏其心”。无论用什么功,都是为了把我们无量劫以来所养成的一切人我是非,贡高我慢,烦恼障碍等坏的习气去掉。我们的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灭的,但是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愚痴,形成了许多坏习气、坏毛病,这些坏习气、坏毛病将我们的自性障蔽了。所以,我们今天要用功。不用功就不能去掉坏习气,就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证道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在这里用功,就是为了去掉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去掉了,我们的清净自性就会现前,那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照天照地的嘛。“本来无修证,修证即不无,若无即不得。”所以,虽然佛性人人本具,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要用功修行,不修行即不能见自本性。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用功的人,不要怕妄想;怕它也怕不了的,怕它也怕不成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烦恼、妄想,无边无际,多得不得了;我们有哪一时哪一刻不在妄想中,不在同妄想打交道?没有妄想是不可能的。那么,对待妄想该怎么办呢?你只管用你的功,让它找它的妄想好了,只要你不断地用功,妄想自然而然地会灭的。打个譬喻,我们现在住在这个灵泉寺是惟觉法师一手把它建成的,忽然某天外面来了一个野人,要把他赶走,独占这个房子,你看你会不会听任这个野人把他赶走呢?他肯定不会走的,肯定要跟这个野人打死架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要知道,我们的妄想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今天我们突然参“念佛的是谁”,想把这些妄想赶走,你想想,这些妄想怎么会答应呢?它们会跟你打死架的。打死架怎么办?你不要怕它,怕也怕不了;你也不要有心除它,有心去除它也除不了。有心除妄想,宗门下叫做“搬石头压草”,虽然表面上看不到草,但是把石头搬开,草照样存在,并没有消失。所以,对待妄想,宗门下用功要“斩草除根”。搬石头压不行,要斩草除根才行。那么,究竟怎样去除根呢?大家想一想,我们打妄想的是这颗心,我们用功的还是这颗心,并没有两颗心。为什么一颗心既能打妄想,又能用功呢?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习惯问题。在座的有二十几岁的,有三十几岁的,有四十几岁的,还有年纪更大的。你们想一想,你们有哪一天不打妄想?即使不主动去打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对于打妄想,我们太熟悉了,太习惯了。各位想一想,除了习惯性地打妄想之外,我们有几个人认认真真地用功使自己不去打妄想呢?很少。所以,既然打妄想是一种习惯,那么,只要我们养成一种用功的习惯,妄想自然就会少了。如果我们都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的心念,不去打妄想,并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我们的妄想就会越来越少,乃至没有了。可见,这还是一个习惯问题。
大家问一问自己,你一天用功几次?你是不是实实在在在那里用功?恐怕没有认真用功,既没有用功,又如何抵挡得住妄想习气呢?这个,在宗门下,叫做“一人与万人敌”。你一个人怎么敌得住一万个呢?当然敌不了。敌不了又怎么办?你不用怕,你搞你的,我作我的,你打你的妄想,我用我的功夫,时间久了,你就能敌住妄想。我常常打这样一个譬喻:假设功夫和妄想加起来共十分,若妄想有八分,功夫就有两分,若妄想有六分,功夫就有了四分,若功夫长到八分、十分,那妄想不就只有两分,乃至没有了吗?没有了妄想,那就自然而然全是功夫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一个心嘛。用功夫也是这个心,打妄想还是这个心,现在这个心只让它用功夫,自然它就不会打妄想了。功夫和妄想都是一心之用,二者不能同时俱存,区别在于,开始的时候,用功的念太粗,打妄想的念太细,等到你用功夫的念象打妄想的念一样地细的时候,那就有戏唱了。所以,妄想起来,你也不要害怕,也不要有心去除它。你有心去除它,这“除它之心”也成了妄。对这一点,大家在用功的时候,要好好地领会,好好地去参究。
总的一句话,用功要认真,要细心,不能马马虎虎的。真正用功的人,真正想了生脱死的人,他会全身心地去照顾自己的功夫,照顾自己的心念,他在用功时,你看不到他的眼睛在转。如果他的眼睛在翻翻的,那说明他的功夫早就跑掉了。用功的人,一天到晚要照顾话头。古人讲,用功“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最好是“念起即觉”,因为“觉之即无”。念头起来了,马上就觉,这就叫“用功夫”。如果说念头起来了,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你自己还不知道,那么这种用功恐怕就是骗自己的,因为骗人是骗不了的。好了,大家好好用功去!
禅七第五天
今天晚上,我想讲一个字。讲一个什么字呢?释迦牟尼佛说法十九年,三藏十二部,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行”字。“行”是最最重要的。大家想一想,行有世间的行,也有出世间的行,有好的行,也有坏的行,我们从凡夫到圣人也是行,我们从圣人到成佛,还是行。离开了行,什么事都做不成。从无量劫到今天,我们已经离开了家很远很远,很久很久,现在我们想回家,还是靠行。不行则不能到家。佛陀所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让我们去行,佛陀所讲的一切经,都是我们去行所依的路。所谓“经者,径也”。我们要回家,必须有路,有了路还必须去行。佛法就是我们回家的路,现在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沿这条路走下去,就有回家的希望,想一想看,这个行重不重要?要不要紧?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不辞辛苦,跑了坐,坐了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一个“行”字!、因为我们要回家,要了生脱死,所以我们要行。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达到任何目标,都要靠行。不行即不能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行。利益众生是行,培福修慧也是行。声闻、辟支、缘觉这些圣人,受了记还要行。
行了做什么?就是去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我们要想获得像佛一样的圆满福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去脚踏实地地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我们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不要说我们今天是为了无上解脱,为了了生脱死,就是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有哪一桩事情不靠行就能成功?我看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行,才能获得成功。象我们回家,了生脱死这样的出世间的大事情,更是离不开严格的行。不去用功地行,就想成佛作祖,那是痴人说梦。成佛作祖不是想来的,是行来的。既是出了家,就应当好好发心,从今天开始,生生世世都要行,时时刻刻都要行。几时有行,几时成功。几时不行,几时就不能成功。早行早回家,迟行迟回家,不行就永远回不了家。行贵在坚持,贵在不间断。不能说今天行了明天就不行,此时行了彼时就不行,在禅堂里行了,出了禅堂就不行,在寺里行了,到家里就不行。修行人,如果想把功夫用好,要时时刻刻和在在处处行,白天行,晚上也行,坐着行,走着也行,醒着行,梦中也行,那才是好的。总之,几时没有到家,几时都要行;几时没有成佛,几时都要行;即使将来成佛了,为了教化众生,还得行。行是主要的。几时行,几时就能到家。这好比回家的一条路,这一条路是我们要行的,不管是坐飞机来行,还是坐火车、汽车来行,还是一步步地走路来行,总之得行。
当然行不是盲目的,得有一个目标,有个路线,要依正知正见来行。没有正知正见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的。古人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个人用功,得有一双“择法眼”,要有所选择,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今天这样行,明天那样行,邪知邪见重,象这样子用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所以,我们用功之前,先要树立起正知正见,依此去行,才能到家。若没有正知见,那你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说不定行到地狱中去了还不自知哩。因此,我们大家在用功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选择,选择好正道之后,就要好好地脚踏实地地去行。至于说什么时候到家,那就不用问了。
路走完了,自然就会到家的。若一天到晚想到家,只这个“想到家”,便成了妄想,是错误的。为什么?想生死是妄想,想成佛呢,还是妄想。要知道,了生脱死、成佛作祖,这些都不是想来的,到了时候,功夫一到,它就会自自然然来的。所以,我们不必去想,只一心地用功就行了。对我们用功的人来讲,有心去想,就成了妄想,就成了障道因缘。因此,我希望大家在用功的时候,放下一切,既不去想生死,也不去想成佛,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各位想一想,不用功夫,整天打妄想,打闲岔,能成佛吗?想是想不到的。你的功夫没有用到,路没有走完,想成功可能吗?不可能的。能不能开悟,能不能到家,这个不关你的年龄大小,功夫到了,十岁、二十岁就能到家,功夫不到,就是八十、九十还不能到家。六祖年纪轻轻就开悟了,为什么?他功夫到家了,只要一推门,门就开了,就进去了。我们现在到家了吗?没有,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动步,离家还远得很。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高曼寺来果和尚有个侍者,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他跟来果和尚讲,他要走了,走了之后,希望来果和尚用一口缸把他装起来,过三年之后再给他开缸,然后给他的身体贴金。来果和尚说,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还要贴金坐龛子!小孩走了以后,来果和尚就把他用缸埋了,事后也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过了几年,小孩天天托梦给老和尚,说他在缸里闭得不得了,赶快开缸。老和尚才想起这件事来,就去给他开缸,一开缸发现小孩还在那儿坐得好好的,于是老和尚就按小孩当年的要求给他贴金。贴金时,发现小孩头有点歪,老和尚就用棍子把他的头正起来,用绳子绑住。晚上,小孩子又托梦给老和尚讲,你把棍子撑着我的头,我疼得受不了。后来,老和尚又把棍子撤掉,小孩的头也不歪了。小孩贴金以后,那个哄动啊,一天有几万人来朝拜。闹了几天,老和尚发脾气了,对小孩说,你再这样闹,把你扔到河里去!到了第二天,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朝拜了!你们看这小和尚多有本事。你已经到家了嘛。不能看他的年纪大小,要看他用功用得好不好。我们修行人,尽管用功去,几时到家就别去管它了。跟走路一样,一旦路走完了,也就到家了。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人。虚云老和尚过去手下有一个很勤劳的人,他没有什么文化,一天到晚尽做些苦事,别人不做的苦差事,他都去做。但他一心念佛,修行很用功。人家都看不起他,他也不往心上放。他跟老和尚告假三年,外出参学,回来之后,他还是老样子,别人不去做的苦事重活儿,他都去做。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小茅房子里面,有人看到他的小房子起火了,跑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他到死时,年龄不大,才三、四十岁。他走时,穿衣搭袍,拿着一把草,一把引磬,坐在一个草垫上,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烧掉了。烧完之后,他坐在那个地方,还象好人一样,引磬还在手上拿着,这件事哄动很远。当时唐继尧在当地当督军,他要亲自看一看。唐继尧看的时候,用手稍稍动他一下,整个身体都垮掉了,成了灰。后来,唐继尧就把那个引磬拿到博物馆去陈列起来了。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要成功,不一定要有很多学问,关键是自己要自觉地去用功。没有文化照样走得好,照样能回家。
我就讲这两个故事,一个小孩,一个很勤劳的人,他们的功夫都做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我们自己要不要好好地用功夫?我希望,我们大家,不管是有文化也好,没有文化也好,老的也好,少的也好,都要好好地用功,我们将来也会走得很好的。
禅七第六天
我们为什么要出家?就是为了将来成佛嘛。要成佛就要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不去结众生缘,不去成就众生,佛从何来?所以我们出家人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好好用功。自己的功夫用好了,就可以利他。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福德要在众生中去种,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皆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讲的。菩提是属于众生的,离开了众生,无菩提可言。所以,要想成就菩提果位,就必须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没有结众生缘,就不能度众生。
这里讲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有一天带着弟子去一个村庄托钵,本走遍了村庄,没有人开门,都把门关起来了。佛就把弟子带到附近的一个地方坐下来,看这些弟子中哪一个跟这个村里的人有缘。佛观看到目犍连尊者跟这个村子里的人有缘,于是就派他去化缘。目犍连尊者来到这个村子,村民们都高高兴兴地打开门,目犍连尊者因此就化到了很多的东西回去。有人就问,为什么成佛之后还化不到缘,而目犍连尊者没有成佛都能化到缘?佛就讲,我没有跟他们结缘,所以,就是成了佛也不能度他们。而目犍连曾经跟他们结过缘。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个农夫,很穷,上山砍柴卖,看到树上有一窝黄蜂,黄蜂见有人砍树动它们的窝,都飞出来了。农夫是个佛教徒,很慈悲,就给这些黄蜂念几遍咒,打三皈依。这些黄蜂因为听闻了佛法,就在佛出世的时候,转成了人身。当年那个农夫,就是现在的目犍连尊者,这个村子的人就是当时的那窝黄峰。由于目连当年跟他们结缘了,所以他们今世就供养目犍连尊者。而我过去没有跟他们结缘,所以托空钵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切众生,不管他是大是小,我们都要珍惜他们,跟他们结善缘,因为佛陀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要以为虫子小,我们就可以任意处治它们,它们的佛性跟我们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过去造的孽跟我们不同,才落得虫子身。我们今生若不好好修行,造恶孽,将来也会变成虫子的。要知道,一切众生的身相都是孽缘所生,男身是孽缘生的,女身也是孽缘生的,猪身、狗身、虫身等等,都是由孽缘生的。所以,对于一切众生,我们都不能轻慢。《法华经》上讲,常不轻菩萨见一切众生皆行普敬,他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别人打他、骂他、轻视他,他都不在意,还是对人毕恭毕敬。常不轻菩萨是谁?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中的一个菩萨行者。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对众生尚不敢轻慢,我们今天对一切众生还敢轻慢吗?佛在因地中对一世众生尚如此恭敬,我们是佛的弟子,难道不应当向佛学习吗?要知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旦他们把妄想执著去掉子,不就跟佛一样子吗?佛是先觉,我们众生还没有觉;但只要好好用功,我们也会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后觉,都是未来佛。
不单是男的能成佛,女的也能成佛。《维摩诘经》,舍利弗轻慢龙女,认为女的不能成佛,那个龙女马上就在佛前转男身,从佛光中,可以看到这个龙女到其他世界成佛去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女的,女的也能成佛。这是有根据的,不是我随便杜撰的。女的不要小看自己,既是落发出家了,就是丈夫相,与男的无别,要自信,要发大心。观世音菩萨现女身成道,表明女的同样可以解脱,同样可以成佛。历史上,女的修成正果的多得很。台湾就有不少女众,办医院,办兹善事业,发大菩提心。要知道,别人能成功办道,就是由于他长期用功、长欺发心,慢慢积累,培养起来的,并不是说哪个人能做到,哪个人不能做到。能够做到,这不是别的,这是他们的大行、大愿、大力的结果,也是他们累劫以来种下的大福德、大因缘。
一个人的福德因缘,不是凭空想到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自己过去多生多劫以来慢慢培植起来的。有了福德因缘作基础,修行就容易成功。没有福德因缘,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功夫做到那个地方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有福德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有很多的人帮助他,护持他,促使他成功。没有福德,想成功,太难了。所以,在座的各位要好好用功自利,功夫用好了以后,再去利他。学佛的人要发长远心,精进心,不要得少为足。如果我们得少为足,那就是“焦芽败种”,这样是长不出菩提果子的。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要成就众生,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没有大菩提心,我们就不会有众生缘;没有众生缘,我们就不能成佛。
功夫用好,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就有了本钱。自己功夫不到家,又怎么去度众生?所以,想成佛的人,一定要把功夫用好。功夫没有用好,弘法利生就成一句假话。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岳中有个南岳,当年道教很兴旺,想占南岳,作自己的道场,于是就经常发生道士与僧人相斗争的事情。当时南岳有个叫慧思的禅师,他可是为佛教立过大功的人物。去过南岳的人都知道,那儿有三个塔,纪念慧思禅师的。为什么有三个塔呢?传说慧思禅师为护持南岳道场,同当时一个著名的老道进行了三次斗法。第一次与老道相斗,斗不过老道,自己走掉了。第二次与老道相斗,又斗不过,又走掉了。老道的本事很大,能腾云驾雾。第三次又与老道斗,这一次慧思禅师的本事就大了。老道说南岳是他道士的,慧思禅师讲,南岳是我和尚的,两个争得不可开交。地方官也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决定去见皇帝,由皇帝来裁决。去见皇帝,怎么去呢?这下两个人都各显神通。老道腾云驾雾去见皇帝,慧思禅师则通过打坐入定,一刹那就进了皇宫。二人在皇帝面前论对了一番。最后皇帝决定派钦差大臣去南岳山看看,如果前山有和尚,那就是和尚的,如果前山有道土,那就是道士的。于是,两个人又各显神通,都想早早赶回南岳山。老道依然是腾云驾雾,慧思禅师则在定中一下子就回南岳山了。大家想一想,腾云驾雾再快,也快不过心念啊。慧思禅师回到南岳山,就对道士们说:“你们的官司打输了,你们赶快剃头,赶快剃头!要命就不要头发,要头发就不要命!赶快剃头!赶快剃头!”道士们一听,纷纷都把头发剃掉了,当了和尚。钦差大臣来一看,见到是和尚,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南岳山就归和尚了。各位想一想,打坐入定功夫有多厉害,腾云驾雾还不如一个定。几千里路,定中一刹那就到了,腾云驾雾还得很长时间。所以,后代的人为了纪念慧思禅师护持道场有功,就在南岳山上为他建了三个塔。慧思禅师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师父。
我讲这个故事,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要度众生,要护持佛法,必须自己有功夫才行。没有功夫,就没有办法同魔法、外道相斗争。大家一天到晚打坐,不要小看它,打坐打得好,一盘腿就可以走十万八千里,一弹指间就到,那时想到哪儿就去哪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好好修定,随时随地都要行,都要定。有了定就会有智慧,就能开悟。
另外,我也希望女众办禅堂。大陆还没有专门的女众禅堂。万物总是发展的,事在人为,女众也可以创建自己的禅堂。大家要好好发心,好好用功。如果在全世界建几个女众禅堂,女众能有开悟的,那就好了。男的能开悟,女的也照样能开悟。开悟不分男女,关键看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发心,有没有用功,有没有远大的志向。世间的事都是人为的,出世间的事还是人为的。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要有大的决心,大的志愿,大的福德因缘。有了这一些,再加上好好用功,照样可以成功,照样可以成佛!好,各位好好用功去!
禅七第七天
今天跟过去几天不同。今天是这个禅七的最后一天。因为这个七是精进七,生死七,要克期取证。所以在这最后一天要考功,看各位有没有开悟。怎么样是开悟?怎么样是没有开悟?考功的时候就知道。如果开悟了,你开口的时候,就会天摇地动;如果开口没有天摇地动,那就说明你没有开悟,那你就老老实实地不要开口了。在考功的时候,如果你开口不能天摇地动,那你不是生了,而是要死了。怎么要死呢?监香、班首、维那等师父的香板,就要把你打死掉。在这七天,今天是生死关头,大家要注意,在考功期间,各位在思想上,要把功夫提得足足的。在考别人的时候,要象考你自己一样,也把功夫提得足足的,这样一来,说不定在考别人时,你自己就可能桶底脱落了。在这个地方,在考功的时候,大家要战战兢兢,把功夫提得高高的,思想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样考的时候,就有可能豁然开悟。大家要把心用在功夫上,要站在功夫上。只有站在功夫上,开悟才有可能。我一天讲到晚,跑要跑在功夫上,坐要坐在功夫上,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在功夫上,这样克期取证才会有效果。
今天考功,我最主要的是希望大家把功夫提得足足的,争取来一个桶底脱落。在这七天当中,常住花费了很多的东西,吃的喝的都很好。过堂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我以为我个人吃饭很考究,我发现,大家吃的跟我一样,都是很好的。要知道,吃饭不是白吃的,吃饭是要还钱的,要算帐的。考功就是算总帐。这“还线”不是要各位拿钱来还,是要拿功夫来还。不说大家都开悟,哪怕有一两个人开悟了,那也很好,那这个钱也就可以还了。千人万人吃饭,有一个人开悟了,就可以还。沩山禅师讲,“老僧打一坐,能消万石粮”。开悟了,还在乎你几个包子的钱?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开悟是个小事情,这是个生死大事情。开悟了就生,没有开悟就死。所以,考功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不要以为没有打在你身上,就没有考到你;考他的时候就是在考你;在考他的时候,如果你能得到利益,那就好了。大家都注意!我要看看哪一个人的功夫用得好。把功夫提起来!天不摇,地不动,就不要开口。一开口就得天摇地动。大家掂量一下,考到你的时候,若天不摇地不动,就不要开口!各位仔细!不管是我来考,还是班首师父来考,能天摇地动的,就开口,不能天摇地动的,切切不要开口!开口能天摇地动,就生了;开口不能天摇地动,那就要死了!用功夫就象炼钢一样,钢要好,火候一定要到;开悟也是一样,功夫到了,一点即破,功夫不到,就没法子开悟。大家好好地加把火去!’
跑!快跑!快点跑!把功夫提起来!加把火!一会就考!
本焕老法师开示之三
今天我想讲一下粗心用功和细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什么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妄想多杂、粗重,用功太粗疏,不细密,心是粗的,气是粗的,念头也是粗的,不能成片,常常被妄想拖到别的地方去了,这种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为“心是粗的,气是粗的”,所以很难把功夫抓住,很难使疑情起来,即便偶尔起来了,也难于保持住,延续时间不长,过一会儿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又起来,它又有一点,有了一点,时间又一长,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时间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后,要把它再提起来,却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时候,心、气、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断断续续的,不绵密。
那么,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要知道,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前天我讲过,一个人活了几个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不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不打妄想是很难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岁,有没有用十年的功夫?时时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会越来越细的,这很自然。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两层,上面是用功夫,参“念佛的是谁”,反反复复,来来去去地参究,找这个念佛的本来面目,下面呢,尽是妄想,烦恼,它们还在翻来翻去,一刻不停,象一锅开水,吵吵闹闹、上上下下的。这种情况,我昨天讲过,大家不要怕,怕它也没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斗,不要起烦恼,你只管心平气和地去用功,因为你是粗的,它是细的,但是时间久了,你也会细的,那时就该它走人了。要知道,打妄想也是这个心,用功夫还是这个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块去了,那就好了,那时,你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所以说,粗心用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小过程,而是一个大过程。因为我们的思想、功夫太粗了,还没有细下来。我们要想把功夫细下来,还要从功夫上来细,功夫做细了,这才是真正的细。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而是有心地去想细,那会细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去细,思想细了,功夫自然就会细的。功夫不是说你叫它细它就会细,要从功夫上细,不要有心去细,有心去细,那是错误的。从粗心用功到细心用功,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用功过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会细,你不叫它细,它自己就会细的。
接下来讲一讲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我们现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为我们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并不是自自然然的。而无心用功则是自自然然的、无意的在用功。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象木头一场,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们开始时都是有心用有意着念,到了无心用功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自然,你不用着意,它就会自动去参。无心并不是说无一切心,无自性,若认为没有自性,没有用心,那又是错误的。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去参话头、去观心的念头,但客观上在自动地参话头、观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从有心用功到无心用功,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总是有心,不可能是无心。功夫没有达到无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开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你们要想开悟,必须从有心用功进到无心用功。到了无心用功并不就是完事了,还隔着一重关,还必须破了这重关才行。功夫到了无心的地步,才可以说疑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个时候能不能桶底脱落,那要看你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一句话就悟了。所以用功的人到了无心的地步,还要破一重关,这一重关不破,还是不行的。古代有个禅和子讲,去年穷,还有卓锥之地,今年穷,穷到底,连卓锥之地也无。锥子虽小,但还是有。只要还有一点点东西牵系,就不行,因为那还是有心,还是有生死。到了连锥子这么一点东西都没有了,才算是到了无心的地步。当我们的功夫到了“连卓锥之地也无”的地步,开悟就有了可能。
我们讲到细心用功夫,怎样才算细呢?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我想讲一个公案:当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气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儿,他看到有个叫懒融(牛头法融)的禅师住茅棚,打坐的时候有只老虎给他看门。四祖见了这只老虎,心中一惊,懒融禅师就讲:“还有这个啊!”四祖不作声,直接走进茅棚,在打坐的蒲团上写了一个“佛”字,请懒融禅师坐,懒融禅师不敢坐。四祖就说:“你也还有这个。”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很有见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们之间谈禅话道,谈得很投机,也谈得很晚。茅棚里只有一个卧具,睡觉时广懒融禅师就把这个卧具让给四祖,自己就在蒲团上打坐。夜里,四祖睡在那里,打鼾打得不得了,搞得懒融禅师坐在那儿,定也定不下去。早晨起来,懒融禅师就批评四祖:“哼!还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噜,打我的闲岔打得厉害!”四祖应道:“我打你的闲岔,你还打我的闲岔哩!”“我打你什么闲岔?”“你把一只虱子摔在地上,断了一条腿,它叫了一夜,尽打我的闲岔!”想一想,用功夫用到细处,连虱子、蚂蚁叫,都能听到。各人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个功失?象四祖这样,才是真正的细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还在功夫上,一点没有离开,连睡觉时都在功夫上!所以我们修行人用功夫,要向祖师学习,光在静中用功是不行的,还要在动中用功,动中用功还不够,还要在睡梦中用功。不但在睡梦中用功,还要在睡梦中得到利益。可见用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从无量劫以来,我们一直在造孽,一直在打妄想,现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用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惭愧心,没有一个恳切心,不能够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开悟谈何容易!所以,我再三再四跟各位讲,既抛家别子,出家了,就要好好用功,不要空过人身!好了,各位用功去!
本焕老法师传法开示
正法久住,本师释迦牟尼佛。今天是传法。传法是由释迦牟佛传给摩诃迦叶、阿难尊者,一直传到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摩祖师。从达摩祖师一直传到东土六祖。六祖以后,禅宗门下“一花五叶”,产生了五个宗派,今天这里传的是临济宗。临济宗由临济祖师一直传到南华寺堂上四十三世虚云和尚,我本人是四十四世,接法的是南华堂上四十五世。
释迦传法给摩诃迦叶以后,代代传衣钵。一直传到东土六祖,衣钵止。原因是东土开悟的人很多。六祖以下,几十个人开悟,而衣钵只有一个,传了这个就不能传那个,所以六祖以后,全部都只是传法。今天还是继承六祖以后的传法。下面我把禅宗的传承渊源和历代祖师略述一遍。
天竺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四祖优波毯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六祖弥遮尊者——七祖婆须密尊者——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九祖伏驮蜜多尊者——十祖胁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十二祖马鸣尊者——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十四祖龙树尊者——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祖罗候罗多尊者——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二十祖阔夜多尊者——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祖摩孥罗尊者——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西天二十八祖即东土初祖。东土传法情形如下:
达摩初祖——二祖慧可禅师——三祖僧璨禅师——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禅师——六祖慧能禅师。
六祖慧能大师传
南岳怀让禅师——马祖道——禅师——黄檗希运禅师——临济义玄禅师。
临济义玄禅师是临济宗初祖。临济宗传承情况如下:
初祖临济义玄禅师——二祖兴化存奖禅师——三祖南院惠颙禅师——四祖风穴延昭禅师——五祖首山省念禅师——六祖三分阳善昭禅师——七祖石霜楚圆禅师——八祖杨岐方会禅师——九祖白云守端禅师——十祖五祖法演禅师——十一祖圆悟克勤禅师——十二祖虎丘绍降禅师——十三祖应苍昙花禅师——十四祖密苍感僳禅师——十五祖破苍祖先禅师——十六祖无淖师范禅师——十七祖雪岩祖钦禅师——十八祖高峰元妙禅师——十九祖中峰明本普应国师——二十祖千岩无长禅师——二十一祖万峰时蔚禅师——二十二祖宝藏普持禅师——二十三祖乐明慧昆禅师——二十四祖海舟普慈禅师——二十五祖宗峰明暄禅师——二十六祖天奇本瑞禅师——二十七祖无闻明聪禅师——二十八祖笑岩月心德宝禅师——二十九祖幻有正传禅师——三十祖天隐圆修禅师——三十一祖玉林通秀禅师——三十二祖茆溪行森禅师——三十三祖形山超宝禅师——三十四祖楚云明慧禅师——三十五祖幻住实靖禅师——三十六祖慧天陆觉禅师——三十七祖智山了愿禅师——三十八祖印照达听禅师——三十九祖照干悟亮禅师——四十祖妙莲觉华禅师——四十一祖福经空印禅师——四十二祖妙莲觉华禅师——四十三祖虚云性彻禅师,本人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
另外,我重修丹霞山别传寺,也将别传寺的法系承嗣起来,以续香火。
丹霞山别传寺的传法情形如下:
第一代澹归禅师——第二代乐说辩禅师——第三代元茂禅师——第四代勤修禅师——第五代六如禅师——第六代阿字禅师——第七代今龟禅师——第八代智珠禅师——第九代泽萌禅师——第十代序东禅师——第十一代继祖禅师第——十二代圆音禅师——第十三代密音禅师——第十四代空祖禅师——第十五代维修禅师——第十六代愿来禅师——第十七代兴志禅师——第十八代忉如禅师——第十九代尘异禅师——第二十代能洪禅师——第二十一代法崇禅师——第二十二代角子禅师——第二十三代道济禅师——第二十四代元兴禅师——第二十五代利传禅师——第二十六代一超禅师——第二十七代自新禅师——第二八代常机禅师——第二十九代贯如禅师——第三十代海明禅师——第三十一代赞华禅师——第三十二代宗乾禅师——第三十三代纯和禅师——第三十四代天然禅师——第三十五代宽永禅师——第三十六代禅光禅师。
本人既是南华堂上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代,同时也是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别传寺中兴第一代。
今将正法眼藏,咐嘱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别传堂上第二代常彻惟觉禅人。善自护持。
常行诸佛无上道,
彻悟自性妙真如。
惟独一心弘圣教。
觉光普照遍大千。
临济正宗:
觉性本常寂,
心惟法界同。
如缘弘圣教,
正法永昌隆。
时为公元一九九五年阴历五月廿五日
释迦本焕乘妙书于别传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