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第三十一集 无位真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2:57:38

第三十一集 无位真人

 

  和尚说:若从这里会得,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

  上文如何解呢?云门问的到底是什么?

  云门和尚问那僧,你修的是哪门功?那僧以为是问他念的是那本经。

  大颠和尚的解是,一心不乱,气入中脉,不断地把中脉打通,要无数次的气冲中脉,这就是云门所问的功。即一卷经,即摩尼功法。

  和尚曰:这一卷经,人人本有(即摩尼珠及中脉),亘古亘今,只为众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何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此一卷经流浪多劫(即,一是被玄龙抛到九霄云外,二是,每个人的生命本质即摩尼珠,已多劫转世,能量很弱了,人已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迷背此经。

  和尚又说:忽然有人,一言下顿悟!方信道:此经不从外得,自知从己流出。声声不绝,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怎解?声声不绝是指打坐念佛,以一念代万念。如果显意识被控制住了,它就出来了。如果显意识控制不住,它(摩尼珠)就出不来。另外,堵塞的中脉,还要清理通开才行。

  以上解注的就是心经,即一卷经的题目:“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下面是正文,第一句:观自在菩萨。

  和尚曰:若信于此,但去静坐,坐令极静,举心动念。此时,有一无位真人,常在赤肉团上,出出入入。

  解:在你入定时,静极生动,摩尼珠就出现了。无位真人即摩尼珠,你还没修上去,故上面尚无你的位,曰为:无位真人。

  和尚曰:这里亲见此菩萨,悠游自在。你若觅,则知君不可见(你一动念,识神一起作用,它就没了)。于不见中亲见(你若不动念,你就能见到它)。若从这里见得观音菩萨,应物并随形,何曾欠少。

  几百年来,众大家注解这五个字时,认为唐三藏为什么把观世音译成观自在,认为是翻译的问题。这都是从字面上去推解。而不是从功态上解经。

  唐三藏是高功大僧,具足5.5级能量,他译的经是功态中译经。“观自在”三字是双关语,显意是指观世音,密意是指:在入定时,要“观”,有一自在菩萨即摩尼珠,出出入入。

  摩尼珠是什么,是天目前出现的极亮的光团,在它具足能量时,脑中一片光亮,此时,你的天眼会看见彩色图象。

  故和尚说:若从这里见得观音菩萨…即图象显出观音来。

  和尚曰:会么?眼里闻声方始知。

  解:和尚说,光看见还是不行,天耳也开了,那时你才真明白。

  正文“行”。

  和尚注曰:行者,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为初。但看这一步从何而起,若知起处,便知生死之根源。

  古人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解:这是观音法门的密修功法。水穷处即海轮,海底穴。坐看,即天目穴,月轮。云起时,即能量从海轮沿中脉上升,至天目成云。其意是,修行的起步处是海轮和月轮。

  月轮为生之根源,灵从天目入胎,海轮为身体生之根源, 也是死之根源。

  和尚曰:岂不见,石霜问石头:举念不停时如何?头:咄!云是谁举念?石霜于此大悟。

  解:石霜,石头为古代二高僧,云即由海轮沿中脉上升的能量,至天目即月轮形成的光云。

  古云:何不自闻闻,方信道,从佛口生,从佛口出。

  宝公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如今,谁动口。

  经云:叫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目太分明,若能如是,唤作反本还源。如何是源?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

  上述是说,修行的功法一方面是气入中脉出摩尼珠。一方面是以“心”念佛,这有两个作用,一是以一念代万念,二是接通摩尼珠与宙心的相应关系。

  水流出去了,即生命光子流飘落至三界投胎,其根源,元在海,即宙心——光的海洋。月指摩尼珠,即生命光音色能量体,虽是从宙心坠落下来了(投胎),但它仍是与天——宙心息息相通的,即月落不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