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招飞政审查怎么查:关于接轨上海,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的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44:29
 调研组于8月3日至14日就如何接轨上海,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市计经委、农林局、海渔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关于我市项目农业的情况介绍,到民主、北新、吕四港、南阳等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赴东台、嘉善、海盐等三县(市)考察学习了他们项目农业接轨上海的先进经验,并对上海的部分农产品市场运作进行了观摩,参加了南通市农产品接轨上海座谈会。通过调研、考察、学习、观摩,我们发现实行农业产业战略转移,已成为上海农业发展的新取向,邻近上海的周边地区已纷纷采取行动,对接上海农业产业转移。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充分发挥与上海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优势,抢抓崇启大桥先发效应和上海对都市农业实施战略梯度转移带来的良好机遇,把农业接轨上海作为建设都市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农产品在上海销售量初具规模。2003年我市农副产品在沪销售总额已突破10亿元,其中海淡水产品、果蔬、家禽的销沪总值均占全市总产值的一半以上。销往上海的蔬菜基地面积7.2万亩,总产量10.8万吨,实现销售额1.1亿元。四色豆面积为8.4万亩,年销量约1.5万吨。各类家禽销售额 1.2 亿元。据对全市较大规模的69个农民经纪人统计,销往上海方向的39个。南阳镇合丰村蔬菜营销组织拥有会员人数52人,2004年种植面积5300亩,共计销售总量11000吨,其中销往上海的6535吨。北新四青作物专业协会有会员人数213人,销往上海市场的产品有3600吨,销售额720余万元。吕四渔区10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有三成左右在上海设立直销窗口,年销售额近3亿元。我市农产品在上海铜川路水产品批发市场、十六铺农贸市场、七宝蔬菜市场、浦东农产品批发中心、易初联华超市等处设有营销窗口。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与省、南通市公安、交通、农业部门联系,先后争得53张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使鲜活农产品入沪一路绿灯。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农业接轨上海的第一平台。南通恒昌隆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基地的建设,2004年预计销往上海市场 销售量约达 3.2万吨,实现销售额1亿元。采用展销会、恳谈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把上海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第一平台,主动承接上海农业产业向外转移项目。目前全市接轨上海的已建或在建农业项目共有19个。充分利用上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高新技术密集,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扩大同上海的农业科技与人才合作。黄海滩涂开发有限公司常年聘请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并组建了“金海岸水产研究所”,相继开发成功“泥螺人工育苗及滩涂规模放养技术”和“沙蚕工厂化育苗及增养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上海已成为我市创汇农业的重要口岸。利用上海独特的口岸优势和强大的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是我市发展创汇农业的一大特色。如我市的紫菜、文蛤、龙虾仁、速冻蔬菜等优势农产品通过上海口岸进入了国际市场。2003年,全市5个农产品出口基地从上海口岸出境,共创汇5722万美元。二、存在问题我们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农业在接轨上海方面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普遍认为上海农产品市场要求高、成本大、竞争激烈、生意难做,造成不敢进或者不想进。即使做了一些宣传和推介,也仅仅停留在一些部门甚至一些企业,单兵作战,缺乏声势,难以体现启东农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失去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是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市农副产品大多是以营销大户自发的方式进入上海市场,以产地直销为主。而通过中介转销和上柜经销的比较少,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进行销售的比例不高,产品档次、销售层次较低。农产品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规范的销售场地,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使得市场份额偏低,极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和供沪农产品的组织。三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市农业生产高投入大产出,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中农药化肥用量居高不下,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原有的一些优势产品(如南阳番茄)因种子退化、病害增多,品质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四是品牌意识不强。我市农产品中品牌不多,特别是能够得到上海居民认可的上规模的品牌几乎还没有。三、建议意见我们调研组在对市内和市外的调研中,通过听情况、看项目,认真思考和研究,就我市如何进一步接轨上海,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意见:(一)充分认识接轨上海,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的重要意义上海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国际大都市、经济集散中心和产业集聚区。上海农业发展的重点是通过对农业产业细分,主要抓住品种和技术两个源头,将市内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扩散外迁,发展“飞地”农业,上海农副产品的自给率将大幅度下降,这对我们抢占先机,主动承接上海农业产业梯度转移,积极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上海集聚了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通过承接上海农业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市场接轨,可以获取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为我所用,从而推进我市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整个农业的产业层次。 上海作为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口岸优势和强大的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上海口岸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门户”之一,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筑起了农产品出口通道。所以,一个地方的农产品进入上海,也就意味着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打通了销往世界各国的渠道。因此,当前大力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努力接轨上海,是开辟我市农产品广阔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二)认真研究和制订接轨上海,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的战略和战术接轨上海,首先要研究上海,熟悉上海。要使我市农业生产真正接轨上海,把今天的启东农业作为昨天上海郊县农业来规划,建立都市性农业,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密切关注上海农业产业转移的动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上海农业不仅要养“胃”,而且要养“肺”,对都市农业提出战略转移构想,主要理念是利用上海市场优势,整合周边省市优势,有效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实行加工龙头在上海,异地种植、养殖,建立上海市外基地。种植业上,上海农业空间布局将进行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对现有的450万亩耕地和林地,将大体调整为三个“1/3”的格局:1/3以经济林为主的林果花草基地;1/3以创汇农业为主的园艺蔬菜瓜果基地;1/3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粮油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畜牧业上,他们实行梯度转移,将关闭200多个畜禽养殖场,郊区畜禽生产量将减少40%以上。总体上形成四个养殖区域,一是禁止养殖区。主要是畜禽养殖,现有的养殖场原则上都要限期关闭、搬迁。二是控制养殖区。不再重新布点,不再扩大畜禽饲养规模,并逐步取消散养户。三是适度养殖区。以建设优质高效畜禽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畜禽种源生产,向全国提供优质种源服务。四是异地养殖区。即设在上海市外的基地。四个区域的划分旨在稳定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减少上海市区的饲养量。加工业上,主要是形成规模效益企业。他们集中全力培植光明乳业、农工商超市等19家较大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在熟悉掌握上海产业转移新动向的同时,要注意项目的选择,必须清醒意识到:上海转移出来的项目毕竟是不具竞争优势,不适应上海发展要求的农副产品生产及其加工项目,有的甚至是落后淘汰的项目。要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工作,防止“拣到篮子里就是菜”的现象发生。 2、深入研究上海农产品供需方向。要加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研究,进一步了解上海市场的特点,特别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掌握上海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政策和条件,分析上海市场的农产品产销构成状况,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和具体的操作办法。(1) 上海本地农产品的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目前在上市交易的茄果类蔬菜中,有近50%的番茄和黄瓜、60%左右的茄子、80%左右的辣椒都靠周边省市供应,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农产品销售方式发生转变。据有关方面调查,上海市民购买食用农产品的方式依次为: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百货商店、杂货店。可见农贸市场一统农产品销售的格局逐步被打破。随着上海与国际接轨进程的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的加强,超市、连锁配送等销售形式逐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上海的农产品出现由鲜活上市正向净菜上市转移,由散装统货型销售向包装方便型销售转变的趋势。 3、及时出台农产品接轨上海的政策措施。农业接轨上海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要尽快制订和落实好全市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挂钩帮扶制度,筛选一批重点扶持的园区基地,变分散扶持为集中支持,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和园区基地集聚。要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落实优惠政策,坚定投资者加快发展的信心。要积极引导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要求,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提高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能力。象浙江嘉兴所属的嘉善、海盐那样,政府出资建立农业风险基金,用于种子、种苗的引进,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对获得认定、认证的基地和产品进行奖励。要制订地方标准,对注册农产品商标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要制订启东对接上海产业转移的长短期规划,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启东农业信息网要积极主动连接上海信息网,延伸上海网络应用系统,吸收上海信息资源,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植品牌农产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质量竞争。上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设立了较高的标准。要与上海市场接轨,就要严格按照上海农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要求,生产高品质、无公害、受上海人喜爱的农产品。为此,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建设的基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实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净化工程、品种(苗种)多抗化工程,以及投入品的无害化工程,把安全质量的关口前移到产地源头,把质量主体追溯到生产经营者。当前特别要下大力整顿农业投入品市场,保证农民购买到的饲料、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投入品的安全可靠。要切实控制和治理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为农产品基地提供一个健康的气环境和水环境。要加强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指导和培训,提高科技水平,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等的建设。要加强与上海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合作交流,尽快建立健全上海农产品质量标准资料库,充分掌握上海食用农副产品监测的标准、要求与内容。并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与上海接轨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以取得更多的进入上海农产品市场的通行证。为切实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对全市农副产品的安全性检测。并在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生产基地建立若干检测点,形成农产品安全检测网络。 3、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要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工作力度,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培植更多的农产品品牌。要加快步伐,鼓励和扶持有基础、有实力的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注重品牌创造,使自己的产品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同时还要积极申报上海“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认证,以进一步赢得进入上海市场的主动权。 (四)切实加强接轨上海,培育和发展项目农业的组织程度针对目前我市农副产品大多是以分散的、自发的方式进入上海市场的现状。为加快农产品接轨上海的步伐,增强我市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竞争力,在加强组织程度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农业接轨上海指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及时收集和发布农产品营销信息,组织协调和解决农产品接轨上海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对来我市兴办农业企业、生产基地的企业,在办证、开户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对承接转移到我市的产业项目的企业和个人,要专门制订优惠政策。要对农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特别是绿色通行证进行整合使用,提高绿色通行证的利用率。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绿色通行证,以保证我市农产品货畅其流。 2、在上海定期举办农产品推介活动。充分利用上海作为世界会展中心这一平台,开展整体性的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是农产品接轨上海,抢滩上海市场的有力举措。要组织相关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等,到上海定期举办有组织、有声势、有规模的招商会、洽谈会、展销展示会,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向度。接轨上海工作的主要力量应放在招商引资上,要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好农业项目的招商、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和完善工作网络,形成各司其职,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 3、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业接轨上海的市场主体。围绕已经形成的特种水产、优质水果、大宗蔬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一批具有一定优势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不断做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建立规范的组织章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内部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要培育大型农产品营销企业。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革的方向将是采用国际通行的农产品拍卖方式,因此我市要加快培育大型营销主体,重点选择一批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流通企业、营销协会加以扶持,不断增强在上海市场的竞争力。要构建成农产品营销网络。要学习外地的经验,把市场办到上海去,建立启东农产品配货、销售中心,形成规模,形成网络。要抓好农民经纪人队伍、中介组织建设,要不断创新、整合现有营销组织。学习东台的做法,把在上海经营的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起来,设立农产品行业商会,瞄准超市等销售市场中的新生力量,加大与沪上超市对接,让我市的农产品经上海“窗口”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市场。要加强农产品营销组织建设,培育专业营销队伍。打破三五成群,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力量,共同参与上海市场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