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动场围墙手绘:运动对胰岛素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7:50:19
糖尿病杂志》2008年02期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起始时间对血糖及胰岛素代谢的影响。方法13名年轻健康、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参加有间歇的4天运动及前后2天的静息试验,检测空腹及服用标准餐后7个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采用正交设计,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餐后起始时间分为两水平。结果运动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胰岛素升高水平;餐后血糖降低趋势与运动能量消耗趋势一致;运动35分钟餐后血糖升高量显著低于15分钟(P<0.05);餐后15分钟起始运动血糖峰值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不同运动强度间未见效果差别。结论运动持续时间长和能量消耗大可改善餐后糖代谢,餐后早期开始运动可降低峰值血糖。
可以多摄入全营养食物中的纤维,尤其是燕麦、豆类和蔬菜中发现的可溶性纤维。集中吃那些缓慢释放糖的食物,如全谷类(包括糙米、小米、黑麦、奎奴亚藜等谷类粮食,以及适量的全麦食品和玉米)、豆类、苹果,生吃蔬菜或稍微炒一炒。吃饭或吃点心的时候应该同时吃一些蛋白质,因此在吃糙米、土豆或面食的时候应该和鸡肉、肉、鱼或豆腐一起吃;吃水果的时候,增加一些坚果或种子类食物;燕麦饼和豆沙一起吃,等等。最后也应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镁、铬,以及必需脂肪,特别是油性鱼中的ω-3脂肪酸EPA,至少需要600毫克EPA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加强体力运动,要选适合您的运动。胰岛素抵抗的成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可能现在还不能彻底根治
仅供参考):每天主食6两(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荤菜每餐2两(带骨)。早餐:一袋牛奶,鸡每蛋一个,加点主食。 经常吃点粗粮,最好是燕麦、荞麦、麸皮.多食用苦瓜。荤菜不要多吃,保证每天的摄入营养够就行,适当多吃点蔬菜可充饥。加餐的话,在两餐之间,上午9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可用黄瓜、蕃茄,(可当水果吃)无糖饼干或不加糖饼干。吃蔬菜吃阔叶类比小叶类好,小叶类的蔬菜比茎块类的蔬菜好,薯类(如山芋)要少吃,吃的话要适当减少主食。吃荤菜吃两条腿(鸡)比四条腿(猪)的好,含脂肪少,没有腿的(鱼)比两条腿的(鸡)好。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稳定而无波动,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饭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时,完全可以适当进食一些水果。饭后3~4小时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有柚子、柠檬、西瓜、桃子、梨子、草莓、苹果。(每100克苹果约含糖类13克,产热242.7千焦,300克苹果约能提供753.1千焦热能,相当于主食50克)。要控制血糖,必须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 每天服药,定期监测血糖。胆固醇的需要量,每人每天小于300毫克。一个鸡蛋的蛋黄刚好含有近300毫克胆固醇。所以每人一天吃一个鸡蛋蛋黄,正合乎营养要求。20粒花生米,40粒瓜子或是2颗核桃,就相当于10克纯油脂。 饭菜一定要以清淡为主,不吃肥肉。每月每人的植物油用量,应限制在400—600克左右。吃了75克鱼肉就等于吃了25克瘦猪肉。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就算超重。体重应控制在理想体重的±10%以内。轻微强度的运动项目有:散步、站立乘车、简单的家务劳动持续30分钟左右。步行、洗澡、下楼梯、做广播体操、平地骑自行车等,持续20分钟左右。这种强度的运动和持续时间,相当于消耗80千卡的热量。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打排球、登山等。持续10分左右。能消耗体内的热能80千卡。大强度的运动有:长跑、跳绳、打篮球、举重、击剑等能持续5分钟左右,相当于消耗体内热量80千卡。每天运动至少要消耗160千卡的热量,才能达到控制血糖和降低体重的目的。还要强调持之以恒。 大量运动由于体内的血糖进行分解代谢提供给机体能量,由于血糖下降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是储存的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供机体利用。所以运动后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升高。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当胰高血糖素增多使得血糖含量上升高于正常水平的时候,胰岛素含量增加。2.当胰高血糖素增多而血糖含量等于正常水平的时候,胰岛素含量不变。3.当胰高血糖素增多而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时候,胰岛素含量降低这就是反馈调节啊人体长时间运动后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吃饭后十分钟左右,胰岛素开始升高,胰高血糖素降低,一般在3个多小时候才回复,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缓慢升高到正常值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的时候,一般是胰岛素值最高的时候,此时,胰高血糖素最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区别
最佳答案
区别大了。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降低血糖的;胰高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升高血糖的。
激素是体液调节,它具有少量高效的作用。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身体无法控制,所以需要胰岛素进行抑制。体内升血糖的激素有许多,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而体内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血糖高时,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使血糖下降,如果下降较多时,还有其他的激素可升高血糖使血糖稳定。 而血糖较低时,如过胰高血糖素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当血糖较高时,就再也没有激素能降血糖了。 所以动物体中两种激素的抑制效果有差异,主要还是由于,人体降血糖的只有胰岛素1个胰岛中含有4种细胞,分别为A、B、D和PP细胞。胰岛素使血糖降低由胰岛中的B细胞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则使血糖升高由胰岛中的A细胞分泌的. 当血糖高时就分泌胰岛素,反之则分泌胰高血糖素. 因为RNA是单链,DNA是双链啊 生长素是说植物的,生长激素是说动物^_^胰岛素在进食后是含量先增高的,便于人体消耗糖分,使血糖趋于平稳……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嘛,与胰岛素相抗,所以又被称为抗胰岛素……是起升高血糖的作用哦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影响问题
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影响问题
我听人说:当胰岛素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增加。这个对吗?
问题补充:
如果对,那么为什么呢?
最佳答案
是对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也是为了供给细胞利用;而胰岛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并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供能;当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不足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再高,细胞却不能利用,这也是我们高中所学的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不足时,导致形成糖尿病的原因。至于胰岛素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是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当然要防止血糖浓度进一步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相互协同控制血糖浓度吗?
推荐答案
是的!胰岛素负责把血糖转送到全身需要的细胞里,餐后把高血糖促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备在两餐之间由胰高血糖素根据血糖需要调用还原为血糖。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的浓度。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也有调用还原为血糖的作用,但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调用还原。两者一送一还相互协同控制了血管里血糖浓度。所以两者哪个出了问题,血糖就会出问题。两者都是由胰岛分泌,一个A细胞,一个B细胞。均受控于胰岛的感受器。
让运动阻挡糖尿病的脚步
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不仅患病人数有增无减,而且发病人群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倾向。专家指出,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不但其本身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还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所以糖尿病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而且,糖尿病患者后边有一支非常庞大的“后备军”,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低减。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如果不重视糖耐量低减,不及早进行防治,迟早要“转正”为糖尿病。
运动对糖耐量低减者的作用
体力活动过少是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明合理的运动不但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一环,而且可以预防糖耐量低减者发展为糖尿病。
1、血糖控制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耗能增加7~40倍,最初运动消耗的能量物质主要是血糖和内源性糖原,血糖也会随运动的持续而下降。研究表明,运动2小时后可使非胰岛素依赖组织的葡萄糖摄取增加,这一作用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长期规律运动可使单次运动的效果累加,葡萄糖利用的改善可维持数月,糖基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0%~1.5%,从而使血糖长期得到控制。
2、对胰岛素的作用 运动时胰岛素分泌虽减少,但由于肌肉收缩使其血流供应增加、血流增快及毛细血管普遍扩张,因此,到达肌肉组织的胰岛素并不减少。运动还可使胰岛素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新近的研究还发现,运动可促进肌肉的活动因子(一种类胰岛素结构的肽类,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的释放,增强胰岛素的作用。由于通过运动能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运动锻炼被认为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3、对糖代谢的作用 长期运动可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同时,增加对糖的利用和分解能力,有利控制血糖和改善糖代谢。长期运动锻炼可增加代谢中各种酶的活性,改善肌细胞对糖的有氧代谢能力。研究表明,经6个月运动可使己糖激酶活性增加35%,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加75%。经长期运动,机体糖原合成酶活性提高,肌糖原的贮存能力增强,血糖波动减少,这样有利于维持糖代谢稳定。
4、其他作用 糖耐量低减者常常具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表现。如过早出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规律运动对上述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有改善作用。同时规律运动能纠正部分血脂异常,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高血压,在增强胰岛素敏感的同时,还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病时间,能增强患者的体力和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适宜的运动方式
运动对糖耐量低减者有较多好处,但运动时也要注意方法正确,提倡“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能保持身心健康最科学、最有效的一种运动方式,其特点是强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并能经常进行的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节奏较缓的健身操等。运动时要保持好自己的靶心率,即运动时每分钟的心率不大于170-年龄。例如,60岁的患者运动时心率以小于110次/分为宜。
运动必须遵循“持之以恒”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体力情况,选择适于自己的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时自我感觉良好,皮肤有微微汗出,运动后全身轻松,假如运动之后,筋疲力尽、食欲明显下降,说明活动量过度了。
运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运动量不宜过大 适当运动可以消耗部分热量,减少脂肪的堆积,可以使肌肉发达,血流加速,体质增强,并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又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耐量低减者是有害的。
2、运动时间要合适 我们常说的适当运动,不但指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活动比较合适,清晨空腹容易形成低血糖,要注意避免。运动中要随身带些糖果,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况。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4次,每次持续时间(达到靶心率)20分钟以上。
3、运动要有计划 有些糖耐量低减者生活无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运动时间更无从保证,闲下来就频繁运动,且运动量和强度都会加大,而忙起来又较长时间不运动。这样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对控制血糖也不利。
相关链接
何为糖耐量低减
糖耐量低减是介于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就是对糖的耐受力下降了。健康人的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一个人没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超过正常水平,而又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则称为糖耐量低减。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很常见。
糖耐量低减者的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根据临床观察,糖耐量低减的人如果听之任之,每年会有5%~15%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但如果对这类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适当的干预,如适当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则会降低约50%的糖尿病发病率。由于糖耐量低减的人往往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所以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对减肥、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也有益处。运动对于糖耐量低减者血糖恢复正常尤其重要。
老年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导致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当今老年糖尿病已是继心血管病、肿瘤后第三位致命杀手。广大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大的愿望是能根治糖尿病。即使得了糖尿病,那么最好并发症来得晚一点、少一些。健康老年人则希望永远健康,不患糖尿病。那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否满足他们的愿望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尤传一教授。
问题一: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尤教授: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一直是糖尿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认为胰岛素分泌受损与胰岛素抵抗是两大主要因素,但两者孰为原发因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胰岛素抵抗是原发因素的观点认为,在糖尿病前期,由于胰岛素抵抗肌体需要代偿增加胰岛素分泌,以维持糖耐量正常,表现为高胰岛素。随着胰岛素抵抗的进一步加重,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不能适当地增加胰岛素分泌,就会出现糖耐量异常。当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时,最终发生显形糖尿病。
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尚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患了糖尿病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全身的脏器都可以发生病变,主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轻者影响生活,重者危及生命。
急性的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的并发症分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1)大血管并发症有如脑梗,轻一点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稍重一点会引起走路摇晃,严重的会瘫痪,甚至昏迷。又如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有狭窄的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下肢闭塞,轻者发生痉挛,走路会感到疼痛,严重的话即便不走路也会感到疼痛。(2)微血管并发症表现在心脏方面的有糖尿病的心肌病变、冠心病、糖尿病的植物性心肌病变。另有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引起黄斑则会失明。还有肾脏的病变,轻的可以引起蛋白尿,重的会引起肾功能不全。
为人们所熟悉的糖尿病足是大血管微血管都相关的并发症,其早期是糖尿病引起的溃疡,如果发炎以后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就会发生坏疽,最坏的情况可导致截肢。
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就要控制好血糖,同时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说血压的问题、血脂的问题、体重增加的问题、抽烟的问题。如果只是单把血糖控制好了,而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没有控制好,这些并发症还是会出现,只有两者兼顾都控制好才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如果没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一方面就要控制血糖,另一方面就要治疗并发症。治疗并发症就需要神经内科的医生、肾脏科的医生、心脏内科的医生、消化内科的医生一起共同治疗。
问题二:胰岛素治疗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尤教授: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治疗,包括糖尿病的宣教、饮食的控制、适量的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的监测等等。
胰岛素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很多人认为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方法,用的过早会出现依赖性。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医学界的观点是主张早用胰岛素,其好处在于可以保护好胰岛β细胞,让患者本身的胰岛β细胞得到很好的休息,有利于自己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对血糖的控制非常有利。
用胰岛素的病人将来会面临着三种趋势。
趋势一:用了胰岛素以后就终生要用胰岛素,这类病人是由于自身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很差了,打了胰岛素以后他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必须依靠外来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趋势二:用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后可以不再用胰岛素了。这类患者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什么药都不用了。
趋势三:阶段性注射胰岛素,这类患者在注射了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后可以改成口服药物,再过一段时间,口服药物效果不好后又再注射胰岛素。
问题三: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尤教授: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所以希望糖尿病患者每天有一段时间能做些运动,较适宜的运动时间长度为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的选择也因人而异,比如说打球,游泳等等,适合个人爱好的运动都能做。
目前走路被认为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走路要走得快一点,每次走20-30分钟。走了以后心跳要达到160-年龄=心跳(次/分钟),一般来讲,每分钟的心跳不要超过120次。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人打了胰岛素以后不要立即做剧烈的运动,打好胰岛素后首先要立即吃饭,吃完饭以后可以做些适当的运动,但是不能太剧烈。临床上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病人,他每天早上要打20个单位的胰岛素,打完以后吃点早饭,早饭后就立即去运动,其自己体会到如果运动太剧烈就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早晨起来空腹锻炼的糖尿病病人,如果空腹血糖不是很高的,也不能立即做剧烈运动,也要注意低血糖。另外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如严重的心脏病、脑梗、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样不主张剧烈运动。
问题四:营养不足也会引起糖尿病?
尤教授:大家都知道营养过剩会造成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便认为营养不足就不会患糖尿病了。但医学家们已注意到某些糖尿病患者却与营养不足伴生,患者大多消瘦。这是一类较特殊的糖尿病。
慢性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不足,可使胰岛β细胞先分泌亢进随后功能衰退,β细胞的数目减少与营养不足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专家认为这是由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影响了β细胞的新生和复制,其结果导致功能衰竭而诱发糖尿病。此外由于营养不足,某些致病因素对β细胞的损伤作用增强。营养不足者肝脏的解毒机能低下,某些食物的毒素对β细胞的损伤加重,而维生素的缺乏又使β细胞的功能减退。另外,糖尿病与遗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关系密切,严重的营养不足、蛋白缺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这就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机会,激发自身免疫性的胰腺炎,从而破坏β细胞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临床所见I型糖尿病人和肝炎后继发的糖尿病患者均与上述原因有关。
目前至少可以肯定:营养不足会促使遗传因子在某些糖尿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因此对营养不足应如同营养过剩一样要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方能减少某些糖尿病的发生。
问题五: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
尤教授:糖尿病要早期发现并非易事,有的早期的糖尿病没有任何症状。在临床上我们就经常遇到有的糖尿病病人原先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由于出现了并发症,才发现有糖尿病。比如说突然的脑出血、脑梗,一查血糖高才知道有糖尿病;又比如说心肌梗死的病人,原来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因为有心肌梗死,一查血糖高了,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这类病人不在少数。
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呢?只有做体格检查,做血糖的监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一定要监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对于50岁以上的相当一部分人,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大概有60%,甚至于70%的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则很高,超出了正常范围,才被诊断为糖尿病。所以不单单要测空腹血糖,也要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后就要做系统治疗。现在很强调的是糖尿病前期的治疗。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6.1-6.9 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是7.8-11.1 mmol/L。这个区段的人群是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这类人群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对象。只有在这个阶段进行正规治疗,糖尿病才有可能逆转。这类人群面临着三种可能性:1、认真防治,可以恢复正常;2、不认真防治,将来就会变成糖尿病;3、永远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已经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了。糖尿病前期的人发生心血管病几率比正常人高,由于心血管病死亡的几率也要比正常人高。
防治糖尿病前期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可以适当用些药。
吃饱了之后马上运动是愚蠢的运动方法
翻译: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韩语学院07应韩2班 毛晓庆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教务处 阅读:68次 发布:2010-6-30 12:56:25评论0条我要评论↓
在暴饮暴食之后,我们会感到后悔,于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想要通过运动来减肥。然而,这却是一个非常低效率的减肥方法,我们应该仔细了解身体是如何工作的...
想要避免,但是却很难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的就是暴饮暴食这个习惯。想要适可而止的吃一些,但是最后却抵挡不住食物的诱惑,结果看到自己肚子吃的鼓鼓的样子不禁又会感到沮丧。
暴饮暴食的人会想:“好吧,因为我已经吃了这么多了,所以要锻炼!”,于是就出现了在暴饮暴食之后开始运动的情况。然而,据说暴饮暴食后的运动是即没有效果也没有效率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所以与单纯的运动相比,能够得到有效结果的运动方式才是我们要了解的。
吃完饭之后人体所分泌的胰岛素是运动的大敌
如果在进食之后就马上运动的话,因为晃动会使胃里的食物发出抗议,胃里的异常变化也会导致运动的效率不理想。而对于进食的时候身体所分泌的胰岛素我们应该多加了解。
胰岛素注是我们的身体里所分泌的一种天然激素以及调节糖尿病时注射的一种激素。换言之,所谓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调节不好所引起的。
胰岛素有储存多余的能量,抑制脂肪分解的功能
胰岛素是由胃后方的胰腺中分泌的,胰岛素所发挥的作用是当食物量摄取量过多或者身体所需多余热量进入人体的时候,对这些热量起到保管和调节的作用。
我们需要摄取一些多余的糖分,然后在肝脏和肌肉中将其转化成糖原的形式存在,因此当身体糖分不足的时候,这些糖原会再次转化成糖分供人体使用。而针对脂肪的情况而言也是先将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然后当身体需要的时候再转化成可重复使用的能源。
此外,如果胰岛素想要继续储存脂肪的话,葡萄糖是首先需要的能量来源,其对储存脂肪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葡萄糖还有抑制脂肪分解酵素产生和促进脂肪储存的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暴饮暴食的话,就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然后胰岛素就会将多余的脂肪储存在我们的身体里,试图使能量积累下来。如果在形成这种过程当中运动的话,和不吃饭的时候运动相比,运动的效果就会大大的降低。
运动,到底在什么时候去做!
那么什么时候运动才更有效果呢?是要一边饿肚子一边运动吗?不是那样的。如果能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同时去做运动的话,逐渐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这样就能避免溜溜球效应。
此外,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情况而言,因为如果不吃饭就运动的话很容易造成低血糖,所以在运动前要戴上能够证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的卡或手镯,而且还应该携带糖果或糖对意外事情有所准备。
即使是健康的人也应该在适量饮食和摄取充分水分之后在进行运动。饭后应该允许适当的消化大约1小时左右,然后做些运动准备,要慢慢的增加运动强度。善于运用运动的基础和原理将饮食和运动相结合进行,才能够成功的取得健康的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