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摄影场地出租:第一节 分类标引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40:20
一、分类标引的意义和要求
所谓分类标引,又称为归类,是指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
分类标引工作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的基础和前提,对文献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信息资源赋予分类标识,信息机构就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纳入相应知识门类,建立起相应的分类检索系统。这样,用户只要根据一定的信息资源特征,就可以按照系统提供的途径进行查找,从资源集合中检出需要的文献。分类标引同时还是许多文献单位用来进行文献组织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文献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要使信息资源
标引应考虑系统的特点和用户的检索需要,使标引结果适合使用。有时,不同单位对文献分类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个医药专业文献系统,可以只标引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主题内容,并按医药专业的检索需要组织其分类系统,将与医药有关的植物、昆虫的文献分人医药部分的相应门类,而不是按综合性文献单位的办法,分散归人生物、农业等学科部门。
的分类保持一定质量,分类标引工作一般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归类要正确,将信息资源归入对应的学科和专业;其二,归类要确切,要将信息资源归人分类体系中最专指、最切合其内容的类目。一般要求标引者不仅对信息资源内容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且还要求对类目体系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即指能根据使用需要,充分揭示有检索价值的信息资源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对只讨论一个主题对象信息资源,只归入一个对应的类目;对同时讨论两个或三个主题的信息资源,则同时对这两个或三个主题对象进行分类标引。这样做,可以从不同论题出发检索出该文献,实现较高的检全率。当然?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也不是越多越好,标引过深,必然会包括一些未进行充分讨论的主题,降低检准率,因此应当采用适当的标引深度。
即对同一主题内容信息资源标引结果应一致。包括不同标引员对同一类型主题资源赋予的分类标识应一致,同一标引员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类型主题资源赋予的标识应一致。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检全率和检准率,是检索系统提高检索效率的基本要求。要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不仅应提高标引人员的素养,而且应通过规范标引程序和建立明确的规则等作为保证。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必须根据分类标引的特点,了解类目辨析和标记方法、遵守分类工作的程序和分类标引规则。
二、类目辨析
要将信息资源的主题归人分类体系中相应类目,首先必须掌握类目辨析的方法,准确了解类目的含义和范围。在分类法中,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组织的,并采用多种手段揭示类目之间的各种联系。因此,要弄清类目的含义,除应了解一类目名称的含义和有关的说明文字外,还应善于根据类表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辨析。包括:
1.根据上、下位类关系了解类目的含义
上下位类关系是分类体系中基本的关系类型,它们是互为作用的。分类体系是通过层层划分建立起来的,在类目展开过程中,上位类对下位类的含义具有限定作用。为了使类名尽可能简短,分类法对下位类类名的确定往往省略其上位类的含义,只列出其子概念的意义。因此,在使用子类分类时应注意结合上位类的含义进行了解。
同样,网络分类体系中,一具体类目的含义也必须结合其上位类的含义加以了解。例如,在Yahoo中,“教育>高等教育”下的“期刊”类是指“高等教育期刊”。另一方面,下位类是对上位类范围的揭示。要了解一类目包括的范围,在该类具有下位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下位类的了解,明确类目的外延。如上例中,“1207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的下位类反过来也可以说明该类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根据同位类之间的关系了解类目的含义
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设置通常是遵循逻辑划分规则进行的,一次只采用一个划分标准,同位类之间相互排斥,类目范围比较明确。但有时为了各种实际需要,也会在一次划分中同时采用两或多个不同的划分标准,使得部分同位类之间有可能出现相互交叉的情况。对这类情况,一般应根据同位类特点,对相关类的含义和范围加以限定,明确区分的界限。
按体裁区分的类目与按对象区分的类目之间包含的范围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在确定一类目的范围时,就必须明确与其相关类目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确定“1 24中国小说”的范围时,一般就明确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类下小说类的关系。在文献单位的实际使用中,上述中国小说类下一般是排除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所包含的相应体裁的文学作品的。但网络分类体系中,从不同角度设置的同位类目有时是为了进行多维度揭示。例如,“搜狐”文学类下古代文学、小说、政治文学等都是各自独立的、完整的类目。对这些类目的使用不存在排除其他同位类包括范围的问题。但在此情况下,有时一个文学作品有可能需要同时分入几个类目。例:古代政治小说就需要同时归人上述3个类下的有关类目。
3.根据类目注释了解相关类目的含义和范围
文献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时,一个主题内容同时与多个知识门类发生联系。对于此类情况,分类体系一般通过注释规定相关类目之间的区分界限。因此,应注意了解类目注释中有关的说明,准确把握类目的含义,确切归类。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处理方法,类表一般通过注释方式对类目的使用方法加以明确规定。例如:《中图法》“U448各种桥梁”类在采用多重列类的同时注明:“如遇多主题因素的桥梁文献,人前面编列的类。”这实质上也是对类目范围的一种限定。
4.应按照类目体系展开的规律了解类目的含义
分类法中类目的范围,是与类目体系展开的方式密切联系的。因此,要正确了解类目的含义和范围,除上述比较直接的因素外,还应该善于从类目展开的规律对类目的含义进行了解。
传统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类目体系是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专门的方式,层层展开的线性系统。因此,在采用这些分类法标引时,必须在掌握类目体系展开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类目的确切范围,把握不同层次相关类目之间的关系。以《中图法》为例,其类目体系是按学科为中心展开的,各种理论方法是按其研究的对象归人相应知识门类的。例如,在对管理学有关类目设置上,综合研究各领域管理的文献,集中归人社会科学总论的管理学类;全面研究经济类下以整个经济领域为对象的经济计划与管理的相应类目;研究各经济部门下管理的文献则根据研究对象的领域,归人各部门下相应门类。了解这一展开模式,就可以准确判断类目的含义及与相关类目之间的关系,确切归类。
《中图法》个别门类展开时,不完全按照这一模式处理。在此情况下,一般通过注释的方式加以说明,只有在这类情况下,才不按上述方式理解类目。下面为这类说明的例子:庸俗经济学等近代经济学派(特殊分类规定)所列各派代表人物的经济学综合性著作人此。经济学专论人有关各类。各类型图书馆网络分类法总体而言也是采用层层划分的方式展开的。但由于往往采用按主题集中的方式设置类目,并通过超文本链接的重复反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归属以及类目的范围的了解,必须结合该分类体系的展开方式进行。对类目含义了解涉及的因素还有许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注意与类目展开结构和类目的相关联系结合,就可以准确进行类目的辨析。
三、号码配置方法
分类体系是通过分类标记固定类目的次序,表示类目的等级关系的。分类标记是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的依据。因此,要掌握分类标引,必须在了解类目体系特点的同时,掌握号码配置这一基本技能。号码配置的方法是与所采用的分类体系以及标记的特点密切联系的。为了了解号码配置韵方法,下面以《中图法》为例,对传统分类法的号码配置方法作一概要介绍。
使用《中图法》作为分类工具,分类标引中的号码配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通过主表直接获得表达一信息资源的完整分类号码;另一种是,结合不同成分的号码进行组配标引。
通过主表直接获取一信息资源的分类号码比较简单,一般只要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及其特点,采用层层区分的方法,准确确定其在分类体系中的确切位置,就可得到相应的分类号码。如在对“地球上的湖泊与沼泽”这一主题进行标引时,可根据其所属的学科,在“P天文学、地球科学”下的“自然地理”中查找对应的类目,直接得到该主题的号码为:P941.78;又如,“日用小五金制品的制造”这一主题,可根据其学科属性,在TS轻工业下查找对应的类目,得到该主题的类号为TS914.2。结合组配手段进行号码配置,通常需要根据类表的规定,将表中代表不同成分的号码加以组合。在《中图法》中,组配标引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使用复分表复分。即在使用主表类目分类的同时,结合使用复分表的类目进行区分,通常按类表要求,将主表号码与复分表号码加以组配。例如,“浙江经济地理”标引时,可在主表类目F129.9中国经济地理后加上中国地区表浙江得号码55,标引为F129.955。
其二,仿分。即利用同类性质的子目进一步细分。一般在需仿分的类号之后加上仿分号码即可。例如,“法语词典”标引时,可在表示法语的号码“H32”后,加上从英语的号码“H31”后子目中表示词典的号码“6”,得到该主题的号码为H326.1
其三,类间组配。即按照分类法的要求,使用特定的辅助符号,将一个主类号与其他跟文献内容相关的主类号组合,表达文献内容。例如,“化学文摘”标引时,可通过组配符号“:”,将表示专题文摘的类号“Z89”,与表示化学组配类号“06”联结,标引为:Z89:06。
分类标引概述(2)
在使用《中图法》进行各种形式的号码组配时,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号码组配时,如复分表或仿分的号码与主表中号码的成分含义相重,应删除重号。例如,“阿富汗哲学”这一主题标引时,应在"B31/39亚洲各国哲学”类下依照世界地区表分。世界地区表中阿富汗的号码为372。其中号码3表示亚洲,7表示亚洲下的地区,其含义分别与B31/39中的3和l/9相重,删去重号后.,其号码应为B372。
(2) 在复分不止一次时,号码的组配次序应按分类表中注释指定的次序进行。一般情况下,在某类下注明使用复分表配号,该复分表的号码即应配于该主类号之后;在复分超过一次时,其余的复分号码应按注释指示的次序依次配号。如“美国现代侦探小说集”的配号次序依次为各国文学“1 3/7”、美国“712”,仿“09文学史文学思想史”下"095现代”分、再加上侦探小说的题材复分号“6”。其中,“1 3/7”中的“3/7”表示各国的号码范围,与712中的7南北美洲的含义相重,095中的09为文学史的号码,删去重号后,标引结果应为1 712.456。
关于复分、仿分中号码加“o”问题。《中图法》的标记符号是一个按照类目的关系和等级展开的符号系统。·为了避免在复分、仿分配号时出现与类目体系中已有号码相重或与原有排列原则不一致的现象,类表规定在复分、仿分中加“o”表示复分、仿分类目的插入。《中图法》规定的复分、仿分加“o”的情况如下:两个号码组合时,如前一个号码在类表中有下级号码,组配时应加“o”。
但如复分表中仅部分号码中带“0”,在此情况下,这些符号主要起与复分表中其他不带。的号码相区分的作用,仍存在加“o”问题。
如需仿分、复分的类目仍有下级号码,但该号码与仿分、复分的号码属于同位类关系或不影响类目体系排序时,配号时不加“o”。例如,“猪的饲养管理”这一主题标引时,分类体系中猪的号码为“S828'’,需仿"S821马”类下“4饲养管理”分。配号时,虽然S828下仍有“8品种”、“9各种用途猪”等两个下位类,因这些下位类与S821下的类目是按照同一区分标准划分出来的,互为同位类关系,因此,仿分的号码组合时不应加0,应为S828.4。历史大类中国历史下仿通史分或自然科学各类的具体类目仿一般性问题分时,均需力口“0”。例女口;中唐历史事件 标引为:K242.305化合物半导体的化学制取 标引为:TN304.205.2其中,自然科学各类仿一般性问题加-0*’,是为了与《资料法》的号码取得一致。因为在《资料法》中,《中图法》启然科学中的最后一级类目下仍存在着下位类,因此应按前述的规则加“0’’(见图表7—1,表中+号后的类号为《资料法》类目)。规定中国历史下仿通史分时一律加“o”,则是为了简化操作,减少配号的难度。

(3)当仿分类目涉及一段类目范围时,配号时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对主类号进行必要的调整。但这类情况仅出现于个别情况。例如,“世界医界人物传记”标引时,世界各科人物传为K815,需仿K825/826分,其中,中国医学人物传的号码为K826.2,因此此书应标引为:K816.2。
(4)复分表、仿分及组配的使用,应按类表的注释进行。总论复分表可视需要使用到主表中的前三级类目下或只使用其一部分。但主表已设有专类或可使用专类复分表、仿分时,不得使用总论复分表分。
(5)对仿分或专类复分表的使用.类表通常有两种注释方式,其一,是在需仿分的具体类下注明,例如:在"F426中国工业经济部门”下注明仿F416世界工业部门经济分;其二,是在需仿分的一组类目前做总的注释。如"K20中国通史”下各代史仿通史分,各国史按“世界各国和地区历史复分表’’分,自然科学各类按仿该类的一般性问题分等,均采用此种注释方式。对后一类注释,易于忽略,使用时应予注意。
四、标引32作程序
分类标引,是获得分类元数据的基本手段,一般需要在主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需经过标识转换,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为了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分类标引工作必须遵—定的操作程序。包括:查重…—主题分析一归类——给号一·复核(见图7—l…)。
',1)">
1.查重
查重通常在进行信息资源描述操作时统一进行。主要查核该标引对象是否为已经处理过的信息资源。在进行协作编目的情况下,除了应查核该资源是否已经进行了信息描述,还应确定该资源是否已进行过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以便根据情况分别处理。有的系统中有时需要同时使用几种分类法对信息资源分类,在此情况下,应针对性地对已有的标引结果进行查核。如该处理对象为已进行过标引的资源,可直接使用已有的分类号和主题词;如该对象为未进行过标引新资源,再根据标引要求进一步操作。
查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改善标引的一致性。传统文献单位的查重通常依据书名目录进行。在联机编目的情况下,则应通过联机目录工具进行查找,对已标引过的复本,一般可直接使用已有编目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2.主题分析
要标引文献的主题内容,必须对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揭示的主题概念。主题分析通常应结合检索语言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概念分析方法,对具有标引价值的主题概念进行概括、提炼和选择。在采用传统的文献分类法进行分类标引的情况下,主题分析一般应弄清信息资源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是一个主题对象,还是几个主题对象,它们是从哪个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其他还有哪些有可能作为标引依据的特征。按照分类语言展开的特点,分析主题类型及其构成成分,对具有标引价值的主题概念与特征进行概括、提炼和选择。
主题分析应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进行。在主题分析的对象为传统文献的情况下,通常应依据文献的题名、前言、目次、文摘或内容简介、参考文献、编辑出版数据等,必要时也可浏览全文,切忌只凭文献名称进行主题分析。网络资源的主题分析一般还应注意阅读有关该资源的说明文字。
3.主题概念转换——归类
即将主题分析的结果归入分类体系中相应的门类。一般应以特定的分类表为工具,根据其特点进行。在使用传统文献类表的情况下,归类工作应依据文献内容对象讨论的学科角度,采用层层分析的方法,将其归人分类体系中的相应的类目。这一工作通常应在对类目结构及其关系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按照文献主要内容对象确定的类目,称为主要类目;按照次要内容对象确定的类目,称为附加类目,按照信息资源中部分内容进行的分类,称为分析类目。
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各种门户网站一般以各自编制的网络分类体系为依据。分类时,应根据类目体系展开的方式,将信息资源归人类目体系中对应的类目。在对一主题对象进行多维揭示的情况下,一般还应注意根据类目设置的特点,将资源在各相关类下加以重复反映。由于目前我国文献单位使用最广的分类表是《中图法》。为了便于对标引方法进行说明,本书下面对分类标引的介绍,主要仍依据《中图法》进行。
4.确定标识——给号
主题分析的结果在按照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归类以后,通常应根据确定的类目给予相应的分类号。配号要求标引者掌握标引技能,能根据分类法的标记特点进行操作。按照文献主要类目确定的号码,称为主要分类号,在文献单位中,主要分类号是用以组织文献排架的依据,同时也用于编制分类检索工具;按照文献的辅助类目和分析类目确定的号码,称为附加分类号和分析分类号,附加分类号和分析分类号不用于组织文献资源收藏,只用于编制检索工具。在号码配置过程中,如需要进行复分、仿分、组配时,还应注意按照号码组合的要求配号。
5.审核
在结束文献标引前,必须对每种文献的标引结果进行审核。包括:文献主题概念的提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分类标引的要求,是否符合检索系统的揭示需要;主题概念转换中,文献归入的类目是否与文献内容相对应,号码的配置是否准确;分类标识的转换是否符合分类标引规则,是否符合检索工具的要求等,通过审核,减少标引误差,保证文献标引质量。
在文献审核的基础上,文献单位的分类标引一般还应根据文献组织的需要,对同类书的排列进行处理,在同类书中进一步确定书次号。为保证审核质量,审核工作通常应由有经验和较高标引水平的标引人员担任。
第一节 分类标引概述(3)
五、关于分类法使用本的确定问题
所谓使用本,是指特定的文献标引机构直接作为分类依据的分类法文本。根据检索系统分类标引的需要,对选定的通用性文献分类法进行适当调整的过程,称为确定使用本。多数文献机构往往并不自己编制分类工具,而是选择通用的分类表作为工具。由于通用性的文献分类法是根据一般文献单位的标引需要编制的,在类目体系展开的详略程度、学科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与具体文献单位的使用需要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文献单位或系统的信息资源状况、用户需求、设备条件等的需要加以调整。此外,通
用性文献分类法往往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在有关的类目下对各种可能提供了选择处理方案,需要使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方案。此外,在分类法无法及时增补修订的情况下,特定文献单位有必要根据标引过程中主题领域出现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增补,使其适应主题发展的需要。
由于上述原因,具体文献单位通常需要根据本单位文献特点和用户需求,对选定的文献分类法进行适当调整,甚至进行较大变动,做好确定使用本的工作。使用本确定的范围通常包括:
(1) 确定详略程度
指根据标引机构的整体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类表使用的详略程度加以确定。主要是依据文献单位或检索系统所处理的信息资源的特点,规定哪些详分、哪些略分以及确定附表使用等。以专业文献机构为例,一般情况下,一馆的重点收藏应予详分,直接使用详表;一馆的非重点收藏,在文献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则可略分,如规定使用简表或前三级类目等。同时,根据使用需要,对类表中原有的复分表使用情况逐一审定,确定是否采用,使类表的详略程度适合分类标引的实际
需要。
(2) 局部扩充
即在原分类体系部分类目不够充分,无法满足标引机构分类需要的情况下,对局部类目扩充加细。专业文献单位或以特定信息资源为对象的标引机构往往需要根据标引和检索的特定需要,对相关部分的类目进行扩充,常见的方法包括:
① 将类目注释中列举的小主题配以号码,扩充为类目。例如,语言专业的文献单位可在需要时,将“H17汉语方言”中各种方言下的注释改为类目,配以相应的标记。例如原“H176客家语”下的注明:“包括广东东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一部分和湖南南部一小部分”。可以据此将该类扩充如下:
② 参考其他分类法相应门类的分类体系,加以移植。例如:在使用《中图法》的情况下,可参考《资料法》、《国际十进分类法》或国内外有关的专业分类表的细目,将相应专业部门的类目体系扩充加细。
③ 扩大复分表的使用范围。如:文化单位的资料部门在使用《中图法》的情况下,可于“G1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的"G119世界文化事业史”类下,加注“依世界时代表分”,在"G125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类后,注明“依世界地区表分”,使类目体系的划分更加充分。
④ 归纳增补。即根据使用需要,通过自己归纳,对细分类目进行增补。要进行这项工作,一般应对该专门领域资源情况及知识门类相互关系有基本了解,增补时,应根据该门类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特点,确定具体细目。扩充的细目是原有分类体系的延续,应与原有分类体系保持一致。如:以网络资源为标引对象的BUBLE,在按DDC体系建立检索工具时,根据资源情况,于特定类下通过增加主题词加以标引。如:该系统在"020图书馆学情报学”类下,就同时列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资源”、“图书馆学情报学新闻和讨论”、“英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世界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等多个类目。
(3) 局部集中
可根据需要,对有关领域的类目进行局部调整和集中,使之适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包括:
① 确定交替类目。将与有关领域的各种交替类目,调整为使用类目,并将原使用类目下设置的细目移至新的使用类目下,加以集中。例如:哲学领域的文献部门,可以根据本单位使用需要,将“B03历史唯物主义”类下的"B03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033阶级、阶级斗争理论”、“B034革命理论”、“B035国家理论”等交替类目改为使用类目,将这些交替类目对应的原使用类目,改为交替类目,并将这些类目下的子目集中在B03下,使类目体系适合实际使用的要求。
② 确定选择类目。将专业领域中原有的选择类目改为使用类目,使得有关该专业的各方面信息资源能集中。例如:数学专业的文献单位可规定,将数学在各专业的应用在“029应用数学”下集中,并与相应专业的类号进行组配标引。
③ 按专题集中。即将一专业领域中某一主题或专题有关的各学科文献,按使用需要集中。传统分类法一般是按照学科为中心进行类目设置的,但有时也根据需要,对部分类目加以集中,如《中图法》在“S农业科学’类中将农业机械制、造、农作物、蒙禽蒙售的生理生化等类目从工业技术、生物科学中抽出,集中于农业科学类,就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适当按专题集中的典型处理方法。但在确定使用本过程中,此类调整应尽量慎重。
在建立机检系统的情况下,以上各种调整,都可以采用超文本链接的方法,将有关类目进行相对集中的同时,在原有的门类下重复反映,保持相关门类的完整性。
(4) 增加新类
增加新类与逐步扩充不同,逐步扩充是由综合性类表与特定文献单位的特殊要求的差异造成的,只能由使用单位扩充,增加新类则是根据学科发展及时设置新出现的类目,是使分类法适应标引需要的基本方法。为使分类体系一致起见,新类的增补通常应由分类法的编委会统一确定。具体文献单位为满足及时分类的需要,对新学科文献,可采用靠类标引或在必要时适当增补新类的办法。在此情况下,一般应及时把自己的处理方式作为建议提交分类法编委会,供其参考。如编委会所作的增补与本馆不一致,一般应将本馆已作的增补及类分的文献进行调整,以便在整体上与分类法的发展保持同步。
(5) 调整说明与注释
在进行上述各种变动的同时,应当对有关的说明与注释进行相应调整和变动,同时,还应注意根据本单位的分类需要,对有关的分类规则和使用说明等做必要的调整、充实或细化,以便保证分类操作的一致,方便实际使用。分类法使用本的确定,一般应注意在类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尽量减少变动幅度;对确实需要进行的变动,包括局部扩充或集中等,应符合分类体系展开的原则,尽可能与原有分类体系的技术方法保持一致。
六、关于分类法使用中的动态修订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要求分类法不断修订和扩充,以适应实际使用的需要。确定所有本时对新类的调整,只是根据当时的情况确定的,不能够保证其适应实际发展的要求。要使分类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动态修订。一般情况下,综合性的大型分类法的修订,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施。具体使用单位通常可以在分类过程牛及时注意修订的变化,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但对于一些自己编制的类表,或者是增长迅速的领域的分类体系,例如,网络搜索引擎的类目体系或类似的工具,二般必须依靠标引工作者根据信息资源增长的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增补。要进行好这一工作,必须了解分类法修订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
1.类表修订范围
类表的修订和调整一般涉及下述内容:①类目调整。指对表中已设置标引类目位置的调整,包括对显示类目与标引类目之间关系的调整,例如,将一显示类目调整为标引类目等。②类目细分。指根据信息资源分类的需要,对原有类目进一步划分,设置下一级类目。③增补新类。即原有的类列不能适应资源标引需要情况下,根据资源情况增加新的类目。④删除旧类。即删除不适用或没有实际标引和检索意义的类目。⑤动态类目的设置和调整。指对表中以链接方式突出反映、重复反映的类目的调整。包括增设或删除等。⑥调整相关类目。对具有相关关系的揭示进行增补或删略。⑦调整类名和注释。对不能准确反映类目含义的类目名称或注释加以调整,使其能准确反映其内涵外更
2.修订类型
(1) 类目调整 类目调整由于涉及对已有分类体系改变,往往同时涉及对已经处理的‘息资源的重新处理,一般比较慎重。主要用于:①原有类目设置逻辑上不合更②不能客观反映类目之间联系;③不符合用户使用需要;④不利于信息资源的:一处理等。
(2) 类目增补与细分 在分类体系已经设置有相应类目的情况下,通常可将有关资源人该类。在没有对应类目的情况下,可先找到包括该类的相应门类,分人该门类的其他类。下述情况应对类目进行增补:①相应门类在没有对应类目,且该类下设置其他类时,应增设“其他”类。其他类中一内容对象的资源达到一定数量时,根据情况从中分出相应专门类目;②一类中标引的款目超过一定数量,通常在超100~150条,有可能不方便用户使用时,可考虑对该类目细分,设置子类。
(3) 动态类目的设置和调整 指对表中使用链接方式加以突出、重复反映的类目的动,包括删除或增设等。
下述情况通常需要对动态类目设置:①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用户使用需要,有必要有关类目进行突出反映或重复揭示;②对多重关系未加以揭示;③对类目之间的价值的相关关系未加以必要的揭示;下述情况通常需要进行动态调整:①原设置的动态类目,已不符合检索需要;②重关系类目的设置出现错误;③建立的相关关系类目错误或无价值;
3.修订采用的方法和类目修订应注意的问题
修订方法一般包括:①在分类体系已经设置有相应类目的情况下,可先将有关资归人该类,在该类下资源数量超过一定的数值(如:80或100)时进行复分,设置子罗②先将没有设置专门类目的资源分人其他类,在资源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从中分相应专门类目;③根据系统任务的需要,在已经有的分类体系基础上,从新的维度出发统设置类目,完善分类体系,这类方法,类似在区分大学后,进一步补充专业院、系的分体系;④类表的动态扩充必须与原有分类体系一致,符合有关专业领域类目组织的规套⑤同时,如有必要,应对各相关类进行重复反映。⑥根据系统任务的需要,在已经有分类体系基础上,从新的维度出发系统设置类目,完善分类体系,这类方法,类似在区分学后,进一步补充专业院、系的分类体系。类目修订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①类目的设置与调整,必须与原有分类体系致,符合有关专业领域类目组织的规范,②类目的设置应能反映该领域标引对象揭示规律和特点;类目的位置和排列,应符合有关专业领域类目排列的特点;③类名应通月科学;④新设置类目,应注意根据需要同时在相关类下重复反映;⑤对重复反映类目调整必须是属于多重重复关系的类目,不能无限扩大;⑥增补的相关关系的类目应是内容上有联系,对用户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确实有帮助的、必要的类目。
4.修订采用的程序
为了保证修订的质量,修订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①对类表的调整和修订必须由类表管理小组或指定的适当人员负责实施。②类表管理小组或指定的人员根据类表使用需要,对类表进行日常修订和管理,包括类目增补、细分,日常维护。③标引人员如发现类表中的问题,调整或细分的需要,可提出要求或建议,经过类表管理小组审核后确定。④类表管理小组对修订的建议和要求,应在一个星期内作出答复。⑤对部分类表的较大规模修订,一组类目的调整,或分支部门的扩充等,应根据使用需要情况进行。⑥进行时应组织相应人力,并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