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车辆入境: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1:34:08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

发布:佚名   时间:2010-3-19 15:06: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hong   人气:7168
【文字:大 小】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答案

(一)湖群,在消失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致使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泊大量消失,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②所以整个第二段的10句话就可以分为四层:①至④句是说洞庭湖的例子,⑤⑥句是说翻阳湖的例子,⑦⑧⑨句是说湖北省的例子,而⑩句则是说江苏省的例子。
③符合要求的句子是第①句。
④第三段中的四句话,第一句中用了举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而第三句则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⑤前两句说明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第三句说明长江的堤坊工程所浪费掉的人力、物力;第四句说明长江沿岸发洪水威胁的人口众多。
⑥最后一句共有两个小分句,“人把生态义务扔尽长江”意在说明人类没有尽刻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则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人类不能保护环境甚至破坏环境导致的严重后果——失去生存的权利。


(二)白蚁的破坏作用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⑤土白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它(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 )
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 )
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 )
2.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⑤句使用了 ______的说明方法。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
A.由整体到部分 B.由主要到次要
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结果到原因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
所用词语:(行踪)________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所用词语:________
5.文中加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答:


[分析]
本文的题目“白蚁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通过第二段的说明体现出来的。
第一段主要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土白蚁的破坏作用,从而引出了下文的话题:“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第二段就是承上文具体说明了土白蚁的生活习性以使土白蚁破坏的直接原因及严重后果。
第三段则展望了未来消除白蚁危害的远景。
①第一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具体分析。第二段的七句话说明了以下内容:第一句说明白蚁的分类;第二句指出说明的对象土石蚁及其姘征——筑巢;第三句说明土白蚁的生活习性——群体生活;第四句说明土白蚁的分工;第五、六句说明土白蚁在堤坎内筑巢的情况,这也就是白蚁破坏堤坎的直接原因;第七句则是说明严重的后果的。
②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坎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这句话的内容。第二段的第⑤句话则适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两米”、“1—2立方米”、“百余个”等几个具体数字说明了白蚁之所以能使大堤受到严重损害的原因。
③第三题涉及到本文说明顺序的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很显然是逻辑顺序,但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类型呢?本文开头就指出了土白蚁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的结果,然后又具体说明了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所以应选D。
④这一小题是词语的练习,重要的是先理解题中所给的语意,根据这些语意再去找相应的词语就简单的多了。
⑤这一小题考察的是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前提,有的文章以平实为主,有的则以生动见长。本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同时,题中要分析的词语“对人类而言”在文中起到的是限制作用,限制了土白蚁危害的对象,使文章的语言更准确,说明内容更科学,如果去掉的话,则只是笼统地说土白蚁是害虫,并且与本文所说明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一放起来,所以去掉它就不够准确了。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三)

(五)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太阳能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的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间。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
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量,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两处加点的词语概括说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从太阳能以外的其它能源——化石燃料,核聚变发电的角度说明“利用太阳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一内容,从而说明了,在一定时期内(化石燃料面监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有商品化的一段时间)太阳能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这一说明中心。
第二段以具体数字说明了“太阳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一内容。
①本文适用的说明方法不只两种,题目中要求写出主要的两种,这个“主要”以什么为标准呢?我们知道说明方法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能够直接地,更好地体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说明方法就应该是“主要”的。
第一段中为了说明各种能源的现状及前景,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这些说明方法都不能直接说明本文的中心,第二段中运用具体数字说明了“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一点,从而也就说明了太阳能对今天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所以列数字是一种主要的说明方法。综合全文来看,第一段中列出了太阳能外的各种其它能源的缺点,局限性,第二段列出了太阳能的优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太阳能的取之不尽与油气燃料的面临枯竭,太阳能的清洁与煤炭的严重污染,太阳能在今天的利用价值与核聚变发电的未能商品化,这些比较充分地说明了本文的中心,所以作比较是一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②本文是说明事理的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
③第一段所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是除太阳能以外的其它各种能源的缺点及局限性,但说明这部分内容并非本文的中心,说明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而突出了太阳能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所以本段的中心句应是最末一句。
从这一题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说明文中所说明的内容必定都与说明对象有联系,所以在找中心句,归纳段意,层意的时候,一定要联系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
④太阳能发电的优势课文中并没有集中,直接地说出来,但是通过太阳能与其它能源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太阳能取之不尽,清洁,而且今天即可利用。
⑤这一小题涉及到说明文语言的问题,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前提,有的比较平实,有的比较生动。结合文中给的两个词语“可能”,“最重要”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体现的是语言准确这一特点,不能体现出生动的一面,所以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就是严密、准确。
如果在其它文章中有类似的题目我们也要以准确、生动为分析的基础,都能体现的则两者兼有,否则就体现了准确的特点。
(六)高科技污染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这样的垃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运用的四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
5.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很多,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仅指高科技垃圾造成的污染。
B.高科技垃圾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却很大。
D.对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有很大困难,堆置对环境保护不利,因此,人类始终束手无策。
7.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高科技污染,分析文章的四段内容可以发现:四个段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测重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种类、危害,影响到的范围等内容。
具体分析,第一段说明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什么是高科技污染、它的类别、污染到的范围。根据本段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内容是概说。
第二、三、四三段分别说明了不同种类的高科技垃圾所造成的不同的汗污染。它们虽然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特点:垃圾量增加速度迅速,处理它们难度相当大,污染的后果相当严重等。再加上第一段中提到的影响范围广泛就更进一步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严重性了。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四段文字都在说明有关高科技污染的问题,所以说明对象就是高科技污染。
②本文四段文字都从不同的方面具体谈到了高科技污染的特点:第一段中说明到了“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与下文分类说明的三段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个特点---种类多;第一段中还提到“分布领域日超广泛”的说法,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再有就是二、三、四段中所说到的数量激增,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等,都可以说是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这样的垃圾“指代的对象,其实也就是考查我们对代词的指代作用的分析能力。从一般规律上说,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文的句子中,就本段具体内容看,“这样的垃圾”一句起到了总结本段内容的作用,所以,这里的“这样”应该不仅仅是指与本句紧邻的句中的对象,再从全段内容看,一共涉及到两种垃圾---太空垃圾、核垃圾,由此可以断定,指代对象应该是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④本文的说明方法,题目中要求说出四种,以全文的角度看,用了分类别的方法,每一类又举了具体的例子,所以举例子也是一种。除此以外,文章开头就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这一概念,还有文中的一些数字说明也是本文所用到的说明方法。
⑤本题目的开放性较强,而且在题目中已经用着重号标出了答题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还应注意“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这一要求,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找句子时就有一定的范围了。因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多数是些起限制作用的词语,我们在找时注意会有这样的词语的句子就可以了。比如:“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些句子都用了限制性词语来准确地说明数字,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另外,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的限制性词语也可以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⑥此类题目与文章内容有直接联系,我们在答题一定要紧扣原文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还要注意对课文中具体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根据文意,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
⑦这类题目的开放性也很强,一般说来,审题应慎重,只有审请题目的要求,才有可能做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的要点有三个:一是针对文中提到的某一种类,二是想象,三是防治的设想,如果能符合以上要求,答案就应该是正确的。(七)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阅读提示】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机器人”这一概念已不陌生。人们让机器人为人类作出了不少贡献。然而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将继续创造新的奇迹。微型机器人的研制,就是突出的代表。《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一文,向我们专门介绍了微型机器人的有关情况。认真读一读此文,会把你带入一个神奇的天地。虽然内中有些情况还有待于研制工作的进展,但那决不是很遥远的未来。一旦微型机器人在品种上多样化,产量上批量化,那么人类的生活必然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机器人会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大显神通。
文章以微型机器人的研制为主线,按照它的功用、进行研制所取得的进展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障碍,运用具体例子,条理分明地进行平实的说明,并且解说得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他们预言未来的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
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设计成功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人或对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
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目前,制作微型传感器的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许多倍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是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句中“这种说法”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句中用“也”与文中哪句话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机器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制作与昆虫大小相仿的微型机器人以及研制所取得的进展。
B.微型机器人与大型机器人相比,不仅造价要便宜得多,而且在科研和生产中将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C.微型机器人将承担一般机械所无法承担的特殊工作,以及目前微型机器人制造所取得的进展及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
D.研制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研制工作取得的进展和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微型机器人将在科研和生产中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由原因到结果。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现象到本质。
5.微型机器人在军事上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7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这些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微型机器人要达到大量生产的水平,必须解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段的前面配有阅读提示,其中告诉我们文章的主线,内容组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提示了本文说明方法,写作特点等方面的问题,细读提示和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做了如下分析: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机器人----大小与昆虫相仿的机器人。接下来以大型机器人的局限性作为比较对象,说明微型机器人的功用,其中举了许多具体的实例。
在此基础上,文章更进一步谈到微型机器人研制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现在所有的进展。
通读全文,会以总体上了解到本文的两部分主要内容:微型机器人的功用与研制
①此题所涉及到的是指示代词的指代作用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在前面已提到过,就本文来看,“这种说法”应该指代的是一个对象,结合上下文,应该能判断出,指代对象是上一段末尾所举出的一个例子。
②关于语句之间的呼应问题情况比较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般说来句中的关联词语比较重要,因为关联词语能表明本句语与上文之间的联系,所以,通过分析句中关联词,可以发现句子与上文某句话或某段话之间的联系。本题题干中明确指了“也”是关联词语,我们就可以知道,与之呼应的一定是语意上可以构成并列关系的某句话。再从本句话本身所谈到的对象---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我们可以知道,与之并列的应是微型机器人研制过程中有关其它零部件的研制工作的进展,从上下文来看,指的应是“微型传感器”的制作。
③关于本文的说明内容,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经得出结论,主要是两方面,下面四个选项中两方面都包含的只有“口”答案。
④本文的说明顺序肯定是逻辑顺序,但是哪一种具体的类型就要作一些分析了。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本文开头提出了所要说明的对象,后文又从不同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具体说明,,所以,具体地说应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⑤本小题涉及到文中某一具体段落的内容,做此类题目时,一是审请题目要求,一是仔细分析原文中涉及到的内容。在文中的第五段中提到一个例子,就是说的微型机器人工在军事上的用途,“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一句高度概括了微型机器人在军事上的意义。
⑥本题涉及到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问题。说明方法的判定比较容易,而其作用的分析就比较难一些了,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作用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依据具体文章做具体分析。
第七段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曲柄,齿轮的成功研制,钳子和气动涡轮机的研制;刘数子-----1/5毫米、半毫米、24,000转;作比较---红细胞一般大小,比蚂蚱颚还要小,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
所有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本段的说明对象服务,而本段的说明对象就是本段首句的内容。
, ⑦此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文章后半部分(6--9主段),而这几段所说明的内容又在第6段中有总括句,那就是本段的第三句话。


(八)病毒的话

【阅读提示】
《病毒的话》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病毒”被人类发现的过程,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说明了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用“病毒”防治各种疾病,造福于人类。
本文介绍的内容虽然说是实体事物,但一般人是不易观察和了解到的,文章没有采用客观说明的方式,而用“病毒”自述的表达方式,使内容和形式自然、融和,语言上则显得生动、活泼。既普及了有关“病毒”的医学知识,又给人以美的陶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1)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2),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3)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毒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根据句意,选填恰当的词语
(1)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____也都是我们……
A.凶相毕露 B.为富不仁 C.兴风作浪 D.罪魁祸首
(2)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____,帮助人类消灭这可怕的传染病。
A.弃暗投明 B.改邪归正 C.反戈一击 D.迷途知返
(3)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____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
A.压制 B.抑制 C.控制 D.激活
2.“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这个名称”指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说明的内容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第4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段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1)“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是指什么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家庭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句中三个“只有”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文章前面的阅读提示中已经介绍了本文的内容:“病毒”被人类发现的过程,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人类用“病毒”防治各种疾病等。
本文在写法上比较生动、活泼,属于生动的说明文。
分析本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开头的两段重点介绍了“病毒”被人类发现的过程,其中还有对“病毒”危害人类健康的内容的介绍;文章的三至六段则主要写了“病毒”为人类造福的内容。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本文语言的生动、活泼的特点。
①做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在选择词语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是词义,其次是词语的搭配,第三是词语的感情色彩,最后还要注意词性的不同。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词义符合上下文语意要求的,能够与前后词搭配的,感情色彩恰当的词语来填空,这样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
②这句话中的指示代词“这个名称”的指代对象很明确就是“病毒”,而说到这句话说明的内容就应做一些深入的分析了。这句话是本段的第二句,表明本段文字就是要说明人类给“病毒”起名的原因的,而本段中对这一原因的概括就是用人类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是病毒来说明的,所以,本句说明的内容就应是“病素是造成人类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③本段的说明内容有两点:一是比林杰克发现病毒的过程,二是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其中前者是主要的。
④第四段说明的内容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病毒的“真面目”,具体说明时是从大小和结构两方面谈的。为了说明的病毒的大小,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病毒的结构,文中把病毒与细菌作比较,写的很具体。
⑤本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点分析起来并不难,题目中要求作具体说明,那就要准确,具体地说出它是如何承上,又是如何启下的。上文说明了病毒被发现的过程和它对人类的危害,照应这一内容,本段中说到“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这句话的作用就是承接下文,而后一句话“也有有益的病毒”则提示了下文将要说明的内容,所以它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⑥第6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诠释(噬菌法)举例子(牛痘、肠道腐生疫苗),根据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和本段说明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出本段的说明内容是人类利用“病毒”防治多种疾病。
⑦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而不能就句子谈句子。第1个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第二段中,而第二段的说明就是人类发现“病毒”的过程,本句话中“第一次”结识形象地说明了“发现”的意义,也就是说本句的含义是指比林杰克发现了病毒。第二句“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出现在第三段的段首位置,它的含义肯定与第三段说明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的“真面目”指的是本段中所说明的病毒的大小和构造。
⑧句中的加点词“只有”连续用了三次,这种反复使用本身就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这三句话又都在说明病毒的大小这一内容的,所以三个“只有”突出强调了病毒非常非常小这一特点。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五)

(九)有益的微生物

提起微生物,人们就会联想到细菌, ① 联想到诸如霍乱、瘟疫、肺结核、痢疾、肠炎等传染病, ② 对它产生厌恶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帮助我们制造面包、酒类、药品等的酶菌。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微生物,既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假如我们用抗菌素把它们统统消灭,那会引起严重的___(A.问题 B.结果 C.后果)
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地球上有着成千上万种细菌,科学家们从中挑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细菌,使它们充当人类的“生物奴隶”。
1.“对它产生厌恶感”中的“它”指代( )
A.微生物 B.细菌 C.霍乱等传染病
2.选择“从而”或“进而”填入文中①②两处。
①____ ②____
3.从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二段空格内,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既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 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一句中,“只有”一词删去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将某些细菌称为“生物奴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主要告诉读者的是( )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有害于人和有益于人的两类微生物。
人们不能只知道有害于人的微生物,更不应忘记那些有益于人的微生物。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
科学家们利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
8.本文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

[分析]
本文的题目表明了说明对象——微生物,同时还限定了范围——有益的。在文中着重写了有益的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①代词的指代对象在前面一些文段的题目中已做过分析了,这里不再赘述。
②词语的选择要遵从原则前面已经讲述,这里需注意的是备选的两个词表明了一种递进关系,由递进关系本身的特点出发,表示更进一层的词语应用在后面。
③这一题目选择词语的依据应从感情色彩方面考虑,“问题、结果、后果”三个词语中,“后果”表示“不良的结果”,这更切合原文的句意。
④语序的安排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句子本身前后句意上的关联,比如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句子有明确的语序,再一点就是具体的语言环境,句子的语序与上下文的文意有密切的联系。本句是并列关系的句子,并列关系本身不存在确定的语序,即谁先谁后就取决于文章内容了。本文说明了有益的微生物,如果改成“既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而下文接下去写的却是有益于人的微生物,显然衔接不起来。另外,本文表述重点是有益的微生物,它应作为被强调的重点,而改句则体现不出。
⑤“只有”强调了皮肤面积之小,从而也突出了微生物数量之多,去掉之后则表达不出这样的意义。
⑥本文说明的是有益于人类的微生物,称之为“生物奴隶”当然是因为某些细菌可以为人类无条件利用,为人类造福。
⑦本文说明的中心是有益的微生物,各选项中A、B、D都偏离了这一中心。
⑧本文比较短小,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也不多,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等。


(十)拉链的诞生

拉链是人们熟知的日常生活用品,既实用又方便。拉链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一位精力充沛的发明家威特库姆?贾德森作了一项他自称为“用一次连续性的滑动,使一连串钩子自动咬合和分离”的设计。这项设计包括两根链条,每条上装有交错的链环和钩子。当滑动部件在链条上滑动时,链条上的钩子和另一链条上的链环就咬合在一起。当时,贾德森发明的拉链当然不像目前人们所使用的那样,而是直接装在男女穿的鞋子上。遗憾的是,拉拉链时,既笨拙又不平滑,顾客叫苦不迭。贾德森绞尽脑汁,经过多年的努力,作出了一些改进,他把所有的钩子都装在拉链的一边,所有的链环都装在另一边,再把它们安在线带上。
1905年,他把商标名称来一个改头换面,销售量显著增加。尽管如此,许多女顾客还是在公共场所当众出丑,拉上的拉链时常崩开。
后来,贾德森无意中发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律师兼国民警卫军上校华克在拉链设计方面也颇感兴趣。于是,他们两人共同开始了拉链的改进工作。华克不久在新泽西州创办了一家“自动风纪扣公司”顾客争先恐后购买他的时新产品。
新产品虽然有所改进,但是问题还是不少。华克和贾德森都感到有必要聘请一位技术高明、受过专门训练的机械工程师。1906年,瑞典出生的圣德贝克工程师远涉重洋来到匹兹堡一家电气公司工作。1907年,华克和贾德森经过协商和这位工程师签订合同,改进贾德森发明的拉链。圣德贝克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革,但生意仍不兴旺。这种拉链远看像一排牙齿,近看好像一串小鸟巢,杯状的部件互相联结在一起,上面装有一个拉件,能自由滑动。这些小的部件同金属一次压制而成。华克、贾德森和圣德贝克还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批专用机器,开始大批生产高质量的拉链。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3人决定和服装商取得联系,准备大批地在服装上使用,但遭到钮扣商的强烈反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节约扣钮扣的时间,决定在军装上采用拉链,这样一来,拉链生意日隆,定货猛增。
1922年,美国人沃克发明了拉链(Ζipper)这个字,从此英文词典上又增加了一个字。不久,美国服装商开始广泛使用拉链,并接连设计生产了拉链衫、拉链裤、拉链高尔夫球衫、消防员拉链衣、拉链靴子、妇女拉链紧身褡,以及各种使用拉链的皮制睡袋、乐器袋等等,拉链的用途就广了。
1.早期拉链的缺点表现为哪几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拉链的诞生与成功作出直接贡献的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说明的问题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拉链的诞生,在说明这一对象的时候,作者采用的是讲故事片的方式来写的,这就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说明拉链的诞生的过程中,文中还涉及到拉链的不断改进的问题和拉链用途日趋扩大的问题。
①早期拉链的缺点是哪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根据文意理解这个“早期”的概念。所以“早期”肯定应该是指刚刚发明出来以后的一段时期,而这个“早期”截止到什么时间?根据文意,这种拉链被发明出来以后,进行了多次改进,每次改进肯定也都是针对某些缺点而进行的。但课文中只提到改进,并未指了缺点,只是在第二段中提到“既笨拙又不平滑”,这也就是早期拉链的缺点了,同时,课文的第三段中还提到“拉上的拉链时常崩开”,这也是拉链的缺点。
②文中提到的人物有四个,题目中要求的是“对拉链的诞生与成功作出直接贡献”的人,那我们当然不能四个都答上,要从中做出筛选,筛选时一定紧扣题目的要求。四个人中的沃克只是发明了“Zipper”这个字,与拉链的诞生与成功没有直接关系,而其他三人,或是与诞生有关(贾德森),或是与成功有关(华克、圣德贝克)。
③本文的说明顺序比较明显,有明确的标志词词语,那就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因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④最后一段话只有两句,一句说明“Zipper”这个字的来历,另一句说明拉链的用途目趋广泛。在说明拉链用途的时候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十一)

(二十一)森林——人类的保健卫士

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就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的。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却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他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1.在下列三个答案中选择一个能恰当地概括第一小节内容的答案在括号内画“√” 表示
( )抒发对森林的热爱之情。
( )概说森林是“保健卫士”。
( )简介啄木鸟、青蛙、森林的特征。
2.第二节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本节是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对中心句加以说明的。
3.第二节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全文是按照从______到______最后到______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因此条理很清楚。
5.指出下列字的构字方法
城( ) 森( ) 鸟( ) 本( )
6.第二节中加点的两个词“测算”与“测验”,用得很准确。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辨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请用“=”线划出主语,是复句则在句后指出其关系
(1)一公顷柏树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
(2)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分析]
通读全文会发现,本文采用的总--分--总的结构形成。开头一般用“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来概括说明本文的说明中心,然后在第三段中分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森林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最后第三段结束全文。细读第二段文字可以发现,本段也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森林对人类的贡献的。
①对第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显然应该是第②项。第①项“抒情”的说法显然与本文说明文的体裁不相符,而③项“简介啄木鸟,青蛙”又与本文的说明中心无关,再结合本文的说明内容,可以判断第②项是正确的。
②第二节的中心句就是段首句。然后本段从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一方面先说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第二方面说明森林可以净化城市(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第三方面说明森林可以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③第二节的说明方法前面已分析过了,不再赘述。
④本文的说明顺序也比较清晰,就是由总到分再到总的顺序。
⑤构字方法不再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内容了,所以有个大致了解就可以,这里不再多做分析了。
⑥“测算”与“测验”是近义记号,它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算”与“验”的意思中,“算”是计算的意思,“验”是检验,验证的意思。相同点是都有测的意思。
⑦单、复句的区别比较复杂,这里不作过多说明。(二十二)明月几十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二十九点五二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一周只需九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三十天、二十九天,而是九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 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四十天、五十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________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多项选择)
A.分类别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例子 F.打比方
4.第五节 中应填____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5.依据第四节文字,参看下列示意图,“明月”的位置应在______处。
(从A、B、C、D四处中选一处)
6.最后一节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下列与“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_____(多项选择)
A.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七千万年前 C.四亿年前 D.今天
7.第五节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的题目“明月几时有”点出了本文要说明的问题,细读全文会发现,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明月几时有的问题,那就是: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本文先从人们的习惯认识“每月十五月儿圆谈起,”提出了“明月几时有”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先从规律谈起,然后从现在、过去、未来三方面谈“明月几时有”的问题。最后进行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①本文的内容就是解决“明月几时有”的问题,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其中的道理,就是“‘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②本文的顺序的“C”逻辑顺序。
③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划线字、作比较(速度是现今的三倍),举例子(四亿年前,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④第五节中举四亿年前例子,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几天为例,说明当时的明月不是十五有,根据上面所列的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是“初五”有。
⑤第四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现在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下,明月十五有的问题,再结合第三段中的内容可以知道,明月应该在B处。
⑥文中所说的“历来”应该是指从过去直到今天这个时间范围,后文又提出“将来还是这样”也就进一步验证了“历来”是指的过去及现在,正确答案应该是B、C、D。
⑦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容易想到的一点是时间顺序的先后,深入分析之后,还可以发现,所举的事例是以月亮绕球速度的快慢来安排顺序的。同时,再考虑一下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第二段中的总说中是先说“上溯亿万年”,后说“下推亿万年”的,第七段中这样安排顺序也是与上文相照应的。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十二)

(二十三)空中死神——酸雨

从天空落下的雨滴本来是中性的,它浇灌了土壤,滋润着庄稼。它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本世纪50年代,瑞典气候学家首先发现北欧地区,以至北半球广大地区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它的酸度赶得上西红柿汁,有的甚至像醋那样酸。酸雨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PH值可达到4.2。以后,西欧、北美以及我国北京和台湾北部地区都证实这种酸雨的存在。它使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腐蚀建筑物和全部金属材料,简直可以说是“天空中的死神”。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调查了北美东部地区,例如在纽约北部的阿迪隆达克山脉地区,1930年的一次调查记录表明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可是1975年一次调查,已有将近50%的湖泊没有鱼了,酸雨使这些湖泊变成水的“沙漠”。时至今日,这些湖泊所有鱼类均已绝迹了。加拿大的大约五万个湖泊同样也有成为“死湖”的危险。
在陆地上酸雨尤其能伤害像松树那样的植物,主要是由于酸雨破坏了土壤的肥力,使森林中动植物的有机残物质分散缓慢,并加快某些有害金属的释放速度。同时,酸雨对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艺术品的腐蚀更加怵目惊心。
1.上述文字说明对象是____,其特征是(1)___,(2)___, (3)___;因此被称为___。(最后一格用文中词语填写)
2.简述上述文字第一段与第二、三段的关系。
3.上述文字中画线句运用了___修辞手法,其作用在于____。
4.上述文字中“例如在纽约……没有鱼了”部分运用了___、___、 ___等说明方法,具体表明____。
5.“这些湖泊所有鱼类均已绝迹”的“均”(能 不能)删去,因为 ____。
6.“它是地表淡水的主要来源”中“它”指代的是____“主要”不可 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

[分析]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酸雨,文中重点说明了酸雨的危害。第一段先说了酸雨的酸度,又概说了酸雨的危害。第二、三段分别从水中,陆地上两方面具体说明了酸雨的危害。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酸雨,它的特征在第一段中有概括的说明,有三个方面,一是使土地酸化,二是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三是腐蚀建筑物和全部金属材料,因此,文中称之为“天空中的死神”。
②文中第一段是总说,二、三段是分说,所以它们之间是说分的关系。
③画线句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它的作用从比喻本身说是生动、形象,结合本句的内容分析,它的作用应该是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酸雨对湖泊造成的巨大危害。
④句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通过数字以及现在和过去的比较说明酸雨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的内容。
⑤“均”表明的是范围,用在句中说明了绝迹了鱼类是所有的,无一例外的,若去掉,则不能突出酸雨危害之大。
⑥指示代词“它”指代的是雨,“主要”表明了雨是地表谈水的来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如果去掉则不能准确说明客观事实。


(二十四)圆明园,亚洲艺术的剪影

圆明园的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①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个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在再添上一a 花园,一b水池,一c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那就是这座名园。……也许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②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
A.个个 方方 孔孔 B.座座 方方 眼眼
C.座座 个个 孔孔 D.座座 方方 只只
2.对文中加点的“名园”、“不知名“、“不可名状”三个“名”字的词性,依次 作出正确判断的是_____
A.形容词、名词、动词 B.名词、形容词、动词
C.形容词、动词、名词 D.名词、动词、形容词
3.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
高度评价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崇高地位。
盛赞中华民族是“超人”的民族。
高度评价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崇高地位,盛赞它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高度评价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崇高地位,盛赞它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4.加横线的第②句用的是___的修辞手法:“剪影”的本义是“照人脸或人体的轮廓剪纸成形”,“亚洲文明的剪影”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5.从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来看,加横线的第①句中“建筑师”一词为什么用“诗人的”加以限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横线的第②句用的是____的修辞手法:“剪影”的本义是“照人脸或人体 的轮廓剪纸成形”,“亚洲文明的剪影”的含义是___________。

[分析]
这段文字节选自《给希特勒的一封信》一文,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节选的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主要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不宜作为说明文来读,所以不再分析了。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十三)

(二十五)扬州个园

【阅读提示】
我们学过的名篇《苏州园林》,不是介绍说明某一个具体的园林,而是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苏州园林》这册摄影集。与它相比,《扬州园林》只是介绍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是说明文中的小品。
《扬州个园》的确是特点鲜明,文章略去了“宜雨轩”、“鹤亭”、“透风漏月厅”等建筑物的具体说明,而对“春山”、“夏山”、“秋山”、“冬景”则似有“用墨如泼”之嫌。由于它是写一座具体的园林,在总说之后,则将行踪与空间方位融为一体作说明,也就顺理成章了。语言的运用,更多地采用描摹的
方法,读后相信你不再感到枯燥、平淡了吧!
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二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1.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②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③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④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⑤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
夕阳,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
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2.扬州个园取名“个园”的缘由是:____________
3.文章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句?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解释文中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1)“秋山……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泼辣: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此山,山势巍峨……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气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
似与不似: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在文章第2段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第4段内容,将第4段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扬州个园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的结构安排是( )
A.“总-分-总”式 B.“总-分”式 C.“分-总”式 D.并列式

[分析]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扬州个园,在说明时,作者按照参观的行踪为顺序,主要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个园的特点。
①扬州个园取名的缘由文章的第一段就有详细的说明,就是“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②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也就是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文中有“步入”、“绕过”、“转过”、“步下”、“过”等几个词。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运用的是以空间和作者的行踪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③词意的解释一定要注意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结词语的本义进行解释。
④文章的第二段主要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描绘了个园四季假山堆叠精巧的特点,文中以“石笋”和“十二生肖之假山石”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⑤给一段文字分层之前,首先要了解整段文字的内容由几方面组成,中心是什么等等,只有首先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比较准确地分好层次。
本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秋山”,文段中用一、二两句话引出了秋山;第三句话说明了秋山的总体特点及传说中的作者;第四、五句则具体描绘了秋山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层次划分正确的应该是“C”。
⑥扬州个园的特征在第一段中就明确提出来了:个园以四季假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⑦细读全文可知,文章开头一段是总说,二、三、四、五段是具体说,最后没有再对全文进行总结,所以全文的结构是“总分式”。


(二十六)计算机小史

电子计算机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电子元件组成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生 诞生 出品)于1946年,名叫“埃尼阿克”。它的“细胞”是电子管。两三个电子管,就有现在的微型电子计算机那么大。因此,由上万个电子管组成一台整机,就重达30吨,要占好几个大房间,真是庞然大物。而它的效应呢,每秒钟只能计算5000次,远不如现在能放在手掌上的“微型机”。再说,电子管的玻璃罩容易破坏
,坏了几只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就不能正常运转。
1948年,人们(发明 发现 发展)了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的电子元件――晶体管。一只体积比鞭炮还小的晶体管,可以代替一只普通灯泡那么大的电子管。这样一来,人们就采用小巧的晶体管作元件,制成了第二代电子计算机__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耗电少等优点。
循此继进,人们在1964年,制成更为小巧的集成电路。所谓集成电路,就是在只有几平方毫米的一小块硅片上,集中几十个二级管、三极管、电容和电阻等电子元件。这样一来,诞生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__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在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在几平方毫米那么小的硅片上集中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多达几千以至几万个,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像日记本那么大的“微型机”,便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细胞”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了,性能可行,使用寿命又长。现在,更小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出现,国外有一种手表式的“微型机”,有显示时间、日历、计算、记忆等多种胜任。作计算时,可算到11位数字。
1.在上文括号内选定恰当的词。
2.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
电子计算机名 称 “细 胞” 问世日期第一代
3.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表现为体积____,___由少到多。
4.“一只比鞭炮还小的晶体管”句运用___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___。
5.“在只有几平方毫米的一小块硅片上,集中了几十个二极管、三极管……”句运 用了___的说明方法,其中“只有”的表达作用是___。
6.上文恰当的标题是:____。
A.电子计算机 B.电子计算机小史 C.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分析]
从本文的题目看,要说明的内容应该是按照计算机从发明到现在的发展过程来说明的,应该是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细读文章,也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细读文章,也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为说明顺序的。文章四小段内容每段说明一个阶段;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主要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①选词的依据这里不再多讲,根据句意,应选的词语是“诞生”、“发明”。
②填表的内容都可以从文中找到,四个阶段对应文中的四段的文字,仔细读原文都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③根据本文的内容,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体积的变化和电子元件数量的变化为主的。具体地说,体积越来越小,电子元件的数量由少到多。
④所给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很容易判断,就是作比较,通过比较具体说明了晶体管体积的很小的特征。
⑤所给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中“只有”强调了硅片面积微小,从而也说明了集成电路中电子元件数量之多。
⑥标题应是“电子计算机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