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在保税区直接出口:游张家界;任弼时由此而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44:10

游张家界;任弼时由此而崛起

张家界地处湖南西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我在宜昌游览了三天以后,坐火车直达这里。由宜昌到张家界中间还有两个景点,一个是荆州,我以前去过,这次就没有下车。还有一个景点是湖南的石门,历史传说这里是李自成的隐居地,这个景点原在我的旅游计划之中,但在购票时忘记了,到了石门站,我才想起还有这码事,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下车,下次我再来吧。

张家界纯粹是个旅游城市,但同东部的旅游城市相比,市政建设还是差了一大截子,但这并不能掩盖来张家界旅游的吸引力。

张家界区域的武陵源风景区包括天子山、索溪峪和张家界三部分。在张家界市区周游一天以后,我乘车来到张家界景区。在张家界向来有“不登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石寨是张家界景区的精华,此地距离市区十几公里,景区内包括山下的金鞭溪和山上的黄石寨。从景区大门有索道可以直达山顶,旅游自然由索道开始。


                 (黄石寨)
    黄石寨的索道长达数公里,在其他景区坐的索道一般视野开阔,身随缆车移,一览群山小。而在此处,恰恰相反,由于武陵源独特的地貌,缆车不在山峰上移动,而在山腰中穿行。上望苍穹,危石累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下视大地,一座座孤峰,从涧底矗耸直上,争雄竟秀。缆车穿行在一座座危峰之间,峰随缆车移,景随时空变,时而巨石压顶,时而大厦将倾,如入幻境,变化无穷,到此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黄石寨)
    张家界的地质地貌有些同黄山相似,但又有很大不同。黄山的地质是满山的青石,耸立的山峰尖、锐、奇。而张家界的山峰虽然也孤峰耸立,但同黄山相比,浑圆、厚重。



                     (六奇阁)

在黄石寨的山顶上,有一建筑名曰六奇阁,登上高楼,纵望环宇,山峰林立、云雾缭绕,百余仞中,乱峰突兀,争奇并起。在六奇阁不远处,有一处朱镕基留笔的题字,碑文为“张家界顶有神仙”,朱总理为人实在、低调,并不在公众中多似张扬,留此墨宝却是珍贵。



                (题字碑)

在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登山,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曾经在泰安住过半个月,每天登一次泰山,最短的时间由下午的两点从岱庙出发,一路小跑,到中天门再从后山返回,到旅馆是晚上六点多。还是七十年代,我上华山,那时还没有旅游,我由华山车站出发,徒步登顶而返,由早四点到晚上的八点,十七个小时没有休息。但是岁月不饶人,现在没有索道,我是从不登山的。但这次我来了兴趣,也是这里的风景确实神奇,所以我是从山顶徒步走下来的。当时并没有多想,但游后产生了后遗症。



                  (金鞭溪)

在景区的山下,还有一个游览之处是金鞭溪。黄石寨是在山顶,金鞭溪是在山底,自然又是一番景象。在峡谷中,松林簌簌,溪流潺潺,清新的潮湿空气,斑斓的植被色彩,古怪的山形身影,淘气的森林野猴。触景生情,倍感一生疲惫;身临其境,始知世外还有洞天。唐朝时代有诗人赞叹张家界:“武陵何处话仙乡,古观云根路以荒。细草拥坛人迹绝,落花沉涧水流香 。”漫步金鞭溪,才真正感到此诗的意境。

我来到景区是买的连票,每人240元,和老伴两人共480元,这还不包括天子山景区,但一天下来,倍感身乏力竭,可恨的是连票的有效期只有两天,过期作废。瞒怨的只能是自己,谁让你非要徒步下山,搞得腰酸腿痛,其他的景区只好放弃,容他日再次游玩吧。

张家界的旅游是近年才兴起的,原来这里的名字叫大庸,是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就是统治者最难控制的地区之一,民国时期张家界连同附近的桑植县是贺龙的发祥地,亦是红二方面军的根据地。在张家界市区有一座武庙,曾是红二、六军团政治部的旧址,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红二方面军的领导干部都曾经在此工作过,在张家界市内还有红军的烈士陵园。

红二方面军的创始人是贺龙,但由红二方面军而崛起的是任弼时,抗日战争时期是延安五大书记之一,并成为解放初期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任弼时的一生前期因傍上王明而一路高升,后期又因为替毛泽东扫除障碍而得到褒奖,是中共党内比较幸运的领导人。

毛泽东和任弼时原来都是湖南师范学院的同学,只不过有年级的差异。两人虽是同乡,但在革命的道路上两人完全不是一个途径。毛泽东是留在国内,而任弼时于1920年来到苏联,1921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于第二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共,由于前期各国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完全受苏联控制,中共早期的领导班子要得到莫斯科的许可,所以凡是在莫斯科得到认可的留学生都有一步登天的可能。任弼时亦是如此,他1924年秋回到上海就被安排到团中央工作。

任弼时第一次展露头角要得益于王明,王明于1929年回到国内,并在1931年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由共产国际的米夫扶持占据了中共的统治地位,成为党的总书记。王明开始招兵买马,聚集自己的势力,由于任弼时与王明同是莫斯科的同学,两人观点也相近,逐成为知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任弼时被王明推荐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毛泽东此时才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名列任弼时之后。    

王明为了控制苏区,开始向各地的红色政权派驻代表,张国焘就是在这时被派到鄂豫皖苏区的。1931年3月,任弼时作为王明路线的代表同王稼祥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被派到江西苏区,当时代表团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开展反右倾斗争”和“改造瑞金的各级党组织”。

在项英和任弼时的支持下,同年11月份在瑞金召开了苏区的第一次党代会,会议撤销了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由项英、任弼时二人共同主持苏区的工作,毛泽东的厄运由此开始。

经过一年的运作,王明派别全面的接管了江西苏区的政权,对毛派继续施加压力,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在任弼时主持下又开始全面批判毛泽东,这次攻击的重点是毛泽东的“纯粹防御战略”。会议要求红军主动出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在江西首先胜利。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又撤销了毛泽东红军总政委的职务,从此到遵义会议期间,严格的说,毛泽东的军内已经没有任何职务,他在江西的工作是专做政府工作。

但是在王明的另一位战将博古来到江西苏区以后,任弼时与极左集团内部又开始有了分歧,因此于1933年5月被免去党内组织部长职务,被派为湘赣省委书记,这个职务的区域就是原来毛泽东占据的井冈山。这也是天意,在这段经历中,使任弼时开始对毛泽东以前的做法有了清醒的了解,并对王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后,在博古、李德、周恩来三人团的领导下,江西的五次反围剿失败,苏区开始探索撤退的路线。在长征以前,要对所选择的路线进行一番侦查。于是1934年三人团同时安排方志敏、寻淮洲的东征和任弼时和肖克的西征。后来东征失败而西征军于1934年10月在黔东北与贺龙会师,这就是红军三大主力的由来,并使任弼时成为三大主力的主要领导人。

如果任弼时没有事前的东征行动,而是随同中央红军长征的话,他决不会成为中共决策圈内的人物。但正是博古的阴差阳错反而给任弼时以机遇,使他作了两件对中国日后有深刻影响的事情,并被毛泽东所容纳。

第一件是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长征,这次二方面军长征最大的功绩不是到达陕北,而是先期同毛泽东在草地决裂的张国焘的汇合,并将同毛泽东分庭抗礼,建立第二中央的张国焘所领导的第四方面军带到陕北。

1936年6月两支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张国焘当时是想将二方面军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为同毛泽东抗争的资本。但任弼时的作为让张国焘大失所望,任弼时有两次郑重地告诉张国焘:“我们二方面军的同志很多是从井冈山来的,对毛主席是很熟悉的,有感情的。即使不是井冈山来的,对毛主席和党中央也有最高信仰。”“你如果要强迫他们反对毛主席,那么他们就要翻脸,他们是不认识你的。”

张国焘原来认为任弼时同毛泽东有隙,会同自己站在一个战壕内,但任弼时的明确表态对张国焘实实在在是当头一棒,使他措手不及,顿时乱了阵脚。为了控制二方面军,张国焘又向在延安的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张浩求援,婉转要求二、四方面军统一领导。但张浩当时在延安,不能不受毛泽东的影响。同时非常重要的是,张浩是林彪的哥哥,是他带领林彪参加革命的,哥俩感情甚好。而林彪当时就在延安,是毛泽东手下的头号大将,这有张国焘的好果子吃吗?果然,延安回电,北上的二、四方面军党内统一,军队各自独立。为了给张国焘台阶,还特别规定四方面军单独同张浩联系,归共产国际直接领导。

在二方面军的影响下,同时张国焘南下也处处碰壁,只能跟随任弼时北上,这使张国焘在与毛泽东的争锋上不战自败,任弼时在此事上功不可没。

任弼时的第二个功绩是他帮助毛泽东最后战胜了王明回到国内夺权的欲望。

1937年11月王明被共产国际派遣回国,他到了延安以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自居,在延安蒙蔽了一些人,还有一批原来自己手下人还在,所以在延安还有一定的号召力。自王明来到延安的头半年的时间里,原来与毛泽东意见相左的博古、张国焘等人还在高位,王明更有尚方宝剑,毛泽东一度又成为少数。他那时曾经埋怨道:“我的命令出不了这个窑洞”。

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毛泽东绞尽脑汁。此前莫斯科对毛泽东根本就不了解,毛泽东在长征中就预见到这种困难。所以,从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虽然已经取得实际权力,但他对总书记的职务始终躲来躲去,将原来去过苏联的张闻天推到总书记的岗位,自己就是不肯就位,原因就在共产国际的认可。

为此,毛泽东还是相当重视的,在长征途中就安排陈云脱离队伍,潜回上海,设法同共产国际,取得共产国际对自己的认可,但没有成功。

后来毛泽东又安排已经是自己战线战友的王稼祥,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现在由谁同共产国际联系呢?这个人既要有同共产国际原来友好的背景,又要有扭转乾坤的能力,毛泽东想到了任弼时。

为此,1938年3月份,任弼时再次出使国产国际,表面是接替王稼祥担任中共驻国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实际是作共产国际对毛泽东改变态度的工作。

这次毛泽东选对了人,经过任弼时的努力,苏联开始对毛泽东有了正面的印象。7月6日真理报刊登了毛泽东的照片,紧接着,季米特洛夫告诉就要回国的王稼祥,要求他传话给王明,劝他不要争当领导人,明确表态要全党支持毛泽东的领导人地位。

王稼祥回到国内在大会上反复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这是对王明釜底抽薪,至此王明也只能是认可,中共党内长达数年的权力之争就此结束。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此后的七大上开始大树特树,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之中任弼时的作用功不可没,此后任弼时成为延安时期核心的五位书记之一。

任弼时此后的遭遇更让人意料不到,那就是成为新中国建立以后头一位谢世的国家领导人,几十年以后回顾往事,这也对了,如果不如此,后来激烈的党内斗争,任弼时也决脱不了干系,还是早早的睡在八宝山,万事无忧啊!

 

                         刘清源

 

                      200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