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对中国免签吗 2017:中国政坛"60后"高官全记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6:37:56

 


     当今中国政坛,“60后”正省部级官员共有五位,不仅“初具规模”,且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毫无疑问,“60后”高官将会对当今和未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60后” 官员们已经成为中国政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知识化”。第二个特征是“年轻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团组织工作时得到了培养。1978年10月,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因“文革”而处于停顿的团组织活动开始恢复。
   “60后”考上大学后,成为恢复团组织时的第一批团员。作为党的预备人才,在共青团系统里锻炼出来的年轻官员,往往成长很快,也因此比较年轻。
  “60后” 官员的第三个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包容性。另一方面,“60后”们对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有着更深的感受。此外,调动频繁、履历丰富也可以被认为是“60后” 官员的又一个特征。


湖南省长周强   周强 “西政78级神话”的一员   湖南省省长周强原籍湖北黄梅县,在中学老师眼里,周强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周强在班里年龄最小、学习最好。他最突出的是语文成绩。后来他下乡做知青,床头枕边都放满了书,空余时间除了看书,还是看书。节假日回家,他就来找高中老师请教问题。”   下乡一年后,18岁的周强考上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当年423人进校,30年后,他们当中有14个副部级以上干部、100多个厅级干部、70多个律师、100多名大学教师。还有一些人在国外。”负责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的张北坪老师介绍道:“78级学生的成就实在太出色了,他们被称为‘西政78级神话’。”
  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周强被分到司法部工作,先后任办公厅副主任、法制司司长。1995年,周强调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三年后,38岁的周强当选团中央第一书记。在团中央第一书记和全国青联主席的位置上,周强干了八年。
  在熟知周强的团中央工作人员眼里,周强是个典型的法学人才,思维严谨,重视规范,但对人又很亲近。他讲过一句很能代表他工作风格的话:“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
  2006年9月,46岁的周强调任湖南省代省长。
河北省长胡春华   胡春华 团中央的“老兵”   胡春华的老家在湖北省五峰县,经济很不发达。熟悉胡春华的袁宜甲说,“高中时间的胡春华,是个老实听话、勤奋好学的孩子”。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胡春华在1979年以全县最好的文科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五峰县考入北大第一人。
  进北大那年,胡春华仅16岁,是他们那一届年龄最小,个头也最小的学生。同学们都叫他‘小不点’。”天资加上勤奋,胡春华在北大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他自己坚决要求去西藏工作。1983年8月,胡春华来到拉萨。最初他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团委任干事,主要负责抄写校对文件。一年后,他调入拉萨饭店,出任人事部经理。
  1992年3月,胡春华被任命为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1993年5月,胡春华当选共青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并在1997年的共青团十三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又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这时的他,年仅34岁,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之一。
  赴京三年后,胡春华又返回西藏,于2001年7月担任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到2006年底,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身份离开西藏时,胡春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
  2006年11月,胡春华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第二次进入团中央。自嘲为团中央“老兵”的胡春华上任后,要求团干部们低调做人,少说多干。2008年4月,调到河北后,胡春华依然保持低调务实的工作习惯。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孙政才 眼光长远·勤奋   46岁的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喜欢开玩笑,说话也很幽默,很多时候只要他出面,多复杂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熟悉孙政才的人说,他比同龄人都眼光长远,他一直坚持挤时间学英语。结果他有了一个去英国进修的机会,因为他过硬的外语水平,无人竞争得了。
  1987年参加工作后,孙政才先后任北京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长、所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等职。
  1997年,根据中央人才选拔计划安排,北京市决定派孙政才到郊区县政府任副职,他选中了顺义县。上任不久,正赶上顺义撤县设区,孙政才将每一件事安排得井井有条,高效而成果显著。突出的成绩和较好的口碑,让孙政才在几年的时间里连连高升:从副县长到区长,再到区委书记。
  2002年,北京市委常委改选,39岁的孙政才顺利当选。半年后,他又出任北京市委秘书长。2006年12月,43岁的孙政才被任命为农业部部长。中央党校一位熟悉孙政才的教授说:“这位‘少帅部长’知识面广,非常敏锐,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但他的资历还浅,前面的道路还很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   白克力 新疆大学的一棵“胡杨”   47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温文尔雅又不失铁腕“儒将”风格。   生于1961年的白克力的家乡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乐市的一个乡镇。熟悉白克力少年时代的人说,当时的白克力发奋求学,1977年的高中招生,他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极富传奇色彩的是,他仅仅读了一年高中,便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高考。他的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100多分,新疆大学把他“抢”到门下。
  同活跃于当今政坛的一些“60后”高官一样,白克力在大学里读的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政治理论专业。
  曾与他一同学习、工作的新疆大学一位老同学说:“白克力喜欢读书,手不释卷,这个习惯到现在都没改。他性情活跃,人缘很好,各族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有组织活动的天赋。”
  1983年,白克力大学毕业,时任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的张扬将他留在学校当政治系团总支书记。时隔一年,又委以他校团委副书记的重任。1986年,白克力赴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白克力相继出任新疆大学团委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1993年9月,白克力离开新疆大学,前往喀什任职。1996年4月,白克力被抽调回自治区任政府副秘书长,协助自治区副主席王怀玉分管教育。
  1998年3月,36岁的白克力正式履任乌鲁木齐市长之职。2008年1月22日,白克力全票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白克力无论是在喀什,还是在乌鲁木齐,每个岗位上都政绩斐然,早早就进入中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视野。他的当选,顺理成章。”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   陆昊 非凡之路上的“领军人物”   现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陆昊,走过一条非凡之路。18岁,“文革”后陕西省中学生党员第一人;20岁,北京大学第一位直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27岁,最年轻的国有大型企业“一把手”;32岁,最年轻的北京市正厅级干部;35岁,最年轻的北京市副市长;41岁,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熟悉他的人说,陆昊总能在同龄人中树立起威信。“热情而不失稳重、处事成熟、组织能力强,在哪里都是‘领军人物’。”
  读研究生期间,陆昊在北京制呢厂挂职任厂长助理。此后,他先后担任厂长办公室干部、下属“金时代呢绒时装厂”副厂长、“清河制呢厂”厂长助理、副厂长等职。1995年,年仅28岁的他出任北京制呢厂厂长,成为这个有5000多名职工的国有企业最年轻的“一把手”。
  1998年,陆昊升任北京市纺织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董事、副总经理。
  随后,陆昊被任命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32岁时出任管委会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厅级官员。35岁时,陆昊当选北京市副市长。有记者评价他“说话非常得体,也很有礼貌。记者每次同他打招呼,他都会起立,举杯向记者致意,并聊上几句,待人没有距离感。”
  “重视媒体、善于和媒体沟通”是陆昊特有的工作风格之一。第二个工作风格,是低调踏实。2008年7月,他到南昌大学视察共青团工作时,主动提出去学校食堂就餐,一顿午餐只花了4.5元。说话办事直截了当,反感官场上的客套和“面子往来”,是陆昊的第三个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