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空军飞行部:泥鳅与养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29:46

泥鳅殖方式与习性 ......04 1. 1.套泥鳅池的改建.....04

 04 2. 2.泥鳅池的修建.............................................................05 3. 3.泥鳅池场地的选择0 4. 4.泥鳅的生殖(繁殖习性).......................................................................................05 ...............................................................................................................05 5. 5.泥鳅的生长...............................................................................................................05 ...................................................................................................06 6. 6.泥鳅的摄食与消化...................................................................................................06 ...............................................................................................................06 7. 7.泥鳅的食性...............................................................................................................06 .......................................................................................07 8. 8.泥鳅的善逃逸性和夜食性.......................................................................................07 .......................................................................................................07 9. 9.泥鳅的耐低氧性.......................................................................................................07 .........................................................................................08 10. 10.泥鳅的底栖性和喜温性.........................................................................................08 .....................................................................................................08 11. 11.泥鳅的骨骼结构.....................................................................................................08 .....................................................................................................09 12. 12.泥鳅的体内组织.....................................................................................................09 13. 13.泥鳅的外部形态 14................................................................................................09 .................................................................................................10 14. 14.泥鳅的种类与分布.................................................................................................10 二 泥鳅的病害防治 ...................................................................................................10 1. 1.泥鳅的非生物敌害...................................................................................................10 -....................................................................................10 2. 2.泥鳅的常见病害---生物敌害....................................................................................10 -........................................................................................10 3. 3.泥鳅的常见病害---气泡病........................................................................................10 -....................................................................................11 4. 4.泥鳅的常见病害---小瓜虫病....................................................................................11 -....................................................................................11 5. 5.泥鳅的常见病害---三代虫病....................................................................................11 -....................................................................................11 6. 6.泥鳅的常见病害---舌杯虫病....................................................................................11 -....................................................................................11 7. 7.泥鳅的常见病害---车轮虫病....................................................................................11 -........................................................................................12 8. 8.泥鳅的常见病害---打印病........................................................................................12 -........................................................12 9. 9.泥鳅常见病害---赤鳍病(腐鳍病、烂鳍病)........................................................12 -..........................................................................................12 10. 10.泥鳅常见病害---水霉病..........................................................................................12 .........................................................................................12 11. 11.泥鳅常见病的诊断方法.........................................................................................12 .....................................................................................................13 12. 12.泥鳅病害的预防.....................................................................................................13 三 人工泥鳅 ..................................................................................................14 1. 1.泥鳅主要病害防治..................................................................................................14 ..................................................................................................17 2. 2.泥鳅的捕捞与运输..................................................................................................17 ......................................................................................................18 3. 3.泥鳅殖六要点......................................................................................................18 ..................................................................................................19 4. 4.泥鳅殖技术要点..................................................................................................19 ..........................................................................................................20 5. 5.泥鳅人工殖..........................................................................................................20 ..................................................................................................21 6. 6.网箱泥鳅殖技术..................................................................................................21 7. 7.泥鳅殖简介 ........................................................................................................21 ..........................................................................................................22 8. 8.成泥鳅殖技..........................................................................................................22 2 ***********************泥**鳅**与****殖********************** ...................................................................................................24 9. 9.泥鳅基础知识...................................................................................................24 .................................................................................................27 10. 10.泥鳅人工殖技术.................................................................................................27 .....................................................................................28 11. 11.无公害泥鳅殖技术规范.....................................................................................28 .................................................................................................32 12. 12.泥鳅基础知识.................................................................................................32 .........................................................................................................34 13. 13.泥鳅殖技术.........................................................................................................34 .....................................................................................................34 14. 14.成泥鳅殖技术.....................................................................................................34 .................................................................................................37 15. 15.网箱泥鳅殖技术.................................................................................................37 四 泥鳅的人工育苗 .....................................................38 1. 1.野生泥鳅苗种和人工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比较.....................................................38 ...........................................................................39 2. 2.泥鳅苗种规格与殖效果的关系...........................................................................39 ...................................................................................................39 3. 3.泥鳅苗种培育管理...................................................................................................39 ...............................................................................................................39 4. 4.鳅种的培育...............................................................................................................39 (2) 5. 5.鳅苗的培育(2) ..........................................................................................................41 (2)..........................................................................................................41 (1) 6. 6.鳅苗的培育(1) ..........................................................................................................42 (1)..........................................................................................................42 (2) 7. 7.泥鳅的胚胎发育(2) ..................................................................................................43 (2)..................................................................................................43 (1) 8. 8.泥鳅的胚胎发育(1) ..................................................................................................44 (1)..................................................................................................44 9. ...........................................................................44 9.几种孵化设备及孵化方法的比较...........................................................................44 .............................................................................................................44 10. 10.泥鳅的孵化.............................................................................................................44 .................................................................................................45 11. 11.泥鳅繁殖方法比较.................................................................................................45 .....................................................................................................46 12. 12.泥鳅的人工繁殖.....................................................................................................46 .....................................................................................................47 13. 13.泥鳅的自然繁殖.....................................................................................................47 .........................................................................................47 14. 14.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47 .........................................................................47 15. 15.泥鳅成熟度鉴定及雌鳅的怀卵量.........................................................................47 .............................................................................................48 16. 16.泥鳅亲鳅的雌雄鉴别.............................................................................................48 .....................................................................................................48 17. 17.泥鳅亲鳅的培育.....................................................................................................48 .....................................................................................................48 18. 18.泥鳅亲鳅的选择.....................................................................................................48 五 成泥鳅的饲 -............................................................................................48 1. 1.成鳅的池塘殖---单............................................................................................48 -............................................................................................49 2. 2.成鳅的池塘殖---混............................................................................................49 ...................................................................................................49 3. 3.稻田成鳅的意义...................................................................................................49 ...........................................................................................49 4. 4.稻田成鳅的基本条件...........................................................................................49 ...........................................................................................50 5. 5.稻田成鳅的结构形式...........................................................................................50 --” ...................................................................................50 6. 6.稻田成鳅--- “鳅一稻”同...................................................................................50 ---“ 7. --- “鳅一稻”轮作...................................................................................51 ” ...................................................................................51 7.稻田成鳅-----“ 8. ...............................................................................................................51 8.池沼成鳅...............................................................................................................51 ...........................................................................................51 9. 9.洼地、水凼、坑塘鳅...........................................................................................51 .................................................................................................................51 10. 10.流水鳅.................................................................................................................51 .....................................................................................52 11. 11.缸、坛、罐及塑料盒鳅.....................................................................................52 .........................................................................................................52 12. 12.无泥土饲鳅.........................................................................................................52 .............................................................................................................53 13. 13.网箱泥鳅.............................................................................................................53 3 ***********************泥**鳅**与****殖********************** .........................................................................................53 14. 14.成鳅饵料和肥料的种类.........................................................................................53 .........................................................................................54 15. 15.给成鳅投饵施肥的方法.........................................................................................54 -..........................................................................54 16. 16.成鳅的饲管理---防逃、防浮头..........................................................................54 -\ \ ........................................................................54 17. 17.成鳅的饲管理---水质\ 消毒\敌害........................................................................54 .....................................................................................................55 18. 18.泥鳅的越冬管理.....................................................................................................55 六 泥鳅的捕捞与运输 ...............................................................................................55 1. 1.成鳅池的三种捕捞法...............................................................................................55 2. ...................................................................................................55 2.稻田的三种捕捞法...................................................................................................55 ...........................................................................................56 3. 3.天然水体中的成鳅捕捞...........................................................................................56 ...............................................................................................................56 4. 4.泥鳅的暂...............................................................................................................56 .......................................................................................................57 5. 5.泥鳅苗种的运输.......................................................................................................57 ...............................................................................................................57 6. 6.成鳅的运输...............................................................................................................57 (本资料来源:殖商务网) 4 ***********************泥**鳅**与****殖********************** 一 泥鳅殖方式与习性 1. 1.套泥鳅池的改建 饲泥鳅也可在种植莲藕池和稻田里进行。直接在藕池和稻田中套泥鳅易逃跑,因此要 进行改建,做到防逃,易捕。 ( 1 )做好防逃设备 藕池或田中套泥鳅时,田埂要层层夯实,埂边用木板或水泥板 或塑料薄膜拦住,大小高低以铺满田埂为宜,并插入泥中深 20 一 30 厘米,进出水口装有 栏网设备。 ( 2 )做好集鱼坑沟 要在与出水口相通的藕池挖一个深 30 一 40 厘米的坑,在稻田 中央挖一条深 30 一 40 厘米的宽沟,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 1 / 10 一 1 / l5 左右。深水坑 和深水沟的用途是作为泥鳅越夏与捕捞的方便。水沟和水溜相通。 ( 3 )藕池与稻田水深在 10 厘米左右,集鱼坑沟的水深要保持在 30 一 40 厘米。 2. 2.泥鳅池的修建 泥鳅的池塘以水泥池或石砌护坡黏土池比较合适,有利于做防逃设施,其结构如下: ( 1 )堤防及防逃设施 除水泥池外,其他的鳅池都要建造堤防,以防泥鳅逃跑。堤防 和水泥池壁要高出水面 40 厘米,其上最好加设伸向池中的防逃网。堤防中间要镶入木板或 薄水泥板或塑料薄膜,与堤防一样高,铺满并插入泥中深 20 一 30 厘米。 ( 2 )进出水口 鳅池的一端设一个进水口,另一端设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要适当低于 进水口,以利于加新水和排污水。进出水口都要装有金属或尼龙网,以防止污物及野杂鱼随 水流注入鳅池或泥鳅的外逃。 ( 3 )集鱼坑 为便于捕捞及泥鳅在高温季节的隐藏,在池中央通向出水口端,挖设集 鱼坑。集鱼坑面积为全池面积的 1 / 5 一 1 /3,水深 40 厘米左右。 ( 4 )底泥 泥鳅有钻土的习性。因此,要在池底铺上 20 一 30 厘米的肥泥,集鱼坑 底也铺上 10 一 20 厘米的肥泥。 ( 5 )苗种池与成鱼池的连建 将泥鳅的苗种池与成鱼池连在一起,两池之间用闸门隔 开,这样,把苗种移到成鱼池时,减少了捕捞操作,也不会造成苗种受伤致病。其要求如下 : ① 苗种池占总面积的 20 %左右。 ② 池壁用水泥制作, 高约 80 厘米, 厚约 10 厘 米 。 ③ 苗种池底部为水泥底, 成鱼池底可以是土质的。④ 苗种池底要比鱼池底高出 20 厘米左右 , 这样将苗种移到成鱼池时,只要降低成鱼池水位,放干苗种池水即可完成。 泥鳅池分类 泥鳅池分苗种池和成鱼池两种,苗种池面积 30 一 60 米 2 ,水深15一 40 厘米;成鱼池 面积 100 一 200 米 2 ,大的可达600 一 700 米2,水深达 30 一 40 厘米。大池主要用 于饲商品鳅或种鳅。 5 ***********************泥**鳅**与****殖********************** 3. 3.泥鳅池场地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地点建池,是饲泥鳅的首要问题。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选择鳅池场地时应注 意以下几点: 1 .位置选择 对场所的要求是日照良好,温暖通风,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 排水容易,周边地区无工业和城市污染源,不受农药或有毒废水的侵害。具体遵照 《 绿色 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 ( NY/T 391 一 2000)的标准执行(附录一) 。 2 .水源 泥鳅适应性强,无污染的江、河、湖、库、井及自来水均可用来泥鳅。我 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水域都能饲泥鳅,只有在冷泉冒出及早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地方,不宜 鳅。具体遵照 《 渔业水质标准 》 ( GB 11607 )执行(附录二) 。 3 .水质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但目前实行无公害食品殖, 泥鳅也不例外 。 因此参照 《 无公害食品 淡水殖用水水质 》 ( NY 5051 一 2001 )标准执行(附录 三) 。根据泥鳅的生态习性,殖用水溶解氧可在 3 . 0 毫克/升以上, PH 在 6 . 0 一 8 . 0 之间,透明度在 15 厘米左右。 4 .土质 土质对饲泥鳅效果影响很大。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黄色,脂肪多, 骨骼软,味道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味道差。因此,鳅 池的土质以黏土质为好,呈中性或弱酸性。 4. 4.泥鳅的生殖(繁殖习性)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 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 6 月是产卵盛期, 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 8 厘米时, 2 个 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 8 厘米, 怀卵量约 2 000 粒左右, 10 厘米的怀卵量为 7000一 100 00粒,体长 12 厘米的怀卵量 12000一 14000粒 , 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 18 000粒 , 体长 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 。 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 . 5 万 粒 。 卵圆 形 , 卵径 0 . 8 一 1 . 0毫米左右, 吸水后膨胀到 1 . 3 一 1 . 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 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 50 %一 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 6 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 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 9 一 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 , 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 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 ,同 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 可在 10 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 脱落沉到水底。 5. 泥鳅的生长 一般刚孵化出的鳅苗,体长约 0 . 3 厘米,生长 1 个月可达 3 厘米左右,再生长 1 个月 可达 5 . 5 厘米左右。当年的泥鳅可以长至 10 厘米,体重 9 . 6 克以上,达性成熟。成熟 以后的泥鳅其生长速度自然就会减慢(当年泥鳅的日增长速度在 5 月份时为 0 . 1867 厘 米) 。因此,泥鳅殖周期为 1 年。第二年的生长速度较第一年的慢得多,体长可长到 13 6 ***********************泥**鳅**与****殖********************** 厘米以上,体重 50 克左右。据报道,泥鳅最大个体长达 20 厘米,重 100 克左右。 6. 6.泥鳅的摄食与消化 泥鳅的摄食量一般都比较大,随着个体的增大,一次饱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逐渐降低,一次 饱食时间逐渐延长。相反地,日粮占体重的百分比例则有随着个体增大而升高的趋势。在饵 料生物丰富的条件下,体长 7 一 12 厘米的成鳅日平均饱满度指数在 10 左右。 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即在 7 一 10 时和 16 一 18 时,早晨的 5 时前后有一个摄食低潮。 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较植物性饵料快, 其中对浮萍的消化速度最慢, 约需 7 个 小时。消化蚯蚓速度较快,约需 4 . 5 个小时。 7. 7.泥鳅的食性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 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 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 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 食物团中, 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 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 30 %。全长 5 一 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 全长8 一 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 、 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 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 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 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 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 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 7 ***********************泥**鳅**与****殖********************** 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 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 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 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 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 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 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生物饵料来喂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 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 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则可以食 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无论是摄食天然饲料, 还是摄食人工饲料, 都表现出对动物性饲料有明显的喜食性 。 由于泥鳅的食性杂,所摄取的饵料来源广且又丰富,对泥鳅的快速生长,产量较高起十分重 要的作用。 8. 8.泥鳅的善逃逸性和夜食性 ( 1 )善逃逸 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 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鳅池的进出水口逃走。 因此,泥鳅时务必加强防逃的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有堵塞现象,是否完好 , 要及时排水,防止池水溢出,造成泥鳅逃逸。 ( 2 )夜食性 泥鳅习惯在夜间吃食,但在产卵期和生产旺盛期间白天也摄食。在人 工殖时,经过驯化也可改为白天摄食。无论是幼鳅,还是成鳅,对于光的照射都没有明 显的趋光或避光反应。 9. 泥鳅的耐低氧性 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 8 ***********************泥**鳅**与****殖********************** 能,当水温上升或水中缺氧时,泥鳅垂直游窜到水面吞吸空气,下沉时会发出身体拍击水面 的响声。吞吸的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多余的废气及肠中所产生的二氧化 碳则由肛门排出体外。有试验证明:在水温 24 . 5 ℃ 时,泥鳅幼鱼的窒息点为 0 . 48 毫克 /升,成鱼的窒息点为 0 . 24 毫克/升。比青鱼、草鱼、鲢、鲫等 ( 0 . 58 一 0 . 99 毫克/ 升)要低,仅比鳙( 0 . 23 毫克/升)高。因此,泥鳅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他殖鱼类,既适 合于高密度殖,有很大增产潜力,又可在运输时不易因缺氧而死亡。由于皮肤和肠都能进 行呼吸,所以,泥鳅的呼吸没有比较稳定的频率,鳃盖的启闭,快时难以数清其活动次数, 慢时每分钟只有数次,甚至可以停止 1 一 2 分钟。曾有试验:在干燥的玻璃缸中,放全长 4 一 5 厘米的泥鳅(当年幼鱼)存活 1 小时,放全长 12 厘米的成鳅存活 6 小时,将它 们再放回水中时仍能活动正常 10. 10.泥鳅的底栖性和喜温性(l )底栖性 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沼、水田等软泥 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一般情况,几乎不游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 ( 2 )喜温性 泥鳅适宜水温为 15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5 一 27 ℃ 。当夏天水 温超过 34 ℃ ,冬天水温低于 6 ℃ ,或枯水期天旱干涸时,泥鳅会潜到 10 一 30 厘米深 的泥层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在休眠期间,只要泥层中稍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 命。这是因为,泥鳅除了能够用鳃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 11. 11.泥鳅的骨骼结构 泥鳅的骨骼共有 234 块,其中包括:头骨 30 块,眼窝内骨系 10 块,鳃盖骨系 12 块 , 颚弓 8 块,舌弓15块,鳃弓 26 块,中轴骨 109 块,肩腰带 16 块,魏氏器 8 块(背肋 30 余根全部除外) 。 ① 头骨:头骨全长仅 25 毫米,前端由犁骨、鼻骨和前鼻骨组成 1 个约有 6 毫米2 左右的三角形的面积,在三角形的中间隔以鼻骨大脊状隆起,该隆起正嵌于左右额骨的愈合 缝之间。而在三角形顶端有 3 个呈品字形的小圆突,此是前鼻骨的外端。头骨总的形状是 前端尖而后端宽。 头骨有前鼻骨 2 块,鼻骨 1 块,犁骨 2 块,前额骨 2 块,眶蝶骨 2 块,捩骨 2 块 , 额骨 2 块,顶骨 2 块,上枕骨 2 块,外枕骨 2 块,基枕骨 1 块,鳞骨 2 块,腭骨 1 块 , 副蝶骨 1 块,前耳骨 2 块,上耳骨 2 块,翼蝶骨 2 块。 眼窝内骨系和眼窝外骨系:泥鳅的眼睛很小,在眼周围找不到有骨骼的痕迹,泥鳅上下 颚周围有触须可助其营感觉作用,另外泥鳅经常居住于泥土中,因此眼睛很小,所以其眼窝 外骨系很可能是退化了。但眼窝内骨系则完全与鲤科鱼类的一样,仍有 5 对骨片组成,薄 弱而小,但如果把在鳃盖骨和眼窝后方之间的 3 块肌肉掀开,则很清楚地看到薄而透明的 这五对骨片。它们是翼骨 2 块,前翼骨 2 块,后翼骨 2 块,方骨 2 块,续骨 2 块。 鳃盖骨系:有前鳃盖骨 2 块,鳃盖骨 2 块,后鳃盖骨 2 块,间鳃盖骨 2 块。 颚弓:上颚有前颌骨 2 块,上颌骨 2 块;下颚有下颌骨2块,关节骨 2 块。 舌弓:共有15块骨片组成,其中舌内骨 2 节,基舌骨1块,角舌骨 3 对和鳃皮辐射骨 3 对。 鳃弓:第 1 一 4 对鳃骨的下鳃骨内弓上有小锯齿状突起。下鳃骨细长,上鳃骨背面有 1 个关节窝。第 5 对鳃弓即喉齿,共 15 枚,排列一行呈弓形线。第 1 齿很小,第 2 一 4 齿最大,同时高于其他各齿。从第 5 齿开始逐渐变小。在第 3 齿的外侧和第 1 齿的下方 9 ***********************泥**鳅**与****殖********************** 各有细长的突起,该 2 个突起之间形成半圆形。另外左右的第 5 对鳃弓的自然状态是相接 着的。舌颚骨有 2 节,第 1 节较粗,第 2 节细小。鳃弓结构见图。 ② 中轴骨:泥鳅的椎骨约有 49 一 51 个。第 4 一 29 椎体上着生有 24 一 26 对腹 肋。中轴骨全长约 164 毫米。第 20 一 23 椎体背方的神经棘之间插有背鳍的鳍条 7 根 。 第 26 一 28 椎体的腹肋之间嵌着腹鳍的鳍条 5 根。第 31 一 33 椎体的脉弓之间嵌有臀 鳍的鳍条 5 根。 泥鳅的中轴骨自第 3 椎骨开始有前关节突,但还不太显著。第 4 一 27 椎体的前关节突已 很显著了。第 28 一 30 椎体有显著的前关节突和不显著的后关节突,第 31 一 50 椎体的 后关节突也很清楚了。 另外, 4 一 49 椎体上还有横突。 32 椎体才开始有基突, 33 第 第 第 一 50 椎体的基突很显著。 ③ 四肢骨:分肩带和腰带。肩带有上锁骨2 块,锁骨 2块,乌喙骨2块,肩胛骨2块 , 鳍担骨3块,腰带仅有无名骨2块。 ④魏氏器:有三角骨2块,舟状骨2块,间插骨2块,带状骨2块。 12. 12.泥鳅的体内组织 泥鳅第一对鳃弓上的外侧鳃耙数 14 一 16 个,多数在 16 一 18 个;第 1 一 4 对鳃弓上 的鳃耙呈短棒状突变起,前端稍尖,排列稀疏。泥鳅的咽喉齿 1 行,为 13 一 15 / 15 一 13 ,生于第 5 对鳃弓上,排列呈“ V ”形。第 1 一 6 齿较大,尤以第 2 、 3 齿最大,高、 宽均大于其他各齿,后边各齿逐级变小,排列逐级紧密,每个咽喉齿向内侧弯曲略成钩状。 脊椎骨数为42 一 49 枚。食道短而细,胃壁厚,前部约 1 /3膨大形成“工”形胃,在中部有 3 一 5 圈的螺纹形状的卷曲。肠管粗而短,呈直线状,壁薄而有弹性,后肠逐渐变细。其肠 长占体长的百分比例随体长的增加而略有降低。鳔小,呈双球形,前部包于骨质囊内,后部 细小游离。 泥鳅的肠壁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网,能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泥鳅的眼退化变小,而 5 对须极其发达,须的尖端有能辨别饵料发出的微弱的化学分 子变化的味蕾。可有效地弥补其视力衰退的不足,是寻觅食物的灵敏的“探测器”。 13. 13.泥鳅的外部形态 ( l )体形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 之比为 1 . 7 : 8 。 ( 2 )头部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 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 裂止于胸鳍基部。 ( 3 )须 泥鳅的须有 5 对,其中吻端 1 对,上颔 1 对,口角 1 对,下唇 2 对 。 口须最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长达盖骨。泥鳅的这 5 对 须 , 对触觉和味觉极敏锐。 ( 4 )鳞 泥鳅头部无鳞,体表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 125 一 150 枚。 ( 5 )体表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 2 /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 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 6 )鳍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 3 根,分支鳍条为 8 根,共 11 根。背 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 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 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10 ***********************泥**鳅**与****殖********************** 14. 泥鳅的种类与分布 1 .种类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本属种类较多,有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大鳞泥鳅( Misgurnus dabryanus) 、内蒙古泥鳅(埃氏泥鳅) ( Misgurnus bipartitus ) 、青色 泥 鳅(Misgurnus lividus) 、拟泥 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guichcnot)、 二色中泥鳅(Mesomisgurnus bipartitus)等。在全世界有 10 多种,外形相差无几,通常 供殖的主要是泥鳅。 最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又发展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和日本的川崎 泥鳅。 2 .分布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 , 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泥鳅的病害防治 1. 1.泥鳅的非生物敌害对象主要是农药中毒。尤其在稻田鳅时,为防治水稻病虫害常使用各种农药,但为兼顾稻 田殖的泥鳅,必须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 -2. 2.泥鳅的常见病害---生物敌害敌害种类有水蛇、鸟、凶猛鱼类、青蛙、水鼠、黄鳝、鳖、水蜈蚣、红娘华等。 【 防治方法 】 在放鳅种前彻底清塘;饲管理期间,要及时清除生物敌害,特别是 鳅苗、种池的管理要加强。对水蜈蚣、红娘华的清除,每立方米水可用 95 %的晶体敌百虫 0 . 5 一 1 克化水全池泼洒;对水蜈蚣,也可在水蜈蚣聚集的水草、粪渣堆处,按每平方米 泼洒 2 一 3 克的用量,进行杀灭,效果较好。对于水蛇,用硫黄粉来驱赶,效果十分显著 。 方法是:池塘用药按每亩用硫黄粉 1 . 5 千克,将其撒在池堤四周;稻田用量为每亩 2 千 克硫黄粉,在田埂四周撒 0 . 75 千克,鱼沟、鱼溜边撒 0 . 5 千克,田中撒 0 . 75 千克 -3. 3.泥鳅的常见病害---气泡病因水质变化,水中氮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引起。所以,在培育鳅苗时,应避免投饵过多或 用肥过量。 【症状 】 鳅体肠肚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不由自主地浮在水面,时间长了就死亡。 【 防治方法】平时多加注新鲜水。发此病后,赶紧换水,其换水量在 1 / 3 以上。 11 ***********************泥**鳅**与****殖********************** -4. 4.泥鳅的常见病害---小瓜虫病为多子小瓜虫寄生。 【症状 】 肉眼观察,病鳅在皮肤、鳍、鳃上布满白点状孢囊。 【防治方法】体有小瓜虫的病鳅,可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 10 一 20 克,浸泡15一 20 分钟。鳅池发此病,可先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 5 一 7 克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每立方 米水用甲醛溶液 20 一 30 毫升溶水全池泼洒;第三天换入洁净水 1/2左右,或者每立方米 水体用硫代硫酸钠 1 . 5 克化水全池泼洒;第四天每立方米水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 1 . 0 % ) 1 一 2 克化水全池泼洒。 -5. 5.泥鳅的常见病害---三代虫病 由一种胎生单殖类吸虫引起的鱼病,又称环指虫病。虫体呈纺锤形,体前端有 4 个黑点, 体后端有一固着盘,盘上有一对大钩和数对小钩。此虫三代同体,在成虫体内可见子代和 孙代的胎儿雏形,故名为三代虫。 【 症状 】 病原体寄生在鱼体体表或鳃部,可致鳅种死亡。 【流行时间】每年 5 一 6 月份。 【预防措施】用生石灰清塘杀虫, 以及在鳅种放前用 5 % 食盐溶液浸洗 5 一 10 分 钟。 【 治疗方法 】 发病后,每立方米水用 2 一 3 克高锰酸钾;或每立方米水用 0 . 5 一 0 . 7 克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 -6.泥鳅的常见病害---舌杯虫病 由纤毛虫纲的舌杯虫寄生所致。虫体伸展时呈高脚酒杯状,体前有一圆盘状口围盘,边缘 生有纤毛;虫体中部有一卵形大核;体长 50 微米左右。 【 症状 】虫体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内,平时摄取周围水体的食物营,对泥鳅没 有多大影响。但若鳅苗被大量虫体寄生,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引起死鱼。一年四季 都会发病,以 5 一 8 月份较为普遍。 【 预防措施 】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鳅种放前每立方米用 8 克硫酸铜溶液浸洗15 一 20 分钟。 【治疗方法】鱼发病后,每立方米水可用 0 . 7 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5 : 2 )合剂化 水全池泼洒。 -7. 泥鳅的常见病害---车轮虫病 由纤毛虫纲的车轮虫寄生所致。俯视车轮虫呈圆形,直径一般为 50 微米;侧视车轮虫像两 重叠的碟片,腹面环生纤毛。 虫体活动时,以纤毛做车轮般转动。多寄生于泥鳅鳃部和体表 。 【症状】患病鳅初时摄食量减少,离群游;严重时虫体密布,鱼不游呆滞不动,鳃微动。 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12 ***********************泥**鳅**与****殖********************** 【流行时间】 5 一 8 月份发病较多。 【预防措施】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鳅种放前每立方米水用 7 一 8 克硫酸铜溶液浸 洗15一 20分钟。 【治疗方法】 用每立方米水 0 . 7 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5 : 2 ) 合剂全池泼洒;或每 立方米水用 30 克甲醛溶液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用 0 . 5 一 0 . 7 克晶体敌百虫化水全 池泼洒。 -8. 8.泥鳅的常见病害---打印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感染而致。 【 症状 】 病灶一般椭圆形、圆形,浮肿并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流行时间】主要流行于 7 一 8 月份。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用 1 克漂白粉或 2 一 4 克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或用漂白 粉和苦参交替治疗法;第一天,每立方米水泼洒 1 . 5 克漂白粉,第二天,每立方米水用 5 克苦参熬成的溶液,全池拨洒,连续 3 次交替使用,用药 6 天;对患病成鳅还可用 2 % 浓度的石炭酸或漂白粉直接涂于患处 -9. 9.泥鳅常见病害---赤鳍病(腐鳍病、烂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 症状】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 不摄食,衰弱至死亡。 【流行时间】 主要流行于夏季,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用 1 %一 5 %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 10 一 15 分钟;每天 浸洗 1 次,连续浸洗 5 天;或用 1 %一 2 %四环素溶液浸洗 12 小时。 -10. 10.泥鳅常见病害---水霉病由水霉、腐霉等真菌而致。 【 症状 】 病鳅活动迟缓,食欲减退或消失。初期在病灶四周出现浑浊的小白斑,而后 菌丝向外伸展,呈灰白色、柔软的棉絮状,肉眼即可识别。 在低温阴雨天气,鳅卵孵化过程中易感染;在拉网或运输过程,因操作不慎造成鳅体体 表受伤也极易感染,严重时可致其死亡。 【 防治方法 】 对鳅卵防治是,用 5‰食盐水浸洗卵 1 小时,连续用 2 一 3 天;或 用 0 . 04 %的食盐加 0 . 04 %的小苏打浸洗 20 一 30 分钟。对病鳅用 2 %一 3 %浓度 的食盐水浸洗 5 一 10 分钟;也可用医用碘酒或 1 %浓度的高锰酸钾涂于鳅病灶;还可用 0 . 04 % 的食盐加 0 . 04 %的小苏打全池泼洒。 11. 11.泥鳅常见病的诊断方法 泥鳅发病以后,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因此,要及时诊治其病害。正确诊断鳅病是有 效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因此,必须首先对有病的泥鳅进行正确的检查和诊断,才能对症下 药,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鳅病的诊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鳅病提供依据。 13 ***********************泥**鳅**与****殖********************** 泥鳅患病后,不仅在身体上表现出症状,而且在鳅池中也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如 有的病泥鳅身体消瘦、柔弱,食欲减退,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手抓即着;有的 病鳅在池中表现出不安状态,上下窜跃、 翻滚,在洞穴内外钻进钻出;有的体表黏液脱落等 。 这些情况可能就是泥鳅发病了。诊断时应细心观察,一般先仔细观察鳅群体症状,再观察个 体症状。 同时, 注意观察和了解有无有毒废水流入鳅池, 投饵、 施肥是否过多而引起水质恶化 , 并对水温、水质、 pH 、溶氧和以前发病及用药等情况做详细调查。总之,现场调查是诊 断鳅病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2 . 鳅体检查 一般采用刚死没有腐烂变质或者是快死的病鳅或者是病害症状明显的病 鳅,鳅体应保持湿润,方法是按照先体表后体内、先目检后镜检的顺序进行。 ( l )体表检查 将病鳅置于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睛、体表、肛门、尾 部等处细致观察。大型的病原体通常很易见到,如水霉、车轮虫、小瓜虫等。小型的病原体 ,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根据所表现的症状来辨别。如泥鳅背部表皮出血发炎,严重时溃烂掉 鳍条,为赤鳍病;鳅体特别是尾部出现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时可看到骨骼,则为打印 病等。 ( 2 )体内检查 体内检查以检查鳃为主。解剖鳅体,取出鳃,从前看到后是否有寄生 虫(车轮虫、舌杯虫等) ,然后根据观察到的虫体及数量,确定可能为何种寄生病。 以上检查,一般以目检(即肉眼检查)为主,镜检常用于细菌性疾病、原生动物等疾病 的确诊和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是取少量病变组织或黏液、血液等,以生理盐水稀释后 在显微镜、解剖镜或高倍放大镜下检查。 在诊断过程中,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鳅体检查的情况综合分析,找出病因,做出正确 的诊断,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12. 12.泥鳅病害的预防 泥鳅在天然水体中病虫害较少,但是在人工饲管理不善或环境严重不良等情况时,泥鳅发 病的几率增多,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因此,不能忽视泥鳅的病害。但是由于鳅病初 期不易观察,后期又不易治愈,而且殖无公害泥鳅所用药物都有限量,所以我们一般以预 防为主。 1 .生态预防 泥鳅病预防宜以生态预防为主。其病害预防措施有: ( l )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 鳅场建造合理,满足泥鳅的各种生活习性要求。 ( 2 )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加强水质和水温的管理,详细方法可参见前面第一章五 (四)苗种的饲管理“五防”部分。 ( 3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鳅池中种植挺水性植物和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等漂 浮性植物。 2 .药物预防 详见前面第一章的五(四)苗种的饲管理“四消毒”部分。 14 ***********************泥**鳅**与****殖********************** 人工泥鳅 1. 1.泥鳅主要病害防治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丰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 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 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殖品种。 泥鳅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 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烂鳍病: 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 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办法是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1克呋喃唑 酮全池泼洒。 赤鳍病: 15 ***********************泥**鳅**与****殖********************** 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 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 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是应避免鱼体受伤, 苗种放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 水霉病: 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 防治方法是在捕捉、 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 打印病: 病灶一般呈椭园形,园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份。治疗 上可用1克/立方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 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 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 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 16 ***********************泥**鳅**与****殖********************** 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 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 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 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 、 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防治办法是每立方米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 白身红环病:病鳅身体呈灰白色,出现红色环纹。此病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所致。防 治办法是将病鳅移入静水池中暂一段时间。 气泡病: 病鳅鱼苗浮于水面。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防治办法 是每亩用食盐4-6公斤全池泼洒;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 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其他敌害防治: 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 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 虫按5克/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17 ***********************泥**鳅**与****殖********************** 2. 2.泥鳅的捕捞与运输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丰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 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 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殖品种。 捕捞泥鳅,通常采用冲水、诱捕、干塘等方法进行。 冲水法: 将捕捞工具放在进水口,然后放水进池。泥鳅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于进水口附 近。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泥鳅捕获。 诱捕法: 把煮熟的牛、 羊骨头或炒制的米糠、 麦麸等诱饵放在网具或鱼笼中, 用其香味引来泥鳅 。 干塘法: 冬季,水温降至15℃-12℃时,泥鳅就会钻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干塘捕捉。先把水排干, 将池塘、稻田划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便于捕捉。 泥鳅多为鲜活销售,如运输不当易导致死亡,造成损失。可用竹箩运输,每只竹箩装泥 鳅25公斤,装运时在竹箩底部铺上塑料薄膜,加水2-2.5公斤,然后放入活泥鳅;运输途中, 每隔1.5小时加1次水,可确保泥鳅鲜活。 18 ***********************泥**鳅**与****殖********************** 3. 3.泥鳅殖六要点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因此, 泥鳅的人工殖已越来越为广大殖户所看好。由于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 状态,所以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 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做好 以下六点: 饲环境 泥鳅的饲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 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殖用水。 苗种放前, 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 、 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 , 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苗种消毒 苗种放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放密度 在泥鳅殖期间,如放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 鳅患病。一般放体长3-4厘米的夏花每平米100-150尾,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每 平米50-80尾,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量。 饲料管理 19 ***********************泥**鳅**与****殖**********************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 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 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水质管理 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 可弥补人工饲料营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 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 4. 4.泥鳅殖技术要点 泥鳅是一种营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 严格,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殖,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 的有效途径。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平方米 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 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 一个6~8平方米的集鱼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厘米 左右,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二、苗种放 池塘殖成鳅,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 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 病发生。 三、饲管理 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 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 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2?饲方法:人工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 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 , 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 以傍晚投饵为宜。 3?日常管理: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 氧窒息死亡, 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 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 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 , 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此外,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捕捞 方法 1?冲水捕捞法: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 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 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2?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 20 ***********************泥**鳅**与****殖********************** 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 28℃时诱捕效果最佳。 5. 5.泥鳅人工殖 1.池塘殖: 池塘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 米,池底铺15--20厘米 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 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 放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 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 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 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 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量。 要根 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 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 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 %。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投饵前应 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 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 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 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 2ppm 的漂 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2.池塘混 即和其它鱼类混。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这种殖方 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等和池塘殖相同。混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 喂较多饵料, 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 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 故这种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 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模式。 (1)稻田选择。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 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 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23放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 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 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 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 以防逃跑。 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 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 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殖 这种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 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 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鳅,每千方米可放 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 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 21 ***********************泥**鳅**与****殖********************** 6. 6.网箱泥鳅殖技术网箱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 得推广的实用殖技术。现将网箱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场地选择 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 好,且无工业污染。 二、网箱设置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 以10--20m2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ocm,网高视殖水体而定, 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 以上, 防止泥鳅逃逸, 箱底要着泥, 底层铺上20cm 厚的粪肥 、 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三、鳅种放 网箱鳅种放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 般每 m2放5一6cm 的鳅种900--1200尾。 四、饲管理 网箱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 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 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 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五、日常管理 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 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此外还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 敌害生物侵袭。 六、病害防治 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及时清除食台 上残饵,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漂白粉挂袋方法:用二层纱布包裹 modi 白粉 于食台周围. 7. 7.泥鳅殖简介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小鱼类,在分类上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广泛分布于我国辽河以 南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朝鲜和日本。我国各淡水水域,如湖泊、池塘、河溪、水沟、稻田 等处都有这种鱼。 泥鳅肉质细嫩,清香鲜美,营价值高,含蛋白质18.43%,脂肪 2.69%。泥鳅还是药用鱼类,味甘性平,暖中益气,滋补壮阳,消渴利尿,主治皮肤痘痒、 水肿、黄疸、痔疮下坠等。因此,泥鳅销路好,售价高,还是出口的水产品之一。单靠捕捉 天然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供应,开展人工殖大有可为。 泥鳅体细长,前部圆筒形,尾 部侧扁,头较尖,须5对,体披细小鳞,粘液丰富,适宜钻洞。泥鳅为底栖鱼类,喜栖息于 泥沙底的浅水体,白天常钻入泥土中,夜出活动觅食。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肠和皮肤也有呼 吸作用,当水中缺氧时,游到水面吞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故能适应底层静水体的缺氧 环境。如果水干涸则钻入淤泥中,靠湿润的环境行肠道呼吸,可长期维持生命。因此,泥鳅 可高密度饲,并易于运输。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体长5厘米以内的幼鱼, 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性,常摄食昆虫及其幼体、摇蚊幼虫、丝蚯蚓、 小型甲壳类、以及藻类、植物碎屑等。人工饲,鱼苗阶段可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也 可投喂昆虫、水蚤、丝蚯蚓等。鱼种阶段可投喂米糠、麸饼类、蚕蛹粉等,也可以施肥培育 浮游生物作鱼苗鱼种饲料。成鱼阶段用米糠、蚕蛹粉、麸饼粉等与猪粪或腐植质土混合制成 颗粒饲料或团状饲料投喂。日投饲量,鱼种阶段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 22 ***********************泥**鳅**与****殖********************** 开始时每天傍晚喂一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一次。 泥鳅生长适温 范围为15℃-30℃,最适25℃-27℃,此时生长最快。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 以上,食欲减迟,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至6℃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钻入泥中,呈不食 不动的休眠状态。人工殖,可在池边搭设阴棚,或在池角种植莲藕、茭白等挺水植物,以 供泥鳅在高温时避暑。 人工泥鳅,可建设专门的水泥池或挖小土池,也可以利用浅 水的小池塘或水田改建。殖场地除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清静外,还要求土质要 好,以粘土带腐植质土最为理想。要求蓄水深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5厘米的泥鳅鱼 种约100尾,经过3-4月便可达到体重10-20克的上市规格。 8.成泥鳅殖技术池塘成鳅 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设,面积一般 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0米,池塘可建成水泥地,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 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 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2.培水与放种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猪粪等有机 肥培育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公斤-30公斤。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规 格为3-4厘米的鳅种放密度为50-60尾,有水流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3 .饲料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 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 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 、 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泥鳅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 20-30摄氏度是适温范围, 2527摄氏度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15摄氏度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还应根 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掌握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 摄氏度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当发现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 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 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网箱成鳅 1.网箱设置 网箱可大可小,小面积以 1-2平方米为宜,大面积以20-40平方米为宜,网目0. 5-1厘米,网高1.5米。网箱设置在湖、 库边浅水或活水池塘内。箱底着泥,底层铺上20厘米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 箱水深30-50厘米。 2.鳅种放 网箱鳅种放量依据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 , 否则少放。一般每平方米可放3-4厘米的鳅种1000-2000尾。 3.饲料管理 网箱泥鳅以 人工投饵为主,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等,日投饲量为泥 鳅体重的3-5%,分早晨、中午、傍晚三次投喂。在日常管理上,要勤刷网衣,保持网箱水 体交换,溶氧丰富,并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 好。此外,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稻田成鳅 23 ***********************泥**鳅**与****殖********************** 1.稻田 凡泥质、弱碱性的稻田都可饲泥鳅。选作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 般以667平方米-2000平方米为宜。田埂要加固,进、出水口加设网栏,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 2-3平方米、深60厘米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坑 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这既作稻田水浅或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 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 鳅种放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天-4天在坑、沟内施 入腐熟的畜肥40公斤/100平方米,培肥水质,然后每亩放3-4厘米的鳅种2-2.5万尾。 3.饲 鳅种放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生活下脚料等, 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入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 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15千克。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 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因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并 经常检查拦鱼设施, 以防泥鳅逃跑。 泥鳅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 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函、稻田中都能殖。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 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 月份, 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 , 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 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 生长快。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 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 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 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 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 产卵多在清晨开始, 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 产卵过程需20~ 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 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 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 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 , 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 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 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 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 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 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 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 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 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 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ppm 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在池中孵化 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 尾为宜,密度 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 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 丝蚯蚓或蚕蛹等。经 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密度小 24 ***********************泥**鳅**与****殖********************** 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 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 并施 基肥培育饵料生物。 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 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 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阶段。 9.泥鳅基础知识一、怎样人工泥鳅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 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 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 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 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 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将粘 有卵粒的鱼巢及时取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 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B、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 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 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 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 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 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 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 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 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 时搅动水体, 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 使卵粒均匀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 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 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 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 深保持在20~30厘米, 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为宜, 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 。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 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 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 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 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 饲。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 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 次,投量为鱼体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 25 ***********************泥**鳅**与****殖********************** 当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阶段。 二、怎样暂泥鳅 A、水泥池 适用于较大规模出口中转基地。一般体积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 吨。每平方米暂泥鳅5-7公斤;流水、增氧设施条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 春天每天换新水排污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时注意投喂:如每30 公斤泥鳅投喂0.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鳅成活率至90%以 上。 B、网箱 小规模暂可用网箱,一般为2米×1米×1.5米。 网眼稀密视泥鳅大小而定。一 般小鳅可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鳅可用网目较大的布。一般每平方米可暂30 公斤。网箱鳅,平时要勤检查、勤刷网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类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规模的暂。如用72升容积的木桶,可放泥鳅10公 斤。开始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1/3左右。 D、鱼篓 一般用口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制鱼篓,篓内放聚乙烯布 , 篓上加盖(盖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响鳅呼吸) 。放在静水中暂,一篓装泥鳅7-8公 斤,若在微流水中每篓可装15-20公斤。 篓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鳅进行呼吸。应注 意:放在流水中暂时水流要缓慢,若太急鳅会患细菌性鱼病。泥鳅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 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 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 健壮、无病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个体,雄鳅可以 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三、怎样巧捕泥鳅 A、池塘拉网捕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 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 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 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B、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 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 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 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 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 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 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 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 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 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 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 到大量泥鳅。 26 ***********************泥**鳅**与****殖********************** C、药物驱捕 稻田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 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 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 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 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 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 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 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 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 鳅,可移到他处暂,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 左 右 ) 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 此 , 法需注意: 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 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D、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 。 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 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厘米、 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 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 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 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 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E、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 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 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 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 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10.泥鳅人工殖技术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泥鳅体延长,亚圆筒形,长10多厘米;黄褐色,具不规 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须;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丰富,据分析,泥鳅含 人体必需有的多种营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 量元素,其中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22.6克,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对 环境适应力很强,容易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人工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 泥鳅生命力强,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习广杂,繁殖力高。泥鳅栖息于静水 的底层和有腐殖质淤泥中,喜在底层活动;夜晚出来觅食,以昆虫、扁螺、水草为主食,也 食腐殖质。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广,能进行呼吸,当水中缺氧时,除鳃外也能在 水面用肠呼吸,这多发生在气候骤变、低压暴雨来临前。冬季水干涸钻泥中,靠湿润环境行 肠管呼吸,也能维持生命活着。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上升 30qc 以上,即钻人泥底或草 层中栖息。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4—10月份 生长旺盛。喜夜间觅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饲料。 27 ***********************泥**鳅**与****殖********************** 我国广阔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涧沟渠,尤其烂泥田、山垅田、门前屋后肥沃田以及 山塘水库、井潭底土等,凡富含有机质的肥水、淤泥中,都可泥鳅。其殖技术如下: 一、建造池塘殖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面积以100— 150平方米为宜,种苗地可 小一些, 30—50平方米为佳。池深一般50— 100厘米。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 光土壁。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为了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进、出口用铁丝网或 塑料网、篾闸围住。池底挖松30—40厘米厚土层,或增添些泥浆,以供泥鳅避暑、御寒、逃 藏及栖息之用。 二、加速苗种繁殖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 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 4000—7000粒。亲鱼选择标准 : 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色地正常,体表粘液多,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为 佳。鉴别雌雄方法: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形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 期,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 精液溢出。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 放入清水, 待毒性过后, 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每亩20公斤投入池中进行饲。 水温上升15℃ 以上时,用树枝、棕片、冰草等制作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早晨把附 着卵块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出鳅苗长3—4毫米,附着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 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在鳅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 粉为主,后期改为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 2次,投喂量占放量10% 左 右 , 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厘米,移暂池或稻田放;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这时 即可投放池塘殖。 三、饲管理 1.池塘饲法:放前先清池,池底铺20厘米左右脂泥。水深40— 50厘米,施肥培育肥水 , 然后投放鳅种,每667平方米投2.5—3万尾。投喂人工饵料,如小型甲壳虫类、昆虫、蝇蛆 、 蚯蚓、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麦麸、米糠、豆渣等,有时也食水底腐殖质和泥渣及有机 碎屑等。每天投喂量按放泥鳅的体重计算,一般3月份为10%,4—6月份为4%,7—8月份 为10%,9—10月份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饵。同时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 培浮游生物。水温达30℃,要常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降低水温。当发现泥鳅游到水面 浮头“吞气”时,这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 施人牛、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一般泥鳅长达20厘米左右时,即可捕获上市出售。 2.稻田饲法: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每平方米水面投10—12毫米鳅种30—50尾。 在放前应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再在靠 近排水口处,挖个6—7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鱼坑,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栖息 地,又便于起捕。食物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质恶化。在稻田 里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到割稻时可捕捞,每亩约可产成鳅量25—35公斤。 28 ***********************泥**鳅**与****殖********************** 11.无公害泥鳅殖技术规范前 言 DB33/ 561-2005 无公害泥鳅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 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 DB33/ 561-2005 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志明、张玉明、胡廷尖、黄小红。 引 言 泥鳅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达21%,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 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 产量大为减少。人工殖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殖区域在省内外迅速发展。为了规范 泥鳅无公害殖的生产环境,推广泥鳅殖技术,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泥鳅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s)无公害殖的环境要求、鳅苗培育、鳅种培育、 食用鳅饲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泥鳅的池塘殖和稻田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殖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要求 3.1 场地选择 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 GB/T 18407.4的规定。 29 ***********************泥**鳅**与****殖********************** 3.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的规定,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51的规定。 3.3 殖池 应选择或建造条件良好的池塘, 以水泥池或三合土池为好, 水泥池底部要求铺有15cm~20cm 的壤土为佳, 土池底质不宜为沙质土, 池塘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围造, 池壁高80cm~100cm , 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围住,筛绢网目为0.15mm(20目)。 4 鳅苗培育 4.1 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10d~15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 池水深7cm~10cm 时,每667M2用生石灰量75kg~150kg(加水溶化,趁热全池泼洒) 。如 果池水无法排干, 用20mg/L 的漂白粉用量进行清塘 (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 立即遍洒全池)。 清塘后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过滤。 4.2 饵料培 4.2.1 豆浆培育法。 鳅苗下塘后,每天须泼洒2次豆浆(每100m2水面共需干黄豆0.5kg 左 右 ) 。下塘 5天后,每天 的黄豆用量可增加至每100m2水面共需干黄豆0.75kg 左右。泼浆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 4时~5时各一次。 4.2.2 肥水培育法。 施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最好是鸡鸭粪,用量为每667m2用100kg~200kg。水色以黄绿色 为宜。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4.3 鳅苗放 4.3.1 鳅苗来源 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专业性鱼类繁育场。外购鳅苗应检疫合格。 4.3.2 放 鳅苗放前,须先在同池网箱中内暂半天,并喂1只~2只蛋黄浆。向网箱内放入鳅苗时, 温差不超过3℃,并须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经过暂的鳅苗方可放入池塘,以提高放 的成活率。放密度为750尾/m2~1000尾/m2。有半流水条件的(如孵化池、孵化槽等) 可放1500尾/m2~2000尾/m2。 4.4 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以50cm 为宜。鳅苗经过若干天饲后,应适当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 注水的数量和次数, 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隔1周注水一次, 每次注水15cm 左右 。 保持透明度20cm~30cm. 4.5 日常管理 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群集在水 池侧壁下部,并沿侧壁游到中上层(很少游到水面) ,这是池中缺氧的信号,应立即换水。 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此外 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5 鳅种培育 5.1 培育池准备 5.1.1 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同4.1。 5.1.2 饵料培 30 ***********************泥**鳅**与****殖********************** 鳅种培育应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在饲期间,可用麻袋或饲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池中作 为追肥。有机肥的用量为0.5kg/m2左右。 5.2 鳅种放 5.2.1 鳅种质量 放的夏花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3cm 以上。外购泥鳅夏花应检疫合 格。 5.2.2 放 基肥施放后7天即可放。一般放密度为200尾/m2~300尾/m2泥鳅夏花,还可少量放滤 食性鱼类,如鲢、鳙。有流水条件的,放密度可加倍。 5.3 饲管理 5.3.1 饲料 除用施肥的方法增加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 动物性饲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酱油粕等植物性饲料,以促进泥 鳅生长。 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完全过度到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含量 为30%,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性和植物性原料的 比例为3:2,用豆饼、菜饼、鱼粉(或蚕蛹粉)和血粉配成。水温升高到25℃以上,饲料中 动物性原料可提高到80%。 5.3.2 投饲量 水温25℃以下时,饲料的日投量为鱼体重的2%~5%;25℃~30℃为5%~10%;30℃以 上 , 则不喂或少喂,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上午喂30%、下午喂70%。经常观察泥鳅吃食情况, 以1h~2h 内吃完为好。另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 5.3.3 投饲方法 将饵料搅拌成软块状,投放到离池底3cm~5cm 处的食台上。切忌散投。 5.3.4 日常管理 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检查防逃设施有无损坏,发现漏洞及时抢修。每日观察泥鳅吃食情况及 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施追肥调节,保持透 明度15cm~25cm。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池水成5mg/L~lOmg/L 的浓度。 6 食用鳅饲 6.1 池塘殖 6.1.1 殖池准备 选择面积为667m2~2000m2的池塘,在食场上搭一个遮阴棚。清塘消毒、饵料培同5.1。 6.1.2 鳅种放规格为5cm 以上,要求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无病无畸形。放量为放0.75 万尾/100m2~1.0万尾/100m2。放前用4%~5%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15℃时,浸洗 20min~30min。 6.1.3 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cm~25cm 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 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mg/L 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定期泼洒浓度为5mg/L~lOmg/L 的生石灰,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6.1.4 饲管理 6.1.4.1 饲料种类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泥鳅的饲料组成与水温有关,25℃以下以植物性饲料为主,25℃以上以 31 ***********************泥**鳅**与****殖********************** 动物性饲料为主。 殖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 应投喂鱼粉、 动物肝脏、 蚕蛹、 ( 粉 ) 猪血 等动物性饵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性饲料。 6.1.4.2 投饲量 泥鳅通常在水温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为鱼体重的2%。当水温达到20℃~28℃时,投饵 量增至鱼体重的10%~15%。一天分三次投喂。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减少 。 6.1.4.3 投饲方法 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的粘性饵,置于盘中沉到离池底3cm~5cm 处的食台上 6.1.5 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泥鳅的活动情况;及 时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防止逃逸。 6.2 稻田殖 6.2.1 稻田选择 选择弱酸性, 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 田埂高出稻田水面20cm—30cm, 或设置高出水面20cm~ 30cm 的围墙,或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板等,以防泥鳅潜逃。进出口要设拦网。在田中开 挖鱼沟、鱼溜和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 6.2.2 天然饵料培 在沟、溜内施放鸡、牛、猪粪等肥料,让其大量繁殖天然浮游生物,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追肥。 6.2.3 放 在放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再放夏花或鳅 种。规格为3cm 米左右的夏花,5厘米左右的鳅种,放量为2万尾/667m2~3万尾/667m2, 放量为2万尾/667m2。 6.2.4 投饲管理 泥鳅不影响稻田正常施肥。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 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鳅种放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3d~4d 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 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2次: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3%~8%,每次投喂的饲料 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超过两小时应减少投喂量。 当天然饵料不足时,要投喂鱼粉、动物肝脏、鱼类废弃物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蔬菜等植物 性饵料。 6.2.5 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时,将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以防泥鳅逃逸。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检查进排 水田拦鱼设施,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当水温超过30℃时,要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 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如泥鳅时常游到水面”换气”或在水面游动,表明要注入新水,停 止施肥。 在鳅稻田防病治虫时,要正确选用对症农药, 掌握放药浓度、时间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 、 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放药后及时换水。 6.2.6 收获时间 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6月前捕获。 7 病害防治 7.1 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 ―― 放前对殖池进行清整消毒; 32 ***********************泥**鳅**与****殖********************** ――鳅苗(种)放前严格消毒; ――控制水质,投喂新鲜饲料; ――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根据水质情况,对水体进行消毒。 7.2 常见病防治 7.2.1 疾病种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 鳍病、烂尾病,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 7.2.2 防治措施 寄生虫主要危害苗种, 可采用0.6mg/L 浓度硫酸铜溶液或与硫酸亚铁组成的合剂(5:2)来防 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用0.3mg/L 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赤皮、腐鳍、烂尾通常是 因为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擦伤鱼体和水质恶化等因素诱发。采用0.3 mg/L 二氧化氯或 0.8mg/L~1.0mg/L 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 lOmg/L 的土霉素浸泡消毒,可防治这些细菌 引起的疾病。 7.2.3 用药方法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的规 12. 12.泥鳅基础知识一、怎样人工泥鳅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 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 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 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 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 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 及时取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 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B、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 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 (LRH-A) 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 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 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 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 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 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 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 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 , 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 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 防寄生水霉。 33 ***********************泥**鳅**与****殖**********************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池中孵化 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为宜,过 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 一日数次,投喂量以 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 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 育。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 行成鱼饲。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 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次 , 投量为鱼体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 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阶段。 二、怎样暂泥鳅 A、水泥池 适用于较大规模出口中转基地。一般体积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吨。每平方 米暂泥鳅5-7公斤;流水、增氧设施条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春天每 天换新水排污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时注意投喂:如每30公斤 泥鳅投喂0.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鳅成活率至90%以上。 B、网箱 小规模暂可用网箱,一般为2米×1米×1.5米。 网眼稀密视泥鳅大小而定。一般小鳅可 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鳅可用网目较大的布。一般每平方米可暂30公斤。 网箱鳅,平时要勤检查、勤刷网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类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规模的暂。如用72升容积的木桶,可放泥鳅10公斤。开始 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1/3左右。 D、鱼篓 一般用口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制鱼篓,篓内放聚乙烯布,篓上加 盖(盖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响鳅呼吸) 。放在静水中暂,一篓装泥鳅7-8公斤, 若在微流水中每篓可装15-20公斤。 篓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鳅进行呼吸。应注意: 放在流水中暂时水流要缓慢,若太急鳅会患细菌性鱼病。泥鳅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 。 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 旬至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 健壮、无病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个体,雄鳅可 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三、怎样巧捕泥鳅 A、池塘拉网捕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 34 ***********************泥**鳅**与****殖********************** 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 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 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B、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 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 。 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 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 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 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 到。这种方法宜在4~ 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 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 米 宽 , 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 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C、药物驱捕 稻田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 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 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 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 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 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 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 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 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 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 左 右 ) 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 , 此法需注意: 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 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D、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 述几种方法捕捞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 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厘米、 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 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 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 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 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E、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 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 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 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 挑出泥鳅放入容器, 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 13.泥鳅殖技术 35 ***********************泥**鳅**与****殖********************** 1.亲鱼选择:雌鱼最好是3龄,体重40~50克。雄鱼体重50~100克,体长10厘米以上。 2.自行产卵:开春后,将雌雄亲鱼按1∶1~1∶2比例放入生石灰消毒过的产卵池中,四 周插上鱼巢。每次产卵后应及时将有受精卵的鱼巢移至孵化池中孵化。 3.孵化:以水温20~28℃为宜。 苗种培育: (1)苗种培育池一般为50平方米左右,水深40~60厘 米 为 宜 。 (2)鱼苗下塘: 下塘前4~5天施少量的基肥以培泥鳅的适口饵料,放密度100尾/平方米左右。 (3)投 喂、防止缺氧泛塘。根据水质适当施肥投饵和加注新水。开始时以施肥、泼洒豆浆等办法培 浮游动物。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加喂粉状饲料。 (4)分塘:当泥鳅经过50~60天饲,长 到4~7厘米左右时要进行分塘。 池塘殖法: (1)池塘规格:5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40~50厘米,侧壁做好防逃设施 。 (2)放苗种:6克左右的苗种40~50尾/平方米。 (3)投饲管理:1.饲料种类:配合饲 料。2.投饵方法:100平方米设两只饲料台,定时定点饲投喂。3.投喂量:日投饵5%左 右。 稻田殖法:要求田埂高出水面20~30厘米或设置20~30厘米的围墙,田中间开几个坑 和几条沟。坑沟的面积为2~3平方米、深50厘米,沟深30~40厘米,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0~ 20%。 14. 14.成泥鳅殖技术池塘成鳅 1.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设,面积一 般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0米,池塘可建成水泥地,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 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 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2.培水与放种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猪粪等有 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公斤-30公斤。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 规格为3-4厘米的鳅种放密度为50-60尾,有水流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3 .饲料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 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 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 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摄氏度是适温范 围,25-27摄氏度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15摄氏度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 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掌握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 温达30摄氏度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当发现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 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 36 ***********************泥**鳅**与****殖********************** 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网箱成鳅 1.网箱设置 网箱可大可小,小面积以1-2平方米为宜,大面积以20-40平方米为宜,网目 0. 5-1厘米,网高1.5米。网箱设置在湖、库边浅水或活水池塘内。箱底着泥,底层铺上20厘 米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水深30-50厘米。 2.鳅种放 网箱鳅种放量依据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 每平方米可放3-4厘米的鳅种1000-2000尾。 3.饲料管理 网箱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 人工配合饲料等,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晨、中午、傍晚三次投喂。在日常管 理上,要勤刷网衣,保持网箱水体交换,溶氧丰富,并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 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此外,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稻田成鳅 1.稻田 凡泥质、 弱碱性的稻田都可饲泥鳅。 选作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 一般以667 平方米-2000平方米为宜。田埂要加固,进、出水口加设网栏,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2-3平方 米、深60厘米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坑和沟的 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这既作稻田水浅或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 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 鳅种放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天-4天在坑、沟内施入腐熟 的畜肥40公斤/100平方米,培肥水质,然后每亩放3-4厘米的鳅种2-2.5万尾。 3.饲 鳅种放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生活下脚料等,前 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入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 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15千克。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 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因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并经 常检查拦鱼设施,以防泥鳅逃跑。 泥鳅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函、稻田中都能殖。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 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 右 时 , 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 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 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37 ***********************泥**鳅**与****殖**********************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 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 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 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 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 钟 。 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 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 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 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 (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 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 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 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 水温20℃~ 25℃,经10~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 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 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 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 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 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 荡。孵化中可用0.1ppm 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在池中 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 尾 为 宜 , 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 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 10天左右的培 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 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 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 放种 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 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 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阶段。 15. 15.网箱泥鳅殖技术网箱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 得推广的实用殖技术。现将网箱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38 ***********************泥**鳅**与****殖********************** 一、场地选择 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 污染。 二、网箱设置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 宜 。 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ocm,网高视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 出水面40cm 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 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 泥土。 三、鳅种放 网箱鳅种放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 m2放5 一6cm 的鳅种900--1200尾。 四、饲管理 网箱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 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 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 %--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 五、日常管理 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 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 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此外还要防止农药、 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 六、病害防治 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及时清除食台上残饵,定期 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漂白粉挂袋方法:用二层纱布包裹 modi 白粉于食台周围, 泥鳅的人工育苗 1. 1.野生泥鳅苗种和人工泥鳅苗种成活率的比较野生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 40 %一 60 % ,最高也不过 80 %。人工殖的泥鳅苗种 一般在 80 %左右,好的在 90 %左右,最高的在 95 % 左右。野生泥鳅苗种的殖成活 率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是: ( l )捕捞方法 野生泥鳅苗种是在外收购或捕捞的,其方法多种多样,而又没有按照 规范的技术操作,容易造成泥鳅苗种的伤害。 ( 2 )中间过程复杂 泥鳅捕获后,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度暂,并筛选和运输, 有的还是多次筛选和运输,使泥鳅受伤,还长时间处于不安状态,体表黏液大量外泄,体质 十分虚弱。 ( 3 )营不良 在暂及筛选运输过程中,一般不喂食,这样长时间的停食,使泥鳅 根本没有营来源,体质明显下降。 (4 ) 放时间较迟 野生的泥鳅苗种放一般都比较迟, 这是因为泥鳅每年要在 3 月 份以后,气温上升才会被农民捕捞起来,因而野生黄鳝不可能一次捕捞,在较长时间内,不 断捕捞,暂累积一定数量后,经筛选再出售。这样时间往往都已在 6 月份甚至 7 月 份 , 气温较高,而这些泥鳅因长时间的暂、筛选及运输,已是伤痕累累,极易发病死亡。 ( 5 )筛选和运输的工具不当 筛选时用筛子过鳅苗种,泥鳅小过筛孔容易,但也受伤 ; 39 ***********************泥**鳅**与****殖********************** 大的鳅苗种过筛孔难度大,更易受伤。 野生泥鳅苗种购买后,在放前要处理妥当,即筛选出好的苗种进行饲,挑出劣质苗 种立即出售;即使是人工殖的泥鳅苗种最好也筛选一下,具体筛选方法可借鉴前面的黄鳝 苗种筛选方法,详见第一章的五(三)部分。筛选结合用药物消毒一并操作。这样把问题在 放前解决好,即使是野生泥鳅苗种也可提高饲的成活率,并可减少经济损失。 2. 2.泥鳅苗种规格与殖效果的关系最近几年人工泥鳅的越来越多,有好多殖者都有这样的经验,无论是购买的野生鳅苗 种还是人工的鳅苗种,在放 5 一 7 天内大批死亡,放时间越迟,小鳅苗种有死的, 大鳅种死的更多,不大不小的鳅种倒是死的不多,具体规格是:体长 1 . 5 一 2 . 5 厘米的 鳅苗死亡较少; 体长 3 一 5 厘米的鳅种, 放后几乎没有死亡; 体长 6 一 8 厘米的鳅种 , 放后有部分死亡,操作不当,死亡会更多。 分析认为,体长 1 . 5 一 2 . 5 厘米的鳅苗,刚完成体形结构的变态发育,进入食性的转变 阶段,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还比较差,这时候出塘放,容易引起死亡;体长 3 一 5 厘 米的小规格鳅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已明显加强,已能适应人工饲料,这种规格的鳅种 已具钻泥习性,但钻泥不深,容易起捕,这时出塘放比较理想。体长 6 一 8 厘米的大鳅 种,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它的活动能力也很强,在受惊吓后会钻入较深的泥土层, 给起捕出塘造成困难,且捕捞过程中极易受伤,受伤后又易感染细菌而生病死亡。因此,泥 鳅苗种 3 一 5 厘米,放效果最好,成活率高,比较大规格的鳅种还要便宜、实惠。 3. 3.泥鳅苗种培育管理鳅苗、种培育管理,均要注意以下方面: ( 1 )要配备专人管理,每天检查防逃、吃食情况。 ( 2 )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注意防止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 才开始进行肠呼吸,在此之前往往会因氧气不足而造成鳅苗种全部死亡。 ( 3 )要勤观察水质变化,根据浮游生物的多少,确定施肥的数量和投饵的数量。 ( 4 )泥鳅贪食,为防止投喂过多而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喂高蛋白饵料或单一饵料时 , 易造成鳅种腹部膨胀而浮至水面导致泥鳅苗种死亡。 所以要适量投饵, 合理搭配, 投饵种类 、 数量,除了应根据苗种大小而定,还要参照水温考虑,水温 22 ℃ 以下时,以植物性饵料 为主;水温 22 一 28 ℃ 时,鳅种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多投喂些动物性饵料。饵料要混 成团状,沉入水底。 泥鳅苗种喜食的活饵料 ― 水蚤、丝蚯蚓、轮虫等的培技术见本书后面第三章的活饵 培育方法。 4. 4.鳅种的培育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 28 ℃ 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 高而时间减少。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水 40 ***********************泥**鳅**与****殖********************** 温 15 ℃ 时为 80 % ; 20 ℃ 时为 94 % ; 25 ℃ 时为 98 % 。 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范围为 18 一 31 ℃ ,适宜水温为 20 一 28 ℃ ,最适水温为 24 一 25 ℃ 。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 。即孵化时间与孵化温度、孵化积温呈负相关,水 温在 14 一 21 ℃ ,平均水温 18 ℃ 时, 受精卵出膜需 46 小时 45 分钟; 水温在 21 一 24 . 5 ℃ ,平均水温 22 . 5 ℃ 时,受精卵出膜需 30 小时 40 分钟;水温在 23 一 26 ℃ 范 围内, 平均水温在 24 . 5 ℃ 时, 受精卵出膜需要 27 小时 40 分; 而在水温 25 . 5 一 29 ℃ 范围内,平均水温在 27 . 5 ℃ 时,受精卵出膜只需 22 小时。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 原生质向一端移动, 形成胚盘。 受精后 2 小时 15 分, 当水温 16 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 2 细胞期。受精后 2 小时 30 分,当水温 19 ℃ 时进行第二次 分裂而进入 4 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 8 细胞期。受精后 7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9 . 5 ℃ 时进入桑葚期,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受精卵 10 小时 45 分,当水 温 17 ℃ 时, 细胞逐渐下包, 进入原肠初期, 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 受精后 28 小时 15 分 , 当水温 14 ℃ 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 。受精后 34 小时 40 分,当水温21 ℃ 时, 胚胎上形成13 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 KuPffev 氏泡。受精后 36 小时 15 分,当水 温 17 . 5 ℃ 时,肌节增多至 17 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 22 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 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 46 小时 45 分,当水温 19 ℃ 时,心脏形成,每分钟收缩 24次 , 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再经过 2 小 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受精卵经过 48 小时 45 分钟以后,鱼苗从卵膜内孵出,全长达 3 . 5 一 3 . 7 毫 米 , 肌节共 40 节,躯干部 27 节,尾部 13 节。体色呈透明状,背部具有稀疏的黑色素。卵黄 前端上方有胸鳍的胚芽。卵黄前端和头部具有孵化腺。 2 对鳃丝裸露,可见到鳃丝内有循 环的血液;消化道呈直线形,位于卵黄囊的背部,末端(肛门)被鳍褶封闭。卵黄囊位长囊 ℃ 41 ***********************泥**鳅**与****殖********************** 状,前端膨大,紧贴腹部下方,与体轴平行排列。吻部突出,口未开启;吻端具有黏着器官 , 鳅苗借以使身体悬挂在水草或石块上。系统已形成,居维氏管在卵黄前端,比较粗大,因此 和水的接触面也较大,起着呼吸作用。 刚孵出的泥鳅全长 3 . 5 一 4 毫米,身体透明,不能自由活动,只能用头部的吸附器 附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腹部的卵黄为营。经过 3 天左右,卵黄被吸收完,苗体才能 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应将其转移到鳅苗池饲。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要好,因土 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 定。 鳅苗经过 1 个月时间的培育,长到 2 一 3 厘米左右时,就要分池进行鳅种饲,个体 达到 3 厘米以上的可直接进行成鳅饲,小的进行鳅种培育。在分塘时,用聚乙烯网操作, 要谨慎仔细,以免使娇嫩的鳅苗损伤或死亡。鳅种的培育一般有池塘培育和稻田培育两种。 ( l )池塘培育 面积 20 一 100 米 2 ,池水深 40 一 60 厘米,有良好的防逃设施,放 前除野消毒,施好基肥,详见鳅苗培育清塘部分。投放鳅苗后,每天投喂米糠(煮熟) 、 饼粉、蚕蛹粉等。日投喂量及投喂次数同前(鳅苗培育后期管理) 。每平方米放 50 尾 , 饲当年可达 10 厘米左右, 体重约 11 克。 每平方米放 1000尾密, 当年也可长到 5 一 6 厘米,体重约 2 克左右。少部分可达 8 厘米,体重约 4 克左右。 ( 2 )稻田培育 用较小面积的稻田( 100 米 2 以下) 。放前施基肥,每 100米 2施 50 千克。待数日长出浮游生物后,即可放鳅苗,每平方米放 40 一 50 尾。放后,在傍晚注 新水时投饲料,每 100米 2投 7 . 5 一 10 千克,施肥、投饵交替进行,每周进行 1 次。 5 周后可每隔 2 周施 1 次。到 7 月份水田除草时,稻苗隔行敷入干草或烂稻草,以培鳅 的天然饵料。 (2) 5. 5.鳅苗的培育(2) 42 ***********************泥**鳅**与****殖********************** ( 1 )清塘放苗 鳅苗培育是指将泥鳅水花培育到体长 3 厘米左右。 培育池面积 20 一 50 米2, 水深 0 . 3 一 0 . 5 米。 鳅苗入塘前, 需清塘并培育水质。 清塘大约在鳅苗下塘前 15 天 左右,方法是先排干池水,暴晒 4 一 5 天,再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 50 一 75 克 ) , 然后注入约 20 一 30 厘米深的新水,在施生石灰后约 7 天药性消失,放入少量牛粪、猪 粪等畜粪肥, 3 一 5 天, 过 即可放鳅苗入池。 池中投放浮萍等水草, 约占总水面的 1 / 4 一 1 /3。 鳅苗放密度,静水池每平方米放 800 一 1000 尾,微流水或网箱饲每平方米放 1 500 一 2000尾,放规格要齐整,以防大鳅吃小鳅。 ( 2 )投饵施肥 鳅苗投喂煮熟研碎的鸡蛋黄或鱼粉,或豆饼粉悬浮液,一日 3 一 4 次,投喂量以 1 小时内吃完为限。饲 2 一 3 天后结合水中的浮游生物情况,加喂一 些水蚤、轮虫及捣碎的丝蚯蚓或鱼糜。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其苗的开口食物主要取决于适口 性,可以是鸡蛋黄,也可以是小型浮游植物,还可以是小个体的水蚤、轮虫等,只要鳅苗能 吃下就行。 待鳅苗适应吃食并稍长大些后, 这时结合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加投一部分水蚯蚓 、 水蚤、轮虫或微囊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加投量以鳅苗吃完为准。 泥鳅苗放入池塘后要勤施肥。水温较低时,每立方米水体每次施速效硝酸铵 2 克,水温升 上来时,每立方米水体施尿素 2 . 5 克。一般隔天施 1 次,连续施 2 一 3 次,以后则根 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在施化肥的同时,结合施发酵过的有机肥,则效果更 好。在水温比较高时一般不再施肥,直接投饵料。每日早晚各投 1 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 占放总体重的 2 %一 3 % ,以后随着苗种生长,日投喂量视鳅苗的吃食情况,不断增 加到 4 %一 5 % ;殖后期可增加到放总体重的 8 %一 10 %。 (1) 6. 6.鳅苗的培育(1) 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 28 ℃ 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 高而时间减少。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水 温 15 ℃ 时为 80 % ; 20 ℃ 时为 94 % ; 25 ℃ 时为 98 % 。 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范围为 18 一 31 ℃ ,适宜水温为 20 一 28 ℃ ,最适水温为 24 一 25 ℃ 。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 。即孵化时间与孵化温度、孵化积温呈负相关,水 温在 14 一 21 ℃ ,平均水温 18 ℃ 时, 受精卵出膜需 46 小时 45 分钟; 水温在 21 一 24 . 5 ℃ ,平均水温 22 . 5 ℃ 时,受精卵出膜需 30 小时 40 分钟;水温在 23 一 26 ℃ 范 围内, 平均水温在 24 . 5 ℃ 时, 受精卵出膜需要 27 小时 40 分; 而在水温 25 . 5 一 29 ℃ 范围内,平均水温在 27 . 5 ℃ 时,受精卵出膜只需 22 小时。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 原生质向一端移动, 形成胚盘。 受精后 2 小时 15 分, 当水温 16 ℃ 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 2 细胞期。受精后 2 小时 30 分,当水温 19 ℃ 时进行第二次 分裂而进入 4 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 8 细胞期。受精后 7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9 . 5 ℃ 时进入桑葚期,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受精卵 10 小时 45 分,当水 温 17 ℃ 时, 细胞逐渐下包, 进入原肠初期, 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 受精后 28 小时 15 分 , 当水温 14 ℃ 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 。受精后 34 小时 40 分,当水温21 ℃ 时, 胚胎上形成13 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 KuPffev 氏泡。受精后 36 小时 15 分,当水 温 17 . 5 ℃ 时,肌节增多至 17 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 22 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 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 46 小时 45 分,当水温 19 ℃ 时,心脏形成,每分钟收缩 24次 , 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再经过 2 小 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43 ***********************泥**鳅**与****殖********************** 受精卵经过 48 小时 45 分钟以后,鱼苗从卵膜内孵出,全长达 3 . 5 一 3 . 7 毫 米 , 肌节共 40 节,躯干部 27 节,尾部 13 节。体色呈透明状,背部具有稀疏的黑色素。卵黄 前端上方有胸鳍的胚芽。卵黄前端和头部具有孵化腺。 2 对鳃丝裸露,可见到鳃丝内有循 环的血液;消化道呈直线形,位于卵黄囊的背部,末端(肛门)被鳍褶封闭。卵黄囊位长囊 状,前端膨大,紧贴腹部下方,与体轴平行排列。吻部突出,口未开启;吻端具有黏着器官 , 鳅苗借以使身体悬挂在水草或石块上。系统已形成,居维氏管在卵黄前端,比较粗大,因此 和水的接触面也较大,起着呼吸作用。 刚孵出的泥鳅全长 3 . 5 一 4 毫米,身体透明,不能自由活动,只能用头部的吸附器 附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腹部的卵黄为营。经过 3 天左右,卵黄被吸收完,苗体才能 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应将其转移到鳅苗池饲。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要好,因土 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 定。 (2) 7. 7.泥鳅的胚胎发育(2) 孵出后 24 小时左右,在水温平均 23 ℃ 时,鳅苗全长达 3 . 8 一 4 . 1 毫米。全身稀疏地 散布有较粗的黑色素,眼睛上方边缘出现少数黑色素。口裂出现,但上下颚尚不能活动。口 角上发生第一对触须的芽孢。 鳃盖形成, 鳃丝 6 对, 伸出鳃盖外面, 鳃盖可盖住鳃丝的 1 /3 , 鳃腔仍然裸露在外,形成外鳃。居维氏管缩小。胸鳍逐渐扩大展开,呈扇状。体色稍变黑, 能平游,前端膨大,肛门没有完全与鳍褶分离。 孵出后 33 小时,鳅苗全长达 4 . 6 一 4 . 8 毫米。身体上面黑色素增加而扩大,头部 背面及两眼间形成几块平板状的黑色素。卵黄囊逐渐缩小,位于卵黄前端的居维氏管也随着 缩小,外鳃继续伸长。口下位,能够开始活动,口角出现第二对须,第一对须逐渐延长。肋 骨上具有细齿。胸鳍基部垂直,能够来回扇动。 孵出后 58 小时,鳅苗全长达 5 . 3 毫米左右。体侧中线上下有两行整齐的黑色素。第 三对口须出现,须上呈现枝状突起,上颚、下颚及头部的腹面,同样出现枝状突起,同时在 身体两侧出现许多排列不规则的感觉刚毛 ,鳃盖延伸到胸鳍基部,鳃丝仍伸出在鳃盖外面。 鳔已出现。胸鳍显著扩大,鳍褶上形成许多细小的血管。卵黄囊接近消失,鳅苗已开始摄食 轮虫等食物。黏着器官消失,鳅苗已能游动。 孵出后 72 小时左右,鳅苗全长 5 . 5 毫米左右,卵黄囊基本消失。鳃盖盖住鳃腔,但 还有少数鳃丝末端裸露在外。 臀鳍褶与尾鳍褶开始分离, 肛门与体外开始相通。 黑色素增多 。 颌须 3 对,渐渐延长,须上有齿状突起,上下颌也有齿状突起。 孵出后 120 小时左右,鳅苗全长达 6 . 8 毫米左右,卵黄囊完全消失,鳃盖骨可完全 盖住鳃腔,开闭频繁,消化道经肛门直通体外。 孵出后 171 小时,鳅苗全长达 8 毫米左右。胸鳍极度扩大,长达 1 . 3 毫米,上面布 满血管, 形成血管网, 鳍褶上的血管也逐渐增多, 肠动脉和肠静脉之间也有许多细小的血管 。 外鳃缩到鳃盖里面。脊索末端往上方弯曲,尾鳍条开始出现。有须 4 对,上面仍有许多分 支。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充满食物。 孵出后 191 小时,鳅苗全长达 11 毫米左右 , 胸鳍显著缩小,上面的血管网也随着缩 减,鳍褶上的血管也逐渐减少,鳃已发育完整,形成许多鳃瓣。肠上细血管仍很多。第五对 须生成。鳔成圆形。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臀鳍条均已发生。 孵出后 21 昼夜,鳅苗全长达15. 7 毫米左右,形态和成鳅相仿。身体上黑色素细胞靠 紧,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黑斑点。胸鳍再度缩小,上面的血管网消失,背鳍、臀鳍从鳍褶中 44 ***********************泥**鳅**与****殖********************** 分离,腹鳍成三角形,但还没有鳍条。鳍褶接近消失,上面的血管网也已消失。 (1) 8. 8.泥鳅的胚胎发育(1) 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 28 ℃ 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 升高而时间减少。 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 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 : 水温 15 ℃ 时为 80 % ; 20 ℃ 时为 94 % ; 25 ℃ 时为 98 % 。 泥鳅受精卵孵化水温范围为 18 一 31 ℃ ,适宜水温为 20 一 28 ℃ ,最适水温为 24 一 25 ℃ 。 孵化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 。 即孵化时间与孵化温度、 孵化积温呈负相关 , 水温在 14 一 21 ℃ ,平均水温 18 ℃ 时,受精卵出膜需 46 小时 45 分钟;水温在 21 一 24 . 5 ℃ ,平均水温 22 . 5 ℃ 时,受精卵出膜需 30 小时 40 分钟;水温在 23 一 26 ℃ 范围内, 平均水温在 24 . 5 ℃ 时, 受精卵出膜需要 27 小时 40 分; 而在水温 25 . 5 一 29 ℃ 范围内,平均水温在 27 . 5 ℃ 时,受精卵出膜只需 22 小时。 泥鳅的卵子受精后, 原生质向一端移动, 形成胚盘。 受精后 2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6 ℃ 时开始第一次卵裂而进入 2 细胞期。受精后 2 小时 30 分,当水温 19 ℃ 时进行第 二次分裂而进入 4 细胞期, 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 8 细胞期。 受精后 7 小 时 15 分, 当水温 19 . 5 ℃ 时进入桑葚期, 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 受精卵 10 小时 45 分 , 当水温 17 ℃ 时,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受精后 28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4 ℃ 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 。受精后 34 小时 40 分,当水温 21 ℃ 时, 胚胎上形成13 个肌节, 眼泡出现,尾部出现 KuPffev 氏泡。受精后 36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7 . 5 ℃ 时,肌节增多至 17 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 22 个肌节,肌肉能够 轻微收缩,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 46 小时 45 分,当水温 19 ℃ 时,心脏形成,每分 钟收缩 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 摆动。再经过 2 小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受精卵经过 48 小时 45 分钟以后,鱼苗从卵膜内孵出,全长达 3 . 5 一 3 . 7 毫米, 肌节共 40 节,躯干部 27 节,尾部 13 节。体色呈透明状,背部具有稀疏的黑色素。卵 黄前端上方有胸鳍的胚芽。卵黄前端和头部具有孵化腺。 2 对鳃丝裸露,可见到鳃丝内 有循环的血液;消化道呈直线形,位于卵黄囊的背部,末端(肛门)被鳍褶封闭。卵黄囊 位长囊状,前端膨大,紧贴腹部下方,与体轴平行排列。吻部突出,口未开启;吻端具有 黏着器官,鳅苗借以使身体悬挂在水草或石块上。系统已形成,居维氏管在卵黄前端,比 较粗大,因此和水的接触面也较大,起着呼吸作用。 9. 9.几种孵化设备及孵化方法的比较 泥鳅在孵化缸、孵化桶及孵化环道的流水中,因流速不好调控,而且孵化时间较长,费工耗 时,往往孵化效果不理想;在孵化池、孵化网箱和产卵池的静水孵化中,又往往因没有新鲜 水体流入,而整个孵化的时间均在这个水体,水质变坏或缺氧,导致孵化率低。采用网箱微 流水孵化,可解决这些问题,网箱入水 20 厘米左右,阳光直射箱内,水温随光照延长而缓 慢上升,受精卵发育较快,很少发生水霉病,孵化率一般为 70 %一 80 % ,高的可达 90 %以上。这种方法放卵孵化密度不宜太大。 10. 10.泥鳅的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在室内或室外都可进行, 有静水孵化和流水孵化。 设备有孵化池、 孵化网箱 (可 45 ***********************泥**鳅**与****殖********************** 用集卵网箱) 、孵化缸、孵化桶、孵化环道等,或就在产卵池内孵化。 ( 1 )静水孵化 把粘有受精卵的鱼巢放入孵化池、孵化网箱或产卵池内孵化,水质要 清新。每升水可放 400 一 600 个受精卵,要注意防止受精卵挤压在一块,若发现受精卵相 互挤压,要用搅水的方法或用吸管使之分离开来,以避免因缺氧而影响孵化率。 ( 2 )流水孵化 用流水或微流水孵化,是把受精卵放在孵化缸、孵化箱或孵化环道中 进行孵化。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 附巢流水孵化:受精卵附在鱼巢上,放入孵化设施中进行 微流水孵化,其水流速度以不冲落附在巢上的卵为宜,每升水可放 800一 1 200 粒卵。 ② 去巢流水孵化:受精卵脱黏或不脱黏,掌握好流速放入孵化设施中孵化,其放卵密度一般孵 化环道、孵化缸等流水孵化为每升水放 800一 1 200 粒卵。 ( 3 )孵化中注意事项 泥鳅卵无论采用哪种孵化方法,都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 防止 受精卵发生水霉病:预防方法是将黏附有卵粒的鱼巢放入漂白粉溶液(每立方米水体用药 1 一 2 克)中浸泡 20 一 30 分钟再去孵化。 ② 捡出未受精卵:未受精卵会腐败,容易使 水质恶化,可以用吸管将之吸除掉。一般来说,未受精卵约经 12 小时后就变成白色,很易 识别。 ③ 孵化期间要防止缺氧和敌害生物:可以在孵化设施上覆盖尼龙网片,以防止敌害 生物的侵入。若静水孵化则要注意充氧。 ④ 孵化期间水温不能发生较大的升降:防止寒潮 与暴风雨的侵袭,可以在寒潮来临之前用塑料薄膜将孵化设施盖上,但要留下气孔,也可以 采用其他保暖的方法进行处理。孵化用水的水温变化要控制在士 3 ℃ 以内。 ⑤ 受精卵对 食盐溶液较敏感:仅用 3 %一 4 %食盐溶液处理,受精卵即迅速萎缩死亡,因此,最好不 用食盐溶液处理。 11. 11.泥鳅繁殖方法比较 泥鳅的繁殖方法虽多,但采用完全人工繁殖方法较好。采用自然繁殖方法虽较简便,但因受 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受精率低。还有一些受精卵未黏附在鱼巢上而受损失,影响到苗 种获得率。不能满足规模泥鳅时对苗种的需求。 采用人工催产自行产卵受精,即半人工繁殖的方法,常会因雄鳅个体小数量又不多,导 致受精率较低,加之泥鳅自然产卵受精时的交尾行为特殊,每次交尾仅产出一部分卵,属间 歇性产卵行为, 雌雄泥鳅在整个产卵受精过程中要交尾 9 余次左右, 持续时间达 3 一 4 个 小时或更长。此外,由于不同个体在效应时间上的差异,使得产卵活动延续时间较长,结果 常出现亲鳅吞卵的现象,或影响交尾时的受精率,效果不佳。 人工授精法可以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提高受精率,但要掌握好适宜的采卵授精时间, 若未到效应时间,则卵粒不易挤出,即使勉强挤出一小部分卵粒,这些卵均无法受精;在效 应时间内采卵,轻压腹部卵粒则顺畅流出,且卵粒大小均匀,具弹性,半透明,受精率高; 当效应时间 3 一 4 个小时后再采卵,则挤出的卵粒弹性差呈“糊状”。这些过熟卵受精率很 低。所以,当效应时间临近,亲鳅开始发情,轻压雌鳅腹部卵粒能顺畅流出,即为最佳采卵 授精时间。 由于泥鳅为分批产卵类型,因此在挤卵时要注意观察,当发现流卵不畅或流出的卵粒中 夹杂有白色未充分成熟的卵粒时,应立即停止采卵,否则这些卵粒无法受精,在孵化过程中 易死亡腐败。此外,泥鳅精子在水中的寿命仅 1 . 5 分钟左右,因而操作时动作要迅速,最 好用生理盐水作为精子的稀释液,以增强精子的活力,延长其寿命,提高受精率,满足小规 模泥鳅对苗种的需求。但对较大规模的泥鳅苗生产,亲鳅全部用人工授精则因劳动强度 大,技术要求又高,往往不易现实,而且人工操作时间较长,常贻误部分亲鳅的产卵和授精 最佳时间,效果不很理想。这时需要部分用半人工繁殖,即人工催产注射药物,放入专门的 产卵池自行产卵。另外部分,即对于个体特别大的、怀卵量比较高的泥鳅,可挑出进行人工 46 ***********************泥**鳅**与****殖********************** 催产并采用人工授精,以保证怀卵量高、成熟较好的泥鳅有较好的产卵率和受精率,以期获 得更多的泥鳅苗。 12. 12.泥鳅的人工繁殖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两种方法。 半人工繁殖: 是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泥鳅的方法。 选择成熟亲鳅, 按雌、 雄的比例 1 : 1 . 2 一 1 . 5 组成。注射催产药物:鲤或鲫脑垂体(简称 PG ) ,每尾鳅用 1 一 2 个,或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 HCG )每尾注射 800 一 10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 激素类似物(简称 LRH-A ) ,每尾注射 80 一 150 微克。另外,最近几年有不少试验生 产者通过实践证明, 以上的催产药物在单独使用时没有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时效果好。 因此 , 试验出这样几种配合方法:第一种是用 LRH-A 8毫克/尾加上 HCG 500 国际单位/尾,催 产的效果好, 催产率达 85 %以上; 第二种是用 LRH-A 5毫克/尾加上地欧酮 (简称 DOM ) 3 毫克/尾,催产的效果较好,催产率达 80 %以上;第三种是 HCG300 毫克/尾加上地欧 酮 3 毫克/尾,催产的效果最好,催产率达 90 %以上。以上的药物无论用哪一种,均要溶 解在生理盐水中。雄鳅的剂量在雌鳅的基础上减半。 由于泥鳅的个体小,每尾泥鳅注射液的量应不超过 0 . 5 毫升,以 0 . 2 一 0 . 3 毫升 为宜,以免发生身体肿胀或药液溢出。注射用 4 号不锈钢针头, 1 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用 前煮沸消毒) , 为了有效地控制进针的深度,可把针头锉短到 0 . 2 一 0 . 3 厘米长,或在 针头的基部套上胶管,使针头仅露出 0 . 2 一 0 . 3 厘米的针尖,防止进针过深。注射部位 以背部肌肉为好,其次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泥鳅身体黏液多,很滑,为不损伤鳅体 , 要用湿纱布包住进行注射。进针时注射器与鳅体呈 30°角为佳。 为了方便注射可用少量的麻醉剂,先对亲鳅进行麻醉。麻醉后即注射催产针,然后放入 产卵池中,很快即可苏醒。麻醉药可用可卡因 0 . 1 克溶于 50 千克水中配制成麻醉液,催 产的亲鳅在麻醉液仅需 2 一 3 分钟即被麻醉。还可用普鲁卡因或是 MS 一 222 , 按说明 书的方法使用。无论是用哪种催产药,在用之前都要先用少量的药物做 1 一 2 次试验,充 分掌握好药量和时间后,再用于生产。 人工催产后,将亲鳅放回产卵池中产卵。亲鳅在水温 20 ℃ 时,约经 18 个小时左右 开始产卵、受精;水温在 25 ℃ 时 ,约 12 个小时左右开始产卵、 受精; 若水温在 27 ℃ 时 , 只需 9 个小时左右即能产卵、受精,其后的操作与半自然繁殖方法相同。 完全人工繁殖:是在人工催产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采卵授精的一种方法。 人工授精前,应准备鱼巢和授精所用的器具,并将用具清洗干净,放在阴凉处。授精操 作不能在太阳下直接进行,以免阳光杀伤卵子和精子,因此还要准备遮阳伞。 人工授精的方法,是将人工催产后的亲鳅按雌雄配比放入网箱或其他较大的容器中, 经 过 12 一 14 小时后,当亲鳅发情、剧烈追逐时,手持纱布将亲鳅捕起,用手从前向后轻压 雌、雄鳅腹部,把卵子和精子挤入瓷碗、瓷盆或脸盆内,并用羽毛轻轻搅拌使卵子和精子混 匀,或者是将雌雄鳅捕起后剖开腹部,取出卵粒、精子混匀,待充分受精后,撒在鱼巢上即 可进行孵化。注意获取鳅卵和精子的工作,要同步进行。因此,要预计好雌雄鳅发情的时间 和操作时间,尽量一致,不能有时间差。 授精过程中,在容器内放入少量生理盐水, 让精、卵结合为湿法授精;或不放生理盐水 , 直接让精、卵结合为干法授精,两种方法均有较好效果。 47 ***********************泥**鳅**与****殖********************** 13. 13.泥鳅的自然繁殖分完全自然繁殖和半自然繁殖两种方法。 完全自然繁殖:又叫诱集繁殖,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 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首先在产卵季节,利用泥鳅的产卵习性,即喜在岸边的水草丛中 产卵,相应地选择环境僻静的水草区,先在浅水处投施 2 筐草木灰,然后在诱产区施 0 . 6 一 0 . 8 千克的猪、牛、羊等畜粪水,这样能诱集大量泥鳅到此区域的水草丛中产卵繁殖, 但应对此自然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青蛙等敌害侵入,影响繁殖效果。也可利用人 工鱼巢收集自然水域中的受精卵,移到特定的容器中孵化,这样可提高孵化率。 半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此法需要建造产卵 池和孵化设施,繁殖之前,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好毒备用。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 体较大, 1 : 1 . 5 或 1 : 2 , 按 若雄鳅体长仅 10 厘米左右, 则雌雄比可调整为 1 : 3 一 4 , 增加雄鳅的数量。每平方米可放 7 一 10 组。为保证正常繁殖,水温宜稳定在 18 ℃ 以上 时进行,在北方大概要到每年的 5 月中旬,长江两岸水域在每年的 4 月下旬,南方在每年 的 3 月底、 4 月上旬就可以进行。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使 之浸没在水面下。另外,因泥鳅卵黏性差,因此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以 免影响受精卵的黏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 10 时左右产卵结束。当产卵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将 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他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 中,以收集尚未产卵的亲鳅的卵。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但一 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影响出苗率。 14. 14.泥鳅繁殖前的准备工作繁殖泥鳅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为产卵孵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以保证顺利产卵和孵化 , 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 1 )产卵池的准备 可采用家鱼人工繁殖用的产卵池,或者选择稻田、池塘、沟渠, 水深保持在 15 一 20 厘米。也可用网片或竹篱笆围成 3 一 10 米 2 的水面作为产卵场 所。若能保持微流水则更佳。另外,水泥池、大塑料盒、桶、水缸或其他容器均能作为产卵 用设施。 产卵场所使用前都要消毒, 水深 20 厘米时用生石灰消毒, 每立方米水体施15一 20 克。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施 4 克药。 ( 2 )鱼巢的准备 鱼巢宜选用质地柔软、不易腐败、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如棕榈片 、 杨柳根须、金鱼藻等,近年来也有用柔软的绿色尼龙编织带,织成宽 5 厘米、长 80 厘米 的人工鱼巢,用前都要经过消毒处理。用 2 %浓度的食盐水浸泡 20 一 40 分钟,也可用 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 20 克药化水浸泡 20 分钟左右;还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体 4 克药化水浸泡 20 一 30 分钟。 浸泡后吊在池中离水 10 厘米处, 上方用芦席或草包遮荫 , 备用。 15. 15.泥鳅成熟度鉴定及雌鳅的怀卵量解剖泥鳅的卵巢,发现泥鳅的卵巢中存在着几种不同大小的卵,有的呈金黄色半透明,几乎 游离在体腔中,这是已成熟的卵;有的是白色不透明,卵粒较小,紧包在卵腔中,这是还没 有成熟的卵。雄鳅的精巢为长带形、白色,呈薄带状的不成熟个体居多,呈串状的成熟个体 48 ***********************泥**鳅**与****殖********************** 为少。 这就是说泥鳅为分批产卵的类型。 泥鳅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 体长在 10 厘米以下的雌鳅怀卵量为 0 . 6 万一 0 . 8 万粒; 12 一 15 厘米的雌鳅怀卵量为 1 . 0 万 一 1 . 2 万粒; 15 一 20 厘米的雌鳅怀卵量为 1 . 5 万一 2 . 0 万粒。人工喂的雌鳅怀 卵量可达 4 万粒以上。 16. 16.泥鳅亲鳅的雌雄鉴别在泥鳅的生殖季节,雌雄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用肉眼来鉴别: ( 1 )体形 雄鳅较小,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突起,雌鳅较大,背鳍末端正常,无肉 质突起,产过卵的雌鳅腹鳍上方体身还有白色斑点的产卵记号,未产卵的则没有。 ( 2 )胸鳍 雄鳅胸鳍较大,第二鳍条最长,前端尖形,尖部向上翘起,雌鳅胸鳍较 小,前端圆钝呈扇形展开。 ( 3 )腹部 产卵前雄鳅腹部不肥大且较扁平,雌鳅产卵前,腹部圆而肥大,且色泽 变动略带透明黄的粉红色。 17. 17.泥鳅亲鳅的培育选择泥鳅亲鱼后可将雌雄分开或混在一起培育。培育池应设专池,不能用网箱或竹笼代替。 培育前可以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 20 克药浸泡, 以杀灭病原体, 培育时每 667 米 2(即 1 亩)放量不宜超过 200 千克。在亲鳅培育过程中,应加强施肥,切忌施生肥,一定要 施发酵好的熟肥。保持水质中性或微碱性,水色呈黄褐色或绿褐色。亲鳅可投喂蚯蚓、蝇、 蛆、畜禽下脚料或豆粕、麦麸等饵料。适当添加酵母粉及维生素。在水温15一 17 ℃ 时 , 饲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控制在 10 % 左右,植物蛋白含量在 30 %左右;水温在 20 ℃ 左 右时,动物蛋白量增至 20 % ,植物蛋白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