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照相馆需要什么:咏春拳之千斤重锤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4:21

话说咏春习者,大都是秀士书生,自古书生多壮志。
在吟风弄月仰或经国济世伏案之余,活动活动胳膊腿,以博个文武双全之修。
可能在偶然时发现这个练法不错,就一代代传了下来,但今人多视之简单而轻之,或晒然嘻笑,却不知内中玄妙,明珠暗投,岂不惜哉。
这个练法,简易至极,但其功用却极宏着,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发拳力度,誉之千斤,当然太过,但也说明其力度不可小视难能可贵的是对于穿透性力理的养成最有好处。体悟得透,拳到人飞并不为难。更能增强上肢结体强度,以令形值强化,人攻我不入,我攻人莫御。并能初步明白力由何来?当何驭之?又如何左右互换?
不然纵顷洞庭之水为墨,也未必能让初学者知个一二。
练法嘛,说出来大家不要笑,更不要骂我故弄玄虚,因其中确有玄虚须要细细说明。
咱们都在地上练过伏卧撑吗?现在不在地上练,在桌上练。以双拳撑桌,间开一掌左右,双臂撑到略直,注意把身体悬空撑起脚离地,把重量全压在拳上。唉,说不定已经开始有人骂了,这样的东东谁不会呀。且慢骂,关键就在这里了。当以双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之时,有意让双臂双肩肌肉全部放松,越松越好。
这时,你会感觉力量全撑到了双肩背部之中心夹脊处,这就对了,这时,你试试动动双膀扇子骨用扇子骨处的力量,(注意双臂放松,不可丝毫用力)撑一撑劲,把身体撑起。初学时有点困难,但几天之后就会得心应手了。
当你能随意用扇子骨处的力量把自已的身体撑起放下时,可试着用单一面的扇子骨撑一撑,左撑撑、右撑撑当用一面的扇子骨也能随意把身体撑起放下并能左右随意转换时恭喜你,力由根发、阴松阳紧(因双臂要保持一定姿态,处于受力状态,在放松的意念指指导下自然就会阴松阳紧,当松的松,当紧的紧,肌肉高度协调)
力由内换、通肩达背等等东西,你就掌握大半了。
这个练法简单得让人好笑,所以人们总不太重视,殊不知,大道本也是平常的。
我曾教过一个因瘦小体弱面常常被人欺负的在校学生,因见面时间太短,不能教得太多,只好让他每天这样撑十来分钟
其它的一概未教,未想到,在二个月后,他忍无可忍之下,一举手,将一个长期欺负他的大个社会青年下颌骨击碎,以至让人括目相看。
使出拳力道增大几倍的法门
我这里想谈的是肩胛骨及前锯肌在出拳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人的肩胛骨大致成两个倒置的三角形,前锯肌的后缘与肩胛骨下顶点相连而前缘么──大家可以看一下李小龙的肌肉,他肋间那几个突出的锯齿就是了~!!
前锯肌是强力的推力肌,如果能充分调动其作用的话,练健美的朋友卧推可以多推起几十斤的重量。优秀的拳手胸肌不见得有多发达,但前锯肌一定是出众的,比如李小龙。前锯肌的具体作用是让肩胛骨下端向下、向前移动,从而带动肩部下沉前移。
我们可以简单的体会一下,手臂向前伸直,双手相握
然后双肩向下向前移动──也就是一个束肩拔背的动作──是不是能体会到肩胛骨的移动?
各流派的拳法都很重视前锯肌的作用(当然了,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来)
以简单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来说,大家现在试一下
其最终形成的形态是不是肩胛骨下端充分前移?48小时自卫术中的高频鼓荡,其中有一个动作是双臂夹紧肋部出拳,要求出拳时束肩,效果也是肩胛骨下端下移、前移,前锯肌绷紧;咏春寸拳的核心秘密也是充分调动前锯肌参与动作
刘念的抟气心法中上体的抟气肩胛骨的运动是重要的一部分
还有轨迹拳俯卧桩,老李说俯卧桩可以使“肋间生肉",肋间是什么肉?前锯肌嘛~!!!

在网上看到一位朋友提到,练习多年才从录像中发现的拳击出拳的秘密
击中目标时手臂抖震,大臂内旋。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束肩而已,就是这么一个小动作
因为充分调动了强大的前锯肌的力量而使拳劲猛增!!
再说一下前锯肌的锻链方法,动力性训练卧推是最简单的,但是卧推是多部肌肉同时参加运动效果并不好,我推荐“咏春拳之千斤重锤功",这个练习基本上是纯粹的前锯肌练习效果非常好。至于静力性训练,最简单也是效果最好的,非俯卧桩莫属了。平时稍微锻链一下,在出拳时,拳击中目标的瞬间,加上一个束肩动作(向下、向前束)不管你练的是什么,让你的出拳的力道大上几倍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打出所谓的“寸劲"──当然了
前提是你以前没有意识到前锯肌的作用,出拳时没有把它充分的调动起来。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那就进一步的提高它吧~