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防火规范:关于中国的外汇储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30:42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   

现在我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已达8005亿美元,  为最大持有国。

另据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5月号(提前出版)文章】:中国2万亿外汇储备的实情大曝光。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美元资金短缺,美国原本是国际流动性的提供者,但目前也迫切需要大量美元来刺激经济和处理不良资产。在这种形贽下很多人认为拥有约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会力争掌握国际金融的主导权,成为国际资金的提供者。
    我国买这么多美国国债干嘛?

 

      何谓美国国债?

美债指美国联邦政府欠美国国库券持有者的金额。国债是政府欠债权人的债务,不论该债权人是国民或外国人。而外债则是所有国内机构,包括公营和私营,欠外国债权人的债务。在美国,美国外债大部分是政府欠外国债权人。

    中国收购的美国国债有多少?

   截至2011年7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8467亿美元,仍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 中国的美国国债占有率是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37%,等于中国GDP总额的约18%。

   中国持有这样规模的美国国债这一举措是给美国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也等于给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因为到目前世界经济的流通以美元为主流。

   我国外汇储备为何这么多?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形式上是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本质上是对公民与企业财富的借贷。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它是政府依据强制结汇政策,从国内市场上用等值的人民币换来的外国货币,可以看作国家暂时代管的一笔账面资产,是政府手里的一笔“不真实的国家财富”。中国有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我国我国外汇储备为何这么多?

   我国我国外汇储备为何这么多?
我国实行的是“藏富于国”的分配模式:和西方国家的“藏富于民”不同,中国长期实行低分配、高积累的“藏富于国”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一部分未分配利润以福利性质分流,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住房、医疗等原本部分或全部由福利承担的领域进入商品领域,但原有的低分配、高积累模式却未作根本调整,政府负担减轻,开支却未相应增加,居民由于缺少了保障,不得不提高储蓄率,这造成政府财力的提升。

外汇制度使储备暴涨: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复杂的结汇、换汇制度,这不但使中国绝大部分外汇流量控制在政府手中,还能对相当大部分非经营性外汇流入实行有效控制。如果从绝对量来说,中国总体拥有的外汇总量并不十分惊人,但正因为外汇管制,大多数外汇集中于国有,中国政府便很容易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虽然许多人士不断呼吁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但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要这种分配、管制体系一日不变,中国的货币和外汇积累速度,就会随着经济高增长率水涨船高。

   1993年,中国外汇储备仅210亿美元,到2008年底、2009年初,外汇储备高达19500亿美元。16年增长近93倍。
  1990年以来中国外资锐减、外贸形势走入低谷、外汇储备严重不足,1993年外汇储备仅210亿美元,而当年的贸易逆差就达122亿美元,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持两年的贸易逆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要求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以外,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也必须把高于额度之外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而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积累外汇储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出口退税等其他财政政策的作用下,中国贸易顺差连年增长,出口创汇数额随之激增。通过强制结售汇机制,外汇储备也连年暴涨。同时,这种结售汇制度也带来了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
  2003年以来,随着热钱的大量涌入,中国逐步加快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意愿结售汇部分,从最初的20%逐步提高至80%,直至完全实现自主;而个人无外汇持有限额的同时,也将个人购汇的额度从3000美元逐步提到2万美元,并由逐笔审批过渡到年度总额管理。
  2007年8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境内机构可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自行保留其经常项目外汇收入。至此,“强制结售汇”制度终结,过渡为“意愿结售汇”制度。但微调后的“结售汇”的主动权并不在政府手里,而是在外汇的拥有者手中。央行仍需要被动地不断买入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我国为什么要买美国的国债,原因?
1。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口的商品都是统一以美元来计价的,这样导致了中国外汇储备中有大量的美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一种投资动机,毕竟国债是风险比较小,而且以国家的信誉做保证的,美国是超级大国,经济发达,购买其国债风险小,回报率也稳定。
2。美国是经济增长比较稳定的国家,美元是世界通行的货币,中国购买其国债,股票等,是为了使中国外汇增值,也为了使外汇避免缩水。
3。出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中国有大量的美元和美元资产,美国不会轻视中国的"默默无闻",中国这样和美国扯上"关系",捆绑在一起,在经济往来中,美国就不会那么傲慢。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两个目的之一:把自己富起来;不要被人小看,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平等或者平等对话权利。
4。美元和美元资产,我们是绝不能全部抛售出去的,这样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伤了别人,更伤自己。原因如下:(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需要不是树敌,而是更需要的世界的稳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稳定,中国视美国是外交攻势中的头号对象,目的也就是稳住美国,不要让他再来一次冷战,更不希望它干涉台湾问题,更希望的是双赢,因为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任何国家都不想做亏本生意,尤其是美国。
(2)中国如果大量抛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根据价值规律,供求关系一定失衡,供过于求,我国拥有的美元也会贬值,辛辛苦苦赚来的人民的血汗钱,也会流失。  
(3)中国外汇的初衷是偿还中国借贷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短期及长期外债的,尤其是短期外债。为的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5。中国的外汇充足之后,由于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再与美元挂钩,也就是外贸不一定以美元支付,因为一国货币的升值会导致另一国货币的贬值,所以中国人民银行改用一篮子的货币支付,也就是允许外汇中不只有美元,还有英镑,欧元,日元,甚至是韩元,这样做也是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和规避外汇储备中美元和美元资产贬值。
6。中国会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的,但外汇中美元以及美元资产规模庞大,目标太大,容易引起美国的注意,为了缓和矛盾,中国会分规模,分步骤的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或者成立专门机构在国际市场上专门对美元和美元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交易。这样做也是为了防范美元缩水。

 

   用我国的资产换美国国债合适吗?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用(印刷的)人民币买下来的,是中国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

购买美国债券是中国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否买、买多少, 根据中国的需要,根据外汇安全、保值的要求”,而不是根据美国或世界别的国家的要求而定。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外汇一直是由总理亲自掌握的,大笔动用或调拨投资必须经过政治局讨论决议。那么为什么国家的实际动作频频逆“流”而动呢? 其实,这里有难言之隐:这就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是“鲸吞”来的。中国的外汇体制和日本,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现行外汇制度决定了中国政府必须无限制地,被动地印刷人民币纸钞用以收购美元等外汇,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结果就是,只要人民银行的“柜台”前出现了美元等外汇,人民银行就发行人民币加以收购。买入的美元等外汇则构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维持人民币币值和汇率的稳定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首要任务。而要担当这个首要任务,外汇储备的形式就必须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这三个基本要求。安全性排第一,流动性排第二,保值或增值性排最后。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为什么不买美国的资源?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

中国的2万亿外汇储备中的大多数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财产,一部分是属于外国政府和外国老板的,属于外国商人来华投资的款项,还有大家熟知的“热钱”(国际游资),当然还有贸易顺差,即使在贸易顺差中,也并不是全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很一大部分属于跨国企业的资产。为了维护中国国家信誉,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就必须满足外商和内商的经常性兑换需求。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世界上的黄金,基本上都在各国的中央银行手里,在市场上流通的并不多,大部分的黄金都在美国和英法手里,你想买也买不到!况且,黄金和货币目前已经脱钓,不能代表货币总量,货币总量远远超过黄金储备量,一个国家的币值稳定于否,不再取决于黄金储量,而是取决于国家信用!
   想购买美国的产品,想法很好,可是美国可以卖给我们的只有农产品和波音飞机,这钱花不出去!

所以,你要和美国做生意,赚美国人的钱,就必须买美国国债,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换句话来说,就叫美元霸权!游戏规则是美国人定的,你要不就别玩!要不就等到你有能力,改变这个游戏规则!

 为什么不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

有人建议中国将外汇投放在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或直接用于控股,以获得更高回报;一些人进而指出,与其把钱交给美国政府,让他们去股市抄底,还不如自己去抄。这种想法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中国在金融投资的海洋里,只是个不谙水性的“新兵”,近几年的一系列失败投资证明,在高风险的市场里,中国的胜算并不大。国债是最稳妥的投资,因为国家政权发生无序更迭的几率很小。于是,剩下的选择无非就是买哪个国家的国债。国债的可靠性归根结底取决于发行国的综合实力。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比美国强大吗?

 我国为什么把美元储备看的如此重要?

我国需要一定的美元储备,不敢把美元花出去!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为什么抵抗不过对冲基金,就是因为他们手里的美元储备太少,如果你手里美元多,就可以放出美元,买回本币,这样就可以阻止本币大幅下跌!如果你手里美元不够,不足以吃进对方抛售的本币,那这个国家的本币就得大幅贬值!而香港因为有中央国库的美元储备充足,所以才没倒霉!美国的这一手叫剪羊毛,就是买进一个国家的货币和证券,然后诱使这个国家的货币快速升值,等到升值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清空手里的存货换回美元,随之这个国家的货币就大幅贬值,几十年的辛苦钱就这样被美国拿走!中国手里的两万亿,就是怕美国玩这手!所以,中国一方面不允许货币大幅升值,另一方面手里有这两万亿可以玩对冲!美国这么多年用这种办法把世界全收割了一遍,南美,日本,韩国,欧盟,最后只剩中国没割了!(韩国也没割着,当初九八年也是这么玩韩国的,他们老百姓很爱国,把家里的金子全捐给Z府,抵抗对冲基金,也算是韩国可怕的地方),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没割成!反而要联合亚洲和欧洲国家要终结美元霸权,这下美国就慌了,他这么多年凭啥日子过得这么好,就是因为美元霸权,可以剥削其他国家,一遍一遍得收割,坐享其成。

为什么不用几万亿的美元改善民生?

9000千亿美元的所有者不是中国政府,而是属于出口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企和一些投资中国市场的外国资本!打个比方来说,你是一个私企老板,你生产了产品出口,外国人付给你美元!但是美元你不能在国内消费啊,中行把你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发给你,如果中国进来一块钱美元,假如当时的汇率是一比七,那中央银行就印七块钱人民币给你!这样才能保证货币总量的平衡!如果你以后要去交易,你把你手里的人民币交给中行,中央银行按照你提供的人民币币值,支付相应的美元给国外公司!美元出去了,你所付给银行的人民币就停止在市场上流通!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中行手里的钱根本不属于中国政府,只是中行代管而已,如果把这些钱随意花出去,外币账户所有者想动用外汇的钱从哪里来?

为什么要选美债,其他的为什么不合适?

仅仅就一条就够解释全部了:就是因为其他任何外汇储备替代品,美国都可以操纵他的价格!唯独美债,他不会对自己下手,因为这是美国的命根子!
      打个比方来说,你想用石油及其他资源类产品做为储备方式,可原油交易市场和资源类交易市场都被美国所控制,他可以操纵价格!这就有一个现象,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定价权在美国人手里!美国霸道不?!

 美国和债主们是什么关系?

美国和债主们利益一致。尽管美国素有操纵美元汇率和滥发国债的传统,但作为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政府不得不付出努力,确保美元和美国国债体系的大体稳定,以维系庞大经济、金融机器的运转,在这方面,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债主”们利益是一致的。投入美国国债固然要冒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但不至于如贝尔斯登债券持有者那样血本无归;借钱给美国政府固然要忍受“欠债大爷”的讹诈,但不至于如破产“大限”前的通用或克莱斯勒“债主”那样,面临要么把债券换成一堆废纸般股票、要么干脆连废纸都换不回的无情选择题。

我国不敢抛美国国债是吗?

中国不能抛售美债。中国一旦大幅抛出美债,势必造成其它债主的恐慌,产生足以压垮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最终吃亏最大的,一是“欠债人”美国,二是“大债主”中国;即使捂着不操作,美国政府依旧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该印钞就印钞,该增发便增发,中国仍无法掌控外汇储备的安全。即使真能抛掉全部美债,但在目前的国际外汇体制下,中国势必无法改变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的现实,结果只能是既做不成债主,又保不住财富。尽管持有美债绝非好的选择,但在目前情势下,却的确是“最不坏的选择”。

 中美就这样捆绑在一起了?

 中美经济目前已经是牢牢捆绑在一起了。中国固然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美国同样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大买主。2008年,中国出口总额达14285.5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值的17.7%,而2007年这一数值约为21%。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确保美国的金融体系不至于陷入崩溃,同样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中国的外币资产将不会像今天那样以美债为绝对大头。但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下,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短期内仍将继续坐稳美国的“头号债主”交椅。

结论:购买美国债券是中国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否会继续买、买多少,那要根据中国的需要,根据外汇安全、保值的要求”。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5月号(提前出版)文章】:中国2万亿外汇储备的实情大曝光

  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美元资金短缺,美国原本是国际流动性的提供者,但目前也迫切需要大量美元来刺激经济和处理不良资产。在这种形贽下很多人认为拥有约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会力争掌握国际金融的主导权,成为国际资金的提供者。

  实际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已经对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公开表示了担忧。中国方面也在积极地对非美元资产进行投资。作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合作的条件,中国提出了扩大发言权等要求。

  然而,从中国巨额外汇形成的机制不难看出,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并不稳固。

  贸易顺差占据主要部分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国的人民币不具备国际兑换性,简而言之,人民币不是国际通用货币。无论是中国威胁论者抑或是中国礼赞论者,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中国政府对国际资金的流动实行严格的限制,政府收购所有的外汇,使之成为外汇储备。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均处于严格的管制之下,民间部门在这些方面享受不到自由。

  中国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是靠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而国际竞争力对外汇储备所起的作用,充其量只占一半。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现在受到了投机行为的左右,本来在国际资本管理和目前的贸易收支形势下,这种投机是无法进行的。

  贸易收支是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2007年中国赚取了315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收支项目下的对华直接投资也增加了1384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当局把所有这些顺差都加以收购。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额等于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金融项目收支增加的部分。  不仅如此,由于政府允许人民币汇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因此随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增加,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大量的热钱也瞄准了人民币的升值,混入了贸易等各个领域。

  从金额来看,虽然贸易顺差占据主要部分,但促使贸易顺差产生的却是对华直接投资。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了很多的企业,它们很快具备了出口能力。虽然企业的成立和破产是家常便饭,但直接投资的增加无疑带动了出口。由于本金和利润都几乎无法从中国本土带走,因此中国感觉不到国际收支上的压力。

  纯资产余额仅为日本一半

  中国货币当局将所有流入的外汇加以收购和积累。但从整个国家来看,民间企业拥有的的海外资产就相形见绌,中国绝大部分的对外资产都表现为外汇储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因此,截至2007年末,中国的对外纯资产余额仅相当于日本(2.22万亿美元)的一半左右。

  中国政府很少公布珍爱的外汇储备的详细情况,外汇储备总额也只是每三个月公布一次。虽然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国家机密,不过一般认为70%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其余是欧元等资产。

  美国财政部每月都公布一次各国和地区持有美国长期国债的数额。根据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08年末持有美国7274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政府还购买了信誉与美国国债相近、利率较高的美国政府机构债券,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方面改买美国的长期国债。

  中国持有巨额美国长期国债,由于数额过于庞大,实际上将美元资产转换成其他资产已无法进行。此外,能够承担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的货币当局也只有美国。

  换言之,即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会改变外汇资产的构成,但在短期内,很多人担心的中国政府抛售美元的情况却不可能出现,因为这样做风险过大,只会使中国自身蒙受巨大的损失
  靠中国向IMF注资不现实

  同时,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资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是否有权把从国民和企业那里收购的美元资产任意借给他国使用,这牵涉到国内政治问题。靠中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是不现实的。

  在外汇储备的运用方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存在着势力范围之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几乎全部失败,在国内受到了强烈批评。最近,该公司开始向一些拥有原油和资源的国家提供长期外汇融资业务,条件是从它们那里购买原油和资源。

  过去,政府为了帮助银行处理不良债权,曾经向银行注入巨额的资金,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一种万能药被加以珍藏。

  现在,直接投资和贸易盈余同时扩大的机制已经开始发生动摇。2008年10月份以来,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已趋于减少,今年以来也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此外,受世界性贸易规模缩小的影响,作为亚洲出口基地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专家甚至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正在下降,政府能够拿到的外汇今后也会减少。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总理温家宝对美元资产表明了担忧。这等于宣布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

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专家意见不一杨芳洲:外汇储备岂能用来自杀   国家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外汇储备岂能用来自杀 一.我30亿美元外汇储备入股美国黑石各方利害得失分析 2007年5月20日,正在筹备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暂名,简称SIC)与美国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 Stone Group) 在北京和纽约共同宣布,我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将以其第一笔投资30亿美元,用于购买黑石集团部分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每单位的购买价格将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如果有必要,购买的单位数量将适当减少,以保证公开发行后,国家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低于10%。这30亿美元的无投票权股权单位的交割将与黑石集团拟议中的40亿美元IPO(首次公开售股)同时实施。国家投资公司承诺,至少在四年内持有其对黑石集团的投资。另据《参考消息》5月21日报道“黑石集团已经收到来自中央汇金公司的资金。”(《参考消息》5月21日第8版) 此消息令国人震惊困惑,国家外汇储备是国家最宝贵的战略储备精华,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巨大代价换来的珍贵成果。因此其经营运作无疑应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尽量在确保无风险(或风险极低)的基础上寻求最大的增值。并将其保持在可随时满足各方面战略利益的需要而便于使用的物质形式上,即其构成应考虑到一定的流动性需要及对战略资源的储备需要。总之,应确保安全性,兼顾盈利性、流动性、以及战略资源储备。 先来看看(资金本身的)安全性。投资美国债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美元贬值的风险,可导致我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其二是如中美关系彻底破裂而处于战争状态,美国将冻结我所有美元及在美资产。而投资黑石这类高风险的美国金融集团,不仅上述两种投资美国债的风险没有丝毫减少,而且还大大增加了购买美国债所没有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像黑石这种 “用高杠杆率信贷”的风险投资金融机构,其“债务股本比例可能会高达3-4倍——即使上市,也不会改变高杠杆率的运作。”[注1] “私人股权的交易都是典型的‘债台高筑’,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支付。一旦利率上扬导致融资困难,PE(Private Equity Fund,私人股权,下称PE)就会受到负面影响。”[注2] 因此,黑石自己也明白“PE所带来的巨额债券对于黑石的评级肯定不利。”[注3] 市场变化对PE的影响决不仅限于利率,“私人股本投资现象具有周期性,股市上的新一轮牛市就可能使它的发展势头放慢,甚至于倒退。”[注4] 除利率、股市及其它融资环境的市场变化可对私人股权公司产生举足轻重的成本和资金周转影响外,其投资业务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高风险性质。因此入股黑石这类高风险的私人股权集团的风险显然比购买美政府国债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尤其更令人疑惑的是,黑石竟是个与众不同的私人股权集团,“美国证监会对于股东权益规定和黑石的要求有所冲突”[注5]。“黑石的招股书中,处处透露着“名公实私”的希望:既不提供每季度收益数据,也不发表收入指导,而且反复说明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高于股东。……黑石登陆股市,提供较少的信息和股东权益,却希望攫取40亿美元的巨资,很有点店大欺客的味道。”[注6] 黑石创始人斯瓦茨曼也说:“我们的架构比较特别,是合伙人制的,这与很多在美国或香港上市公司都不一样,公众投资者不会参与管理及决策,也只有很少的事项需要他们在股东大会中表决。我们与(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商讨入股时,大家也曾就此做出研究,他们决定尊重我们的惯常做法,拿的是无投票权股权,和一般股东没有分别。”[注7] 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道:“国际上惯常做法是,持有5%-10%的投资者可以派出一名董事进入董事会,但国家投资公司没有这样做,这是他们的意愿还是你们的意愿?”斯瓦茨曼答道:“这是双方的意愿,我们其实是以接近私人企业的方式经营的,……我们不想改变这种作业方式,也看不到有需要改变,我们很高兴得到外来投资,但希望投资者不会影响我们做生意的方法。”[注8] “既然希望保持相对独立性,为何黑石还要上市?在招股书中,黑石的解释是利用上市获得的资金来偿还信贷,进行更多投资,并打造公司品牌。而分析家认为,它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员工分利。”[注9] “黑石筹划上市的核心人物、公司首席运营官托尼·詹姆斯(Tony James)据说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高盛公司的上市案例,摸索出上市之后依然可以保持运作相对隐秘和独立的办法。”[注10] 这就是说,黑石已充分利用了美国证券监管一切法律漏洞来侵吞股东权益和知情权。 我们花30亿美元的大价钱入股黑石不仅无投票权,而且连派个董事的资格都没有。就是理应享有的股东权益和知情权也毫无保障。将如此巨额外汇储备放心交给他人运作,他人如何经营?收益了多少?自己应分红多少?我却无权过问。我之股权收益也就只能靠他人随意打发,人家说分你多少就是多少。天下可有这等傻瓜投资?更何况还是堂堂大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投资。难怪黑石4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售股(IPO)我就可独占30亿美元(75%)。(承担了绝大部份只尽出资义务而乏投资者权利的认股风险,独一无二的冤大头。)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及阿布扎比投资(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ADIA)虽也投资了黑石,但他们的投资不是作为像我们这种缺乏权益的股东,而是如斯瓦茨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说:“这两家政府投资公司现时只是投入了我们属下几个基金,并未入股集团。”[注11] “黑石十分明确地说,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优先于持黑石股票的股东。”[注12] “在纽交所上市的是基金管理公司,而不是基金本身。股东并不直接拥有黑石的任何一只基金,也不能干涉内部运作和人事安排。他们的收益来自黑石的资产管理、投资增值、财务顾问等收入。”[注13] 还应指出的是,“黑石并非第一家上市的PE(私人股权)公司,著名的KKR公司即曾将旗下一只基金上市。但黑石此次与众不同,处处表明上市并不等于拱手让权给股东。”[注14] 这就是说,并非上市的私人股权公司都漠视股东权益而与美国证监会关于股东权益的规定相冲突。唯独黑石开了这个先例。这大概是专为我们占其IPO(首次公开售股)75%的中国承担绝大部分认股风险而开的先例吧! 黑石之所以敢损害股东应得权益而又不怕IPO失败,恐怕还是在于有我承担绝大部分认股及其特殊的IPO方式。我入股黑石30亿美元虽已交付,但价格和股权数量均未定,“股权单位的交割,将与黑石集团拟议中的40亿美元IPO同时实施。”[注15] “购买价格将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注16] 由于30亿美元已定,IPO价低则股数多,价高则股数少。但若黑石IPO价低到30亿美元可以买到超过黑石总股份的10%,则“购买的单位数量将适当减少,以保证公开发行后,国家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低于10%。”[注17] 因为持有美国公司股份10%或以上,需美国政府批准 [注18],这样投资额便会少于30亿美元。但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因为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入股对黑石是绝对利好,“可使黑石的IPO更红火。”[注19]。若黑石IPO价较预计为高,那么30亿美元可能只买到黑石总股本的9%、8%、甚至大大低于8%,而这种可能性很大。这就是说,我们占黑石IPO 75%的份额造成的股票供给减少75%,及使黑石声誉因我入股而大增,这两方面对黑石的巨大利好会大大抬高我们自己的认股成本并因此而大大减少我们的股权比例。为使我们能赶在6月份黑石IPO前完成出资,以4.5%的折扣作为优惠。但我这30亿美元巨资认股对黑石IPO造成的重大利好溢价却造成我认购成本同样的涨价幅度,对我造成的损失将很可能大大超过这4.5%的折扣优惠。我们竟同意以这样(出钱越多,股权比例反而会越少)的方式认购IPO 75%!(如果我们要认购IPO 90%的股权,则IPO减少90%的股票供给,认购价必是天价,我们的巨额投资则只能买到更少得多的股权。)这恐怕就是黑石之所以敢于损害股东应得权益而不惧怕IPO失败的关键所在。对比外国公司在IPO前以极低的价格购入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高达25%的股权,而后IPO时无不大发横财的情景,真有天壤之别!我们真是太可怜也太可悲了! 如此巨大的投资风险!如此可怜的股东权益!如此为他人制造重大利好溢价而哄抬自己认股成本减少自己股权(出钱越多股权比例反而越少)的IPO方式!那收益率呢?怎么也应与风险相称吧!让我们算一算就会明白。“在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黑石的资产估价为400亿美元,并打算在纽交所发行10%的股票,募集40亿美元。”[注20] 但实际上,黑石400亿美元的估值是大大高估了,我们这30亿美元所应占股份也因此被大大稀释了。何以见得呢?黑石2006年总利润为23亿美元[注21],其“过去五年的回报率保持在25%以上,尤其在地产和并购部门,保持了近30%的投资回报率。”[注22] 如其利润率按25%计算,黑石2006年的资产应是:23亿美元÷0.25=92亿美元,如按30%计算,则黑石2006年的资产应是:23亿美元÷0.3=76.67亿美元。因此,黑石的资产至少被高估了四倍。难怪“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本来在黑石公司的承销团队之中,后来悄悄退出。据路透社报道,退出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定价上有分歧——两家投行认为黑石400亿美元的估价太高。”[注23] 我30亿美元的股权也因黑石资产被大大高估而被大大稀释了。黑石不足百亿的实际资产加上即将IPO的40亿美元最多也就140亿,因此我股份在黑石总股本中实际应占:30亿÷140亿=21.43%;而不是IPO时可能的8%-9%,甚至低于8%很多。我实得股权(及回报率)被稀释为应得股权(及回报率)的37.3%-42%,即被稀释了一大半,如我股权低于8%,则被稀释的程度更大。 如2007年度黑石利润率仍为25%,其利润总额应为35亿美元,我股份若占8%,则可得利润2.8亿美元,回报率9.3%;我股份若占9%,则可得利润3.05亿美元,回报率10.02%;均大大低于黑石25%的回报率。这还是对经营正常及黑石良心常在的最好预期,如我股权大大低于8%,或遇市场环境变化,或黑石重大失算导致业绩不佳,或其故意作套侵吞我正当权益乃至股本,则出现低于美国债的收益率甚至亏掉血本,都是很可能的。凡从事高风险投资而没有30%回报率的一般预期是没人愿意的。更何况还是缺乏股东权益的极高风险而预期利润最多仅一般水平的投资。 总之,我入股黑石的这30亿美元投资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我股权不低于8%的情况下,其收益率最高上限可为9%-10%,高于美国债的收益率一倍左右;若我股权大大低于8%,则其收益率最高上限比美国债也高不了多少,甚至可能更低。但这30亿美元投资收益率的下限却是个无底洞,甚至可亏光血本;远不如美国债(最起码不亏本)的稳定收益率可靠。 再来看看我入股黑石的这3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否有益于国家的战略利益需要。这30亿美元现在只能由黑石去使用,至于其如何运作,我不仅无法干预而且无权过问。黑石肯定不会为了我国家利益而只会为其自身利益去用这笔钱。黑石旗下有企业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对冲组合基金、自营对冲基金等等。因此其不仅将大举进入我正红火的金融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期货交易市场等进行投机炒作,制造使我领导层深感头疼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甚至伙同其它国际投机资本对我进行恶意金融冲击,导致我重大经济灾难;而且还会利用这些我已无法支配过问的黑石股金去廉价并购我最具战略价值的骨干国企,然后高价卖出(不是IPO就是卖给我企业的外国竞争对手)。(“黑石在中国市场的首次收购据说也在酝酿之中。”[注24] 伦敦商学院私人股本研究所负责人伊莱.塔尔莫尔也说:“这项协议(指我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入股黑石)可使黑石投资于中国工业的道路变平缓。”[注25]) 不论黑石投资我金融房地产领域还是企业重组并购,都构成对我战略利益的重大损害。 过去就曾发生过国际私募基金及投资银行廉价并购我骨干国企后又转手境外高价IPO获取暴利的案例,我著名的电池制造业龙头南孚被摩根士丹利廉价并购后,因境外IPO未成,然后高价卖给了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近年来,国际私募基金(PE)已逐渐成为并购我国企的主角。其并购活动比起行业跨国公司的兼并,更具二道贩子赤裸裸的投机色彩,连块 “增加就业”“市场换技术”的遮羞布都没有。 骨干国企所支撑的我国工业核心技术系统及其研发能力是国家最具战略价值的经济造血细胞、军工基础和工业技术精华。自从2000年底我撤销了国家所有工业主管部门后,这些与安帮立国生死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利益就再没有能具体落到实处的国家意志去维护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对这些最重大的国家利益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只为地方局部利益所苦恼的地方政府意志。在国家重大利益领域出现的国家意志真空(即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政策造成的所谓国家出资人缺位),为那些以“国企改制”为名侵吞国有资产的官员及外国人(及与之勾结在一起的买办)吞并国企的意图创造了绝好的机会。(后来成立的国资委由于不懂也不管工业技术,以及管不了国企人事而不能有效管理国企,因此国资委总想卖掉国企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玻璃行业、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20%的医药企业在外资手中。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见丛亚平《利用外资八思》)这还仅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外资兼并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 凡外国资本对我国企的兼并,其结果无一不是在廉价占有我优质资产和庞大市场份额而大发横财后将我企业品牌和技术统统垄断扼杀,并将所有债务、失业、金融风险、穷困及堆积如山的严重社会矛盾全部留给我。这方面私募基金(PE)与专业跨国公司并无实质性区别,但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兼并却多了一个二道贩子剥层皮。 在金融业方面,2004年新桥资本(也是PE)最终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现已被美国花旗银行持股36%,其余各大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均已达25%(其中PE占相当大比例)。 总之,我经济自主权正在逐步丧失。 随着我金融领域与国际全面接轨,外资独资银行及金融机构正迅速发展,外资对我金融业的持股也在增加,境内外资金流动兑换已无法有效阻碍,我金融市场上境外投机资金早已大量充斥,随着外汇管制的放开,境内外资金流动和兑换将有更高的速度和能量,加之我国因长期资本外逃已存在累积的巨额外汇财富黑洞,金融风险已空前严重。一旦我股市、汇市期货交易推出,国际投机资本就有可能制造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的经济灾难。 在此严重时刻,我们不是去重建并加强在诸如骨干国企、行业龙头所代表的民族产业技术精华和军工基础等重大国家利益领域的国家意志,(据说许多科学家关于重建国家工业管理机构的建议已被否决);以及控制防范金融风险,抑制国际资本的金融投机;总之,不是去维护自己的经济自主权,相反却以我们宝贵的外汇储备血本去增强欲兼并我国企并将制造我金融灾难的国际投机资本的经济实力。这还不够,还要给以政策配合鼓励。(5月25日凤凰卫视报道,我国资委副主任说,“今后国企改革应更多引进境外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等国际资本。”)我们这是在干什么?这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国家意志吗? 从此次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入股黑石,使黑石“投资于中国工业的道路变平缓”而“正酝酿”收购我国企,到国资委负责人对私募基金等国际资本兼并我国企不失时机的支持鼓励。我们看到了我经济管理部门与国际资本多么默契的配合。如此高度的协调一致与我国家重大战略利益领域国家意志的长期缺位形成强烈反差。 我们的外汇储备作为国家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只应为我们自己的战略利益需要去使用,而不能交给他人用于谋其大利,更不能交给他人以严重损害我重大利益之运用以谋其大利。如果黑石用我这30亿美元兼并我骨干国企及投机于我金融房地产市场而获利,即使其分给我高于美国债收益率的股利,我们其实也是在伙同他人一起喝我们自己的血,而且还是他人大口喝,而我们喝的是他人饱餐后牙缝里漏下来的我们自己的残血。而用来切割我们血肉的,却是我们自己献上的刀。(不亦悲乎!不亦惨乎!不亦耻乎!不亦愚乎!) 综上所述,我这30亿美元外汇储备入股黑石,风险巨大;黑石以4.5%的折扣诱饵使我以出钱越多所得股权就越少的方式认购75%的IPO股份,使我股东权益严重受损;黑石的章程对股东权益和知情权均无保障;由于不知黑石如何运作,我不会因此而学到任何金融投资技巧;黑石大大高估其资产,使我股权及投资回报又进一步被大大稀释;因此我最多只能获一般水平的利润回报,而最低则可能血本全无;由于黑石将资金用于兼并我国企及金融房地产投机,从而对我国家战略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我们即使获黑石分红也是在伙同他人喝我们自己的血。总之,这30亿美元外汇储备入股黑石对我有百害而无一利。纯属祸国殃民! 那么此事对谁有利呢?最大的赢家首先是黑石,我上述一切重大损失也即其暴利之源。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我们的美元储备不管是否买美政府国债,只要投资在美国,都是对美元世界货币王位的支持,符合美国这个最大的战略利益[注26]。 而且我此次入股黑石为美国公司贡献了无投票权的运营资本,只尽投资义务而不要求投资人权利。也因此不会让我学到任何金融投资技术。况且黑石将其资产大大高估并以我出钱越多所得股权就越少的IPO方式使我承担了绝大部分认股,从而大大稀释我之股权并大大增加了我持股成本和风险。此外又可增加美国内就业,因此对美国经济有大利而无一小害。 尤其是黑石将我之股金投入我火爆的金融房地产市场投机及用于兼并我骨干国企,将对我战略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并因此而获暴利。而且我一切在美投资也都具有持有美国债所具有的美元贬值风险和中美交战时被美政府冻结的风险。因此不仅完全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而且完全符合其损人利己的战略利益。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国政府为何“对交易的反应非常正面”?(斯瓦茨曼语)[注27](至于美国会一些议员煞有介事地吵吵中国进入了美金融机构,不过是得了便宜卖乖。美国政府也装出一幅似乎被我占了便宜的样子,乘机压我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 此外,从这笔不可思议的交易中获利的恐怕还不止黑石和美国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黑石能做成此等严重损害合作者而单向利己并完全符合美国邪恶战略利益之暴利交易,若无我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还不只一个部门)支持配合,又焉能成功。至于我们这些买办为何胳膊肘如此外拐,是其无知弱智还是以公谋私?或是将美国利益视为其神圣职责?相信世人及历史自有公论!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代价及生死攸关的安全价值我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更不是谁的恩赐。而是我千千万万打工仔打工妹忍受着全世界最低的薪酬,以其勤劳辛酸的血汗制造的廉价优质出口商品换来的。而之所以形成此全世界最低工薪标准,是因我经受了10年(1993-2002)经济紧缩的惨痛损失。一大半国内企业因此而倒闭(国企、私企、集体企业都一样),经济损失超过四万亿元。银行坏帐高达30%,金融风险危若累卵。城市数千万人失业,数亿农民重陷贫困。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又有了新的扩大。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经济秩序极度混乱。 以如此惨痛的巨大代价所带来的唯一珍贵成果,就是出口换回的上万亿美元外汇财富。但是我们这些代价巨大的外汇财富却又有约五、六千亿美元已化为贪官污吏的非法收入转移境外,形成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资本外逃。未流走的其余四、五千亿美元(占我1.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的40%多一点)略少于我历年累计贸易顺差的五千亿美元账面总数,这也是我们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外汇财富。这些留住的外汇财富如同大病一场后又失血过半所剩下的最后一点血脉,因此就更弥足珍贵。可以说这其中每一个美元都凝结着我民族付出的太大代价,太多血泪。 在我们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只有(尚未流失的)略少于帐面累计贸易顺差总数的四、五千亿美元才是属于我们自己可随意支配的财富,其余的七、八千亿美元不是外债就是外资(超过我对外债权和对外投资的余额部分),而外资中境外投机热钱则又占至少一半。因我外汇管制尚未彻底失效,这七、八千亿美元的外债、外资在正常情况下除需保持一个可随时支付的部分,其余部分也可作短期或定期周转用。但若发生(或将要发生)金融危机,大部分外资(不仅是投机热钱)都将撤走。 大量丧失失外汇财富最终必定会极大地改变本位币与外币的兑换比率,从而使外国人能够以难以想象的极低成本大量买走我优质商品和民族产业,造成我财富的更大规模流失,进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和银行挤兑风潮,形成全面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最终造成的损失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那些流失的外汇财富。俄罗斯、东南亚的金融和经济灾难即前车之鉴。 我们之所以在长期资本外逃累计达五、六千亿美元之巨后仍未发生金融及经济灾难,是因数千亿美元境外涌入的投机热钱暂时掩盖住了我们这个外汇流失的财富黑洞。一旦占我外汇近一半的国际投机资金兴风作浪折腾一番,卷着更多的外汇撤走后(其它外资也会在此之前或与之同时撤走),就会露出我流失外汇财富的巨大黑洞。我们即使能以可动用的外汇储备暂时填上了这个黑洞,我们宝贵的外汇储备还所余几何?还有能力支付必要的外汇支出及偿付外债和对付境外投机资金的再次冲击吗?加之我还存在一个因10年经济紧缩而形成的损失四万亿人民币的财富黑洞,因此,届时因人民币汇率大跌而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及银行挤兑风潮将更加猛烈,形成全面而惨烈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我们几十年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果都将毁于一旦。数亿人将亡命海外,政权将频繁更迭,战乱、分裂也将无止无修……随后我所有经济命脉都将被乘人之危的外国人全面控制。 因此,外汇储备的安全对我具有生死攸关的巨大战略价值。决不可以其从事任何高风险投资,何况还是交给外人任其对我造成巨大战略损害以谋其暴利。 三.应如何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1)制度和组织方面的保障 由于对外汇储备这些国之血本的管理经营关乎我最重要之战略利益,也因此需体现此国家根本利益之国家意志能具体落实到其实际运作中。这首先需要管理运作外汇储备的部门应直接受我国家最高领导人指挥,并受对国家安全负有重大责任的部门监督,评估其运作对国家安全及战略利益的影响。必须确保外汇管理经营部门的领导成员和骨干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者,而不能是以全球化和外国利益(及与之勾结的买办利益)为其职责的官僚买办。总之,必须首先从制度、机构、及人员组成上确保我最宝贵的外汇储备资源是为我们自己的战略利益需要而使用,而不能是为他人的利益需要而使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债券,随着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我主要由美元资产构成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缩水。鉴于美国对中国明显的分裂、渗透、颠覆和控制企图,中美关系不能排除完全破裂的可能,届时我所有美元资产必如朝鲜战争那样被美政府冻结。因此,我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国内舆论早在数年前就普遍指出外汇储备管理使用不当是造成所谓外汇占款产生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症结所在,呼吁为了外汇储备安全巨大的战略价值及实现其保值增值,应纠正将其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的严重错误。鄙人也曾于04年3月撰文指出美元贬值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及黄金必将重登世界货币宝座而大大升值,因此应将外汇储备(按顺序)主要保持在黄金、欧元、日元等形式上,并增加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储备。(见杨芳洲《放松外汇管制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4年3月) 现在3年过去了,黄金及其它战略资源储备未见多少增加,美国债却不减反增。好不容易要搞外汇储备多样化了,为此还专门组建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但其第一笔巨额投资竟是比美国债风险高出不知多少倍,而且还是交给外人以我无权过问的形式进行严重损害我国家利益而自肥的投资。外汇储备多样化的根本目的(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战略资源储备)被偷换成减少美政府债券,为多样化而多样化。为此不惜将国家巨额外汇储备置于极度危险且由外人用于损害我国家根本利益而我却对此完全失控的状态。此严重损我利美之举足已说明该机构负责人根本没把国家利益当回事。我巨额外汇储备交给这些只知取悦外人而不知国家利益之人经营运作,乃国家安全一最重大隐患!望有关部门祥查! 至于有报道说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负责人楼继伟称,入股黑石是为了能避开美国政府对我政府在美设立金融分支机构的复杂审批程序而在纽约设一个运作外汇储备的北美分部[注28] 。此说显然十分牵强。黑石的意图是不让我们派人进入其董事会,也尽量限制我对其运作方式等了解过多,又如何能同意我在黑石设立机构呢?因为只要在黑石设点派员,总会了解到黑石的很多情况。即便我们表明该机构与黑石业务无关,但能打消黑石的疑虑吗?因此楼继伟此说更像是一个托辞,找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由。 再说我们买了几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及美国战略利益给予了对其生死攸关使其免于崩溃的巨大支持,却连设一个办理相关业务的机构都不许吗?我们握有几千亿美元美国债筹码居然连一个小小的办事处都谈不下来?还要再花30亿美元曲折设立一个不那么正式的机构,既公开而无密可保,又不能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对比我们已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及允许其对我银行金融机构大比例参股,这种单方面的对外开放难道都是不平等条约?我们在谈判桌上就不能争一点最起码的平等权利吗? 这些年来,我金融管理部门某些负责官员总是尽其所能为美国等外国利益服务。 在外汇储备的管理运作方面,前些日子央行就曾以外汇储备多样化为名,打算用外汇储备去买其总负债已是公司权益52倍的快破产的美国公司债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贷美Freddie Mac)。(法兰克福2006年11月6日电---德国金融时报报导) 可见此次将我巨额外汇储备入股黑石绝非偶然,我们的外汇早让人算计上了。此风若不刹住,国家外汇储备再多也禁不起这么折腾。 又如: 2006年1月,银监会第2号令毫无道理地规定新建股份制银行必须有外资参股。自废我新建股份制银行可以是100%民族企业的自主选择权。 还有: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宣布:中国要提前一年与国际金融全面接轨。此举不仅将我宝贵的一年准备期白白相送,而且将使美、日可提前于2008年就有能力对我发动东南亚金融风暴式的致命冲击,从而可与其借2008奥运题材制造台海危机的军事行动刚好形成配合。 再如:我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坏帐损失有很多并非难以追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腐败的经理们利用迅速膨胀的三角债“法不责众”的情况而蓄意侵吞公款中饱私囊。但我们却放弃了追逃巨额坏帐的工作,将原本只要认真追逃就能部份追回的大量坏帐打包,以近乎白送的象征性低价溅卖外商。使外商大发横财而激动不已,却造成我巨额财富外流。 对于股市,我金融管理层也总是不惜牺牲自己的股民而尽量照顾国际投机资本的利益。2001年以来,我们先是以国有股减持这柄悬剑制造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大股灾,使国际金融资本能以最低成本坐底建仓,待掀起大牛市外资热钱赚够离场并一齐唱空股市后,管理层某些官员不是采取趁机加快新股上市以推动国企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积极措施,而是配合国际投机资本再次低位坐底的企图,故意放大渲染某些政策效应操纵资金人为打压股市。 诸如此类损我媚外之事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我金融管理部门许多高官缺乏爱国心,却把外国利益奉为神圣“职责”,致使严重损害我国家利益之卖国渎职事件层出不穷,从而使我外汇管理及金融领域面临危若累卵的险恶形势! 国家外汇储备的的投资方向和运作内容由于事关国家最重大之战略利益,因此无疑应是国家最高机密,怎么能将其交给外国机构去运作呢?外汇投资公司及其领导若真不懂如何经营管理外汇储备而只晓得求诸外人,国家养此机构及其尸位素餐高官何用? 由外汇储备运作重大的战略利益生出的其国家最高机密性质,要求其运作方式也必须符合其高度机密性,即如成思危副委员长所言“外汇储备应分散投资”[注29]。而国家外汇储备分散、隐蔽、机密的运作性质要求其组织形式也必须与其相适应,因此,其经营管理职能应该由最能保守国家机密的秘密机构承担,而不适于一般公开的金融管理和投资机构。更何况还是缺乏爱国精神而将全球化和外国利益当作最高职责的金融管理和投资部门。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2)经营指导思想与方针原则 国家保有外汇储备,其实质是保持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此能力强弱是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国家对其国际支付手段的管理使用应尽量使其安全和增值,此方面成功的运作会大大增强国家实力,而糟糕的运作却损耗国家实力。 我们的祖先早在二、三千年前就有不少经营管理包括“国际”支付手段在内的国家战略储备的成功范例。古人从来都是将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际”货币的储备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的。这是因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其紧缺时,其交换价值(价格)会有较大涨幅[注30],因此而大大增加的可替代性甚至超过其具体使用价值的意义而具有了一般的使用价值(一般价值物)保值增值并能与任何商品直接交换的性质,即代替货币执行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国内和国际贸易都一样。其实这些作为战略物资的大宗必需品在商品交换和生产的早期阶段都充曾当过一般等价物――即最初的货币,并且因社会对其大规模的需求导致了最初的社会大分工。如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出畜牧业是由于牲畜首先被当作一般等价物的结果。接着又轮到了粮食成为一般等价物,产生出真正专门的种植农业。再接下去又轮到某些重要的手工业品,于是从农业中分离出各类手工业,直到铜排挤了贝币而产生冶金业。(古代商品生产一般等价物和具体使用价值部门的产生、发展往往是同一的。)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每逢饥荒和战乱,牲畜、粮食、布匹、金属等仍能排挤货币,执行一般等价物的社会功能。正是由于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宗必需物资并未彻底退出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因此其既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作为特殊时期最具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而与那些“国际”货币材料一同成为古时国家的战略资源储备。 如周初管理财币有九府,管着金、玉、铜、钱币、布帛等[注31]。 管仲治理齐国更是精于经营国家储备。“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管子.乘马数篇》。“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管子.山至数篇》。显然,管仲仍在某种程度上把粮食等当作一般等价物。齐国的国家储备也就在钱币、铜等金属(“国际”货币)及各种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战略物资――粮食、布匹等之间变换比例。如国家手中某种物资储备过多,市场则一般会出现此物供应紧张而价格上涨,这时此物也因此而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而普遍为人接受,国家就会用其偿债或支付,这样社会既乐于接受,国家也因此获利。当粮食、布匹、金属等物资出现(或预计将出现)短缺而价格上涨的情况,国家就垫付钱币或其它(储备充足而市场紧缺价格走高)的物资给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使其从事相关的生产或流通(包括与他国贸易),然后以其产品或商品(粮食、布匹、金属等)偿还国家。总之,国家总是付出储备充裕而市场紧缺价格高升之物资(包括钱币),收进自己储备偏少而市场充裕价格低廉之物资(包括钱币)。但是国家决不会付出自己短缺而市场充裕价低的战略储备资源,也不会收进自己储备已过多而市场短缺价高的战略资源。由于国家是市场最大的供应者和采购者,因此其战略储备的经营总是处于大量吐出某物后不久(因市场供应充裕)价格便下降,大量收进某物后(因市场供应减少)价格随后看涨的极有利的庄家地位。在与他国的贸易中,齐国的战略储备也同样是在各种战略物资及各种“国际”货币之间进行有利于己的比例变换。这样国家的战略储备经营总是在平衡市场供需调节物价的过程中获大利,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也越来越雄厚,社会产品(尤其是战略储备物资)的生产和流通也越来越顺畅高效,这些大宗基础产品的增长极具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注32],从而降低了齐国经济的成本,齐国的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强大。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虽与古代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的世界货币是美元,但其必然贬值的长期趋势使其注定要失去这个宝座。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国际货币――欧元、日元、瑞士法郎、英镑等,这些外币目前还都不具有完全取代美元的实力。因此黄金这个昔日的世界货币必然重占其久违的宝座,但因世界黄金供应太少,其价格必将长期上涨而成为品质无限最受青睐的世界一般财富的代表。 在战略资源方面,石油、天然气、铁矿砂、铀、有色金属、木材等等,这些有限的资源与过剩的美元相比总是短缺,因此其美元标价也不断上涨。这些大宗的战略物资已经比美元使人更乐于接受(偿债),尤其是油、气、矿产资源,其日益增加的可替代性迟早会时常排挤美元世界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因此,对这些重要物资的储备既是所需资源的必要储备,也是战略储备的保值增值――即国家经济实力的价值物储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无疑应将外汇储备的经营与国家战略物资的储备结合在一起作为国家统一的战略储备通盘筹划。当前应尽量减少对于我们和全世界已经过多过滥且不断贬值的美元及其资产,尽可能增加黄金及我所需要的其它紧缺战略资源的储备,并尽量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偿债。除用美元购入黄金等紧缺战略资源外,还应以美元资产交换一些欧元、日元等其它货币及其安全的资产形式,仅将美元保持在足以应付国际支付的数量上。 应禁止将宝贵的外汇储备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尤其是仍旧为美元资产的高风险投资。更不能交给外人去运作。这些年来,我国企业(包括许多民营企业)对外国公司的收购,大都以失败告终,(如TCL收购汤姆逊,联想收购IBM,)而成功率则不足5%。因此决不能用我们宝贵的外汇储备去作此冒险。对外国企业的参股和收购,只应以资源型企业为目标,目的是获得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 我们现在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处于能极大地影响市场价格的有利地位。但在战略物资储备的运作方面,鉴于国际市场资金充斥而资源短缺的基本面,在国际期货市场我们只能把握时机作多而绝对不能作空,否则将被逼空而遭受重大损失。钱多利多头,货多利空头。我们前些日子在国际市场的期铜空头角色,却恰恰让资金实力雄厚的国际投机资本作了多头,而我们在面临必须尽快做好战争准备的迫切形势下,本该利用大大增加的外汇储备迅速扩大国家铜资源的战略储备,却货源不多偏要强作空头,如此逆势而为焉能不惨赔?(我们的期铜空头角色说明我们有些高官不仅对如何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及其与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关系认识极为混乱,而且连进入市场最起码的判断能力都没有。) 四.结论总之,经营管理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须有我最高层的直接领导,及制度上及组织方面的保障,以分散隐蔽的方式,由与其国家最高机密性质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去管理运作。而不能由一般的金融管理和投资机构去运作,尤其是缺乏爱国意识的部门和机构。 在经营方针上,当前应尽量减少不断贬值的美元及其资产,尽可能增加黄金及我所需要的其它紧缺战略资源的储备,并以美元资产交换一些欧元、日元等其它货币资产,仅将美元保持在足以应付国际支付的数量上。 应禁止将宝贵的外汇储备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更不能交给外人去运作。 在战略物资储备的运作中,在国际期货市场只作多而不作空。 所有这些方针原则都是服从于确保我们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兼顾其盈利性、流动性、以及满足我战略资源储备的需要这个最根本的目的。凡与此根本目的相适合的方针政策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 注1:见李昕《美国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将登陆纽交所》www.hexun.com 【2007.04.05 16:38】来源:财经 注2:同注1。 注3:同注1。 注4:见《门口的黑石 两个人的帝国生意》作者:杨柳 www.hexun.com 【2007.04.11 09:31】来源英才 注5:同注1。 注6:同注1。 注7:《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首笔投资选择黑石》2007年05月22日09:47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罗绮萍 注8:同注7。 注9:同注1。 注10:同注1。 注11:同注7。 注12:同注1。 注13:同注1。 注14:同注1。 注15:见《中国国家投资公司入股黑石集团IPO 斥资30亿美元》作者:陈慧颖www.hexun.com 【2007.05.21 11:47】来源:财经 注16:同注15。 注17:同注15。 注18:同注7。 注19:同注7。 注20:同注15。 注21:同注1。 注22:同注1。 注23:同注1。 注24:同注4。 注25:见《参考消息》2007年5月23日16版 海外视角 英国《卫报》5月22日文章。 注26:美国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总额,既是其无偿占有的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总额,同时也是货币市场上美元供大于求不断增加的差额部分,因此也是美元必然贬值难以改变的长期趋势。 美元贬值不同于其它货币贬值,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世界一般财富储藏手段的职能,因此其绝对不可以具有必然贬值的长期趋势而应是长期坚挺的货币,否则必将从世界货币的宝座上被排挤出去。 如美元一旦丧失世界货币的地位,将因需求减少而导致其币值大幅跌落。美国将因此而发生重大经济灾难。其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将被外国人以极低的价格买走,然后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和银行倒闭风潮,接下去由全面的金融危机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类似俄罗斯和东南亚曾发生过的经济灾难)。 因此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就不断派出经济杀手(高级特工),利用一切手段威胁利诱各国政要,甚至不惜暗杀和策划发动战争,将中东石油美元及第三世界初级产品出口国的美元再投入美国购买美国债等美元资产,以及将这些国家国内建设的重要合同签给美国公司(也是为了回笼美元)。凡是别国从美国市场得到的美元,美国一律要想方设法让这些美元能留在美国购买美国债等美元资产(通常也会以是否继续对该国开放美国市场相要挟)。这是美国经济战阴谋的一个主要目的和内容。 注27:同注7。 注28:同注7。 注29:同注7。 注30:凡是大宗的基础产品,由于是社会普遍使用的必需品,因此,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一般都不太敏感。相反这些需求弹性较差的大宗基础产品,其价格对供给(相对于需求)的余缺状况的变动却有着很灵敏的反应。这些基础的东西供给一紧张,价格马上就上涨。(这从这些基础产品的需求曲线较陡的性质上也可反映出来。某商品以供给量的变化为原因的边际价格曲线和此商品(以价格为原因)的需求曲线实际上是重合的,只不过自变量和因变量互相调换了位置而已。这是因为价格的变动总是使需求和供给趋于一致。商品价格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也总是趋于平衡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的变化。由此可知,需求曲线越陡—即需求弹性越小的某些必需品,其供给的松紧余缺状况变化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越灵敏。) 注31:“太公(姜尚)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汉书.食货志.下》 注32:这些被广泛使用的大宗产品由于是最初级的基础产品,绝大部分其它产品都要以这些东西为原材料,因此,这些大宗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将全面抬高全部商品的生产成本,并对全部商品的经营利润和供给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进而形成全面的通货膨胀。 -――――――――――――――(全文完) 杨芳洲 2007年6月5日

谢国忠:大陆应速撤离美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经济日报》记者邱诗文    美国联准会(Fed)大买美国国债与房债,效果等于降息75个基点,独立经济学学家谢国忠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持有美国债券可能是最糟糕的投资策略,大陆可以配置标普500指数基金(ETF),不应跟进降息以免资本流出。
    谢国忠在即将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撰文指出,私人投资者已经逃离债市,各国央行还在支撑美国债券市场,但他们撤离的时候已经到来,中国应抢占先机,先走一步。
    世界经济学人报导,谢国忠认为,近来各国央行放出反通膨的信号,但这些并不可信。各央行的类似措辞显示,他们希望不要动用利率工具,通膨便能自行消除。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滞胀时期,只有各国央行愿意接受一场较深的经济衰退,反通膨才会有意义。
    谢国忠表示,加息速度将慢于通膨上升的速度,这意味著全球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而全球通膨仍会上升。
    他说,滞胀应当是投资者在2008年和2009年最重要考虑的因素,美国债券市场是目前定价最为错误的市场,尽管去年处于熊市,债券市场总体上仍被高估。这对拥有大量外汇底的中央银行(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沙乌地阿拉伯)来说,是个最大的风险。
    香港文汇报、中国证券报指出,Fed已成为信贷市场的提款机,连串措施的效果,相当于为美国降息四分之三(即75个基点),市场也再猜测,中国大陆央行降息空间再度打开。
    19日有大陆外汇交易员根据近期的人民币走势猜测,其实人行已在抛售美元。对此说法,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拥有近2兆美元巨额外汇存底的中国大陆,只能继续握紧美国国债,“即便它将来走势不好”;至于外汇存底结构调整,也只能慎之又慎。
    谢国忠并不这么看。东方早报引述谢国忠说法指出,人行应该考虑配置与标普500相关的ETF,从长期而言,人民币一定要与美元脱钩,自由浮动。
    谢国忠说,这一结果(指大陆有更大降息空间)可能是根据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估算的,即美元变相贬值带来的实际利率下降,因此不能据此说,大陆与美国相比有了更多降息空间。
    谢国忠说:“中国的情况和发达国家不一样,我们不能降息,必须维持‘信心’,否则大量资本都会流出。”
    南方都市报报导,大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大陆可以选择抛售美国国债,但如果量太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量太大,Fed可能继续天量买入,也可能导致一个双输的结局:未来大陆将遭受美元贬值、美国国债收益下降双重损失。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大陆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到7,396亿美元,以Fed计画未来半年斥资3,000亿美元购国美国长债,一下就可以购买接近大陆一半的持有量。

   美大开印钞机 谢国忠:中国应买基金不降息
    美联储用自身印出的钞票,直接为政府的赤字买单,这下,美联储似乎再没有任何借口抵挡市场人士关于“印钞票”的指责。但出人意料的是,市场上的指责却远没有想象中的强烈。     不少专家——无论此前赞成抑或反对,都开始认同这点——如今早已到了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美联储还能推出政策,就一定是好政策。至少,是目前境况下的最佳选择。    但对中国这一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而言,美联储的这一“闯入”货币政策禁区的做法可说是亦喜亦悲。    喜的是,在美联储18日宣布上述决定的短短几分钟内,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率一度急降47个基点,价格则由97.78猛涨至101.84,创了至少20年来的单日涨幅新高。    悲的是,目前美国国债至少在6万亿美元,美联储购买3000亿美元究竟能在稳定美国国债价格方面起到多大作用?    “单靠美联储的购买就真的能稳定美国国债市场,把利率压在低位吗?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抓着自己的头发想飞离地球一样不切实际呢?”昨日有观点如是形象地表述。    或许,中国还真得考虑一下,“从直升飞机上撒钱”的直升机本(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最新决定,对中国汇率、利率乃至外汇储备的影响。    市场上传言满天飞。    昨日有外汇交易员根据近期的人民币走势猜测,其实中国央行已在抛售美元。对此说,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拥有近2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存量的中国,目前只能继续握紧这些存量的美国国债,“即便它将来走势不好”;至于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结构,也只能慎之又慎。    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并不这么看。他的建议是,中国央行应该考虑配置与标普500相关的指数基金,从长期而言人民币一定要与美元脱钩,自由浮动。    昨日亦有专家根据美联储此次数量宽松政策的力度测算,美联储的最新决定相当于为美国降息75个基点,市场也再次猜测,中国央行的降息空间或许已经打开。    对此,谢国忠指出,这一结果可能是根据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估算的,即美元变相贬值带来的实际利率下降,因此不能据此说我国与美国相比有了更多降息空间。    “我认为,中国的情况和发达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我们不能降息,必须维持‘信心’,否则大量资本都会流出。”谢国忠提醒。    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1万亿美元救市力度不够     继推出7800亿美元救市计划,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旨在为最多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收购活动提供融资的计划。美国的拯救措施越来越强,但力度或许依然不够。  “美国已经推出非常广泛的财政刺激方案,改变货币政策的实质,也改变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方法,对房地产的(救助)方法也在改变。”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名誉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昨日在北京出席由荷宝投资集团与天津泰达国际主办的论坛上表示,这是在正确的轨道上,只不过力度太不够,不足以让经济强劲反弹。  刺激不够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风险被错估,不仅发生在金融市场,房地产和其他市场也发生错估、低估。高杠杆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费尔德斯坦认为,与以往的经济衰退不同,这次经济危机并非由央行提高利率引起,因此央行降低利率未使经济回到正常轨道。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应对措施。“在我看来,美国及欧洲的救市措施都是不能充分解决问题的。”费尔德斯坦说,欧洲由于成员国之间缺乏协调,情况比美国更糟,而中国很可能是应付经济下滑最成功的国家,差不多2010年经济就可以恢复。  他表示,美国主要有两个难题:工作岗位供不应求,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太慢,不足以实现全面就业;金融系统混乱。这是分离的两个问题,却相互促进和诱发,由于缺失信用,使实体经济下滑得更快。  “与一年前相比,美国居民差不多失去三分之一的财富。”费尔德斯坦说,美国住房建设在过去十年间发展飞快,但现在已大跌。家庭财富的减少加上自有住房建设的大跌,会使美国GDP减少7500亿美元,占GDP的5%。家庭财富减少,使家庭消费支出降低,而美国经济并非由出口而是由国内要素推动。  “我们还经历出口额下降,而且借贷不够,银行都不愿意向客户贷款,这就使商业投资大幅减少,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他说,要对冲这样的影响,美国出台非常大的财政刺激方案,但并不能实现GDP的实际增长,美国企业销售额下降、裁员或下调工资,消费者支出会随工资下降,形成循环,最终导致国内需求严重不足。  “除这种刺激经济不足外,还存在其他问题。”费尔德斯坦说,美国提出的预算要加税,这意味着美国家庭和企业要支付更多的税,但要到2010年才能真正实施,现在美国家庭意识到家庭收入会下降,在美国进行投资与支出的计划会相应减少。  他认为,美国财政赤字会维持非常高的水平。今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  “新总统4年任期内,财政赤字可能下降,达到6000亿美元,但仍然是较高水平。即使如此也是乐观估计美国经济会恢复增长。也有一些非常悲观的估计,4年后财政赤字不会减少,会维持在每年1万亿美元的水平,这样就对利率带来很大压力,也给市场带来很大融资压力。”  信贷市场混乱
  “除需求不足问题,还有一个信贷市场的混乱。”费尔德斯坦说,金融机构目前缺乏信心,尤其是人们对金融资产价值没有信心,人们不知道金融机构的资产值多少钱,而且抵押担保、抵押贷款、商业贷款、信用卡等都会出现潜在违约风险。  他表示,美国三分之一的抵押贷款,其抵押房屋的价值不足以支付抵押贷款,所贷的钱比房屋的实际价值高25%。过去12个月,美国房市价格不断下跌,接下来一年还会继续下降。还有很多抵押贷款出现负值,而且会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抵押贷款出现难以支付的情况,现在美国家庭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非常高,违约率不断攀升,大概有12%的房屋抵押贷款出现违约。  费尔德斯坦认为,金融机构可能会取消抵押贷款,收回房屋再卖出去,这会进一步导致房市价格下跌。金融机构无法筹到新资金,无法了解抵押贷款的真实价值,也无法预测多少人违约、多少合同取消、多少房产出售。   “在资产负债表上,它们关于资产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它们对于如何吸引新的投资更是不确定。现在想要吸引新的资本和投资、股本投资都是不可能的。”费尔德斯坦说,没有政府担保,消费者和企业都无法获得信贷,企业也就无法获得新的融资。银行贷款的信心也在下降,希望进一步减少贷款,进一步去杠杆化。  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利率几乎降无可降,但仍不是非常有效。“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通胀在不断上升,使得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必须面临加息压力。”费尔德斯坦说。  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收购不良资产的计划后,美国股市大涨。费尔德斯坦表示,美国财政部的计划有4个目标:取消一些问题资产,银行就可以进行贷款;避免对银行进行国有化;把亏损的资产转移,政府可对这些问题资产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以更好的方式使用财政部基金,避免纳税人的税负进一步增加。  费尔德斯坦总结道,美国政府的这些计划都是有效的,但不能完全解决亏损资产的问题。

宋鸿兵vs龙永图:如何看待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

 央视《东方时空》2009年1月13日播出《金融危机回来第二波么?》,以下为节目部分内容。  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几乎席卷了全球的每一个国家,因此2009年美国的金融形势,究竟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不再是高端的精英人士才关心的问题,因为它的确和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因为《货币战争》一书而出名的市场分析师宋鸿兵最近有一个预言,他说在2009年美国还会有一次金融海啸,而且这一次海啸的浪高,比2008年要高上整整的三倍,这个预言是否能够站得住脚,如果成立的话,对中国的经济又会有如何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关心的话题,首先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宋鸿兵为什么有这样的预言。
  宋鸿兵,2002年至2007年,先后在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担任咨询顾问,2007年5月出版《货币战争》一书,在书中他对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命名的次贷危机做出了预测,甚至还给出了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崩盘的引爆时间表。
  宋鸿兵:我预测在2007年的9月和10月两个月,会出现第二次全球股票大地震,真正出现次贷危机爆发时间是8月9号,中间差了一个月。
  在成功预测第一次金融危机之后,不久前,宋鸿兵再次放言,他称美国将出现第二波的金融浪潮,而且时间就在2009年的二三季。
  宋鸿兵:花旗银行或将破产
  记者:如果我们说第一次金融海啸是浪高60米的话,第二次金融海啸,你觉得会浪高多少米?
  宋鸿兵:180米。
  记者:三倍。
  宋鸿兵:对,是第一波的三倍左右,从直接损失来看。
  记者:你这么肯定。
  宋鸿兵:这个我们是经过测算的,第二波在垃圾债这个问题上。
  记者:如果第一次的金融海啸,导致的是美国大量的投资银行倒闭的话,那么第二次金融海啸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宋鸿兵:那可能我们会看到,比如说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体系,可能会出严重的问题,甚至是被国有化,或者是破产保护,那么另外一部分,就是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实体经济,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要么被国有化,要么是实行破产保护。
  花旗集团,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机构,目前它经受住了美国金融危机第一轮冲击,但宋鸿兵的预测,在第二轮海啸中,它将有可能破产。宋鸿兵的说法来源于他对美国企业出现大量的垃圾债的判断,垃圾债,就是企业发行债中的次级债,他认为这些垃圾债违约率会越来越高,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大量缺口,那么宋鸿兵的说法,是否危言耸听,美国银行目前的现状如何?
  李稻葵:美国归来谈感受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研究中心主任):我不认为美国的金融海啸,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
  李稻葵上个礼拜刚刚从美国考察回国,对美国经济的最新状况,有了实际的感受和了解,他认为美国一些企业的债务,并不像宋鸿兵认为的那么严重。
  李稻葵:事实上美国经济在整个的2008年,已经是进入了经济衰退,2009年现在仍然处于衰退之中,首先这些企业的债务,它并不像房地产,它并没有以它为基础去进行打包,进行重组,上市,它没有像房地产的债务有延伸性,所以公司债和房屋贷款不可同日而语。
  而关于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申请破产保护的说法,李教授也有自己的观点。
  李稻葵:可以预见在今年2009年,会有相当一部分的美国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实体型企业,会进入破产程序,会出现资本抵债,会进入破产程序,可是我们必须知道,美国的破产程序,它不等于清算,不等于关闭,不等于整个企业就消失了,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绝大部分的破产程序,最终结果是重组,破产在大中型企业而言,更多的是一种重组的方式,往往是一种战略选择。
  虽然李稻葵认为,2009年,美国经济不会出现宋鸿兵所说的那种状况,但是通过在美国的见闻,他也认为,美国的经济依旧处于衰退的过程当中。
  记者:你这次去美国,你感受到的美国目前的,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的生活状态,有没有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李稻葵:我的是两个感受,一个感受,美国的零售业的繁荣程度,远远不及一年以前了,一月初,是美国零售业比较特殊的一个月份,在正常情况下,一月初在圣诞节过了以后,很多商店要降价,很多家庭商场抄底,同时在圣诞节期间,收到的很多礼物,要去退换,所以是一个非常热闹的零售月份,但这次去我发现一月份,美国商店的热闹程度远远不及以往,第二个感受,很多机构的招聘力度,远远低于以往,很多机构干脆就不招聘了,可以说是过去十几二十几年以来,最冷清的一次。
  美国金融危机还有多大冲击
  1月22号,也就是下周,花旗银行会公布它第四季度的季报,有人预测,说它第四季度的亏损总额,会高达百亿美元,情况不容乐观,而且从上个星期开始,市场上就一直有传言,说花旗银行会出售它旗下的美邦公司,这在以往是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卖的优质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宋鸿兵的预言也许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当然也有很多人像李稻葵那样,认为宋鸿兵的预言,过于的夸大了美国在经历的问题,那么美国当地人的预测,当地经济师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主持人:接下来呢,我们就连线中央电视台驻美洲站的记者,吴汉婴,汉婴,在美国当地的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当中,美国会出现第二波的金融风暴吗?当地能够预测到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吴汉婴:目前我们在美国,没有听到关于说第二波金融危机来袭的预测,美国国内确实也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是很多的,由次贷危机衍生而成的金融危机,是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实体经济,而金融机构也大量倒闭,汽车业面临破产的危机,失业率也达到了16年以来的最高点,昨天我在福布斯的网站上,也看到沃顿商学院的一位金融学教授说,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而这次衰退会是深度的,而又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目的还看不到任何的亮点,而展望2009年,分析师认为,前景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大部分的时间,市场形势可能还会比较的脆弱,不过呢,值得一提是,当前美国有很多关于经济复苏的预测,像美联储理事洛克哈特呢,昨天也指出,美国经济的疲软状况,将至少持续至今年年终,但是他同时也预计,经济在下半年就将开始复苏,而美国国会预算局,上周发表的报告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可能会出现2.2%的负增长,而到了2010年,或许就会稍有恢复,预计将增长1.5%,那么再过一个星期呢,奥巴马就将就职了,那么有观点认为,他上任之后,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应该拯救银行,恢复信贷和防止房屋市场进一步恶化,那么就有专家给出6个月时间给他,说如果行动不够迅速,遭受重创的金融系统,将会把经济拉下更深的深渊,那我上周就奥巴马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采访了美国经济和政治研究中心的研习主任迪恩贝克,那他表示说想要帮助美国经济摆脱衰退,恢复增长,未来两年需要的资金,可能会达到每年5000到6000亿美元。
  如何看待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近两万亿,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为巨额外汇储备,寻找到安全稳妥的投资渠道,也就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华尔街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之后,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信贷市场严重萎缩,美国国债作为本期有保障的政府信用投资品种,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美国财政部公布报告显示,9月份,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在此前7个月中,中国有6个月增持了美国国债,截止10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6529亿美元,在10月份单月,中国便增持了65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创2008年月度最高增幅,最近一段时间以后,对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是否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国内有很多争论。
  中国是否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现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美元在全球都是最重要的核心货币,也是核心的储备货币,所以我们中国,当然把我们外汇储备的相当的一部分,大概是30%左右,来买美国国债,应该来讲,买美国国债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
  宋鸿兵:从经济学普通的思维来讲,我觉得购买美国国债,是一种不正确的选择,在我看来,美国国债就是一张白条,它是永远不会给你真金白银兑现的,从1957年统计数据来看,它实际上货币发行量,一直远远超过GDP实际增长,也就是说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货币贬值的国家战略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去买美国的国债,实际上你所得到的利息,是远远偿还不了,就是货币最后购买力贬值,这样一个损失的。
  美国国债,之所以成为中国投资的首选,有其现实原因,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发行国债的规模,在全球独占鳌头,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非常庞大,而欧元地区以及日本的债务规模较小,又需要充分考虑投资安全,因此中国可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是否应该抛售美国国债
  龙永图:我们持有的还是中长期国债为主,你想抛售,那你这不是亏了吗?美元可能会有出现贬值的情况,但是从中长期来讲,我觉得美国,从它的国家利益出发来讲,它是不能够听任美元贬值的,而且贬值得太厉害,这对美国的国家形象,对美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大量的资金逃亡国外,美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从美国的自身利益来讲,它是要维持美国美元的一定的稳定性,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基本判断。
  宋鸿兵:你能不能把这个国债,变成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做一点事呢,我觉得这个倒是可以考虑,比如说,现在欧洲和美国,对中国提出各种各样的救援他们市场这种请求,中国可以考虑,让对方用真金白银的资产,不管是它的技术专利,还是它的矿产资源,黄金储备,作为抵押,我可以把国债还给你,还不上来,这些东西就是我的,这样的话可以把这些东西,做庞大的暂时没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盘活,可以用起来。
  美国短期国债,重新获得国际投资者青睐,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显着升值,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减持美元资产,增持其它币种资产,将导致外汇储备市场的价值,出现较大正面措施,因此增持美元国债,就成为中国央行的暂时之选。
  理不辨不明,这样的争论,可以帮助中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当中,寻找更有利的操作方式,无论从美国,从欧洲,还是从中国的预测来说,我们现在看到在一个时间点上是吻合的,那就是最困难的时间就在眼下,2009年的上半年,大家都希望通过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帮助全球在2009年的下半年开始逐渐的走出困境,那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去江苏考察的时候也说,中国要在金融风暴当中,率先的复苏和振兴,对此我们应该有信心。 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罗杰斯何以拼命呼吁“中国应该率先沽售美债”?
●再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我国买美国国债干什么

针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如下观点:

首先,“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是中美经济结构与贸易现状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中国没有彻底调产品出口方向之前,在中国没有完成产业升级之前,特别是,在美元本位制没有被彻底打倒之前,只要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保持顺差,那么,“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将不可避免,道理很隐匿,却也很无奈:在“正常情况”下(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本质”上而言,在一番复杂的“资金交割程序”背面,美国最终用来支付这部分逆差的“主要部分”就是美国国债,尽管从企业层面去看,企业结算时拿到的全部是“美元”。这一点, 请大家仔细体会!

其次,目前阶段,一方面是欧洲、特别是美国以金融服务之虚拟经济为主的经济运转模式几近破产,另一方面是欧洲、当然也包括美国的经济仍然需要运转下去;

而东亚(包括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实体产品”提供者,特别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实体产品(各种零部件,原材料)“集成商”,更是今天世界上金融体系最为稳健的经济体。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中美贸易中国顺差地位不改,中国手中的美国国债只会“越积越多”

因此,在“目前条件(美元是主要结算货币,欧元是次要结算货币)”下:一方面,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欧盟,中国都会持续顺差;另一方面,是美国可以利用“美元本位制”的地位,视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是用美国国债、还是用美元现金来支付中国商品,但欧盟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这种条件下,在“正常情况(第二次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下,只要中美贸易中国顺差地位不改,中国手中的美国国债只会“越积越多”。

●在“非正常情况”下,中国手中的美国国债只会“越积越多”的情况可能发生改变

上面的讨论中,我们连续两次提请大家注意“正常情况”这个用词,在我们的这个讨论中,所谓的“正常情况”在3月18日那天已经被“美联储决定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及美国企业债”的决定所打破。因此,在我们的讨论中,不妨将3月18日之后的美国经济情况称之为“非正常情况”。

也就是说,在“非正常情况”下,即便中美贸易中国顺差地位不改,昨天那种中国手中的美国国债只会“越积越多”的情况,可能发生改变。

●“美国国债”毫无疑问是美国国债,“美元”本身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国债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国债”毫无疑问地是美国国债,但是,必须明白的是,严格地讲,“美元”本身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国债,更须要明白的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美国国债的一种,美元已经成了计算机中“要多少就有多少的”的“二进制符号”。

●美国国债可以暂时“锁定”国外的消费冲动、维持美元币值

在美元本位制下,就支付功能而言,两种形式的美国国债都可以执行支付“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换取所需商品的功能,在“正常情况(第三次请大家注意)”下,在“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可以吞吐天量美元、为自己、也为美国创造巨额财富、并顺利从国外换取大量生活与生产资料的情况下,美国经济总是热衷于用“美元本位制式劝说”,去“劝说”中国、日本、石油生产国等顺差国将“顺差”转换成美国国债(或者公司债券)的形式长期留在美国。显然,这种“劝说”总是伴随着“美元本位制”的霸道。

“劝说”的目的之一,在于美国国债的流动性虽然很高,但仍然不如“美元”,这样,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可以暂时“锁定”国外的消费冲动、维持美元币值。

●美国国债“锁定”中国的消费冲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限制中国的战略投资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美国利用美国国债“锁定”中国的消费冲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限制中国等国家的对外战略投资能力、从而有助于美国牢牢地把握国际上主要生产资料的定价权。

“劝说”的目的之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众所周知,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动机。因此,“华尔街金融永动机”要想“永动”并持续创造财富,也得供给持续稳定的“生产资料”。

●美国仍不舍得扔掉“华尔街金融永动机”

到此为止,我们也就可以知道:

第一,尽管“美国模式”已经被华尔街拉下了神坛,但美国仍不舍得扔掉“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即因为美国仍然没有找到什么东西还能比“华尔街金融永动机”更能赚钱的,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产品能比“美元”本身更能赚钱的,也因为即便知道有那样一件东西,但时间也来不及,毕竟作为美元“最后一根支住”的“美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炸弹、燃油与军饷来维持,一天断顿都不行。


●中国就拥有大把的、美国准备“美国国债B(美元)”高价淘换的“美国国债A”


第二,美联储准备用“要多少就会有多少”、但收益率为零的“美国国债B(美元)”去淘换“不受美国控制、收益率不仅不为零、还可能极大影响美国利率走势”的“美国国债A”。显然,中国就拥有大把的“美国国债A”。

●如果您一直在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那么,相信对我们之前的一个观点应该有些印象,即:在金融危机下,如果美国人不愿意降低生活标准,美国政府不愿意用其优势产品--高技术产品去换南南国家(包括中国)的实体产品,美国政府可以选择“单方面开动印钞机”,但需要承担的后果就是长期利率的飙升,而美国大量衍生金融交易模型都没有考虑长期利率高过8.5%的情况,因此,一旦确认美国决定“单方面开动印钞机”,那么,长期利率一旦高过8.5%,美国大量衍生金融交易模型的“保险丝”都将被“击穿”,为美国人民提供高水平生活、为美国航空母舰提炼燃油、准备导弹,特别是,直至今天仍在为美国金融资本提供高额利润的“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将彻底完蛋。

站在这个层面上,当我们听到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罗杰斯拼命呼吁“中国应该率先沽售美债”时,也就不意外了:显然,“天才的”华尔街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市场还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的情况下,用无成本的“二进制符号”“高价”收购不受美国控制的“美国国债A”,从而抢在长期利率击穿“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的心脏之前控制住局面。当然,如果“收购”的目的达不到,也可以利用这种动作,炒高美国国债价格(降低殖利率),即可以发行更多的国债、还可以稀释“不受美国控制那部分”的“市场利率决定权”,最后也可以达到延缓长期利率上升的效果。


●美国抢在四月伦敦金融峰会之前抛出这个动作,意图之一在“抢占主动”


第三,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美国抢在四月伦敦金融峰会之前抛出这个动作,意图之一在“抢占主动”。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评估,只要欧盟在“三独”问题上不搞小动作,那么,四月伦敦金融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可能就是针对美国可能单方面开动印钞机、制定某种应急方案,因此,美国抢在四月伦敦金融峰会之前单方面开动印钞机、就是想打“非美势力”的“应急方案”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将“非美势力”推进“猜测”的迷宫之中,在“非美势力”“猜测美国人到底想怎么玩”、以及“我当如何应对”的“嘀咕”中,将针对美元的“应急方案”尽可能地推迟,并将一场势在必行的“批美大会”给搅黄。


第四,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说过,从G20金融峰会的战略高度,从中亚、南亚、中东、东欧的一系列“正在挪动的、大量尝试的”排列组合中去观察问题,也就不难预感到,在“欧美”双方都声称“伦敦金融峰会”不容失败的背后,在李明博政府出于各种压力,在朝鲜半岛、替美国冲着“只说不做的”日本极力渲染朝鲜试射导弹、要求针对中国的日本导弹防御系统“有所表示”的背后,在李明博政府为了替美国冲着北京再次推销“G2”模式、匆忙抛出旨在“离间”的“亚太同盟”之变种--“雅加达构想”的背后,在欧盟已经加快“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进程,并开始考虑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挤压华盛顿“东欧影响”的背后,“中美”在南海上的那点儿事,表面上是个“军事问题”、本质上却是个“金融问题”。


●如果中国只是局限在“是买还是不买”美国国债的层面上考虑,那么......

从美联储在“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准备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机构债”的,美国防部也在“3月18日”以“中国无意将美国太平洋舰队逐出南海”为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侦测船护航”的“最新发展”说明,在所有的“非经济手段”已经用尽却始终没有求得“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公开承诺”之后,终于决定变换套路,由过去的“非经济手段”索取为主改成以“经济手段”索取为主了。

显然,在这种以“经济手段”索取为主的“设想”中,如果中国只是局限在“是买还是不买”美国国债的层面上考虑,那么,不论中国怎么做,都将落入美国的圈套,从而损伤中国对美国市场利率的话语权。


●打破美国设计的这个圈套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北京可以考虑从“是买还是不买美国国债”的层面上跳出来,通过“直接揪住”美元汇率的方式,打破美国设计的这个圈套。

作为一个建议,在欧盟没有在“三独”问题上搞小动作的前提下(请大家注意这个前提),北京现阶段可以考虑方式是:

第一,不要轻易抛售、也不要去抢购“有收益率”、且有“对美国市场利率投票权”的美国国债;在目前阶段,资金往欧洲流、还是往美国流,市场利率多少,这更多是欧元与美元之间的事情。中国依靠手中的、收益率不为零的美国国债、只须作为旁观者就行。

第二,在“保有”对美国市场利率投票权的前提下,如果美国继续调动资源对中国进行围攻,北京可以考虑“缓慢升值”人民币,由于中国经济对东亚经济影响巨大,因此,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对东亚货币影响巨大,让美元汇率在人民币“缓慢升值”、东亚货币对美元也会缓慢升值的市场预期中,立刻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对这种方式,欧盟及欧元肯定是欢迎的),从而尽可能配合欧盟、破坏美国用无成本“美国国债B(美元)”高价淘换“收益率不为零的美国国债A”、并稀释中国对美国市场利率话语权、继续驱动“华尔街金融永动机”的计划。

与此同时,尽管人民币仍然不可兑换,尽管中国的资本项仍然严格管制,中国也要加速与南南国家,甚至与欧盟之间的货币互换进程,为向“非美货币”结算贸易做好准备;加速中国债券市场建设,为尽快用“中国国债”来支付进口商品与服务,用人民币或者“非美元货币”结算贸易打下基础。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美国可以用教科书上都没有的方式“尝试救市”,那么,不能自由浮动、严格资本管制的人民币,难道就不能尝试用教科书上都没有的方式去国际化吗?

第三,针对陈水扁答应任“台湾国临时政府主席”及马英九公开攻击《反分裂国家法》,我们想强调的是:视国际局势的进一步演化,因家族弊案被关了一阵子的陈水扁极有可能“复出”。如果是这样,台湾局势就有可能向我们之前一再警惕的方向发展,即:“台独”势力在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及岛外国际势力的支持下,有在台湾局部地区(比如台南)制造“局部独立”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盟在“三独”问题上搞小动作,中国就可以果断动用汇率武器,通过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并带动东亚货币大幅贬值的方式,全面挑起欧元与美元之间的冲突,并以搂草打兔子的方式,顺便打击一下那个提出“雅加达构想”的韩国经济,并给“三边之一”的、近来也在“台独”问题上有所异动的日本经济一份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