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支架墙:东清铁路徽章诉说一段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31:24

 

东清铁路徽章诉说一段历史  








    东清铁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东清铁路从1898年8月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北部干线(满洲里到绥芬河)和南满支线(宽城子至旅顺)及其他支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干支线相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  
    兴安岭隧道是东清铁路的咽喉工程(图1为兴安岭隧道),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境内,全长3077.2米,是由一位俄国女工程师设计的。这条隧道始凿于1901年,1903年凿通后,东清铁路全线通车。沙皇尼古拉二世参加了东清铁路总公司在圣彼得堡举行的通车庆典。
    东清铁路总公司制作兴安岭隧道贯通暨东清铁路全线通车纪念章,赠发给兴安岭隧道工程技术人员、东清铁路财团股东以及参加庆典的沙俄贵族。该纪念章(图2)为铜质,主图为兴安岭隧道正面图,一列火车冒着浓烟正从隧道中隆隆驶出。隧道正上方刻有隧道名称“兴安岭”;左上方镌有清朝“五爪团龙”徽志,右上方镌有沙俄“双头鹰”徽志,代表中俄两国;隧道口两侧门柱上标明该工程始建和竣工时间“1901—1903”;上方绘有隧道剖面图、隧道开凿示意图,并标注隧道建筑数据;外圈铸俄文“沙皇尼古拉二世殿下·远东地区满洲境内铁路全线通车纪念”铭文。纪念章设计详尽而又周到,内容十分丰富。  
    在大兴安岭,至今仍树立着一座造型独特的“无字碑”,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关开凿兴安岭隧道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年,修筑东清铁路西线必须穿越层峦叠嶂的大兴安岭山脉。一群俄国专家经过多次勘测,数易方案,仍然一筹莫展、难以定夺。就在望山兴叹时,一位女工程师提出开凿长隧道的设想,自告奋勇承担了整个设计和指挥施工的重任。凿山筑隧工程采用从兴安岭的两侧同时相向施工,最后连接贯通的方案。在即将贯通时,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令人振奋的时刻,尤其是那位女工程师,此时更是忐忑不安———如果两侧施工偏离方向,隧道在地下形成不一条直线,责任之大、损失之重是难以估量的。她被恐惧的情绪紧紧缠绕着,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历史的罪人,遭到同行的鄙弃,心结怎么也打不开,当夜便自寻短见,长眠于异国他乡。可就在她自尽后的第二天,隧道贯通了,而且分毫不差,全体员工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可惜设计者却只能含笑九泉了。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设计师,人们在隧道贯通处的山顶建起一座石碑,碑上既没有留名,也未做任何标记。这枚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纪念章,就集中体现了这位设计师的成果,或许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对修筑东清铁路有着卓越贡献的工程师。
    民国时期有关中东铁路的徽章还有:火车司机臂章(图3),铜质镏金,图案为五爪龙和民国飞翼轮路徽共同构成的中东铁路标志,铸有中东铁路俄文字母缩写。中东铁路员工牌证(图4),铜质,中间刻绘中东铁路标志和俄文字母缩写。
    1922年8月29日,中东铁路公司决定举办“兴工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出版《中东铁路二十五年简明》。1923年6月11日,该公司在哈尔滨召开董事大会,纪念“中东铁路诞生二十五周年”,并制作中东铁路二十五周年牌饰,分为铁牌和铜牌(图5为铜牌),规格同为长17.8厘米、宽11.5厘米。铁牌俄文译为“中东铁路、发展运输”;铜牌俄文译为“中东铁路、安全生产”。铁牌和铜牌都注明了纪念时间“1898—1923”年,并在背面铸有相同的铭文“哈尔滨”。  
    这些徽章,为研究东清铁路提供了物证,诉说了一段不应该被后人忘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