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招飞女生标准:关于精进(汇集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4:06
关于精进的开示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这里,先讲一个佛经里的故事:一次,几位新学的比丘有问题要请教佛陀,当时佛陀刚好卧病在床。阿难尊者就在屋外对几位新学比丘讲法。当阿难讲到“精进”时,恰好被屋里的佛陀听到。佛陀立刻从病床上坐起,恭敬地听阿难讲法。

  “阿难,你刚才在说精进么?” 佛陀欢喜地问阿难说。

  “如是,世尊!”

  “阿难,你刚才在赞叹精进么?” 佛陀又再问了一遍。

  “如是,善逝!”

  佛陀反复问了三遍,然后无比赞叹地对阿难说:

  “阿难!你应当常行,常修,常念精进,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所以如此示现正是要告诉后来学佛者精进的无比重要!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应当记住佛陀这段教诫。许多人常说密乘好,密乘可以即身成就。即身成就靠什么呢?一个是对上师生起与佛无二的坚定信心;再一个就是精进的修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一点苦也吃不了,一点精进之心也不没有却想即身成就,纯粹是异想天开。为什么在藏地人们把文殊、观音、金刚手称为根本三尊呢?因为他们代表成佛不可缺少三大法宝:智慧、慈悲和勇猛精进。这三个缺了任何一个都无法圆成佛道。

  也有的弟子对我说:“上师,我也想精进,可总是提不起来?”其实不是没办法提起,而是我们错误观念在作怪。如果你能把追求世间名利、五欲那份“精进 ”的一半转化为追求佛法和善知识上,修学佛法怎么会不成就呢?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什么是精进?精进就是说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发起身口意勇猛而无厌的努力,精进的反面就是懈怠。精进还可以分为小乘的精进和大乘的精进。小乘的精进是指见到轮回的苦觉得自己一分一秒也呆不住,而一心一意寻找解脱;大乘的精进才是真正的精进波罗蜜,就是为了一切如母有情早日解脱而精进修持,这就象一位慈母见到唯一的儿子得了不治之症,象疯了一样找寻无上甘露妙药(无上菩提)来解救自己的儿子,只有象这样的心态,才能称为精进波罗蜜。

  要发起真正的精进必须克服几种心理。

  第一种是推延的心理。许多人早上的时候总想着中午的时候会有时间再修,中午到的时候想着晚上修。到了晚上又想推到明天再修,或者想等我赚了多少的钱,帮助儿女完成婚事之后再修等等。可是他就没想过谁能保证我还有明天呢?如果明天死了怎么办?所以我们应当多念生死无常、人身难得来克服这种推延的心理。

  第二种,畏难的心理。许多人叫他好好修法,总是说我不行,人家是大根器,我业障深重,我福报不够。表面上听起来是一种很谦虚的说法,其实是一种保护我执的极可怕的借口。明知自己业障深重就更应该比别人更加百倍的努力才是!

  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密法的人)应当有佛慢,佛陀说连最小的虫蚁都有佛性,只要肯努力精进,一样可以成佛。我得了这个人身为什么不能成佛?要坚信自己的佛性和上师诸佛是一样的。佛陀可以做到、上师可以做到,我只要肯努力也一样的可以做到。

  第三种,急躁的心理。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应当存有长远之心。不要急于求成,强迫自己去做现在能力所达不到的事。明明只有十斤的力却让自己去扛百斤的东西,只能把自己压垮。过分躁进的结果只会加倍的退缩而已,对修行没有好处。

  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长期的修行计划。因为精进本身就包括恒心在里面。

  其次,我们应当思维祖师大德的故事,思维佛法不可思议的功德来策励自己。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成就者无一不是依靠精进而得成就的。佛陀的六年苦行、密勒日巴祖师终身闭关等等。我们应当常想:世间的人如果一夜之间丢失了百万的家财,他会象疯了一样拼命想要追回来。我们轮转于生死苦海之中而迷失了自己原本自性。丢失无量劫可以受用自在的法身之财,我们为什么不象疯子一样一心一意、不畏艰难地把它追回呢?

  应当时时观察佛果的功德和轮回的苦,来警策自己一定要在这一世内就有所觉悟!

  精进一方面包括勇猛的心,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固愿力。我们平常发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发了愿之后就应当按照愿意力努力去做,不能做到一半一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这样天人护法会不欢喜,慢慢养成了习气,将来做任何事都会一事无成。

  现代工业社会中,每个人都十分忙碌。但大家应该利用节假日多闭关。平常我们应该修生活瑜伽,把修行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便忙碌也不会妨碍精进。修行的关键在于如何调伏自己的内心,而不在于外在的事相。所以精进关键是意的精进,而不是身的精进。身体应当调节好,不要让它过分劳累。但行、住、坐、卧都应当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保持正知正念(特别是密乘行者应当时时忆念上师和菩提心),一发现自己与善法不相应就应赶紧拉回来,安住于正知正念中,这就是修行,就是真正的精进。

  许多人精进是精进,但由于方法不对。他所谓的精进就是一天念多少咒,磕多少头,而真正与菩提心相应的念头一个也没有,整天就在枝叶上转,把握不住根本。这样的精进,养成不良修行的习气,反而成了自己证悟的最大障碍。修行一开始就要养成好的习惯,以后慢慢就容易了。一开始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以后什么也没有。真正精进修行的人他懂得把修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的每一细小环节,不会让任何的一分一秒无意义的空过。



2 初修佛法非常精进,为何越来越散漫懈怠,如何增长对佛法的信心?

释常辉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十年,佛在西天。道在持之以恒,德在精进用功也。修行不得力处,在于理于法不够通达,且不愿实修而导致的。望诸仁者,依教理行果,切实修于慈悲喜舍、四摄六度,自然得个入处。谨以憨山德清大师之教诫供养大家:

“讲道容易体道难 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 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规难 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 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 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究心难 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 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 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 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 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 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 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 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 骷髅磕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 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 日诵万卷也徒然”


3 精进度懈怠 金明法师


精进度懈怠——人生第四种的心病是懈怠,我们无论读书也好,做事也好,乃至修行也好,常有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今年不做还有明年,少年不修还有老年的懈怠心理在作祟;因之对于革除恶习与兴办善事,都不肯尽力去做。如果他明白了佛教因果的道理,便会知道一切事业的成功,绝对不是侥幸而致的;若不努力,决无成功的希望。有了这种思想,那精进的心自然就会生起了。

  “精”是纯一无杂,“进”是勇往直前;所以“精进”与“勤”有分别:勤求学、勤做工、勤行善、勤修行,这些事既“精”且“进”,就是“精进”;假如是勤赌钱、勤挥霍、勤作恶、勤害人,这些事显然是虽“进”而非“精”,当然不是“精进”了。佛法教人精进,包括未生的善心令速生,已生的善心令增长,未生的恶念令不生,已生的恶念令速断。懈怠是一种不善的心理,所以精进一生起,懈怠便断了,这叫做精进度避怠。

4 如何破除一曝十寒的习气? 永嘉仁波切


当你放逸的心生起的时候,应该马上观想人生是很无常的.

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一次人身,不能浪费它.只有我们每天好好修行念经作善行,我们才不会浪费它,这样下一辈子才有希望.如果这辈子不好好修善法,那这一个人身就浪费了.

有时候也许我们会想,我们现在还很年轻,也很健康,似乎和死亡并无太大关系,这样心里很麻木.这时候可以去想一下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或者有很早就过世的,突然过世的,所以我们自己也并不是那么保险,也许和他们一样会突然生病或者死亡.这样慢慢的内心的希求修行的心就会生起.

如果我们不主动的去思维老,病,死这些苦,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坚固,那就很难有迫切要修行的心.很多人把饭盛到桌子上,还没吃到就死了;也有人很健康但是突然车祸也会身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生下来后都会死亡,没有任何人会在轮回中永久的留下来.

当我们走的时候,只有修行所得的善业可以带走,其他的房子和车子,辛辛苦苦专的钱,都不能带走,自己的身体也带不走.这样的心慢慢生起的时候,就会很迫切的想修行了.


5 精进勤奋之门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面谈精进或者勤奋之门。在多数佛教的观念里,精进表示你要多念经,多念咒,要每天起得很早睡得很晚,把你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这是一般佛教里认为的精进。但是在战士的训练里,精进并不只这些。很努力地去读一个东西,或是很努力地去修法这个并不是精进;精进表示一种愉快或愉悦,这种愉快是很重要的。我相信在座的有很多热爱佛教的人,每天都念很多咒,念很多经,尤其是修金刚乘的,每天要修四加行,要念很多法本,但是你是否带着愉快去做呢?或者你做只不过是因为有一种潜意识的威胁存在。

  例如,你受了某个灌顶,你就一定要做某些事情,毫无选择。同时也可能因为我们佛教洗脑,我们觉得有义务这样做。所以我永远跟人家说,你如果要去听一个教授,你不要只是因为去而去。也许你会有这个感觉:如果我不去,那个给教授的人可能会不高兴。我有这个经验,因为有人打电话来说,仁波切对不起!昨天晚上你的教授我没去。其实我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个人在不在。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教授是要教那个人的,如果那个人为自己难过还可以,如果他是为了我感到难过,没有人来听,就大可不必。

  所有这些情形让我了解,有很多人念咒,只是觉得自己有义务这样去做,就好像我们身为一个佛教徒,家里一定要有一个佛堂一样,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贵。因为你要买这个佛桌,至少要请一幅佛像,然后需要香、灯。情形就变成这样,你每天都上三支香,有一天你只有两支香,只上两只香你就觉得这样不太好。还有像磕头,你为什么非磕三下不可呢?刚才我请大家打恭作揖三次,为什么要三次?在中国或者西藏的传统里,搞不清为什么?他们觉得三这个数字很好,为什么不一百下,或一下,一下比较简单,或者半下,你可以这样做是不是?你看我们的心,现在变得非常复杂。身为一个人本来就是非常复杂。譬如可以一起吃饭,但是上厕所不能一起去,这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复杂。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又有作中国人的复杂,各位一定很清楚,好像中国人对四这个数字总是不太舒服,或者我们对于红色非常喜欢,然后你又做了佛教徒,佛教又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金刚乘又有很多很复杂的东西,这么复杂的生活。那些没信佛的人真是幸运的很,他们根本不在乎很多事情。对我们来说如果你头痛,你就说这个神不高兴,然后你肚子痛,你就说那个鬼嫉妒我,像这类的事情很多,所以我们自己把生活变得这样复杂。

  我们所谓修行并不是真正从快乐产生的,你并不真正从你的意愿产生要做这件事情。对于那些念经念咒的在家人出家人,那些心里没有觉得什么愉快的、觉得必须要念的人呢?我觉得他们只是心里觉得受折磨。当你翻开第一页开始念的时候,你就希望这个经赶快念完。

  我们所说的闭关,闭关是最差的,你去那边闭关是为了增长你的觉,你的慈悲能够增加,也许你进到闭关的地方,第一个小时你还觉得很快乐,以后你所有想的只是闭完关后你将要干什么。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面子,在这种社会的期待之下,因为我们已经讲了,我们非得在里面闭关一个月,所以我们非得在里面呆一个月。

  我们一切念经持咒只是为了顾全我们的面子,并不是我们真正很快乐地去做。如果你真正很愉快地去做,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你做一分钟和做二十四小时没有什么不一样。就好像你打麻将一样,因为你有想打麻将的这种愉快,然后你就先安排这些,到处打电话找几个牌搭子,有时候你的朋友跟你说,对不起今天有事不能来,你就会很生气。当你到处打电话把那些人找来,然后你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打牌,把什么都忘掉。从晚上太阳下山到第二天天亮你都在打,很多情形都是这样,也许明天早上你还要上班,但你从来不在乎这些。你那时表现就跟超人一样,一点都不会累。当你坐在座垫上念咒会怎么样呢?你念了五分钟马上就要张开嘴打哈欠,或是要找一堵墙,至少靠在墙上好一点,你的心只在麻将上就不会放在佛法上,我相信如果你是喜欢打麻将,不论你是自己开车,还是坐着公共汽车,你的心里都会想着那副麻将牌。

  假如有148张牌,而皈依树上坐的人比148张牌少得多,同时你在皈依时你自己皈依就可以了,不必在乎其它三个人出什么牌,同时你不会输只会赢,所以想不通为什么大家对皈依没有太大的热情。因此在战士的传统里,勤奋或精进就是要创造这种愉悦。最先我们要学着如何把这种欢乐创造出来,因为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爱打麻将的。就像没有人生来就是爱佛法的,因为你的朋友或者社会的因缘,你对某件事就更加注意。一个人可以跟着他的老师去学看书,逐渐增加这种热忱。然后这种自然的快乐——精进就会产生。



6 精进 把握因缘向前进 圣严法师


◎圣严师父
有些人学佛没有几天,就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还是先暂停,等年老退休之后再来修行吧。
这就像是已经搭上了一班车,又认为这辆车子不是该我上的,
还是等下一班再上吧!可是,下班车什么时候来?能不能搭上车?
一点把握也没有。


三种精进
《成唯识论》九卷,则列出三种精进:

(一)被甲精进:被宝甲而不怖畏种种难行;难行能行,愿力无穷。像是身上穿了盔甲的人,万人无敌,在他的面前,是没有任何困难、任何恐惧,只要勇猛地往前走。我遇过有些人,在我准备给他一个任务时,还没有开始做,已经在抱怨、叫苦了,真是没有出息!应该是在接了任务之后,也要准备接受任何困难,好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把问题解决,这是对自己的一份成长,能这样想就是精进心。

(二)摄善精进:勤修一切善法而永不疲倦,如同〈四弘誓愿〉所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修行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等所有的法门,全力以赴,永不疲倦。有些人学佛没有几天,就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还是先暂停,等年老退休之后再来修行吧。
 这就像是已经搭上了一班车,又认为这辆车子不是该我上的,还是等下一班再上吧!可是,下班车什么时候来?能不能搭上车?一点把握也没有。相反的,精进的人只要有任何一个修行因缘的车子在他面前,不论是用跑的、跟的、爬的,甚至几乎是跟不上,也紧抓着车尾不放向前冲。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算是精进。

(三)利乐精进:勤化众生永不疲倦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可以上天堂、下地狱,不断地追着他。但是,度众生不是要去困扰他、占有他,也不是让他感到恐惧不方便,而是要使他成长。
六种精进

精进对一个修学佛法或是发了菩提心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三十七道品〉中分成七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精进。例如修习四念住,就是用四正勤来修,在《大乘庄严论》卷八中,有六种精进:

(一)增减精进:未断之恶令断,已断之恶令不复起;未修之善令修,已修之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
(二)增上精进:由信、精进、念、定、慧等五根,解脱法由此增上。
(三)舍障精进:由信、精进、念、定、慧等五力,所有的障碍由此不能碍。
(四)入真精进:由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行舍等七觉支,由此建立见道。
(五)转依精进: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由此修道而为究竟转依之因。
(六)大利精进:六波罗蜜之自利利他。

《大智度论》卷十六云:「是精进名心数法。勤行不住相,随心行共心生,或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如阿毘昙法广说,于一切善法中勤修不懈,是名精进相。」又提到七个项目,其中第一项至第六项是自利内修的解脱道,第七项则为自利利他的菩萨道:

1.于五根中,名精进根。
2.根增长名精进力。
3.心能开悟,名精进觉支,能到佛道涅盘城。
4.八正道中,是名正精进。
5.四念处中能懃系心,是精进分。
6.四正勤是精进门;观四如意足(四神足 — 欲、勤、心、观中禅定修行)的欲、精进,即是精进。
7.六波罗蜜中的精进波罗蜜,亦是精进。

《大智度论》卷十六又云:「为佛道精进,名为波罗蜜,诸余善法中精进,但名精进,不名波罗蜜。」,又说「菩萨精进,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为精进波罗蜜。」

经典中谈精进
以下介绍经典中有关精进的记载:
(一)《解深蜜经》卷四提到精进有三种:被甲精进;转生善法加行精进;饶益有情加行精进。
(二)《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十二将精进分为三种:被甲精进;方便精进;饶益有情精进。
(三)梁译《摄大乘论》卷二中分为三种:勤勇精进;加行精进;不下难坏无足精进。
(四)《大乘庄严经论》卷八分为五种:弘誓精进-欲发起行动;发行精进-现行诸善;无下精进-得大果,无下体故;不动精进-能不为寒热等苦动;无厌精进-(六十华严)不得少为足。
(五)旧译《华严经》(六十华严)卷二+四的十种精进:不转精进;不舍精进;不染精进;不坏精进;不厌倦精进;广大精进;无边精进;猛利精进;无等等精进;救一切众生精进。
(六)《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精进品〉的九种精进:自性精进;一切精进;难行精进;一切门精进;善士精进;一切种精进;遂求精进;此世他世乐精进;清净精进。


7 【谈精进】 净空法师

  △ 不放逸:精进同三善根合起来即是不放逸(放是放荡,逸是纵逸),就是过着有规律的生活。人若放逸就是对于贪嗔痴三毒不加节制,任性所为,肆无忌惮。不放逸刚好与之相反,是以三善根及精进为体,有防恶修善的功能。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故名不放逸。

  △ 甲胄表示精进之义,学佛的甲胄即是精进。如能忍,一切事均可成就。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人与人相处,人与环境相处,必须忍耐,唯一目标:若能使道业上有所成就,则任何环境都要忍耐。

  △ 我们每天至少有十一、二小时都在动脑筋,贪著世事,这就是业。过去生生世世都在造业;要勤劳不息地进修,不取不著,即可远离多生多劫的业障。

  △ 纯而不杂谓之精。精进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即不能与本性相应,有条件容易退转。例如学佛为求财富、求平安、求儿女上进,希望达不到就要退心了。必须发菩提心,发菩萨愿,没有任何要求及附带条件,只是为了饶益众生,为了度众生,求诸功德法。  

  △ 佛法是一条生疏的路子,岂能浅尝而止,必须要熏习再熏习,重复再重复,方能见功效。所以多听经多看经是有必要的,不补佛法熏习即补烦恼熏习。



精进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  △ 不放逸:精进同三善根合起来即是不放逸(放是放荡,逸是纵逸),就是过着有规律的生活。人若放逸就是对于贪嗔痴三毒不加节制,任性所为,肆无忌惮。不放逸刚好与之相反,是以三善根及精进为体,有防恶修善的功能。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故名不放逸。  △ 甲胄表示精进之义,学佛的甲胄即是精进。如能忍,一切事均可成就。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人与人相处,人与环境相处,必须忍耐,唯一目标:若能使道业上有所成就,则任何环境都要忍耐。  △ 我们每天至少有十一、二小时都在动脑筋,贪著世事,这就是业。过去生生世世都在造业;要勤劳不息地进修,不取不著,即可远离多生多劫的业障。  △ 纯而不杂谓之精。精进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即不能与本性相应,有条件容易退转。例如学佛为求财富、求平安、求儿女上进,希望达不到就要退心了。必须发菩提心,发菩萨愿,没有任何要求及附带条件,只是为了饶益众生,为了度众生,求诸功德法。  △ 佛法是一条生疏的路子,岂能浅尝而止,必须要熏习再熏习,重复再重复,方能见功效。所以多听经多看经是有必要的,不补佛法熏习即补烦恼熏习。  此外,精进具体还可分为五种:1、被甲精进。2、加行精进。3、无下精进。4、无退精进。5、无喜足精进。(也可叫做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精进) :被甲精进,即看到佛法义理,由信解故,自我惕励,我当如此依教奉行;加行精进,即在被加精进的基础上不断进一步加功用行,以期待早日证悟真理;无下精进,指因加行精进而生疲苦,依然忍受苦楚,不在仪式上产生怯懦的情绪;无退精进,指与他(或她或它)逼恼,心不动摇,精进不舍;无喜足精进,即对于善品不得少为足,永不满足,精进不已。  另外,关于精进,修学佛法的同修们要注意“渐次修行,克期求证”这两句话,比如释迦牟尼佛在未成道之前曾遍参印度各地,渐次寻找解脱之路,凭着他老人家的福报还渐次修行了十几年,于是最终才能成就菩提树下“不证菩提,不起此座”的七天克期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