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体库:如何通过经络穴位来诊察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4:48:47

如何通过经络穴位来诊察疾病

                 如何通过经络穴位来诊察疾病

经络穴位诊察法,是指通过经络穴位进行诊察疾病的一些方法,它包括对经络穴位局部体表肌肤的望诊、触诊及经络测定仪的电诊。

我们知道穴位是联属于经脉脏腑的气血传输通道,脏腑经脉病变,往往在它们所联属的某些穴位上反映出来,表现出皮肤色泽、温度、电阻、电位、电容量的变化,及出现过敏点或过敏带,肌肤隆起、凹陷、坚实、紧张、柔软松弛或出现瘢痕、皮下结节和条索样实有物质,并可有压痛或痠、麻、胀痛感。我们把以上这些病理异常反应称为阳性反应,把具有阳性反应的穴位或部位,称为阳性反应穴。它可以是经穴、奇穴或阿是穴,但一般阳性反应多数反映在俞穴、幕穴、郄穴、原穴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奇穴上。如:定喘穴、结核穴、阑尾穴、降压穴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阳性反应穴的诊察,根据它们所在的部位、所属脏腑经络来判断体内病变。它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临床上可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为患者提供进行现代医学诊察的方向。同时为临床治疗取穴打下基础,临床上常用这些穴位作为主要治疗穴位。

一、触诊法:

触诊法是诊察者用自己拇指的指腹,来触及患者身体的一定经络穴位,用触觉来感受经络穴位的异常变化,即病理阳性反应,再结合病人的其他临床资料,运用脏腑经络穴位学说的理论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触诊的操作方法

首先根据诊察部位,患者采取自然端坐或伏卧位等,暴露诊察部位的皮肤,全身肌肉放松,诊察者双手要温暖,用力要均匀一致,精力集中,细心体会手下的感觉,以便发现阳性反应。具体触诊采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1、滑动法:即用拇指指腹,沿诊察的各经线穴位轻轻滑动,用力易轻,便于发现经穴表层的阳性反应,如:是否有肌肤温度的变化、隆起、结节等。

2、按揉法:即用拇指指腹,在经线上边移动、边按揉穴位,用力稍重,便于发现肌肤是否有凹陷、隆起、紧张、松弛以及是否有结节和条索样实有物质等阳性反应。

3、点压法:即用拇指指腹或指尖,在经线上边移动、边对一定的穴位处进行点压,尤其对俞穴、幕穴、郄穴、原穴所在的部位,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压痛或痠、麻、胀痛的感觉。

4、推压法:即用拇指指腹,用重力均匀推压经线穴位,来诊察深部组织阳性反应物及对压力的痠、麻、胀痛感,适用于对四肢经线穴位的诊察。

(二)触诊的部位:

可根据疾病的不同与具体情况来确定触诊的部位,如:患者主要有咳嗽、气喘等肺经病变症状,可针对上肢部位的肺经线及大肠经线,以及肺俞穴及中府穴进行诊察。如一般性普查,应对以下范围进行诊察。(参见图示29—30)

1、背部第一条经线: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0.5寸,即华佗夹脊经线,包括各热穴:如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肺热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胃热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肝热穴、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脾热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肾热穴等。

2、背部第二条经线: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经线各脏腑俞穴。参见特定穴部分。

3、背部第三条经线: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3寸,即膀胱经背部第二侧经线。

4、胸腹部十二脏腑之幕穴:幕穴是各脏腑气血集聚的地方,为十二脏腑气血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可参见特定穴位部分。

5、十二经郄穴、原穴:郄穴是各脏腑经络气血深聚的部位。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可参见特定穴部分。

6、某些有特殊治疗意义的穴位

血压点: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

结核点: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

阑尾点:足三里穴下2寸处,即外膝眼下5寸处。

肝炎点:内踝上2寸处。

溃疡点: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处。

新大郄穴:在臀横纹中点(承扶穴)与腘横纹中点(委中穴)连线的中点,偏外0.5寸,再向下0.5寸处,即新大郄穴。

定喘穴: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

二、望诊与电诊:

望诊,一般在触诊过程中就可进行望诊,主要观察皮肤色泽的改变,以及是否有血管充盈、脉络瘀阻、丘疹、瘢痕等情况;电诊,是应用经络穴位测定仪对上述穴位进行电阻、电位及电容量的测定,根据其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疾病,具体使用可参阅各测定仪的说明。

三、如何来判断疾病:

我们在诊察后获得的阳性反应穴资料,首先依据阳性反应穴所属经络、所反应的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或该穴位的功能范围,来判断病变部位。如阑尾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应考虑是否有阑尾病变;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背部的神堂穴上有明显的压痛等。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时,相关穴位以压痛和电侧定阳性改变为主;而慢性病变以形态改变为主,如凹陷、隆起、结节、瘢痕等;皮肤温度升高多见炎症、热症;皮肤温度降低多见痛症、寒症;柔软松弛、凹陷多见体弱多病、内脏下垂、虚喘、泄泻等虚症;而紧张、隆起多见经脉气血外邪闭阻、腑气不通、痛症、实症;阳性反应见于俞穴、幕穴、郄穴、原穴等,多为脏腑病变;阳性反应见于阿是穴,多为周围局部病变。

如肺经的郄穴孔最穴、肺俞穴、中府穴出现阳性反应,多为肺腑呼吸系统病变;肩胛内上角有明显压痛或肩胛部可触及条索样结节多为局部病变,如颈椎病;三阴交穴出现瘢痕时,多反应足三阴经的慢性病变,临床上常表现出足心隐痛、两肋抽痛等症状;如果在新大郄穴出现明显压痛,以及脏腑、组织器官相应的穴位出现皮肤灰暗、结节、隆起等阳性反应,则多见相应部位的肿瘤;胃俞、脾俞、溃疡点有压痛、凹陷等阳性反应,多见于消化道溃疡等等。我们就是依据阳性反应穴所属经络、所反应的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或该穴位的功能范围,来判断病变部位以及阳性反应穴各种性质来综合分析对疾病做出诊断的。

经络穴位疾病诊察法,只作为祖国医学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综合诊察疾病中的一种手段,我们还可以与局部的经络穴位诊察法,如耳诊、手诊、足诊、舌诊等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出经络穴位在疾病诊察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进行现代科学诊察提供诊察方向,所以要与其他的诊察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