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有哪些施工方法:“何平九论”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3:53

何平九论摘要

之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去年全省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重要观点。近期,河南日报刊发了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以下简称“何平”九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等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以及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决心和部署,是对卢展工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阐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我们播出该系列政论文章的第一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二)“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纵观古今中外,“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错失良机,坐困愁城。
   (三)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30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
   (四)回头看,这30多年河南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阶段。
   (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六)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机遇到底在哪里?
   (七)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机遇来自于后金融危机时期,机遇来自于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机遇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机遇来自于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发优势等;但说到底,机遇更离不开人的自身作为,它同样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
   (八)机遇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所累积叠加的、推动实践飞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如果没有抓住、用好的能力,一切“机遇”无从谈起。
   (九)“毛遂自荐”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具备了抢抓机遇的高素质、主动性,真心实意、果敢果断,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
   (十)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为了让领导干部炼出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练就一身能将各种外部条件为我所用、“点石成金”的高超本领。
    与这种要求相比,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抓机遇、促发展上,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繁重的任务面前,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自觉、不主动、不到位、不适应,经常在机遇面前犯“幼稚病”、“糊涂病”、“懒惰病”,暴露出“麻痹症”、“迟钝症”、“虚躁症”,贻误发展良机,贻误崛起大业。
   (十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前领导干部在抢抓机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严重滞后,方式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
   (十二)时代在发展,机遇在拷问。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倍加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机遇,切实用好机遇,做到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十三)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狠劲、闯进、拼劲、钻劲、巧劲、韧劲。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干劲。发展为大,实干为先。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一种方式方法、能力水平,关键要转到实干上。
   (十四)时代在变革,机遇在召唤。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就是准确认识机遇、有效把握机遇,并把机遇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发展成果的过程。
   (十五)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就在这里。

之二《 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居安必须思危,有备方能无患。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成绩背后的差距和问题。

(一)民生连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刚刚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河南发展“正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为在持续”。持续之难,难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在结构性矛盾凸显,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在要素约束加剧,难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难在就业和安全保障。总的看,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将长期面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  

(二)发展无穷期,“大考”正进行。
   我们正在谋划和建设的中原经济区,是对现实优势与困难的清醒判断,是对未来机遇与风险的洞察预见,是对亿万人民福祉和河南前途命运的深谋远虑,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锤炼、领导方式的“大考”。

(三)关键时刻,扪心自问。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领导干部,要扪心自问:自己为官一方,有多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虑?执政用权,有多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应对挑战,有多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勇毅?推动发展,有多少逆水行舟、夙兴夜寐的压力?改善民生,有多少知冷知热、感同身受的情怀?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意识淡薄,必将贻误发展大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失去的是党心民心,削弱的是执政基础。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像焦裕禄、任长霞那样,心中永远装着百姓疾苦,永远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
  人,不患尊卑而患不立。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不论岗位差别、官职高低,都要胸怀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主动融入,尽心履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不患进退而患不振。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振奋精神,百折不挠,少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留转,多考虑百姓的冷暖温饱、一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不患顺逆而患不行。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把深沉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转化为克难攻坚的无畏勇气,转化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沉溺已有的成绩,不回避现存的问题和差距,不畏惧未来的风险与挑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中原经济区建设乘势而上,并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之三《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三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新年的中原大地,新潮涌动,号角声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前不久,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如何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深层思考:“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善于按规律办事,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之所以能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同,就在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一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精彩大剧!
  当下,有的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领导方法上,还没有完全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对此,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地指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天天讲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但做起事来往往就忘记了实事求是、不尊重经济规律。”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给这些问题排排队、画画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已显得十分迫切。
  画像一:脱离实际,简单行事。凡事只唯上,等因奉此,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起录音机、传声筒的作用。
  画像二:囿于教条,表面文章。凡事只唯书,只知道翻本本,找条条,只会从文件、政策、决议中找依据,寻章摘句,引经据典。
  画像三:照搬照抄,盲目跟风。凡事只“拿来”,照猫画虎,跟风盲从。
  画像四:飘忽不定,思路多变。凡事高高在上,长官意志,习惯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习惯采取不符合实际的行政考核方式,习惯用“决战”的方式简单处理经济问题。
  画像五: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凡事不是为了造福一方,而是为了“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结果是“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画像六:不辨主次,混乱无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主要矛盾,把握不准基本规律。
  这几幅画像,“主人公”长相各异,但“个性”相仿,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存在不知规律、不懂规律、不会运用规律的问题。这长此以往,势必成为危害发展方式转变的“拦路虎”,成为阻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绊脚石”。   

  中原经济区是一个总体战略,对各地而言,既要站位全局,也要遵循个性,只有把自己的“小战略”与中原经济区这个“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坚持“四个重在”。“四个重在”体现了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要领。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吃透情况,弄清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找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既考虑当前又谋划长远。办当前的事情,不能为将来安钉子、设路障。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注重运作、突出运作、科学运作。搞好运作要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只要我们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养成一切按规律办的习惯,一纸蓝图定会化为现实美景。中原经济区遵循规律而来,也必将遵循规律而兴!

之四 《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四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开创性事业,是为亿万河南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战略,更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要把这一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更好更快地化为现实,关键是要着眼全局、站位全局。
    所谓全局,即是大局,就是整个工作的局面,就是整体形势的走向,就是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全局意识,就是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就是能够时刻关注全局、认真研究全局、准确把握全局。 

    历史和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站位全局,利国、利民、利己;反之,则误国、误民、误己。
  登高才能望远,谋深才能计长。建设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我们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自觉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提出来的发展战略。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还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认知上、工作方法上、工作作风上,不能自觉地做到全局为重、大局为先,不能自觉地做到积极主动、全面融入。根本上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是最高利益,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大局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省委书记卢展工开出了一剂良方:“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结合构建中原经济区的现实要求,他进一步阐述:“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这一要求,自觉增强全局意识,主动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全局中审视自己的工作,深入研究在这个全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要想站位全局,认清大局是先决条件。说到底,当前河南的大局就是发展,就是为民,就是如何通过建设好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站位全局,一方面,对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要认认真真地贯彻、不折不扣地落实,实现自身工作与中心、大局的“无缝对接”。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融入大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站位全局,还是一种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 站位全局,还要充分认识局部的重要性。站位全局,更要从小处做起。再大的事情,也要脚踏实地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切忌好高骛远,纸上谈兵。
   九州四海同一望,何妨直上青峰巅。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的开阔眼光;一种敢作敢为、敢闯敢创、敢为天下先的非常魄力;一种想做大事、能做大事、能做成大事的坚定态度;一种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非凡勇气;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精神;一种不为困所累、不为难压倒、不为险退缩的高度自信;一种实现自身价值、演绎完美人生的高远境界。 
   每一个棋子都站位全局,就一定能走好中原经济区建设这盘大棋。 

之五《创新激发无限活力,五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与时俱进,应物变化。惟有创新,才能突破自己,惟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新思考。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需要新视野。河南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新探索。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新作为。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创新必破旧,破旧方立新。要打破的“框框”有哪些?
   一个是“老”,因循守旧、刻舟求剑。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总想用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推进工作。结果是,工作落后,问题成堆。

  一个是“怕”,畏缩不前、故步自封。怕冒风险,怕出乱子,怕担责任,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有甚者,自己不敢创新,还要压制别人。结果是,阻碍探索,抑制创新。

  一个是“懒”,碌碌无为、守株待兔。不了解新形势,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不知道抓机遇,混日子,熬资历,盼着天上掉馅饼。结果是,贻误战机,丧失机遇。

  一个是“浮”,本本主义、削足适履。“本本”上说种个什么能增收,他毁田伤农弄个烂摊子;上级号召搞开发,他征地拆迁弄个空壳子。不看实际情况,不抓实际问题。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结果是,劳民伤财,乱子不少。

  一个是“跟”,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人家打锣搞个节,咱也敲鼓弄个会。人家咋着咱咋着,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不动脑筋,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果是,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实践证明,创新的动力来自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创新的本领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我们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河南的现在和未来。尊新必兴,守旧必衰。创新才能激发无限活力。

  领导方式创新,“新”从何来?

  从把握客观现实中来,找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办法谓之“新”。创新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从解决问题的需要中来,破解未曾遇到的难题谓之“新”。从持续正确的思路中来,在原有思路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谓之“新”。从敢想敢干的宏大气魄中来,敢破、敢立、敢闯、敢试谓之“新”。创新,本质在“新”,核心在“创”,需要勇气、智慧和激情,说到底,最需要的是思想解放。创新从转变职能、不断改革入手。创新从转变作风、踏实服务入手。创新从改进方法、注重运作入手。创新从改革体制机制、

之六《责任重于泰山——六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当前河南最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有责任心的人来完成。   省委书记卢展工一再告诫,领导干部要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之心,对人民负责之情,常想自己身居何位,该干何事,应负何责,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
  当领导要围着责任转,做公仆要围着责任干,责随职走,心随责走。
责随职走,是负责任的前提。一个人随着职务的提升,随着手中权力的加大,责任越来越重。这个责任就是对党的事业的责任,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心随责走,是负责任的境界。有了责任的时候,就要让责任牢牢在心里扎根。用心负责,就不是口头负责,就不是表面负责,就是落到实处的负责,就是求质求效的负责。
  职务就是责任,责任要放到心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负什么责?怎样负责?必须常在脑中转,常在心里留。
  忠诚履责。不管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连得最紧密的是责任。必须对党和人民交给你的职责忠诚履行,做到不含糊、不糊涂、不变形、不走样。
  尽心尽责。干工作,就要倾心投入,激情投入,有十分劲,绝不使九分九。要全心全意承担责任,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无心无意。
  勇于担责。面对困难和风险,要勇于承担,敢于负责。出了事儿不能都往别人身上推,贪功诿过。百姓发出的呼声一定要负责任地答复,上级部署的任务一定要负责任地落实。
  敢于问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敢于问责论处,这是从严治党、从严育人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好自己的岗、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这样才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大省要求我们要有大胸怀,大省赋予我们大责任。
  大责任要有大眼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高处着眼、从长远着眼、从大处着眼,放眼全局,善于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大市场中立足优势,乘势而为,决胜千里。
  大责任要有大境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超越自我,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服务人民“坚信不移、坚定不移、坚持不变”。
  大责任要有大创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和思维定式,反弹琵琶、独辟蹊径,为人不敢为、为人不善为、为人不能为,实现创造性作为。
  大责任要有大担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责任看得重一点,舍我其谁,勇立潮头,以超常的胆识、超常的勇气、超常的魄力,直面风险,迎接挑战,实现发展。
  大责任需要务实精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握政策、吃透下情,从老百姓最困难、最重要、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切实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事情办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我们对建设中原经济区这项伟大事业深怀敬畏,这种敬畏来自内心深处强烈的责任感。
  发展洪流滚滚,责任重于泰山!

之七:《不说空话多干实事—七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为了实现思想,就需要有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需要千千万万“有实践力量的人”迅速行动起来,靠实干建真功,以实效论英雄。
   求真、务实、重干,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精辟的论断,激励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实践成果。
   求真、务实、重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之本,兴国之道。  从侠肝义胆的任长霞、舍身救人的李学生,到大孝至爱的谢延信,还有叫响河南人形象的“北京好人”李高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充满深情概括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精神。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三平”精神一脉相承,其核心都是真、实、干。永恒的精神具有巨大历史震撼力。务实重干,发展为民,永远以一种质朴无华的力量感动人心、改变世界。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动力在哪里?克难攻坚的勇气在哪里?简要地说,就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必然、人民的期盼。省委书记卢展工经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说空话,多干实事”。我们必须在求真务实重干中转变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在求真务实重干中把握历史机遇,在求真务实重干中破解发展难题。
    “天下之事,行之贵力。”作风扎实,就要身体力行,察实情,求真知,办实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各地区、各部门要找准站位,优势在哪里,特点在哪里,了然于心;干什么、怎么干,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盲从、不攀比、不听风就是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也好,民生改善也罢,“衣食住行教业保、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在具体中突破、深入和落实。建设中原经济区,领导干部要从自己做起,干在前头,落到实处。对攸关发展和民生的大事、要事抓具体、抓到底;多一些创新意识,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止步于老经验、老办法;多研究领导工作规律,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
  求真、务实、重干,落脚点最终在“效”,要用结果来检验。“效”,即效益、效率、效能、效果。发展看速度、看数量、看质量,更要看效果,还要看人均、看资源环保、看群众的评价。检验工作循名责实、看实际效果。发展成效怎样,自己说了不算,最终看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求名当求“实名”,建功当建“实功”,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持续发展上见效、在惠及民生上见效、在和谐稳定上见效,让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明天对于我们是一种希望所在,我们对于明天是一种永恒追求。为了中原经济区的美好明天,惟有求真、务实、重干!

之八:《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八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中原经济区浩大磅礴,立意却大道至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30年改革开放,亿万人民始终是推动中原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力量。没有亿万人民埋头苦干,河南就不会成为今天的经济大省、新兴的工业大省、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今天,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经拉开,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我们依然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宗旨所在。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了我们所有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一句话: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人民利益比天大。各级领导干部就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能否摆正官与民的关系,是检验一名领导干部称职与否的试金石。
   老支书史来贺,一心一意做事,毕生为民造福,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纵然逝去多年,依然音容宛在。
   信访干部李海景,真诚执着为民请命,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诉求大如天”,为民的情结如同种子回归泥土,年年春风吹又生。
    青年士官武文斌,军校毕业前的12天累死在抗震救灾一线,26岁远行的背影,在为民捐躯的那一刻绽放出最夺目的光芒。

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应该说,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心里面装着人民,思想上想着人民,在尽心尽力维护、保护着人民的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领导干部在为民服务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把握不准确、方法不得当,需要我们时时警醒:
   民生不能忘,民意不敢违,民怨不可积。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 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发展大局。
    群众利益无小事。建设中原经济区,既要持续破解老问题,也要积极应对新矛盾。
   老问题是什么?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总量靠前,人均靠后;新矛盾在哪里?“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哪里是我的家?”不断涌现的“房奴”,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钱夹子”,事关亿万家庭的安危冷暖,这无疑是为民的着力点;

  秉承公平正义,办事公道正派,加快转变职能,提供周到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让民众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幸福感,真正有主人翁的感觉,这也是为民的着力点。
   大力发展“民生经济”,把改善中低收入群众的生存发展条件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这依然是为民的着力点。

    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征程中,为民服务,改善民生,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更重了,转变领导方式、工作方法的要求更高了:
   建设中原经济区,群众需要是第一责任,建设中原经济区,群众情绪是第一信号,群众疾苦是第一考量。
  “心中犹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一个领导干部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亿万河南人民。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埋头苦干共建中原经济区

    黄金时代永远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中原儿女创造了硕果累累的今天,也必将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之九《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

(一)当2011年新春的阳光普照中原大地,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大潮正激越澎湃,又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人勤春来早。今年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步之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省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心描绘亮丽的春色。
  (二)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河南探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历史抉择。
  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蓝图的实现需要不懈的努力。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是贯彻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的重大命题。
  (三)何谓“发展方式”?就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一定的发展战略和一定的体制机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途径和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加快由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科学的、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变。
  何谓“领导方式”?就是党实行领导、执掌政权的体制、机制、手段、方式以及领导者素质修养等的总称。转变领导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步伐,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四)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客观世界变化万千。作为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否因时而变,施政能否顺势而为,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五)变则通,通则久。
  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时刻考验着执政党的领导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探索规律的脚步从未停歇,追寻真理的目光始终执著。
  从强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们对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发展方式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从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再到“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始终把提高领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六)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走在前面,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七)发展的航船需要依靠理论的灯塔抵达彼岸,思想的翅膀总是借助实践的长风高高飞翔。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富含时代新意的命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土壤里孕育出的思想果实,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它在开启我们思想解放大门,找准加快转变、科学发展着力点的同时,也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具体认识。
  (八)卢展工同志指出,“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他进一步强调,“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
  讲发展,更要讲发展方式;讲发展方式,必须讲领导方式——层层抽丝剥茧,我们的思路才能豁然开朗,问题的关键才能清晰可辨。
  布一子而活全盘,牵一发而动全身。
  转变发展方式的征程上不仅有铺满鲜花的大道坦途,更有布满荆棘的岔口迷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需要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需要合理带动,持续与提升、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统统纳入决策者的视野,时时考验着驾驭者的本领。
  (九)发展方式的新变化,对领导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反观现状,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在领导方式上还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不协调,有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消极的、落后的、陈旧的方式依然存在,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转变领导方式,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关键词息息相关。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想一想——
  如果没有敏锐的机遇意识,怎么能够抢占发展的先机?
  如果没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怎么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果没有对规律的准确把握,怎么能够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如果不能站位全局,怎么能够视野高远、大有作为?
  如果不讲锐意创新,怎么能够与时俱进、动力澎湃?
  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怎么能够责随职走、心随责走?
  如果没有求实求效的作风,怎么能够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如果没有发展为民的坚定理念,又怎么能够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走上富民强省的康庄大道?
  (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就在于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领导方式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变如车之两毂、鸟之两翼,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保障,发展方式转变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基础和目的,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践。要转变、转快、转好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
  (十一)在“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着力,实现“八个转变”,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当务之急,是领导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
  “八个转变”既包括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又涵盖了工作作风、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八个转变”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互相激发,相得益彰,其核心就是发展和为民。紧紧抓住发展不放,牢牢坚持为民不松,把两者统一起来,就抓住了领导方式转变的核心。
  实现“八个转变”,就是要在认识上、思路上、意识上、作风上、情感上、方法上来一次彻底的转变,归根到底,领导干部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转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上来,转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十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盛世伟业向我们发出了春天的邀请,“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我们一展才华、大显身手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大舞台。各级领导干部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练就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硬本领,在领导力的提升上来一次新的飞跃——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洞察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驾驭全局、统筹协调的掌控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的运作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从容清醒、化危为机的应对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敢想敢干、锐意进取的创新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实干为先、求实求效的执行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恪尽职守、忠诚履责的向心力;
  转变领导方式,就要不断增强发展为民、团结奋进的凝聚力。
  (十三)开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河南发展的“春天交响曲”已经奏响。听从指挥、把握节奏,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倾情投入、完美绽放……我们才能传递出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春之韵”,才能迸发出热烈奔放、万物争荣的“春之声”,才能飞扬起活力无限、气象万千的“春之魂”。
  (十四)转变领导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十五)要处理好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的关系。
  工作方式包括观念、思路、作风等多方面内容,工作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那些“行政命令式”、“家长式”、“包办式”、“运动式”等工作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需要,必须彻底转变,否则,就会出现“拉闸限电”、“文山会海”、“一言堂”、“一刀切”、“大呼隆”等陈旧落伍、简单粗放的做法。
  工作方法是工作方式的实践途径。方法正确、手段得当,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反之就会事倍功半。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就能迅速得到落实、真正见到成效。
  (十六)要处理好转变与持续的关系。
  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观念和做法,切实把领导方式转到发展为民、求实求效上来。
  转变不是简单的抛弃,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要遵循发展规律,在持续中转变,在转变中持续。“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三平”精神等优良传统,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都需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地持续下去,发扬光大。
  还要看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真正做到发展不松懈,转变不停步,加快转变、持续转变。
  (十七)要处理好个人修养与制度建设的关系。
  加强个人修养是领导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优良的个人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修行、磨炼、提升的过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要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实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友、慎权。
  加强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绝不是实行“人治”。要建立行之有效、周密严谨的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好“五重五不简单”,为领导方式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十八)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领导不是万能的,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和举措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否则,无论多么高明的领导者,一旦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他的智慧就会枯竭,工作必然失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以权谋私。要想依靠人民,首先为了人民。领导干部要经常想想群众在自己心里是什么位置,自己在群众心里是什么形象,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部门利益与集体利益等关系。
  中原经济区是为亿万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伟大事业,也需要无数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投身其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蕴藏其中的无穷智慧,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汇聚成推动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十九)跨越历史沧桑,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从来不缺乏砥砺奋进的伟大力量。
  岁月峥嵘,几多春秋。我们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精神所感动,被“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浩然长歌所震撼,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所激励。
  心手相牵,薪火相传。秉承民族精神的血脉,高扬时代精神的旗帜,亿万中原儿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谱写新的华章。
  (二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当我们推开“十二五”发展的大门,站在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跑线上,可曾感到肩上的压力、背负的希望?
  一场新的“大考”已经开始,我们付出所有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都为了追求那份永不放弃的光荣与梦想。
  春风浩荡,春意融融,春光无限。
  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中原崛起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