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沉降处理方案: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与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01:3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与制度

 

 

                     许锡良

 

 

最近常常听人讨论一个社会的状况,究竟是文化决定的还是制度决定的。比如“文化无优劣,制度有先进。”这样划分显然是把制度与文化分立开来的。

其实一种文化如果剥离了价值观与制度,那种文化就失去了灵魂,只是文化的外皮了。那些表现为饮食习惯、衣着方式与文学艺术方式的文化,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别,只有情趣上的不同。但是,一种文化的真正核心就是核心价值观,以及由核心价值观派生出来的制度。

 

美国之所以会选择那样的制度,这不是经济决定的,也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是由构建这个制度的人群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的。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追求自由,自由地生活就是他们的目的。但是,要追求自由的生活,就必须解决权力来源问题与权力制约问题,否则,那种自由的生活就只能够是镜花水月,画饼充饥。因此,他们选择了民主政体,同时设置了“三权分立”的权力模式与新闻自由的最后监督机制。这样不仅保护了公民的权利不受政府公权的侵犯,同时也保护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与利益的边界。自然,制度一旦形成,又会对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国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制度就是最好的教育力量。

 

那么,美国的那些人的价值观又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本来就是由一批酷爱自由的叛国者和政治犯组成。他们第一代移民,就是深刻体验了专制桎梏对人性的摧残后果。所以,才会如此热烈地追求自由自主的生活。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华盛顿为什么作为独立战争的总司令在战争结束之后,并没有来一个“打江山,坐江山”,而是自我解散,自我流放,回归自己的田园,过起隐居的田园生活来,而且一过就是好几年,直到美国要立国,群龙不能够无首,受到众人拥戴,才出来做了第一任与第二任总统,而且在国人声望仍然十分高涨的情况下,竟然坚决放弃第三任总统的竞选。自此以后,美国的总统除了罗斯福总统在二战的特殊背景下,破过这个规矩并且病死在任上外,美国再无人破例。华盛顿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他也是把自由地生活看成是自己最重要人生目标。这里的价值观念,由那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价值观,其实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大家背诵背诵诗句当然容易,但是,要真正体验到这种价值取向的意义其实是很容易的。

 

在欧美有非常深厚的源远流长的自由主义传统,并且有系统的理论著作,这与中国是大不相同的。中国人从传统根源上说,就是习惯于生存在框定的格式里,按照身份级别,形成严格的主奴依附关系来生存,而且用家庭关系,代替社会关系,用家代替国。常常是一人升天,仙及鸡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文化最早创造出株连制度,也是有根源的。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可能开创出现代的民主法治社会来。原因就在于这种文化价值观中是按照等级制来安排的。儒家的“仁爱”其实就是爱有等差,而不是基督教里的那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无差别的爱,就是神的光既照义人,也照不义的人的那种无疆大爱。因此,儒家仁爱,常常非常虚伪。在“仁爱”的漂亮外衣之下,常常只是将他人驯服为工具的策略而已。因此,中国传统中的爱常常很狭隘,没有普遍性。基督教让人相信世界上就是会有无缘无故的爱,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是,儒家文化中,却让人学会“以直报怨”,也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通俗地说就是那句曾经很流行的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矛盾与仇恨的解决办法就是冤家路窄、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尽头。读书只为做官,做官只为不被人欺负,同时还可欺负别人。这种价值观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化使中国人误入歧途二千多年。天生仲尼,使中国茫茫然如入长夜而不觉悟。

 

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成为普世的,成为世界主义的。不但没有能够普及过世界,而且至今在中国仍然是在强调“有中国特色”。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种文化价值观从根本上就普不了世。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追求,使得这种文化的内核本身就是充满了排他性的。追求官位,本身就是追求统治与奴役他人的资本。就是追求做人上人。这种价值观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都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必然会使一个社会陷入窝里斗。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国与国之间的争斗。都会表现出,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式的你死我活生活方式。中国这种官本位的价值观有如中国的游戏麻将一样,之所以走不向世界,不是因为经济不强,也不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而是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是难以令人接受的。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因为主张众生平等,而成为世界性的价值信仰,但是印度的经济从来都没有在世界上占据过显赫的地位。相反,中国历史上经济曾经发达过,甚至发达到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儒学,除了传入当年的附属小国,象越南、朝鲜、日本等周边小国外,几乎从来没有走进过欧美大陆。而盛行于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却早已经成为世界所普遍接受的价值信仰。这也不是偶然的。这是价值信仰体系本身所决定的。

 

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与地区是依靠儒家的价值体系构建出一个和谐富足、清廉高效的社会。有人喜欢说韩国、日本、台湾、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是儒家文明复兴的重要标志,并且说儒学完全可以开出现代民主政治文明。这样说其实是颠倒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作为亚洲国家,也就是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地区,他们正是因为接受了基督文明之后才得到今天的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与制度设置已经基本不同于中国儒家传统文明。这些地区虽然还保留了儒家的一些文化痕迹,但是,他们的核心内容早已经变了,变成了基督教文明。比如日本,孔子在那里当然也还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接受美国影响以来,其实其文化的内核早已经是基督文明的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制度设置。

 

香港与台湾表面看来,都还是中国人,其实这些地区的核心价值观与制度设置也全然不同于中国大陆。也就是说,他们文化中的灵魂其实早已经变化了。因为这些地区儒学只是作为学问之一种,而根本没有上到政治制度场面,也没有上到核心价值观层面。儒学的一些传统说法虽然也在流传,但是显然其言说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是说“信”,也不再是孔子的那个“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那个信,而是在民主法治背景下的“信”,不仅是个人的诚信品质要求,而且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而且这个诚信体系是构建在整个民主法治的基础上的。

一种文化在表层是无所谓优劣的,但是在核心价值体系与相应的制度层面却是有高低之分的。而优劣的标志就是这种文化之下的人的幸福指数如何,其标志可以用马斯洛的心理需要不同层次来划分,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超越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最低。比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安全需求其次,比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生活所需要的钱财安全等。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比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等。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通常情况下的最高需求,针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具体包括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等,在前面各低层次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而自我超越的需求,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体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通常不作为公民的普遍要求。但是,这种自我超越的需要的实现程度也是一种文化的优劣的重要表现。以上的这些有关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实就是普世价值观。判断一种文化优劣,也主要是看这些需求能够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得到满足。

如果从人的不同需求满足程度上看,当今世界人的需求满足最为出色的国家,几乎都是基督文明的国家,特别是基督新教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北欧各国;其次是天主教国家,比如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就社会经济发达程度与社会幸福指数而言,天主教要略逊于基督新教,那是因为,天主教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等级制度,比如天主教的教堂级别森严壁垒,对传统无条件的固守,这些仍然是对人性的束缚,对人的需求压制,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敌视。因而,远远没有基督新教那样对人性的充分解放,因此社会和谐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也远不如基督新教社会。但是无论哪种宗教,都远比中国的儒文化之下的社会要更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因为,如果从需求满足程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民以食为天”,其实只能够说明,中国人的需求满足的层次一直很低,甚至可以说是最低的。中国古人竟然会以阉割男人为乐,以给女人缠足为美,可见,其反人性反人类的一面是非常明显的。

 

甚至,目前的中国仍然只是在生理需求层次上与安全层次上作追求。即使是在所谓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知识人群中,也很难找到比较高的那种层次,不要说自我实现的层次,就是社交需求层次与尊重层次都非常难得一见。这也难怪美国兰德公司会对中国人有这样的判断:“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  
 中国人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满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他们的文化建立在声色犬马之中:麻将、赌博、色情、吃欲、贪欲、色欲无不渗透在他们生活和文化中。”

对于在这种文化条件下的所谓教育,也只能够是这样物质生理层次上的:“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一种文化的结果如此物欲横流,如此狭隘短见,要想走向世界是困难的。因为,一种文化价值观能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不是取决于其他的外在因素,而是取决于这种文化本身所蕴藏的价值观、信仰体系与制度架构。一种文化,始终只能够让他的人民挣扎在生理满足与不满足,人身安全不安全的层次上,那只能够说这种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人数千年来都是生活在温饱挣扎线上,从来没有得到过作更高远追求的条件,常常只是在人与人的简单比较之后,小富即安,或者“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始终走不出这个怪圈子。这也是文化价值观决定的。中国人即使再富,也不会考虑到回馈社会,而只是三妻六妾,传之后代,然后又富不过三代。因为,没有精神信仰的后代既忘记了祖先创业艰难,更忘记回馈社会,甚至都不知道社会这回事。

一种文化最生动具体的表现不是别的,而是这种文化蕴育出来的人的素质与幸福阳光的程度。因为活着的人,就是文化最生动的最具体的反映。一个充满国民劣根性,充满尔虞我诈,充满邪欲欺骗与潜规则流行的黑暗社会,他的文化就不可能优越到哪里去。相反,一种文化,不论其历史是否悠久,也不论文物古迹是否多多,只要那里能够清正廉洁高效,人民安居乐业,充满爱心,生活富足,那就是有优质文化的地方,相反,就是没有文化或者只有劣质文化的地方。因为人本身就是按照一种文化价值观在生活的。人生活得怎样,文化优劣程度也就怎样。用活着的人,演绎抽象的文化会比较生动形象,也比较有说服力。文化抛开了核心价值观与制度,来谈文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同样,文化抛开了人,也毫无意义。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27上一篇 << 实践民主与理论民主      下一篇 >> 温家宝: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