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消防队长岗位职责: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学期上册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06:44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许多化学的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弄不好学生有当作第二外语,因此充分利用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的密切联系。通过一个个实验,既让学生们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又让学生有所思考;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一些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同学,由于能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其化学成绩可以达到中上。
作为初三新增的中考学科,我们没有很长的复习时间,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笔记、作业、改错等方面必须树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的情况,如:战事、医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三化学特点始于初三,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中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新课结束时间都是最后一门,且基本在三月底,复习时间较短。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科来说,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开展得较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训练;再加上由于赶着要把新课上完,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较重,多数时候忙于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间复习、预习,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内容,因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三、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今年我担任初三6  7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今年我按照教管办的要求,到北鄌郚中学支教,担任北鄌郚中学初三两个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 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猜想或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
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
(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
(5)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后的质量为200g。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守定律”
归纳化学变化中“五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两必变”物质种类
元素的种类分子种类   种类  原子的数目   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四、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日常生活方面。在掌握好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五、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我担任初三6  7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今年我担任初三3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我在本学期中,担任了初三(2)班和(7)班的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眼看学期结束了,我对本学科在这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对化学科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
(1)客观性原则;
(2)严谨认真的原则;
(3)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二、对教材的认识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已经上了这教材两年了,都是第一、二章时花的时间很多,特别是第三节。因为我觉得,要让学生对这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就必须得用大量的演示实验,同时,还有让学生亲自进实验室去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这样,学生会才会有兴趣,才记得牢些知识及操作步骤。进入第三章后,第三、四节花的时间较多,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会用化合价去判断化学式的对与错。第四章中,第二节花的时间也多,可是很多学生就是写错化学方程式。我觉得,教材上安排的时间来上完我所说的章节,无论如何是不够的,而且,书上对这些的习题也少,应该多点,便于学生自己复习巩固。另外,本册书完了,但没有期末练习题,我觉得,应该针对中考的题型给学生出一些典型的测试题。课本最后的仪器图形及一些操作图,我认为不够全面,还应该把、常用的仪器和重要的操作图也画出来,这样,便于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自己就可以去学习,同时,在老师讲课时能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抓基础知识。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抓思维方法。抓思维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学习上一定要独立自主,在此基础之上,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4)抓晚自习辅导。我一周只有一节化学晚自习,因此,我在晚自习时,都给学生进行试题讲解,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辅导和知识辅导。
(5)抓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6)抓自身业务学习。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教研活动。在学习、相互研讨的过程中,我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的严厉程度不够;
(2)给学生复习时的细致程度不够;
(3)自己对新的有关化学的知识了解得较少;
(4)有时没有及时地给学生评讲作业。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化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相信学生对我也有一个满意的评价。尽管有些地方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好我的学生的。

时间飞逝,又一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这紧张而繁忙的一学年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现总结以下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使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一.八个坚持
1.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不动摇,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
2   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备学生为先。能驾驭课堂,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认真钻研教材,超前分课时备课,目标、重难点明确,各环节清楚,   课后有反思。
3  .坚持候课制。
4  .坚持灵活运用教案。课堂上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  因素——兴趣。
4.  坚持“教书育人并重”的原则,积极利用有效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的  心理素质教育,将之融于整个化学教育教学之中,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  中学习化学。
6  . 坚持作业全部详批详改,有的还采用面批,使他们能及时纠错,教给他们解题   技 巧. 及时讲评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
7.   坚持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反思总结。
8   .坚持积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  集中力量辅导差生以缩短差距。
二.具体实践
1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德育为先
积极博览,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领他们走进阳光地  带,  促进 他们快乐成长。。
2.   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例如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  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动和  真实的语言环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  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3.    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化学学习的环境当中。让学生知道化学源于  生活,化学艺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4.  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兴趣,逐步形成化学感觉。启发学生发散思  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实践。
5.    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同  学间 的友谊。积极激励后进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克服困难,达到共赢。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未来的日子里,能 在各位领导,老师和前辈的指导下,继续不断地探索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使
情况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新课程标准,就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赞可夫同志就曾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放弃一个后进生,对一个教师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家长来说,却意味着失去了全部希望。由于先天条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差异是正常的。下面就如何转化后进生谈点我的看法。
一、变观念
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并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只是那些门门平均发展的全优生,学生某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二、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后进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三、给机会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他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在的能量。马斯洛说过:“积极的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习困
难学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内容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3、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调整对自己的期望。调整比较对象,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与切实际的与他人比较,不切实际的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开展自我竞赛,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感受到“超越自我”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四、明情况
有了转化后进生的热情,还必须有具体的工作切入点。只有通过调查,摸清产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实施转差的具体实践。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这些都是施教的必备信息。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综合这些信息,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1. 适时家访。勤家访并不是随意家访,而是要看准时机,如有进步时,取得成绩时,共同活动归来后。共同制定活动项目中,征求家长意见等,不必太“正规”,只要能达到增加了解学生的目的即可。
2. 多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最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处,因此,教师了解学生,要勤参与他们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课外活动等。在活动中不但能了解他们,更能影响他们,并且在这些活动中最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易于实现双向交流。
五、激兴趣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比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时多请差生上来,答好了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7、让学生自编一些试题,每一单元测验,先让学生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8、灵活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六、抓巩固,促提高
在转化中,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又要通过他们的言行了解到他们为何有这个进步,并且发现尚不能“优化”的实际困难。
1、作好阶段性小结。与学生一道共同总结某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及其原因,
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钻研如何矫正的办法,制定转化的目标责任,提高师生转化的双边活动的效率,增强学生转化的自觉性。
2、提高转化水平。根据目标设计,及时把转化的延续目标转移到当前的工作上来,坡度虽然不高,但有利于巩固原有成果,并在这基础上获得发展。
3、及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并由他们写出心得体会或者召开主题演讲,出版学生发展成果的专题墙报等,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风气,鼓舞他们的士气,克服困难,使转化工作取得春风化雨般的积极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后进生们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每一个学生培养好。后进生并不一定差,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后进生,肯花心血,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师。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许多化学的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弄不好学生有当作第二外语,因此充分利用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的密切联系。通过一个个实验,既让学生们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又让学生有所思考;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一些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同学,由于能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其化学成绩可以达到中上。
作为初三新增的中考学科,我们没有很长的复习时间,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笔记、作业、改错等方面必须树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的情况,如:战事、医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三化学特点始于初三,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中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新课结束时间都是最后一门,且基本在三月底,复习时间较短。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科来说,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开展得较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训练;再加上由于赶着要把新课上完,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较重,多数时候忙于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间复习、预习,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内容,因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三、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1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能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也能准时参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热爱学生,从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教育教学方面:
九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多部分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也比较差,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上课有时不能专心听课,学校施行的阶段性考试,多学生被归为三类。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这类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1、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法、备教材更应备学生。本届学生,学生没有以前那么整齐,所以我尽量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的类型,备课前尽量做到自己先完成每节课的作业以及课外练习,从中选取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题目。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来"。每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后认真作好总结,及时从课堂教法和学生的反映情况总结出每节课的得与失,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在教学上,能和其他老师团结协作,有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在每个章节知识的处理上,通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优点以弥补自己教法上存在的不足。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也有针对性。为此,我常常到网上搜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次作业都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能作到认真批改,通过作业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及讲解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原因并总结,进行透彻的评析,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现在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化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本学期在学校的工作中,我经常去听学校各科组的公开课,虚心向教师们学习更新的教学方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成绩与反思
班上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欠积极,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虽然也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但是,有个别同学上课不正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也是我最觉得头痛的地方。

2007至2008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完成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中考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这一学年度中,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 学年第----学期个人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 积极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和听课、教研活动、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5、"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6、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除,做好了本校办公室工作和支部组织工作。这学期总上课48课时,15次改作业,10次听课,6次做学生实验,36次做演示实验,8次参加教研活动,12次参加班会,本人教的课程成绩达到学校制定的标准。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和不足,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采用大理州教科所命制的试题,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的命题模式,保持题型结构稳定,有利于推进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
1、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
全卷立足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理、金属活动性、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如第2、8、18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6、29题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1、3、9、15、19、25、27、28、29、30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化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2、3、8、18、20、21、24、29、30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全县平均分为55.79分,优秀率7.54%,及格率33.21%,难度值为0.56。与2008年平均分70.65分,优秀率43.73%,及格率69.68%及 2009年中考化学平均分70.24分,优秀率35.85%,及格率73.52%相比较,试题整体难度偏大,学生在考点落实、应试技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全体九年级化学教师要根据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
2、学生答题情况评析(依据抽样全县12所中学144份答卷得到的信息)。
抽样结果学生答得较好(主要标准难度值在0.80以上)的有:第1题:主要考点,物质的变化,中考要求层次:识别,难度值0.95; 第2题:主要考点,能源与环境保护,中考要求层次:认识,难度值0.97;第4题:主要考点,化学与健康,中考要求层次:知道,难度值0.87;第5题,主要考点,燃烧的条件,中考要求层次了解,难度值0.83;第6题:主要考点,分子的特点,中考要求层次知道,难度值0.84;第8题:主要考点,化学材料,中考要求层次:了解,难度值0.90;这些题虽然简单,但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审题,才能做得更好。
抽样结果学生答得较差的有(主要标准难度值在0.40以下)
第14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化学计算与溶液知识不能很好结合,属于综合性考题,具有明显区分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放弃。
第15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图像与化学现象不能有机结合,解决该类题的关键是理解化学概念,在教学生数学图像知识时,多练习。
第22题:做错的原因:首先是学生对除杂问题不理解,其次是学生不注意读题。好多同学,把用名称填空而写成化学式,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们注意括号中的字,是要求填名称,序号,还是化学式。本人认为除杂就是利用杂质的性质把它出去,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用1至2节课练习该知识点,让学生对这类题,不陌生,消除畏惧感。
第24题:做错原因:学生不能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灵活处理,该题综合性较强,学生必须掌握酸碱盐知识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本分试卷的难点,难度值在0.28 。解决办法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溶解性表及酸碱盐知识。
第28题: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学生对初中常见物质之间反应不熟悉,也就是基础知识复习还没落到实处,要做好此类题,对物质之间发生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要掌握,例如,单质与氧气常发生化合反应, KMnO4  、KCIO3  、CaCO3  、H2O、H2O2 、H2CO3  这五种物质经常发生分解反应等 ,酸碱盐间常发生复分解反应, 氢气 ,碳的还原性,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该题难度值为0.40  。
第29题:考查学生对特殊离子颜色的记忆,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判断,运用此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没理解题目的含义,答非所问。要提高此类题的得分率,还是要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很好掌握,并且可以运用该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该题难度值为0.23 。
第30题:计算分析题,得分率很低,有好多学生一字未写,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该题出错的原因已知量不会找,大部分学生把40克盐酸作为已知量,这说明学生分析判断、灵活变通的能力较差。解决办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题目意思,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已知量是做计算题的关键(已知量必须是纯净物,具体方法1、直接给2、根据质量守恒3、溶质质量4、图像)此题不算难,关键学生练习的少。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此次考试的分析,发现我们化学学科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答题语言描述不够准确,对酸碱盐以及金属的知识不够牢固,但时间很紧,需要理清的知识点很多,需要记忆的更多,各种资料满天飞,我们教师会感觉迷茫,借此我提几点建议:
1、资料方面要重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两套模拟试题
课程标准是处理教师“教”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依据就是课程标准。
中考说明明确的是“学”的问题。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水平,中考说明能为他们指点迷经。
加上认真研究两套模拟试题,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教师的复习课,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3.强调规范,重视表述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一、试卷特点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陕西省中考试题模式命题,保持题型结构稳定,有利于推进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试卷既关注了大部分同学,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1、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
全卷立足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理、金属活动性、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如第10、12、16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0题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11、14、15、16、17、18、21、22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化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14、16、22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全区理化平均分为66.3分,与我区今年中考理化拟定分数70分相比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各校要依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选择题)
第8题:选错的原因:主要是对物质变化概念理解不透
第9题:选错的原因:学生对物质分类不清楚
第10题:选错的原因:学生对物质宏观组成、微观构成以及化学式的意义区别没弄清楚
第11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理
第14题:错选原因:学生不能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灵活处理
第15题:出现错误主要在(3)(4)小题,原因在于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关系没有理解,概念没有弄清。
(二、非选择题)
第16题:查学生使用氢气燃料其中一个优点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没污染,而许多学生答成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污染小,可见概念不清;本题第3小题让学生填写几个新能源,有的学生答成煤、石油、天然气。
第17题:考查生铁与钢的性质区别的原因,学生答成生铁是生的,钢是熟的,没有真正理解生铁与钢的性质不同的原因。
第18题:学生出现错误原因在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记住,没有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第19题:2个硫原子学生答成: S2、3CO32-有的答成3个三氧化碳,还有的答成三个碳酸离子。
第20题:第1小题让学生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学生没有弄清用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的区别,本应写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答成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本题还有一问检验二氧化碳,学生答成有黑色沉淀,化学方程式错写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第2小题让学生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许多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氮化镁的化学式,原因在于学生不能根据氮的原子结构推断氮元素的化合价。
第21题:考查电解水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成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有的答成吸附水中的杂质,还有点答成控制反应速率或加快反应速率等等,把氢氧化钠的作用与催化剂混为一谈。
第22题:计算分析题,得分率很低,有好多学生一字未写,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说明学生不会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判断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CaCO3的质量,说明学生分析判断、灵活变通的能力较差。
三、教学建议
1、重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历届中考试题
课程标准是处理教师“教”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依据就是课程标准。
中考说明明确的是“学”的问题。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水平,中考说明能为他们指点迷经。
加上认真研究历届中考试题,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教师无论上新课还是复习课,对知识的把握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过程与方法
重视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审题的过程;重视解题思路的探索;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问题解决和规律形成过程
3、重视阶段性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
在不同阶段,教师要及时做好阶段性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
4、重视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5.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目标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终生学习能力,形成科学观点和正确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而不能仅死记硬背结论。特别要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6.抓基础、重应用、面向全体、夯实基础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7.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应适当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实验,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教学过程的喜悦;适当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践,激发创造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9.强调规范,重视表述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0.注重应用,培养能力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的渗透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1、整卷四大题,多数答题分若干小题,题目长度适中,考生却有充分时间完成全卷,全卷无偏、怪题出现,难度适中。
2、题目联系生后和社会实际,关注资源,能源材料,环保、安全健康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4、主要基础源于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的基本情况
1、班级平均分74.95,及格率79.49%,优秀率53.85%。
2、选择题大都是基础题但3、9、16题部分较低,反映学生基础大扎实,其中10题错误主要是对原子的较比=质量比/AN,再来确定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来确定化学比价的问题缺漏引起的。
3、填空题,难度不大,且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缺乏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17题(2)到10的方程式,学生没有记忆魔盒19(2)出题较多,说明学生对质量情况定律理解不深。
4、试题得分两极分化严重,对设单位应用不够理想。
三、原因分析
1、学生重视不够,花时间不少,一位化学听听就可,没有做笔记。
2、课程紧,复习时间少。
四、今后在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1、注重课堂,贴近生活,加强组织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强调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认真做笔记是学习的关键。
2、重视基础,强调应用,无论是难题还是易题都要认真分析主动知识点,让较差学生听得清。
3、重视精选习题,提高联系质量。
4、注意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保持学生积极性和惯性,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考试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化学学习的方法,能全面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存在以下不足几个的方面:1、考试品质有待培养。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读题、审题不仔细,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答案要求写化学式的却写成了名称,主要表现在第19、23、25等试题中。2、语言描述有待准确。部分学生不能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解释有关的化学问题,表现为语言不精炼,叙述不完整,语句不能表述完整的意义。这些问题主要在24、25、26、28、30等个题的答题中。3、基础知识有待夯实。少数学生不会读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不能准确理解与应用有关的基本概论。4、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高低。在28题的答题中,部分学生不能用题目所给知识解决有关问题。5、计算能力有待加强。不足之处主要有格式不准确、有效数字的保留等问题。
学生考试已告一段落,结合本校学生考试情况,教师在后段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端正教学理念,结合课题研究加强备课组的集体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上好不同类型的课,加强听评课。第二、加强学情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做好查漏补缺、专题训练的指导工作。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1、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采用闭卷形式。整卷四个大题,多数大题分若干个小题,题目长度适中,考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全卷。统观全卷,无偏、怪和超纲题,试卷难度适中。总题量31小题,比中考多5-6小题中考一般为25、26小题。主要使选择题多了5小题。本次选择题40分,填空题33分,实验题19分,计算题8分。
2、题目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有30多分涉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关注资源、能源、材料、环保、安全、健康等问题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展示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凸显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4、立足基础源于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比如,地壳元素的含量(第2题),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第11题)物质类别(第8、15题),化学变化(第1题),基本实验操作(第3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第13题),根据化学式计算(第30题),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化合价(第24小题),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辨别化学反应类型(第19题),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用语的含义(第17题),化学符号及名称(第21题),物质的用途(第22题)常见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第25题和第28题第(3)小题),实验现象的描述(第4题)等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基础和重点知识,试卷注意了对这些内容的重点考查。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1、1班平均81.7优秀率62.5及格率95.8;2班平均54.5优秀率0及格率45.5;3班平均52.2优秀率3.2及格率29.1、2、3班平均65.5分,及格率62.5,优秀率27.7。
2、选择题都是基础题,但11、14、15、16、20题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扎实。11题是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14题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15题是考查纯净物,属于物质的类别,16题是不同化学式所含的应是(原子、分子、元素的区分),20题考查一些说法的正确与否,也就是概念的理解。
3、填空题也是立足基础,难度不大但跟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1、25、27题失分较多,21题考查化学符号及名称,25题考查放出热量一格填空不会,和铁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7题(1)(2)失分较多,考查分子特性;
4、实验题得分较高。这两个实验都是基础的实验,主要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出现较大问题,现象分析,再者少数同学在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时还是用燃着的木条扣除本小题4分。
5、计算题得分还算可以,主要问题有30题(1)中易把题目看错,考查尼古丁里(已给出化学式)碳、氮元素质量比却把氢元素计算在内。(2)中质量分数得数用分式表示。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粗心看错数字。
三、原因分析
1、学生重视不够,花的时间太少。平时不花时间学习,再有学生的思维没有转变过来,认为化学是理科,只需理解不需记忆,而实际上化学中有很多是需要记忆的,化学可以算是理科中的文科。特别刚开始学化学时我就强调化学是兼文理特性的,特别刚学习时很多需要记忆,像学习数学时也需理解并记忆一些公式及定理一样。
2、2,3,4班化学课程较紧,且现在刚接触微观的分子、原子等。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这需要一段时间。
四、今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立足课堂,放眼生活和社会,贴近生活、生产,加强组织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强调学生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2、重视基础,强调应用,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实验探究题还是实验设计的综合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比如1、2班的学生在考前两星期我有进行每节课课后抽查检阅,并个别辅导,结果效果突出,成绩以化学来说2班明显好于3班。所以今后要坚持对每一班课后的抽查检阅,使学生基础扎实。
3、注重实验教学,重视观察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更多地出现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因此除想方设法让学生去理解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包括利用家庭中的日常用品及易找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去独自完成其能力限度内可完成的实验。
4、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教学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解题格式的规范化。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
5、注重化学用语的教学,加强学生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另一个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对化学语言的运用,学生反映意思明白,话不会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去。

一、试题分析
本份试卷考查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化学1-7单元,试题满分共100分,体型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以及计算题。试题难度中等,较为合理,符合中招要求,是一份好题。
二、得失分情况分析
1、从学生答卷情况看,选择题、填空题做的较好,实验探究题以及计算题失分较多。
2、选择题失分较为严重的是2、18、22、30、32、33题。2题中考察分子的性质相关知识,由于答案有点含糊,所以学生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很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18题考察对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方法,由于B答案是下学期才学的内容而导致学生选错,22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30题、32题考察了质量比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学生不会运用原子守恒推知R的化学式。33题考察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元素的质量分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还需加强。
3、填空题学生失分较多的是21、22、24、25题。21题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还不够好,不够准确。22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24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用字母表示,学生感到无适从。25题本是送分题,但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够完整,例如化学式写错、反应条件写错,未配平,未标出气体符号等,故得分率也不高。
4、简答题26题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主要考察学生对“干冰”的物理性质的掌握,但学生也是错误不断。28题可以算是主观题,学生由于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不强,故失分较多。
5、实验探究题第4小题,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在分析实验进行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具备,感到不知从何做起,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而失分较多。
6、计算题考察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强,基本功要扎实,故是整套试题失分最多的。
三、教学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要加大反馈测试的力度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解题习惯。
3、注意加强学生科学记忆方法的指导。
四、对本试题的建议
1、试题的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还不够强。
2、关于“置换反应”和“白色垃圾”,在下册书第八单元和十二单元出现,有点超范围。
3、尽量避免印刷错误,试卷的第5、6、23题。
一、试题评价     本次模拟考试试卷,共设选择题(14分)、填空题(19分)、实验题(12分)、计算题(5分),共计15个小题,满分50分。试题易、中、难比例大约为6:6:3。试题考点能紧密围绕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点,重视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从化学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试卷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1、试题量稍偏多,化学方程式每个分值只有1分。
2、试题难度有点偏大,难度较大的题有第18题的(2)、(4)小题、19、21、22题。特别是由于涉及数据分析,增大了难度,而且设置的问题较多。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情况看,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双基”不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理解,再加上知识的迁移能力差,不能将新的情景抽象归纳到所学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出错甚至无从下手。如第12题、第16题、第18题的第(4)小题。
2、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差,答题不准确、不完整。
如16题的最后一个空、17题的第(3)小题、21题的第(2)小题,部分学生存在表述不清,答案不准确的问题。
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但部分学生不能理解题意,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如第22题,此题相对来讲综合性要强一些,大部分学生不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地分析,导致此题,特别是此题的第3问得分率最低。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现在距中考仅有三周的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过去做过的考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有用信息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书面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注重对学生应考心理的调整和训练。

一、试卷特点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陕西省中考试题模式命题,保持题型结构稳定,有利于推进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试卷既关注了大部分同学,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1、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
全卷立足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理、金属活动性、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如第10、12、16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20题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11、14、15、16、17、18、21、22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化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14、16、22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www.eduw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全区理化平均分为66.3分,与我区今年中考理化拟定分数70分相比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各校要依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选择题)
第8题:选错的原因:主要是对物质变化概念理解不透
第9题:选错的原因:学生对物质分类不清楚
第10题:选错的原因:学生对物质宏观组成、微观构成以及化学式的意义区别没弄清楚
第11题: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理
第14题:错选原因:学生不能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灵活处理
第15题:出现错误主要在(3)(4)小题,原因在于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关系没有理解,概念没有弄清。
(二、非选择题)
第16题:查学生使用氢气燃料其中一个优点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没污染,而许多学生答成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污染小,可见概念不清;本题第3小题让学生填写几个新能源,有的学生答成煤、石油、天然气。
第17题:考查生铁与钢的性质区别的原因,学生答成生铁是生的,钢是熟的,没有真正理解生铁与钢的性质不同的原因。
第18题:学生出现错误原因在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记住,没有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第19题:2个硫原子学生答成: S2、3CO32-有的答成3个三氧化碳,还有的答成三个碳酸离子。
第20题:第1小题让学生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学生没有弄清用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的区别,本应写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答成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本题还有一问检验二氧化碳,学生答成有黑色沉淀,化学方程式错写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第2小题让学生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许多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氮化镁的化学式,原因在于学生不能根据氮的原子结构推断氮元素的化合价。
第21题:考查电解水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成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有的答成吸附水中的杂质,还有点答成控制反应速率或加快反应速率等等,把氢氧化钠的作用与催化剂混为一谈。
第22题:计算分析题,得分率很低,有好多学生一字未写,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说明学生不会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判断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CaCO3的质量,说明学生分析判断、灵活变通的能力较差。
三、教学建议
1、重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历届中考试题
课程标准是处理教师“教”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依据就是课程标准。
中考说明明确的是“学”的问题。对于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水平,中考说明能为他们指点迷经。
加上认真研究历届中考试题,在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教师无论上新课还是复习课,对知识的把握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过程与方法
重视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审题的过程;重视解题思路的探索;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问题解决和规律形成过程
3、重视阶段性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
在不同阶段,教师要及时做好阶段性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
4、重视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5.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目标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终生学习能力,形成科学观点和正确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而不能仅死记硬背结论。特别要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本次考试使用区教研室统一的化学试卷,卷面分五大题,包括选择、填空、分析推断、实验探究、计算等五种类型,共26个小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5个小题,共30分,填空题6小题共27分,分析推断一个题4个空共6分,实验探究2个小题25个空共28分,计算2个小题共9分。
本次考试难度不大,所考知识点基本上都属于最低层次,除了第24题有一个空外,其余基本上都能动笔,用于检测学生掌握上册知识点情况,是一份较好的试卷。
考试得分情况:九(2)班 优分7人,及格37人,均分60.9分,低分4人。
九(3)班 优分14 及格39人,均分67.5分,没有低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除部分报考龙泉、东宝的学生外,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毕业后会进入栗溪职高就读,鉴于就读形式,中考就是零分也能读,所以学习上没有动力,混一天算一天,本次考试的相当量的版面都是空白,哪怕是最简单的。
2、没有适合自己的较好的学习方法。只会机械地读、记、写,从来没有想做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连读书,老师不指明并且告诉怎样读,就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读,学习基础好点的同学也有这样的情况。
3、基础知识没有完全掌握。还有学生不能完整的写出元素符号、常用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不会写的更多。
4、学习不用心。即使是做作业,做试卷,都是应付老师的差事,当完成任务。本次考试第24、25两题是曾经的阶段性检测的原题,这次还是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印象了。
5、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实验探究的过程、现象、结论,不会完整、恰当、准确的进行描述,做实验时只在看热闹,只记得某个实验很有趣,如何用语言叙述却不会。
6、应试技巧有待于提高。卷卡分开,有些学生不能准确的填空,有错位现象。
改进措施:
1、在保持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鼓励,争取更多的人爱化学,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2、因人而导,培养、训练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下学期上新课的同时,对上册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化学用语进行复习巩固。
4、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采取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为了加强对我区初中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进校教研室于2009年1月8日—9日组织了全区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现将本次检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26所中学全部参加了考试,参考学生 5833人。评卷由进校组织,采取了集体评卷的方式。本次评卷按照学科分组聘选了215名阅卷教师,成立了阅卷领导小组、阅卷分析组、保密统计组和后勤保障组,并详细制定了阅卷要求和工作日程,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坚持流水阅卷,建立了复核责任制,阅卷和登分原则上采取本校回避的作法,增强了评卷的信度,保证了阅卷评分的客观有效性。
二、试题简析
在组织教研员下校调研、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细致分析了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基础上,灞桥进校成立了各科命题小组,对命题工作进行了精心策划和研究,并通过严格的把关程序,最终完成了试题的命制工作。
试题难度分析:
(1)两届联考难度系数比较(见表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理化
政史
全卷
08届联考
0.67
0.58
0.55
0.65
0.69
0.625
09届联考
0.64
0.67
0.54
0.55
0.62
0.608
难度增加
-0.03
+0.09
-0.01
-0.10
-0.07
0.017
从上表数据可看出,09届联考五卷中有四科难度系数下降。其中语文难度系数下降0.03,英语下降0.01,理化和政史下降较多,分别下降0.10和0.07,只有一卷即数学试卷难度系数增加0.09。整个五卷难度系数下降0.017,说明今年联考试题整体难度略有增加。
两届联考试题难度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性,其中数学和理化波动性最大,数学难度系数升高0.1,理化下降0.1,联考试题难度波动在0.10以内。是否正常呢?我们将09届联考与07、08两年中考试题难度进行对比。
(2)本次联考试题与2007、2008年中考试题难度对比(表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理化
政史
09届联考
0.64
0.67
0.54
0.55
0.62
07年中考
0.68
0.67
0.68
0.68
0.74
08年中考
0.61
0.57
0.59
0.61
0.73
07、08年中考试题难度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性。其中数学、英语两科波动性分别为0. 10和0.09,说明试题难度在0.1范围内也是正常的。
同时,两届联考试题难度系数多个学科都较中考低,这合适吗?我认为联考试题难度系数低于中考比较合理。以2008届中考为例,第一次参加联考的人数为6047人,当年参加中考的人数为5575人,减少了472人,而少的这些学生往往都是感觉升学无望而辍学的,以此估算联考难度系数比中考小0.7左右比较合适。由此分析,这次考试数学试题有点易,政史学科有点难。通过调研,政史卷中政治试题较难。
从检测过程中任课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各科质量分析来看,总的来说,本次各科试题均能较好地体现课改理念和中考精神,抓住中考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区分度、效度比较明显,对初中毕业年级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区九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成绩分析
1、成绩整体分析
(1)各科平均分和及格率比较
表三: 08、09届同期期末检测各卷平均分和及格率对比表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理化
政史
五卷合计
全卷满分
120
120
120
120
100
580
平  均  分
08届
80.7
69.7
66.3
77.4
68.6
362.5
09届
77.4
80.3
65.2
66.3
62.4
352.6
增减
-3.3
+10.6
-1.1
-11.1
-6.2
-9.9
合  格  率
08届
76.9
51.1
39.8
61.7
76.1
58.8
09届
71.5
63.9
42.7
48.0
61.8
56.4
增减
-5.4
+12.8
+2.9
-13.7
-14.3
-2.4
从统计成绩来看,本次检测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其中,语文平均分下降了3.3分,合格率下降了5.4个百分点;数学平均分上浮了10.6分,合格率升高了12.8个百分点。英语平均分下降了1.1分,合格率升高了2.9个百分点;理化平均分下降了11.1分,合格率降了13.7个百分点;政史平均分下降了6.2分,合格率降了14.3个百分点;七科五卷总评下降了9.9分。四个学科平均分有所下降,只有数学学科升高;及格率三科下降,两科升高。
(2)全区总成绩分档比较
表四:08、09届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五卷合计成绩分档比较表
分数段
08届
09届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524分以上
111
1.84
73
1.25
524-495分
412
6.81
300
5.14
494--465分
584
9.66
495
8.49
464--435分
688
11.38
621
10.65
434--405分
736
12.17
673
11.54
404--375分
590
9.76
639
10.95
合计
3121
51.61
2801
48.02
374--345分
493
8.15
533
9.14
344分以下
2435
40.27
2498
42.83
总计
6047
100%
5833
100%
从上表可明显看出,本届学生在524分以上,到434-405分之间各段人数都少于上一届。495分以上减少了149人,495到405分之间少了219人,而404到375分之间,09届只多了49人;375分以上08届位3121人,而09届是2801人。而344分以下,09届多于08届63人。所以本届学生呈现出尖子生、优等生少,而尾巴较大的特点。所以全区09届中考形势不容乐观。
2、各校指标拟完成情况对比
2008届以375分为预控线,上线人数为3121人,占总参考人数的 51.79﹪左右。当年我区参加中考的总人数为5575人,其中应届生5052人,应届毕业生上线2639人,上线率为52.24%,这一数据与我们的预测基本吻合,误差仅为0.45。
在这次检测中,375 分以上学生人数累计为2801人,总参考人数为5833人,比率为48.02﹪。考虑到这次考试总平均分有所下降,试题难度略有增加,拟选定370分作为参考线。全区370分以上学生人数累计2927人,比率为50.2%。
我们以370分为例,分析各校指标拟完成情况。
表五:09届拟上线人数各校指标完成对照表(以370分为准)
学校
09届(区联考)
09届下达指标
指标拟完成率
参考人数
370分以上
预过线率%
上线率目标%
人数目标
19中
310
114
36.8
40
132
86.4
34中
418
226
54.1
65
258
87.6
47中
120
32
26.7
34
43
74.4
55中
399
112
28.1
41
143
78.3
56中
100
31
31.0
30
25
124
57中
142
50
35.2
44
59
84.7
62中
203
65
32.1
34
73
89.0
63中
102
21
20.6
37
38
55.3
64中
379
197
51.98
45
175
112
65中
212
83
39.2
40
108
76.9
77中
249
112
44.98
48
109
103
79中
150
57
38.0
45
73
78.1
80中
127
26
20.5
30
41
63.4
81中
57
17
29.8
30
23
73.9
高桥
77
15
19.5
30
26
57.7
鹿原
116
37
31.9
37
45
82.2
三厂
86
29
33.7
44
38
76.3
四棉
623
372
59.7
69
440
84.5
五环
491
368
74.9
66
306
120
六厂
100
31
31.0
42
45
68.9
电建
209
74
35.4
54
97
76.3
空工
37
21
56.8
42
16
131
庆华
420
299
71.2
65
264
113
宇航
332
230
69.3
78
265
86.8
西核
60
52
86.7
71
42
124
西港
314
256
81.5
80
236
108
全区
5833
2927
50.2
53.61
3120
93.8
全区拟完成指标的学校有8所:56中、64中、77中、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全区370分以上2927人,2009年中考总指标3120人,完成率为93.8%。未完成指标的学校有18所,全区拟完成率在75%以下的学校有6所:47中、63中、80中、81中、高桥中学、六厂中学。
从全区考生成绩分布和以370分线为例全区完成指标情况来看,全区26所中学只有八所完成了拟定指标,不到三分之一。所以今年我区初中毕业年级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校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反思,及时总结。
成绩分档数据直观地揭示出我区09届学生与往届学生相比,尖子生少,尾巴较大。由于这次检测是一次阶段性检测,加上考试成绩本身的波动性,临界生的成绩拟定在380--350分之间。370—350分之间全区只有358人,适当下延分数档,扩大临界生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塌实做好临界生转换工作,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将是我区学校近几年中考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学生检测成绩的波动与试题的难易程度有一定关系,但是五卷七科中有四卷成绩都下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这是否反映了目前这届学生学习成绩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除去学生素质等客观因素之外,我们在新课程推进诸方面是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比如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我们的教学管理举措,我们的激励评价机制等工作从观念到落实之间到底还有多大的距离?
3、单科成绩分析
(1)单科分数线见表六: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理化
政史
总分
分数
80
87
67
70
66
370
单科分数线的确定采取了两种途经:一是按照原来计算标准分的办法,对单科进行排名,以50.2%对应名次2927名学生单科分数为分数线的一个参考值;二是按照各科平均分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分摊370分,得到另一个参考值。两者结合得到单科分数线。
划定这个分数线,是想为各校分析学生偏科现象和学科教学情况提供一个数据上的参考,避免仅从绝对分数看学科教学情况带来偏差。370分以上学生中,学科分数高于单科分数线的应视为贡献大的学科,低于以上分数的可认为是偏科较差学科。同样是75分,如果是英语、理化、政史成绩,则是贡献大的学科;如果是语文和数学成绩,则该学科为拖后腿学科。
从全区各学科来看,数学学科高分数段学生相对集中,对370分贡献较大;而英语学科低分数段学生相对集中,是全区较差科目。语文、理化、政史三卷基本处于正态分布。
(2)单科成绩各校对比分析
根据西安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等级划分办法,统考科目考试成绩单科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各等级人数占参考总人数比例分别为:A等30%、B等40%、C等27%、D等3%),总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市教考发[2008]42号文件)。为给各校确定学生各科成绩等级,我们把全区作为整体,以西安市等级划定办法为依据,拟定出各科等级的最低分数线,见表七:
科目
A
B
C
D
语文
86
72
41
0
数学
106
63
14
0
英语
82
48
21
0
理化
86
50
16
0
政史
73
55
27
0
对比分析在这次考试中各校各学科优秀率发现:
语文学科优秀率高过30%的学校有10所:34中、63中、三棉中学、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其中西港中学达到61.7%,四棉和五环超过了50%。
数学学科优秀率高过30%的学校有10所:34中、64中、77中、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其中西核中学、西港中学超过了60%,庆华超过了50%。
英语学科优秀率高过30%的学校有6所:四棉中学、五环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其中西核中学达到了71.7%,五环中学、宇航中学、西港中学超过了50%。
理化学科优秀率高过30%的学校有8所:34中、64中、四棉中学、五环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其中西核中学、西港中学超过了60%,五环中学超过了50%。
政史学科优秀率高过30%的学校有9所:34中、鹿原中学、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其中西核中学达到了83%,五环中学、西港中学超过了50%。
语文、数学、政史超过30%的学校有9-10所,而理化为8所,英语最少只有6所,所名英语和理化学科在全区A数分布极不平衡,校际之间差异较大。
对比分析在这次考试中各校各学科优良率发现:
语文学科优良率高过70%的学校有10所:34中、57中、三棉中学、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子校、西港中学。其中,西港中学达到了100%。
数学学科优良率高过70%的学校有11所:34中、57中、64中、77中、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英语学科优良率高过70%的学校有8所:65中、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理化学科优良率高过70%的学校有9所:34中、 64中、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政史学科优良率高过70%的学校有9所: 34中、鹿原中学、四棉中学、五环中学、空工院子校、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其中西核中学达到了100%。
从优良率超过70%的学校数目来看,英语学科也是全区校际最不平衡的科目。西港中学语文优良率达到100%,西核中学政史优良率100%,学科没有C和D很值得全区分析、学习。
在全区,五卷优秀率均高于30%、优良率均高于70%的学校有6所:四棉中学、五环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在六所学校预过线率也是我区最高的六所学校,大多数达到或超过了70%。
本次期末检测是我区09届第一次联考,在这次分析中为各位领导提供的一些表格数据,会较客观地反应了各校的大体情况。这为各校进行横向比较,做好校内分析,抓好下一阶段新课和复习备考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由于这次考试是一次阶段性考试,所有学科均在上新课阶段,命题范围主要以阶段考查为主,因此学生的成绩还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希望各校做好校内质量分析,认真总结,积极面对现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存在问题
根据各学科阅卷情况和抽样分析,检测中学生不能得分或丢分较多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积累不足,不会灵活运用
主要反映在文科试卷中,如语文中的成语积累量不足,不能对成语进行正确的辨析和应用;古诗文默写涂改多,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靠;名著阅读量不够,写不出、写不准相应的人名;对课内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有欠缺,不会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迁移;英语词汇掌握的数量不足,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阅读速度和答题质量。
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初中起始年级抓起。但同时,在初三后期复习中,教师通过对重点词汇、语句、知识的归类,调动学生知识积累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边角时间”进行反复、强化,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学科素养未能形成
主要体现在不能用专业术语表达学科现象和知识,如化学术语别字多,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或错误;化学式中字母大小写乱用,单原子分子与双原子分子记忆不清;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完整,漏写条件、漏写沉淀符号,气体符号乱用;“排水法”写成“推水法”、“向下排水法”、“平口向上排水法”等等;对物理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的探究性试题缺少必要的解题策略;不能灵活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总结规律等等。
3、            对基本知识、重要知识点掌握不到位,不能灵活应用
不能深刻理解叙事性作品的主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掌握不到位;对数学中的“逆命题”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表述相应的逆命题;对数形结合、函数的多种表达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古诗赏析得分率最低。
4、            基本生活场景缺乏深入考察,不能成为答题可靠基础
口语交际不注意针对性,不会使用得体的称谓和敬词,语气生硬,喧宾夺主;对打电话、交通事故等常见场景,不能选用合适的词语、语态表达,或运用准确的交际语言表达;场景描述缺乏真情实感;
5、            不会审题,或审题不细,答非所问
各科试卷中均有体现。阅读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不善于利用文后注释理解句意;对“写景特点”的理解模糊,与“景物特点”混淆,而且只有极少数人能上升到提炼归纳层次,导致丢分严重;不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出发理解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作文审题不清,脱离题意,作文内容不能体现主题词。把无法判定全等的条件当成判定全等的条件。
审题不清与学生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同时也与老师平时教学中疏于引导不无关系,是影响学生应试的又一障碍。
6、            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
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各个学科的试卷中。主要表现在对表格、图像、文字表述等多种表达方式不能灵活运用和转化;不能对表格信息进行概括,答案表述语言繁琐,条理不清,或语言不连贯;对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脱离文本内容漫谈,或对自己观点的理由阐述不充分,含糊其辞,答不到点之上;作文不会拟题,或文不对题,或题目落俗,甚至有的题目出现语病,个别学生缺失题目;描写缺乏想象;有些学生照抄试卷中阅读文章的现象,个别同学复述学过的课文内容,毫无自己的写作;对于几何证明题、物理解答题不知如何书写解题过程,要么过于简单,解题要点不足,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么书写繁琐不得要领等等;政史卷中的许多答案,能够得分,但表述凌乱,笔墨多却得分少,组织答案时凡是知道的都写上去,结果画蛇添足。
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解题步骤凌乱,应用的重要公式原理不书写,直接用数值计算;作图、画辅助线不规范、没有用尺规作图;化学学科还出现个别学生用铅笔答题的现象。
以上在试卷中反应的问题,虽不是所有学生存在的问题,但不同程度存在于各个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特别是临界生和差生,这些问题比较突出。而要完成今年的中考任务,临界生的转化是关键。解决临界生的问题,我想就要从以上发现的问题着手。
在教研员下校听课、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现在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观念更新与落实脱节。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新课程理念的必要和及时,但大多数教师仍然延续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老做法。不能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与现实教学和应对中考相统一,未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二是课堂中重知识结论传授,轻视知识形成过程、轻视学生体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教学研究的风气还远远不够浓厚。同头课备课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未能发挥同头课教师的集体智慧,大部分学校教师都是各自为战;不能很好的发挥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很多远程教育设备形同虚设。四是新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中考题研究不够。不能很好的把握深浅程度。在公开课中,易犯深挖洞、拓展过宽的毛病,所举例题偏难超标;平常课中常以教材和教辅为本,缺少研究和整合。五是将教育与教学脱离,不能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科素养,发挥学科教育作用。六是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够。更多地抱怨学生素质不够高,客观条件艰苦,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五、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答卷所反映的问题和教研员在下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特向各位领导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重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历届中考试题在新课教学和复习提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学科教学依据,是学生要求的底线,也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基础,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考试说明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地方化,是中考命题范围和难度的依据,是教师把握知识和能力要求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参考。历届中考试题是命题小组落实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成果,为高中不同层次学校选拔人的依据。所以初中教学应该以“标准”为准绳,以“说明”为导向,毕业年级的教研活动应该以研究中考说明和试题为重点,正确把握中考方向,落实中考要求。我区不少学校已将做中考试题作为初中教师的必做作业。每年中考后,全校初中老师做本学科的中考试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怎样发挥中考试题更重要的作用,我想不仅要做,而且要研究。交大附中有一个好的做法,教师上九年级前,在研究中考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先命三套中考题,然后同学科教师一起研究交流。这实际是通过研究——命题——研究,促进教师对课标、说明、中考和教学的把握。
2、重视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很多问题的产生就在于教学中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过程和方法意识,重视概念、公式、定理、原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形成过程,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重视审题、解题思路的探索、形成过程,重视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重视表达的形成过程,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抓好过程是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的必要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要展开思维,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科教学中,要同时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使教学真正做到结论和过程、方法并重。
3、关注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2008年陕西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试卷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中出现了诸如2008北京奥运会、青藏铁路通车、雪灾、“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国家大剧院、限制塑料购物袋,以及西安地铁二号线、“西安最美女孩”熊宁等内容,这些试题的设置给我们传达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即现在的中考更趋向与实际生活需求结合,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根据学科特点引领学生考察生活,学以至用。
4、加强阅读指导。阅读、计算和写作是基础教育的三大支柱。不光文科要重视阅读,理科教学也要重视阅读训练。阅读训练要强化文本意识,一是要养成认真仔细阅读和品析文本的习惯,二是要养成从题干中揣摩出题意图、分析答题步骤和要领,从文本中找关键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的习惯,三是要强化从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全面、完整答题,多角度理解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扩大积累,增加学生阅读体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深化学生对生活的深层感悟和思考。
5、重视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是认知到一定程度的梳理和系统化。好的结构便于学生随时进行知识提取。不仅教师要有知识结构,学生也要有知识结构。要重视指导学生对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进行梳理整理,形成网络,并能提纲携领要领。如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文学文化知识、修辞知识、文体知识、文言知识、写作知识等进行动手梳理归纳,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知识卡片。
6、重视阶段性测试、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现在各学科还在新课阶段,做好后期的新课教学仍很重要。要做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阶段性测试等环节。三月底、四月初,大多数学校将进入复习阶段。各校在做好复习的同时,要抓好专题讲座、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工作。针对各学科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设置专题讲座和专题训练。当前我区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和古诗词赏析等薄弱环节,加强专门训练和指导。适当加大变式教学,强化迁移训练。夯实基础,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养成学生的良好的答题习惯。2008年我省中考试题反映了能力和情感的综合。如:数学第19题,出了一道某校调查部分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生日情况的扇形和条形统计图,其中第三问让考生通过分析图中所给数据,会有何感想?理化合卷第15题,从环境或能源角度,谈一点限制生产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意义。表达有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列表表达、图像表达、图画表达等等。正确、准确、流畅的表达首先在于积极健康的情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正确、准确、流畅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悟,表达自己的学习所得,并形成良好的记述习惯。对学科专用术语、表达形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并准确应用它。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要求,要有意识的训练、纠正,以形成规范而正确的表述。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和检测,加强审题训练和解题方法指导,加强规范答题训练。在平时作业、笔记和检测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工整书写,规范作图。并有必要开展练字活动,纠正书写弊病,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8、加强校本教研,加强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最基本途径。力争校本教研,解决新课教学、复习和教育学生时,发现的问题。同课头教师要经常交流备课心得和思想困惑,积极拓展集体备课模式(集体研讨-分头备课-共同分享-个体完善),真正实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丰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让教研活动和先进教学设备真正服务于一线教学,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9、加强班级建设,营造育人、备考氛围。教育教学的根本在育人,促进学生发展。要加强毕业班学生的身体锻炼,磨练意志,野蛮体魄。树立班级的“三气”——宽容、合作的大气;追求卓越,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正气;积极向上,自信、快乐的朝气。建成教师乐进,学生热爱的班级,就为学生成才、考出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10、切实发挥毕业班领导小组在毕业班工作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领导要首先坚信三维目标对中考的促进作用,督促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保证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制定和营造有利于教师专心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和氛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课指导计划。要经常深入一线,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了解教育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及时研究问题解决方法和策略。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和中考方向,推进毕业班工作。
一、对试题的评价     该试卷在总体上符合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1.正确发挥考试指导教学的作用,注意能力立意命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防止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付考试。2.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考试内容上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本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实验能力,整份试卷难度系数不大,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22题所给的图形中立体感不够强、桌面上的实验仪器排列不够严谨以及仪器装置图不够清晰等问题,造成学生观察和理解的偏差。
(一)试卷注重考查双基
1.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2题的化学变化;第4题的纯净物;第19题的氧化物;第23题的结构示意图及稳定结构。
2.考查化学用语:第6题的元素符号;第8题的原子、分子、离子的书写;第23题的单质;第25题的化学式;第26题和第29题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第27题的完成书写化学方程式及配平等。
(二)试卷注重实验技能的考查
第3题的量筒的使用;第7题的仪器名称;第10题的装置气密性检查;第22题的实验操作涉及到液体加热、酒精灯的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烧杯的使用以及如何闻气等问题;第28题的过滤操作;第29题的关于O2、H2、CO2的实验室制取等。
(三)试卷突出活动与探究性考题、引入开放性试题
第21题的很好地把考查O2或CO2的性质与探究性活动联系起来,试题的开放性设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试卷关注社会科技与环保问题
第16题有关绿色能源问题;第16题有关救火问题;第24题关于软硬水问题;将“可燃冰”知识隐藏于第20题中,番茄红素具有抗癌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隐藏于第30题中,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知识隐藏于第31题中,这些科学前沿知识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试卷重点考查化学知识及计算
1.考查化学知识:如第9题的可燃性问题涉及到木炭、一氧化碳和氢气;第11题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的O2;第13题一氧化碳的毒性;第14题干冰用途;第15题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二氧化碳以及第24题软硬水问题。
2.考查化学计算:第30题考查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第31题重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二、抽样分析
各题组抽出好中差三袋对试题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
1.数据统计
题号
满分值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得分率(%)

40
40
12
29.92
74.83

12
12
0
10
83.3

36
36
3
18.5
51.4

12
12
0
8.48
70.6
2.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试题总体难度适中,得分率较高。分析82、114、128号三袋,78名考生19人满分,最低分一人为12分,该题平均分为29.92分,得分率为74.83%。
失分较严重的有:20题错选C,原因是不知“可燃冰”为何物;19题错选A者不少,可知学生对木炭燃烧现象不了解;8题错选A,说明考生不清楚化学符号表示的涵义;15题错选C,不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第二大题:试题设计较好,跟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关联较大,所以得分率为各大题之冠。分析9、19、95号三袋,90名考生26人满分,最低分一人为零分,该题平均分为10分,得分率为83.3%。其中得分率较高的是21题中的“猜想的物质”、“检验方法”、“现象”及22题的操作是否正确的判断。
21题失分在“主要理由”,考生没有回答密度比空气大或是答非所问,如“无色无味”;22题失分是说明理由表达不清楚或答不完整,考生表述能力较差。
第三大题:得分率为各大题中最低,抽出三袋分析平均分18.5,得分率为51.4%。
其中23、28题得分高,25、26题得分较低。
23题失分是多选物质或学生对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的含义搞不清楚。
24题失分是硬水成分很多只填了“含有”,个别填“含较少”钙镁化合物。
25题失分是审题不慎如要求写氧化物化学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或写成NaO2;X多数填18,不少认为该结构是“不稳定”结构。
26题题失分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或有的生成物写成H2。
27题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是:化学方程式一是没有配平,二是没化简,三是没划等号,有的学生还额外增加了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
28题失分在于对不是纯水的理由表述不贴切,如答“过滤操作不好而含有杂质”或“还含有不可溶性杂质”。
29题分在于:一选择氧气的理由多数只写一个或填“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只知道硬套,不懂根据实际分析说明,也说明了学生对气体制取中仪器选用原理不理解。二是对第二种组合适于的气体绝大多数只写一种气体,学生思维具有局限性。三是化学方程式书写中较多出现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或表示物质状态的箭号,有的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写碳或一氧化碳燃烧的反应及电解水的反应。
第四大题:试题设计难易适中,分析14、29、125号三袋,平均分8.48,得分率为70.6%。其中得分较高的是30题中的(1),较差的是30题中的(2),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元素质量比是什么意思不清楚。31题得分一般,主要错误有:质量计算错误、单位的假设和代入错误;没有先计算出16g;计算步骤有遗漏等。
三、教学建议
本次期末试卷是根据2007年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命题的特点:1.正确发挥考试指导教学的作用,注意能力立意命题。2.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 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自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一个弱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养成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的灌输,知识体系无法全面系统掌握,因此在考试时是懂非懂,回答不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进行应用。
二、加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通过本次考试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本次考查中化学实验所占的比例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进行,严格按中考命题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命题。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经过一年化学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为下阶段的教学提供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等多方面的作用。
二、质量分析
1、数据分析
2004届: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差分率
期中 66.17 31.9% 68.3% 11.9%
期末 65.6 32.1% 67.3% 13.1%
一模 63.9 32.8% 62.6% 17.8%
2003届:(注:加“★”为按实际参考人数算,优生率为89分人数)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差分率
期中 71.4 43.1% 76.1% 8.3%
期末 61.8 23% 56.9% 14.6%
一模 56.8 18.5% 48.7% 24.9%
中考 71.5 18.2% 75.04%
★中考 66.1 14.7% 60.8%
综观各种数据分析如下:
1、从本届学生几次的考试分析看:均分第一次降了0.57分,第二次降了1.7分;优分率第一次升0.2%,第二次升了0.7%;及格率第一降1%,第二次降了4.7%;差分率升了1.2%,第二升了4.7%。而上届情况是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三项数据三次考试都在降低,而且降低的幅度超过本届,差分率在升高。从目前情况看本届几次成绩较平稳升降幅变化不大,相比差生率变化幅度较大。从优生和差生的对比数据反映出教师平时课堂教学,关注优生多、关心差生少,有些学校在教学中已基本放弃差生,使得我们的差生率只升不降。
2、各校排名和期末考试排名基本没有变化,这次一模考试 在区均分以上的学校有外实校、南江、师大、二公司、烷基苯、长江、营防、花园、南炼。进步较大的学校是南炼中学,期末在区均分以下本次考试进入区均分以上。
3、这次化学成绩在区均分以上的学校有九所,学生人数超过200人的学校有五所,说明全区的大校在进步。
4、学校之间、班级之间不平衡现象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差距更大。下表是期中、期末考试学校之间的分差。(成绩最高与最低的差值)
校际均分差 校际优分率差 校际及格率差 校际差分率差
期中 33 66.7 48.1 31.1
期末 37.9 74.3 72.5 50
一模 38.6 68.6 87.5 31.1
在全区106个班级中,排在前28位的全部是民办校或实验班,全区最好的班级均分是87.5,最低的班级得分8.2分。
2、学生答卷中的主要错误及暴露的教与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
(1)审题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题意
审题不清则会造成“答非所问”最为典型的例证是:28题、31题中学生将“发生装置”看成是“收集装置”32题中“将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看错”在选择题中有“错误的”“不能说明的”等。由于审题不清的原因而失分,这是很可惜的。
此类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文字信息,还要注意图、表等所能得到的信息。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造成答案错选或漏选
“双基”学得不扎实,掌握得不牢固,运用得不灵活,同样是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在选择题里,不少常见题,热点题肯定是复习、训练的重点,反复训练,仍有错误,且错误率仍相当高。如纯净物、混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判断。含杂质的计算等。这个事例确实说明这部分考生对“双基”理解不到位,知识的运用不灵活。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中只强调知识结论,不注重知识产生过程的教学,只强调记忆,不强调理解记忆,只注意知识本身教学,不注意方法教学。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不够
如3、7、12、15、18、21、22、23等,学生得分率较低。反映出教师平时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应用的教学。
(4)表述不清楚,逻辑性差。
2003年中考化学试卷,主观题所占的比例较大,简答题就有2题,得分率都很低。简答题答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化学概念不清,文字的组织及表述能力差,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差,不能准确运用化学语言来解答推理的因果关系。本次简答题也反映出这个问题。反映出教师教学中重视客观题的练习,主客题训练不足。
(5)实验基本技能差,实验的操作常规不了解。
从本卷的实验题答卷结果的分析仍不难发现,实验能力不足这个老大难问题,依然明显存在。31、32两大题学生失分较多,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得分较低。反映出教师的实验教学只讲不做,只讲这样做,不讲为什么这样做?
(6)获取、分析信息,迁移能力不足
如27、32两题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迁移能力。学生明显不足。
三、复习建议
1、注意夯实素质基础,制定好各层次学生的复习策略
中考命题将逐步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态度、观点、方法、情感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化学问题进行“包装”,重点考查能力。因此,首先要围绕《教材》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进行疏通和剖析。熟练地围绕考点的内容、技能、方法、观点等进行逐一深化,并以近几年的考题进行精析。在形成了知识体系之后,还应当建立知识点与各类习题之间的联系。有的学生平时讲起知识内容来头头是道,碰到较难的、综合性强的题目就不知所措。其原因,就是缺少基本训练,没有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建立起联系。克服这一困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重视课本上的习题;为了配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可适当选用复习资料有系统地去练习;做题要分层次,切忌盲目做题,要针对所复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地选择练习题;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专项训练;重视近几年中考试卷;摆脱题海,努力提高做题效率;有能力的学生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变式训练,掌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技巧,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视考前训练,针对本校情况,确定重点和应试策略。用好各种复习资料,上好各种类型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时效性。重视针对中等生,进行“大题小做、小题大做、难题不做”。也就是说,对于大题,可以考虑分成小题来做;对于小题应该在做题的过程中尽量多考虑一下所学的其他内容都有什么,多联系;而对于难题,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对于差生重点放在书本上、课堂上,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感情投资。
2、以点代面、发散提问
这里的点是什么?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疑难点,如果针对这些点,能够以点带面,发散提问,对知识的巩固有极好的效果。
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只是局限于章节、知识块的复习,应当注意知识的网络化和整体结构。结合有效地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抓住“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制法、鉴别、用途”的思维模式
从考试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不再像以前强调知识面的覆盖,而是强调如何学活基础知识;不是强调复杂的化学计算,而是强调对原理的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繁杂、零乱,如何使之有序、规律化?抓住“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制法、鉴别、用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应用过程中,应当注重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思维特点和思维途径,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要求学生规范使用化学语言,规范书写。
除了以上谈及的问题以外,学生考试中书写规范的问题,亦当引起我们在备考复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但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要求,更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规范化教学势在必行。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逻辑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修养。
5、注重信息给予题。
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输入渠道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每年中考都有信息题。这类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思维的迁移和发散。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会通过某一特定信息,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并能用某一信息去解与此有关的问题,然后重组信息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要学会获取信息,还要能处理信息,选择解决问题的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重组后用于解决问题。开拓创新,形成能力。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出现了一类创新型试题,这类试题常以某一知识点或现代研究成果等作为新信息,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注意:抓住信息、读懂信息是解题前提;联系所学知识、合理迁移是解题关键;有较强的自学和发散思维能力是解题保证。
7、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重视应用。
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重大社会问题,关心我国各地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等,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能力的好方法。
8、突出特点,重视实验。
在复习化学实验部分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复习好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近几年的中考中,随着对实验考查力度的逐渐加大,不断涌现出有关实验的新题型。如去年中考实验题是实验设计题,又是考查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题目。

一、 命题说明
鉴于本学期学生尚处在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所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于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用适当的题量考核学生知识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监控情况
表一:概况
总人数
平均分
平均分全距
及格率
全区
9919
74.73
90.2~57.87
79.53
民办初中
1391
86.3
90.2~84.58
97.20%
完中初中
1778
76.8
79.7~71.09
85.83%
初级中学
4199
72.9
80.6~60.72
77.49%
加强学校
2551
70.1
76.62~57.87
72.60%
表二:分数段分布
分数段
总人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全区
9919
39
2318
2620
1835
1170
777
546
323
191
72
26
民办初中
1391
25
641
414
206
64
25
9
3
1
0
1
完中初中
1778
5
393
520
380
228
126
75
31
17
1
2
初级中学
4199
8
885
1106
741
514
337
268
169
105
50
16
加强学校
2551
1
399
580
508
364
289
194
120
68
21
7
表三:各大题得分情况
题号、分值
主要内容
区得分率
一、填表    30分
化学用语
81.5%
二、选择题  20分
化学基本概念、原理
76.91%
三、填空    23分
元素化合物
74.22%
四、实验    16分
化学实验
80.17%
五、计算    11分
化学计算
45.93%
三、  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试卷的总体情况来说,第一、第四大题中的试题主要以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操作为主,试题的编制以知识的直接呈现为主,能力要求较低;而第二、第三大题则在基本概念、原理和物质知识综合、应用上有所侧重,第五大题综合性地考察了学生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能力,有一定的能力要求。从各大题得分率来看,第一、第四大题较高,第二、第三大题略低,第五大题低。显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分析原理,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并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提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利于迁移。”化学计算的教学要注重设计题组,体现化学计算题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变式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关。
1、 民办初中情况
题号





平均分全距
得分率全距
94.27--88.87
90.32--84.1
90.62--86.09
91.23--87.6
75.03--57.06
90.2~84.58
从对民办初中各校的各大题得分率分析中发现,前四大题的得分率差距不大,且得分率均比较高,说明该类学校学生在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掌握比较好;各校的主要差距产生在第五大题(化学计算),除华育中学外,其余各校的得分率均在63~57之间,表明这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灵活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欠缺;化学计算教学有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化学计算教学要注重解题思路分析。
2、 完中初中情况
题号





平均分全距
得分率全距
87.84--78.26
80.74--73.27
79.83--70.24
83.74--77.77
55.05--36.94
79.7~71.09
从对完中初中各校的各大题得分率分析中发现,前四大题的得分率差距亦不大,各校的主要差距也产生在第五大题。但从学生成绩频数分布情况看,学生的成绩主要分布在90~50分之间,高峰在80分段。教师在教学中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可通过习题分层的做法,既要注意针对部分学生提高能力,也要注意为一部分学生拉差补缺,巩固“双基”。
3、  十二所加强学校情况
题号





平均分全距
得分率全距
86.17--62.4
78.44--62.79
73.49--54.74
83.35--68.65
47.21--29.11
76.62~57.87
观察十二所加强学校各大题得分率,可以发现各大题的得分率差距均较大,部分学校的化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从学生成绩频数分布情况看,相当部分学校学生分化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中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应当面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深度要恰当,不可盲目追求加深拔高,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通过习题分层的做法,一方面针对部分学生提高能力,另一方面为一部分学生拉差补缺,巩固“双基”。
4、 初级中学情况
题号





平均分全距
得分率全距
88.12--63.87
81.39--65.89
80.99--58.73
86.72--65.47
55.73--28.85
80.6~60.72
初级中学的情况比较复杂,各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对比以上三种类型的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试题结构与特点
1、试卷来源:
本次模拟考试由雨花教研室独立命题。
2、命题思想
本次一模考试初中化学试题立足于教材,紧扣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建议,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力求体现时代性;试题体现一定的能力测试导向,考查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综合性,力图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在结构和风格上注意重点知识的覆盖面和稳定的题型,与南京市近两年的中考试卷的风格一致。
3、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卷面总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预设难度0.65±0.02。(52分左右)
共六大题29小题。考察内容详见《双向细目表》。各部分分值如下:
物质构成的奥秘:12分;
物质的化学变化:13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26分;
化学与社会发展:9分;
科学探究(含实验):20分
4、试题特点:
基础性:命题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无怪题、偏题,试卷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重要的化学用语、基本的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试题的问题设置具有一定梯度;如:题1~10,13、14、21、22、24、28等
灵活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注意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如23题、25题等
开放性: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新课改理念。试题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21、23、27、28等
综合性: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整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整合表达等能力的考查。如17、20、25、26、27、29等
二、成绩统计
1.抽样分析:
样本数量:111;    抽样率:7.2%  ; 抽样均分:51.3
选择题抽样得分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95.5
93.7
91.9
91.9
86.5
71.2
82.9
91.9
95.5
93.7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率
60.4
58.6
80.2
93.7
39.6
56.8
17.1
45.5
32.9
54.5

非选择题抽样得分率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得分率
75.5
79.9
67.6
80.7
56.5
57.4
39.1
74.5
59.6

2.全区成绩(6校)
均分:51.2  及格率:62.5  优分率:22.4  差分率:10.3
3.学生分数段人数分布:

从人数分布的曲线反应,基本属于正态分布,尾巴有些细长,差分人数偏多。
三、试题分析
本试卷从命题蓝图的勾画到最终经过学生考试的检验,基本与我区的教学实际相吻合,知识的覆盖面较好,也体现了对化学主干核心知识的考查,不偏不怪,除了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审题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阅读、看图、实验探究、分析资料、关注生活、应用知识等显得还有一定差距。学生既有基础题丢分(基本化学用语不过关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它化学用语的表达问题较大),也有知识能力不到位丢分(对分子、原子、元素与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应用、计算能力弱等);不认真审题、没有耐心读题也是少数学生产生错误的主要因素,学习习惯养成不力,规范、严谨答题存在较大问题。学生答题粗枝大叶、敷衍潦草、随意性大,该得的分因不良习惯而丢失;另外对主观题如何准确表述更是学生需要提高的。
四、教学建议
夯实化学双基、研读考纲教材、提高学生能力
“双基”是任何考试的敲门砖,基本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和变化规律、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等构成了初中化学的“双基”。各校仍要在疏通教材内容上把关,教科书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等常用作编题的直接素材。指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具导向性的材料上,认真学习南京中考指导用书,不能忽视“题型示例”,这是了解试题难易程度的最好参照。不要乱选考试用书,不要“滥”做复习题。对照《南京市中学化学教学建议》,落实课时教学目标,要防止进行“超纲”复习,已经明确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要往高处拔,更不要盲目攀比,要回归课本,指导学生认真研读笔记,最好将做过的题再看一遍,将每个实验在头脑中再过一遍,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由之路。当然,在第二轮复习中,针对“一摸”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及时检测、反馈评估。只有查漏补缺深入扎实,才能有效地减少薄弱环节,增加得分点。
体现“能力立意”的考试侧重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思想方法和综合能力。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如下的素养:克服“定势”的发散性思维和变通性思维、合理推断的正逆向思维;把握“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内外因互动规律,总结结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归纳法、化学计算中的守恒法、评价实验方案的批判性思想;仔细阅读和信息迁移能力、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在复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力争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每个备课组在做好本校一模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好二轮复习计划,计划要具体到课时任务,尤其要关注到自己教学班学生分布,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概况
1班
2班
5班
均分
45.3
33.7
30.7
最高
50
49
48
最低
30
6
7
(二)、试卷分析(初三二班)(括号内为本题得分率)
一、填表题(10分)
1、主要考察的是化学用语方面的掌握。失分主要在于错别字,以及书写不规范等方面。
l         (0.95)主要问题是在书写上出现了错别字现象。
l         (0.92)个别同学对于元素符号Al~Cl区分不开
l         (0.73)混淆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
l         (0.68)书写习惯不好,没有检查的习惯
l         (0.65)对于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掌握不好
2、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式的书写。失分主要在于审题不清
l         (0.95)基本掌握较好,个别同学审题失误。
l         (0.76)出现了分子式书写错误,化学用语需要加强。
l         (0.68)对于碱与盐的分类产生了混淆。
l         (0.73)审题失误
l         (0.89)书写不规范,审题失误
二、选择题(11分)
3、(1)考察基本概念:两个变化,掌握较好
4、(0.89)考察物质知识,部分同学混淆了CO2与SO2
5、(0.73)考察基本概念,对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理解不够
6、(0.81)考察化学实验,主要是审题不清及物质颜色混淆
7、(0.81)考察分子式的计算,个别同学计算错误
8、(0.76)考察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此题对于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有个别同学出现了习惯性的错误,没有审题。
9、(0.92)考察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较好,个别同学没有理解题意
10、(0.84)信息给予题,考察溶液的酸碱性,对于信息的分析有一定的失误
11、(0.73)实验应用题,对于实验技能的应用掌握的有一定的缺漏。
12、(0.86)考察溶液的溶解度,部分同学无法将生活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
13、(0.49)考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本题是拉分题,主要失分在于却少综合分析能力
三、填空题(10分)
14、本题考察基本概念、物质分类
l         (0.86)对于“有机物”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够熟悉常见有机物
l         (0.57)答题不规范,对于反应方程式的反应条件及配平没有形成好的书写习惯
15、考察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类型
l         (0.78)审题不清,未能正确找出化学反应
l         (0.51)混淆了“复分解”与“置换”
16、考察根据分子式的计算
l         (0.73)计算错误,审题不清
l         (0.59)审题错误,书写了质量比
l         (0.76)书写不规范,出现了错别字现象
17、考察基本概念催化剂的应用及解决信息给予题
l         (0.89)主要是书写不规范,有错别字
l         (0.59)未能分析出题意,无法理解题干含义
l         (0.81)反应方程式书写习惯不好
四、简答题(9分)
18、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l         (0.41)主要审题不清,现象与结论无法对应
l         (0.86)部分同学没有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l         (0.27)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需要加强
l         (0.62)书写习惯不好,分析问题需要
19、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l         (0.35)对于题意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未能正确理解题意
l         (0.59)对于题意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未能正确理解题意
l         (0.78)对于题意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未能正确理解题意
l         (0.86)掌握较好
l         (0.35)对于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掌握不好,需要加强巩固
五、分叉题(10分)
20、(0.81)审题失误
21、综合分析题,考察物质的检验
l         (0.49)对于盐酸的检验掌握不够
l         (0.65)对于反应现象的描述存在一定的混淆
l         (0.41)未能正确理解题意
22、综合计算题
l         (0.43)对于金属活动性的记忆需要加强
l         (0.38)计算式书写错误
l         (0.19)题意理解错误,书写不规范
l         (0.51)对于理化的综合掌握不够

初三化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全卷分值为100分,共分四个大题,28道小题。选择题(40分)、填空题(30分)、实验探究题(20分)、计算题(10分)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试卷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卷试题易、中、难比例为5:3:2。
二、试题特点
1.本次调研检测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例如,第1题的主题是“化学人体健康”,第2题的主题是“化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第3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的考查内容是“化学与社会生活、安全、材料”等的关系。整个试卷分别以“化学用语简约优美,含义丰富”、“应用化学知识能分析许多问题”、“学习化学常用分类学习的方法”、“实验与探究”、“化学与环境”为主题。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0%。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四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三、答卷情况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从我班考试学生成绩进行试卷分析。从总成绩上看,90分以上的有6名,占7.5%,80分以上的有15名,占21%因为本次考试为全员参与,因此总的来说成绩还比较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
1、选择题
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2分,总计40分。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题也是得分率较高的一道题,在抽样学生中,有8人得到了满分,占10%,优秀率达到了23.23%。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7、14、16、17题。
第7题出现问题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理解上还有一些问题,对知识的认识还不彻底,还需要加强。第14题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学生对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化理解不透,出现了问题。第17题物质反应后,有关溶液质量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学生对反应前溶液的质量不明确,导致反应后的溶液质量错误。
2、填空题
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较低,学生得分率较高。在实际上填空题也是得分率比较高的一道题,在抽样的学生中,多数学生得到了满分,与预期的设想比较接近。
3、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共有2道小题,满分20分。相对来说简答题难度较大,第26题预期得分率能高一些,但实际上设计实验证明铜绿中含有铜元素,学生回答不好。本题只有24名同学得到满分,占30%。
第27小题的失分率最高,本题只有14名同学得到满分,占20%,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对一些实验设计的用途,头脑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这个实验怎么设计,怎么证明一种物质存在,一种物质不存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4、计算题
计算题共有1道小题,满分10分,属于送分题目题。满分人数为40人,占60.4%;从总体情况上看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
四、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中考打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知识的系统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的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本次考试的试卷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还应加强
本次考试由于是全员参与,复习课本,因此基础知识部分比重偏大,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
从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化学用语的描述、实验过程的设计、水污染的防治、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等。特别是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从总体上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最不好,不仅成绩低的学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学生在这部分也有失分,在查阅试卷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失的两分就失在化学用语上。
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好象每次做试卷分析在说完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后,都要强调一下审题,本次考试也不例外。第27题,学生能找出溶液所有可能的组成,但在后面的“可不填满,也可补充”上受影响,少了一种情况不加以补充说明。
3、学生的分析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中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本次考试,在计算题中有一道坐标分析题,学生通过分析坐标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在出题时考虑到学生的现状,选择了一道比较简单的题,但这样也有一部分学生分析不出来,如果在稍难一点,问题可能会更大,这也折射出学生分析能力的不足。
4、学生的一些习惯不规范
做为即将升入高中的初三学生,有很多习惯应该养成,在本次考试的试卷上,卷面随意涂抹、勾改;字迹潦草、错别字;大量使用涂改液等现象十分的严重。这些看似小毛病,但可能在中考时可能就会成为学生失分的原因。虽然说现在接近离中考,但是还是能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的。
五、教学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三基”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初三的知识点多而且相对较深,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全面,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而且讲解必须准确、无误;初三的知识点间联系较为密切,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要准确、切中要害。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现在的中考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习题来练习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
2、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牢固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正确的运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说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重视,那么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现在的中考往往会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牢固,还要能正确的运用。
3、关注社会热点,收集多方信息
化学和社会、生活、工业、农业等各方面的联系很密切,社会上很多的热点问题与化学都有联系,而这些问题往往在中考中都能体现出来。关注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不仅能帮助我们应对中考,而且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分析还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本复习基本上已经结束,我们每位教师要及时对前段的教学工作做好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