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车牌 伦敦:议论文阅读写作基础知识及专项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9:44
写作基础知识及专项训练(一)

  
  【议论文基础知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
  
  二、议论文的分类:
  
  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①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论点。②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
  
  三、议论文的特点:
  
  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准确严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
  
  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论据的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
  
  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例如:《发问的精神》一文举出了下列事例:牛顿对苹果落地要问出个所以然,从而创立了“万有引力”说;瓦特把壶水滚沸当做问题研究,发明了蒸汽机;释迦牟尼对极普通的人生现象寻根究底,创立了佛教;孔子在太庙里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向老子问礼,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通过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精神的可贵。
  
  又如,《谈骨气》一文列举了三个事例: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众坚决抵抗元军,被俘后誓不投降,慷慨就义;古代一个穷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愤怒痛斥国民党特务。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例如《论求知》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例如:《“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一文,文章引用《辞源》中关于“偃旗息鼓”的两个出处,《辞源》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古汉语工具书,作为理论论据有一定的权威性,而这两个出处有力地论证了“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指出滥用成语的不良文风的危害,有力地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用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进行对比;用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进行对比,具体论证了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又如:《想和做》一文将“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与“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进行对比,指出其危害,论证了“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样运用正反对比,使正确与错误分明,让人们摒弃错误的,接受正确的,增强了论证的效果。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找全。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又如《论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论证方法都有其作用,
  
  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议论文的结构。
  
  关于议论文的结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分法: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这种分法作为了解)
  
  第二种分法(考试常考):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
  
  (四)、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鲜明性.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生活、个性和阅历有关。有的简洁平实,有的含蓄幽默,有的典雅华丽,有的清新自然.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推理,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此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五)、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A.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敌论点露出马脚,以此驳倒对方,即归缪法。另一种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反证法。
  
  B.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到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
  
  C.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考点透视】
  
  从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大部分省市都有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并有扩大的趋势。考查热点有: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分析文段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一、把握论点。
  
  把握文章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那么怎样准确寻找或归纳中心论点呢?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然后,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个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阅读过程中,我们凭着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不难确定某个概括性强的句子是中心论点,但是否准确无误,还需进一步验证。
  
  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
  
  议论文论点出现的五种形式:
  
  1.题目本身就是论点《俭以养德》2.在文章的开头提出论点《谈骨气》3.在文章的中间提出论点《想和做》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结合起来4.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从文章中归纳出论点《从三到万》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考常见题型为: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
  
  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也是常见的题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3、分析论据的作用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三、论证
  
  常见题型有: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怎样论证论点。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如何论证论点,一般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入手,针对论述的内容做简要分析即可。
  
  四、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常见题型为写出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的内容。
  
  五、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词语往往比较抽象。阅读时,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常见题型为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又各具特色。据此,鉴赏语言风格也是常见题型。
  
  六、开放性试题
  
  近几年议论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呈上升趋势。此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
  
  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
  
  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
  
  由阅读材料引出相关诗文,要求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自主评论。
  
  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联想想象型。
议论文阅读写作基础知识及专项训练(二)

  
  【例题讲解】
  
  请先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再回答问题
  
  闲话
  
  生活在一起,没事坐到一块儿,往往天南地北地侃上一阵。但需要注意的是:忌传闲话。
  
  人们比邻而居,朝夕相处,彼此相互了解的事情自然多一些。东家的孩子犯了什么过失,西家夫妻拌上几句嘴,相互都会很快知晓。有的人则爱把邻家的过失、短处或不便公之于众的隐私作为传闲话的“佐料”,有的人还爱在邻居之间搞小动作,以搬弄是非为乐趣。当然,这些传话的人并不都出于恶意,但无论出自何种动机,传闲话,往往会给邻里关系带来许多麻烦。
  
  再说大家在一起,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出现某些矛盾,相互有些误会,本是正常的现象,而传闲话的人却常常在矛盾的双方之间搬弄口舌,只能是无事生非,使本来和睦相处的邻居变得相互戒备,使本来就有的误会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大动干戈。邻里相处之大忌──传闲话。
  
  1.阅读例文,说说例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邻里相处忌传闲话
  
  【解题技巧】
  
  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论点通常是一个陈述性判断语句。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看题目(题目即论点);②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③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④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要求:一般不用疑问句,不用修辞,正面判断。本例文中前后均有提出论点的语句,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2.例文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并写出运用此论证方法的文章原句。
  
  论证方法:----------
  
  原句:----------
  
  【答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原句:“有的人则爱把邻家的过失、短处或不便公之于众的隐私作为传闲话的‘佐料’。”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甲],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乙]。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丙],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未了,不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3分)
  
  答: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怎样来证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分论点的?(2分)
  
  答:
  
  解析:文章的中心论点很明显,即文章的题目: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文章的第一段通过形象的比喻引出论点,接下来第二段提出一个分论点“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列举鲁迅、马克思、毛主席等名家的学习经历来论证,最后引用毛主席的话照应开头,再次提出论点。
  
  答案:1.中心论点是: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2.通过引用俗语加以论证,来证明分论点的。
  
  【试题解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学贵有疑
  
  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
  
  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_________;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④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如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决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⑤疑之所以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横线中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物种不变论”被达尔文怀疑,因而创立了“进化论”
  
  B.由于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怀疑,因而创立了“进化论”
  
  C.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哪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D.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B.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
  
  C.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D.学贵有疑
  
  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
  
  4.第③④段都有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事例,作者为什么要分开来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选D。根据句式的一致性,由后文可知,应采用“没有对……的怀疑,就不会背……”句式。
  
  2.选D。其他三项是各段的分论点,只有题目即D项是语段的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第③段列举了达尔文、哥白尼的事例;引用了巴尔扎克的名言作理论论据;用“播下种子才能开花、结果”作比喻,论证了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要取得学问贵在有怀疑精神。
  
  4.为了分别论证各自的分论点。第③段为了论证在求知的道路上,学贵有疑;第④段为了论证怀疑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1.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3分)
  
  答: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怎样来证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分论点的?(2分)
  
  答:
  
  解析:文章的中心论点很明显,即文章的题目: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文章的第一段通过形象的比喻引出论点,接下来第二段提出一个分论点“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列举鲁迅、马克思、毛主席等名家的学习经历来论证,最后引用毛主席的话照应开头,再次提出论点。
  
  答案:1.中心论点是: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2.通过引用俗语加以论证,来证明分论点的。
  
  【试题解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学贵有疑
  
  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
  
  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_________;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④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如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决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⑤疑之所以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横线中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物种不变论”被达尔文怀疑,因而创立了“进化论”
  
  B.由于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怀疑,因而创立了“进化论”
  
  C.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哪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D.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B.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
  
  C.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D.学贵有疑
  
  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
  
  4.第③④段都有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事例,作者为什么要分开来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选D。根据句式的一致性,由后文可知,应采用“没有对……的怀疑,就不会背……”句式。
  
  2.选D。其他三项是各段的分论点,只有题目即D项是语段的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第③段列举了达尔文、哥白尼的事例;引用了巴尔扎克的名言作理论论据;用“播下种子才能开花、结果”作比喻,论证了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要取得学问贵在有怀疑精神。
  
  4.为了分别论证各自的分论点。第③段为了论证在求知的道路上,学贵有疑;第④段为了论证怀疑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
  
议论文阅读写作基础知识及专项训练(三)


  【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成功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第①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
  
  答:
  
  3.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答: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四句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
  
  6.本文提出论点后又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②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了。③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一架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
  
  ④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⑤孙伏园受周太太之托,劝他换一条新棉裤。⑥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⑦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⑧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⑨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当然不是;⑩是鲁迅吝啬吗?当然更不是。(11)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12)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13)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1.第一段揭示论点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___句。(填序号)
  
  2.第二段直接引用了鲁迅的原话作论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文段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它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简述记叙在本文段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①我们常听到“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可是著名文学理论家唐瑜却提出“博览群书,读书破一卷”。他认为,要是“博览群书”,再加上“读书破万卷”,那只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看,结果什么也看不真切,成了过眼云烟。要是只“博览群书”,没有“读书破一卷”,这样治学就不会取得专一的突出成就。
  
  ②对这“读书破一卷”的主张,没想到很多有成就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坚持实践。
  
  ③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为写毕业论文,把世界代数界名人的一本小书《近代代数理论》认真地读了又读,尤其是其中仅有20页的一章,连读了好些天才释手。结果,他从中得到了真谛,论文在很高的起点上写了出来。
  
  ④有一位现代著名文学家也深深理解读书破一卷的真正含义。他在谈到自己反复读《阿Q正传》时候说,看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疼;第二遍,才品出一点不是笑的味道……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阿Q与自己合二而—……第十三遍,觉得阿Q是一面镜子;第十四遍,成了……
  
  ⑤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他做学问是从攻读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入手的。他读这部古代文艺理论的书,觉得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大收获,并有指导头脑开窍的功能,而且越读心里越明亮,越觉得研究有奔头。
  
  ⑥当然,“读书破一卷”的那“一卷”,必须是精选的,是各个专业中的权威著作。同时,这“一卷”也不是单独的,必须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才行。
  
  1.依据论据,具体写出本文所要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3.在下面的段序号间用单竖线标明全文层次。①②③④⑤⑥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5.第⑥段议论是必不可少的,说说为什么。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见易犯的解题错误有:
  
  1.论题、论点分不清。
  
  有些议论文标题是论点,有些则是论题。如2003年江苏南京中考题《说真诚》的标题就是论题。在答题过程中,题干要求找出中心论点。有些学生就会把标题找出来做为答案,殊不知它只是一个论题,而不是论点。实际上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2.议论文论证方法与说明文中说明方法混淆不清。
  
  议论文中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打比方常常混为一谈。关键是要分清文体,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专用术语。
  
  3.把“论证上有何特点”简单理解成“运用何种论证方法”。
  
  学生答题时,往往把论证上有何特点直接答成四种论证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这种题的答法应该是“先运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哪个角度(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然后运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哪个角度(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前后是否形成对比。
  
  解题法宝:
  
  议论文阅读的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
  
  1、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和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2、上一句跟下一句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
  
  3、每段意思,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有没有过渡性的小段落?或是段的末尾或开头用了哪些过渡性的句子?考场如何写好议论文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选择论据只注重比较新的例子,也是不行的,失去了经典的味道,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博古通今,适当侧重。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