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设施费依据:【东方时事】111017中俄联手所传递的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7:29:48

 中俄联手所传递的信号

东方时事评论   2011-10-17

        奥巴马:伊朗须为刺杀沙特驻美大使阴谋付出代价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表示,伊朗必须为其策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付出代价,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且“不排除任何选项”。

  奥巴马当天是在白宫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召开联合记者会时说这番话的。他称,这一阴谋不只是伊朗的“一个危险的升级”,它是伊朗政府“危险和鲁莽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奥巴马指出,在这起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中,有一个伊朗裔美国人参与其中,而伊朗政府内部的某些人和他有直接联系,并支付资金给他。

  “这些事实有目共睹,除非掌握了支撑这些指控的证据,否则我们不会随便提出这样的指控。”奥巴马说,“我们已经与所有的盟友、国际社会接触,并将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我们相信人们分析之后,对这些事实不会有争议。”

  奥巴马指责伊朗的做法远远超越了可接受的国际行为准则,而这只是伊朗长期以来一系列暴力行为的一个例子而已。

  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同其他合作伙伴和盟国一起确保伊朗为此付出代价。第一步,美国将起诉那些参与这起阴谋的个人;第二步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继续动员国际社会进一步孤立伊朗。

  “现在我们不排除任何选项来对付伊朗,但你可以预期,我们将继续对伊朗政府施加各种压力。”奥巴马说。

  美国司法部11日宣布挫败一起企图暗杀沙特驻美国大使阿德尔·朱拜尔的阴谋,一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及一名拥有美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美国公民遭起诉。

  美国政府指责这起暗杀行动与伊朗政府有关。但伊朗政府坚决否认,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副司令侯赛因·萨拉米13日说,美国指控伊朗参与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是一场“毫无根据的闹剧”。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段: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表示,伊朗必须为其策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付出代价,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且“不排除任何选项”。
  
  第二段:美国政府指责这起暗杀行动与伊朗政府有关。但伊朗政府坚决否认,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副司令侯赛因·萨拉米13日说,美国指控伊朗参与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是一场“毫无根据的闹剧”。
   
  ●所谓的“证据”,是可以“精心制造”出来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的确是一场“闹剧”,但伊朗政府、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必须警惕的两点是:
  
  第一点,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它“最终”未必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凭借美国之前“制造”天安号事件的“功力”与“动机”(更早一点,为发动越南战争,美国政府还有“制造”北部湾事件事件的前科),所谓的“证据”,是可以“精心制造”出来的。
 
  ●“刺杀案”原本就是一部“现代美国版的'指鹿为马’”

    第二点,也是最值得警惕的一点,“刺杀案”原本就是一部“现代美国版的'指鹿为马’”。
  
  一如秦朝时的赵高,“始作俑者”最为关注的并不是所谓的“证据”,而是“效果”如何,也就是说:在自己公开“指鹿”之后,是否有“附合谓马者”,特别是,“附合谓马”者都是何人?
 
  ●“美全球战略”向“方方面面”以“最贴近真实地”的形式“正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美国行政当局”的“最高层”亲自出面上演“指鹿为马”的“现代版”,意在将“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标签贴在了伊朗头上,并借此“划清敌友”,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刻意地”、“彻底排除了回旋余地”,也就是说,“美国全球战略”已经向“方方面面”以“最贴近真实地”的形式“正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美国利益决策层”再一次对“美国伊朗政策”进行了“具体量化”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张底牌”上赫然包括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显然,这当然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出马”的意义所在,即:以“美国利益决策层”之“最高级别发言人”的身份“强调”:这是“美国伊朗政策政策”的“最后态度”;
  
  第二条,在“第一条”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方方面面”之间的“第四波排列与组合”都在“极尽变幻”的“新形势”下,“美国利益决策层”再一次对“美国伊朗政策”进行了“具体量化”,也就是此番“亲自出马”、且“表现得”“不再打算倾听”的奥巴马、通过那张“我们既从未相信、且也从未看好过”的“大嘴”、一字一句吐出的、堪称是“美国单边主义(小布什、切尼、接姆斯菲尔德、赖斯....时代)”最为嚣张时之“对伊政策拷贝”的“美国对伊朗最新计划”。
   
  ●这不仅仅是一份“对伊朗新计划”,它还是一份“杀机毕现”的“美国全球战略”
  

  值得强调的是,这份在“操作层面”上有着“虽出于水、但寒于水”之特性的“拷贝件”,称得上是一份“杀机毕现”的“美国对伊朗最新计划”,而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伊朗问题”基于“非美势力”、特别是中国全球战略的极端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份“对伊朗新计划”,它还是一份“杀机毕现”的“美国全球战略”。
  
  另外,如果站在中国决策层的角度去观察,那么,它还是一份“杀机毕现”的“美国对华新计划”。

    ●“美国利益决策层”强加给“国际社会”头上的选择其实就是两个:YES或NO!
  
 
  第三条,在“第一条”与“第二条”的基础上,也就是为了强调“美国将以决不动摇的决心”去“兑现”这份“美国对伊朗最新计划”,“美国利益决策层”决心“不再要任何回旋空间”,也就是说,在“如何对待伊朗”的问题上、或者是否定性伊朗的恐怖身份问题上,口口声声称“拿到了确凿证据”的“美国利益决策层”强加给“国际社会”头上的选择其实就是两个:YES或NO!
  
  ●“美国决策层”显然在借“这一重大事件”、试图“重新爬上”国际道德、特别是国际法的制高点
  
  显然,这就一如小布什在911之后、借“几千条人命”的“巨大悲情”,冲着国际社会、抛出的那个“极其霸道之宣言”:要么就是美国的朋友,要么就是美国的敌人!
   
  不难看出,“整个事情”走下来,“美国决策层”显然在借“这一重大事件”、试图“重新爬上”国际道德、特别是国际法的制高点,制造出一种“911式不容他人说不”的“道德高压气氛”,通过“重新炮制”一个“不是美国的朋友,要么就是美国的敌人”的“911式悲情气场”,催促,准确地讲、是同时用“实力(美国军事、特别是金融实力)与道德(伊朗刺杀他国大使的行为如果坐实,伊朗当然会不容于国际社会)”的“高压”,催促“方方面面”在“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尽可能地“循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思路”进行“排列与组合”、也就是在至关重要的“伊朗问题”上“重新站队”。
  
  ●美国“公然不要”其“国家体面”、彰显其更加被动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特别是,从美国竟然弄出“伊朗策划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这一“荒唐剧本”、从而“公然不要”美国“国家体面”的情况来看,我们还认为,美国“旨在支配全球”的“全球既定战略”也未因塞进几根“巧实力”的杠杆,就从全局被动中扭转过来,不仅未扭转,反而因“埃及之乱后续发展”的“脱稿运行”而更加被动。
   
  ●“美国利益”的确在不惜一切手段地、迫使欧盟、特别是中国最终做出“战略误判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以大量篇幅详细论证了这样一组结论,即:
  
  第一,我们认为,在“美国单边主义(小布什主义)”随着奥巴马的上台而换了一张“嘴脸(倾听主义)”之后,美国“旨在支配全球”的“全球既定战略”并未因抹上几层“倾听色彩”而有“实质性调整”!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奥巴马不顾伊朗的“公开揭露”、悍然地“以美国最高行政官员”的身份、从“那张大嘴”今天正式吐出“伊朗必须为其策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付出代价,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且不排除任何选项”....的强硬言论,从而为“中东版天安号事件”正式背书之后,任何稍有政治敏感度的人都会明白:美国“旨在支配全球”的“全球既定战略”从来没有因美国总统的换了“肤色”而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不仅没有改变,且从美国以不同的方式、但性质却一样卑鄙的手段,连续策划“天安号事件”、“伊朗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的“恶劣剧本”来看,如果仅仅站在“中欧美”的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美国利益”已经的确如我们所说,在不惜一切手段地、迫使欧盟、特别是中国最终做出“战略误判”。
  
  ●再谈“欧洲利益(欧洲国家利益与欧洲资本利益)”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且最紧迫问题
  
  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两点:
  
  第一点,在我们的讨论中,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站在中国利益的层面,那么,对“欧盟利益”而言,它可能做出的“战略误判”,主要在于:欧盟或“实质性配合'美国利益’、用天量的流动性、水淹南方经济”,或向美国提供实质性南亚配合,与美国一道进行所谓“南亚破局”,从而“实质性地”与美国联手,全面恶化“中国的外在安全环境”。
 
  而一旦欧盟最终做出“战略误判”、并令美国最终实现了“全面恶化中国外在安全环境”的战略目的,则美国随之期望中国也出现的“战略调整”就是:中国或“为”避免自己的外在安全环境被全面恶化,或“因”无力承受自己的外在安全环境被全面恶化,而最终选择接受“中美共管地球的G2模式”,从而令美国可挟“中美之合力”,迅速解决欧元(欧盟)问题。
  
  显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一旦欧盟做出“战略误判”,且中国被迫进行上述“战略调整”,也就等同于欧盟“自我启动”了欧盟(欧元)的“快速瓦解进程”。
 
  也正因如此,“这个问题”恰恰是“欧洲利益(欧洲国家利益与欧洲资本利益)”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且最紧迫问题。
 
  ●“再谈”中国如最终坐视美国有效击穿叙利亚“止损点”而“不作为”、或者“不有效作为”,将导致“中国全球战略”彻底崩塌
  
  第二点,在我们的讨论中,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也要避免出现“重大的、不可逆转战略错误”,即:
   
  其一,如果仅仅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去考虑问题,则比如,在“中欧美”之中率先进行不可逆转的加息周期、继而全面丧失货币特别是资本政策的自主权,最终实质性地'自我灭活’中国的经济活力;
  
  其二,如果我们在“综合层面”去考虑问题,则比如,中国最终坐视美国有效击穿叙利亚这个“国际社会”之“大多数”的中东利益的“止损点”而“不作为”、或者“不有效作为”,从而导致“以中国经巴基斯坦至伊朗”的这一“战略走廊”为支点的“中国全球战略”彻底崩塌。
  
  ●重温“前三波排列与组合”的观察结果,有助于更加清醒地观察目前看似“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第三,我们也认为,自“国际局势”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及“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为标志,不可逆转地进入“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并“如我们所预期地”依次经历了、分别以“美俄直接交手”与“欧美直接交手”及“中美直接交手”的“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其“真实的历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观察结果”,来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观察目前的局势,也就是看似“变幻莫测”的“第四波排列与组合”。
在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情况下,美国利益何以仍然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最终爆发”
  
  其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终爆发”,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即:即便当时“美国绝对实力”特别是“相对实力”都处于颠峰状态,即便是堪称“美国史上最具鹰派色彩”、对外“强硬至极致”的“单边主义政决策团队”,即便策略性地通过“911”骗到了美国社会对“在外发动战争的极高支持度”、且骗到了世界舆论的高度同情,“美国利益”最终还是无法用象一、二次世界大战那样,通过“外围(相对于美国本土)”的“非和平方式”、去解决“美国经济结构上的问题”、或者美国社会结构问题、更或者美国制度层面的结构问题。
  
  显然,以“911事件”为标志,“美国利益”在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情况下,仍然无法阻止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最终爆发”,再加上期间“近乎7年的解决时间”,所有这些都已经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
  
  在“大国层面(欧盟计算在内)”上,作为内部问题累积最为严重、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的主要“政治经济体”,由于“美国国家利益”想借“西方资本(美国资本)”之力去支配全球、从而可以牺牲“非美势力”为代价、去解决它自身很难独自解决的问题,因此,它事实上遭遇了“非美利益(主要是中欧俄、拉美国家、中东国家)”集体的、且是“实质性”的强烈反对。

  ●曾经至刚至强的“小布什决策团队”终于不得不做“非实质性、但却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
  
  其二,而“美国单边主义”试图“在外围”解决问题的战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且美国次贷危机也终于2007年8月“风生水起”、慢慢“浮出水面”之后,2007年未至2008年初,此前还至刚至强之“美国利益”的“小布什决策团队”终于不得不做“非实质性、但却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调整的“代表性事件”就是“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美国被迫向欧盟签下的一份“投名状” 
  
  一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科索沃于08年2月单方面宣布独立,“表面”上是“欧美利益”基于“中东利益”与“南亚利益”进行战略交易的一个衍生品。
  
  而实际上,则是全局被动的“美国既定全球战略”,一方面“即无法、也不甘心”割舍“中东核心利益(以牺牲以色列的方式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并就此成全'欧盟利益’的中东地位)”,而另一方面又“想尽快拿到欧盟南亚实质性配合”,从而“签下的”一份“向欧盟展现极大战略合作诚意”的“投名状”。
  
  显然,“美国利益”签下这份“投名状”的意图在于“先以空间换空间,再以空间换时间”,在于“继续推进”其“既定的全球战略”,在于继续推进主要针对中国的“南亚破局”。 
  
  ●“美国南亚政策”具有强烈的“连环性”
  

  而就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美国南亚政策”具有强烈的“连环性”,即:除了伺机发动“实质性破局”以全面破坏中国全球战略的战略空间、“先”将中国彻底堵截在中国境内、“再”利用“三独框架”、结合所谓“彻底民主政治、完全自由经济”等手段、将中国推入“瓦解进程”的险恶用心之外,它的另一功用,就是想用一种“最贴近真实”的“破局努力”,迫使中国妥协,从而好挟“中美经济之合力”,于“转身间”一举击溃“自运行之日起”就不断挑战美元地位、不停蚕食美元市场份额的欧元,并伺机瓦解“直到今天仍在全力进行整合的欧盟”。
  
  显然,在这个问题的“努力层面”上,也就衍生出所谓的“中美共管地球的(G2)模式”,并出现了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前政要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为“代表性说客”的“美国朝野联合豪华推销团”。

    ●中欧也将南亚与中亚(阿富汗)视为一个“连环劫”
  
 
  而也如我们之前所说,洞悉这些的中国与欧盟,在应对上,即出于各自的核心利益、也出于双方的全球共同利益,大体上,也是将南亚与中亚(阿富汗)视为一个“连环劫”,从而一方面努力维持着交织于伊核问题上的“中欧俄”战略协调,一方面,彼此策应着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易平台”从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慢慢移向均远离“中欧俄”的重中之重,却独独聚集了美国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也就出现了中国“不仅”力拒“美国朝野联合豪华推销团”倾力兜售的“中美共管地球的(G2)模式”、且坚决奉行“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政策,与欧盟死活不愿意向美提供“实质性南亚配合”、且与俄罗斯一道,积极策应中国发动的“东亚(东北亚、南海)、南亚问题全部都与美国在中东谈”、从而形成了当前这种“一切重要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中欧俄”轮番上阵、“轮番消遣”美国全球利益的局面。 
  
  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美国利益决策层”基于“美国资本利益”而不顾“美国国家利益”所策动的“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不过是美国针对“一切重要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所展开的、旨在“以攻为守”的战略反击。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问题,美国的战略反击有两个意图
 
  如果仅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问题,美国的战略反击有两个意图:
  
  第一个意图,是沿“欧亚海上运输线”全面破坏中国的外在安全环境,从而“仿效”中国针对美国的“一切重要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注,这实际上就是出“围魏救赵”),在南亚之“外”、继续其“南亚政策”、也就是要么迫使中国接受“中美共管地球的G2”,要么,就将“欧亚运输线之乱”导向专门针对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东亚、或者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伺机展开对东亚、特别是对中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
 
  而值得强调的是,至于“后者”,它“既”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暗渡陈仓层面的(侧重于经济与金融攻击)南亚破局”,“也”是日后“西方资本”伺机上演“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的“准备工作”。
  
  第二个意图,在展开“上述意图”的基础上,伺机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易平台”从目前这种“均”远离“中欧俄”的重中之重,却独独聚集了美国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再慢慢移回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如果欧盟基于自己的一已私利、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债务危机)、其“全球政策”最终愿意向“美国全球政策”提供“实质性配合”的话。
  
  ●美国终于跟随欧盟之后、双双跳入“坑”中的主要原因
 
  显然,如果欧盟仍然不愿意向美国提供“实质性配合”,那么,美国用来威胁欧盟的手段就是:利用“美元本位制”的“剩余价值”与“美国军事力量”,将欧盟按在“利比亚之乱”这个“坑”中,并“持续加压”欧洲债务危机,且伺机对欧盟(欧元)跨海(地中海)予以致命一击。
 
  这也正是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出尔反尔、最终决定向利比亚派出“大量”地面部队、从而“表面”上是保护美国在利外交机构、人员的安全,但“实际”上却是为“卡扎菲势力”提供“安全遮断”,美国终于跟随欧盟之后、双双跳入“坑”中的主要原因。
   
  ●“卡扎菲势力”的主要成员何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如果之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在利比亚这个树没几棵、草没有几丛、到处是沙漠的不毛之地,“卡扎菲势力”的主要成员均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不仅如此,还能指挥“亲卡武装”继续作战。
  
  在此,如果欧盟、特别是今天的“利比亚执政当局”胆子足够,东方评论员就为其支一个招:包围、甚至强行进入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及其它外交机构、商业设施,或者、长时间地切断“美国地面部队驻地”与外界的联系,时间到了,一定会有意外的、重大收获!
   
  然而,一旦如此,后果可要自负!我们可不为此承担任何责任,道理很简单:“大家可都是成年人”!。

  ●一旦如此,也就意味着如今已双双落入“坑”中的“欧美”,谁也甭想从利比亚这个坑中“安全地爬出来”
 
  
  至于后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这种大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撕破脸皮”;
   
  第二,一旦欧美以任何形式“撕破脸皮”,也就意味着“利比亚之乱”会立刻升格为“利比亚内战”、直至“科索沃战争”的重新爆发,这也就意味着在利比亚这个曾经的“观察点”、如今的“撕裂点”上,始于伊拉克战争就出现、且持续至今的“欧美大西洋裂缝”就被“彻底撕裂了”。
  
  而一旦如此,也就意味着如今已双双落入“坑”中的“欧美”,谁也甭想从利比亚这个坑中“安全地爬出来”,对“欧盟利益(欧元)美国利益(美元)”双方而言,“死活”另说,但彼此间落个“断胳膊少腿”、则是必然的!

  ●一旦如此,作为联盟也好(欧盟),国家也罢,“欧美”之间也必然瓦解一个!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局势发展至今,自“美国利益”也决定步“欧洲利益”后尘、跳进利比亚这个“坑”中,从而令利比亚从“观察点”立刻转化为”撕裂点“之后,从“中欧俄美”围着“叙利亚”这个“止损点”的一连串表现来看,除非“矛盾虽可以调和、但却很难调和”的“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一方“甘心归顺对方、并为对方所驱使”,否则,在“矛盾虽可有效缓和、但不可调和”的欧美国家利益”的“强大张力”下,利比亚这个“坑”最终必然埋葬“现代西方资本”中的“一支”,而一旦如此,作为联盟也好(欧盟),国家也罢,“欧美”之间也必然瓦解一个!
  
  在这个问题上,再次强调:“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可以调和、但却很难调和”,恰恰在于“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强大张力”,也在于“中俄”的“挑拨离间”,还在于欧盟也“沉迷”于“一切都可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新战略游戏”。
   
  该决议案”分明是“美国拟定、之后、委托欧盟发布”的!
   
  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我们去观察“中俄”联手否决“那份'据称’是欧盟提出、美国支持.”的“联合国谴责叙利亚决议案”,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这样几丝隐晦、但却极其强烈的信号:  
  第一,什么是“欧盟提出、美国支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内容看,“该决议案”分明是“美国拟定、之后、花'钱’、且是一大笔'钱’、委托欧盟发布”的!
 
  ●除了落入“坑”中之外,“美国利益”基本上是一无所获!
  

  根据我们的观察,美国为了这个“委托”,那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别的不说,仅以利比亚为例,从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利比亚反对派”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攻占卡扎菲的大本营--的黎波里,到卡扎菲势力突然退出“公众的视野”,再到“利比亚反对派”得到“中俄”的承认,从而成为“利比亚执政当局”,最后,“美国利比亚政策”为了保留“埃及之乱”的“调整后剧本”不就此中断,不得已让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正式跳进“坑”中,作为“旁观者”,我们认为:“美国利比亚政策”对欧盟的“让步”可谓巨大,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努力与冒险”均被“中俄”的否决给粉碎了,不仅如此,美国全球战略还就此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努力的代价付出了,但得到的结果却是:除了落入“坑”中之外,基本上是一无所获!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何作为“支持者”的美国、却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歇斯底里”般的“愤怒”,而作为“提出者”的欧盟,反倒是“谴责”两声了事了!
 
  ●欧盟更多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且对结果抱持一种“钱货两清”的态度!
  
 
  显然,在这笔“一要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交易中,欧盟更多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且对结果抱持一种“钱货两清”的态度!
  
  值得强调的是,该决议案事先已经被大量修改,其中,许多文字、甚至是所谓的“提出者”欧盟出面,根据俄罗斯、特别是中国之“叙利亚政策的原则”进行的修改,因此,欧盟在“中俄”这里,事先也早就“有个交待”!而美国最终同意“大量修改版”,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中欧俄”之间打根楔子、并借此“寻找”曲解“中俄”之“叙利亚政策”的余地,也就是意图寻找一个“突破点”。
   
  ●欧盟自然是此轮角力的“最大收益者”
  
  
  因此,从“中俄”断然否决“按自己意见大量修改(排除了军事解决项)”之后“文稿”的动作来看,自然是洞悉美国的企图,因此,也就是不给美国这个机会。因此,作为“提出者”的欧盟自然是此轮角力的“最大收益者”。
  
  ●正式完成了“新游戏”的“第一轮”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最重要的,在“中、俄”分别在欧盟的策应下,分别“阶段性平息”了“东北亚(天安号事件)、南海问题国际化”、及“阶段性收获”了乌克兰利益之后,“中俄”联手否决决议案的结果,对欧盟而言,显然不仅未伤及“中欧俄”的战略协调(中俄在不同场合分别再次强调支持欧元的稳定),还让欧盟“阶段性收获”了一个“利比亚执政当局”。
  
  毫无疑问,中国率先出手的“一切重要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新战略游戏”,在此之前,就已经“菜过两味(中俄)”,至此,也就算是“酒至三巡(中欧俄)”、从而正式完成了“新游戏”的“第一轮”。

    ●尽管是已“酒至三巡”,但“中欧俄”本质上仍然是“阶段性收获”
  

  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尽管是已“酒至三巡”,但“中欧俄”本质上仍然是“阶段性收获”,而从欧盟制裁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的“力度”上来看,特别是,从“中缅”之间的关系因“缅甸民主”而出现某种裂痕,及中国13名公民在“这个时间点”在东南亚被惨忍杀害的情况来看,“该游戏”还将“继续游戏”下去。
    
  ●即便是在利比亚,“游戏”还将“继续”!更别提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了
  
  
  而从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在“这个时间点”被判刑、但“判断内容”令欧盟与俄罗斯“均不满意”的情况来看,俄罗斯“阶段性收获”的“乌克兰利益”也会有所反复,至于欧盟的“阶段性收益”,从“亲卡武装”近日突然大举反攻“利比亚执政当局”的“大跌眼镜”来看,都是“再合乎逻辑”不过的了。显然,即便是在利比亚,“游戏”还将“继续”!更别提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了。
 
  ●一道“至关重要”的“强烈信号”令“美国利益”感到“意外”、并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欧盟“提出”该决议、及“该决议”最终被否决,都符合“中欧俄美”的“叙利亚政策”,但令“美国叙利亚政策”意外的是,尽管美国人打出一大堆牌(比如:美国参院准备通过人民币汇率法案,对台军售案),且按中国的意味做了修改,但中国依然与“必然出手否决”俄罗斯一道,联手投出了“否决票”。从而向“方方面面”发出一道“至关重要”的“强烈信号”。
  

    从本质上讲,美国之所以以“歇斯底里”的方式去“愤怒”,恰恰在于这道“至关重要”的“强烈信号”令“美国利益”感到“意外”、并受到沉重打击了。
 
  ●中俄联手传递一束“最为明确”、且“不容他人有一丝一毫曲解余地”的“明确信号”
 
 
  第二,“中俄”何以联手“否决”一份“已经被大量修改”的“谴责案”?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这是为了向“方方面面”、特别是叙利亚与欧盟、阿盟传递“最为明确”、且“不容他人有一丝一毫曲解余地”的“明确信号”,即:
 
  其一,不论“中欧俄美”与非盟、阿盟等在“利比亚”这个“撕裂点”的“排列与组合”如何变化,“叙利亚”的确就是“国际社会”之中东共同利益的“止损点”;
    
  为此,在满足“确保叙利亚国家安全不受外来势力军事、也包括政治颠覆”的“前提条件”之前,即便是“谴责”也不行!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中俄”作为有能力对抗美国、甚至北约的“两个主要军事强国”,绝不允许“叙利亚”成为“利比亚第二”。如果有谁不信,可以试一试!
  
  其三,在“其二”的基础上,如果有人一定要试,那就得准备面对中东的全面破局、甚至最暴力破局!
  
  而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是“伊朗跨越核门槛”的问题上,我们曾经多次强调,这是个“中欧俄”之“大多数”便可决定的事情。不论美国是否反对!
  
  ●一旦......也就无所谓什么“投鼠忌器”了
 
  
  其四,在“其三”的基础上,如果“有人”不“全力阻止”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冒险,那么,“绝不允许”“叙利亚”成为“利比亚第二”的“国际社会”,也就无所谓什么“投鼠忌器”了,也就是说,中东国家也好,海湾国家也罢,如果不与“国际社会”一道“全力维护”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反而试图“借机”去打那个“什叶派与逊尼派、甚至库尔德问题”的“小算盘”,那么,中东的全面破局、甚至最暴力破局的后果是什么,恐怕就得仔细掂量掂量!
 
  ●“混水摸鱼”的招,谁都会玩、也都想玩,也都有能力玩!
  

  在这个问题上,东方评论员想强调几点:
  
  首先:“混水摸鱼”的招,谁都会玩、也都想玩,也都有能力玩!
  
  其次:一旦“中俄”也准备凭借自己的实力、甚至携带“上合”之力去“搅混水、玩摸鱼”,作为“鱼(中东之乱)”的“所在地”--“中东国家”与“美元本位制”、更或者“西方资本(包括了欧洲资本利益)”,相对而言,其实并没有“混水摸鱼”的本钱。

    ●“穿鞋者”在那儿拼命闹事,足见“新游戏”下的中东局势之“实质”
 
  谁都知道,建设与维持一个框架、比彻底摧毁一个框架、要困难得多!更何况,在中东这个地方,谁是穿鞋者、谁是光脚者,可谓一目了然!
    
  而眼下偏偏是“穿鞋者”在那儿拼命闹事,足见“新游戏”下的中东局势之“实质”。
 
  ●美国决策层”必须正视的一种“可能性”
  

  最后,对“美国利益”而言,“中俄”让伊朗加入“上合”似乎还有“中欧俄伊核战略协调”这一层因素而“有所顾虑”,但如果万不得已,且又不必要“最暴力破局”,那么,将“叙利亚”纳入“上合”的保护之内,从“中俄”联手否决“决议案”的架式来看,恐怕也是“美国决策层”必须正视的“可能性”。

  显然,一旦如此,国际社会进出加沙的“第三条通道”是不通也得通!一旦如此,“中俄”也就正式“入主中东”,并以强力平衡“美以”军事力量的“平衡者”的形象出现。
  
  而一旦如此,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经济支点--沙特阿拉伯,出于“美元本位制”不可靠性,也就会迸发出类似今天土耳其所表现出的“强大活力”。否则,在诸多“中东地方王”都将维护中东地区自身利益、阿拉伯利益、或者伊斯兰利益的“争先恐后”下,还敢紧跟美国的沙特阿拉伯,其政权的存在就会立刻成为问题。

  ●站在美国的角度,不论是中东的全面破局、还是最暴力破局,其后果都将是“不可控”的
  

  因此,站在美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论是中东的全面破局、还是最暴力破局,只要“中俄”联手强行介入,其“后果”都将是“不可控”的。 
  
  而对于许多中东国家、或者伊斯兰国家而言,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反倒又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问题上,在“尊王攘夷”下突然变得“活力四射”的土耳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尊王攘夷”下突然变得“活力四射”的土耳其,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美国指责伊朗策划暗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且声称“要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且“不排除任何选项(这当然包括军事解决)”,而沙特阿拉伯却“不吭声”,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该指控”无论真假,都将后果严重、且值得高度警惕。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在“捏造事实”,因此,在警惕什么的问题上,自然是警惕美国人“此举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我们认为,如果结合叙利亚之前公开警告“将以自杀式袭击报复西方的攻击”,那么,我们就不难强烈地感觉到:所有这些,似乎意味着“美国利益”准备在至关重要的叙利亚方向进行某种“重大行动”,至于这种“重大行动”是否导致叙利亚这个止损点被彻底击穿,恐怕还需要观察,因为,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美国利益”目前虽有彻底击穿该止损点的“强烈动机”,但却没有相应的“战略资源”以掌控“彻底击穿”之后的局面。
  
  因此,我们认为,即便果真有某种“重大行动”,也是一种“伴随攻击的测试计划”,且“测试”的因素居多。
  
  但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及时“强硬反击”,则这种原本“测试”因素居多的“伴随攻击的测试计划”,将立刻转换为“攻击居多”的“攻击计划”,且中国、俄罗斯等国际社会很难事后补救,即便能补救,付出的战略代价也会较“在第一时间就及时强硬反击”来得更加高昂。
  
  ●“国际社会”有必要做好“及时强硬反击”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好“以乱对乱”,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国际社会”有必要做好“及时强硬反击”的“一切准备工作”、以“准备好”在“第一时间”就可做出包括、政治、经济(金融)、特别是军事层面的“强硬反击”,准备好“以乱对乱”、“以乱制乱”、及“乱中取胜”,从而迫使“美国利益”知难而退!
 
  ●许多国家都在抢时间、以上下其手、“多方通吃”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美国“公然警告”巴基斯坦之余,近期来集中爆发的中国13名公民在泰国遇害、印度、缅甸、越南的外交突然活跃、日本积极插手南海问题,特别是欧盟(德国)也开始回到越南,也就不令人意外了,显然,“这些周边”国家似乎也看清楚了“中东局势”的诡秘与危险、或者不可预测。
  
  因此,也在抢时间、以上下其手、“多方通吃”。不仅如此,由于时间太急,在“吃相”上还显得极其难看。

  ●越南着眼于将自己从“中国视军事打击越南作为攻取南海'锦州’之'点’的'危险性’”解脱出来的“灵活一着”。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吃相”最为难看的是印度与越南。以越南为例,一方面,越南国家主席访印,并与印度一边顶着中国的警告、签了一份注定不会实质性兑现的“南海开发资源协议”,另一方面,越南执政党主席却访华,并与中国签了一份旨在“双边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边协议”,并引发“强调南海问题应多边解决的菲律宾(实际上是美国)”的强烈不满。
  
  从越南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越南与中国签的这份旨在“双边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边协议”,根本就是在打自己、也在打刚刚跑到美国去商量南海问题的“东盟”的脸,但在“前段中国军事高压”下“明白了自己处境”的越南,此次虽然吃相难看,但却是着眼于将自己从“中国视军事打击越南作为攻取南海'锦州’之'点’的'危险性’”解脱出来的“灵活一着”。
  
  ●美国所给予期望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在越南这个“关键点”上提前“漏风”了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所给予期望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在越南这个“关键点”上,就提前“漏风”了。
   
  既然越南如此,那么,近来积极插手越南、缅甸的印度,其“可用性”又有几何?更何况,在两波孟买袭击案中均能保持冷静、且一次比一次冷静的印度,自己就在一边增兵中印边境,但一边也在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其“吃相”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还有那个满世界叫喊着要插手南海的日本,它的首相不也一边强烈要求与中国建立军事热线、以防止意外冲突,一边还在“试探着”访华的话题吗?
    
  ●不仅是中国、俄罗斯也已然准备在“中东大乱”
  
  
  从本质上讲,只要“怕打的”越南最终愿意与中国在双边框架内解决南海问题,那么,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已经在准备“浴火重生”的中国经济、在南海方向以自己的综合实力、实现“锦州效应”、继而在确保“中国最低限度内循环”的问题上,就会容易得多、且高效得多。
  
  在此前景下,美国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也好,“国际社会”强烈进行反击也罢,总之,从俄罗斯总理访华成果,且双方签定一大堆“意在中东大乱派上用场”的“中俄能源协议”的情况来看,不仅是中国、俄罗斯也已然准备在“中东大乱”。
  
  值得强调的是,一旦欧盟在“中俄”的实质性支持下搞掂利比亚之乱,则欧盟也就为“中东大乱”准备好了“新的能源供应基地”。防止欧盟得到这块近在咫尺的“能源基地”、继而与“中俄”合流,特别是以“一个稳定、亲欧的利比亚”作为“科索沃问题”的一个战略屏障,这也正是“美国利益”宁愿食言、向利比亚派出地面部队、从而想也不想就跳“坑”的原因之所在。
    
  ●中国已然准备在“中东大乱”去摸一条大鱼

  而站在中国的立场去观察,中国已然准备在“中东大乱”、欧盟、特别是美国社会大乱的“这趟混水”中、去摸一条大鱼、即:“美元本位制”因中东大乱而轰然倒塌、欧元也因欧盟社会持续动荡而不稳,从而令人民币横空出世的“大鱼”。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次强调,一个不能自由浮动、并实行资本管制的人民币,依托中国的政治稳定与强大的军事实力、及庞大的商品吞吐能力、特别是制造能力,在“全球经济大乱”甚至“政治大乱”的情况下,反将会最具有“结算”上的优势---那就是“稳定”与“实用”。  

    而一旦天下大乱,至少在东亚这一块,能买到足够生产与生活资料,且能安全运回国的,恐怕就是人民币了。

  ●就目前而言,“占领华尔街”的原因并不简单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我们很早就相信“欧盟、特别是美国一定会发生类似埃及之乱”的情况,但就目前而言,“占领华尔街”的原因、或者美国统治层“刻意宽容”该运动的原因并不简单。
  
  一方面,这是“美国利益”在“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的撕扯下、不知所措的直接结果。
  
  这一点,从美国总统、纽约市长、美国资本的代表、美国议员均一定程度支持“占领华尔街”的情况中就可以看出。
  
  当然,这里面也有即将到来的“选举”因素。但这不是主要的!
  
  可真实的逻辑就是,如果它们果真“真心支持”,那么,恐怕“占领华尔街”的者早就占领了整个美国。可问题偏偏不是这样的,这也说明,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个“冒险尝试”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作为“占领华尔街”的另一面,这也是“美国利益”意图通过“可控”的“占领华尔街”、去促发“占领伦敦、直至占领巴黎、柏林”等一系列不可控行动、以强行缓和“不可调和、但可有效缓和的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强行调和“很难调和的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矛盾”的一个“冒险尝试”,一旦成功,“欧美利益”就会拿“伊朗谋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说事儿,一步到位地“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甚至“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是否有必要击穿都不用管了。

  ●这一点,大家必须认清!

  而一如我们多次强调,所谓“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就是“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也就是“暗渡陈仓层面的南亚破局”。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在中国利益的层面去考虑问题,那么,“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才是美国利益策划叙利亚之乱的根本用心。

  至于策划“埃及之乱”的根本用心、则是“在南亚之外的方向”去谋求“暗渡陈仓层面的南亚破局”。这一点,大家必须认清!

  ●“欧美”中的至少一家,一定会在这场“不可控”的运动中倒下来
 

  另外,从发展上看,一旦“中东大乱”,导致“欧亚海上运输线大乱”,而“非美势力”也回报一个“全球海上运输线大乱”,则目前“可控”的“占领华尔街”在全球经济全面衰退之下、就极可能发展为“不可控”的“全球反对资本主义运动”,而“欧美”中的至少一家,一定会在这场“不可控”的运动中倒下来。
  
  ●一种“不小的可能性”
  
  而作为一种“不小的可能性”,我们认为,一旦“欧美经济、社会陷入全面混乱”,且假如期间欧元、或者美元始终存在,那么,人民币是有可能成为“不相上下的欧元与美元之间”、“相互确定”币值的“锚货币”、从而“直接标价”欧元与美元的币值。

  而这,就是我们之前多次所说的:人民币将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进行国际化中的一种。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也正是如此,我们认为,如果欧盟决意与美国联手“量化宽松”、从而计划先“水淹南方”再对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那么,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上,中国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带领东亚货币、或选择美元、或选择欧元进行大幅度贬值,全面打乱“更多是竞争关系的欧美经济”之间的“经济运行成本”、全面冲击欧美之间的、旨在“水淹南方”的“经济与金融协调”,再结合政治与军事上引爆的中东全面破局、甚至世界全面破局,让目前仍然可控的“占领华尔街”进一步激化成“不可控的占领华盛顿、占领伦敦、柏林等”,从而侧证一条真理,那就是: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决策者应该知道的教训就是:“美国利益决策者”之前“基于美国资本利益”而策划的“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已然脱稿,此次“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刻意宽容”的“占领华尔街”,就没有“脱稿”的那一天吗?如果加上“外部力量”、特别是“网络”的努力呢?

  不过,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也不能不客观地说一句,之前的,美国拿网络安全说事、着手管制网络的这一手,恐怕就是想对“占领华尔街”、特别是“占领巴黎、柏林”的“即用之也防之”的“未雨绸缪”!
 
  而在“网络”的问题上,最近的“淘宝”事件就值得警惕,在我们看来,对那种“境外势力相”、以类似的方式、不惜代价、利用手中控股、但根本“不计成本”的“政治资本”的力量,意图推高中国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中国制造混乱的可能性,有关方面要高度警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