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属于什么级别:摩罗:孔庆东为什么反对“民国范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02:48

[转载] 摩罗:孔庆东为什么反对“民国范儿”? [复制链接]

优雅, 摄像机, 北大教授, 环球财经, 社会名流.pcb{margin-right:0}
孔庆东为什么反对“民国范儿”?

■ 《环球财经》编委 摩罗

近几年孔庆东似乎老跟文化界流行的观点和趣味过不去。不少人越来越羡慕民国时代,羡慕胡适蔡元培虽处乱世依然体面优雅如神仙,可着劲儿模仿着“民国范儿”,这些“果粉”的言论得到许多人的喝彩。孔庆东那一大一小的两眼却一齐瞪圆来,面对五个摄像机嗷嗷嗒嗒开骂,“一共饿死了几亿人的中华民国,今天的汉奸们台独们居然歌颂如父母如天堂。”甚至把一位美化民国、支持台独的女性老果粉骂作“最不要脸的政治娼妓”——“果粉”们触动了孔庆东哪根神经?

所谓“民国范儿”,原本是人家羡慕一下北大的牛人,身在北大的孔庆东原可借此沾光的。想当年上海工人月薪2块大洋,湖南地主家长工每月挣1块大洋的时候,蔡元培月薪600大洋,是工人的300倍,农民的600倍。胡适25岁就担任北大教授,月薪280大洋,是工人的140倍,农民的280倍。他们当然很体面、很优雅,“果粉”们一点也没夸张。

孔庆东既是教授,也是社会名流,是精英圈中的红人,颇有点胡适范儿。“果粉”们鼓吹“民国范儿”,明摆着也捎上老孔了,因为都在精英圈中混啊。这是人家摇旗呐喊干革命,你翘起二郎腿单等着摘桃子的美差。假如时代真的倒退90年,孔庆东也像胡适那样拿上工人140倍的工资,那不就捡了大便宜吗?前些年产业工人工资较低,以2000元计,孔庆东应该拿到月薪28万元。这几年听说工人工资有增,就算3000元吧,乘以140倍,孔庆东每月应该得到42万元薪酬。这前景还不令人憧憬吗?假如他顺着果粉的意思往上爬,侥幸迎来这一天,他就不止是胡适蔡元培啊,他简直是马云啊,王石啊,比尔盖茨啊,洛克菲勒啊之类了。

今天的北大教授,月薪撑死了也就万把块人民币,相当于工人工资的3~4倍吧,比起民国教授来实在寒碜得很啊。要想活得滋润些,就得像孔庆东那样满江湖走穴,到处耍嘴皮子,把人家文学青年买糖葫芦的钱忽悠到他的衣兜里来。这份辛苦,老孔还没尝够吗?为什么就不开窍啊?

这事儿让我纳闷儿好几年,直到最近才恍然大悟。话说孔庆东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名唤《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这回不但要忽悠文学青年,还盯上了更广泛的“文化”青年。

跟近年来大多数畅销书一样,该书也使尽了浑身解数吸引眼球。什么“乱指江山”、“围炉解馋”、“锅底论剑”、“艺苑放驴”,专挑新鲜刺激字眼说。不少篇章沿用了当年《47楼207》的老招,有话不直说,偏偏要指着桑树骂着槐,想着葫芦说着瓢。《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讨论的问题特严肃特学术,可是语言风格颇像单口相声,忽悠性很强。逗乐之中见出他的趣味,不像精英文化,倒是跟下里巴人底层文化有内在的亲缘感。《毛蒋神州围棋大战》,借围棋招数传播历史知识,顺便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场语言的盛宴可真是出神入化,无论是文学青年还是文化青年,甘愿上当掏腰包的估计不在少数。文章的思想倾向,也颇有些“故意跟果粉叫劲”的意思。
《想念父亲》这篇让我感触很深。孔庆东的老爹,鲁南人氏,早年参加八路,被日本鬼子耗掉了八年青春。后来跟着陈毅的部队,参加“毛蒋神州围棋大战”,最后转业到哈尔滨的一家工厂。几十年革命工作干下来,由厂长干成车间主任,又由车间主任干成打更小卒。一辈子官没当上去,并没有感到什么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类,而是带着工人老大哥的豪情,凭着48元的月薪,天天滋润在一杯老酒里。孔老爹为什么活得这么瓷实这么自在?

孔庆东有一段解释:
贫下中农成分为主的工人阶级,实际上构成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中产阶级”,他们政治上受尊重,生活上很安逸,大锅饭,铁饭碗,衣食住行无忧,生老病死有靠。一个基层的工人,能够跟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几十年沉浸在这种生活里,强大的国家,平等的社会,稳定的收入,纯朴的人情,你就不能不承认,那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平民百姓的幸福时代。

“平民百姓的幸福时代”,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概念。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强权的控制之中,整个国家都是为他们生产财富的机器。的确也有一些国人过上了体面、优雅的生活,但那只是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代理人的买办群体,他们成了大金融家、大商人、大军阀、大官僚。还有极少数文化精英,因为顺应了那种体制的需要,也以大文人的身份有幸体面了一把。民国时期除战争因素外,每年非正常死亡的老百姓多达500万,国人平均寿命才35岁,短命的当然主要是穷人。当年少数买办和精英的神仙日子,跟每年500万贫病交加的非正常死亡,原是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那是一个国家的羞耻,何天堂之有?到了1955年,国人平均寿命达到40.8岁,到孔老爹逝世那阵,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71岁,是民国时期的2倍。此外,民国时期大上海每天有100多个儿童饥病而亡,今天的上海其婴儿死亡率比美国纽约还低。这些数据都能说明,孔老爹享受酒肉生活的时代,“平民百姓”的境遇和命运的确有了根本的改变。命运的转机就是民国终结的1949年。对平民百姓来说,民国就是地狱。

孔老爹那48元工资,也许并不比民国时期上海工人的两块大洋多,可是他上头没有月薪280大洋的教授和月薪600大洋的校长,48元就足可以支撑起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孔老爹虽为劳工,却从来不像今天的“果粉”那样,天天意淫月薪600大洋的尊贵地位。人不能贪得无厌,人不能欲壑难填,孔老爹不愧是孔子的后代。
我终于知道孔庆东为什么要骂“果粉”,也知道他不羡慕胡适蔡元培的收入并非装假。他是工人的儿子,他认同工人阶级的利益。虽然他跻身文人圈,却愿意为平民百姓说话。他宁可夜以继日从读者那里“忽悠”几个小钱,绝不昧着良心把一个饿殍遍野、贫富天壤的地狱造谣为天堂,所以他对那些振振有词却不把劳动人民利益放在眼里的“果粉”,颇有横扫之愤。

其实民国范儿未必只有一种。即使在当年最尊贵的文人圈里,也不乏认同劳工利益的人,陈独秀、李大钊拿的大洋也颇为可观,但他们一辈子都在求索如何让工人农民活得滋润些,直到为此献出生命。老孔无论谈文化,还是骂“果粉”,都是想为时代铸造这种范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