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教师编制考试科目:粮票收藏要趁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01:26

       上海金融报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粮票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粮食与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样十分紧缺。因此,国家实行定人定量发放各类票证,从而使粮票俨然成了中国的"第二货币"。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票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社会舞台。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粮票的收藏价值、社会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凸显。
  "满天飞"异常珍贵
  我国自从1954年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1955年到1982年共印制了9种年版33枚全国通用粮票。1955年版全套5枚,面额分别为4两、半斤、1斤、3斤、5斤。该版粮票为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当时人们称之为"满天飞"。这套粮票存世量很少,又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因此非常珍贵。
  另外,1956年版全套2枚,面额分别为1斤、5斤。1957年版全套2枚,面额分别为3斤、5斤。1962年版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全套2枚,面额分别为1两、2两。1962年版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全套2枚,面额分别为1两、2两。1960年至1962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存世量仅10多套,全套6枚,面额分别为1两、2两、半斤、1斤、3斤、5斤。1965年版全套5枚,面额分别为2两、半斤、1斤、3斤、5斤。1966年版全套4枚,面额分别为半斤、1斤、3斤、5斤。1978年版全套5枚,面额分别为半斤、1斤、3斤、5斤、10斤,其中1斤、3斤、5斤粮票较常见。1982年版全套2枚,面额分别为3斤、5斤,此套粮票未流通使用。
  文革粮票别具特色
  在众多的粮票中,文革时期发行的粮票别具特色,可说是收藏价值最高的品种了。文革粮票大多出现在1967年至1972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几乎所有的文革粮票上都使用了"革命委员会"印章;其次是当年除了全国通用粮票中没有印上毛主席语录外,各省市、县、区、镇几乎都发行了票面上印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人民服务"、"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等毛主席语录;第三是很多"文革"粮票上都印有工农兵高举《毛泽东选集》和红太阳大放光芒等图案。
  奖售粮票面额极大
  有一种很奇特的粮票,叫"奖售粮票",是专门用来与农民做"交易"的,即收购农副产品时当"粮食"支付给农民,等价交换。农民可以凭票到当地粮站购买粮食或饲料。这种粮票特点是,面额大得吓人,如辽宁省1961年版1000市斤一张,北京市1983年版100市斤一张。奖售粮票另一特点是印制数量少,都是以猪、羊、兔、鸡、鸭为标识。由于当时农村普遍贫穷落后,大额奖售粮票自然不能广为发行,有的省只印制几十、几百枚,所以粮票取消后成为收藏的热门,一枚值上百元也不稀奇。
  战备粮票神秘出笼
  文革后期,由于林彪"一号通令"搞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深挖洞,广积粮"。于是"战备粮票"出笼了。当时,从极度紧张的财政中硬挤出几千万元,印制一批以防万一的代号粮票,同时在北京、陕西、江西、湖南四省市兴建4处规模可观的"山洞库",然后把印好的粮票运进去储存起来。光北京一处,四辆大卡车陆陆续续运了半年之久。气候恶劣,道路崎岖,用人之众,耗资之多,保密之严,这一情况平民百姓是无法知晓的。
  军用粮票有编号
  从1951年开始,由财政部、粮食部先后印制发行的行军粮票是新中国早期军用粮、料票。从1957年至2000年,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和国家粮食局先后9次印制发行了不同年版的军用粮票。其中,1957年版粮食部印制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供应的粮食品种分大米、面粉、粗粮、马料四种,面额分别为50市斤、100市斤、1000市斤、5000市斤,票面有编号,不同面额其颜色也有区别,是难得一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