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施工方案:明朝那些事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37:29

序(一)

  轻松读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序   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详情

  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句话,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史或写史的人如何说或写;二是听史或读史的人如何听或读。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是“正史”,一般说是代表官方意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体例;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人修史,野史、稗乘、笔记,它们思想的表达相对自由,写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家传、族谱、碑铭、方志,也莫不可归于历史。而如此众多的史书,大都是与一般读者和民众无缘的。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也将其视为畏途,根本不看。   那么,老百姓就不读历史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不论识字不识字,几乎每天都在读历史,有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说的,有评书里讲的,有戏里唱的,有连环画里画的,有小说里写的,当然,现在还有电视里演的。一般人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懂得了忠奸善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匹夫的责任。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

具体情况

  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   1982年,一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书,留美华人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在北京出版了。犹如一场随风潜入夜的好雨,及时洒向了正在萌动变革的史坛,也吸引了史学圈外的广大读者,至今风头犹劲。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严肃的史学著作原来也是可以吸引人的。流风所及,许多历史著作尝试变换他们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一批又一批文笔优美、姿彩各异的史学著作出现了。也许是由于宣传不够,一些好的史书还不被大家了解,也许是由于数量不够,正经历史还不足以抵挡“戏说”的洪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有所期待,期待有更多严肃但是足以吸引人的历史书能够胜过“戏说”,清理、纠正它们对历史的曲解、误读。   就在这时,一个远在广东的学习法律出身的公务员不宣而战了。他在公务之余热中于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写作,开始是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后来,经过认真构思,决心写一部他眼中的明史。他还不想把它叫做“明史”,或许因为那样会显得过于沉重,或许因为那样会被读者误认为又是一本“学究书”。因此,他把它命名为《明朝那些事儿》,而且在事的后面又特意加了“儿”化。这题目,读者一看就有一种解放感,亲近感。其实作者首先解放了自己。他可以不受任何体例限制,不受任何成规约束,虽然已经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   我早就从一些年轻朋友的口中听说有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听说它在网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朋友们问我,你怎么看待这种写法呢?我说,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而且,从来每个人由于立场和学养的不同,所看到的历史都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要求历史写作的手法千人一面,又不能要求对历史的结论定于一尊。如同我们听歌唱,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其根本在于歌唱者的态度是严肃的,所献出的是精品。换句话说,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歌唱者,如果其态度是不严肃的,所献出的不是精品,也是得不到欢迎的。   作者当年明月说:自己的写法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并且说,其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姑且叫做《明札记》”。这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   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毛佩琦   2006年8月28日序于北京北七家村

序(二)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 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的,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 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炆,有点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的,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镜头拉远。   声音淡出。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拣起来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吧,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毛佩琦   2006年9月8日于北七家村

编辑本段小说摘要

后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一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面对面》访谈,主持人问我,书写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很多次,高兴、兴奋、沮丧,什么都有可能。   但当这刻来到的时候,我只感觉没有感觉。   不是矫情。   怎么说呢,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的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   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   雷打不动的,还有媒体——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从时尚到社会,从休闲到时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国到外国,借用某位同志的话,连宠物杂志都上门找你。平均一天几个访问,问的问题,也大致雷同,翻来覆去,总也是那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背几遍,像我这么乏味的人,谁愿意跟我聊?那都是交差,我明白。   外型土得掉渣,也硬拽上若干电视讲坛,讲一些相当通俗,相当大众,相当是人就能听明白的所谓历史(类似故事会),当然,该问的还得问下去,该讲的可能还得讲下去。   这个没意思。没意思,也得接着混。   我始终觉得,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放在通缉令上,估计都没人能记住,到现在还这么觉得,今天被人记住了,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今天很多人知道,明天就不知道,所以所谓后记,所谓感想,所谓获奖感言之类的无聊的、乱扯的、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的,都休息吧。   那么接下来,说点有必要说的话。   首先,是感谢,非常之感谢。   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大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认,你该认。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无所谓。   但让我感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还是喜欢我的,一直以来,我都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谢谢。   然后是心得,如果要问我,有个什么成功心得,处事原则,我觉得,只有一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它。   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   我依然坚持,因为我相信,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与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这是我的处世原则,我始终坚持,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么干很吃亏,但结果,相信你已经看到。   好的,还有历史,既然写了历史,还要说说对历史的看法。   就剩几句了,虚的就算了,来点实在的吧。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一部   引子/1.   一 童年/2   二 灾难/5   三 踏上征途/9   四 就从这里起步/13   五 储蓄资本/17   六 霸业的开始/22   七 可怕的对手/25   八 可怕的陈友谅/31   九 决战不可避免/35   十 等待最好的时机/46   十一 洪都的奇迹/52   十二 鄱阳湖!决死战!/64   十三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75   十四 复仇/81   十五 远征沙漠/107..   十六 建国/112   十七 胡惟庸案件/128   十八 扫除一切腐败者!/147   十九 冤案:空印案/152   二十 最后的名将——蓝玉/163   二十一 蓝玉的覆灭:昏着/180   二十二 制度后的秘密: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187   二十三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199   二十四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215   二十五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221   二十六 准备行动/227   二十七 不得不反了!/234   二十八 你死我活的战争/247   二十九朱棣的对手/263   三十 离胜利只差一步!/283   三十一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292   第二部   一 帝王的烦恼   二 帝王的荣耀   三 帝王的抉择   四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五 纵横天下   六 天子守国门!   七 逆命者必剪除之!   八 帝王的财产   九 生死相搏   十 最后的秘密   十一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十二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十三 祸根   十四 土木堡   十五 力挽狂澜   十六 决断!   十七 信念   十八 北京保卫战   十九 朱祁镇的奋斗   二十 回家   二十一 囚徒朱祁镇   二十二 夺门   第三部   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第二章 隐藏的敌人   第三章 公道   第四章 不伦之恋   第五章 武林大会   第六章 明君   第七章 斗争,还是隐忍?   第八章 传奇就此开始   第九章 悟道   第十章 机会终于到来   第十一章 必杀刘瑾   第十二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   第十三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   第十四章 东山再起   第十五章 孤军   第十六章 奋战   第十七章 死亡的阴谋   第十八章 沉默的较量   第十九章 终结的归宿   第二十章 新的开始   第四部   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   第二章 大臣很强悍   第三章 解脱   第四章 龙争虎斗   第五章 锋芒   第六章 最阴险的敌人   第七章 徐阶的觉醒   第八章 天下,三人而已   第九章 致使的疏漏   第十章 隐藏的精英   第十一章 勇气   第十二章 东南的奇才   第十三章 天下第一幕僚   第十四章 强敌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   第十六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第十七章 名将的起点   第十八章 制胜之道   第十九章 侵略者的末日   第二十章 英雄的结局   第二十一章 曙光   第二十二章 胜利   第五部   第一章 致命的正义   第二章 奇怪的人   第三章 天才的对弈   第四章 成熟   第五章 最终的乱战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   第七章 死斗   第八章 阴谋   第九章 张居正的缺陷   第十章 敌人   第十一章 千古,唯此一人   第十二章 谜团   第十三章 野心的起始   第十四章 明朝的愤怒   第十五章 兵不厌诈   第十六章 平壤 血战   第十七章 不世出之名将   第十八章 二次摊牌   第十九章 胜算   第二十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   第六部   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   第二章 和稀泥的艺术   第三章 游戏的开始   第四章 混战   第五章 东林崛起   第六章 谋杀   第七章 不起眼的敌人   第八章 萨尔浒   第九章 东林党的实力   第十章 小人物的奋斗   第十一章 强大,无比强大   第十二章 天才的敌手   第十三章 一个监狱看守   第十四章 毁灭之路   第十五章 道统   第十六章 杨涟   第十七章 殉道   第十八章 袁崇焕   第十九章 决心   第二十章 胜利 结局   第七部   第一章 皇太极   第二章 宁远,决战   第三章 疑惑   第四章 夜半歌声   第五章 算账   第六章 起复   第七章 杀人   第八章 坚持到底的人   第九章 阴谋   第十章 斗争技术   第十一章 投降?   第十二章 纯属偶然   第十三章 第二个猛人   第十四章 突围   第十五章 一个文雅的人   第十六章 孙传庭   第十七章 奇迹   第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   第十九章 选择   第二十章 没有选择   第二十一章 结束了?   后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详情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   

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具体情况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远超出小说家们的想象。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0.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733]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736]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741]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行动。[748]   5.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753]   6.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755]   7.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755]   8.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67]   9.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768]   10.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768]   11.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事实证明,一对一的政治单挑已经落伍了,为适应潮流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运而生,大规模的集体斗殴即将拉开序幕。[771]   12.人无耻到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772]   13.不知为什么,这位皇帝继位十年,却一直没有儿子,原因不详,这种事向来都是绝对隐私,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头谈论的热门话题,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医院,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775]   14.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780]   15.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780]   16.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788]   17.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干嘛。总之一个字:玄。[789]   18.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793]   19.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803]   20.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815]   21.什么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与行的合一。评:废话。[815]   22.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要实现它,还必须懂得两个字——变通。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816]   23.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819]   24.所谓同志,是指志同道合的人。[821]   25.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敢忽悠,什么奇迹都是可能发生的。正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忽不了。[824]   26.这个“世代”到底有多久?   一般来说,怎么也得有个一百年吧?   一百年?那是起步价,六百年起!还不打折![825]   27.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828]   28.虽然这套把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却屡试不爽,而要使出这一招,也并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间悲从心头起,鼻涕眼泪说下就下,毫不含糊,对脸部肌肉和中枢神经的技巧控制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后,犹让人叹为观止。[830]   29.历史证明,落水狗如果不打,就会变成恶狼。[831]   30.可是在权力的擂台上,不折不扣的好人注定是要完蛋的。[831]   31.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难的,须知做大侠虽然风光,干掉大侠却更为风光。而政治高手们在打架时,从来不会玩三板斧,他们都是耍套路的,从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环环相扣,直到最后那致命的一击。836]   32.“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是的,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要隐忍,要忍受痛苦和折磨,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胜利的希望。[838]   33.这是国家形象问题,换句话说,就算给得起钱,也丢不起人。[843]   34.外交,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方法,但它还有另外一个通俗的解释——用最礼貌的方式,说出最肮脏的话。[845]   35.牺牲尊严是不够的,要想在这场残酷的游戏里笑到最后,还必须背离原则,因为眼前的敌手,是一个不讲原则的人。而要战胜一个无原则的对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所有的原则。[849]   36.这就是传说中骂人的最高境界——先夸后骂,夸骂合一。[849]   37.但隐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终将爆发在最后那一刻。[850]   38.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860]   39.在很多情况下,弹劾是一种政治手段,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大家同朝为官,混个功名也不容易,弹劾贪污,下次就少贪点,弹劾礼仪,那就注意点形象,就算是弹劾长相不佳,最多不过是去整容,你来我往,相敬如宾。而死劾,并非是简单的文书,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是足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弹劾的结果是九死一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是为死劾。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861]   40.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862]   41.十六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想在保住脑袋,混碗饭吃,就得时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863]   42.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870]   43.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870]   44.倭人为寇,是为倭寇。但恶劣的品行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战斗力,且不说这帮人的武艺和战术水平,单说人家冒着掉进海里喂鱼的危险,跑上千里路来抢劫,就能充分说明他们的犯罪决心和毅力。[872]   45.四十个人就敢到南京搞自助游,要有四千个人,没准就敢去北京集资建房了(打不过地产商)。[878]   46.事实证明,中华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拿刀的武士干不过拿棍的和尚,管你什么“阴流”、“剑道”,几棍子扫过去全部滚蛋。[880]   47.要说这本书(指《易经》),那可真算得上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文明,人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882]   48.一说起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总是千人踩、万人踹,什么葬送人才,禁锢思想等等,比黑社会还黑,比十大酷刑还狠,但历史已经证明,在那年头,这是一个最为科学的制度。在科举的考场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却有相对的公平,无论你是世家子弟,还是贫苦百姓,要想奔出美好前途,只有一个选择——拿起手中的笔,把那张考卷答完。然后封上你的姓名,等待着命运的来临。事实证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中第的最佳途径,想玩花样,走后门,几乎肯定是死路一条。[887]   49.明代的言官们是很有民主精神的,几乎个个都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度,外加唾液系统非常发达,且极具穷追猛打的狗仔队精神,遇到这种事情当然不会放过,逮住就咬,咬住就不放。[888]   50。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893]   51.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掺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895]   52.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897]   53.所谓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是指武力。只要能够消灭对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902]   54.但是阅人无数的王翘翠依然选中了他,选中了这个可能明天脑袋就要搬家的倭寇,这似乎是一个毫无逻辑的选择,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权势。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我相信它的名字叫爱情。[905]   55.为了实现日本同行光荣地去死,义无反顾地去死的武士道主义精神,把背黑锅啃骨头进行到底,徐海在出发前反复对他们强调,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最为强悍的明军,即将进行的,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正是实现个人价值(战死)的最好时机。[907]   56.胡宗宪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为俞大猷有一个公认的作战特点——“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通俗点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908]   57.这也算是老把戏了,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林冲,好不容易上了梁山,王伦大哥却告诉他,要想入伙,必须下山杀一个人。作为梁山流氓团伙的头目,王伦的这一指示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只有杀了人,才能全心全意干坏事,并培养出对组织的高度认同感和深刻的危机感(出了事大家一起完蛋,谁也别想跑)。[911]   58.如果要搞个三千年来的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孙子兵法》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十名,此书早已打入国际市场,行销海外,这本书拿破仑买过,希特勒也买过,上到八十岁的老头,下到四五岁的孩童,都是孙子的忠实读者。[931]   59.要想实现自我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拥有脚踏实地,切实可行的方法。   60.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61.迟来的正义依然是正义。   62.自然界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有了永恒的规律,春天成长,冬天凋零,周而复始。   人世间也一样,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规则恒久不变,是为天道。   在史书中无数的尸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后,我看到了它,它始终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无论兴衰更替,无论岁月流逝。   它告诉我,在这个污秽、混乱、肮脏的世界上,公道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   天道有常,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恒久不变。   63.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无需暴力,无需杀戮,因为温和,才是最高层次的暴力。   64.自古以来,爷爷是好汉,孙子哭着喊着偏要当汉奸的,实在太多,古代有古代的汉奸,现在有现代的汉奸,此所谓汉奸恒久远,遗臭永流传。   65.传庭死,而明亡矣。   66. 在搞完大大小小不厌其烦的程序仪式后,明神宗下旨,当众宣读大明诏书,通传天下,宣告抗倭援朝之役就此结束。   这是一封诏书,也是一个预言,因为在这份长篇大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67.朱厚璁就在皇宫后院,支一个炉子,成天拿着一本佛教书,对着炉子,炼那仙丹,每次都是炼出那仙 丹,望着那鬼见了都不敢吃的东西,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68.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早该死了……   69.他不是好人,却是个好皇帝。   70.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   71.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72.现仇现报实在太没风度,秋后算账才是有素质的表现。   73.权利可以不享受,义务绝对跑不掉。   74.把所有不服你的人都打服,敢出声就灭了他,所有人都认你当老大,这就叫实现团结。   75.所有人都被震惊了,海县令竟然买肉了。似乎很可笑,不是吗?我不觉得。   76.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77.日月共明 王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 四方颂太岳相公。   78.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解决你!   79.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80.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81.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到后再失去。   82.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83.为了打消朱祁镇心中的疑虑,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特意来到京城说明情况。宾主双方举行了会谈,会谈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了多年来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朱瞻墡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镇不可分割的财产,表示将来会坚定不移地主张这一原则。朱祁镇则高度评价了朱瞻墡所做的贡献,希望双方在各个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84.所有东西都是用来卖的,只不过朋友的价格要更高一点……   85.所谓宽宏大量,胸怀宽广之外,只因对手档次太低.   86.短短一生之中,竟能集贪官,阉党,汉 奸于一体,如此无廉耻,如此无人格,说他是禽兽,那真是侮辱了禽兽。   87.那一刻无上的光辉与荣耀,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朱厚照打败小王子)   88.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窝在岛上,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丰臣秀吉,就是这些孙子中的极品。   89.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   90.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91.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   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   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92.强而不欺,威而不霸 。这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度和底蕴。   93.立功了,杨善立功了,他继承了自春秋以来无数说客、辩手、马屁精的优良传统,深入大漠,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敢死队精神,空手套白狼把朱祁镇套了回来,着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94.魏公公费尽心力,在成功的路上一路狂奔,最终却发现,是他娘的折返跑。   95.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战争结局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那就是玉碎。   但这里的所谓玉碎,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豪壮,因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只要死在战场上,无论你是战死、病死、饿死、还是逃跑时不幸摔死,统统都叫玉碎。   比如当年孙立人在缅甸大败日军,活埋上千名日本兵,日本国内的相关标题就是大日本帝国缅甸皇军英勇玉碎——虽然一点也不英勇。   如果把这个概念套用到戚继光的身上,那他的外号就应该叫粉碎机,因为根据统计,在那几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96.大笑大笑还大笑, 刀砍东风, 于我何有哉!   9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98.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99.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100.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一本盗版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   101.得到了权力,似乎就得到了一切,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在权力游戏中,你没有休息的机会,一旦参加进来,就必须一直玩下去,直到你失败或是死亡。   102.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更多。   103.这就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104.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105.这就是所谓的黄鼠狼看鸡了,说你没干活,你就没干活。管你是谁,干嘛,皇帝让我管的。   106.把扫把一挥,望一眼收作业的小组长,开会去也!!那是相当的牛!!!!!!!   107.抬头做人,低头使坏   108.憋死(打伤致死)了人家老爹,还派人来吊丧,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编辑本段相关评价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   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 毛佩琦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自认为所读过的最好的书。这样的奇文,亘古少有,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文字表达浑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学历、经历、名号、头衔的光环效应,却能在充斥着“假、大、空”的出版市场脱颖而出,仅以文字的魅力(甚至连一幅插图都没有)就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使千万人趋之若鹜,为世间又创造出一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典型。   ——金牙大状首席律师   我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   ——潜水潜到2008   《明朝那些事儿》注定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在于明月的文学功底有多好,而在于这套书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吸引了像我这样每天追踪的读者。可以说,没有《明朝那些事儿》,“明矾”对于那个朝代的印象,肯定还是电视剧里胡编乱造的片断。   ——资深“明矾” 公孙扬眉   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   ——接近真理的理   作为朱元璋的后人(家谱为证),能够看到这样好的文章真是三生有幸。   ——西峰志(网友,评书人)   当年明月颠覆了我对东林党的看法,让我感觉到以前我是不是太天真了,以为高居庙堂的东林党就都是好人,反对东林党的就都是坏人。当年明月让我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想这个问题。   ——红二团(网友,学生)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width:650px;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zoom:1}.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border:1px solid #CDCDCD;float:left;position:relative;left:0;top:6px}.bacb-window-inner .img .b2{border:1px solid #CDCDCD;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bacb-window-inner .img .b3{border:1px solid #AAA;position:relative;left:3px;top:-3px;padding:2px}.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clear:both;display:inline-block;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13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
我来完善 “明朝那些事儿”相关词条:
话说中国当年明月话说中国 当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