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农用地招租:标题的类型及拟制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22:34

 

孔烽

  

  标题又称作题名。它是一份文稿的“名字”,它使读者、编者、引用者可以直呼其名,以便于对不同的文稿进行指认和辨别;标题是该文稿的“灵魂”,它可以统揽全局,对全文发挥统帅和支撑作用,还可以突出和深化文稿的主题思想;标题又是文稿的“眼睛”,它可以向读者“暗送秋波”,诱发读者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产生“非看个究竟不可”的冲动,增强文稿与读者间的亲和力;标题还是一种“显示器”,它可以准确、鲜明、公开地显示出作者、编者的文字功夫和思想水平。另外,标题还是文稿组合栏目和归类储存的重要依据,只有把标题拟制得极其准确和鲜明,才能够恰当而便捷地编制目录和索引。正因为标题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文稿标题的拟制就成了作者、编辑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打开报纸,翻阅杂志,尽管标题形形色色各式各样,但其中总有一些内在规律可以遵循,可以把不同的标题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熟悉和掌握文稿标题的类型及其特点,可为作者灵活多样地拟制标题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据我初步分析认为,标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按文稿性质分

  按文稿性质大致可分为文学艺术、学术理论、新闻报道、政法公文和生活百科等五大类标题。
  1.文学艺术类标题。它使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影视、舞蹈、绘画、音乐等。这类标题的特点是简洁而含蓄,形象而优雅,多用象征性、借喻性的语言。如:“家”、“子夜”、“孔雀东南飞”、“东风第一枝”、“两棵树”等,短文或漫画甚至可以用“无题”或普通成语作标题。这样的标题是绝对不能用于学术理论或其他类文稿的。
  2.学术理论类标题。它使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范围内的理论性、技术性的作品。这类标题的特点是明确而严密,抽象而中肯,多用写实性、结论性的语言。如“生产型企业竞争力分析”、“20世纪军事理论发展的回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有时也可用探讨性、协商性语言,如“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途径在哪里”、“是扬长避短还是扬短弃长——对二战德军潜艇与飞机对抗的分析”等。
  3.新闻报道类标题。它使用于各种时间性很强的信息报道。这类标题的特点是常以新闻报道要素(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过程和结局)中的关键因素作标题。如“胡锦涛在天津检查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活动在京举行”等。这类标题的另一特点是,凡重大新闻多是主副标题并用,一般新闻多使用单句式标题。
  4.政法公文类标题。它使用于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所拟制的具有法律、法规性质或其他约束性、告知性的各类文书。这类标题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简洁而明确,多用辖限性、针对性极强的语言。如“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单位)2002年工作总结”、“关于××××的调查报告”等。这类文稿常把行文单位和文种名称纳入标题,也有的甚至只把文种名称或文种性质作为标题,如“通知”、“收养协议书”等。
  5.生活百科类标题。它使用于有关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科普性或趣味性文章。这类标题的特点是通俗而具体,浅显而生动,多用贴近生活的口头语言和广告语言。如“笑一笑,十年少”、“愿你做一位好家长”、“炎热季节怎样使你的居室更凉爽”等。有的标题与栏目名称合二为一,如“一笔画”、“猜一猜”、“脑筋急转弯”、“生活小常识”等。

二、按标题内容表现方法分

  1.写真式标题。标题直来直去,实打实地概括文稿内容或点明主题思想。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个女强人的传奇人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2.结论式标题。标题中常用“是”、“要”、“应(应该)”、“必须”、“一定要(能、会)”、“绝不……”等词,形成坚定明确的不容置疑的甚至是指令性的结论。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村经济必须向多种经营发展”、“主权问题绝不容许谈判”等。
  3.引发式标题。这类标题是以文稿写作的起因做标题,其写法多是“从×××谈起(或说开去)”、“×××有感”、“从×××看×××”、“×××的启示(或启迪)”等。
  4.借喻式标题。借用成语、典故、诗词名句、谚语等做标题,暗喻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如:“愚公移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脸丑不能怪镜子”、“此时无声胜有声”等。
  5.疑问式标题。这类标题中常含有疑问词“怎样”、“什么”、“如何”等,其末层可加问号(?)装饰标题。如:“时代最强音是怎样奏响的”、“考克斯们想干什么”、“卫星为何只在凌晨发射”等。
  6.摘句式标题。从文稿中摘出关键性的一句,或摘录主人公、旁观者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做标题。如:“东方红”(歌曲)、“我要读书”、“他可是一位好人哪”等。
  7.踪迹式标题。用什么人做了件什么事或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做标题,从标题上就知道了一种行为或一个事件。如:“×××在××地考察×××”、“×××就××问题发表重要讲话”等。
  8.名称式标题。用人名、地名、物体名称或事件名称做标题。如:“高玉宝”、“关汉卿”、“沙家浜”、“精确制导导弹”、“九·一三事件”等。
  9.运算式标题。这是很别致的一类标题,它是借用数学中运算程序和运算符号做文稿的标题,多在生活百科或科普类文章中使用。如:“无病≠健康”、“1+1>2”、“高技术装备+先进作战理论=知识战争”等。
  10.集成式标题。它是把文稿中的2~3个小标题或文稿中的2~3个主要论点、情节分别高度概括后,集合起来做全文的标题。如:“商品·市场·消费”、“战场·情场·刑场”、“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等。这类标题必须高度精练,只能集合2~3个小标题,小标题一般只能取2~3个字。否则,就会显得臃肿冗长不精练。
  11.泛论式标题。这类标题比较空洞,单从标题上看,既好像无所指又可无所不指。如:“无题”、“忽然想到”、“灯下漫笔”等。
  不管是初学写作的新手,还是著作等身的老写家,每当一份文稿完成之后,都会像对待自己初生的孩子那样挖空心思地要给文稿起个好“名字”——好标题。根据我在编辑工作中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要拟制好文稿的标题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文稿的标题必须恰当妥贴,准确无误。把握准确性原则,一是要注意文题相贴,能够统帅全文,准确地反映文稿内容,要避免标题与文稿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如有篇来稿标题为“素质教育与考试方法改革刍议”,文章中并没有写素质教育是怎么回事,怎样搞素质教育,怎样与考试相联系等问题,只是写了当前的考试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影响了素质教育,考试方法应当进行改革。后来我把标题改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方法”,文题就比较相符了。有的标题只触其一点而不顾全大局,以致产生片面性的错误。如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初期曾一度发生后勤供应困难,有家晚报在报道此事时,竟用了“战线过长美军弹尽粮绝”做标题,好像美军马上就要完蛋了,其实,仅仅是一时困难而已。现在有些标题哗众取宠像虚假广告,待读者看罢正文,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大有上当受骗之感,这是典型的文题不符。二是要注意准确体现主题思想。如毛泽东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题形象而深刻地提示了在革命低潮中,革命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主客观条件具备,仍可成为燎原大火的真理,批驳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悲观论调。该文章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如换成其他标题,如“给林彪的一封信”,则决不会像现在的标题如此鲜明而深刻地提示出主题思想。三是标题要明确而不产生歧义。如某时报有篇以“在新中国公民屡遭抢劫”做标题的报道,如果只看标题,很容易使人产生“在新中国”治安差的错觉,实际上该文是指“在新西兰”。若把标题稍作变动,改为“中国公民在新屡遭抢劫”,岂不更明确更准确。还有一篇文章是“美女记者一天的奇遇”,是“美国女记者”还是“美丽女记者”?是前者,就该加一“国”字;是后者,就该去掉“美”字,何必在标题上让读者一头雾水!四是在标题中绝对不能出现文字和语法错误。标题十分引人注目,出现错误就会遭人讥笑。如有的报纸在标题上就曾多次出错,最明显的一次,标题是“让战士敞开心肺”,本应为“扉”,岂可用“肺”,那不是“大开膛”了么?另一次标题是“大学生军官在科技练兵中推波助澜”,“推波助澜”多用作贬义词,如同兴风作浪,如把“推波助澜”改为“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或“有了用武之地”就比较准确了。前不久,某报登了一篇感人至深的通讯,故事曲折,意义精邃,写得非常精彩,其标题为“捉贼捉出惊世情仇”。初看标题,以为又是一桩由捉贼而引发或发现的情杀案,其实通篇是以“爱”为核心,其中也有“仇”的一闪念,那是出于一时误会,最终的结局是“捉贼者”和“被捉者”喜结良缘,皆大欢喜,何“仇”之有?依笔者之见,如将标题中的“情仇”改为“情缘”就非常妥贴了。类似错误,我在浏览报刊时,几乎每天都可搜寻出一二例,这些错误的出现,可能是作者的问题,也可能是编辑的问题。不管怎样,这样的错误很容易使读者对作者、编辑的写作能力和文字水平产生疑问,也使报刊的声誉和权威性受到损害。
  二、简明性原则
  把握简明性原则,就要尽量使标题达到“少一字不尽意,多一字则冗繁”的程度。通常情况下,标题的字数最好能控制在10个字左右;特殊情况下,除副标题外,主标题尽量不要超过25个字。字数过多,就显得繁赘费解,难以给人深刻印象。在标题拟定中,应尽量把可有可无的字删去,像“浅谈”、“试论”、“刍议”、“初探”、“思考”之类的附加词,及其他客套话,含义相同的重叠用词等,能不用的尽量不用。我在编辑工作中曾遇到一篇稿件标题为“从临汾战役中对战士作战士气的激励得到的启示”,正文写得不错,但标题太长(21个字),且拗口不顺,犯了“不简明”的毛病。问题就出在作者惟恐说得不清楚、不全面,用了不少意义相同的词。后来,我把标题改为“临汾战役激励士气的启示”(11个字),含义未变,文字减少一半,这样就显得简明而突出了。当然,标题的长短还要根据文稿内容的需要来决定,有的标题虽然较长,但内容丰富,意义深刻,读起来又很上口,也是可取的。如毛泽东在1949年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政论文章“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共21个字)就非常生动、深刻,给读者以强烈的吸引力,称得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标题。
  三、新颖性原则
  文稿标题在准确、简明的基础上,应当力求做到文字优美,新颖别致,清新醒目,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文稿与读者之间的亲和性。如果标题平淡俗套,枯燥无味,读者看了标题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哪里还有兴趣再去看正文。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要经常关注和揣摩报刊上的标题,从正反两方面,接受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自己拟制标题的能力。我在不同报刊上曾看到几个非常鲜活的标题,给人印象很深。如某报报道我国第20届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评出三部最佳影片,所用标题为:金鸡产下“三黄蛋”,三部影片并列最佳。某期刊报道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受我国第一养牛大县(安徽蒙城县)之聘,挂职担任该县副县长,分工专管发展牛经济、开发牛文化之事宜,所用标题真令人叫绝,主标题是“牛哥当上了牛都的‘牛知县’”,副标题是:著名相声演员牛群挂职主管一群牛。还有某期刊宣传一家报纸办得有特色,所用标题是“郑州《中原铁道报》路局职工离不了”,我想,如果把后半句换成“受欢迎”、“办得好”之类的话,就有些俗套一般化了。把握新颖性原则,还应当注意不能为了追求离奇和新鲜,而背离了准确性和简明性原则,使人对标题看不懂或产生歧义。如某报刊登“泰森挑战刘易斯”的拳击消息时,所用标题为“泰森要灭刘易斯”,这样就把决心要击败对方变成要消灭、干掉对方了。在标题中,也不能为了显示独出心裁,而使用粗野怪僻不文明的语言。如某报报道监利县棉花总公司负责人带头抗法时,竟然用了该负责人的话“喊人来,打死他们”做主标题;还有某报报道南京市某行政部门的官员在宁波一饭店的不端行为时,竟用“领导要玩小姐关你们屁事”这样的污言秽语做标题。这样的标题,不仅语言粗野,意表下作,毫无新颖可言,更严重的是作者、编辑完全站错了立场,无意中充当了恶行者的传声筒。
  四、倾向性原则
  作者在拟制标题时,往往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倾向、褒贬倾向和读者倾向。
  政治倾向要求作者必须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这种要求在带有阶级性、政治性色彩的文稿中就会突显出来,其他文稿的标题有时也会有所体现。如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欧盟最高司令克拉克在法国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原题为“塞尔维亚:我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参考消息》在刊登此文时,所用主标题为“侵略者的自供状”,编辑的旗帜是何等的鲜明。又如,同一时期,英国《独立报》发表过一篇题为“北约存在的意义何在”的文章,其标题基本是中性的,看不出明显的倾向性。《参考消息》在转载时,针对该文的主题思想,将标题改为“对北约的荒唐行为还要忍受多久”,其反对北约侵略行径的政治倾向便跃然纸上了。
  褒贬倾向,主要是指在一些非政治性的文稿中,标题要体现出作者、编者提倡、肯定、赞扬什么,或者是反对、否定、谴责什么。如:“传统战法仍有用武之地”、“管理并不等于管制”等标题就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又如新华社在播发某些国际人物逝世的消息时,对一些反面人物曾用过“×××死了”做标题,而这样的标题是绝对不会用于正面人物的。这就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褒贬倾向在起作用。
  读者倾向,就是作者心中要有读者,标题要适应读者的心理特点。20世纪50年代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举行电影招待会,招待参加会议采访的各国记者,放映的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该片未经译制,周恩来关照要派英语翻译临场口译,并指示将片名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预告各国记者,结果招待会大获成功。可想而知,如不改片名,使西方记者不谙其情,就很难吊起他们前去欣赏的胃口,就不可能形成如此火爆的场面。可见名称(标题)倾向观众(读者)之重要。因此,作者在向不同读者对象的报刊投稿时,拟定的标题必须适应读者的需要和心理特点。少儿读物上的标题绝不会适用于老年读物,科普文章的标题也不能套用专业性极强的词句做标题,皆因读者对象不同使然。
  五、辖限性原则
  有些文章,特别是带有新闻、行踪性质的文章,其标题常常要用时间、地点、人员、单位及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等加以定位,以明确文章内容所辖限的范围、范畴、空间或其他界限。如某学报发表的题为“台湾近五十年散文创作综论”的文艺评论文章,其标题就是由地域、时间、评论对象、评论方式四个辖限词组组成的,非常具体而明确。假如将该标题中任何一个辖限性的词组抽去,都将会使标题变得难以名状而十分模糊。又如2002年年末媒体上报道的“新华社评出2002年国内十大新闻”、“美联社评出2002年国际十大新闻”,尽管在正文中一次也没有再出现和涉及“新华社”、“美联社”、“2002年”、“国内”、“国际”等字样,但如果在标题中删去这些辖限性词组,就都变成了“评出十大新闻”,必然会使人莫名其妙。有的作者、编辑有时忽略了辖限性原则,使标题失去准确性也是时有所见的。如美国报刊有篇文章,原标题为“海军致力于改进雷达武器”,当我国某报纸转载时,一字不变地用了原来的标题。使读者初看标题,还以为是我国海军呢。如果在原标题前加上“美国”二字界定,就成为完美而明确的标题了。
  六、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也可称作独特性原则,就是在拟定标题时,切忌人俗随流,雷同相似,应力求每个标题都能标新立异,显示个性。此点虽然和上述“新颖性原则”有相同相通之处,但仍有从“差异性”角度加以注意的必要。一是要注意尽量少用或不用别人常用的标题。我接到一篇题为“约会”的稿件,此标题常被人使用,显得没有生气,很一般,刊用时我把标题改为“乖姑娘”,读者看了感到很有个性,看了标题就很想知道乖姑娘“乖”在哪里。二是要把握文稿性质,突显内在特点。如前所述文学艺术作品,其标题一般是简洁而含蓄,形象而优雅;学术理论文章,其标题应当明确而严密,抽象而中肯;新闻报道稿件,通常从文稿中时间、地点、单位、人员、事件过程和结局等内容中选择部分关键要素作标题;政法公文类的文稿,其标题必须做到庄重严肃,明确具体,针对性和辖限性极强……凡此种种,都是作者在体现标题差异性时应当认真把握的。三是要注意收受文稿的报刊专业和读者对象的差异性。读者对象不同,文稿标题必有差异,在前面“倾向读者”中已经提到,不再重述。作者写作的文稿如果要投往报刊发表,在拟制标题时,就要考虑到报刊专业的性质,一方面,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术语和习惯用语,在标题上不能说“外行”话;另一方面,在选择标题时应尽量贴近或表现出本刊物的专业性质。如在某刊物上有篇文章,说的是志愿军某部在夜间越野穿插,实施奔袭作战,但天亮时仍未能到达预定目的地。于是部队首长决定,去掉伪装,改由大路行进,使敌人误以为是“自己”的部队。此计果然奏效,把守敌打得人仰马翻,取得全胜。原标题是“大胆决策,取得全胜”。这篇文章后来在我所在的工程兵刊物转载时,先是想把标题改为“一次大胆的行为”,但总感到与工程兵贴得不紧,几经推敲,最后用了“一次不要伪装的伪装”做标题,使不少读者叫好。因为“伪装”正是工程兵的专业之一,这一标题不仅准确地做到了文题一致,而且鲜明地体现了工程兵刊物的专业性质。
  另外,对编辑来说,注意标题的差异性尤为重要。在同一栏目、同一版面、同一期刊上的标题要避免出现“面孔相似”的“孪生兄弟”。有些文章的标题,单独来看是不错的,但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或标题上了目录之后,就感到不理想了。我在审修一组回顾性文稿时,在同一栏目内接连有四篇文章都以“……的形成与发展”为模式做标题,这就必须变换用词,以体现差异性。我还看到有的期刊,在同一期的目录上不足20篇文章,却用了七八个“浅谈”、“浅议”、“浅论”或“……的思考”冠在标题上,很容易使人产生俗不可耐的感觉,聪明的作者和编辑应改变这种状态,注意标题的个性化。
  标题,大有学问,每个精益求精的作者和责任心强的编辑,都会在文稿标题上下一番功夫,使之非常准确、非常精辟、非常鲜活而富有吸引力,这对增添稿件文采、增强阅读效应都是绝对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