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放假山好吗:林之光:香格里拉奇景之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1:04

作者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香格里拉最早源自英国作家的《消失的地平线》。此书虽是小说,但却是根据美国植物学家发表在192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系列中国西南地区游记写的。小说中香格里拉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雪山、峡谷;蓝天、白云;绿树、草地——还有纯朴的民风,十分令人向往。改革开放后香格里拉成了炙手可热的美景旅游品牌。2001年云南中甸县正式改名香格里拉县,2002年四川稻城县亚丁乡改名香格里拉乡。

香格里拉小说虽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中描写的香格里拉美景却是存在的。本文主要讨论,为何在我国滇、川、藏交界地区能形成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因为作者1981年春秋两季曾应当时中科院综考会横断山区科考队之邀考察过其中许多地区,有所思考。

地形使香格里拉冬季温暖

香格里拉所以全年几乎都有绿树草地,是因为冬暖。

当然,应当说明,这里冬暖是指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而言的,并非说香格里拉冬季暖和得象热带。因为香格里拉地区峡谷底部海拔一般都在两千米左右以上。这个高度如果放在同纬度东部地区,冬季早已冰天雪地,哪能还有绿树草地。下面举北纬30º的例子,四川巴塘虽海拔2589米,但1月平均气温仍有3.7℃,由于冬季罕有严寒,这里还能生长亚热带的柑橘;而同纬度上东部安徽黄山(光明顶),虽然海拔只有1836米,但1月平均温度低到只有零下3.1℃,冬季中经常是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年平均降雪30天,地面积雪46天)。甚至海拔只有150米的山麓柑橘也常有冻害。

香格里拉冬暖,主要是因为它东侧的川西高原、云南高原东缘的山脉高度都在3000米左右,它和高空中强烈的西风气流一起,共同把北方南下转向而成的东北风冷空气阻止在山脉东坡。作者曾多次在云南冬季中看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每当东部地区北风呼啸、冷空气强烈降温的时候,云南地区仍然常常是风和日丽、温暖异常。

高海拔保证了雪山景观

高山积雪是香格里拉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出现积雪,冬季平均气温至少要在0℃以下。在云南地区冬季,大约每上升一千米,平均气温就可降低6℃左右。但实际上,因为云南冬春季是干季,不仅降雪少,空气又干燥,即使有雪也易蒸发消失。因此这里冬季大约至少要4000米以上(夏季则更高得多)高山才能出现积雪景观。而且,从2千米的谷底到4千米以上的山顶的自然景观垂直变化必须发生在峡谷里,即视线所及的地方。否则也构不成蓝天、雪山、绿地的香格里拉美景。

此外,纬度也很重要。热带地区过热,滇南4千米高度不可能有雪山;而北方冬季又过冷,低海拔地面都常有冰雪。

高山深谷,低纬高原,地高仍冬暖,冬暖且有蓝天,——这些地形、海拔和纬度等条件的兼具,我国只有西南地区,横断山区。

夏季风雨季使香格里拉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大绿洲

2004年2月27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召开了一个小型多学科科学家座谈会,为报道香格里拉做准备。我谈到了香格里拉范围问题。会后还给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先生发去了电子邮件。

邮件中具体提出了大、小香格里拉的可能范围。大香格里拉是指,由于在该区域内气象条件相似,因而只要具有高山峡谷地理条件就能出现香格里拉景观的范围。我认为,这个区域的东界,也就是川西高原、云南高原的东界,大致在东经102º(北部)-103º(南部),实际上就是气象学中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北方南下的东北风冷空气和西南亚来的西风暖空气之间的锋面)所在位置。此线以东,冬季中常为冷空气所盘踞:四川盆地“蜀犬吠日”,贵州高原“天无三日晴”,都没有香格里拉的蓝天;此线以西地区,一般不复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冬春季才十分晴暖。这个区域的西界,大体到印度为止,因为香格里拉所在的纬度,正是世界上(北)回归沙漠带的北部。印度以西,正是因此成为黄色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印度及以东地区则正因为有了印度洋夏季风雨季,才形成了包括香格里拉在内的“回归沙漠带上的大绿洲”。因此在大香格里拉区域中,只要有足够高的高山峡谷,就都可能出现香格里拉景观。

作者指的小香格里拉大体就是《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美景的地区。约位于北纬32º-31º和26º-27º之间的横断山区。因为31º-32º以北的横断山区,海拔更高,冬季已经相当寒冷,夏季也不暖和;而26º-27º以南,山脉渐低,已难有雪山出现。

香格里拉还有特殊气候

实际上,孕育香格里拉气候和美景的横断山区,同时也孕育了其他一些其他特殊气候。这里只说在香格里拉县城,中甸盆地发生的“沙漠”气候。

这里的沙漠是打引号的,指的是中甸盆地的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昼夜变化,竟然可以比真正的沙漠(下面以新疆吐鲁番为例)还大。这是一种普遍发生在我国低纬高原、绿色盆地、晴朗干季中的极特殊气候,是作者1981年在当地科学考察时发现的。

例如吐鲁番以秋季9月气温昼夜变化最大。午后最高气温和清晨最低气温的差值平均高达16.5℃,号称“早穿皮袄午穿纱”。可是香格里拉县城12月份平均昼夜温差高达20.3℃!其中1965年1月18日,清晨最低气温零下16.5℃,可是午后最高气温却猛升到了零上11.7℃。高原盆地昼夜温差特大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海拔高,中甸(3277米)大气被子的重量(气压)大约只有海平面上的2/3。而所减少的1/3恰恰正是保暖地面、减少昼夜温差作用最大的,即含有丰富水气和稠密云层的大气最底层;二是盆地地形,它使盆地中白天的强烈阳光热量不易散发以降低最高气温,而夜间又有高坡上流下的更冷气流降低最低气温。

有趣的是,中甸盆地晴朗干季中空气相对湿度的昼夜变化比吐鲁番还要大得多多。还以1965年1月18日为例,该日午后14时相对湿度低到只有17%,而清晨08时又高达86%(所以太阳出来后常见大地冒袅袅热气——蒸发雾)。其原因是,这里白天高温使地面蒸发出大量水气,因而当夜间剧烈降温时,空气相对湿度便可升到极高(中甸以南的世界人文遗产丽江,盆地海拔2394米,冬季空气湿度日变化甚至比中甸还大)。可是,沙漠中因为地面白天几乎无水蒸发,因而夜间低温时相对湿度便也就升不高了。

当然,香格里拉美景,是当地地形、气候和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凡物既有形成,就有消亡。以气候为例,如果全球持续变暖,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真的再上升4-5℃,香格里拉的雪山可能也就所剩无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